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二維服務體系建設
目前,民政部正在抓緊編制《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年)》。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要求,到2020年我國城市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要努力實現以下目標:
❷ 湘政發2013年18號文件
湖南省人民政府
關於印發綠色建築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湘政發〔2013〕18號
HNPR—2013—00022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綠色建築行動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
2013年3月31日
綠色建築行動實施方案
為推進建築節能,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綠色建築行動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3〕1號)精神,特製定本實施方案。
一、切實增強開展綠色建築行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綠色建築是指符合《綠色建築評價標准》及《湖南省綠色建築評價標准》,在建築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節地、節能、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大力發展綠色建築,推進建築節能向縱深發展,有利於提高資源能源使用效率,緩解資源能源供需緊張矛盾;有利於降低社會總能耗,減少污染物排放;有利於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動空間;有利於帶動建築技術革新,拉動節能環保、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及節能咨詢、節能服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直接推動建築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促進建築產業優化升級;有利於在全社會推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產生活方式,推進兩型社會建設。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推進綠色建築發展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盡快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加快推進我省綠色建築發展。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全省「四化兩型」發展戰略,把生態文明融入城鄉建設的全過程,樹立建築全壽命周期理念,以節約能源資源、大幅提高建築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和合理改善舒適性為目標,以法規政策為保障,以科學技術為支撐,堅持政府引導、市場推動、社會參與,轉變城鄉建設模式,加強監督管理,強化宣傳教育,培育和規范市場,從政策法規、體制機制、規劃設計、標准規范、技術推廣、建設運營和產業支撐等方面全面推進綠色建築發展。
(二)基本原則。
1搶抓機遇,加快轉型。緊扣「四化兩型」發展戰略,圍繞建設「綠色湖南」發展目標,抓住國家全面推進綠色建築行動、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建設綠色生態城區的有利時機,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和配套能力建設,促進節能建築向綠色建築轉型升級。
2突出重點,整體推進。以長株潭城市群和兩型社會示範區為重點,逐步向其他地區延伸。重點推動綠色建築集中示範區建設,重點推進政府投資公益性公共建築、保障性住房及大型公共建築率先執行綠色建築標准,重點抓好新建建築節能、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大型公共建築節能監管及節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重點推廣綠色建築材料、綠色照明、高效能建築耗能設備,普及綠色施工,推進住宅產業化,嚴格建築拆除管理,推廣節水與建築一體化。
3政府引導,市場推動。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和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發動群眾廣泛參與,引導綠色建築發展由政府主導向市場推動轉變。加強宣傳教育,培育市場需求;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新技術研發、轉化和推廣應用;培育咨詢服務機構,引導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型產業發展;加強監管和工作指導,促進市場有序發展。
