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啥感覺易縣城市規劃不如淶水呢,感覺差太多
房價也不如淶水。
B. 保定海拔多少米
地貌分西部山區,中部平原和東部窪淀區。
1、山區按高程及地貌劃分為中山區、低山區及丘陵三類。
中山區在西部海拔一般1000米以上,最高山峰為阜平縣歪頭山,海拔2286米。低山區在中山區的東南部,海拔在500米到1000米。丘陵區海拔一般在100米至500米之間,地形低緩起伏,向東南漸坡展為平原。
2、平原區海拔在10米到30米。
保定市市區地勢平緩,海拔22-23米。
3、東部窪淀區在白洋淀周圍海拔7米到10米。
保定市地處太行山北部東麓,冀中平原西部,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貌分為山區和平原兩大類。以黃海高程100米等高線劃分,山區面積10988.1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9.7%。平原(含窪地)11124.9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50.3%。
(2)易縣城鄉規劃擴展閱讀:
保定市位置境域:
保定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太行山東麓,冀中平原西部,介於北緯38°10′-40°00′,東經113°40′-116°20′之間;北鄰北京市和張家口市,東接廊坊市和滄州市,南與石家莊市和衡水市相連,西部與山西省接壤;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東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石家莊125公里。
保定市氣候:
保定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主要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雨、熱同季,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乾燥。多年平均氣溫13.4℃,1月平均氣溫-4.3℃,7月平均氣溫26.4℃。主要氣象災害有乾旱、高溫、雷暴、冰雹、大風、寒潮。
C. 春秋戰國間的城市布局情況及其規劃思想是怎樣的
從春秋到戰國,以宮室為主體發展起來的城市,如周王城、齊臨淄、趙邯鄲、魏大專梁、楚鄢郢、韓宜屬陽等都是這時期的大城市,其中臨淄戶口約達七萬戶。當時文獻如《考工記》記載的王城制度雖尚待證實,可是近年來考古發掘,發現侯馬晉城、邯鄲趙王城和易縣燕下都皆有巨大的夯土台位於縱軸線上,應是原來宮室遺址。此外,戰國若干小城市也都具有規劃整然的街道。而漢長安城遺址發掘也已證明街道寬度沿用《考工記》所述以車「軌」為標準的方法。同時漢長安以閭里為單位的居住區也見於戰國人補充整理的《管子》和《墨子》二書中。由此可見這些記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戰國間的城市布局情況及其規劃思想,並對後來各朝代的都城建設發生了不少的影響。
D. 保定城市規劃里的 東移北擴是什麼意思未來市中心會在哪裡
在保定「東移北擴」的城市規劃中,「北擴」是指推動城區向北發展,建設城市交通路網北延工程,完善城鄉生活配套,協助老城區緩解人口壓力;「東移」是指合理布局產業格局,全面對接及承載雄安新區的資源稟賦,打造產業新城。由此可見,毗鄰雄安新區的東北區域將成為保定及環雄安新區未來價值投資的最熱區域之一。
根據保定市2017年整體城市規劃——東移北擴政策,使保定、雄安新區與北京城市發展將連成一片,形成京雄保城市群。
(4)易縣城鄉規劃擴展閱讀:
保定市在規劃、交通、產業、創新方面與新區實現協同。特別是在產業布局上,一方面對接傳統產業升級計劃,一方面對接導入產業的行動方案,重點在高端高新產業上。未來新區是總部和研發,保定市就是落地和配套。
新區的西南部主要以現代農業和生態建設為主,為防止貼邊發展,保定市的東部產業布局也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產業的對接也必然形成保定市區擴張,並且重心有北移的趨勢,這樣才能夠在路網建設上更加順暢。所以看到的就是市區北部骨幹道北延比較多。
E. 保定三年大變樣規劃圖是具體怎樣的規劃的
太多了,發不完,就這點吧。
保定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年)
保定市人民政府
2008.8
目 錄
第1章 總則 5
第2章 市域發展目標與戰略 6
第3章 城市性質與職能 9
第4章 城市規模與城鎮化水平 9
第5章 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10
第1節 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10
第2節 市域空間管制 13
第3節 市域綜合交通規劃 14
第4節 市域基礎設施規劃 19
第5節 旅遊發展規劃 22
第6章 中心城區規劃 23
第1節 中心城區用地布局 23
第2節 中心城區空間管制 27
第3節 中心城區道路交通規劃 28
第4節 綠地系統與景觀風貌 33
第5節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34
第6節 市政設施工程規劃 38
第7節 環境保護規劃 43
第8節 綜合防災工程規劃 45
第9節 近期建設規劃 50
第10節 遠景規劃設想 50
第7章 規劃實施建議 50
第8章 附則 52
附表1:中心城區現狀建設用地匯總表(2008) 53
附表2:中心城區規劃建設用地平衡表(2020年) 54
附表3:中心城區規劃道路一覽表 55
附表4:保定市域嚴格控制發展區一覽表 57
附表5:保定市2020年城區與縣城人口規模預測 單位:萬人 58
附表6:保定市縣城以外建制鎮職能類型分布 59
附表7:保定市區城市人口規模預測表 60
附表8:城市快速路網路節點立交設置統計表 60
附表9:停車場配建指標統計表 60
附表10:配建停車位統計表 61
附表11:分區域停車布局一覽表 61
附表12:公交站場規模一覽表 62
附表13:貨運中心一覽表 62
附表14:文物保護范圍一覽表 62
附表15:保定市市區環境雜訊標准 64
附表16:戶外允許雜訊級(dB) 65
附表17:市區河道治理標准表 65
附表18:規劃消防站一覽表 65
附錄19:建設部:關於同意調整保定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67
附錄20:河北省建設廳:關於保定市修編城市總體規劃的請示 69
第1章 總則
第1條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為適應新的發展需要,編制《保定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以更好地指導城市各項建設活動安排。
第2條 規劃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3)建設部《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實施細則》、《關於同意保定市調整城市總體規劃的復函》;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5)《河北省城市總體規劃編制辦法補充規定》;
(6)《河北省城鎮體系規劃(2004-2020年)》;
(7)國家、河北省及保定市的其它有關法規與技術規范;
(8)《保定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第3條 規劃指導思想
(1)堅持區域一體化的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2)堅持在規劃中貫徹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思想,走中國特色的健康城鎮化道路;
(3)堅持尊重、保護人文資源和歷史文化;
(4)堅持以建設和諧社會為總目標。
第4條 規劃期限
近期:2008年~2010年
遠期:2011年~2020年
遠景:2020年以後
第5條 規劃區范圍
本期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規劃區范圍除延續上版規劃內容,包括市區312.3平方公里、白洋澱澱區366平方公里、西大洋水庫水源地保護區210平方公里之外,還增加徐水、滿城、清苑行政轄區,總面積為3127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內一切建設活動必須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
第6條 規劃層次與規劃范圍
本次規劃分為三個層次,即市域、城市規劃區和中心城區。
(1)市域
范圍:保定市市域行政區劃范圍,面積22109平方公里。
規劃內容: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2)城市規劃區
規劃范圍:包括市區,白洋澱澱區,西大洋水庫水源地保護區,一畝泉水源地保護區,徐水、滿城、清苑行政轄區,總面積為3127平方公里。
規劃內容:空間管制分區規劃。
(3)中心城區
規劃范圍:市區內城市建設用地17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
規劃內容:中心城區規劃。
第2章 市域發展目標與戰略
第7條 定性目標
積極融入京津冀城市價值鏈體系,成為世界級城市密集地區——京津冀城鎮連綿帶的有機組成部分,建成華北內陸地區向沿海開放的橋頭堡,並繼續發揮生態屏障作用;京津冀都市圈中以承接京津項目擴散和科技成果轉化、以節能節水型企業為主的現代製造業基地;京津綠色農副產品加工供應基地;京南現代物流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華北地區特色旅遊休閑勝地。河北省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具有明顯龍頭帶動作用的示範地區。
第8條 定量目標
以2005年保定地區生產總值1072億元為基數,設想保定宏觀經濟2006~2010年以12%、2011~2015年以10%、2016~2020年以8%的速度發展。屆時2010年保定地區生產總值為1889億元、2015年為3042億元、2020年為4470億元。2010年前第二產業增加值比例超過50%,到2020年三次產業結構呈「三二一」型結構。
第9條 保定市域宏觀經濟發展戰略
(1)積極推進外向經濟,打破經濟發展桎梏。
(2)利用區位優勢條件,融入京津冀一體化發展。
(3)立足自有基礎條件,積極主動謀劃發展。
(4)發揮緊湊型城市的優勢,制止城市無序蔓延。
(5)挖掘文化內涵,突出城市特色。
第10條 產業發展策略
保定市的產業發展應實施以工業經濟為核心動力,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結合的二元化新型工業道路。
第11條 宏觀經濟布局:兩片四區
第12條 (1)兩片——西部山地經濟片區和東部平原經濟片區。西部山地經濟片區包括淶水、易縣、阜平、唐縣、順平、淶源、曲陽7縣的山區部分。該片區以保護自然資源、涵養生態為重點、主要發展林果種植業和旅遊業;東部平原經濟片區包括西部山區7縣的山前平原部分和保定市域除西部7縣以外的其它縣(市、區)部分,是工農業並舉的發展地帶,也是規劃期內保定市生產力布局的主要區域。
第13條 (2)四區:經濟發展的四個次區域:西部山區次區域—生態農業旅遊發展區;中心城次區域—保定城鎮與經濟發展主體區(包括保定市區、徐水縣全部、清苑縣全部、安新縣全部、滿城與順平縣的平原部分);東北部次區域—承載京津輻射擴散區(包括涿州、高碑店、定興、容城、雄縣的全部和淶水、易縣的平原部分);東南部次區域—省會中心城市石家莊輻射影響區(包括定州、安國、望都、高陽、蠡縣、博野的全部和唐縣、曲陽的平原部分)。
第14條 統籌城鄉經濟發展戰略。 面向北京天津,「工業立市」、「錯位發展」引導保定走多元化的發展道路。以高科技企業和「規模經濟」企業參與較大地域范圍的產業分工與競爭、增加地方經濟總量、提高地方財政收入,以適用型、勞動密集型和地方特色鮮明的「縣域經濟」解決就業,提高農民收入。
