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林芝市和武漢市哪個發達
武漢市更發達。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副回省級市,國務院答批復確定的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13個區,總面積8494.41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62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08.1萬人,城鎮人口889.69萬人,城鎮化率80.2%,是中國中部六省唯一的特大城市。
林芝,是西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古稱工布,「林芝」是藏文「尼池」或「娘池」音譯而來,藏語意為「娘氏家庭的寶座或太陽的寶座」。位於西藏東南部,雅魯藏布江中下游,其西部和西南部分別與拉薩市、山南市相連,西連那曲市嘉黎縣、東接昌都市,南部部分區域在藏南地區(印度占據)、緬甸國接壤,被稱為西藏江南,有世界上最深的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和世界第三深度的峽谷帕隆藏布大峽谷。
❷ 林芝有希望超越拉薩成為西藏第一大城市嗎
西藏在經濟發展中一個經常被遺忘的城市,因為地勢和交通的原因西藏自治區的經濟發展較為緩慢,雖然在全國經濟高速的現在它的經濟狀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尤其是現在在這個經濟轉型、旅遊業比重逐漸變高的現在,然而因為與生俱來的地理弱勢,它的經濟發展依舊是在全國吊車尾。
不僅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使得林芝市的經濟狀況得到了極大地提升,它的交通條件也是自治區內較為良好的城市,不僅有著林芝米林機場,而且林芝火車站的建設成功,將會讓林芝真正成為一座可以四通八達的城市。這樣的林芝你覺得它有希望成為西藏第一大城市嗎?
❸ 西藏林芝的墨脫縣通車後能帶動當地的旅遊業發展嗎
但是如此美麗的一個小縣城,領土問題卻依舊沒有得到解決,墨脫總佔地面積為3.4萬平方公里,但只有1.2萬平方公里被我們國家控制,剩下的部分卻被印度所霸佔,而這部分就是我們常說的“藏南部分”。當然墨脫縣現在的發展已經逐漸的起來,很多來這里的遊客更是對這里的景點拍手稱絕,對於這個落後的縣城墨脫縣有什麼看法呢?是不是對它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呢?如果有興趣的話,不妨就背起行囊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
❹ 建國後,黨和政府在西藏的建設成就
西藏自治區成立4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全國各兄弟省市的無私援助下,在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西藏各族人民的艱苦創業和不懈努力,西藏城鄉建設事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初步形成「以拉薩為中心、地區行署所在地為次中心,縣城為基礎的三級城鎮體系,城鎮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有力地促進了全區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 一、基本建設投資規模逐年加大,建築建材業得到快速發展西藏和平解放前,由於受經濟十分落後、交通困難、物資奇缺、技術力量薄弱以及舊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制約和束縛,城鄉建設非常滯後。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進行了民主改革、1965年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後,為迅速改變西藏的落後面貌,中央從全國各地抽調大批技術工人、幹部和科技人員支援西藏建設。內地建設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帶來了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使西藏的建築設計、施工、建材行業得到了很大發展。特別是中央先後召開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進一步加大了對西藏的援助和投資力度,1984年和1994年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市分別援助資金4.8億元和23.8億元(實際完成投資48億元)興建43項工程和62項工程。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的117項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全國人民的無私支援,為西藏建築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建築施工企業得到不斷發展壯大,企業的數量和整體素質有了很大發展和提高。目前,建築施工企業已發展到400餘家,從業人員達8萬餘人,各類工程勘察設計單位資質近70家,監理公司40餘家,工程招標代理機構近20家,工程造價咨詢機構10餘家。僅2004年就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8多億元,建築業增加值達42億元,約占同期國民總產值的20%;以水泥生產為龍頭的建材工業也得到較快發展,建材企業發展到近300家,建材工業總產值9.03億元,建材產品的品種和質量有了很大提高,新型建材逐步得到推廣使用,工程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工程質量穩中有升。近年來,工程質量監督覆蓋面達98%以上,一次性合格率在96%以上,優良率達17%以上,建築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管理得到加強,沒有出現重大工程質量責任事故。「十五」以來,有2項工程獲得我國建築業的最高獎項——魯班獎,有10餘項工程獲得我區建築業的最高獎項——「雪蓮杯」獎。同時,涌現出一批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作品和「樣板工程」。