4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充分考慮我省不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資源條件、氣候特徵、建築特點及人民生活習慣,合理制定技術路線,實施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
5質量第一,集約高效。堅持把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在確保建築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推廣各種適宜高效的綠色建築技術和產品。樹立建築全生命周期理念,綜合考慮投入產出效益,合理選擇規劃、建設方案和技術措施。
(三)總體目標。在進一步抓好建築節能的基礎上,促進建築節能向綠色、低碳轉型,提高綠色建築在新建建築中的比重。到2015年底,全省20%以上城鎮新建建築達到綠色建築標准要求,各縣創建1個以上獲得綠色建築評價標識的居住小區,長沙、株洲、湘潭三市城區25%以上新建建築達到綠色建築標准要求;全省創建5個以上示範作用明顯的綠色建築集中示範區,
其中長沙、株洲、湘潭三市應分別創建1個以上綠色建築集中示範區;到2015年底,全省城鎮新(改、擴)建築嚴格執行節能強制性標准,設計階段標准執行率達到100%,施工階段標准執行率全省設區城市達到99%以上,縣市和建制鎮達到95%以上;到2020年,全省30%以上新建建築達到綠色建築標准要求,長沙、株洲、湘潭三市50%以上新建建築達到綠色建築標准要求。建立並完善綠色建築建設與評價的政策法規體系、建設監管體系、技術標准體系和咨詢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政府引導、市場推動、社會參與的綠色建築發展模式,綠色建築理念成為全社會的廣泛共識。
三、工作重點
(一)積極推進綠色建築區域化、規模化發展。
1科學編制城鄉建設規劃。各地城市規劃編制應以綠色、節能、環保理念為指導,建立包括綠色建築比例、生態環保、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集約利用、再生水利用、廢棄物回收利用等內容的指標體系。以綠色指標體系為指引,制定土地綜合利用規劃、水資源利用規劃、能源利用規劃、固體廢棄物利用規劃、綠色交通規劃、綠色建築布局規劃等綠色生態專項規劃。
2建立綠色建築區域推廣制度。建立規劃管理中落實綠色建築有關要求的制度,將綠色指標體系納入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專項規劃,並在下達地塊的規劃設計條件時落實到具體項目。建立土地招拍掛、項目立項過程中將綠色建築有關要求落實到地塊的制度。
3開展綠色建築區域示範。有條件的地區應結合城市規劃新區、兩型社會示範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工業園區、舊城改造區建設,積極開展綠色建築集中示範區創建工作。綠色建築集中示範區應符合以下條件:建立綠色指標體系、制定綠色生態規劃;起步區面積原則上不小於3平方公里,起步區內新建民用建築綠色建築評價標准執行率(按建築面積)達90%以上,2年內綠色建築開工建設規模不少於100萬平方米;在制度創新、示範宣傳及市場機制改革方面有突出的示範作用。鼓勵有條件的示範區按國家綠色生態城區要求進行建設。
(二)大力推進新建建築執行綠色建築標准。
4推進公共建築率先執行綠色建築標准。以公共建築為突破口,切實提高綠色建築標准執行率。從2014年起,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公共建築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准。推動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築率先執行綠色建築標准。積極引導其他類型的公共建築按綠色建築標准進行建設。
5促進保障性住房按綠色建築標准進行建設。促進保障性住房在科學控制增量成本的基礎上執行綠色建築標准。推進保障性住房的施工工廠化、部件產業化、裝修一體化,因地制宜推廣太陽能光熱建築一體化應用技術。綠色建築集中示範區內的新建保障性住房全部執行綠色建築評價標准。從2014年起,長沙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准。
6引導房地產項目執行綠色建築標准。加大綠色建築評價標識的工作力度,制定與綠色建築標識制度配套的激勵政策,引導房地產企業執行綠色建築評價標准。因地制宜推廣建築物外遮陽、可再生能源建築一體化、住房全裝修、屋頂綠化及牆體綠化、雨水收集及中水回用等綠色適宜技術。
(三)加快推進綠色建築有關具體工作。
7進一步加強新建建築節能監管。加強以執行建築節能強制性標准為主要內容的監督和執法,提高設計、施工階段建築節能強制性標準的執行率,在全省范圍內嚴格落實新建建築節能相關法律法規。在長沙、株洲、湘潭三市和有條件的城市組織開展更高能效標準的試點、示範工作。積極推進綠色農房建設,科學引導農房執行建築節能標准。
8積極開展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重點開展門窗節能改造、建築物遮陽改造,因地制宜開展屋面和外牆節能改造、用能設備節能改造,探索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的技術路線和推廣機制。有條件的地區應結合舊城更新、城區環境綜合整治、平改坡、房屋修繕維護、抗震加固等工作,實施整體綜合節能改造。
