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城鄉建設 > 城鄉一體化建設經驗匯報材料

城鄉一體化建設經驗匯報材料

發布時間:2021-02-10 15:23:38

㈠ 如何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產業格局
城鄉發展一體化,首先要推進產業布局一體化,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提升農業對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支撐能力,促進城鄉各個產業互動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同步發展。
改革開放後我國確立了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的農業基本經營體制,農業生產成就舉世矚目。進入新世紀,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連續出台,我國糧食產量實現了「十連增」,農民收入增長實現了「十連快」。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隨著農業不斷發展,農村人多地少矛盾加劇,農業發展方式粗放、農業比較效益偏低、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動、村莊空心化、人口老齡化、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凸顯。特別是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不高,一家一戶經營難以採用先進科學技術、難以吸納現代生產要素,影響了農業生產效益和種地農民收入。因此,推進農業經營方式創新,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勢在必行。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尊重和保障農戶生產經營的主體地位,同時強調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實現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共同發展,充分激發農業生產潛能,並對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創新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
在農村土地經營管理上,要求堅持土地產權集體所有,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要求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並保持長久不變,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賦予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要求堅持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有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允許農民以承包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強調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化,鼓勵承包土地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這些決策,明確了土地產權、承包權和使用權分離的界限,澄清了人們對土地權益的模糊認識,有利於克服土地產權虛化的弊端,有利於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的權利,有利於提高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效益。
在農業經營方式上,一是鼓勵發展合作經濟,扶持規模化、專業化、現代化經營。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時,允許財政項目資金直接投向符合條件的合作社,允許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產轉交合作社持有和管護,允許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這就為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政策環境。農民合作社作為農村集體經濟的新型實體,可以抓住機遇、培育經營活力、增強發展能力、壯大經濟實力。二是鼓勵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向農業輸入現代生產要素和經營模式。這表明支持工商資本進入現代農業,但同時要求工商資本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積極創建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大力培育農產品(000061,股吧)品牌,促進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努力提高現代農業的規模化、專業化、標准化、集約化經營水平。

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利益格局
城鄉發展一體化,核心是城鄉主體權利,構建全體居民共享發展成果的體制機制,形成造福百姓、富裕農民的利益格局。重點是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來源,盡快扭轉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的局面。
改革開放後,隨著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推行、農產品流通體制的改革、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農村勞動力大規模跨地區跨行業的轉移就業,城鄉二元體制逐步被打破。新世紀以來,取消農業稅、實行農業補貼政策、推進新農村建設,使工農城鄉逐步走向協調發展。
但是,由於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民進城就業空間狹窄,收入難以穩定;農業生產資源束縛趨緊,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頻發,增收難度加大;農民的轉移性收入增長緩慢,財產性收入增長乏力,一直是農民增收的薄弱環節。總體上看,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近年來高於城市居民,但從絕對數看,農村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拉大。目前,部分進城農民的身份尚未得到確認,不能充分享受城市的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務。
如何讓廣大農民分享現代化發展成果?十八屆三中全會不僅強調健全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改革農業補貼制度,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讓農民增加種地收入,而且強調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性權利,明確提出「兩個保障」:一是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要求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佔有、收益、有償退出及繼承的權利,分享集體資源和經營性資產的收益。二是保障農民宅基地用益物權。要求通過試點,改革完善宅基地制度,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和轉讓。同時,明確提出允許進城農民自願有償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還提出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開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資產產權、林權、股權等各種產權公開、公正流轉交易,促進農業農村資源資本化,讓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這些規定不僅從體制機制上提出了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途徑,而且從工作部署上提出了有操作性的具體措施,拓寬了農民增加收入的渠道,有助於農民和城市居民一樣共享發展成果。

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
城鄉發展一體化,重點是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在二元體制下,城市發展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十六大以來,隨著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不斷加強,全民義務教育制度基本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制度全覆蓋,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但由於歷史欠賬較多,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總體滯後,城鄉公共服務不均等,農村發展資源短缺、動力不足。這已成為制約城鄉統籌發展和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建立健全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的體制機制,引導更多的現代生產要素流向農村,促進公共資源配置向農村傾斜,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一方面要求維護農民生產要素權利,保障農民工同工同酬,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機構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另一方面鼓勵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建設,允許企業和社會組織在農村興辦各類事業。
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要加快建立土地、資金和人才資源城鄉平等交換機制和補償機制。在土地方面,切實建立和完善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進一步改革征地制度,調整土地出讓收益分配關系,提高對農民的征地補償標准和用於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比重,保護農民土地權益。在資金方面,既要加大財政投入和政策性金融投入力度,又要發展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創新金融產品,同時要引導企業和社會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在勞動力流動方面,要加快形成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推進城鄉勞動力同工同酬同保障,逐步實現同城同待遇。此外,要建立以城帶鄉聯動機制,推動城市優質資源向農村延伸,構建統籌城鄉的基礎設施建設體系。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健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框架,逐步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標准和保障水平,形成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

