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城鄉建設 > 河南省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異研究

河南省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異研究

發布時間:2021-02-14 14:25:32

A. 城鄉居民消費與收入對比有什麼研究意義

我國的城鄉經濟是典型的二元經濟,
這也導致了在分析我國居民的消費時必須劃分城鎮居
民消費和農村居民消費。我國的農村人口比重較大,但是消費水平卻不能與人口比重呈正比。
2003
年我國
農村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
59.47%

但農村居民消費只佔全國居民消費的
41.40%

城鄉消費與人口比重的差
距為
18.07%
。雖然相比前些年有所下降,但是城鄉二元經濟發展不均衡仍是導致我國居民消費率偏低的一
個重要因素。
雖然從相對數水平上來說城鄉居民收入的提高程度基本相同,
但比較基數及絕對數便可以
看出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有驚人的差距。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從
1978
年的
138
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2351
元,增加了
17.34
倍。同期,城鎮居民消費水平從
405
元增加到
9393
元,增加了
22.19
倍,年
均增長比農村居民高出
0.84
個百分。
農村居民消費的起點本就比城鎮居民低,
再加之增長速度又慢於城鎮
居民,那麼消費水平差距的擴大就是必然的。總體來看,城鄉居民消費水平自改革開放以來都有很大幅度
的增長,但由於種種原因城鎮的增長速度快於農村,使得城鄉消費差距拉大。城鄉居民的消費差異不僅體
現在消費佔有率上,同時也存在消費結構的差異。
1
可以看到,城鎮居民的食品支出與農村相比少
10
個百分點,於是城鎮居民就能在
文教娛樂、保險保健等方面投入更多,獲得更高的生活保障,提高生活品質。中國官方的一份調查報告顯
示,中國城鄉收入差距近年來不斷擴大,如果將非貨幣因素考慮進去,這種差距將成為世界之最。
消費活動是經濟活動的終點,一切經濟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
求;但另一方面,消費活動又是經濟活動的起點,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本文通過比較城鄉居民消費的
差異,旨在找出導致我國居民消費出現城鄉差異的原因,並分析這種差異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據此提出關
於居民消費的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建議。

B. 河南省到底是窮還是不窮

2005年,河南緊緊抓住促進中部崛起的戰略機遇,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積極貫徹宏觀調控政策,狠抓各項工作落實,國民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運行結果好於預期,增速位居全國前列,經濟發展實現了階段性的跨越和突破。

2005年河南省多項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國前列
一、2005年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分析

(一)經濟發展實現新突破

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再上新台階。初步核算,2005年全省生產總值達到10535.20億元,成為全國第五個經濟總量超萬億元的省份。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43.04億元,增長7.5%;第二產業增加值5539.33億元,增長17.6%;第三產業增加值3152.83億元,增長12.6%。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萬元,達到11236元。經濟在快速增長的同時,穩定性進一步增強。2005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別增長13.9%、14.3%、14.4%,全年增長14.1%,季度累計增幅波動在1個百分點以內。

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工業化加速趨勢日益明顯,2005年全省二三產業比重達到82.5%,「十五」期間年均提高近1個百分點。非公有制經濟已佔據「半壁江山」,2005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50%,比「九五」末提高了15.5個百分點。

(二)農村經濟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農業生產獲得豐收。2005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達到4582萬噸,再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產7.6%。其中,夏糧產量2609.21萬噸,增產3.5%;秋糧產量1972.79萬噸,增產13.4%。夏、秋油因經濟效益相對較好,種植面積、總產分別獲得較大增長,全省油料總產量達到449.60萬噸,增產10.0%。棉花生產增幅較低,受2004年比較效益下降影響,棉花種植面積減少17.9%,但由於單產水平較上年提高23.6%,全省棉花總產量為67.70萬噸,增產1.5%。畜牧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全年肉類、牛奶總產量分別達到689萬噸和104萬噸,增長7.2%和39.6%。「禽流感」給部分地區的禽蛋產品價格和銷售帶來了一定影響,但總體影響不大,全年禽蛋產量375萬噸,增長7.8%。

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全面加強。全省各級政府不斷加大惠農政策力度,「一免三補」政策使全省農民凈獲益44.54億元。兩個基地建設步伐加快,17個縣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繼續實施,24個產糧大縣得到重點支持,全省優質專用小麥收獲面積達到4039萬畝,佔小麥播種面積的54.3%。農民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其中群眾安全飲水工程、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鄉鎮中心衛生院改造等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年農村投資850.4億元,增長28.0%。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的實施使全省外出務工人員達到1557萬人,實現勞務收入730億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積極推進,鄉鎮機構改革、農村信用社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均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些政策措施的實施使農民獲得較大實惠。

(三)工業經濟實現又快又好發展

工業生產效益快速增長。2005年全省工業增加值達到4923億元,比上年增長18.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228.23億元,增長23.3%,增速居全國第4位,首次進入全國前列。在生產平穩快速增長的同時,經濟效益大幅提高。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達到1202.39億元,其中利潤達到667.95億元,分別增長52.2%和64.5%。

輕重工業競相發展。2005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重工業增加值2290.62億元,增長21.0%,拉動工業增長15.0個百分點,仍是帶動工業增長的主導力量;2005年以來輕工業增速持續快於重工業,且增幅差距由年初的3.1個百分點擴大到7.8個百分點,呈逐月拉大之勢,全年輕工業增加值937.61億元,增長28.8%。