9抓好公共建築節能監管及節能改造。重點推進國家機關辦公建築和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築的節能監管及節能改造。建立國家機關辦公建築和大型公共建築能耗監測平台。新建國家機關辦公建築和大型公共建築,必須實施建築用能分項計量,並應與能耗監測平台數據聯網。研究制定各類公共建築的能耗限額標准,積極開展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耗公示、超定額加價、能效測評工作。開展高等學校節能監管體系建設,擴大節約型校園建設規模。開展重點用能單位辦公樓節能改造試點,推廣合同能源管理。
10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規模化發展。因地制宜的推廣太陽能、淺層地能、生物質能在建築中的應用。加強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工程的全過程監管,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施工、運行、維護標准,探索可再生能源運行管理、系統維護的有效模式。加快已獲批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項目的實施進度,確保按時完成示範任務。
11推廣綠色建材和高能效建築耗能設備。因地制宜發展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牆體、輕骨料混凝土多孔磚牆體、陶粒混凝土磚與陶粒混凝土砌塊牆體等自保溫牆體材料及外牆自保溫體系。大力推廣高強度鋼筋、高強度混凝土及商品混凝土。推廣節能燈具、節能電梯、節電設備、節氣設備、節油設備。積極建設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技術產業化基地,培育規模化生產能力。
12普及綠色施工。積極開展綠色施工示範,推廣綠色施工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加強對綠色施工組織設計及綠色施工方案的審查,加強對綠色施工全過程監管。到「十二五」期末,設區城市全面普及綠色施工。
13推進建築工業化。推廣適合工業化生產的新型建築體系。提高建築工業化技術集成水平加快建築設計、施工、部品部件生產等環節的標准體系建設。積極推廣住宅全裝修和菜單式裝修。
14嚴格建築拆除管理。符合城市規劃和工程建設標准且在正常使用壽命內的建築,除公共利益需要外,不得隨意拆除。研究制定建築拆除管理辦法,推行建築垃圾分類處理和分級利用,加快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裝備的研發推廣。
15推廣節水設施與建築一體化。推廣雨水收集和綜合利用技術,景觀用水應優先採用雨水收集回用方式。新建建築項目應制定節水方案,配套建設節水設施。節水設施要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嚴格執行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標准,積極推廣微灌、滴灌、滲灌等節水型灌溉技術。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建立住房和城鄉建設、發展改革、教育、科技、經濟和信息化、財政、國土資源、城市規劃、水利、商務、物價、稅務、機關事務管理部門(機構)參加的推進綠色建築行動的協調機制。各市州人民政府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綠色建築行動實施方案。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與各市州簽訂發展綠色建築責任書,明確「十二五」工作目標和年度目標。目標完成情況納入省人民政府對市州政府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評價考核。
(二)加大財政投入。省財政對符合條件的綠色建築集中示範區給予資金補助,具體額度和補助辦法由省財政廳會同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研究確定。優先推薦符合條件的綠色建築集中示範區申請綠色生態城區中央財政補助資金。財政及科技部門在科技支撐計劃中要加大對綠色建築及綠色低碳宜居社區領域的支持力度。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對發展綠色建築的資金投入,重點支持綠色建築集中示範區、綠色建築工程、綠色建築科技創新以及新建建築節能、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大型公共建築節能監管及節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等綠色建築相關重點工作。
