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城鄉建設 > 台州市十二五城鄉建設規劃

台州市十二五城鄉建設規劃

發布時間:2021-02-16 16:32:21

㈠ 十二五規劃內容重點是什麼

發展環境1.世界經濟走勢及其對我國的影響。
2.我國宏觀經濟走勢及政策取向。
思路目標.「十二五」規劃總體思路研究。
4.「十二五」規劃發展目標研究。
5.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思路與對策研究。
產業結構6.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研究。
7.提高我國產業競爭力研究。
8.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
9.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研究。
10.糧食安全問題研究。
11.能源發展戰略研究。
12.交通運輸發展戰略研究。
城鄉區域13.進一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思路研究。
14.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研究。
15.統籌城鄉發展問題研究。
16.優化生產力布局戰略研究。
17.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研究。
科教文化18.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措施研究。
19.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對策研究。
20.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戰略研究。
改革開放21.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
22.深化國有經濟改革研究。
23.健全現代市場體系研究。
24.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問題研究。
25.深化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26.資源要素價格改革思路和對策研究。
27.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研究。
28.完善金融體系及防範金融風險研究。
29.構建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研究。
人民生活30.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研究。
31.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研究。
3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研究。
33.構建住房保障體系的思路與對策。
34.實施擴大就業戰略研究。
資源環境35.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研究。
36.節能減排問題研究。
37.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戰略研究。
38.建立完善生態環境與資源補償機制研究。
39.我國災害應急體系建設研究。

㈡ 十二五規劃綱要主要內容簡介

「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專思想為指屬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根據國內外發展環境的新變化,立足首都發展的新階段、新要求,緊緊圍繞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發展戰略,採取政府主導、部門牽頭、專家咨詢、公眾參與、綜合銜接、分級發布的組織方式,進一步強化規劃的戰略性、指導性、約束性和可操作性,系統謀劃、科學實施,推動首都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核心內容:「十二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將獨領風騷,並逐漸替代傳統產業成為主導產業,重新譜寫未來產業發展新藍圖。

㈢ 浙江省十二五規劃全文

海正化工算是台州知名企業了。
2010年9月4~5日,海正化工 「十二五」發展規劃論證會在杭州浙江賓館舉行。浙江省經信委組織中國工程院、農業部農葯檢定所、工信部、中化化工科學技術研究總院、中國農葯工業協會、沈陽化工研究院、上海農葯研究所、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省農葯檢定所等單位專家對《海正化工「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進行認真評審,在提出多項修改意見後一致同意通過論證。台州市經委領導,公司董事長白驊以及海正化工各位董事也參加了論證會。
海正化工「十二五」規劃立足企業實際,結合國內外農葯行業發展趨勢,提出「十二五」期間企業的發展定位:以農化為主營業務,拓展醫葯產業領域,著力培育以生物酶技術為特色的現代化工企業。與會專家認為,定位準確、思路清晰,符合企業實際。
「規劃」提出總體發展思路:以「酶化工」為特色,創海正綠色農化產品品牌,同心多元化發展。與會專家認為應充分發揮海正集團在生物合成技術、酶催化技術與化學合成技術有機結合的特色優勢,優化產品結構和重點,把企業做強做大。
「規劃」論證的同時,專家們認為,結合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和規劃,基於公司總部所在地規劃功能的調整,支持在外沙區塊調整建設農葯制劑中心,著眼於盤活存量,集團產業協同,南京基地發展定位於醫葯等綠色產品的生產,規劃提出盡快落實農葯原葯和中間體新的生產基地是十分必要的。
公司將根據專家意見,不斷完善規劃編制,還就規劃進行逐一的細化落實,並貫徹到發展戰略中,使規劃更加切合實際,更加貼近未來發展主題。