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建設和管理體系
城鄉發展一體化,關鍵是城鄉建設和管理一體化。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改革開放35年來,我國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城鎮化率已經超過53%,但城鎮化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城鎮化發展中存在一些誤區和隱患。如有的地方土地城市化快於人口城市化;有的地方不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搞城市化「大躍進」;有的地方農民「被城市化」,沒有真正享受城市居民的權利。我們既要看到城鎮化的巨大潛力和美好前景,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正視和化解「城市病」,又要從國情出發,看到我國農村大量人口要進城,但不可能都進城,更不可能都進大城市,必須在城鎮化過程中同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城市建設管理創新,要求建立透明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債等多種方式拓展城市建設融資渠道,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並要求完善設市標准,嚴格審批程序,對具備行政區劃調整條件的縣可有序改市,對吸納人口多、經濟實力強的鎮,可賦予同人口和經濟規模相適應的管理權。這個重大決策提出了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新思路,也提出了城鎮管理體制改革的新路徑,打破了制約城鎮化建設的投資瓶頸,破解了城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難題。
全會還決定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要求創新人口管理,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同時要求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常住人口全覆蓋,把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把在農村參加的養老保險(放心保)和醫療保險規范接入城鎮社保體系。這個重要決策提出了戶籍制度改革和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具體路徑,破解了農民進城遇到的兩個最大難題,既提出了很高的改革目標,也體現出改革思路的科學性、可行性。
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實現城鄉一體化,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偉大壯舉,也是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將有助於我們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促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