第15條 統籌城鄉建設發展戰略。選擇副中心城市,以「一城三星」的組團式格局共同擔負起保定中心城市作用,協調中心城區與周邊縣城的關系。保定城鎮應選擇有重點的非均衡發展道路,新農村建設重點落實到居住生活環境的改善上。
第16條 統籌城鄉交通發展戰略。加強東西向路網的建設,構築以高速公路為主的市域快速路網,完善普通公路網,並提高其等級和路況。加強保定與山西、內蒙古等周邊地區之間、保定東西部地區之間、保定市域各級城鎮與中心城市之間、都市區各組團城市之間的聯系,構築縱貫西部山區的南北向交通軸帶。
第17條 統籌城鄉生態環境建設戰略。保定市域范圍內用地的生態分區,按保護等級分為三個級別:生態環境一級保護區、生態環境二級保護區和生態環境三級保護區。
(1)生態環境一級保護區:主要包括山區生態保護區、濕地生態保護區,為生態環境各要素密集地區,生態環境十分脆弱,需要保護的重點地區,執行嚴格的保護措施,禁止建設用地侵佔。市域一級生態環境保護區佔地比例達16%,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區以及白洋淀濕地區,還包括大型水庫區與重要河流水系及其緩沖區。
(2)生態環境二級保護區:主要包括生態廊道和山前生態緩沖區,為生態環境一級保護區的周邊緩沖地區,執行較嚴格的控制措施,限制建設用地的置換。該部分區域為生態影響較大而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地區,建設用地的性質和開發量在該區內應盡可能進行控制,盡可能做為環境保護和科學研究用地。該部分區域佔地比例達37%,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前區,用地類型以林地、草地為主。
(3)生態環境三級保護區:主要包括建設用地和農田,是生態限制性因素較少的地區,在該區域內建設用地佔地選擇條件相對寬松,比較適合建設發展。市域生態環境三級保護區佔地比例達46%,主要集中在中部、東部的平原地區。
第3章 城市性質與職能
第18條 城市性質: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冀中地區中心城市。
第19條 城市主要職能
(1)京津冀都市連綿帶南翼的中心城市。
(2)京津冀地區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及高新技術產業轉化基地。
(3)京南的區域性教育中心。
(4)商貿發達的市域中心城市。
(5)文化發達的宜居城市。
(6)京南交通樞紐、物流樞紐。
第4章 城市規模與城鎮化水平
第20條 保定市域總人口與城鎮化水平
近期2010年,保定市域總人口為116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50萬人,城鎮化水平為30%;
遠期2020年保定市域總人口為124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00萬人,城鎮化水平為40~50%。
第21條 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125萬人;
遠期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170萬人。
第22條 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區建設用地130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104平方米;
遠期2020年,中心城區建設用地170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100平方米。
第5章 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第1節 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第23條 城鎮空間結構
本次總規確定保定市域的城鎮發展軸為「一帶兩軸」結構:一條城鎮發展帶為由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規劃的京廣高速鐵路客運專用線以及規劃的京石高速公路復線共同構成的復合型城鎮發展帶。兩條城鎮發展軸由保津高速公路、保霸鐵路構成的發展軸,由省道定(州)蠡(縣)線接蠡(縣)高(陽)線構成的城鎮發展軸。一帶兩軸的城鎮空間結構是對保定市域宏觀經濟布局與市域城鎮發展戰略的落實。
第24條 城鎮等級結構
保定市域城鎮體系將形成四級等級結構:
第一級—市域中心城市:由「一城(保定城區)三星(滿城、清苑、徐水城區)」構成都市區組團式中心城市。
第二級—市域次中心城市:涿州城區與定州城區。
第三級—縣域中心城市:高碑店、安國城區及其它16縣的縣城。
第四級—建制鎮:縣城以外的其它建制鎮。
第25條 城鎮規模結構
2020年,保定中心城區將超過百萬人口,為特大型城市;涿州、定州、高碑店、徐水為或接近中等規模城市;安國城區和其它縣城鎮為小城市。建制鎮中高碑店的白溝和徐水縣的大王店發展潛力較大,人口規模可能會大一些,其它規模較大的建制鎮還有昝崗、留史、辛興、李親顧、清風店、靈山等。參見附表。
第26條 城鎮職能結構
(1)市域中心城市
大北京(或京津冀北)地區南部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現代製造業基地。其中:
中心城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重點發展教育、文化和高端服務業,以及科技含量與附加值較高的現代製造業。
徐水城區—以大中型機械製造企業為主的現代製造業基地。
清苑城區—以汽車及其零配件生產為主的現代製造業基地,分擔中心城區部分倉儲與物流配送功能。
滿城城區—分擔中心城區部分文教、居住功能,休閑、度假、旅遊服務基地。
(2)市域次中心城市
涿州城區—北京衛星城,保定北部地區中心城市,京津輻射擴散項目承接地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定州城區—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保定南部地區中心城市,以汽車、能源、煤化工等為主的產業基地。
(3)縣域中心城市
高碑店城區:縣域(縣級市市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承接京津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
安國城區:縣域(縣級市市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成葯集散地和加工中心。
順平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農副產品加工和旅遊服務為主的小城市。
淶源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區性交通樞紐,「涼城」旅遊服務基地。
淶水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小城市。
易縣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輕工產品生產和旅遊服務為主的小城市。
唐縣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小城市。
阜平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區性交通樞紐,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小城市。
曲陽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石雕加工業為特色的小城市。
定興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汽車及其零配件和輕工產品生產為主的小城市。
望都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小城市。
容城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服裝製造及流通為主的小城市。
雄縣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塑料包裝和印刷為主的小城市。
安新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旅遊工藝品生產和旅遊服務為主的小城市。
高陽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新興的紡織品生產及流通基地。
蠡縣縣城—縣域政治、文化中心,縣域棉、毛紡及皮革加工業服務中心。
博野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橡膠加工業為主的小城市。
(4)重點鎮
涿州松林店—以汽車零配件生產為主的小城鎮。
定州李親顧—以金屬拉絲為特色的小城鎮。
高碑店白溝—以箱包生產及小百貨集散為主的小城鎮。
徐水遂城—以釀酒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的小城鎮。
容城大河—以服裝製造業為主的小城鎮。
高陽龐口—以農機配件集散為主的小城鎮。
蠡縣辛興—以化纖及毛紡織生產為主的小城鎮。
雄縣咎崗—以塑膠製品生產為主的小城鎮。
定興固城—以制葯及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小城鎮。
阜平城南庄—以紅色旅遊服務為主的小城鎮。
淶水三坡—以旅遊服務為主的小城鎮。
安新三台:以製鞋業為主的小城鎮。
保定市縣城以外建制鎮職能類型分布見附表。
F. 滿城十二五怎麼規劃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省委七屆六次全會精神,結合保定實際,討論了制定我市「十二五」時期(2011年—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深刻認識保定發展面臨的重大機遇和嚴峻挑戰,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堅持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制定好「十二五」規劃,對我市未來五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充分認識「十一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過去的五年,我們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執行中央、省決策部署,加壓奮進,開拓進取,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嶄新局面。我們正確把握保定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把又好又快發展、強市興縣富民作為中心任務,以此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我們不斷深化對基本市情的認識,大力實施一主三次、工業西進、對接京津三大戰略,創造性推動各項工作有效開展。我們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把項目建設作為核心之舉,保持了全市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我們牢固樹立持續保穩定思想,妥善處置社會矛盾和突發事件,圓滿完成奧運安保、國慶安保任務,維護了全市大局穩定。「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目標圓滿完成,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超2000億元,財政收入超200億元,均比2005年翻一番,全市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來之不易的發展成就為「十二五」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緊緊抓住「十二五」時期面臨的發展機遇。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國家京津冀區域規劃即將出台,特別是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設環首都經濟圈的重大戰略決策,將使我市毗鄰北京的區位優勢得以充分發揮,我們必須深入謀劃,主動對接,率先突破。從自身看,我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接近3000美元,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時期。特別是近年來,我市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發展的思路清晰,幹事創業的氛圍濃厚,完全有條件乘勢而上、加快發展。