碩士待遇肯定很優厚。 羨慕啊。。
台州的經濟在浙江算是前5的。樓主放心去吧。

㈣ 十二五規劃內容都有哪些項目

會議通過「十二五」規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必須增強危機意識,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22)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23)大力發展循環經濟。(24)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 (25)加大環境保護力度。(26)加強生態保護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2008年11月6日國家發改委召開了新聞通氣會,規劃司司長李守信介紹開展「十二五」規劃前期重大問題研究工作的有關考慮。李守信主要從三方面作了介紹。 前期研究意義 須明確提出「富民」任務 作為統領未來5年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總體規劃,我認為,「十二五」規劃應明確提出「富民」的目標和任務。 另外,從近幾年的情況看,中國社會的很多問題都跟貧富差距和民眾的普遍不富裕有著直接的關系。如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的問題、消費和內需不足的問題,乃至一些群體性事件,都有著貧富分化的影子。貧富分化甚至直接影響到中國社會的穩定。 所以,「十二五」規劃政策的著力點應該轉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縮小貧富差距、富裕人民群眾作為全新思路和戰略,圍繞著如何「富民」問題,制定行動路線圖。而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今天的經濟實力也已經為解決「富民」問題提供了物質基礎。 另一方面,盡管「富民」問題在未來5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內非常重要,但畢竟不是事物的全部,不能代替其他問題的解決。正如本文開頭所說,在官方看來,「十二五」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產業結構、城鄉結構和區域結構等諸種結構構成的結構難題。結構問題在中國來說不是一個新問題,但「十二五」規劃還是把它列為必須優先解決的頭等大事,這說明,結構問題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造成的危害不能再延續下去。 現在的情況是,雖然高層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要解決起來相當困難,否則,它也不會積累到今天這個程度。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的不當干預造成的。眾所周知,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是政府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方式,該增長方式的特點是,以追求GDP為主要目標,以擴大投資規模為主要任務,以重化工業項目和熱衷批租土地為主要途徑,以行政推動和行政干預為主要手段。 以外部力量促進政府變革 (一)轉變和縮減政府的行政職能,限制行政權力; (二)規范行政行為,控制行政權; (三)加強社會自治,將一部分行政權轉化為社會的權力,使公民參與到國家事務的管理和監督。以此建立起政府的公共治理結構。 。 地方業績考核淡化GDP目標 其一,定調「十二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 其二,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1.世界經濟走勢及其對我國的影響。 2.我國宏觀經濟走勢及政策取向。 思路目標 3.「十二五」規劃總體思路研究。 4.「十二五」規劃發展目標研究。 5.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思路與對策研究。 產業結構 6.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研究。 7.提高我國產業競爭力研究。 8.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 9.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研究。 10.糧食安全問題研究。 11.能源發展戰略研究。 12.交通運輸發展戰略研究。 13.新能源發展戰略 城鄉區域 13.進一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思路研究。 14.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研究。 15.統籌城鄉發展問題研究。 16.優化生產力布局戰略研究。 17.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研究。 科教文化 18.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措施研究。 19.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對策研究。 20.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戰略研究。 改革開放 21.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 22.深化國有經濟改革研究。 23.健全現代市場體系研究。 24.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問題研究。 25.深化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26.資源要素價格改革思路和對策研究。 27.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研究。 28.完善金融體系及防範金融風險研究。 29.構建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研究。 人民生活 30.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研究。 31.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研究。 3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研究。 33.構建住房保障體系的思路與對策。 34.實施擴大就業戰略研究。 資源環境 35.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研究。 36.節能減排問題研究。 37.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戰略研究。 38.建立完善生態環境與資源補償機制研究。 39.我國災害應急體系建設研究。

㈤ 十二五國家規劃的20項重大工程有哪些,要具體的工程名稱,不是某個領域

航天航空科技肯定會占這20項中的其中一塊。未來軍事科技競賽,主要將聚焦於航天和海洋領域。國家會關注這一塊,當中也會刺激到一些新的航天材料和高端裝備的研發,但整體會以一個大的航天工程規劃來公布。這方面個股可留意「航天科技、航天電器」等。