優勢產業不斷做強做大。食品、紡織、鋁工業、汽車及零部件、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等優勢產業和傳統產業快速增長。2005年,全省農副食品加工業和紡織業分別增長33.4%和26.5%;畜肉製品、速凍米麵食品產量分別增長24.4%和41.0%;電解鋁、氧化鋁和鋁材產量分別達到194萬噸、353.3萬噸和97.3萬噸,增長20.7%、31.8%和59.0%。

企業活力進一步增強。國企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全省92%的國有工業企業實現股權多元化,86%的大中型企業完成主輔分離,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年底實現全部出中心,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戶數雖然減少了50.3%,但資產總額、凈資產分別增長了18.1%和15.2%。非公有制經濟不斷壯大。2005年全省非公有制工業實現增加值1439.91億元,增長37.0%,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7個百分點,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64.1%,成為拉動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百戶重點企業發展勢頭良好。2005年百戶重點企業總資產達到3488.9億元,比上年增長18.2%;實現銷售收入3207.4億元,增長30.1%;實現利稅總額403.1億元,增長21.3%;實現利潤總額184.3億元,增長21.5%。

(四)投資需求強勁拉動

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2005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4378.69億元,比上年增長41.3%,投資率達到41.6%。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528.29億元,增長44.9%,月度增幅基本保持在42%以上高位平穩運行,全年增幅連續兩年位居全國前列。投資的內生動力明顯增強。全年民間投資.21億元,增長85.8%,對城鎮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9.8%,占城鎮投資的比重達到46.9%,比上年提高10.4個百分點,而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比重首次低於50%,降到46.2%;從資金來源看,自籌資金佔全部資金來源的61.7%,比上年提高8.2個百分點,國內貸款和預算內資金共佔21.3%,比上年降低5.9個百分點。

重點行業和重點項目投資繼續加強。2005年,城鎮工業投資完成1668.16億元,比上年增長53.9%。其中,煤炭、化工、機械、食品、紡織等支柱行業投資增速均保持50%以上。基礎設施投資完成1278.05億元,增長26.8%。其中,城市基礎設施投資佔19.2%,文教衛生佔13.0%,公路和電力投資佔60.3%。重點項目進展順利。158個省重點項目完成660億元,增長23.6%,占城鎮投資的比重達到18.7%。全年新增高速公路912公里、新增發電裝機400萬千瓦以上,一大批能源交通、農林水利、生態環保、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項目的建成投產或開工建設,對拉動經濟增長、增強發展後勁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內外貿易快速發展

內貿市場穩中趨旺。2005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358.43億元,比上年增長14.3%。消費市場呈現四個明顯特徵:一是增速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2.4%,是8年來增速最快的年份。從規模和增速來看,全省消費市場躍上了一個新的增長平台。二是城鄉市場差距依然明顯。2005年,城市的零售額達到1805.21億元,增長16.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53.8%,同比提高了1.1個百分點,城市市場作用更加突出;縣及縣以下零售額1553.22億元,增長11.5%,與城市增幅差距雖然在逐步縮小,但依然慢於城市市場5.3個百分點。三是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2005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商品銷售中,建築及裝潢材料、傢具、汽車、電子出版及音像製品等反映居民住、行、娛樂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95.0%、139.9%、28.7%和57.8%。商品房銷售面積1724.82萬平方米,增長63.4%。四是生產資料類商品銷售快速增長。2005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商品銷售中,九大類生產資料銷售額1020.88億元,比上年增長25.3%。其中,煤炭、木材、石油、化工及製品類銷售增幅均在29%-42%之間。農資方面,化肥類和種子飼料類銷售分別增長40.6%和132.6%。

對外經濟快速發展。2005年進出口總額達到77.3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0%。其中,出口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但增速逐月回落,全年出口總額51.02億美元,增長22.2%,增幅比上年回落17.9個百分點。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共出口49.68億美元,依然是對外貿易的主體。出口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增長31.8%和30.3%,高於全省平均水平9.6個和8.1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出口14.77億美元,增長39.8%,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7.7個百分點。進口增幅回落較多,波動明顯。2005年全省進口總額26.35億美元,增長8.1%,比上年回落32.3個百分點。承接全球和東部產業轉移取得新進展,利用外資繼續快速增長。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35家落戶中原;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2.30億美元,增長40.7%;引進省外資金達到503.55億元,比上年增加130多億元。

(六)財政金融實力明顯增強

財政收支快速增長,縣級財政支撐增強。2005年,全省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537.5億元,比上年增長30.9%。 其中,中原城市群一般預算收入同比增長34.1%,縣級一般預算收入平均增長44.5%,分別高於全省平均水平3.2和13.6個百分點;有66個縣(市)一般預算收入超億元,其中35個縣(市)超2億元,鞏義超過10億元。全省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突破1000億元,達到1115.5億元,增長26.8%。其中,各級財政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支出達263億元,比上年增加66.1億元,是歷年來投入最多的一年。

金融存貸總量平穩增長,各項貸款增幅不均。全省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突破1萬億元,達到10003.96億元,比年初增加1313.05億元,同比多增296.81億元。其中,儲蓄存款余額6488.55億元,比年初增加881.02億元,同比多增193.21億元。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7434.53億元,比年初增加784.27億元,同比多增59.06億元。從各項貸款結構看,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票據融資增加較多。短期貸款比年初增加247.24億元,同比少增12.72億元,其中,短期工業貸款比年初減少9.40億元,同比少增82.87億元,而短期農業貸款由於農發行和農村信用社信貸投放力度加大,新增170.80億元,同比多增31.68億元。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328.47億元,同比少增51.04億元。票據融資比年初增加206.99億元,同比多增128.81億元,彌補了一部分短期工業貸款的不足。