3、主動應對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必須清醒地看到,後金融危機時代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國內外、省內外競爭更加激烈,我市發展面臨不進則退、小進亦退的巨大壓力。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發展速度慢仍是我市面臨的基本市情。工業化進程不快、城鎮化水平較低、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縣域經濟實力較弱、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突出。社會轉型壓力加大,資源環境約束增強,社會矛盾易發多發,體制機制轉換緩慢等發展制約加劇。加快發展是解決矛盾和問題的關鍵,是全市人民的強烈願望,也是「十二五」時期的核心使命。一定要切實增強危機意識、責任意識和競爭意識,堅定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緊緊抓住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努力開創「十二五」時期跨越發展新局面。
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
制定「十二五」規劃,要保持工作的連續性,體現目標的進取性,確保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符合保定實際情況,符合全市人民的共同願望。
4、制定「十二五」規劃的總體要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繼續圍繞又好又快發展、強市興縣富民中心任務,牢牢把握突出抓發展、重點抓項目、持續保穩定、著力惠民生主基調,深入實施一主三次、工業西進、對接京津三大戰略,把奮進「十二五」、實現新跨越作為統領全市各項工作的奮斗目標,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更加註重統籌協調發展,更加註重調整經濟結構,更加註重統籌城鄉發展,更加註重壯大縣域經濟,更加註重改善人民生活,全力打造更具實力、活力、魅力、競爭力的新保定。
5、「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原則。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指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則,切實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堅持做到五個不動搖:
——始終堅持加快發展不動搖。把加快發展作為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前提和解決保定所有問題的關鍵,凝神聚力抓發展,千方百計促發展。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發展的核心之舉,通過項目帶動,加快全市發展。
——始終堅持協調發展不動搖。把統籌兼顧作為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方法,處理好工業化與城鎮化、城市發展與農村發展、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等各方面關系,努力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強市、興縣、富民相統一。
——始終堅持低碳發展不動搖。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樹立低碳理念,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
打造綠色、低碳、環保的經濟發展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既為當代提供發展支撐,又為未來奠定發展基礎。
——始終堅持和諧發展不動搖。把社會和諧作為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保證,牢固樹立持續保穩定思想,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妥善處理各類社會矛盾,努力為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始終堅持共享發展不動搖。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社會建設,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6、「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十二五」規劃目標的確定,要以奮進「十二五」、實現新跨越為核心,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相銜接,既科學合理、切實可行,又振奮人心、催人奮進。
——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主要人均指標力爭接近或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結構調整實現新突破。一產調優,二產調強,三產調大,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非公有制經濟迅速發展,經濟外向度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節能減排扎實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城鎮化水平大幅提高,形成以中心城市為龍頭、次中心城市為支撐、縣城和小城鎮為基礎的梯次城鎮體系。重大基礎建設日益完善,城市品位明顯提升,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加快。
——社會建設得到新加強。科教、衛生事業加速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就業再就業空間進一步擴大,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會管理日趨完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經濟管理體制、行政管理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深化,對外開放向廣度和深度拓展,對接京津取得明顯成效,經濟環境進一步優化,發展的動力和活力顯著增強。
——人民生活得到新提高。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明顯提高。
三、深入實施三大戰略,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實施一主三次、工業西進、對接京津戰略,是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深入研究保定實際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下去。把一主三次作為重構城市空間布局、增強城市帶動能力的有效途徑,把工業西進作為縮小區域差距的重要舉措,把對接京津作為引領全市發展的方向性選擇,加大實施力度,統籌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7、強化大保定中心城市龍頭作用。按照分區控制、分類指導的原則,以主城區為中心,完善大保定發展規劃,對清苑、滿城、徐水、安新實行一體化規劃、建設和管理,明確功能定位,拉大城市框架,消除區縣落差,拓展中心城市主體空間和輻射帶動能力。統籌「一城三星一淀」產業布局,充分發揮高新區和各級各類產業園區的作用,著力發展新能源及能源設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等先進製造業,加速發展文化、旅遊、餐飲、物流等優勢服務業,提升中心城市對全市經濟發展的牽引作用。加快電谷新區、高鐵新區等城市主體功能區建設,發展壯大河北保定工業園區、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區、高校創業園區,實施中心城市人口規模、經濟規模,城區規模倍增計劃,到2015年,「一城三星一淀」大保定城鎮人口達到200萬人。
8、提高次中心城市區域帶動能力。堅持把三個次中心城市作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優化生產力布局,促進生產要素合理配置,增強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
以涿州為次中心統籌推進保北地區發展。緊緊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環首都經濟圈的機遇,發揮涿州毗鄰北京的優勢,全力啟動建設100平方公里的涿州新興產業示範區,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打造對接京津的橋頭堡。統籌制定涿州、淶水、高碑店環首都一線地區發展規劃,加強與定興、易縣等保北各縣的區域協調,整合優勢,加快發展,形成保北經濟板塊,打造一線帶二線、二線帶全市、梯次帶動、整體推進的發展格局。
以定州為次中心統籌推進保南地區發展。強化定州市的區域帶動功能,完善城市規劃,擴大城區規模,提升城市品位,增強經濟實力。堅持產業立市,加快建設唐河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和沙河產業聚集區,提高汽車、電力、煤化工、食品等主導產業的集中度和競爭力。加強定州與周邊縣市的規劃協調和產業對接,輻射帶動安國、博野、曲陽、望都等周邊區域,重點扶持安國中葯等優勢產業加快發展,形成保南經濟板塊。
以白溝新城為次中心統籌推進保東地區發展。以中國箱包之都、京南商貿名城、保東中心城市為定位,充分發揮體制機制優勢和商貿物流等產業優勢,著力打造全市加快發展帶動區、現代特色產業聚集區、統籌城鄉發展示範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白溝新城為區域中心,科學規劃容城、雄縣、高陽、蠡縣等產業布局,培育壯大群體集中、特色明顯、實力強勁、潛力巨大的保東經濟板塊。