㈡ 城鄉一體化該如何推進

當前,統籌城鄉發展,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一體化,是發展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在消除城鄉差距,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關鍵是要解決好農民問題。 一般,普遍地認為,發展經濟,提高人們生產生活水平,實現小康目標,必須加快工業化、城市化步伐,盡快把農民從農村轉移出來。西方一些國家按照這樣的發展模式實現了經濟的良好發展,這也是眾多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經濟的普遍道路。但是,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地區差異性、城鄉差異性很大的發展中國家,能不能照搬這樣的經濟發展模式來實現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或者說,中國應如何消化吸收借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經濟的經驗,並把這種經驗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情的實際,從而走出一條適合中國發展的經濟繁榮之路? 現在,經濟全球化已成必然。世界的經濟依存度越來越高,經濟的「蝶振效應」愈來愈明顯,經濟全球化對規模化、標准化生產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種新形勢下,中國這種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的千家萬戶小生產如何應對全球化浪潮?這確實是中國「三農」面臨解決的頭等問題,也是必須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現實要求。但是,通過工業化和城市化道路,簡單地把大量農民從農村轉移到城裡,以此來發展經濟提高經濟效益,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究竟能不能達到統籌城鄉、消除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並最終解決好中國的農民問題? 從經濟社會發展的一般性規律來講,隨著經濟社會的深入發展,人們對高科技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會越來越大,而對那些進城農民所提供的簡單勞動產品和服務會越來越少。那些科技含量低的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也會在全球經濟競爭中越來越難以取得優勢、佔領市場。一旦全球經濟發展減速,遭遇經濟低迷和發展不景氣,那種主要依靠簡單勞動的產業究竟能夠維持多久?那些失去土地轉移到城裡而且絕大部分沒有一技之長的農民怎麼辦?如果哪一天中國有2、3億轉移進城的農民失業而又沒有地種,那中國將會是一個什麼樣子? 而且,中國農民的戀土情結普遍強烈。這些轉移到城市裡的農民一旦賺不到錢不能生存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重新回到農村去,因為土地是他們的生存保障。2008年國慶節我們在湖北省京山縣調查,就發現了這樣的農民工返鄉現象:京山縣沙嶺灣村54歲的村民何貞祥,1994年到海南打工做早點生意,由於做生意賺不到錢,1996年回到村裡,1997年又舉家到四川省成都市做早點生意。一家三口人在外打工10年,每天凌晨3、4點鍾就起來開始做早點,一直忙到晚上11、12點才能睡覺,他們一家三口即使這樣起早貪黑地忙,一年到頭還是賺不到多少錢,不得已2008年全家又回到村裡。由於當時舉家一起到成都去做生意,原想是不再回來的,所以把老家的房屋連同10多畝承包地一連轉賣給了別人。現在回來沒地方住,只好又重新做了一間房,原來的承包地轉讓給了別人,現在也要不回了。沒有地種,何貞祥一家人都為生活生計擔憂著。這個村的另一戶村民李春龍,大兒子2002年去廣東省廣州市一家工廠打工,由於沒有專業技術和一技之長,只能幹一些粗活和簡單勞動,工資報酬很低,在廣州打工6年,除去吃穿住用等生活所需開銷,基本沒有積攢到錢,不得已又回來。去年買了一台收割機,當了一名收割機手,專門給村裡農戶收割稻子。 象這樣的農民工返鄉現象,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蔓延的情況下呈爆發性增長態勢。特別是中部的一些打工大省和打工大市,受金融危機的沖擊,大量農民工紛紛回鄉。這充分說明,那種簡單把農民轉移到城裡,不解決好轉移到城裡農民的長遠就業、最低生活保障、醫療保障和住房等問題,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好農民問題、消除城鄉差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 因此,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必須要著眼長遠、統籌兼顧,從體制機制入手,協調推進。目前,重點要加強「六個一體化」:一是城鄉規劃一體化。主要做好城鄉總體規劃編制,做好大中城市、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的規劃。充分發揮城市在人口、物資、資金、信息等要素的匯聚樞紐與孵化器功能,強化帶動效應,同時重視鄉村規劃,規范有序鄉村建設發展,二是城鄉社會管理一體化。主要是建立城鄉統一的新型戶籍管理制度,城鄉統一的就業管理服務制度,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險體系,城鄉統一的社會救助體系,城鄉統一的社區管理體制。三是城鄉產業發展一體化。主要是建立城鄉共同發展的空間布局和城鄉互融互補的工業、農業、服務業等產業布局。四是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主要是建立起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城鄉一體的公共財政體制,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建立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繁榮城鄉文體事業,構建城鄉科技服務體系和城鄉郵政公共服務體系等。五是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主要是推進城鄉交通、電力、郵電通訊、供水供氣、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等方面一體化建設。六是城鄉市場體系一體化。主要是完善城鄉市場體系,培育城鄉流通主體,加強城鄉市場對接,加速城鄉各類要素流動。 同時,為了掃除統籌城鄉發展的制度障礙,還需強力推進「五項改革」。一是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戶口遷移落戶政策,最大限度地降低戶口遷移條件,探索實行按公民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以合法固定住所、穩定職業或生活來源為戶口准遷基本條件。二是推進就業制度改革。制定促進城鄉就業規劃和計劃,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三是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統一完善的城鄉養老保險體系、醫療保障體系和失業保險、最低生活保障體系,逐步縮小城鄉保障差距。四是推進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建立適應市場要求的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五是推進農村綜合體制改革。扎實推進鄉鎮機構改革、農村義務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適應城鄉一體化的新體制新機制。

㈢ 如何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是破解「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舉措。十八大報告更加明確的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並要把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1、城鄉一體化發展首先要破解城鄉二元體制。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調整,促進城鄉在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市場信息、政策措施、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上一體化,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城鄉二元體制,實現城鄉在政策上的平等、產業發展上的互補、國民待遇上的一致,讓農村居民享受與城鎮居民同樣的發展成果,使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在政府的主導和推動下,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和資源,盡快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使之跟上城市發展的步伐,構建城市與現代農村和諧相融的新型城鄉形態。