建築建材業的快速發展,對拉動我區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等方面都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在我區國民經濟中已經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具有濃郁民族特色藏式建築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從無到有、日趨完善,城鎮面貌日新月異和平解放前,西藏只有一些以寺廟為中心,貴族、農奴主庄園為主體形成的居住區,沒有起碼的城鎮設施,沒有一寸黑色路面,城鎮道路凹凸不平。當時拉薩的建成區面積不足3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萬人。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後,在拉薩等地開始修建了一些供電、醫療、文教衛生、道路等公共設施,西藏城鎮建設開始起步。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以後,先後形成了三次大的建設高潮,拉薩市等七地市行署所在地城鎮先後建成了一批等級路面和現代化供水、排水、道路照明等設施,西藏城鎮得到了發展。特別是中央召開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隨著中央和全國各兄弟省市對口援藏力度的不斷加大,城鎮建設投資規模逐年加大,我區城鎮建設得到快速發展,城鎮基礎設施和城鎮功能不斷完善,城鎮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全區設市城市2個、縣城71個和建制鎮140個,城鎮人口約98萬人。七地(市)所在城鎮道路骨架、上下水管網已基本形成,城鎮道路達495公里,城鎮生活垃圾填埋場從無到有發展到現在的4座,建成區綠化率已達23 %。 布達拉宮廣場 拉薩市金珠西路(趙德勤攝) 三、城鎮供水、供氣等公用事業發展迅速,極大地方便和改善了居民生活和平解放前,西藏沒有供水、排水設施,居民飲用水全靠打土井提水或到河溪中背水。西藏和平解放以後,特別是西藏自治區成立以來,隨著城鎮的建設與發展,城鎮配套公用事業也相應得到較快發展。經過四十多年的建設,城鎮日供水綜合能力達40多萬立方米,供水管道長785公里;城鎮供水普及率為60%;七地市所在地城鎮已有較完善的供排水設施。經濟的發展和居民生活的改善,液化石油氣進入尋常百姓家,城鎮液化氣年用量 1.1萬立方米,城市燃氣普及率達80%。燃氣和太陽灶在許多城鎮得到廣泛普及,結束了長期依賴牛糞、柴火和煤油爐的時代,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生活。城鎮公共交通從無到有,得到快速發展,目前城鎮擁有公共交通營運車輛約1100多輛,計程車2000多輛。隨著電力事業的發展,極大改善了我區用電狀況,拉薩等七個城鎮「亮化」工程建設加快,一到夜晚城市夜空燈光亮麗,不僅方便了市民生活,而且促進了經濟繁榮。這些建設成就,40年前是無法比擬的。 四、城鎮規劃編制工作進一步完善,規劃龍頭作用不斷強化 城鎮建設更注重節能採暖,阿里地區被動式採暖房正逐步得到推廣 近年來隨著我區城鎮建設的快速發展,城鎮規劃滯後於城鎮建設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為此,在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積極指導下,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兄弟省(市)的無私援助下,我區城鎮規劃工作得到重視和加強,規劃編制工作進一步完善,規劃龍頭作用不斷強化。經過全區城鎮規劃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完成城鎮體系規劃的終審工作,制訂了城鎮「非均衡」戰略,初步構建以拉薩市為中心、六地(市)所在地城鎮為次中心、其它城鎮為基礎的三級城鎮體系,為全區各城鎮協調發展繪制了宏偉藍圖;完成了7地(市)所在地城鎮、71個縣城所在地城鎮和部分重點建制鎮總體規劃的編制(修編)、審批工作,有效地發揮了城鎮規劃對城鎮建設的指導作用,促進了城鎮各項事業的有序發展;完成了部分地(市)所在城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工作,為提升城鎮品位,加大城鎮規劃實施力度提供了依據,目前還正在組織編制全區縣及縣以上城鎮近期建設規劃,預計在2005年底以前完成;完成了拉薩市布達拉宮周邊的保護規劃和八廓街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正在組織日喀則市、江孜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促進了全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的開展;編制了一批小康示範村規劃,推動了村鎮建設事業的發展;全區風景名勝區體系規劃編制工作正在開展,有望2006年初編制完成。 功能逐步完善的西藏城鎮(趙德勤攝) 五、住宅建設成績喜人,居住條件明顯改善 修葺一新的藏式民居 西藏和平解放前,房屋和土地等生產資料都由「三大領主」控制,廣大農牧民沒有自己的住房,居住條件很差。自治區成立後,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居民住房建設,特別是近年來,我區採取積極靈活的政策措施,充分調動集體、個人的積極性,加大住房建設投資力度,同時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從1998年起開始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有力地支持居民購房、促進我區住房建設的快速發展。近年來,我區積極響應中央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方針,加快經濟適用住房(安居工程、集資合作建房)建設,同時積極培育引導房地產業發展,引進投資,在全區開發了3萬平方米以上的商品住宅小區10餘處,為拉動我區經濟的快速增長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預計「十五」期間,全區城鎮住房建設累計完成投資近16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建設投資約11.6億元,全區城鎮累計新增住房建築面積約94.64萬平方米。「十五」期間,我區每年建成住房面積20萬平方米以上,目前全區城鎮住房存量面積約1000多萬平方米,城鎮人均住房面積也由1995年的14.02平方米提高到 20.11平方米。農牧民的居住條件也有了較大改善,農民人均住房面積也由1990年的18.94平方米提高到2003年的21.42平方米。住房條件和居住環境逐年改善。 民房改造使農民住上寬敞明亮的住房 與此同時,積極引導和推進民房改造工作,努力改善農牧民的居住條件。