(七)價格走勢平穩回落

市場物價總體走勢平穩,結構性變動特點明顯。2005年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1%。從總體上看,全年消費價格運行平穩,分月漲幅基本在3%以內的溫和區間波動。從結構上看,消費價格結構性變動特點明顯。在所統計的八大類商品價格中,醫療保健、家庭設備用品、衣著類等商品價格下降;居住、食品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等商品價格上漲明顯,是推動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居住類價格受水、電、燃料等價格上漲的拉動全年上漲6.8%,食品類中的蔬菜價格自年初以來一路走高,特別是四季度漲幅更加明顯,10月、11月和12月當月漲幅分別達到35.7%、46.0%和42.1%,全年平均漲幅達到18.5%。這些生活必需品價格的上漲,給低收入群體造成一定影響。

生產領域價格平穩回落。2005年全省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6.1%,當月漲幅自7月份達到7.4%後逐步回落到12月份的4.3%。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8.3%,漲幅比1月份回落了2個百分點。購進與出廠價格差距已由1月份的4個百分點縮小到12月份的2.2個百分點。

農資價格維持較高水平,糧食價格緩慢走低。從月度漲幅看,2005年上半年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基本維持在10%以上,自7月份以後開始逐月回落,12月當月回落到2.5%,但農資價格全年平均依然上漲7.9%。糧食市場價格緩慢走低,全年小麥均價下跌5.4%,玉米均價下跌6.7%。農資漲和糧價跌的雙向擠壓,使農民種糧收益下降。

(八)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城鄉居民收支保持較高增幅。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667.97元,實際增長10.2%;農民人均純收入 達到2870.58元,實際增長7.5%。隨著收入的增加,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快速增長,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達到6038.02元,實際增長11.7%;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達到1891.57元,實際增長10.9%。

就業工作成效顯著。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就業再就業政策的落實,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36.5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64.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5%。

綜上所述,2005年全省國民經濟呈現出速度快、質量高、活力強的良好發展態勢。根據國際上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當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000美元、城鎮化率超過30%,投資率保持在35%以上,經濟將進入加速發展階段。隨著2005年全省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超過萬元,城鎮化率達到3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率達到40%以上,標志著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站在了一個新的戰略起點上,進入了全面提升產業層次、加快經濟轉型、促進統籌協調發展的新階段。

二、市場供求環境的變化對河南省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

從2005年的市場供求環境分析看,煤炭、石油、氧化鋁和貴金屬價格高漲,導致原材料、燃料、購進動力類價格和工業品出廠價格居高不下,對河南省經濟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總的看有利因素居多。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分析看,資源型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主要產品成為河南省工業利潤快速增長的重要支撐點。2005年工業企業新增利潤主要集中在煤炭、石油、有色金屬、非金屬礦等采礦業,有色金屬和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非金屬礦物製品、農副產品加工及食品飲料製造、通用設備製造、紡織等行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新增利潤的76.9%。利潤總額前40名工業企業佔全省利潤的32.5%,其中,煤炭、原油、氧化鋁、鉬、鋼鐵等18家上游企業占前40名企業利潤總額的69.5%。同時,市場活力增強,供需銜接良好,小型企業利潤貢獻率明顯高於大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實現利潤342.28億元,增長103.6%,對整個工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達66.5%。但受上遊行業價格上漲的影響,個別企業出現了嚴重虧損。2005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虧損額48.98億元,比上年增長23.9%,虧損企業主要集中在石油加工及相關企業、火力發電、電解鋁等行業,而在這些行業又集中在一些較大的企業。16家大型虧損企業虧損額17.69億元,增長121.9%,佔全省虧損企業虧損額的36.1%;151家中型虧損企業虧損額17.86億元,比上年下降2%,佔36.5%;而686家小型虧損企業虧損額13.43億元,僅增長0.7%,佔27.4%。虧損額前40名工業企業佔全省虧損企業虧損額的63.5%,其中,石油加工(2家)、火電(20家)、電解鋁(2家)等24家企業占前40名虧損企業虧損額的71%。同時,也有部分企業受市場需求減少的影響出現虧損。