2、城鄉一體化發展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城鄉之間在發展水平、基礎設施、產業特點以及區位、人口、資源等許多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和差距。因此,城鄉一體化建設要與當地經濟水平相適應,重點在挖掘潛力上做文章,要因地制宜充分考慮各地在發展基礎、產業、區位、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和特點,明確目標任務,整合優勢資源,要圍繞阻礙城鄉統籌發展的體制因素,加大財政投入,在城鄉基礎設施、文化教育、環境衛生、社會保障、平安建設等關注民生問題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3、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注重規劃先行。要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就要堅決擯棄陳舊的、落後的發展理念,堅決杜絕「拍腦袋」決策,制定科學的統籌城鄉發展規劃,打破城市單一規劃、簡單區域規劃的束縛,把農村發展納入區域發展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產業發展規劃之中,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作為一個整體來統籌謀劃、綜合規劃。形成城鄉發展協調、資源配置合理、產業層次分明、優勢特色明顯、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保護通盤考慮、統籌安排的現代化城鄉發展布局。

4、城鄉一體化發展要完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農村建設,並非對農村進行簡單的改造、修復或重建,而要在更高層次上建設與城市協調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要通過完善轉移支付制度,使地方政府的財力和事權相匹配,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明確提出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要優先投向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讓收益要優先用於農業土地開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舉措。轉移就業農村勞動力可以參加城鎮職工各類社會保險,享受與城鎮職工同等待遇。完善就業創業制度,提高農民的就業率,免費提供信息發布、政策咨詢、職業介紹和創業指導等服務。大力發展城鄉各項教育事業,不斷完善城鄉醫療衛生體系,加快推動農村文化事業健康快速發展。