2005年3月,拉貢公路沿線民房改造工程正式啟動。此次民房改造工程涉及拉薩市堆龍德慶、曲水和山南地區貢嘎三縣的1499戶6705人,計劃投資1.7億元。資金籌措採取農牧民自籌為主,政府補助為輔,不足部分以貼息貸款、小額信貸、勞務投入、農戶互助等方式。此項工程已於自治區成立40周年大慶前完工。此外,各地區也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積極推進民房改造工作,如林芝地區從2000年開始實施民房改造工程,僅2004年該地區共改造農房5896戶,建築面積約130萬平方米,投入改造資金7.2億元;昌都地區立足該地區實際,結合小城鎮建設,2004年已完成昌都、八宿、江達三縣1400戶民房改造工作,總建築面積達19.6萬平方米,累計投入小城鎮建設和民房改造資金1.3億元。民房改造工程的實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得到了廣大農牧民的廣泛贊譽。下一步將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加大民房改造工作的力度,擴大民房改造工作的覆蓋范圍,使農牧民的居住條件、居住環境、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得到極大改善,使農牧區的面貌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西藏做出應有的努力。 具有民族特色的藏式建築 回顧四十年來的建設歷程,成就斐然,引以自豪;展望未來,催人奮進,前程似錦。在這新世紀新階段重要的戰略機遇期,隨著國家對西藏建設投資力度的加大,西藏的城鄉建設事業又迎來一次新的發展機遇。「十一五」期間,我們將在區黨委、政府的直接領導下和建設部的總體指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新時期西藏工作指導方針,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促進經濟增長、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節約型社會和構建和諧西藏的宏偉目標,認真做好各項工作。歸納起來主要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積極探索符合西藏特色的城鎮化道路,加快城鎮管理科學化、城鎮經營市場化步伐,深化城鎮公用事業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體制,強化城鎮功能,突出城鎮特色,建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原小城鎮和小康示範村,大力推進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二是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研究產業政策,調整產業機構,積極引導建築建材企業做強做大,培育「龍頭」企業,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確保建築業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三是以開發建設節能省地型住房和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為重點,積極引導和培育房地產業的發展,加快住房建設,拉動經濟增長,同時加快民房改造步伐,切實改善廣大人民群眾的居住環境;四是抓好建設行業科研和科技創新工作,在建築節能、太陽能的綜合利用、城市供暖供氣等方面,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科技立項,積極組織科研攻關,提高行業科技水平,為提高工程質量、改善城市功能和人居環境提供技術支持;五是在加強對全區建設行業的宏觀指導和監督管理的同時,加強行業人才建設,為行業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同時狠抓黨風廉政建設,為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創造良好環境。進一步轉變觀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實干興藏,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為推進我區建設事業持續健康協調發展,確保實現我區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拉薩作為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城市建設成就尤其引人注目,城市面貌今非昔比,可以說每一個重遊拉薩的人對拉薩的發展變化贊不絕口。目前,拉薩市市區柏油路、水泥路達30餘條,縱橫交錯,形成城市道路交通網路;拉薩市城區面積由原來的不足3平方公里發展到54.8平方公里,城區人口由不足3萬人發展到27.2萬人。其他地區行署所在地城鎮建設也已初具規模。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配套完善,城鎮建設也逐步向高層次發展,建成一條條高等級路面及其配套設施,一座座現代化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城鎮面貌日新月異。同時,注重城鎮建設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時代特色的有機結合,建成了一些體現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建築產品,極大地豐富了城鎮景觀。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和建設成效顯著,國家先後投入巨資對大昭寺、布達拉宮、羅布林卡、薩迦寺等一大批歷史文化遺產進行了修繕。繼 1999年林芝地區八一鎮被評為「全國優秀園林城鎮」之後,2001年昌都鎮昌慶街改造工程榮獲「全國人居環境示範項目獎」,2004年日喀則後藏民族風情步行街榮獲「全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八廓街、布達拉宮廣場、扎什倫布寺廣場周圍環境整治和舊城區改造取得顯著成效,江孜歷史文化名城、雅礱風景名勝區的規劃建設取得很大進展。同時,以治理「臟、亂、差」為重點,加大建設與管理力度,重視加強城鎮綠化、美化工程,開展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城鎮環境和市容市貌明顯改善。城鎮環境建設的配套發展,使西藏城鎮建設逐步走上人與自然、環境協調發展道路。
❺ 卓嘎的簡歷
2008年1月任西藏林芝地委副書記、行政公署專員,系西藏自治區紀委委員。
