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篇關於社會安全感現狀和原因調查的論文
社會安全感是人們對社會安全與否的認識的整體的反映,它是由社會中個體的安全感來體現的,安全感是反映社會治安狀況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衡量社會運行機制和人們生活安定程度的標志。安全感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是心理學的一項重要課題。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類五種基本需求的塔形層次圖。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於層次圖的底層,是實現人類更高層次需求的基礎。在人們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時,潛意識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他認為安全的需要是人類最重要的需要,也是決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我國對安全感的界定也存在不同的觀點,但有三點是一致的:"第一,認為安全感是一種主觀感受,而非客觀實體;第二,其感受的客體是社會治安秩序與公共安全的現狀;第三,其感受的主體應是稱作為'公眾'的一定范圍的居民群眾,而不是某一居民個體。
雖然這里所說的「社會安全感」是人們的主觀感受,帶有極大的主觀性和變異性,但由於它是對一定時期內社會現實的反映,因此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同時,和個體安全感的易變性不同,在一定時期內,社會安全感具有相對穩定性。這些都構成了測量的前提[6]
摘要:社會安全感是公眾對社會安全狀況的主觀感受和評價,是公眾在一定時期內的社會生活中對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或保護程度的綜合心態反應,也表示公眾對社會治安狀況的認知,對社會發展的信心水平等,社會安全感是衡量一個社會治安狀況的重要指標,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雖然在此之前已經有相關的權威部門對此做了調查,但是我們認為不同的人調查的側重點不同,調查之後反應的問題也各不相同,因此我們在暑假分別在山西臨汾、湖北黃岡、重慶、陝西延安對此做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和幾年前相比,人們的社會安全感有了很大的提高,社會治安也 比幾年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有改進的地方。
關鍵詞:社會安全感、社會治安、社會轉型期、社會變遷、指標體系。。。
② 公眾安全感調查問卷內容應包括哪些調查
來網題網看看吧,裡面有好多的問卷模板,希望可以找到你要的哦
③ 什麼是社會公眾安全感,滿意度調查
社會公眾安全感是人們對社會安全與否的認識的整體的反映,它是由社會中個體的安全感來體現的,安全感是反映社會治安狀況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衡量社會運行機制和人們生活安定程度的標志。
滿意度調查是顧客認為供應商已達到或超過他消費預期的一種感受調查。根據滿意度調研關注點和解決問題不同,滿意度調研技術歸為10代。第1代到第10代的滿意度調研技術,適用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企事業單位需求。循序漸進採用有針對性技術級別,可顯著有效地管理和提升服務水平。
(3)城鄉居民安全感狀況調查擴展閱讀:
社會公眾安全感提升方法
1、維護社會穩定、平安,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定、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這是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的基礎。社會平安是重要的民生問題,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
2、加強隊伍建設,公正執法、文明執勤,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這是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的關鍵。公平正義是和諧社會的基石,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徵。
3、優化服務質量,提升服務水平,這是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的重點。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需求呈現出增長迅速、主體多元、需求多樣的特點。