(三)落實扶持政策。對取得綠色建築評價標識的項目,各地可在徵收的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中安排一部分獎勵開發商或消費者;對其中符合相關條件的項目優先納入省重點工程項目;對其中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另給予容積率獎勵。對採用地源熱泵系統的項目,在水資源費徵收時給予政策優惠。以上具體辦法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會同財政、水利、物價等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建築項目的信貸支持。對列入省綠色建築創建計劃的項目,納入綠色審批通道。對因綠色建築技術而增加的建築面積,不納入建築容積率核算。在「魯班獎」、「廣廈獎」、「華夏獎」、「湖南省優秀勘察設計獎」、「芙蓉獎」等評優活動及各類示範工程評選中,將獲得綠色建築標識作為民用房屋建築項目入選的必備條件。對實施綠色建築的相關企業,在企業資質年檢、企業資質升級中給予優先考慮或加分。
(四)加強過程監管。加強規劃管理、項目立項、土地出讓、勘察設計、竣工驗收、報廢拆除等環節的過程管理。各級人民政府要因地制宜的制定綠色指標體系,在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中逐層次明確綠色建築有關要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要研究制定在規劃審批、設計審查、竣工驗收、運營管理、報廢拆除過程中落實綠色建築有關要求的具體辦法;發展改革部門要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審中執行綠色建築有關要求;國土資源部門要會同城市規劃部門建立土地綠色出讓制度,在土地劃撥及土地出讓、轉讓過程中明確綠色建築有關要求;物價部門要制定綠色建築有關的收費政策,規范收費行為,促進綠色建築收費制度的發展和完善。
(五)強化技術保障。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要進一步完善綠色建築評價制度;發布並及時更新綠色建築及建築節能相關技術、工藝、材料、設備的推廣使用、限制使用和禁止使用目錄;制定並完善綠色建築勘察、設計、施工、監理、驗收、物業管理等環節和綠色建築各專業領域的技術標准;建立建築能耗統計、能效審計長效機制,組織開展建築能效測評;積極培育市場,引導建立綠色建築綜合性技術服務平台,實現設計、建造、能效測評和診斷改造一條龍技術服務支撐。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工作部門要大力扶持綠色建築技術產業化基地建設。鼓勵大中專院校開設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專業課程,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各地要加強建築節能檢測中心、能效測評機構能力建設,引導勘察設計單位建立綠色建築設計專設機構。
(六)開展宣傳培訓。充分利用網路、電視、報刊、雜志等媒體,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普及綠色建築常識,提高社會公眾對發展綠色建築重要性的認識,引導全社會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為發展綠色建築營造良好氛圍。積極開展標准宣貫、技術培訓等活動,將綠色建築相關知識作為注冊建築師、結構師、建造師等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提高設計、施工、安裝、評估和物業管理等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加強綠色建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全省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技術管理水平提高。
❸ 如何共同推動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
一、制定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發展公共體育服務,不僅是群眾鍛煉身體的需要,更是促進經濟增長、構建和諧社會、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在全民健身成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我省應及時制定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統一指導全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各級政府要結合實際,制定專項方案和年度計劃,提出公共體育服務目標任務,每年集中力量實施一批公共體育服務項目。
二、創新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工作機制。加快推進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需要政府各有關部門齊心協力、共同推進,需要社會廣泛參與、群眾共建共享。在省級層面應做好統籌協調和示範引領,建立政府分管領導召集、相關部門參加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部署推進工作。進一步完善政策,推動體育社會組織規范化、社會化、實體化、專業化建設,發展壯大基層特別是鄉鎮(街道)和社區體育社會組織。加大經費投入,形成長效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扶持體育社會組織依託自身特點和優勢,積極參與公共體育服務。