2012年12月,西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副廳長。
❻ 我想了解西藏林芝地區的經濟狀況
今年是林芝地區恢復成立20周年。2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特別是廣東、福建兩省人民的大力支持和無私援助下,林芝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輝煌成就,林芝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呈現出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蓬勃生機和活力。今天的林芝正處於歷史上發展和穩定的最好時期,已經站在了加快發展的更高起點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有著無限美好的發展前景。新的階段,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續寫林芝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新篇章,對於林芝地區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動我區「一加強、兩促進」歷史任務的完成,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我們必須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戰略高度,從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牢固樹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於優勢地區加快發展的積極推動作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來重新認識優勢所在、深刻審視發展現狀、客觀正視存在差距,正確認識和把握西藏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堅持遵循和運用規律,謀劃發展新思路,提出發展新舉措,開創發展新局面。
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續寫林芝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新篇章,前提是要充分認識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指導意義
科學發展觀,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指導方針。科學發展觀的前提是發展,發展是解決西藏所有問題的基礎。縱觀西藏發展歷程,中央確定的「一個中心,兩件大事,三個確保」的新時期西藏工作指導方針和新世紀初「一加強、兩促進」的歷史任務,是中央在認真研究西藏發展歷史和現實情況的基礎上,對西藏工作規律的正確把握和幾十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西藏工作寶貴經驗的科學總結,體現了黨中央對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西藏人民的親切關懷。這一指導方針和三大歷史任務,把握住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強調發展是解決西藏所有問題的基礎,強調經濟建設和維護穩定必須兩手抓,強調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要放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上,這在內涵和本質的要求上與科學發展觀是一脈相承、完全一致的。從1995 年到現在,林芝始終肩負著「率先發展」的重任,在林芝地區率先發展、加快發展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對新世紀新階段我地區工作的更高要求,也是我地區,甚至可以說是全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圍繞區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工作要求,林芝地委、行署把明確發展思路、制定發展措施、促進加快發展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政績觀的重要內容,在深入基層認真調研分析,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於2003 年初提出了切合林芝實際的「1231 」發展思路。經過三年多的實踐,這條發展思路和奮斗目標,完全符合黨的十六大精神,符合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要求。同時,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得到了廣大幹部群眾的一致認同,符合林芝地區各族人民群眾思富裕、謀跨越、奔小康的強烈願望,調動了各級黨政組織和廣大幹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今年元旦,區黨委書記張慶黎在林芝檢查指導工作時,結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對「1231 」發展思路提出了具體的修改意見,並作出了發揮「四大優勢」(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氣候優勢、工作優勢),用好「三個力量」(中央支持的力量、廣東和福建援藏的力量、自身的力量),做好「四篇文章」(林的文章、水的文章、葯材的文章、旅遊的文章),實現「三個突破」(經濟發展速度和人均GDP實現新突破、財政收入實現新突破、農牧民生活水平實現新突破)的重要指示,為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確保「十一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按照張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今年的地區工作會議上,我們將「1231 」發展思路中的「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小城鎮建設」調整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使這一思路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更加符合「十一五」規劃的要求。