展望2006年市場供求環境,綜合分析各種因素,全國的需求總量的增長速度可能會略低於2005年,而供給能力的增長會相對較快,供求矛盾可能以新的形式出現,資源緊張態勢雖未終結,但宏觀調控使投資品和一些基礎原材料的過度需求受到初步抑制,部分產業產能繼續加速釋放,即產能過剩會從消費品逐步向基礎產品擴展。出現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更多的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給能力增加過快。從河南省價格水平變化看,2006年總體價格走勢不會發生大的改變,仍可保持當前基本正常的格局。消費品市場供大於求的格局仍會對居民消費價格構成向下的壓力,由於中央的一系列鼓勵糧食生產的政策,食品價格的變動幅度有限;在一些生產要素價格和涉及民生的基礎性、資源型商品和服務價格方面調整上升的可能性大,但政府的價格調控管制依然很強,預計河南省居民消費價格仍將呈溫和上漲勢頭;煤電油運緊張局面有所緩解,一些重要基礎產品供不應求的狀況正在改變,上下游價格漲幅可能繼續回落,但仍將保持一定幅度的上漲。從個別行業面臨產能過剩壓力看,對河南省2006年經濟發展將產生一定影響。目前,全國鋼鐵、電解鋁、鐵合金、焦炭、電石、汽車、銅冶煉等七行業產能嚴重過剩,水泥、電力、煤炭、紡織等行業存在潛在產能過剩。這些行業中,相當一部分是河南省目前生產和效益增長的主要支撐點。因此,2006年受需求增速減緩及新增供給能力的不斷釋放,生產過剩發展的結果是價格和利潤的下降,進而影響生產意願、投資意願和企業自有資金供給的進一步減少,將會直接影響河南省經濟增長。煤炭供求將穩中偏緊。從河南省煤炭供應看,由於重新核定生產能力、部分煤炭企業技改和新礦井投產,預計2006年國有重點煤礦產量將有所增加,但總量增長有限;從煤炭需求看,由於2006年新投產火電機組較多,全省發電用煤將新增1500萬噸以上,預計河南省煤炭需求將比2005年有較大增加;從全國供求形勢看,2006年煤炭產量將會穩步增加,煤炭主產區調出量會相應增加,但隨著電煤價格取消政府幹預和降低能耗列入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將會抑制不合理需求,增加進口,加上電力需求減緩,2006年全國煤炭供求基本平衡,供略大於需。據此預測,2006年煤炭供應總的趨勢以穩中偏緊為主調,平均價格維持在目前水平,與以往持續全面緊張相比,將更多的表現為時段性、區域性、品種性供應緊張,過剩地區和短缺地區並存,過剩煤種和短缺煤種同時存在,煤炭企業仍是河南省工業生產和效益的重要增長點。電力供應將出現盈餘,增供擴銷將成為工作的重中之重。2005年10月以後,河南省電力供應明顯出現「拐點」,進入供大於求的階段。電力需求增速放緩的原因主要是一批電解鋁企業減產或停產和鋼鐵行業用電量明顯下滑。2006年,河南省預計新增發電裝機600萬千瓦,年末全省裝機容量將達到3460萬千瓦。預計全省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152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以上;省網最大用電負荷在夏季可能達到2000萬千瓦左右(2005年為1766萬千瓦),增長14%左右。據此測算,2006年河南省電力供應將得到可靠保證,冬夏兩季負荷高峰期供需基本平衡,略顯盈餘,其他時間盈餘較多,最大盈餘在秋季約為400萬千瓦。電力生產運行的一個突出特點將是全省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明顯下降。因此,河南省電力工作的著力點將由電力緊張時期的「如何供上電」向供需矛盾緩解時期的「如何供好電」轉變。加快電網發展,開拓電力市場,努力增供擴銷將成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鋼鐵盈利的空間取決於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從國內鋼鐵市場看,由於產能集中釋放,供大於求的矛盾更加突出,鋼材價格自2005年4月開始呈下滑之勢,部分建築用鋼材價格已接近或低於生產成本,最大跌幅達每噸1000元左右。2006年鋼鐵行業繼續面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市場的雙重約束,價格還將下滑。從河南省鋼鐵供應看,目前全省鋼鐵企業共167家,絕大部分企業產量不足100萬噸, 2005年生鐵產量973萬噸、鋼材1337.4萬噸。2006年,河南省將重點加快建設安鋼千萬噸級優質鋼和舞鋼世界級寬厚板基地,新增煉鋼200萬噸、軋鋼300萬噸,使特種鋼以及高附加值產品比重明顯提高,與此同時,按新近出台的《中國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的要求,河南省有一部分中小鋼鐵企業將被淘汰,2003-2005年新建設投產的一批小鋼鐵項目由於市場和成本原因,開始出現虧損,有一部分已經停產。因此,2006年河南省鋼鐵產量增長將出現回落,企業的產品結構調整步伐將進一步加快,鋼鐵行業對整個工業效益的影響將不會太大。鋁工業產業鏈條延伸,電解鋁行業將面臨轉機。從電解鋁供求看,2005年全國電解鋁生產能力已達1030萬噸,超過市場需求260萬噸。2005年河南省電解鋁產量194萬噸,位居全國第一,增長20.7%。在宏觀調控中,河南省先後淘汰了60千安自焙槽和80千安以下預焙槽等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的電解鋁生產線,目前河南省電解鋁企業平均規模和技術水平均處於全國領先地位,出現全行業虧損是受多重因素的影響,上游氧化鋁價格的居高不下是主要原因。煤-電-鋁-鋁加工是鋁工業企業的理想產業鏈條。2006年,隨著焦作萬方等電解鋁企業的兼並重組、優勢互補、上下游企業協作,伊川、新安電力集團、中鋁河南公司等企業的鋁深加工項目的建設和部分企業氧化鋁項目的投產,河南省鋁工業產業鏈條將進一步拉伸,電解鋁企業嚴重虧損的局面將有所好轉。總體來看,這些行業的變化對2006年全省工業生產和效益都將產生一定影響,但食品、紡織、化工、資源型產業等一些重要行業對河南省工業經濟的支撐作用不會有大的改變,河南省經濟仍有可能延續今年以來的發展趨勢,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三、下一步政策建議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實施的第一年,伴隨著經濟實力躍上新台階,河南省經濟發展也進入了轉型的重要時期。我們要繼續穩定政策、用好機遇,優化結構、提升競爭力,深化改革開放、提高活力,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努力保持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同時要立足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堅持科學發展,推動經濟轉型邁出實質性步伐,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一)穩定政策,強抓機遇,確保全省經濟平穩快速增長。近年來,河南省正是在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政策指導下,才實現經濟的快速良好發展。在國家明確提出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大環境下,河南省經濟發展既面臨量的擴張又面臨質的提高。河南省應繼續把發展放在首位,穩定保持投資拉動力度,加速經濟轉型,轉變增長方式,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等現行政策;抓住機遇,優化環境,提高承接東部和國外產業轉移能力;明確定位,努力爭取國家促進中部崛起政策措施的最大支持,確保全省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同時,應通過制定強有力的資源保護、節約和監督措施、完善科技創新及其推廣應用機制、建立全社會各領域各方面節約制度,倡導全社會科學消費和發展的理念,確保全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解決當前突出問題,加強對經濟運行的監測和預警。及時跟蹤全國和河南省當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趨勢,特別是存在的一些不確定因素。重點關注電力、煤炭、鋼鐵、電解鋁、建材等行業的運行和市場變化情況,及時關注國家政策的調整,密切監測其變化發展的方向和相互之間的影響,積極採取應對措施。繼續擴大河南省消費和投資需求,加強運行調節力度,保證這些行業的平穩運行,防止這些行業運行波動對全省經濟運行造成大的沖擊。抓好重點企業扭虧增盈工作,加強對虧損大戶、新增虧損企業、連續性虧損企業的監測和分析,分類提出對策措施。充分利用國家宏觀政策和市場的「倒逼」作用,加速資源整合,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經濟效益。

