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城鄉建設 > 浙江省城鄉一體化建設綱要

浙江省城鄉一體化建設綱要

發布時間:2021-02-11 22:22:32

A. 什麼是城鄉建設一體化

城鄉一體化文化建設是統籌城鄉文化發展具體化,是遏止城鄉文化發展差距拉大趨勢、擴大農村市場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決「三農」文化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
建設、發展城鄉一體化、縮短城鄉差距,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增加其收入,這在加速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的同時也是在為我國2020年的發展目標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做准備;
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涵蓋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建設新農村,必須堅持統籌城鄉發展這個根本指導方針,在符合農民意願、帶給農民實惠、得到農民擁護的基礎上扎實穩步地推進。當前,應集中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真正帶給農民實惠。

B. 如何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產業格局
城鄉發展一體化,首先要推進產業布局一體化,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提升農業對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支撐能力,促進城鄉各個產業互動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同步發展。
改革開放後我國確立了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的農業基本經營體制,農業生產成就舉世矚目。進入新世紀,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連續出台,我國糧食產量實現了「十連增」,農民收入增長實現了「十連快」。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隨著農業不斷發展,農村人多地少矛盾加劇,農業發展方式粗放、農業比較效益偏低、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動、村莊空心化、人口老齡化、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凸顯。特別是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不高,一家一戶經營難以採用先進科學技術、難以吸納現代生產要素,影響了農業生產效益和種地農民收入。因此,推進農業經營方式創新,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勢在必行。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尊重和保障農戶生產經營的主體地位,同時強調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實現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共同發展,充分激發農業生產潛能,並對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創新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
在農村土地經營管理上,要求堅持土地產權集體所有,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要求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並保持長久不變,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賦予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要求堅持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有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允許農民以承包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強調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化,鼓勵承包土地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這些決策,明確了土地產權、承包權和使用權分離的界限,澄清了人們對土地權益的模糊認識,有利於克服土地產權虛化的弊端,有利於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的權利,有利於提高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效益。
在農業經營方式上,一是鼓勵發展合作經濟,扶持規模化、專業化、現代化經營。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時,允許財政項目資金直接投向符合條件的合作社,允許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產轉交合作社持有和管護,允許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這就為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政策環境。農民合作社作為農村集體經濟的新型實體,可以抓住機遇、培育經營活力、增強發展能力、壯大經濟實力。二是鼓勵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向農業輸入現代生產要素和經營模式。這表明支持工商資本進入現代農業,但同時要求工商資本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積極創建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大力培育農產品(000061,股吧)品牌,促進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努力提高現代農業的規模化、專業化、標准化、集約化經營水平。

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利益格局
城鄉發展一體化,核心是城鄉主體權利,構建全體居民共享發展成果的體制機制,形成造福百姓、富裕農民的利益格局。重點是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來源,盡快扭轉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的局面。
改革開放後,隨著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推行、農產品流通體制的改革、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農村勞動力大規模跨地區跨行業的轉移就業,城鄉二元體制逐步被打破。新世紀以來,取消農業稅、實行農業補貼政策、推進新農村建設,使工農城鄉逐步走向協調發展。
但是,由於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民進城就業空間狹窄,收入難以穩定;農業生產資源束縛趨緊,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頻發,增收難度加大;農民的轉移性收入增長緩慢,財產性收入增長乏力,一直是農民增收的薄弱環節。總體上看,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近年來高於城市居民,但從絕對數看,農村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拉大。目前,部分進城農民的身份尚未得到確認,不能充分享受城市的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務。
如何讓廣大農民分享現代化發展成果?十八屆三中全會不僅強調健全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改革農業補貼制度,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讓農民增加種地收入,而且強調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性權利,明確提出「兩個保障」:一是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要求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佔有、收益、有償退出及繼承的權利,分享集體資源和經營性資產的收益。二是保障農民宅基地用益物權。要求通過試點,改革完善宅基地制度,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和轉讓。同時,明確提出允許進城農民自願有償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還提出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開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資產產權、林權、股權等各種產權公開、公正流轉交易,促進農業農村資源資本化,讓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這些規定不僅從體制機制上提出了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途徑,而且從工作部署上提出了有操作性的具體措施,拓寬了農民增加收入的渠道,有助於農民和城市居民一樣共享發展成果。