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關鍵是要在實踐中自覺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林芝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這對於推進林芝的文明進步,滿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實現長治久安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對此,我認為,充分認識科學發展觀在林芝的重大指導意義,就需要林芝地區各級黨政組織和廣大幹部群眾,進一步加深對中央確定的大政方針的認識和把握,用好、用活中央賦予西藏的特殊優惠政策,把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落實到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上來;落實到「五個統籌」、「五個堅持」上來;落實到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加強對自然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上來;落實到著力推動科技進步,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增強開發創新能力,為實現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上來;落實到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重視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理順分配關系,努力解決城鄉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使廣大農牧民群眾從改革發展中獲得更多的實惠上來;落實到實現林芝「一加強、兩促進」三大歷史任務和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上來;落實到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兩大歷史性課題上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把思想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統一到中央的決策和要求上來,統一到區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上來,自覺地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各項工作,推進各項事業,實現林芝地區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續寫林芝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新篇章,根本是要毫不動搖地推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林芝地區恢復成立20年來,特別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地委、行署團結帶領全地區各級黨政組織和廣大幹部群眾,同心同德、真抓實干、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開創了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社會穩定、民族團結、邊防鞏固,各族人民安居樂業,各項事業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2005 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4.5 億元,比1986 年增長37倍。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4545 元,比1986 年增長28倍。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723 元,比1986 年增長6.4倍,位列全區之首。在看到輝煌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更加清醒地看到,林芝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關鍵階段。據專家分析預測,人均GDP超過1000 美元的階段,經濟結構變動加快,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產業之間以及佔有資源不同的人群之間收入差距拉大的趨勢將更加明顯,各種利益關系將日益復雜。如果處理得不當,就會引起經濟下滑,甚至會引發社會不穩定。如果處理得好,就能趨利避害,乘勢而上,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因此,在林芝地區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實踐中,我們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必須緊密結合林芝實際,牢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在林芝地區貫徹落實好科學發展觀,要深刻理解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堅持「以人為本」是發展的根本要求,就是從農牧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定措施、理思路、謀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第二,「全面發展」是發展的基本內容,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1231 」發展思路,正確處理好「離不開」和「不依賴」之間的關系,把政策優勢和資源優勢切實轉化為現實的經濟優勢,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第三,「協調發展」是發展的基本原則,就是按照中央「五個統籌」、「五個堅持」的要求,正視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既要看到地區發展較快的一面,又要看到社會的發育程度、文明水平仍然處在一個較低的層面。