4、接訪納諫,提高矛盾化解率,解決群眾信訪問題。這是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的重要手段。接訪納諫,提高矛盾化解率,解決群眾信訪問題。這是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的重要手段。
④ Q10、廣西區群眾安全感滿意度統一調查電話是:_______
0771-12340
如果接到0771-12340的電話,抄請不要擔襲心是詐騙或推銷電話而掛斷,接到調查電話後,請認真回答每一個問題,工作人員還認真聆聽居民反饋的意見與建議,希望居民群眾提高安全意識,做好自身的安全防範,做個文明守法的公民,積極參與平安華強建設。
(4)城鄉居民安全感狀況調查擴展閱讀:
為准確、客觀地把握廣大人民群眾對當前社會公共安全、治安秩序的真實感受,了解群眾對矛盾糾紛的解決、治安問題的整治、警民關系的看法,自治區開展的一項民意調查。調查將對全區14個地級市111個縣(市、區)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進行基本評估,為平安廣西建設工作提供全面、准確、及時的決策依據。
⑤ 求一篇社會安全感的調查報告
這是我今年做的一個調查,裡面的數據都是我們這小區的,你可以把數據改成你們那的。<br> <br> 一、調查基本情況<br> <br> (一)調查內容<br> <br> 主要內容涉及本區群眾對居住小區及周邊地區治安狀況感受、對治安狀況基本評價、影響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及對治安問題的建議。<br> <br> (二)調查樣本<br> <br> 全區樣本量有效調查戶為2300戶。每個街鄉鎮調查樣本量在100-150戶之間。每個社區、村保證至少7個樣本量。<br> <br> (三)調查方法<br> <br> 以街鄉鎮居、村委會常住戶為樣本框,採取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覆蓋21個街鄉鎮的被訪戶,利用計算機輔助電話系統進行調查。<br> <br> (四)被訪者基本情況<br> <br> 從調查對象居住地看:在街道居住的戶佔70%,在河西兩鎮居住的戶佔10%,河東三鄉村居住的戶佔20%;<br> <br> 從調查對象性別看:男性佔40.7%,女性佔59.3%;<br> <br> 從調查對象年齡看:年齡在18-70歲之間。其中:18-25歲佔12%,26-55歲佔71%,56-70歲佔17%。<br> <br> 二、調查結果<br> <br> 調查結果顯示:二季度被調查對象認為居住地社會治安狀況「安全」的佔93.4%,「不安全」的佔5.4%,「說不清楚」的佔1.2%。<br> <br> 與一季度相比,認為二季度社會治安狀況「有明顯好轉」的佔52.4%,「和以前一樣」的佔44.7%,「比以前更差」的佔2.9%。具體情況如下:<br> <br> (一)各街鄉鎮安全感及增減變化<br> <br> 調查結果顯示:有13個街鄉鎮的群眾安全感超過全區93.4%的平均值。其中4個街鄉鎮安全感均超過97%,依次是王佐鎮、長辛店鎮、宛平地區、雲崗街道,滿意度分別是99.1%、99%、98.4%、97.0%。安全感在全區平均值以下的有8個街鄉。<br> <br> <br> <br> <br> <br> 根據對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群眾安全感連續調查,發現第二季度,有10個街鄉鎮安全感上升,分別是長辛店鎮、方庄地區、南苑鄉、太平橋街道、盧溝橋鄉、王佐鎮、馬家堡街道、長辛店街道、雲崗街道和南苑街道;11個街鄉鎮安全感下降。具體變化情況如表所示:<br> <br> <br> <br> (二)不同群體的安全感<br> <br> 1、男性安全感高於女性<br> <br> 男性安全感為94.5%,女性為92.8%,男性比女性高1.7個百分點。<br> <br> 2、青年人的安全感較高。18—25歲年齡段群眾安全感為96%;56—70歲年齡段群眾安全感最低,為87%。<br> <br> <br> <br> 3、受教育程度高的群體安全感高<br> <br> 受教育程度為大學本科及以上的群眾安全感最高,為97.8%,大專、高中、初中和小學文化程度的安全感分別為96.2%、95.4%、93.1%、90%。具體情況如圖所示:<br> <br> <br> <br> 三、群眾對當地社會治安狀況的基本評價<br> <br> (一)過六成群眾在居住周邊能見到社區民警<br> <br> 在問及「在您居住的社區能否看到社區民警」時,有35.9%的群眾回答「經常見到」;有29.1%的群眾回答「偶爾見到」;有35.0%的群眾回答「從未見過」。<br> <br> (二)過九成的群眾在近三個月沒有遭受入室盜竊的侵害在問及「近三個月,您及家人有沒有遭受過入室盜竊的侵害」時,97.8%的群眾選擇「沒有」;2.2%的群眾選擇「有」。<br> <br> (三)九成的群眾在近三個月沒有遭受自行車、汽車被盜<br> <br> 在問及「近三個月,您及家人有沒有發生過自行車、汽車被盜情況」時,90%的群眾選擇「沒有」;10%的群眾選擇「有」。<br> <br> (四)超八成群眾受到不法侵害時會選擇報案<br> <br> 當受到不法侵害時,選擇「報案」的群眾佔87%;選擇「看情況再說」的佔12%;選擇「不報案」的佔1%。