9、力促西部地區加快發展。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西部地區工業發展的意見》,繼續加大對西部八縣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西部大開發,促進山區大發展。以京昆、榮烏、保阜等高速公路為發展軸線,充分發揮西部地區資源優勢,堅持一手抓新型工業項目,一手抓綠色生態經濟,形成西部地區具有相當規模和實力的山前、山間經濟板塊,逐步縮小東西部之間的發展差距。著力支持淶源加快發展,發揮河北冶金工業園區和礦產資源、生態特色、交通區位等優勢,加大縣城規劃建設力度,向河北經濟強縣和現代化中等城市邁進。
四、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堅持把新型工業化作為加快保定發展的主要路徑,一手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一手抓培育壯大戰略新興產業,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意見》,構建低碳高效型產業結構、技術先導型產品結構、龍頭帶動型企業組織結構,努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10、做大做強骨幹支柱產業。按照創新引領、重點突破、培育龍頭、推進聚集的思路,扶持現有支柱產業做大做強,形成一批帶動能力強、財稅貢獻多、擁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從做產品、做質量向做品牌、做標准延伸。以國際一流為目標,著力發展新能源及能源設備製造業,提升龍頭企業實力,擴大整體規模,完善產業鏈條,加快自主創新,叫響「中國電谷」品牌。突出民族品牌和民營特色,著力發展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做大做強整車企業,加快發展零部件企業,重點抓好一批整車專業化生產基地和汽車零部件協作配套基地建設,建設「華北輕型汽車城」和「河北長安汽車城」。其它具備一定規模的產業,盡快擴大規模,提高水平,形成新的骨幹支柱產業。
11、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實施品牌戰略,開展企業對標行動,加速傳統優勢產業從產業鏈和價值鏈低端向高端轉移,努力打造一批生產規模大、品牌美譽度好、市場佔有率高的領軍企業和特色產業集群。紡織服裝業,突出上規模、上檔次、創品牌,依託白溝箱包、容城服裝、高蠡紡織、博蠡膠帶、安新製鞋,建設京南紡織服裝加工基地。食品飲料業,以發展有機食品、特色食品、功能食品為重點,建設不同區域、各具特色的食品加工產業帶。化工醫葯業,引導企業向精細化、高端化發展。建材業,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提高規模化和集約化水平,打造西部綠色建材和環京津新型建材產業帶。塑膠、腸衣、雕刻等其它具備一定優勢的傳統產業,加快改造升級步伐,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產業集中度。
12、積極培育戰略新興產業。把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放在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突出位置。以高新區、涿州新興產業示範區和各級各類科技示範園區為平台,准確把握未來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發展趨勢,加強政策支持和規劃引導,實施產業創新發展工程,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產業化,搶占經濟和科技競爭制高點。著力推動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制葯、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形成新的經濟支柱。支持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生產,加快產業化進程,提高市場佔有率。
13、著力加強重點項目建設。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科學發展、加快發展、轉型發展的核心之舉,加大謀劃和跑爭力度,確保每年重點項目規模、數量位居全省前列。重點實施一批規模型、財源型、環保型工業支撐項目,建設一批農業產業化項目、現代服務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以大項目引領大產業、支撐大投入、實現大發展。
14、發展壯大工業園區規模和實力。堅持企業集中、產業集群、資源集約、功能集合,加快建設一批產業結構合理、聚集效應明顯的工業園區和工業聚集區,形成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龍頭,省級開發區為支撐,市級產業園區為依託,縣級工業聚集區為補充的發展格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簡化入園審批手續,搭建投資融資平台,促進項目向園區投放、企業向園區集中、各類生產要素向園區聚集。健全園區管理機構,理順園區管理體制,確保園區建設規范、有序推進。
15、加快發展服務業。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調整產業結構、擴大社會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關鍵環節和重要著力點,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突出「文化古城、山水保定」兩大主題,以建設環首都旅遊帶為重點,整合資源、打造精品、完善設施、改善服務,大力發展歷史文化游、自然生態游、休閑度假游等特色旅遊和旅遊產業聚集區,把旅遊業培育成為服務業的支柱產業,加快由旅遊大市向旅遊強市轉變。發揮交通和區位優勢,以產地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為重點,扶持發展一批物流園區和龍頭企業,打造面向京津的第三方物流產業基地,全市現代物流業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和會展經濟。積極培育養老、社區、中介等新興服務業。加快發展金融保險業。
16、全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建設低碳城市的指導意見》,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推廣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和清潔能源,搞好節電、節水、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嚴控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堅決淘汰落後工藝和落後產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企業循環、區域循環和工業、農業、城市循環發展。建立有利於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長效機制,健全節能減排市場調節機制,強化統計監測和目標責任考核。
五、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增強城鎮輻射帶動作用
把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以更大的氣魄、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力度,加快人口、產業和各類生產要素向城鎮聚集,提高全市城鎮化水平。
17、構建梯次型城鎮體系。認真落實《保定市一主三次城市發展規劃綱要(試行)》,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原則,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以次中心城市為支撐,以縣城和小城鎮為基礎,構建布局合理、梯次輻射、拉動明顯的城鎮體系。改造保定舊城區,建設新城區,拉大城市框架,拓展發展空間,提升承載能力。加快清苑、滿城、徐水、安新與保定主城區在水系、供氣、供熱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醫療、公共交通、社會保障、戶籍制度等方面的全方位對接。打通樂凱大街南延、七一路西延、朝陽大街北延、白洋淀大道、白洋淀北線旅遊快速路等中心城市組團之間更多的連接通道。加快定州、涿州和白溝新城三個區域性次中心城市建設,打造產業集中度高、帶動能力強的區域城鎮體系。積極推進縣城向中小城市發展,加快鄉改鎮進程,打造一批特色中心鎮。加大城鄉戶籍制度改革力度,促進更多農民向市民轉變。
18、提升保定城市品位。把提升品位作為城市建設的主線,打造以「京畿重地、文化名城、山水保定、低碳城市」為標志的城市名片。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大力提升保定城市品位的指導意見》,堅持規劃至上、精細至上、生態至上,促進歷史、文化、生態相互融合,每年謀劃實施一批城市建設重點工程。在實現兩庫連通、西水東調、引水濟市的基礎上,打造「兩環四廊、五湖十園」等高標准水韻景觀,加快推進穿府補淀工程,打通市區通往白洋淀的水路,完成大水系建設。搞好城市綠化,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科學配置學校、醫院、市場、文化設施等公共資源,堅持公交優先原則,打造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體系,建設一批城市標志、城市符號和品位街區。新建改造一批城市主次幹道,謀劃建設一批城市立交橋、高架路。基本完成市區城中村改造。建成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
19、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京石客運專線、保津城際鐵路、京石城際鐵路建設,謀劃建設京石城際鐵路高碑店—白溝新城支線。建成京昆、張石、張涿、保阜、榮烏高速公路,規劃建設西柏坡—阜平高速公路、石家莊—黃驊港高速公路曲陽支線、大廣高速公路白洋淀支線,謀劃推進曲陽支線北延—曲陽靈山、曲陽靈山—淶源高速公路建設,改擴建京港澳高速公路保定段,實現高速公路縣縣通。積極謀劃推進保定民航支線機場建設。圍繞全市區域發展整體布局,新建、改建、擴建一批干線公路和農村公路,全面提升縣鄉村公路通行能力。加強電源、熱源、氣源等能源保障建設,加快推進西北郊、東北郊、涿州熱電聯產項目。完成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保障城鎮供水安全。加快輸氣管網建設,實現縣縣通天然氣。積極發展光電、風電、水電、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加快推進城市信息化建設,促進通信網、計算機網和廣播電視網三網融合、城鄉覆蓋。
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重中之重,以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為核心,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20、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嚴守耕地保護紅線,落實扶持糧食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抓好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增加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優型設施蔬菜比重,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加快發展林果業,擴大規模,打造品牌,建設一批面向京津的蔬菜生產基地、畜禽養殖基地和果品生產基地。健全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貢獻率、成果轉化率、良種使用率。