要以提高整個社會文明進步水平為目標,把發展的重點放在農牧區,切實改善農牧區的發展條件,促進農牧民收入增加,促進農牧區社會事業的發展,逐步縮小我們與區內、區外的差別,縮小城鎮與農村的差別,實現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第四,「可持續發展」是發展的重要體現。就是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處理好建設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在發展好經濟建設的同時,保護好我地區現有生態保存完美、世界僅存不多的原始生態資源,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第五,「統籌發展」是發展的戰略指導。在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以人為本的發展、全面的發展、協調的發展和可持續的發展,都必須通過統籌發展來實現。
(二)必須科學地制定發展新思路,合理地確定發展新目標。從林芝地區的自然條件、經濟狀況和社會發展水平的實際出發,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續寫林芝地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新篇章,必須自覺遵循科學發展觀所貫穿的基本原則和精神,調整發展戰略,完善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後勁,不斷開辟林芝地區加快發展的新境界。中央關於進一步做好西藏發展穩定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西藏「到2010 年力爭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進入全國中等行列」的目標任務。可以說,「十一五」時期,林芝地區面臨的是機遇和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總體上有利於加快發展的環境。為此,我們確定「十一五」時期做好各項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西藏發展穩定工作的意見精神,堅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牢固優勢地區加快發展,堅持廣東、福建兩省的無私援助和全地區各族幹部群眾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特色農牧業、生態旅遊業和藏葯業,為林芝地區2018 年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是:立足實際,發揮優勢,統籌協調,加快發展,努力把林芝地區建設成為西藏的經濟強地、西部的生態大地區、全國和世界的旅遊目的地。到2010 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2.8 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長15%;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9萬元,比2005 年基本翻一番;財政收入達到2.6億元,年均增長16.5%;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639 元,年均增長12%,其中現金收入達到3476 元,年均增長11.8%。
(三)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確保支撐跨越式發展必要的高速度。經濟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心工作,也是科學發展觀最基本的內涵。只有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才能夠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才能為各方面的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新世紀新階段,區內外兄弟地(市)都在謀求新的發展、實現新的跨越。林芝地區成立晚、底子薄、制約多,如果我們不充分利用地區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經濟增長繼續保持必要的高速度,就會喪失機遇,贏不到主動權、打不好主動仗。胡錦濤總書記指出: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對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加快實現現代化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對於像西藏這樣的欠發達地區,更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我們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必須准確理解並牢牢把握加快發展這個科學發展觀的最基本內涵,深刻認識我地區仍然是最不發達的地區這一基本地情,充分調動和切實保護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確保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必要的高速度。
(四)必須以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為出發點,確保經濟增長的速度與結構、質量和效益的有機統一。科學發展觀以高效益發展為前提。高效益發展就是要正確處理經濟增長速度與增長質量的關系,把經濟發展的數量與質量有機地統一起來,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目前,林芝地區還存在著一產鏈條短、二產布局不合理、三產內部結構層次低和區域經濟、城鄉經濟的統籌發展相對滯後,以文化為主的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社會就業體系、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相對滯後,人與自然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相對滯後,與科學精神相一致的人文精神的發展相對滯後等矛盾和問題。結合林芝實際,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以提高農牧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為出發點,下大力氣做好特色經濟建設、結構調整、消費和拉動、扶貧開發、就業再就業、第三產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國有企業改革、社會保障等事關國計民生的重要工作,在長期保持地區經濟較快增長的基礎上,更加註重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和效益,著力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實現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的有機統一。