(三)繼續強化「三農」政策措施,保持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在近兩年農業增產和支農政策的支撐下,農民收入增加較多,受基數抬高和政策釋放空間縮小的限制,保持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的難度增加。因此,在繼續落實好對農民的各項補貼,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的投入的同時,積極探索建立工業反哺農業的長效機制。同時,繼續推進糧食市場改革,落實對重點糧食品種的最低價收購政策;加強對農資市場的管理,防止農資價格過度上漲,保護種糧農民的利益;繼續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培訓投入,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妥善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C. 河南人民生活水平現在狀況

2005年河南省城鎮在崗職工月工資水平為1164元

來源:國家統計局綜合司

·2005年北京市職工平專均工資首次超過三萬屬元

·重慶城鎮職工去年平均工資16630元

·2005年河南省城鎮在崗職工月工資水平為1164元

·湖南職工年平均工資13718元 月平均1143.2元

·2005江蘇職工年平均工資20957元 月平均1746元

·山東05年職工工資平均16614元 同比增長15.9%

根據年度統計結果,2005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8405元,比2004年增加2381元;日平均工資為73.3元,比2004年增加9.5元。
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河南省政府第108次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從10月1日起,提高河南省月最低工資和小時最低工資標准。

根據各地經濟發展狀況,調整後的月最低工資標准和小時最低工資標准分別為480元/月、400元/月、320元/月和7元/小時、6元/小時、5元/小時。省政府要求,各地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社會平均工資、城鎮居民生活水平、就業狀況等按照調整後的標准適當選擇當地實際執行標准。

D.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與城鄉居民消費水平之間有什麼關系兩者之間是怎樣相互影響的