㈣ 關於城鄉一體化的調查報告 1000字

關於嘉興市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考察報告
2009年10月19日——10月27日,我校曾文鴻副校長帶領第二期中青班全體學員赴浙江嘉興市委黨校異地學習考察,我隨同參與了這次學習考察活動,並對嘉興市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情況進行了調研和考察。現形成考察報告如下:
一、嘉興市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主要做法
200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在杭州、嘉興、義烏、溫州、台州等地建立三大省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區,明確要求嘉興加快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為建成帶動作用強、統籌水平高、體制機制活的統籌城鄉發展先行區,嘉興市出台了《嘉興市打造城鄉一體化先行地行動綱領》(嘉委[2008]1號)等一系列文件,並以「兩分兩換」為核心、以「全民社保」為支撐,大力推進「一步到位」式的城鄉一體化。
(一)「兩分兩換」推動城鄉一體化跨越式前進。
1、嘉興市的基本情況
嘉興位於長三角杭嘉湖平原中心地帶,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區域發展比較均衡,下轄的縣(市、區)經濟實力均位於全國百強縣第20~35位。2007年,該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98∶1,收入差低於浙江省的2.4∶1和全國的3.2∶1。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土地緊缺等要素制約日益顯現。嘉興是平原,沒有大量可用來改造為建設用地的低丘緩坡,杭州灣北岸是主航道,也不可能進行大規模圍墾造田。在非農用地不足的背後,農村宅基地雜亂無章,農民大多分散居住,宅基地面積過大(戶均宅基地1.5~2畝),造成土地的浪費;農村勞動力中從事一產的比例已下降到24.5%,大多數農村勞動力已脫離土地到城鎮企業務工。從現實條件來看,嘉興已經具備了推進「兩分兩換」的條件。
2、「兩分兩換」的基本內容和工作目標。
所謂「兩分兩換」,是指將農戶宅基地和承包地分開、搬遷與土地流轉分開,在依法、自願基礎上,以宅基地置換城鎮房產、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社會保障。「兩分兩換」的實質是試圖通過農民的宅基地置換城鎮房產,直接轉變為可處置資產;通過農民的承包地經營權置換社會保障,以保證失地農民老有所養;其直接作用就是通過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讓農村土地實現像城市一樣的市場化流轉,推進農戶向城鎮集聚,從而將宅基地復耕,或為其他用途騰出用地指標。同時,也能進一步打通農民進城的渠道。嘉興市力爭通過「兩分兩換」,到2012年,1/3以上的農民實現向城鎮和中心村集聚,流轉土地面積100萬畝以上,50%左右的農田實現規模集約經營。
3、「兩分兩換」的具體做法。
一是摸清基本情況。嘉興市在每個縣(市、區)都開展試點工作。各縣(市、區)再選擇鄉鎮和村進行試點。為確保工作穩步推進,市、區、鎮、村、村民小組五級對開展試點的區域,通過召開各種類型座談會、懇談會、聽證會,充分聽取村民意見,掌握民情,尊重民意。調查數據顯示,全市90%以上試點村的村民都同意推進「兩分兩換」。
二是制定政策文件。在嘉委[2008]36號文的基礎上,嘉興市委辦、市府辦又出台了《關於開展節約集約用地試點加快農村新社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嘉委辦[2008]50號),對「兩分兩換」試點工作作了進一步細化。各縣(市、區)、鎮也結合自身實際,出台了相關政策文件。
三是完善相關規劃。各縣(市、區)結合「兩分兩換」試點的開展,及時調整完善鎮域總體規劃、村莊建設規劃和其他相關配套建設規劃。
四是建立工作載體。各縣(市、區)成立統籌城鄉工作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各鎮和有關部門也相應建立工作機構。各鎮政府分別注冊成立公司,作為運作主體封閉運行。
五是有序推進試點工作。為使該項工作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嘉興市宅基地置換共有三種方式,即:按照1∶1的面積置換城鎮公寓或自建別墅、按照1∶1~2的面積置換產業用房、貨幣補償。選擇第一種模式的農戶中,公寓與自建別墅的比例為55∶45。進行宅基地置換城鎮房產後,公寓房每戶實際佔地不超過0.3畝,自建房不超過0.5畝。
(二)全民社保解除農民後顧之憂。
為解除農村居民進城之後「老有所養」的後顧之憂,嘉興市出台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直接把城鄉各類勞動者都納入到社會養老保障體系中來,嘉興也成為全國率先實現全民社保的地級市。該市的具體做法是:
1、城鎮職工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2、不能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城鎮居民參加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該市上上年城鎮居民年人均收入的8%繳交養老保險金,並全部納入個人賬戶;政府財政資金補貼5%,其中3%納入個人賬戶,2%納入統籌賬戶。
3、失地農民參加失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
4、其他未能參加社保的農村居民參加農村居民社會保險,按照該市上上年農村居民年人均收入的8%繳交養老保險金,並全部納入個人賬戶;政府財政資金補貼5%,其中3%納入個人賬戶,2%納入統籌賬戶。
由於農村居民繳交15年的費用基本上在1萬多元,如果參加宅基地置換城鎮房產,財政資金給予1萬元甚至全額社保補貼;如果土地承包經營權全部流轉且流轉期限在10年以上的,還可按照城鎮居民的繳費標准和待遇置換社會保障。
(三)發展農家樂促農民增收。