21、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按照培植龍頭、建立基地、帶動農戶的原則,建設一批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的產業集群,促進農業生產經營的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重點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開發一批高端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延長產業鏈條,拓展增值空間。加快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支持農民以土地、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把「一村一品」建設與標准化基地建設結合起來,培育一批農產品深加工特色產業聚集區。
22、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核心。嚴格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增加農民政策性收入。引導農民優化種養結構。加快各類農產品市場建設,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增加農民生產經營性收入。發展農村非農產業,促進農村勞務輸出,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農民培訓,提高農民的職業技能和創收能力。
23、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強化規劃引領、產業帶動,尊重農民意願,穩步推進農村新民居建設。推進農村戶用沼氣、大中型沼氣和集中供氣工程建設,完善農村學校、幼兒園、衛生室、圖書室等公共服務設施。增加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推進農田節水項目建設,完成大中型病險水庫和重點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加大扶貧攻堅力度,著力解決集中連片困難地區的貧困問題。
24、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在依法自願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村征地制度改革,實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完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機制。鼓勵發展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和小額貸款,健全農業保險制度。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提高縣鄉基本財力保障水平,落實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政策,建立健全村級集體財富積累機制和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機制。
25、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引導城市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投入農村市場,推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等值化發展。加速農村工業化,改變農村生產經營模式,推進規模化生產、標准化管理、產業化經營,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促進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覆蓋和延伸,逐步改變農村落後的生產生活方式。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的社會管理、社會保障、勞動就業、安全生產、醫療衛生和人口服務等信息系統和管理平台。集中力量抓好白溝新城等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探索統籌城鄉發展的新途徑。
七、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增強全市發展的整體實力
堅持把縣域經濟作為全市發展的根基,理順體制機制,加強縣城建設,壯大特色產業,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增強縣域經濟對強市富民的支撐作用。
26、構建有利於縣域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本著提高效率、有利發展的原則,主動適應省管縣改革趨勢,逐步理順市、縣(市)管理體制。構建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規劃管理、財稅管理、土地管理、金融服務等制度體系,提高各種生產要素和發展資源的配置效率。堅持分類指導,改革考核辦法,下放管理許可權,完善有利於縣域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深入開展縣域經濟發展對標行動,各縣(市)經濟總量、規模企業和財政收入凈增量每年都要有明顯增長,一批縣(市)進入全省30強。
27、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堅持特色興縣理念,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縣域主導產業。制定縣域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和鼓勵縣域特色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引導資源要素向優勢產業和重點企業集中,支持一批縣域特色產業集群轉型升級。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思路,培育發展一批新興縣域特色產業。實施縣域經濟「四名工程」:每個縣(市)都要培育一個「知名特色產業」、一個「知名特色園區」、一批「知名特色企業」、一批「知名特色品牌」,每年都要新建、投產一批特色產業重點項目。
28、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放寬市場准入,消除制約民間投資的制度性障礙。著力推進政策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努力實現民營經濟總量、比重和企業規模的新突破。著力建設中小企業創業輔導、融資擔保、技術服務三大平台,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給予傾斜。創優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障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對納稅大戶進行表彰獎勵,營造全民創業、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
29、加大縣城建設力度。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縣城建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把縣城作為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努力建設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特色鮮明,輻射帶動力強、充滿活力競爭力的縣城群體,提高承載和帶動能力。加強縣城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路網、水網、電網、熱網、氣網和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建設,提高環境吸引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縣城建設與工業園區建設相結合,依託縣城建園區,努力實現集約經營、集群發展。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統一規劃,分批實施,提高縣城建設的質量和品位。
G. 求《中共保定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全文
中國共產黨保定市第九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根據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省委七屆六次全會精神,結合保定實際,討論了制定我市「十二五」時期(2011年—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深刻認識保定發展面臨的重大機遇和嚴峻挑戰,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堅持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制定好「十二五」規劃,對我市未來五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充分認識「十一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過去的五年,我們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執行中央、省決策部署,加壓奮進,開拓進取,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嶄新局面。我們正確把握保定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把又好又快發展、強市興縣富民作為中心任務,以此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我們不斷深化對基本市情的認識,大力實施一主三次、工業西進、對接京津三大戰略,創造性推動各項工作有效開展。我們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把項目建設作為核心之舉,保持了全市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我們牢固樹立持續保穩定思想,妥善處置社會矛盾和突發事件,圓滿完成奧運安保、國慶安保任務,維護了全市大局穩定。「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目標圓滿完成,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超2000億元,財政收入超200億元,均比2005年翻一番,全市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來之不易的發展成就為「十二五」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緊緊抓住「十二五」時期面臨的發展機遇。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國家京津冀區域規劃即將出台,特別是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設環首都經濟圈的重大戰略決策,將使我市毗鄰北京的區位優勢得以充分發揮,我們必須深入謀劃,主動對接,率先突破。從自身看,我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接近3000美元,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時期。特別是近年來,我市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發展的思路清晰,幹事創業的氛圍濃厚,完全有條件乘勢而上、加快發展。