(五)必須重視和加強「三農」工作,統籌城鄉經濟、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以農牧民安居工程為突破口,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促進生產發展,就是要努力發展農牧區生產力,大力推進現代農牧業建設,加快農牧業科技進步,加強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調整農牧業生產結構,轉變農牧業增長方式,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二是促進生活寬裕,就是要千方百計增加農牧民收入,充分挖掘農牧業內部增收潛力,積極開拓外部增收潛力,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積極發展鄉鎮企業、農村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引導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切實增加農牧民工資性收入。三是鄉風文明,就是要在農村形成文明健康的精神風貌,培養較高素質的新型農牧民。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加大農牧民培訓力度,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大力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農村養老、醫療、低保等社會保障體系,健全鄉規民約,破除陳規陋習,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四是村容整潔,就是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使農村的發展得到合理規劃。以農牧民安居工程為龍頭,搞好鄉村建設規劃,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交通、電力、廣播、通訊、安全飲水等配套設施建設。加強農村環境建設,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美的生活環境。五是管理民主,就是要加強和完善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創造和諧的發展環境。完善「一事一議」制度,搞好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和財務公開,逐步建立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機制,教育引導農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不斷增強集體經濟服務功能,積極發展「民管、民辦、民受益」的各類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牧業的組織化程度;加強農村法制建設,加大法制宣傳和教育力度,使依法辦事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實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同時,要把解決「三農」問題與城鎮化結合起來,使之成為實現城鄉協調發展,改變二元經濟結構的推動力,加快城鎮化進程,以城鎮化帶動農村經濟發展,逐步縮小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
(六)必須把環境資源保護作為重要戰略任務,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做好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工作。黨的十六大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之一,充分反映了黨中央、國務院對這個問題的高度重視。林芝地區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是人類不可多得的原始林區之一,是西藏乃至全國、甚至是全世界的氣候源,一旦破壞將對人類造成重大影響。新時期新階段,各級黨委、政府只有充分認識保護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重大意義,採取得力有效措施,保護好我們現有的自然生態,才能為人類的發展作出積極的努力和應有的貢獻。因此,我們必須深刻認識生產發展、生活富裕與生態良好的辯證關系,重視可持續發展,確立新的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的方針,搞好資源的節約使用和合理開發,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要加強資源管理,在資源開采、加工、運輸、生產、消費等各個環節,建立健全資源節約的政策支持體系、技術服務體系和監督管理體系。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推行清潔能源,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和循環經濟覆蓋領域。要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全面實施「綠色工程」,把生態建設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扶貧開發結合起來,加快城市污水、垃圾處理和環保設施建設,使林芝的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空氣更清新。