另外,低空民航也值得注意,當然這個不太可能會成為上述的20項。其中個人比較看好000099中信海直,主營做直升機運輸的。正如我剛說了,未來海洋和航天是強國兵家必爭。當中有軍工概念,nansha等周邊局勢的緊張,國家財政收入的逐年遞增等有利於軍工投入。此外,地圖測繪、航空拍攝、醫療急救、其他民用、石油勘探等,都讓直升機運營這塊有發展空間。尤其是石油勘探,未來肯定將向海洋進展,因為國內內陸的石油已根本不夠國內所需,未來國家石油開發必向nansha等海洋區域進發,因此這又具備了海工概念。加上今年政策有意放鬆低空民航,所以可留意這一領域。

至於七個新興產業,我目前覺得:
一、新材料和生物技術目前比較虛,暫未看到什麼實質的東西;
二、節能環保思路比較清晰,能實現的規劃預計較多,可多關注;
三、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部分領域會有戲,畢竟中國的製造業有一定底子;
四、新能源有部分發展過熱,產能有所過剩(如風能、太陽能);信息技術中的雲計算,也有這樣的苗頭,例如各大城市建設的雲計算高新區什麼的,就幾棟房子沒看到啥真技術。這兩部分要注意篩選和觀察。

供參考。謝謝!

㈥ 十二五規劃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1)「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國內外環境的復雜變化和重大風險挑戰,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實施正確而有力的宏觀調控,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使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我們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巨大沖擊,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良好態勢,並為長遠可持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我們戰勝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勝利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經過五年努力奮斗,我國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創造的精神財富影響深遠。 (2)「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內外環境。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世情、國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徵。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我們要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科學把握發展規律,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有效化解各種矛盾,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出現新變化,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全球需求結構出現明顯變化,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准等的競爭更加激烈,氣候變化以及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抬頭,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我們必須堅持以更廣闊的視野,冷靜觀察,沉著應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經濟分工中的新定位,積極創造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從國內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人均國民收入穩步增加,經濟結構轉型加快,市場需求潛力巨大,資金供給充裕,科技和教育整體水平提升,勞動力素質改善,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體制活力顯著增強,政府宏觀調控和應對復雜局面能力明顯提高,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我們完全有條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再上新台階。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主要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社會矛盾明顯增多,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我們必須科學判斷和准確把握發展趨勢,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加快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 (3)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制定「十二五」規劃,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是時代的要求,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我國是擁有十三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更加註重以人為本,更加註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註重統籌兼顧,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性新特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基本要求是: ——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統籌城鄉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區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作用,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壯大創新人才隊伍,推動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優先位置,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節約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堅定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改革,加快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與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分享發展機遇。 (4)「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十二五」規劃要具有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重大部署緊密銜接,與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緊密銜接。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就業持續增加,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居民消費率上升,服務業比重和城鎮化水平提高,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貧困人口顯著減少,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 ——社會建設明顯加強。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穩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權益得到切實保障。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社會管理制度趨於完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財稅金融、要素價格、壟斷行業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進展,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互利共贏開放格局進一步形成。 經過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奮斗,要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抵禦風險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二、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戰略,必須充分挖掘我國內需的巨大潛力,著力破解制約擴大內需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 (5)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是「十二五」時期的重要任務。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和預見性,防範各類潛在風險,避免經濟大的起落。把短期調控政策和長期發展政策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各項政策協調配合,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6)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逐步使我國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大力發展服務業和中小企業,增加就業創業機會。要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著力提高城鄉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

㈦ 請問十二五規劃的內容是什麼

關於「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根據黨的十七大作出的戰略部署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建議》明確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這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建議》的一個鮮明的特點,是明確提出「十二五」規劃的主題是科學發展。把科學發展作為主題,第一次在五年規劃中明確提出來,成為全黨的意志,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特點出發,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這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豐富和發展,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建議》提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就是要把科學發展觀貫穿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主要考慮:一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扭住發展不放鬆。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發展仍然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只有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才能從根本上把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要求。二是要牢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仍然是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出現新變化,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從國內看,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市場需求潛力巨大,資金供給充裕,勞動力素質改善,體制活力顯著增強,政府宏觀調控能力明顯提高,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我們完全有條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再上新台階。這就要求我們珍惜機遇、抓住機遇、用好機遇,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三是要更加註重以人為本。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我們必須堅持從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保障人民各項權益,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四是要更加註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是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迫切需要。只有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才能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總之,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是時代的要求,關繫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