3、主動應對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必須清醒地看到,後金融危機時代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國內外、省內外競爭更加激烈,我市發展面臨不進則退、小進亦退的巨大壓力。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發展速度慢仍是我市面臨的基本市情。工業化進程不快、城鎮化水平較低、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縣域經濟實力較弱、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突出。社會轉型壓力加大,資源環境約束增強,社會矛盾易發多發,體制機制轉換緩慢等發展制約加劇。加快發展是解決矛盾和問題的關鍵,是全市人民的強烈願望,也是「十二五」時期的核心使命。一定要切實增強危機意識、責任意識和競爭意識,堅定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緊緊抓住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努力開創「十二五」時期跨越發展新局面。
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
制定「十二五」規劃,要保持工作的連續性,體現目標的進取性,確保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符合保定實際情況,符合全市人民的共同願望。
4、制定「十二五」規劃的總體要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繼續圍繞又好又快發展、強市興縣富民中心任務,牢牢把握突出抓發展、重點抓項目、持續保穩定、著力惠民生主基調,深入實施一主三次、工業西進、對接京津三大戰略,把奮進「十二五」、實現新跨越作為統領全市各項工作的奮斗目標,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更加註重統籌協調發展,更加註重調整經濟結構,更加註重統籌城鄉發展,更加註重壯大縣域經濟,更加註重改善人民生活,全力打造更具實力、活力、魅力、競爭力的新保定。
5、「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原則。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指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則,切實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堅持做到五個不動搖:
——始終堅持加快發展不動搖。把加快發展作為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前提和解決保定所有問題的關鍵,凝神聚力抓發展,千方百計促發展。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發展的核心之舉,通過項目帶動,加快全市發展。
——始終堅持協調發展不動搖。把統籌兼顧作為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方法,處理好工業化與城鎮化、城市發展與農村發展、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等各方面關系,努力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強市、興縣、富民相統一。
——始終堅持低碳發展不動搖。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樹立低碳理念,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
打造綠色、低碳、環保的經濟發展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既為當代提供發展支撐,又為未來奠定發展基礎。
——始終堅持和諧發展不動搖。把社會和諧作為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保證,牢固樹立持續保穩定思想,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妥善處理各類社會矛盾,努力為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始終堅持共享發展不動搖。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推進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社會建設,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6、「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十二五」規劃目標的確定,要以奮進「十二五」、實現新跨越為核心,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相銜接,既科學合理、切實可行,又振奮人心、催人奮進。
——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主要人均指標力爭接近或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結構調整實現新突破。一產調優,二產調強,三產調大,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非公有制經濟迅速發展,經濟外向度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節能減排扎實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城鎮化水平大幅提高,形成以中心城市為龍頭、次中心城市為支撐、縣城和小城鎮為基礎的梯次城鎮體系。重大基礎建設日益完善,城市品位明顯提升,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加快。
——社會建設得到新加強。科教、衛生事業加速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就業再就業空間進一步擴大,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會管理日趨完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經濟管理體制、行政管理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深化,對外開放向廣度和深度拓展,對接京津取得明顯成效,經濟環境進一步優化,發展的動力和活力顯著增強。
——人民生活得到新提高。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明顯提高。
三、深入實施三大戰略,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實施一主三次、工業西進、對接京津戰略,是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深入研究保定實際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下去。把一主三次作為重構城市空間布局、增強城市帶動能力的有效途徑,把工業西進作為縮小區域差距的重要舉措,把對接京津作為引領全市發展的方向性選擇,加大實施力度,統籌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7、強化大保定中心城市龍頭作用。按照分區控制、分類指導的原則,以主城區為中心,完善大保定發展規劃,對清苑、滿城、徐水、安新實行一體化規劃、建設和管理,明確功能定位,拉大城市框架,消除區縣落差,拓展中心城市主體空間和輻射帶動能力。統籌「一城三星一淀」產業布局,充分發揮高新區和各級各類產業園區的作用,著力發展新能源及能源設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等先進製造業,加速發展文化、旅遊、餐飲、物流等優勢服務業,提升中心城市對全市經濟發展的牽引作用。加快電谷新區、高鐵新區等城市主體功能區建設,發展壯大河北保定工業園區、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區、高校創業園區,實施中心城市人口規模、經濟規模,城區規模倍增計劃,到2015年,「一城三星一淀」大保定城鎮人口達到200萬人。
8、提高次中心城市區域帶動能力。堅持把三個次中心城市作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優化生產力布局,促進生產要素合理配置,增強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
以涿州為次中心統籌推進保北地區發展。緊緊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環首都經濟圈的機遇,發揮涿州毗鄰北京的優勢,全力啟動建設100平方公里的涿州新興產業示範區,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打造對接京津的橋頭堡。統籌制定涿州、淶水、高碑店環首都一線地區發展規劃,加強與定興、易縣等保北各縣的區域協調,整合優勢,加快發展,形成保北經濟板塊,打造一線帶二線、二線帶全市、梯次帶動、整體推進的發展格局。
以定州為次中心統籌推進保南地區發展。強化定州市的區域帶動功能,完善城市規劃,擴大城區規模,提升城市品位,增強經濟實力。堅持產業立市,加快建設唐河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和沙河產業聚集區,提高汽車、電力、煤化工、食品等主導產業的集中度和競爭力。加強定州與周邊縣市的規劃協調和產業對接,輻射帶動安國、博野、曲陽、望都等周邊區域,重點扶持安國中葯等優勢產業加快發展,形成保南經濟板塊。
以白溝新城為次中心統籌推進保東地區發展。以中國箱包之都、京南商貿名城、保東中心城市為定位,充分發揮體制機制優勢和商貿物流等產業優勢,著力打造全市加快發展帶動區、現代特色產業聚集區、統籌城鄉發展示範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白溝新城為區域中心,科學規劃容城、雄縣、高陽、蠡縣等產業布局,培育壯大群體集中、特色明顯、實力強勁、潛力巨大的保東經濟板塊。
