㈠ 江蘇張家港的城市規劃
是圖片的格式: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D%AD%CB%D5%D5%C5%BC%D2%B8%DB%BD%F0%B8%DB%D5%F2%B5%C4%B3%C7%CA%D0%B9%E6%25B&in=10281&cl=2&cm=1&sc=0&lm=-1&pn=9&rn=1&di=302057052&ln=442&fr=ala0
㈡ 求一篇關於參觀城市規劃館和張家港精神館的觀後感
張家港規劃館新的指標評價體系目標指向明確,就是在更高層面上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升發展的協調性和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從「張家港精神」到「全國文明城市」 張家港規劃館
沿江高速張家港出口處,「歡迎來到全國文明城市張家港」的大幅字牌映入眼簾。2009年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張家港通過文明城市復查,再次捧回了「全國文明城市」的獎牌,鞏固了文明創建的成果。
30年前,張家港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30年後,張家港成為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城市。巨變背後,是「軟實力」的支撐。 張家張家港規劃館港規劃館
「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於爭先」的16字「張家港精神」,是聞名全國的「精神口號」。張家港人分秒必爭地「搶」、有膽有識地「闖」、千辛萬苦地「拼」。他們「搶」來了全國唯一內河港型國家級保稅區、區港聯動保稅物流園區、揚子江國際化工園等一批開放開發的載體;「搶」來了一大批大型外資項目和本土規模型企業;「搶」到了首批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近百項國家級榮譽。
「張家港精神」滋養著文明城市創建。時任張家港市委書記的秦振華回憶:「1995年,中宣部和國務院辦公廳在張家港市聯合召開『全國精神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把張家港作為典型推向了全國。」張家港人探索創新、自我突破的精神,成為那個時代我國精神文明的特質和典型。 張家港規劃館
原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王霞林認為,文明城市是更高的城市形態,是一項集物質、文化、生態等於一體的龐大、復雜的工程,文明城市的評比因此十分「苛刻」。張家港作為縣級市,兩次捧回「全國文明城市」的獎牌,憑的是一脈相承的創建理念,以及實踐上的不斷創新。 張家港規劃館
這座以「精神」和「文明」為軟實力的城市,攀上了新的發展「高峰」。2008年10月,張家港憑借城市和諧發展的實效,獲得了「聯合國人居獎」,成為全國第一個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的縣級市。「聯合國人居獎」的背後,正是「張家港精神」與時俱進的成功實踐,是對其在城市軟實力上永無止境探索的認可。
從「建設城」到「塑造人」
在張家港,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兩位行人在蘇州街頭邊走邊吃橘子,剝下的皮兒都送進挎在臂上的食品袋裡。走在後面的人說:「他們準是張家港人。」上前一打聽,果然如此。張家港人的文明素養,從小事可窺一斑。張家港市委副書記、宣傳部長梁一波告訴記者:「文明城市創建,基礎是城市建設,核心在於提升每個人的文明指數。」 張家港規劃館
1994年8月,張家港在全國率先引入「步行街」概念,全長600米的高標准文明示範街,成了市民和外地遊客必逛的「上海南京路」。今年底,總投資7.2億元,佔地230畝,集文化館、圖書館新館、美術館、大劇院等為一體的市文化中心將投入使用。同時,「一城雙核五片區」市域城鎮體系,使張家港的城市化率達63%。完善的公益文化設施和合理的城市框架,為塑造高素質的市民提供了物質基礎。
「以城市的標准建農村、以市民的理念育農民」。多年來,張家港堅持把文明創建向農村延伸,形成了「人居環境、人員素質、發展功能」城鄉一體化的特色。走進南豐鎮永聯村投入10億元建設的「鋼村嘉園」,只見樓群林立,鳥語花香。社區負責人告訴記者,小區的建築牆體、屋面全部採用保溫材料,景觀照明燈都使用太陽能燈;蒸汽通過管道傳送到每家每戶,村民24小時都能用上熱水。前來參觀的外地客人感嘆:「這哪裡是農村,分明比城裡人生活得還要好!」
張家港把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深化為「三入戶」,引導培育了5萬多戶「三入戶」特色家庭;探索政務、商務和社會三方誠信的運行機制,打造誠信城市;開展「公民道德實踐年」活動,誠信、友愛等文明理念,根植進每個市民心中。2003年起,署名「張聞明」的人為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三坪希望小學捐款,校長宋芳蓉一路「追查」後得知,「張聞明」是江蘇移動張家港分公司團支部的全體團員青年。如今「張聞明」已從一個小小的團支部,壯大至一座城市,從簡單的捐資助學,延伸至如何引領五峰走出貧困,傳頌在五峰百姓口中的「張聞明」有了越來越豐富的內涵。 張家港規劃館
從「敢為人先」到「更加協調」
「敢為人先」的張家港,走出了一條快速發展之路:1978年,張家港GDP3.24億元,農民人均收入177元;2008年,張家港GDP總量達125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600元,分別比三十年前增長了386倍、66倍和66倍。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百強縣前列。 張家港規劃館
南京大學黨委書記洪銀興教授認為,張家港精神的核心是拼搏爭先,他們敢於沖破成功經驗的束縛,在新的歷史時期,用創新意識超越自我、破解難題、爭創新優勢。
黨的十七大召開後,張家港隨即啟動「協調張家港」建設,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協調張家港」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市委書記黃欽說:「新的協調建設考評體系,打破了以往唯GDP說話的傳統思維,把發展的指導思想轉到更加註重民生、關注社會、強調富民與強市的協調統一,促使社會各界把科學發展觀的理念轉化為為民謀福祉的實際行動。」
率先轉變政府職能。張家港成立了蘇南首家行政審批中心,至今共減少行政審批項目1447項,占總數的74%;將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導入機關運行流程,打造法制政府、陽光政府和服務政府。日本觸媒株式會社來張家港象徵性地考察,臨走時留下了300多個問題。24小時後,他們收到了答復全部問題的傳真和電子郵件。「高效」張家港促使觸媒高層很快在揚子江化工園投資。 張家港規劃館
探索生態文明發展之路。作為全國首家環保模範城市、首批「國家生態市」,今年4月,張家港在全國率先編制完成《生態文明建設規劃》並通過專家論證。理念落實到行動上,決不含糊。建造沿江高速公路張家港段,共需260萬方土,若沿途分散取土,將造成大面積糧田受損。張家港突破傳統做法,在市區南部集中取土,形成了一個水域面積1000畝的人工湖泊,繼而打造成市民休閑娛樂的暨陽湖生態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