<br> <br> 四、影響群眾安全感的兩大因素<br> <br> (一)流動人口<br> <br> 在問到「影響我區社會治安的原因」時,63.6%的人選擇了「流動人口太多」,居第一位;「貧富差距過大」 和「對犯罪打擊力度不夠」也是影響社會治安的重要因素,所佔比重分別為16.6%和10.1%。<br> <br> <br> <br> (二)盜竊搶劫和寵物傷害<br> <br> 在眾多影響群眾安全感的因素中,「遭遇盜竊搶劫」所佔比重為36.2%,居首位;「寵物傷害」次之,佔21.1%。<br> <br> 五、群眾對社會治理的建議<br> <br> 1、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br> <br> 調查結果顯示:63.6%的戶認為流動人口太多嚴重影響了社會治安,「外來人口潛在危險」也是僅次於「盜竊搶劫」和「寵物傷害」的另一大因素。所以被訪者建議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br> <br> 2、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br> <br> 調查結果顯示:53.6%的戶所在小區未實行封閉式管理或沒有專人值班,主要集中在花鄉、南苑鄉、右安門街道、南苑街道及東鐵營街道。不實行封閉式管理的小區,出入人員混雜,影響群眾安全感。所以,被訪者建議實行小區封閉式管理或者設有專人值班。<br> <br> 3、加強法治道德宣傳教育<br> <br> 從調查結果看,寵物傷害是影響群眾安全感的重要因素,損壞公共設施、遇到危險不能互相幫助也不同程度地影響了群眾的安全感。所以,被訪者建議通過各種形式的法治道德宣傳,提高民眾素質,自覺管好寵物,保護公共設施,維護社區環境。<br> <br> 4、增加執法部門警力<br> <br> 調查顯示,三成多的被訪者在社區內從未見過民警,1/3的人在社區內偶爾見到民警。調查中,被訪者建議關部門應增加警力,增加巡邏次數,保證居民安全。
⑥ 求一篇社會安全感現狀和原因調查分析論文,急用
引言
社會安全感是人們對社會安全與否的認識的整體的反映,它是由社會中個體的安全感來體現的,安全感是反映社會治安狀況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衡量社會運行機制和人們生活安定程度的標志。安全感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是心理學的一項重要課題。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類五種基本需求的塔形層次圖。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於層次圖的底層,是實現人類更高層次需求的基礎。在人們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時,潛意識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他認為安全的需要是人類最重要的需要,也是決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我國對安全感的界定也存在不同的觀點,但有三點是一致的:"第一,認為安全感是一種主觀感受,而非客觀實體;第二,其感受的客體是社會治安秩序與公共安全的現狀;第三,其感受的主體應是稱作為'公眾'的一定范圍的居民群眾,而不是某一居民個體。
雖然這里所說的「社會安全感」是人們的主觀感受,帶有極大的主觀性和變異性,但由於它是對一定時期內社會現實的反映,因此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同時,和個體安全感的易變性不同,在一定時期內,社會安全感具有相對穩定性。這些都構成了測量的前提[6]
摘要:社會安全感是公眾對社會安全狀況的主觀感受和評價,是公眾在一定時期內的社會生活中對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或保護程度的綜合心態反應,也表示公眾對社會治安狀況的認知,對社會發展的信心水平等,社會安全感是衡量一個社會治安狀況的重要指標,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雖然在此之前已經有相關的權威部門對此做了調查,但是我們認為不同的人調查的側重點不同,調查之後反應的問題也各不相同,因此我們在暑假分別在山西臨汾、湖北黃岡、重慶、陝西延安對此做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和幾年前相比,人們的社會安全感有了很大的提高,社會治安也 比幾年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有改進的地方。
關鍵詞:社會安全感、社會治安、社會轉型期、社會變遷、指標體系、
正文:
1、調查背景及內容結果分析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的社會安全感也在不斷的發生之先河改變,不論社會發展的多麼繁榮,它其中仍存有不安全的因素,仍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因此我們自編問卷於 2009年7月25日-2009年8月10日在陝西延安、山西臨汾、重慶、湖北黃岡這四個地區採用隨機問卷調查的方式對這一課題進行了調查,希望通過本次調查了解不同地區的人民(山西臨汾、陝西延安、湖北黃岡、重慶)對在社會的自身安全的主觀感受,再根據感受的傾向性和特徵,進一步分析導致不同安全感的主、客體因素,尋求提高人民社會安全感的途徑和策略。