9、力促西部地區加快發展。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西部地區工業發展的意見》,繼續加大對西部八縣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西部大開發,促進山區大發展。以京昆、榮烏、保阜等高速公路為發展軸線,充分發揮西部地區資源優勢,堅持一手抓新型工業項目,一手抓綠色生態經濟,形成西部地區具有相當規模和實力的山前、山間經濟板塊,逐步縮小東西部之間的發展差距。著力支持淶源加快發展,發揮河北冶金工業園區和礦產資源、生態特色、交通區位等優勢,加大縣城規劃建設力度,向河北經濟強縣和現代化中等城市邁進。
四、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堅持把新型工業化作為加快保定發展的主要路徑,一手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一手抓培育壯大戰略新興產業,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意見》,構建低碳高效型產業結構、技術先導型產品結構、龍頭帶動型企業組織結構,努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10、做大做強骨幹支柱產業。按照創新引領、重點突破、培育龍頭、推進聚集的思路,扶持現有支柱產業做大做強,形成一批帶動能力強、財稅貢獻多、擁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從做產品、做質量向做品牌、做標准延伸。以國際一流為目標,著力發展新能源及能源設備製造業,提升龍頭企業實力,擴大整體規模,完善產業鏈條,加快自主創新,叫響「中國電谷」品牌。突出民族品牌和民營特色,著力發展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做大做強整車企業,加快發展零部件企業,重點抓好一批整車專業化生產基地和汽車零部件協作配套基地建設,建設「華北輕型汽車城」和「河北長安汽車城」。其它具備一定規模的產業,盡快擴大規模,提高水平,形成新的骨幹支柱產業。
11、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實施品牌戰略,開展企業對標行動,加速傳統優勢產業從產業鏈和價值鏈低端向高端轉移,努力打造一批生產規模大、品牌美譽度好、市場佔有率高的領軍企業和特色產業集群。紡織服裝業,突出上規模、上檔次、創品牌,依託白溝箱包、容城服裝、高蠡紡織、博蠡膠帶、安新製鞋,建設京南紡織服裝加工基地。食品飲料業,以發展有機食品、特色食品、功能食品為重點,建設不同區域、各具特色的食品加工產業帶。化工醫葯業,引導企業向精細化、高端化發展。建材業,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提高規模化和集約化水平,打造西部綠色建材和環京津新型建材產業帶。塑膠、腸衣、雕刻等其它具備一定優勢的傳統產業,加快改造升級步伐,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產業集中度。
12、積極培育戰略新興產業。把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放在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突出位置。以高新區、涿州新興產業示範區和各級各類科技示範園區為平台,准確把握未來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發展趨勢,加強政策支持和規劃引導,實施產業創新發展工程,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產業化,搶占經濟和科技競爭制高點。著力推動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制葯、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形成新的經濟支柱。支持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生產,加快產業化進程,提高市場佔有率。
13、著力加強重點項目建設。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科學發展、加快發展、轉型發展的核心之舉,加大謀劃和跑爭力度,確保每年重點項目規模、數量位居全省前列。重點實施一批規模型、財源型、環保型工業支撐項目,建設一批農業產業化項目、現代服務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以大項目引領大產業、支撐大投入、實現大發展。
14、發展壯大工業園區規模和實力。堅持企業集中、產業集群、資源集約、功能集合,加快建設一批產業結構合理、聚集效應明顯的工業園區和工業聚集區,形成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龍頭,省級開發區為支撐,市級產業園區為依託,縣級工業聚集區為補充的發展格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簡化入園審批手續,搭建投資融資平台,促進項目向園區投放、企業向園區集中、各類生產要素向園區聚集。健全園區管理機構,理順園區管理體制,確保園區建設規范、有序推進。
15、加快發展服務業。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調整產業結構、擴大社會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關鍵環節和重要著力點,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突出「文化古城、山水保定」兩大主題,以建設環首都旅遊帶為重點,整合資源、打造精品、完善設施、改善服務,大力發展歷史文化游、自然生態游、休閑度假游等特色旅遊和旅遊產業聚集區,把旅遊業培育成為服務業的支柱產業,加快由旅遊大市向旅遊強市轉變。發揮交通和區位優勢,以產地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為重點,扶持發展一批物流園區和龍頭企業,打造面向京津的第三方物流產業基地,全市現代物流業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和會展經濟。積極培育養老、社區、中介等新興服務業。加快發展金融保險業。
16、全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建設低碳城市的指導意見》,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推廣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和清潔能源,搞好節電、節水、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嚴控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堅決淘汰落後工藝和落後產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企業循環、區域循環和工業、農業、城市循環發展。建立有利於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長效機制,健全節能減排市場調節機制,強化統計監測和目標責任考核。
五、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增強城鎮輻射帶動作用
把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以更大的氣魄、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力度,加快人口、產業和各類生產要素向城鎮聚集,提高全市城鎮化水平。
17、構建梯次型城鎮體系。認真落實《保定市一主三次城市發展規劃綱要(試行)》,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原則,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以次中心城市為支撐,以縣城和小城鎮為基礎,構建布局合理、梯次輻射、拉動明顯的城鎮體系。改造保定舊城區,建設新城區,拉大城市框架,拓展發展空間,提升承載能力。加快清苑、滿城、徐水、安新與保定主城區在水系、供氣、供熱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醫療、公共交通、社會保障、戶籍制度等方面的全方位對接。打通樂凱大街南延、七一路西延、朝陽大街北延、白洋淀大道、白洋淀北線旅遊快速路等中心城市組團之間更多的連接通道。加快定州、涿州和白溝新城三個區域性次中心城市建設,打造產業集中度高、帶動能力強的區域城鎮體系。積極推進縣城向中小城市發展,加快鄉改鎮進程,打造一批特色中心鎮。加大城鄉戶籍制度改革力度,促進更多農民向市民轉變。
18、提升保定城市品位。把提升品位作為城市建設的主線,打造以「京畿重地、文化名城、山水保定、低碳城市」為標志的城市名片。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大力提升保定城市品位的指導意見》,堅持規劃至上、精細至上、生態至上,促進歷史、文化、生態相互融合,每年謀劃實施一批城市建設重點工程。在實現兩庫連通、西水東調、引水濟市的基礎上,打造「兩環四廊、五湖十園」等高標准水韻景觀,加快推進穿府補淀工程,打通市區通往白洋淀的水路,完成大水系建設。搞好城市綠化,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科學配置學校、醫院、市場、文化設施等公共資源,堅持公交優先原則,打造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體系,建設一批城市標志、城市符號和品位街區。新建改造一批城市主次幹道,謀劃建設一批城市立交橋、高架路。基本完成市區城中村改造。建成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
19、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京石客運專線、保津城際鐵路、京石城際鐵路建設,謀劃建設京石城際鐵路高碑店—白溝新城支線。建成京昆、張石、張涿、保阜、榮烏高速公路,規劃建設西柏坡—阜平高速公路、石家莊—黃驊港高速公路曲陽支線、大廣高速公路白洋淀支線,謀劃推進曲陽支線北延—曲陽靈山、曲陽靈山—淶源高速公路建設,改擴建京港澳高速公路保定段,實現高速公路縣縣通。積極謀劃推進保定民航支線機場建設。圍繞全市區域發展整體布局,新建、改建、擴建一批干線公路和農村公路,全面提升縣鄉村公路通行能力。加強電源、熱源、氣源等能源保障建設,加快推進西北郊、東北郊、涿州熱電聯產項目。完成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保障城鎮供水安全。加快輸氣管網建設,實現縣縣通天然氣。積極發展光電、風電、水電、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加快推進城市信息化建設,促進通信網、計算機網和廣播電視網三網融合、城鄉覆蓋。
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重中之重,以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為核心,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20、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嚴守耕地保護紅線,落實扶持糧食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抓好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增加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優型設施蔬菜比重,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加快發展林果業,擴大規模,打造品牌,建設一批面向京津的蔬菜生產基地、畜禽養殖基地和果品生產基地。健全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貢獻率、成果轉化率、良種使用率。