三、發展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支柱產業。把發展體育產業、拉動體育消費作為我省新的經濟增長點加以培育,為公共體育服務提供產業支撐。打破公共體育服務產業領域壟斷,積極發揮市場作用,拓寬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渠道。設立由社會資本、金融資本籌資的體育產業投資基金,在安排文化產業、服務業、科技、中小企業專項資金時,也將體育企業納入支持范圍。加大財稅價格政策支持,研究制定鼓勵群眾體育消費的優惠政策,通過發放體育消費券、推廣醫保健身一卡通等方式,提高群眾體育消費能力。
四、加強城鄉公共體育服務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城市社區「10分鍾體育健身圈」和健身步道服務內涵,大力推進戶外健身營地、體育公園、社區俱樂部等深受群眾歡迎的設施建設。加快實施《江蘇省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管理辦法》,採取財政貼補等方式,在確保教學生產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努力推進學校等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
五、廣泛開展城鄉居民群眾性體育活動。省級層面要加強指導,推動各市、縣(市、區)、鄉鎮(街道)乃至行政村(社區)依託本地實際,打造特色品牌體育活動,影響和帶動小型多樣、喜聞樂見的群眾性健身活動經常開展。重視不同人群公共體育服務發展需求,特別要重視青少年體育,大力實施《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計劃》,加快推進《青少年足球振興行動計劃綱要》,推動我省青少年體育工作再上新台階。
六、推進我省公共體育服務均衡發展。加快推進城鄉公共體育服務一體化發展,促進城鄉公共體育資源和服務要素協調配置。加強農村全民健身活動、場地設施建設、群眾組織網路和科學健身指導,努力改善農民健身條件。大力促進區域公共體育服務協調發展,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和體彩公益金統籌,推動蘇北地區公共體育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認真落實省政府關於促進蘇中與蘇北結合部經濟相對薄弱地區加快發展的政策意見,推動蘇中地區加快崛起。按照現代化建設示範區的要求,推動蘇南地區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體系。
七、加強基層公共體育服務組織隊伍建設。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根據公共體育服務發展需要,通過內部協調,建好基層公共體育服務組織,配強基層公共體育服務人才隊伍,積極拓展鄉鎮和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體育服務功能,推廣縣、鄉兩級統籌和購買公共體育服務方式,鼓勵大學生村官、志願者等從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管理工作。
❹ 社區建設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社區建設的基本內容有:
一、要相信社區居民能夠依法管理好社區事務
一是治理好社區必須依靠社區居民。二是社區建設既是自治過程,也是法治過程。自治過程,就是要給居民更大的空間參與自治,處理好自身事務。三是社區機制的形成有一個過程,它需要個人堅守對集體的責任、完善的制度和健全的機構。
二、依法建立政府社區公共事務准入制度
機關事業單位過多介入社區事務是「十二五」時期各界較為關注的問題。社區公共服務事項准入范圍包括就業、救助、養老、衛生計生、文體、安全等六類服務。凡屬社區自治的事務,交由社居委自主管理凡屬有關政府事業單位職責范圍的工作任務,不得隨意下放居委會;未經批準的事務,居委會有權拒絕。
三、在社區自治中始終堅持通過法治來規范各個行為主
一是發揮鄉規民約在社區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二是在個人成長過程中,社區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區的任務之一就是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教育居民依法履行應盡的義務。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承擔義務,在建立和諧的鄰里關系中實現個人安全、自我放鬆、家庭溫馨、鄰里和睦、共同認知。
(4)湖南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擴展閱讀:
如何正確處理政府與社區建設的關系:
一、進一步明確社區事務是地方政府的公共事務
一是在政府全面履行職能的過程中加強社區建設,要求中央政府把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層政府管理。二是加快適合地方發展需要的人事制度的改革。
二、鼓勵地方政府立足現實發展,大膽探索社區發展
「十二五」規劃實施以來,國家發改委有關部門針對公共服務設施如何才能跟城鎮化,特別是城鎮人口保持一致,外來農民工如何通過申請租房落戶並獲得公共服務,如何發揮社區社會組織在村民生活方式轉變過程中的作用,農民工的住房保障,以及如何建立流動人口信息平台等問題。