要推動科學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這是制定「十二五」規劃的主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中央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作出了全面部署。「十二五」時期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關鍵是要把這些重要戰略部署落實到位。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相當突出,主要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社會矛盾明顯增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經刻不容緩。《建議》提出制定「十二五」規劃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體現,完全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性特徵,必將推動「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台階,開創科學發展的新局面。還要看到,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作出艱苦不懈的努力。為此,《建議》提出了「五個堅持」的基本要求:即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這「五個堅持」,指明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點,是相互聯系和相互促進的,我們一定要全面深刻理解,認真貫徹落實,切實做到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在綜合考慮未來國際國內發展趨勢和條件的基礎上,《建議》提出了「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包括經濟發展、結構調整、居民收入、社會建設和改革開放五個方面。《建議》提出今後五年我國發展的目標,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長短結合,把「十二五」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重大階段性目標緊密銜接,與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緊密銜接。二是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更加明確了調整經濟結構和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目標。這就使科學發展的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更加突出,並有了具體的考核標准和抓手。《建議》提出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充分體現了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的要求,既為編制「十二五」規劃提供依據,也留下空間。「十二五」規劃將根據《建議》確定的目標,提出包括少數約束性指標在內的具體指標,提交全國人大審議

㈧ 十二五規劃綱要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十二五」時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深刻認識並准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科學制定「十二五」規劃,對於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對於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1)「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國內外環境的復雜變化和重大風險挑戰,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實施正確而有力的宏觀調控,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使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我們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巨大沖擊,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良好態勢,並為長遠可持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我們戰勝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勝利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經過五年努力奮斗,我國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創造的精神財富影響深遠。
(2)「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內外環境。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世情、國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徵。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我們要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科學把握發展規律,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有效化解各種矛盾,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出現新變化,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全球需求結構出現明顯變化,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准等的競爭更加激烈,氣候變化以及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抬頭,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我們必須堅持以更廣闊的視野,冷靜觀察,沉著應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經濟分工中的新定位,積極創造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從國內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人均國民收入穩步增加,經濟結構轉型加快,市場需求潛力巨大,資金供給充裕,科技和教育整體水平提升,勞動力素質改善,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體制活力顯著增強,政府宏觀調控和應對復雜局面能力明顯提高,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我們完全有條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再上新台階。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主要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社會矛盾明顯增多,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我們必須科學判斷和准確把握發展趨勢,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加快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
(3)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制定「十二五」規劃,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是時代的要求,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我國是擁有十三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更加註重以人為本,更加註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註重統籌兼顧,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性新特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基本要求是:
——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統籌城鄉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區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作用,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壯大創新人才隊伍,推動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優先位置,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節約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堅定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改革,加快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與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分享發展機遇。
(4)「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十二五」規劃要具有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重大部署緊密銜接,與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緊密銜接。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就業持續增加,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居民消費率上升,服務業比重和城鎮化水平提高,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貧困人口顯著減少,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