❼ 林芝獲得這項全國最高獎的背後是怎麼樣的
近日,日益完善的交通樞紐,逐漸擴大的城市規模,賞不盡的四季風光……這樣昂首闊步的經濟發展勢頭和良好的生態環境,離不開林芝市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多年來,林芝市始終以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為首要責任,以創新社會治理機制、提高治理能力為目標,突出重點工作,狠抓責任落實,扎實做好綜治、平安建設及先進「雙聯戶」創建活動各項工作,連續三屆(每屆為四年)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地市稱號。為此,今年9月19日,在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表彰大會上一舉奪得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成為我區唯一獲得此殊榮的市地。
林芝市以每年3月份「綜治宣傳月」、6月份「綜治宣傳周」和「9·16」平安建設宣傳日為平台,充分發揮各級綜治委成員單位的作用,引導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綜治和平安建設。
通過廣泛、系統的宣傳,林芝市各族群眾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觀念進一步增強,「我為人人勤防範、人人為我保平安」的思想深入人心,確保各項綜治工作措施的有效推進和落實,切實形成了「社會治安社會治,綜合治理綜合抓」的生動局面。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林芝市各級黨政領導的責任落實力度明顯加強、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明顯增強、綜治基礎建設明顯加強、人民群眾參與綜治工作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平安創建的覆蓋面明顯擴大、各族幹部群眾幸福指數明顯提升,綜治平安創建率達97%以上。
❽ 2011年林芝地區旅遊業佔GDP的多少
網上這種排名很多,魚龍混雜,我這兒有一份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最新發的,相信應該比較權威,兩岸合作的,希望對你有幫助2011年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2011年1月6日發布本排名系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2010年度兩岸社會科學合作課題成果之一,本排名系統分2011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100強,2011年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20強,2011年中國城市文化競爭力20強,2011年中國城市社會競爭力20強,2011年中國城市生態環境競爭力20強,所參考的數據截止2010年10月13日。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是以經濟競爭力,文化競爭力和社會競爭力為基礎,並結合生態環境競爭力後計算得出。城市經濟競爭力涵蓋GDP總量,GDP增速,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經濟和產業結構,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金融機構存貸款總額以及經濟發展潛力等方面。城市文化競爭力涵蓋教育實力,科技創新水平,文化及體育產業發展狀況和文化影響力,文化氛圍,公民總體素質和公民意識,城市歷史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城市社會競爭力涵蓋人口結構,社會結構,基尼系數,社會治安狀況,居民幸福指數,民主法治建設進程,國際化程度和社會包容性以及慈善事業發展狀況等方面。城市生態環境競爭力涵蓋空氣質量,污染物排放程度,森林覆蓋率,生態多樣性及野生動植物分布,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及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分布,旅遊業總收入GDP佔比以及環境承載力等方面。2011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100強1北京 2上海 3香港 4深圳 5廣州6台北 7南京 8大連 9蘇州 10青島11無錫 12佛山 13重慶 14寧波 15杭州16成都 17武漢 18澳門 19天津 20沈陽21廈門 22泉州 23珠海 24東莞 25唐山26福州 27長沙 28大慶 29常州 30西安31煙台 32濰坊 33徐州 34中山 35濟南36鄂爾多斯 37哈爾濱 38長春 39包頭 40呼和浩特41紹興 42江門 43惠州 44新竹 45溫州46高雄 47湛江 48淄博 49秦皇島 50昆明51南通 52揚州 53洛陽 54鄭州 55烏魯木齊56威海 57金華 58蕪湖 59南寧 60鞍山61嘉興 62東營 63漳州 64株洲 65營口66台州 67泰州 68台南 69鎮江 70馬鞍山71南昌 72日照 73湘潭 74吉林 75德陽76太原 77綿陽 78蘭州 79宜昌 80滄州81襄陽 82邯鄲 83延安 84合肥 85榆林86桂林 87淮安 88柳州 89岳陽 90克拉瑪依91貴陽 92海口 93喀什 94大同 95錦州96宜賓 87南陽 98銀川 99咸陽 100九江2011年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20強1上海 2香港 3深圳 4北京 5廣州6台北 7蘇州 8青島 9寧波 10無錫11杭州 12大連 13南京 14佛山 15重慶16成都 17天津 18澳門 19武漢 20廈門2011年中國城市文化競爭力20強1北京 2南京 3上海 4台北 5香港6西安 7杭州 8廣州 9沈陽 10蘇州11成都 12武漢 13澳門 14大連 15青島16重慶 17紹興 18天津 19廈門 20深圳2011年中國城市社會競爭力20強1北京 2南京 3香港 4上海 5蘇州6台北 7無錫 8青島 9杭州 10威海11揚州 12寧波 13桂林 14常州 15濟南16濰坊 17鎮江 18煙台 19泰州 20湖州2011年中國城市生態環境競爭力20強1黃山 2桂林 3三亞 4張家界 5阿壩州6伊犁 7海口 8威海 9舟山 10大理11九江 12林芝地區 13贛州 14南平 15麗江16杭州 17台中 18黔南州 19拉薩 20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