浙江省高度重視「農家樂」的發展,並在2007年下發了《關於加快發展農家樂休閑旅遊業的意見》,重點支持發展以農民家庭為經營主體,以行政村為基本單位的「農家樂」休閑旅遊村;鼓勵發展以企業法人為經營主體,依託各類農業園區和特色農產品基地的「農家樂」休閑旅遊點;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建設一家一戶農民辦不了的休閑旅遊項目和配套產業,帶動周邊小規模「農家樂」的發展。嘉興市秀洲區王店鎮在發展「農家樂」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並取得了成功。該鎮建林村目前有9戶農戶依託本村良好的生態環境,在自家庭院發展農家樂,每戶的年均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與此同時,該村還利用從農民手中流轉過來的土地,集中發包給有實力的投資者,開發旅遊度假區,也取得了成功,有效地解決了當地農民的就業問題,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
二、嘉興市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幾點啟示
透過嘉興市「兩分兩換」、全民社保、大力發展農家樂等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有益探索,我們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一)嘉興模式對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具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
1、優化了農村布局規劃。宅基地置換城鎮住房和農村新社區建設的有序推進,改變了長期以來農民建房無序、公共服務配套難、宅基地佔地多等問題。農民進入城鎮和農村新社區居住,配套設施和居住環境大為改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路、水、電、有線寬頻、污水處理等公共設施的配套集中,大大節約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投入成本。可以說,嘉興市通過「兩分兩換」,把分散居住的農村居民集中到城鎮和新社區居住,通過大規模的「拆舊建新」,實現了城鄉一元在形式上的「一步到位」。
2、節約了大量農村建設用地。考察組考察的南湖區余新鎮和七星鎮,在「兩分兩換」工作中具有典型性。余新鎮需搬遷農戶4231戶,現有宅基地面積3977畝,其中公寓房置換2327戶,戶均0.3畝,需佔用建設用地698畝;異地遷建置換1904戶,戶均0.5畝,需佔用建設用地952畝,合計建設用地1650畝,可盤活存量建設用地2327畝。七星鎮需搬遷農戶4011戶,現有宅基地面積4158畝,採取新社區公寓房安置,按戶均0.3畝計算,需佔用土地1203畝,可盤活存量建設用地2955畝。據測算,按照「兩分兩換」模式推進宅基地置換,每戶可以節省0.4畝以上的農村非農建設用地。
3、促進了土地的規模經營。在「兩分兩換」試點的帶動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明顯加快。自2008年以來,南湖區新增土地流轉面積2.25萬畝,規模產業基地和示範園區不斷增加,土地流轉中規模100畝以上的經營面積達到1.74萬畝,一大批新家戶、新設施、新品種不斷運用到實際生產中,促進了農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現代農業轉變,並有效帶動了三次產業互動發展。另一方面,農村非農建設用地節約出來的用地指標,可以有效解決城鎮商業建設和工業建設用地指標不足的問題,為二三產業的發展拓寬空間。
4、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和保障水平。「兩分兩換」試點都採取政府主導開發建設,嚴格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農戶有舊房搬遷補助和獎勵,農民置換成本較低,農村住宅由小產權房變成完全產權房,在資產實現合法增值的同時,通過租、售等手段,財產性收入大為增加。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增加了租金收入,同時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社會保障,解決了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在此基礎上,通過加大對農民創業就業的扶持力度,促進農民自主創業和轉移就業,增加了農民的創業收入和薪金收入。
(二)嘉興模式在推廣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和問題。
1、政府負擔加重。由於「兩分兩換」工作以政府為主體推進,加上村民宅基地和房產面積較大,直接導致了安置的高成本。據了解,在「兩分兩換」推進過程中,選擇公寓安置的,每戶的安置成本為48萬元;選擇自建別墅的,每戶安置成本為20萬元。整體測算,每戶的安置成本為37萬元。如全面鋪開「兩分兩換」,政府將背負巨額負擔。如南湖區七星鎮是一個地域和人口規模較小的鎮,需搬遷農戶4231戶,該鎮把握國家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機遇,向金融機構的貸款規模達到25億元。如果鎮域規模較大、沒有雄厚的資金作保障,「兩分兩換」很難推開。就目前而言,融資是推進「兩分兩換」的一大難題。
2、地方土地周轉指標不足。在農村舊宅未拆除的前提下,推行「兩分兩換」建設新市鎮、中心村,需要一定的土地周轉指標。在土地指標非常緊張的情況下,解決這一問題的難度較大。調研組在南湖區余新鎮實地調研時了解到,該鎮推行「兩分兩換」需要周轉建設用地1650畝,除了佔用城鎮建設用地外,還佔用了一定數量的基本農田。由於嘉興市是浙江省的試點,浙江省國土資源部門在土地使用問題上,一方面預撥約300畝的用地指標,另一方面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修編,對基本農田進行調整。可以說,試點單位在政策上享受到了傾斜性的照顧,如全面鋪開該項工作,土地的制約將是一大難題。
3、置換戶勞動力充分就業問題比較嚴峻。農民將手上的土地承包權流轉後,雖然一部分人可以到承包土地的農業公司工作,一部分人可由政府通過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解決,但40、50歲數的勞動力就業仍比較困難。受金融危機影響,目前城鎮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土地雙置換後,農民一旦從農村出來,生活成本增加,沒有充分就業,政府壓力就相應加大。
4、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與市場經濟脫節的問題值得重視。為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嘉興市很多試點地方都在測算中提出每年每畝600元的流轉價格,這就容易造成地方流轉價格與土地承包市場脫節現象。承包土地因多種原因,比如不同地塊所處位置不同,土壤肥力、適宜種植作物、歷史產出效益也不同等原因,流轉價格不盡相同,應該正視和允許這種差異的存在。土地流轉應是一個市場尋價行為,流轉價格高低應由受讓方和出讓方通過談判博弈實現。此外,現在許多地方擔心流轉土地的主體難尋,結合當地產業發展的農業招商引資任務相當繁重。個別地方為了不致使土地荒廢,以極低價格轉手短期出租,這種受讓方缺位的土地流轉進來後,使政府背負了巨大成本壓力。