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100 份,每個地區25份,共收回100份,其中有效問卷96份,有效率96%。內容設計了16個選擇題,其中15個單選,1個多選,其中包括被調查者的性別、年齡、地區治安狀況、和幾年前相比社會安全感如何變化,影響被調查者安全感的原因、治安問題,被調查者是否夜間敢單獨出行,長期出門是否擔心家中被盜,被調查者在那個地方最容易受到傷害,當你外出旅遊時安全感是否會降低,網路方面被調查者是否願意在網上購物,是否願意公開自己的個人信息,以及當自己或看到有其他的人受到不法侵害時採取的措施,社會上違法的人主要有哪些,搞好安全措施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等。
被調查者男女比例基本符合1:1,年齡在26-35之間的佔45.3%,16-25佔40%,36-50佔12%,50以上的佔2.67%,認為所在地區治安狀況一般的最多佔64%,不好的佔22.7%,而很好和很差的一樣各佔6.67%,而在最能影響被調查者安全感的原因中媒體報道高居首位佔到了46.7%,自己受到傷害和家人和親朋好友受到傷害大致相當,分別為16%和18.7%,在社會安全感變化方面沒多大變化的佔到45.3%,降低的佔到30.7%,提高的佔到24%,影響被調查者的治安問題中與人身安全有關的社會事件佔到了44%,而食品安全(如三鹿奶粉、食物中毒事件)佔到了21.3%,而突發事件和公共衛生事件只佔到了8%,是否敢夜間單獨行走的調查中有時敢的佔到了45.3%,不敢的佔到了40%,敢的佔到了14.7%,較長時間外出擔心家中被盜的佔到了57.3%,有時會的佔到了29.3%,不會的只佔13.3%。最容易受到不法侵害的地區中公共汽車、火車站,繁華市中心,郊區住宅,公共娛樂場所所佔比例大致相當。而當陌生人尋求幫助時,大部分人會視情況而定是否幫助對方,佔到了77.3%,會和不會的各佔12%,在網路方面是否願意上網購物的調查中不太願意的佔到了45.3%,不願意的佔到了34.7%,而願意的只佔到了14.7%,而在網路方面注意保護自己信息的人24%,不重要的信息會公開的佔到了45.3%,不注意保護的佔到了25.3%,當看到有人受到不法侵害時選擇報警的佔到了58.6%,見義勇為的佔到了10.7%,主動幫助別人的佔到了18.7%,袖手旁觀的只佔2.7%,社會上最易違法的人中社會上的小混混佔34.7%無業遊民佔33.3%慣犯佔14.7%,而說不準的佔到了27%。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雖然男女比例大致相當,但是35歲以下的佔到了85.3%,他們認為這幾年的社會治安並沒有多大變化,相反,36歲以上的人尤其時50歲以上的人卻大部分認為社會治安比幾年前有了大的提高,這也符合安全感是人的一種感受,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經歷的不一樣,因此感覺也不一樣。35歲以下的人認為安全感沒多大變化的人最多,50歲以上的人大部分都認為提高了。而在最影響被調查者的因素中35歲以下的人和50歲以上的人觀點也不同,35歲以下的人認為主要是社會媒體的報道,而50歲以上的人卻認為主要是自己受到傷害和家人及親朋好友受到傷害。而在夜間是否敢獨自一人行走時,25歲以下的大部分不敢,35歲以上的大部分都敢走,這和年齡有關,年齡較小的一般都比較膽小,較長時間外出是否會擔心家中被盜,35歲以下的人和50歲以上的人觀點一致,都認為會擔心。外出旅行時35歲以下和50歲以上的人都認為安全感會降低,只是降低的程度不同而已。而當看到有人受到傷害時大家的選擇都是積極的,要麼報警,要麼幫助別人尋找幫助。這說明我們大家都還有社會責任感,而在網路方面35歲以下的人觀點和50歲以上的人觀點基本上是相反的,35歲以下的人樂意上網購物,認為網上的東西便宜,不太注意保護自己的信息,而50歲以上的人卻認為網路購物不安全,存在很多風險。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與幾年前相比,人們的社會安全感有了很大的提高。社會治安也提高不少,年輕的人已經開始上網購物,網路上誠信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幾年前相比,網上購物比例大大提高,尤其是淘寶網、阿里巴巴出現之後,隨著支付寶的出現,貨到付款的方式更加方便了網上購物。
但是社會治安方面仍有很大的改善,火車站的治安問題,汽車站的扒手問題、銀行搶劫、流動人口問題、寵物傷人、小區治安問題等。
2、建議和意見:
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搞好社會治安提高公民的社會安全感
(一)小區方面
加強小區社會治安管理,小區全封閉式管理,設立門衛制度,加強門衛責任,全天24小時值班,非本小區的人員進入需要登記,小商小販不得進內,車輛進出需要經過檢查。所有居民應該安裝防盜門紅外線防盜系統,小區居民應該積極配合物業管理加強保衛。小區內禁止養烈性犬,家養的寵物狗貓應該大預防針,一旦有人被寵物咬傷,應立即上醫院。
(二)火車站汽車站方面