首先介紹一個概念「基尼系數」。基尼系數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由義大利經濟學家於1922年提出。其經濟含義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於進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數最大為「1」,最小等於「0」。前者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個單位的人全部佔有了;而後者則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平均,即人與人之間收入完全平等,沒有任何差異。但這兩種情況只是在理論上的絕對化形式,在實際生活中一般不會出現。因此,基尼系數的實際數值只能介於0~1之間。目前,國際上用來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標很多。基尼系數由於給出了反映居民之間貧富差異程度的數量界線,可以較客觀、直觀地反映和監測居民之間的貧富差距,預報、預警和防止居民之間出現貧富兩極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同和普遍採用。按照國際慣例,基尼系數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間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間表示「相對平均」,在0.3~0.4之間為「比較合理」,同時,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收入分配貧富差距的「警戒線」,認為0.4~0.6為「差距偏大」,0.6以上為「高度不平均」。一、對我國當前收入分配狀況的總體評價近年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分配總體上適應了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分配製度堅持市場取向,不同收入群體的分布基本反映出市場機制發揮基礎性調節的作用;計劃經濟高度集中統一的分配體制被打破,分配正在向科技含量高的行業和新興產業傾斜,腦力勞動者、技術密集領域的勞動者以及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勞動者的收入正在迅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城鎮居民的收入分配有力地支持了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有利因素1、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以較快的速度增長從農村居民來看,農民人均純收入1997年超過2000元,2002年達到2476元,平均每年實際增長3.8%。從城鎮居民來看,城鎮居民收入加速增長,2002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年均增長率達到8.6%。2、從總體上講,平均主義分配逐步在打破,「腦體倒掛」正在走向「腦體正掛」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平均分配逐步被打破,居民收入差距總體上正在合理拉開,分配開始向科學技術含量高的行業、向新興產業傾斜。傳統的體力勞動、資本含量少、勞動密集、競爭充分的行業的收入在相對降低,科技含量高的行業、新興行業的職工工資水平在顯著增長。腦力勞動者、技術密集型領域的勞動者、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勞動者的收入正在迅速提高。3、居民家庭財產性收入增長迅速當前,我國城鎮居民年人均財產性收入的年平均增長率為26.42%,比同期城鎮居民人均全部年收入的年平均增長率16.23%高10.19個百分點,說明資本等要素參與分配的力度加大。4、國有單位職工的收入增長勢頭較強「八五」和「九五」時期,我國國有單位、城鎮集體單位、其他單位的工資基本上都呈現正比例線性增長勢頭。其中,國有單位的工資增長最快,平均工資增長了2.74倍,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國有單位的工資增長最快。另外從工資的絕對增長水平上看,其他單位工資水平一直最高,國有單位次之,城鎮集體單位最低。5、城鎮居民收入增長與宏觀經濟發展保持了協調一致現階段,我國城鎮居民人均第二、三產業國內生產總值、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職工平均貨幣工資三項的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6.25%、16.23%、16.33%。這說明,我國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速度是同步的,城鎮居民收入增長促進了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然而必須看到,在收入正常增長的背後,也存在著一些不容輕視的問題:1、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斷擴大,貧富分化加劇主要表現為:一是以基尼系數反映的居民收入總體性差距逐年拉大,已經超過國際公認的承受線1991年為0.282,1998年為0.456,1999年為0.457,2000年為0.458,10年上升1.62倍。二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1990年城鄉居民收入之比為1:2.2,1995年為1:2.71,2000年為1:2.79,2001年擴大到1:2.9。三是地區間差距擴大2000年,東部地區人均收入是西部的2.26倍,最高的省與最低的省差距超過3倍。四是行業間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80年代中期,行業間收入差距開始顯現,到90年代中期最高行業人均收入與最低行業之比為2.23:1,2000年又上升到2.63:1。五是不同經濟性質的單位職工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國有經濟性質單位職工工資與集體經濟性質單位職工工資相比,1985年的平均工資差距為1.25:1,2001年擴大到1.63:1,其他經濟性質單位職工工資與集體經濟性質單位職工工資相比,1985年的差距為1.49:1,2001年發展到1.77:1。六是城鎮內部各階層之間的收入差距的擴大速度明顯加快特別是近兩年,高收入戶的收入增長大大超過了低收入戶的收入增長,2002年1季度的統計表明,20%的高收入者的收入占總收入的46.2%,20%的低收入者的收入占總收入的6%,高低收入差距為7.66倍。2、財產的集中度越來越強,居民家庭財產的差別越來越大最新的調查統計顯示,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財產的45%。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財產總額佔全部居民財產的1.4%,另外80%的家庭佔有財產總額的53.6%。與此同時,城市居民金融資產出現了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趨勢,戶均金融資產最多的20%家庭擁有城市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總值的比例目前約為66.4%,在最低的20%的家庭中,戶均擁有的金融資產只有居民金融資產總額的1.3%。當前我國城市居民家庭財產的基尼系數為0.51,遠遠高於城市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0.32。3、體制內的「平均主義分配」和體制外的「收入差距過大」兩種極端現象同時並存「平均主義」並沒有徹底根除,主要表現在工資收入(不包括工資外收入)分配上,多數國有企業以及機關、事業單位、群眾團體內部工資收入分配差距偏校與此同時,在工資外收入分配方面存在著「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現象。工資外收入、壟斷性收入和非法非正常收入是引起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主要根源。4、收入分配不規范一是工資支付不規范,全國各地均不同程度存在拖欠職工工資現象;二是工資提取不規范,實行工效掛鉤企業的計劃外、基數外提取工資現象較普遍;三是部分企業建立補充養老保險超過工資總額的4%的標准進入,變相提高收入;四是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職務消費」隨意性太強,缺乏合理有度的約束。5、整體收入結構仍不合理主要表現為:一是工資收入結構不合理,制度內工資低,制度外勞動報酬高,項目繁多,未納入工資內;二是按多種要素分配的收入比重不大,與中央關於「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的要求尚有差距。我國城鎮居民按多種要素分配的格局還遠遠沒有真正調整到位,其它要素參與分配還需要進一步增加比重。二、調節我國居民收入分配狀況的財稅政策財政政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調節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工具之一。由於個人收入分配活動與財政收支有著特定聯系,財政政策可以說是政府調節個人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從我國轉軌期經濟運行和制度安排特點以及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三個角度看,運用財稅手段調節個人收入分配本質上是要妥善處理好三大矛盾:第一,經濟增長與增長福利分配之間的矛盾改革之後的中國在20多年的高速經濟增長過程中,GDP規模快速膨脹,但增長福利分配呈現出逐步拉大趨勢,一部分人的生活質量相對來講反而下降,低收入群體規模有所擴大。很顯然,現在有必要利用財稅手段調節好經濟增長的分配基矗這種調節的難點在於把握好公平個人收入分配的力度不能大幅度約束效率的遞增。第二,合理解決培育中等收入階層與擴大向低收入階層轉移支付規模的矛盾中等收入階層人數增加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個人收入分配格局的規律性傾向,對消費進步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推動作用。而擴大向低收入階層轉移支付規模也是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但從理論角度看,這兩者之間存在有一定的相互約束性,其表現是擴大向低收入階層轉移支付的規模勢必要影響中等收入階層的狀況,從而制約中等收入階層的擴張。第三,妥善處理創造就業機會與轉移支付資金之間的矛盾財稅政策調節個人收入分配有兩個切入點:一是創造就業機會,使中低收入者得到掙取收入的機會;二是在個人之間進行收入的轉移支付。從理論上講,這兩者有一定的矛盾,突出的表現是財政資源利用上的此消彼長。很顯然,確定合理的調節個人收入分配的財稅政策就是要在創造就業和轉移支付之間選擇一個適當的配比。綜上所述,可確立以下一些個人可支配貨幣收入財稅調節政策:第一,在各級財政之間合理劃分收入分配調節事權收入分配調節涉及各級財政,因而首先要合理劃分事權。由於我國是區域經濟極度不平衡的國家,收入分配調節事權不可能相對集中,確定全國范圍內相對統一的調節標准也就不是一個務實的選擇。為此,收入分配調節的基本事權應按居民屬地來劃分。但考慮到各級財政收入汲取能力的體制性和資源性差異,可把收入分配調節財力支持劃入轉移支付體系。進一步說,上級財政可從專項轉移支付角度向下級財政撥付資金彌補下級財政的收入分配調節財力不足。從我國現實情況看,為了實現收入分配調節的針對性,中央財政對向省級財政轉移扶貧資金時可指定地區和類別。省級財政則可向符合條件的下級財政確定收入調節補助。這種補助額的確定應以各地收入、物價和人口狀況為依據,而不必尋求補助標準的統一性。第二,建立居民收入監測體系建立居民收入監測體系時一方面可利用納稅信息,另一方面則可利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相關信息。如社會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統籌賬戶金額等。通過這些信息推算出收入的絕對額。同時,還應利用價格指數、工資指數、實物耗費指數等來監測居民收入的相對變動狀態。建立相對科學、全面的居民收入監測體系的重要作用在於我們准確劃定調節對象提供基礎資料。第三,改革收入分配調節資金支出方式目前我國調節收入分配的財政性資金的支出以現金補助為主,這種模式在現實情況中暴露出了一些明顯的問題。突出的表現是資金使用一定程度上不能夠充分實現預期目的。比如低收入階層部分領取補助金者把錢用在非基本生活必需品消費上。為此,我國各級財政可建立對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消費的定向補助制度。如憑發票或收據報銷定額義務教育學雜費、水電費、醫葯費、食品支出等。有條件的地方可適當放寬補助范圍。定額標准確定權可由市級財政掌握,省級財政可酌情予以調控。第四,調整相關稅制改革個人所得稅稅制,在適度提高起征點的同時,減少級次、擴大級距並降低稅率,特別是3000元?5000元這一區間內的收入應採取低稅率政策,因為這一收入區間是中等收入階層的收入界限,稅率過高會抑制中國的消費擴張,反過來削弱經濟增長。在房產稅方面,可考慮在把房產分類的基礎上,把中高檔私人住房納入征稅范圍,稅率從低、征管從嚴。當然,這要以進一步規范房產交易、清除不合理收費為基礎。第五,在中央和省兩級財政中設立低收入群體子女高等教育補助金對低收入群體子女來講,接受高等教育是能否實現收入階層轉換的基本條件。為此,中央和省兩級財政以及有條件的市級財政可在教育經費中核定一部分低收入群體子女高等教育補助金。這筆資金可通過教育部門根據一定的原則無償補助給符合特定條件的已考入大學的低收入群體子女。中央財政的這筆專項資金可向西部地區傾斜,經濟發達的省份可把此類資金更多地向省內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傾斜。