21、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按照培植龍頭、建立基地、帶動農戶的原則,建設一批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的產業集群,促進農業生產經營的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重點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開發一批高端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延長產業鏈條,拓展增值空間。加快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支持農民以土地、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把「一村一品」建設與標准化基地建設結合起來,培育一批農產品深加工特色產業聚集區。
22、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核心。嚴格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增加農民政策性收入。引導農民優化種養結構。加快各類農產品市場建設,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增加農民生產經營性收入。發展農村非農產業,促進農村勞務輸出,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農民培訓,提高農民的職業技能和創收能力。
23、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強化規劃引領、產業帶動,尊重農民意願,穩步推進農村新民居建設。推進農村戶用沼氣、大中型沼氣和集中供氣工程建設,完善農村學校、幼兒園、衛生室、圖書室等公共服務設施。增加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推進農田節水項目建設,完成大中型病險水庫和重點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加大扶貧攻堅力度,著力解決集中連片困難地區的貧困問題。
24、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在依法自願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村征地制度改革,實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完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機制。鼓勵發展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和小額貸款,健全農業保險制度。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提高縣鄉基本財力保障水平,落實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政策,建立健全村級集體財富積累機制和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機制。
25、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引導城市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投入農村市場,推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等值化發展。加速農村工業化,改變農村生產經營模式,推進規模化生產、標准化管理、產業化經營,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促進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覆蓋和延伸,逐步改變農村落後的生產生活方式。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的社會管理、社會保障、勞動就業、安全生產、醫療衛生和人口服務等信息系統和管理平台。集中力量抓好白溝新城等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探索統籌城鄉發展的新途徑。
七、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增強全市發展的整體實力
堅持把縣域經濟作為全市發展的根基,理順體制機制,加強縣城建設,壯大特色產業,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增強縣域經濟對強市富民的支撐作用。
26、構建有利於縣域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本著提高效率、有利發展的原則,主動適應省管縣改革趨勢,逐步理順市、縣(市)管理體制。構建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規劃管理、財稅管理、土地管理、金融服務等制度體系,提高各種生產要素和發展資源的配置效率。堅持分類指導,改革考核辦法,下放管理許可權,完善有利於縣域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深入開展縣域經濟發展對標行動,各縣(市)經濟總量、規模企業和財政收入凈增量每年都要有明顯增長,一批縣(市)進入全省30強。
27、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堅持特色興縣理念,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縣域主導產業。制定縣域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和鼓勵縣域特色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引導資源要素向優勢產業和重點企業集中,支持一批縣域特色產業集群轉型升級。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思路,培育發展一批新興縣域特色產業。實施縣域經濟「四名工程」:每個縣(市)都要培育一個「知名特色產業」、一個「知名特色園區」、一批「知名特色企業」、一批「知名特色品牌」,每年都要新建、投產一批特色產業重點項目。
28、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放寬市場准入,消除制約民間投資的制度性障礙。著力推進政策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努力實現民營經濟總量、比重和企業規模的新突破。著力建設中小企業創業輔導、融資擔保、技術服務三大平台,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給予傾斜。創優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障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對納稅大戶進行表彰獎勵,營造全民創業、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
29、加大縣城建設力度。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縣城建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把縣城作為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努力建設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特色鮮明,輻射帶動力強、充滿活力競爭力的縣城群體,提高承載和帶動能力。加強縣城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路網、水網、電網、熱網、氣網和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建設,提高環境吸引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縣城建設與工業園區建設相結合,依託縣城建園區,努力實現集約經營、集群發展。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統一規劃,分批實施,提高縣城建設的質量和品位。
H. 保定市人民政府的行政區劃
保定市人民政府的行政區劃是:
(1)保定市轄3市,分別是涿州市、安國市、高碑店市。
(2)15縣,分別是易縣、淶源縣、定興縣、順平縣、唐縣、望都縣、淶水縣、高陽縣、安新縣、雄縣、容城縣、曲陽縣、阜平縣、博野縣、蠡縣。
(3)5區。分別是蓮池區、競秀區、徐水區、滿城區、清苑區。
(4)另設白溝新城、北部低碳新城。
北部低碳新城規劃研究范圍西起西三環京昆高速公路,東至國道107線,南起北二環,北至榮烏高速公路,依託新能源之城和汽車城發展,打造289平方公里的北部低碳新城。
(5)保定是河北省人口最多的設區市,共1182.0413萬人口(2013年),主城區。人口近240萬,市區建成區面積300平方公里。2020年前清苑、徐水、滿城將劃歸保定市區,中心城區城市人口控制在205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210平方公里以內。到2020年,中心城市總人口達到350萬人左右,建設用地規模達到400平方公里左右。
I. 2018河北省公務員職位都有哪些
俗話說「考的好不如報的好」,選擇一個好的職位往往是成「公」的第一步,在公務員職位選擇上,考生不僅要考慮職位本身的因素,比如地域、部門、薪資、發展空間、待遇等等;還要考慮到自身因素,比如學歷、專業、政治面貌、基層工作經驗、愛好等等;更要著重考慮到報考因素,如該崗位報名人數多少,競爭比例多少。過招公考給你一些報考建議:
1、首先,必須要明確自身條件。最基本的例如:哪些職位可以報考、哪些職位不能報考。比如很多職位要求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再比如很多地區在職公務員不能報考公務員考試,再如定向生、委培生、留學回國人員、非普通高等學歷教育的其他國民教育形式是否可以報考等等,這都需要准確吃透公務員招考政策,所以各位備考的公務員備考考生必須的仔細對照公務員考試公告和報考指南自我定位。
2、其次,職位選擇需理性,看清楚職位表進行選擇。自身的專業、優勢劣勢、職業理想、考試能力、文理擅長、目標城市等都是需要理性思考的要素。每個人的特點都不相同,因而看起來熱門的職位就不一定適合你自己,「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同樣適用於此處。基本上能報有專業限制、基層工作經歷限制、學歷限制等限制的職位優先考慮,競爭壓力並不是太大;而通常的「三不限」職位,競爭激烈程度更大。
3、最後,根據 往年的報考情況,筆試成績面試名單,結合自己的真實水平,報考選擇一個相對比較有把握的機會,進行准備。往年只作為參考不能作為唯一的參考。
加油吧!祝你早日圓夢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