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要與人民的「微生活」有機結合
基層社會對公共服務有著巨大需求。從有關城鄉居民社區服務需求的比較研究可看出,城鎮居民的服務需求依次是家政、就業、老年人、兒童青少年、低收入家庭服務,而農村依次是老年人、文體生活、兒童青少年、低收入家庭和殘疾人服務。這些都需要地方政府根據各地實際具體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政策加以解決。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推進「十三五」時期社區建設的三個著力點
❺ 黨中央關於社區建設,黨的建設相關文件精神
中辦發[2000]23號《關於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
中辦發[2003]16號《關於積極推進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的意見》的通知
中辦發[2004]25號《中共中央組織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的通知
民發[2005]85號《關於加強社區組織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建設和管理的意見》
民發[2005]159號《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社區志願服務工作的意見》
1、國辦發[2006]6號《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意見的通知》
國發[2006]10號《國務院關於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
國發[2006]14號《關於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
發改社會[2007]975號《「十一五」社區服務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民函[2007]319號《民政部關於在全國城市推行社區志願者注冊制度的通知》
民發[2008]25號《民政部關於進一步推進廉政文化進社區工作的指導意見》
民函[2009]43號《民政部關於切實做好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的通知》
民發[2009]165號《民政部關於進一步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工作的意見》
中辦發[2010]27號《關於加強和改進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的意見》
民函[2010]245號《民政部關於學習貫徹<關於加強和改進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的意見>的通知》
國辦發〔2011〕61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委會組織法
以上資料我現在也正在整理,上邊的都是我找到的,你需要的話留言給我
❻ 急!!社區服務體系的內涵是什麼
社區服務體系表達
問題:
1.對社區建設的認識有待提高。
(1)對社區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長期性認識不足。
(2)部分社區幹部的觀念和工作方法還沒有從原來的村、居委會的工作方式轉換到為社區居民服務上來,工作職責不夠明確。
(3)部分駐社區單位、企業,對於社區工作仍然處於了解、支持、參與、配合不夠的狀態,社區要求單位參與活動時,個別單位存在門難進、臉難看的狀況。
(4)部分居民對社區的概念認識模糊,對社區沒有形成認同感和歸屬感,參與意識不強。
2.社區自治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1)社區居委會工作行政化傾向明顯。
(2)社區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弱。
(3)社區工作機制不夠到位。
3.社區硬體設施有待進一步改善。
(1)社區用房小、散。
(2)部分老小區設施差,問題突出。
(3)一些社區缺乏長效穩定的經濟來源,直接影響到社區建設和發展的後勁。
(4)個別政府職能部門在要求社區協助完成工作時,也未能做到費隨事轉,加重了社區負擔。
原因:
1. 社區建設觀念不夠到位。
(1)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重心下移成了任務下移。一些部門不是深入社區,服務社區,解決社區的難點、熱點問題,而是熱衷於進社區掛牌子,向社區下任務。
(2)社區工作職責不清,工作重點不夠明確,也是影響社區建設的重要原因。
(3)部分機關企事業單位共建意識淡薄,參與社區建設的熱情不高,氛圍還不夠濃厚。
(4)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意識還不強。
2.社區內的治安問題比較突出。
(1)治安工作隊伍不健全。責任區民警見警率低。
(2)一些小區由於原有規劃的原因,小區內道路四通八達,不能實行封閉管理。
(3)小區內商住混雜,住房出租,架空層破牆開店等情況,閑雜人員進出小區難以控制,給小區的治安管理帶來很大難度。