原因:

(1)以為勞動者的個人稟賦和家庭負擔不同,實行按勞分配原則必然產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2)實行多種所有制經濟和多種分配方式,擁有不同生產要素的不同社會成員也必然會產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3)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價值規律和競爭的作用下優勝劣汰,使具有不同競爭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現差距

(4)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腦力勞動、體力勞動之間。以及不同經濟領域和部門之間客觀上存在差別,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E. 造成各地區城鎮居民消費水平差異的原因有哪些

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們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量就越大。收入增長較快的時期,消費增長也較快;反之,當收入增長速度下降時,消費的幅度也下降。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須保持積極的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
居民的消費水平不僅取決於當前的收入,而且受過去和為來收入水平的影響。一個過去收入和消費水平都較高的人,在可支配收入減少的情況下,短期內仍然會力圖保持已經達到的較高消費水平,而不會立即消減消費支出。
對未來收入,如果人們有非常樂觀的預期,那麼預支將來收入的可能性就會大;反之,預期未來有減少收入或者是失業的風險時,人們就會節制當前的消費,以備不時之需。
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關系。人們的收入差距過大,總體消費水平會降低;反之,縮小過大的收入差距,會使總體消費水平提高。
商品價格高低影響人們的消費選擇。消費者的收入總有限度,在這一限度內找消費組合就不能不參考商品的價格。物價變動會影響人們的購買能力。物價上漲,人們的購買能力普遍降低;物價下跌,則購買力普遍提高。物價水平的變動,究竟會引起消費量多大程度的變化,要依商品的種類而定。一般說來,基本生活消費品售價格水平變動的影響要遠遠低於奢侈品。
商品的性能、外觀、質量、包裝等也能成為影響消費的原因,甚至購買方式、商品位置、服務態度、售後維修與保養情況都能影響人們的消費活動。

F. (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註:恩格爾系數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一般來講,


(1)經濟現象:表格中的數據反映了十幾年來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呈下降趨勢,(1分)表明我國居民的消費結構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分)但城鄉差距較大。(1分)
原因:國家大力發展生產力,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是上述變化的根本原因;城鄉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上述變化的直接原因;近年來物價水平相對穩定是上述變化的重要原因。(三個方面任答兩個方面得2分)
(2)① 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居民消費取決於當前的收入,增加居民收入有利於增強居民的消費能力,擴大消費。(3分)
② 居民消費水平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有助於居民形成良好的消費預期,提升消費信心,促進消費。(3分)
③ 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聯系。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有利於縮小人們的收入差距,提高社會總體消費水平。(3分)