——社會建設明顯加強。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穩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權益得到切實保障。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社會管理制度趨於完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財稅金融、要素價格、壟斷行業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進展,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互利共贏開放格局進一步形成。
經過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奮斗,要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抵禦風險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二、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戰略,必須充分挖掘我國內需的巨大潛力,著力破解制約擴大內需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
(5)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是「十二五」時期的重要任務。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和預見性,防範各類潛在風險,避免經濟大的起落。把短期調控政策和長期發展政策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各項政策協調配合,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6)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逐步使我國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大力發展服務業和中小企業,增加就業創業機會。要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著力提高城鄉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要增加政府支出用於改善民生和社會事業比重,擴大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費預期。要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發展新型消費業態,拓展新興服務消費,完善鼓勵消費的政策,改善消費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積極促進消費結構升級。要合理引導消費行為,發展節能環保型消費品,倡導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文明、節約、綠色、低碳消費模式。
(7)調整優化投資結構。發揮投資對擴大內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資合理增長,優化投資結構,完善投資體制機制,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有效拉動經濟增長。「十二五」前期要確保國家擴大內需的重點在建和續建項目順利完成並發揮效益。發揮產業政策作用,引導投資進一步向民生和社會事業、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生態環保、資源節約等領域傾斜。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引導投資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區。嚴格執行投資項目用地、節能、環保、安全等准入標准,有效遏制盲目擴張和重復建設。促進投資消費良性互動,把擴大投資和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有機結合起來,創造最終需求。明確界定政府投資范圍,加強和規范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管理,防範投資風險。規范國有企業投資行為,注重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鼓勵擴大民間投資,放寬市場准入,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
三、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十二五」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統籌城鄉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大強農惠農力度,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8)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目標,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加大糧食主產區投入和利益補償。嚴格保護耕地,加快農村土地整理復墾,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准農田。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健全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發展現代種業,加快農業機械化。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促進園藝產品、畜產品、水產品規模種養,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流通業,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發展節水農業。推廣清潔環保生產方式,治理農業面源污染。
(9)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按照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要求,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加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以水利為重點,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設和管護機制,推進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設,完善農村小微型水利設施,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繼續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氣建設,繼續改造農村危房,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和均衡發展水平,推進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免費進程。加強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建設。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高保障標准。深入推進開發式扶貧,逐步提高扶貧標准,加大扶貧投入,加快解決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貧困問題,有序開展移民扶貧,實現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
(10)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創收能力,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鼓勵農民優化種養結構、提高效益,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和價格形成機制,健全農業補貼等支持保護制度,增加農民生產經營收入。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在產區布局,發展農村非農產業,壯大縣域經濟,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
(11)完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現有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在依法自願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經營組織化程度。完善城鄉平等的要素交換關系,促進土地增值收益和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按照節約用地、保障農民權益的要求推進征地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機制。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以縣為單位建立社區銀行,發展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和小額信貸,健全農業保險制度,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集體林權和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經營制度。認真總結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經驗,積極探索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新途徑。

㈨ 台州城市軌道交通線的規劃目標

台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目標如下:
(1)建立台州市城市公共客運骨幹係統,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緩解城市交通供需矛盾,引導城市客運交通結構向合理方向發展。
(2)充分發揮城市軌道交通引導城市空間發展的作用,引導城市新區及都市區空間有序發展,促進市域空間布局結構有效形成。
(3)合理銜接台州市城市軌道交通與國家干線鐵路、甬台溫城際軌道交通系統,提升台州市在長三角大城市連綿區的地位,促進區域城鎮一體化發展。
(4)台州市居民乘軌道交通方式的出行時間目標為:
1、從台州市區三個組團中心到城市核心區的出行時間不超過30分鍾;
2、從市域城鎮密集區溫嶺中心區、臨海中心區、臨海東部濱海新城副中心到台州市核心區出行時間不超過45分鍾;
3、從市域城鎮密集區主要組團中心到國家干線鐵路、甬台溫城際軌道交通車站等區域交通樞紐的出行時間不超過45分鍾;
4、 市域城鎮密集區范圍內任意兩點的出行時間不超過1個小時。

本次規劃遠期為2020年,遠景規劃期限暫定2050年,按照城市遠景發展規劃(或設想)確定的市域城鎮密集區建設用地控制范圍及其人口發展規模為基礎,作為遠景線網規劃的控制條件。
本次規劃范圍為市域城鎮群功能區域劃分的中心區范圍,包括台州市區、溫嶺市和臨海市,土地面積4543平方公里,遠期建設用地規劃約460平方公里。

閱讀全文

與台州市十二五城鄉建設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