(4)一些居民群眾自我防範意識不強,也是導致偷盜案件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物業管理尚欠規范。
(1)個別物業管理公司管理不規范。
(2)部分業主委員會沒有很好地發揮協同管理的作用。
(3)部分業主法律意識不強。
(4)一些居民群眾對物業管理這種有償服務方式存在抵觸思想,影響了小區的有序管理。
4.社區自治組織還不完善。
(1)社區建設已經開展近5年了,但是較為成熟的社區組織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並未形成,社區管理和服務工作面廣、量大。
(2)各社區都建立了黨組織以及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社區居民委員會、共建理事會等自治組織,其作用還沒有真正得到發揮。
(3)一些社區志願者隊伍、群眾性自治調解組織、樓道長隊伍等社區輔助性管理組織和民間組織沒有很好建立和運作起來。
(4)社區的各種活動和事務沒有社區居民積極主動參與,就不可能提高社區建設和發展水平。
對策:
1.統一思想,加強領導,形成各方面支持社區建設的良好氛圍。
(1)市委、市政府及各鎮、街道,要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戰略高度,切實加大推進社區建設工作的領導和指導力度。市社區建設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在理順工作思路的基礎上,定期研究、分析和解決社區建設中碰到的各種困難和實際問題。
(2)各鎮、街道把社區建設工作真正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黨政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經常給予指導,分管領導要切實負起責任。
2.綜合規劃,加大投入,不斷推進社區發展。
(1)要加強社區建設規劃。
(2)要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
(3)要改善社區工作條件。
3.強化教育,規范管理,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社區工作者隊伍。
(1)要健全用人機制,有效改善社區工作者隊伍結構。
(2)要健全培訓機制,不斷提高社區工作者隊伍綜合素質。
(3)要健全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社區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
4.健全機構,營造載體,提升社區服務層次。
(1)政府公共服務要覆蓋到社區。
(2)指導和支持社區開展自助和互助服務。
(3)以文明社區創建為抓手,推進社區居民思想道德建設。
(4)強化社區物業管理。
5.完善機制,強化措施,積極穩妥推進社區警務建設。
(1)要不斷完善社區治安管理機制。
(2)要建立完善收集、反饋社情民意的工作機制。
(3)要積極探索新型戶籍登記管理辦法。
重點問題:物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1.體制問題
從體制上考察我國兩萬余家物業管理企業,80%以上的是國有體制;如果我們再從物業管理企業產生的來源來分析,全國有70%以上屬於房地產開發商自辦的企業,20%屬於房管所或後勤單位改制,只有10%屬於產權自主型的物業管理企業。
2.法律法規滯後,體系不完善。
我國物業管理行業的立法明顯滯後:20年的時間,沒有國家級行業法規可以遵循。在退而求其次的情況下,國內第一部地方性物業法規《深圳經濟特區住宅區物業管理條例》的出台時間是1994年,而深圳成立第一家物業管理公司的時間是1981年,中間有13年是法規空白期。
3.政府職能的問題
(1).政企沒有完全分開,企業無法獨立運作。
(2).政府職能錯位或越位,政府仍習慣於對企業經營活動直接干預。
(3).管理層、管理部門過多,物業管理手續繁雜,往往一個小區的物業企業要應付20多個部門的檢查管理。
4.市場化程度不高。
(1).物業管理項目的獲取大多是暗箱操作,市場競爭機制還未真正形成。
(2).市場化程度不高還表現在物業管理的價格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上。
5、物管企業規模小,難以發揮綜合優勢。物業管理企業規模小,難以發揮群體優勢,而且絕大多數企業存在著經濟效益差,虧損嚴重等問題。
6、物管企業經營的風險問題
7、物業管理從業者的素質問題。物業管理行業從業者素質偏低,管理服務不到位。
原因:
1.政府方面
(1)由於以前物業管理作為房地產業的一個售後服務部門,沒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以及物業管理涉及部門過多,因而導致物業管理法規制定不及時不完善。
(2)由於受傳統計劃經濟觀念的影響以及出於本部門自身利益考慮,政企沒能真正分開,而且政府對企業干預過多,缺少服務意識。
(3)對物業管理的宏觀管理目標不明確,是進行分業經營還是分業與聯合經營共存,是強(4)物業管理作為一個新興行業,政府沒有出台相應的扶持政策,導致物業管理過分依賴於開發商,難以真正獨立出來。
2.企業方面
(1)沒有建立起真正的現代企業制度,產權不明,權責不清,不能獨立經營運作。
(2)發展方向不明確,限於現實情況,只能以副補主和靠開發商補貼,導致物業管理服務質量難以提高,形成不計成本的惡性競爭,對整個行業造成傷害。