G. 造成我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差異的原因是什麼

針對收入差距的過分擴大,黨中央多次強調提出應更加重視社會公平。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注重社會公平,特別要關注就業機會和分配過程的公平」。現在強調注重和關注社會公平特別是分配公平,顯然與此前所主張的「兼顧公平」即把分配公平放在一個次要地位是不同的。有人提出「更加註重公平與強調效率優先並沒有本質上的沖突」,我認為,這種提法是不準確的。如果在分配關繫上繼續講效率優先,那還是主張兼顧公平,這與更加註重社會公平和分配公平是存在「沖突」的。如果講:生產重視效率或效率優先,分配注重公平,那是可以的和正確的。但本來講的是分配關系中的效率和公平問題,這里強調效率優先,就是一種錯位。
公平與效率問題,是國內外學者所關注和長期討論的一個問題。什麼是公平,什麼是效率,由於理解的不同,對二者關系的把握與闡述也就互有差異。而且,講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應分清是從什麼角度、什麼領域講的。如果從生產和工作領域來講,強調效率,講效率優先,是不容置疑的。從微觀層面說,應重視勞動效率、管理效率、生產效率、資源利用效率、企業整體效率。任何工作崗位都應重視提高工作效率。特別是作為發展中國家的我國,生產力還相對落後,與發達國家相比,生產效率差距很大。因此,在我國發展生產力是根本任務的當前,重視和強調效率是天經地義的。從宏觀層面講,要強調資源配置效率。我國由傳統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由傳統指令性計劃配置資源轉向由市場機制配置資源。實踐證明,由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比起由指令性計劃配置資源來,效率會更高一些。但不能迷信市場萬能,那種完全自發的、不受約束的市場,會導致經濟的周期性震盪,造成資源浪費。需要將政府調節和市場調節統一起來。由看得見的手引導看不見的手,才能發揮和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
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都存在效率問題。有些方面的效率高低與公平並無關系。從近年來討論公平與效率的關系的角度看,這里的效率是指經濟效率,是從社會經濟關系考察的公平與效率的關系。經濟效率的高低會表現為經濟效益和生產效率的高低。但其內涵又不完全相同。經濟效益側重於投入與產出的關系。低投入、高產出就是高效益,可以不涉及速度。發展生產應以經濟效益為中心,而不應片面追求高速度。要改變高速度、低效益的發展路徑。勞動生產率側重於勞動耗費和產量的關系,同量勞動生產的產量越多,表明勞動生產率越高。而經濟效率,既包含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的內涵,也與速度和質量相關。提高經濟效率,要求降低耗費、提高質量、增加數量、加快速度。
然而,當我們從收入分配的角度來考察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時,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就應強調和重視社會公平和分配公平。社會主義最大的社會公平,是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從長遠發展趨勢來看,提高生產效率,有利於實現社會主義的這種公平。但講分配關系中的效率是指什麼?一般來講,分配自身不存在效率高低問題。人們常講的是分配公平不公平,合理不合理,並不講分配效率是高還是低。從分配角度考察的公平與效率的關系,不是指分配公平與分配效率的關系,而是指分配公平與不公平會影響到勞動效率、生產效率的高低。分配中既不存在分配自身的效率優先於分配公平的問題,也不存在勞動效率優先於分配公平問題。恰恰相反,分配公平合理有利於促進勞動和生產效率的提高,而分配不公,會挫傷人們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不利於效率的提高。而且,在分配關繫上講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實際就是上輕公平,把公平放在一個次要的地位。這樣,所謂效率優先也會落空。
有人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提法,概括起來其理由主要是三條:一是認為強調效率優先就是強調發展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就要強調效率;二是認為只有重視效率優先,把蛋糕作大,才能解決分配不公平問題;三是認為強調分配公平而不強調效率,是要退回到平均主義的分配體制中去。這三條理由都難以成立。

H. 河南省各地最低生活保障標准

河南省民政廳、省財政廳聯合下發《關於提高2017年最低生活保障標准補助水平及特困人員供養標準的通知》(豫民文〔2017〕72號)。

將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補助水平由不低於240元提高到不低於25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補助水平由不低於137元提高到不低於142元;

將全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由每人每月不低於400元提高到不低於430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由每人每年不低於2960元提高到不低於3150元。

當年宣布脫貧的縣(市、區)制定的農村低保標准要略高於國家扶貧標准。

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准包括基本生活標准和照料護理標准,基本生活標准原則上不低於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

新的補助水平和供養標准從2017年1月1日起執行。

(8)河南省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異研究擴展閱讀:

按照國務院發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持有非農業戶最低生活保障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於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均有權從當地人民政府獲得基本生活物質幫助的權利。

申請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戶主向戶籍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或者鎮人民政府提出書面申請,並出具有關證明,填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審批表》,由城市居民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或鎮人民政府初審,並將有關材料和初審意見報送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當前,中國農村低保制度的發展態勢,大致相當於城市低保制度1997年下半年的情形,正處於一個促一下就能全面覆蓋,如果沒有外力推動則可能進展緩慢的關鍵時刻。要使此項制度有一個實質性突破,中央政府應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

最低生活保障事關困難群眾衣食冷暖,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和公平正義,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是維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權益的基礎性制度安排。隨著各項相關配套政策的陸續出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惠民生、解民憂、保穩定、促和諧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有效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但一些地區還不同程度存在對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重視不夠、責任不落實、管理不規范、監管不到位、工作保障不力、工作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為切實加強和改進最低生活保障工作,2012年9月26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見》強調,要把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實政府責任,加大政府投入,加強部門協作,強化監督問責,確保把所有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

《意見》要求,要加快推進低收入家庭認定工作,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有效解決低收入群眾的突發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做好最低生活保障與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制度的銜接工作。

我國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專家提醒,我國應逐步彌合這一制度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存在的差距。

參考資料:河南省民政廳—我省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准補助水平和特困人員供養標准

I.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有哪些

因為文化教育的不同、交通布局的差異以及國家政策和政府投入的不同,從而導致了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農村的教育投入很少,人們的文化知識水平不高,從而給自己的子女灌輸了讀書沒什麼用的思想,這就導致了農村許多的小孩都會認為讀書沒什麼用。

目前,國家對農村財政政策的支持並不完善,而當地政府對於農業的支持率並不高,從而導致了很多農村的會前往大城市打工,而農村的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變得更多。從而導致農村的發展受到了限制。

因此,想要改變城鄉發展之間的差距的話,那麼就要大量的投入對農村的發展,發展農業,同時改善農村的交通設施。提高農民的受教育程度,改善農村的教學環境,從而協調城鄉之間的發展。

J. 城鄉居民生活存在哪些差異

窮富差異;環境差異

與河南省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異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
© Arrange www.hpcxjsj.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