加強街頭巡邏警力,提高街頭治安民警的責任,加強治安巡防,看到可疑人員應該秘密監視,倡導旅客按秩序排隊進站上車,減少小偷行騙的機會,健全機制加大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度,及時解決旅客之間的矛盾。對於小偷決不姑息,嚴格按規章制度辦事。傳授旅客如何識別行騙、小偷的伎倆。向旅客發放安全常識宣傳單,接到旅客報警之後應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問題,提高破案率。
(三) 司法從機關和公務人員方面
司法機關和公安人員的形象和地位是影響公眾安全感水平的重要因素。為此要積極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規范司法行為,擴大司法公開,進一步加強政法隊伍建設。不斷充實警力、提高素質、規范執法、改進作風,樹立政法部門的良好形象。提高司法機關和公安人員的執法、服務質量。積極推進憲法和法律實施,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和權威;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司法活動的滿意率。
(四)外來人員方面
要切實保障外來人員的合法權益,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城市中的外來人口之所以傾向於組成基於地緣與業緣的團伙,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護。從制度及心理層面消除對外來人員的歧視,並切實解決其實際困難,保障外來人員的人生安全,對於經常在本市區居住的外來人員可以上戶。切實解決外來人員子女上學問題,是實現治安好轉、公眾安全感提升的重要途徑。
(五)輿論方面:
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從公眾安全感的形成渠道以及影響公眾安全感的因素分析中,我們已經知道媒介對於公眾安全感的特殊作用。因此,在日常的宣傳報道,特別是對社會治安、刑事案件的報道中,必須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充分發揮宣傳媒介的正面作用,注意防止進行個案炒作,消除負面影響,不應該造成公民恐懼心理,維持社會的穩定。
(六)受害者方面
建立犯罪被害補償制度。長期以來,刑事司法由於自身特點所限,注重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秩序等國家利益,而忽視被害人權利保障,這些往往使被害人在受害後處於無助狀態,導致其安全感急劇下降。因此,從提高公眾安全感的角度出發,有必要建立犯罪被害補償制度。
(七)公民方面
增強公眾的防範意識,時刻警惕不法侵害的發生,尤其是在繁華市中心火車站汽車站等地方,時刻小心小偷、搶劫,平時可以通過書籍、電視、網路等途徑了解公民防範措施,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識。並且可以和家人及朋友交流,並在生活中有意的調整自己的言行舉止以防被害。要切實按照黨的十七大的部署,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全社會的法治意識;
(八)社會法制方面
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舉辦了形式多樣的法治理念教育學習培訓班,引導廣大政法幹警牢固樹立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的理念。宣傳造勢,營造氛圍,提高群眾對平安浮梁建設的知曉率、參與率、滿意率 。要緊緊依靠 群眾,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形成平安建設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九)法制宣傳方面
政府機關及公檢法人員應該經常以各種方式如發放傳單、開展法律講座、發放光碟磁帶等向廣大公民講解法律安全知識,了解各種威脅公民安全的違法活動,並使公民掌握安全防範措施,以便在不法侵害發生時能降低自己的受傷害程度。
(十)違法犯罪人員方面
社會上有一大部分犯罪人員有前科,因此應該特別向這些人員宣傳法律知識,通過講座,看記錄片等方式改變他們頭腦中的不正確觀念,糾正他們的錯誤行為。降低他們在出獄之後繼續從事違法犯罪的概率,以此提高公民安全感。
(十一)社會基層人員
社會基層人員是最有可能威脅社會治安和公民安全感的不穩定因素,解決好他們的問題,可以大大提高社會治安。切實保障基層人員的生活問題,解決好基層人員子女的上學問題,是提高社會治安和人們社會安全感的根本途徑,是最切實有效的方法。
結束:
社會安全感和社會治安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無論什麼時候人們的社會安全感都有呆提高,社會治安仍有改善的餘地,近幾年來也看到了國家在社會治安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在面對突發事件時,國家第一時間採取措施解決問題,穩定社會。七月五號新疆事件發生之後,國家第一時間做出指示,並嚴厲懲罰了違法犯罪人員。胡錦濤書記親自去新疆視察,穩定那裡的社會治安。