(3)由於法規不完善,經營風險意識不強,導致物業管理收益與風險極不對稱,一件官司往往就會毀掉一個企業。
(4)由於物業管理在國內尚屬新興行業,缺少完善規范的教育培訓體系,許多從業人員都是「半路出家」,導致物業管理的服務質量不盡如人意。
3.社會方面
(1)由於大多數消費者剛從計劃經濟的福利中走出來,缺乏對物業管理的消費意識,還在懷念過去的「免費午餐」。
(2)業主法制意識淡薄,加之法規不完善,業主只一味強調權利而忽視相應的義務。
(3)社會關注程度不夠,許多媒體只是關注所謂的新聞賣點,一有糾紛就紛紛對物業公司(4)行業協會還沒有完全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對策:
(一)政府方面
1、物業管理重在立法
(1)從物業管理業務來看:
一是建立房屋及維修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章。
二是建立設備設施管理法律、法規及規章。
三是建立環境衛生管理的法律、法規及規章。
四是建立保安保衛、消防管理的法律、法規及規章。
(2)從市場主體來看,還應建立物業管理行業管理辦法、物業管理企業管理辦法、業主委員會管理辦法等。通過這些法律法規、規章及辦法的制定與施行,使物業管理的管理、服務、經營、收費等各方面各環節做到依法管理和運作。
2、政府職能的轉變
(1)政府和企業一定要徹底分開。政府要加強服務意識,為廣大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提供宏觀的政策支持與引導。
(2)減少管理部門和管理層次,加強物業管理相關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運作,實施科學管理。
(3)要建立物業管理市場准入制度。
3、加強物業管理市場的培育,鼓勵房地產開發、房地產管理分業經營。
(1)限制開發商盲目組建自己的物業管理公司。
(2)鼓勵開發商從社會上聘請那些經過實踐被業主認可的物業管理公司來進行專業化的管理。
(3)鼓勵通過招投標等方式公開選聘物業管理公司,引進競爭機制,促使物業管理行業朝高度市場化方向發展。
(二)企業方面
物業管理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加入WTO後參與物業管理行業國際競爭的必然要求。要按照「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對物管企業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
(三)社會方面
1.物業管理協會應積極有效的發揮作用。
2.要逐步提高物業管理從業人員的素質,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培養人才,為物業管理持續發展提供人才資源。
3.社會公眾應客觀公正的看待物業管理這一新興行業,加深對這一行業的了解並對這一行業的作用充分重視。
4.新聞媒體應了解物業管理行業的政策法規和行業特點,深切體會物業管理行業的酸、甜、苦、辣,加深對物業管理行業的了解、同情和支持,從而進行正面的引導,使業主對物業管理有一個深入地認識,促使業主形成正確的物業管理消費觀念。
5.廣大業主應更新觀念,順應我國房地產體制改革與發展的大趨勢,增強對物業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和對物業管理消費的認同感。
❼ 什麼是社區服務體系
社區服務體系是指以各類社區服務設施為基礎,以社區居民 為服務對象,以版滿足社區居權民公共服務和多樣性生活服務需求為主要內容,政府引導支持,多發共同參與的服務網路及運行機制。
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網格管理、共建共享城市治理新格局,努力打造富裕文明和諧幸福的美麗新家園。培育和打造具有特色的社區服務體系,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和智能,對於完善城市公共服務體系是一個現實選項。
完善社區服務體系,要注重統籌,提升水平,加快培育適應居民生活的服務功能,體現民生關懷。了解社區居民的需求,抓住重點工作是做好社區工作的基本要求。要及時處理居民反映的情況,適時適度調整自身工作,迎合居民居民的需求,這樣才能得到居民的滿意。
(7)湖南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擴展閱讀:
社區服務體系, 以各類社區服務設施為依託,以社區全體居民為對象,以公共服務、志願服務、便民利民服務為主要內容 。
培育和打造具有特色的社區服務體系是完善城市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之舉,政府首先在完善社區服務體系、升級社區服務體繫上負有第一責任,要找准治理切入點,推進黨的組織全覆蓋,既要發揮主導作用,又要把作為社會治理重心向下移,堅持托底數、配班子、建規范三步走,有效實現組織全覆蓋。
❽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的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抄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立足國情、加快發展,逐步建立面向全體社區居民,主體多元、設施配套、功能完善、內容豐富、隊伍健全、機制合理的社區服務體系,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