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
城鄉發展一體化,重點是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在二元體制下,城市發展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十六大以來,隨著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不斷加強,全民義務教育制度基本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制度全覆蓋,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但由於歷史欠賬較多,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總體滯後,城鄉公共服務不均等,農村發展資源短缺、動力不足。這已成為制約城鄉統籌發展和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建立健全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的體制機制,引導更多的現代生產要素流向農村,促進公共資源配置向農村傾斜,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一方面要求維護農民生產要素權利,保障農民工同工同酬,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機構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另一方面鼓勵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建設,允許企業和社會組織在農村興辦各類事業。
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要加快建立土地、資金和人才資源城鄉平等交換機制和補償機制。在土地方面,切實建立和完善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進一步改革征地制度,調整土地出讓收益分配關系,提高對農民的征地補償標准和用於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比重,保護農民土地權益。在資金方面,既要加大財政投入和政策性金融投入力度,又要發展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創新金融產品,同時要引導企業和社會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在勞動力流動方面,要加快形成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推進城鄉勞動力同工同酬同保障,逐步實現同城同待遇。此外,要建立以城帶鄉聯動機制,推動城市優質資源向農村延伸,構建統籌城鄉的基礎設施建設體系。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健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框架,逐步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標准和保障水平,形成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

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建設和管理體系
城鄉發展一體化,關鍵是城鄉建設和管理一體化。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改革開放35年來,我國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城鎮化率已經超過53%,但城鎮化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城鎮化發展中存在一些誤區和隱患。如有的地方土地城市化快於人口城市化;有的地方不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搞城市化「大躍進」;有的地方農民「被城市化」,沒有真正享受城市居民的權利。我們既要看到城鎮化的巨大潛力和美好前景,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正視和化解「城市病」,又要從國情出發,看到我國農村大量人口要進城,但不可能都進城,更不可能都進大城市,必須在城鎮化過程中同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城市建設管理創新,要求建立透明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債等多種方式拓展城市建設融資渠道,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並要求完善設市標准,嚴格審批程序,對具備行政區劃調整條件的縣可有序改市,對吸納人口多、經濟實力強的鎮,可賦予同人口和經濟規模相適應的管理權。這個重大決策提出了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新思路,也提出了城鎮管理體制改革的新路徑,打破了制約城鎮化建設的投資瓶頸,破解了城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難題。
全會還決定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要求創新人口管理,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同時要求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常住人口全覆蓋,把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把在農村參加的養老保險(放心保)和醫療保險規范接入城鎮社保體系。這個重要決策提出了戶籍制度改革和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具體路徑,破解了農民進城遇到的兩個最大難題,既提出了很高的改革目標,也體現出改革思路的科學性、可行性。
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實現城鄉一體化,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偉大壯舉,也是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將有助於我們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促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

C. 2023年2023年的農村規劃城鄉一體化建設是不是真的V

什麼叫城鄉一體化,簡單明了,就是農村戶口減少,城市戶口增加。
城鄉一體化說得很好,但是實施很難,各地政府在完成這個整治任務得指標,基本大頭都放在戶口上。
政策是好的,實施沒那麼好。

D. 什麼叫城鄉一體化

城鄉一體化是中國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城鄉一體化就是要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農村村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綜合研究,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促進城鄉在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市場信息、政策措施、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的一體化。

改變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在政策上的平等、產業發展上的互補、國民待遇上的一致,讓農民享受到與城鎮居民同樣的文明和實惠,使整個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4)浙江省城鄉一體化建設綱要擴展閱讀:

城鄉一體化不僅是思想觀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變化;不僅是發展思路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也是產業布局和利益關系的調整。

不僅是體制和機制的創新,也是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進。對於城鄉一體化的根本應該廢除原有的城鄉二元體制制度。改革戶籍制度廢除現行的人口流動管制。

社會學和人類學界從城鄉關系的角度出發,認為城鄉一體化是指相對發達的城市和相對落後的農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壘,逐步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

促使生產力在城市和鄉村之間合理分布,城鄉經濟和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與協調發展,逐步縮小直至消滅城鄉之間的基本差別,從而使城市和鄉村融為一體。有的學者僅討論城鄉工業的協調發展,可稱為「城鄉工業一體化」。

經濟學界則從經濟發展規律和生產力合理布局角度出發,認為城鄉一體化是現代經濟中農業和工業聯系日益增強的客觀要求,是指統一布局城鄉經濟,加強城鄉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協作,使城鄉生產力優化分工,合理布局、協調發展,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E. 村官考試