三、加快推進我們城鄉一體化的幾點建議
在考察借鑒浙江省嘉興市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做法和經驗的基礎上,就如何加快我們城鄉一體化進程,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是當前各級黨委政府需要高度重視的一項重要工作。
近年來,我們通過深入實施「園區興業、工業強區」發展戰略,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其中,工業已經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今天,統籌城鄉發展是當前推進我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戰略中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也是擺在當前各級領導幹部面前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當前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千頭萬緒,怎樣尋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工作著力點?我們認為,關鍵是要從領導體制和領導方法上下功夫,實行領導體制的創新和領導資源的超常規配置,從而形成抓城鄉一體化工作的合力。嘉興市南湖區通過成立統籌委及其辦公室,各鎮和有關部門都相應建立工作機構,並建立區統籌委例會制度(每月一次)、專題會議制度(不定期召開)、工作督查制度(經常性開展)、工作月報制度(土地流轉、新社區建設)、工作專報制度(「兩分兩換」試點工作專報),在全社會營造出濃厚的城鄉一體化推進氛圍,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二)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要充分結合本地實際,避免簡單的盲從。
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不能簡單「照抄照搬」,最重要的是學習內在的實質性東西,並與本地實際結合起來。我們與嘉興市南湖區、秀洲區存在很大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宅基地的分配面積上區別很大。嘉興市的農村宅基地面積較大,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有獨立的庭院,這也為單家獨戶發展農家樂提供了載體空間。即使是推行「兩分兩換」後,該地戶均宅基地也在200平方米以上。我們農村分配的宅基地面積最大不超過120平方米,還不到嘉興市的1/8,單純依靠「兩分兩換」盤活土地,空間非常狹窄。此外,宅基地基本上均用於房屋建設,不可能再建獨立庭院,以農戶現有住宅發展農家樂的可行性不大。
2、農民轉型方式不同。嘉興市的農村居民基本上在本地就業,白天外出打工,晚上回家生活,基本上沒有出現空心村。我們有很大一部分農村居民在轉型後,基本上搬到中心城鎮居住,造成空心村比較多。此外,嘉興的宅基地基本上嚴格執行「一戶一宅」政策,但我們由於歷史上的種種原因,「一戶多宅」現象比較普遍。
3、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形式不同。嘉興市由於在分田到戶比較徹底,宅基地和承包田均直接分配到戶,基本上不存在集體經濟。但我們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土地流轉,經濟關系相對比較復雜。
4、地貌特點區別很大。嘉興地處平原地帶,宅基地復耕成本低,且可以100%復耕。我們處於丘陵地帶,很多村莊依山而建,有的還建在山坡上,宅基地復墾成農田成本高,在相當多的地方把宅基地復墾成農田也是不現實的。
5、在政策扶持方面有所區別。嘉興市是浙江省「兩分兩換」的試點,宅基地置換城鎮房產是經浙江省發改委立項,在土地指標、土地利用整體規劃的修編等方面也有省國土資源廳的扶持。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們要獲得上級如此大的支持,難度較大。
綜上所述,在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我們要結合自身實際,從解決農村農民最迫切、最突出、最重大的問題入手,在探索「兩分兩換」工作上,應先重點解決城中村、空心村和偏、遠、散的村。對於還不具備開展「兩分兩換」的村,應加快推進村村通自來水、通水泥路等基礎設施向農村的延伸。在發展農家樂方面,應以農村集體經濟留用地為依託,引進有實力的投資者,發展具有一定規模檔次,集食、娛、游等於一體,既解決農民的就業,又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三)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要把建立全面社保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抓。
建立全民社保體系,既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具體體現,也是推進城鄉一元,解決廣大農民後顧之憂的必然舉措。我們可借鑒嘉興市全面社保的先進經驗,一方面積極向上級爭取支持,另一方面可以結合自身的財力先行先試,在全市率先推出高齡津貼的基礎上,再向前邁出一步,逐步形成覆蓋全社會的社保體系。
(四)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要試點先行,部門聯動。
無論是我們各項改革的推進,還是嘉興市推進「兩分兩換」工作的成功經驗,都是在試點取得成功的基礎上,再逐步推進的。因此,我們關於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各項工作,應在先行試點,總結試點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推進,確保農村和全社會的穩定。另外,在「兩分兩換」、全面社保和農家樂的推進上,要充分實現黨委、政府領導下的部門聯動,發改、經貿、財政、建設、規劃、國土、旅遊、衛生、工商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工作合力。只有這樣,才能加快我們城鄉一體化的進程。

閱讀全文

與城鄉一體化建設經驗匯報材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