教材上沒有這些東西,教材是跟不上政策的變化的,我建議你去公務員考試論壇找這方面的知識,太多了。

F. 什麼是文化建設城鄉一體化文化建設又是什麼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戰略地位

1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三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物質基礎和政治保障,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對於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設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遲滯和落後會嚴重影響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的進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它的建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保證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為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原則和核心內容,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用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來指導新的實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全黨和全體人民需要有堅定的信念、統一的意志、協調的步伐和高昂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需要有千百萬掌握了現代科學技術並能不斷創造發明的高素質人才和數以億計高素質勞動者,這樣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需要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來提供。

3 .社會主義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容之一。

綜合國力表現為經濟實力、國防實力、文化實力等方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文化在我國已經成為一種產業,其本身就擁有巨大的經濟實力,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文化還發揮著特殊的凝聚力、鼓舞和激勵等作用,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文化水平的高低是人的素質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競爭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標志。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條件,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內容。

城鄉一體化文化建設

城鄉一體化文化建設是統籌城鄉文化發展具體化,是遏止城鄉文化發展差距拉大趨勢、擴大農村市場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決「三農」文化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
建設、發展城鄉一體化、縮短城鄉差距,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增加其收入,這在加速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的同時也是在為我國2020年的發展目標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做准備;
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涵蓋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建設新農村,必須堅持統籌城鄉發展這個根本指導方針,在符合農民意願、帶給農民實惠、得到農民擁護的基礎上扎實穩步地推進。當前,應集中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真正帶給農民實惠。

G. 浙江公務員考試要買什麼書行測和申論那綜合基礎知識要買嗎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考試時間: 預計2014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時間為3月內16日

考試科容目: 考試科目:考試科目分筆試和面試兩部分,筆試含行測、申論

建議先去中公書城買一套歷年真題做,看下自己在什麼水平,有那一部分是沒有掌握扎實的,在找些輔導班提升下自己的能力,之後再去做模擬題啊之類的比較好。

中公教育的網上書城有專門針對浙江省的試卷。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H. 城鄉一體化規劃包括哪些內涵城鄉一體化規劃的內容有哪些

城鄉一體化規劃包括哪些內涵?城鄉一體化規劃的內容有哪些?綠維創景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規劃要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把握發展的規律,完善和補充規劃系統的體系,抓住關鍵環節,扎實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將城鄉一體化建設做到城鄉均衡、縮小城鄉差距、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重要步驟。規劃體系既要宏觀掌控,又要微觀布局;既要專業細致,又要綜合全面。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讓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和擴展,城市功能向農村及周邊地區輻射,利用科技改善農村生產條件,切實提高農民生活的質量,同時也要保障農民向城市的遷移,適應城市節奏,兩者相互依託。一、城鄉一體化規劃的內涵與外延內涵與外延是刻畫概念的兩個方面。內涵是本質,外延是范圍。城鄉一體化是針對城鄉結合部,即城鄉交融或城鄉連接的地帶。這是一個帶有較為模糊性的地域范圍,它是沖破行政界限而因城與鄉內在的聯系形成的模糊地域(地帶)。因此,城鄉結合部,既不同於城市總體規劃的郊區規劃范疇,因為郊區規劃是被動式的輔助性規劃;也不同於鄉村規劃,因為鄉村規劃面對的對象是鄉村內部地域。按照區域規劃的某些理論,也很難明確地解決城鄉結合部的具體問題。如人口布局,勞動力布局,流動人口管理,產業布局,交通設施,倉儲設施等方面。二、城鄉一體化規劃的內容的初步探討規劃范圍的界定、規劃的依據、規劃的指導思想、規劃的期限、規劃所採用的理論與技術方法簡介、城鄉結合部的現狀調查及研究、城鄉結合的宏觀區域環境分析、城鄉結合部的總體發展戰略、城鄉一體化規劃。經濟發展規劃、社會發展規劃、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基礎設施綜合規劃、居民點體系規劃(等級規模結構規劃、職能分工結構規劃、空間地域結構規劃)、措施的操作建議、可行性的分析與研究。綜上所述,做好城鄉一體化的統籌指導工作,方能進一步加快城鄉一體化的步伐。對城鄉結合部這一較為模糊的地帶給以輔助性規劃,科學安排和測量城鄉結合部的諸多具體問題。實現產業統一規劃與布局、資源統一利用、生態環境統一保護、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對構建城鄉統籌的新城鄉體系具有積極意義。

I. 急需城鄉一體化方面的規劃

每個省來份、每個城市的規劃都是源不一樣的,你要查哪個地方的啊?給你舉個例子,你看一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http://www.zjol.com.cn/05jx/system/2005/12/10/006397792.shtml

閱讀全文

與浙江省城鄉一體化建設綱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