社會治安、社會安全感等和人們的經濟收入有緊密的聯系,只有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質方面得到改善,社會安全感才有更大的提高。因此搞好經濟建設是最重要的,我們應該牢牢抓住經濟建設不放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繁榮富強的國家,人民的社會安全感才會更高。
在文章最後需要加以強調的是,「社會危機感」是和「社會安全感」相對立的概念范疇。社會中如果安全感較高,危機感則較低;反之,危機感則較高。但安全感並非越高越好。對個人來說,過高的安全感會削弱人的競爭意識,不利於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妨礙個人的自我實現;同樣,社會安全感過高也不利於社會的發展[13]。過高的社會安全感可能出現在兩種類型的社會中:一是像我國計劃經濟時代那樣,通過平均主義、大鍋飯的分配方式,人為縮小社會差別,這種由平均主義帶來的高安全感銷蝕了人們的進取心,不利於生產者潛力的發揮,導致社會生產停滯不前,整個社會失去了生機與活力;二是像北歐國家那樣,過分完善的社會保障政策和社會福利制度使個人的進取精神大大減弱,社會活力不足。同時財政壓力巨大,社會生產受到嚴重影響。
總之,適度的社會危機感和良性的社會安全感相配合,才能在社會中營造既友善又積極的氛圍,而這正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追求的目標。
說明:
由於時間和人力資源有限,調查的范圍局限,各個地方的情況各不相同,因此調查的結果難免反應所有的問題,提出的建議也不一定合理。希望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
⑦ 走訪"社會公眾安全感模擬調查問卷"記錄怎麼寫
走訪調查主要內容是調查應征者病史情況,了解掌握應征者的政治思想、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個人經歷、現實表現和入伍態度等情況。
病史情況表上有專欄,不贅述。調查情況(含現實表現)給你一個範例參考。
調查情況(含現實表現):該同志入伍動機純正,思想先進,政治覺悟高。在學校期間能夠刻苦學習,尊重師長,團結同學,在師生中反映情況較好。畢業在家待業期間,能夠積極務工勞作,為家庭分憂解愁,工作生活中能夠遵紀守法,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在對待社會不良現象、反動組織等問題上立場堅定,擁護國家的政策。其本人、家庭主要成員及主要社會關系政歷清白。
⑧ 社會治安狀況與群眾安全感調查
社會治安狀況與群眾安全感調查:你有安全感嗎調查范圍:昆明五華區
此回次調查是治安管理老師開展答的社會治安狀況與群眾安全感調查,5月3日起,調查工作人員將調查20個群眾。
調查問題:現有社會的治安,你有安全感嗎
問卷設計的第一個問題是:「在目前的社會治安環境下,你有安全感嗎」?30個問題與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都息息相關,群眾可以直接表達對公安工作是否滿意,評判公安機關的工作成績。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內容:哪些是影響安全感的突出問題,政法機構的工作表現如何,面對不法侵害你該採取什麼措施。
調查結果:評估治安狀況
在「什麼治安問題最影響你的安全感」一問中,設計了刑事犯罪、公共秩序混亂、交通事故、火災等四項選擇,並調查入室盜竊、攔路搶劫、吸毒販毒、黑惡勢力、賣淫嫖娼等現象在被調查者所在地區的發生情況;對政法機構的調查涉及公檢法、司法行政機關,突出問題調查包括:態度生硬、耍特權、刑訊逼供、以權謀私等11項。
進行這次五華區的問卷調查,旨在對全市的治安狀況作出初略的評
⑨ 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調查問卷建議怎麼寫
僅供參考
安全感 它是一種自我感覺,而不是一種認識中的對外感覺。也就是說有沒有安全感是你自己的感覺。沒有任何衡量標准
1、心理和精神病研究界的學者給安全感下的定義是:人們對可能出現的對身體或心理的危險或風險的預感,以及個體在應對處置時的有力無力感,主要表現為確定感和可控制感
2、安全感是指員工個體關於自己現在或未來工作地位及工作狀態的一種穩定性認知.安全的需要處於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低層,是一種相對應該被優先滿足的需求
3、這樣,我們就可將安全感定義為:在沒有任何外界安全條件下,知道自己如何應付各種局面.要改變一種習慣,首先必須對其有所意識
4、安全感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消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緊張、困惑情緒使學生產生一種集體學習安全感的氣氛並感到學習是一種輕松愉快的活動從而能更積極地投入言語交際活動
5、對於嬰兒來說,安全感不僅僅是指他們幼小的身體不被傷害,更重要的是撫養人所做的一切,在其一片混沌的心中留下什麼樣的痕跡
6、安全感是主體自己的「感學」,而不是「人們的感學」,因為人們對他人或他物安全的感覺,不能稱為安全感.安全感是有特定含義的,它是一種自我感覺,而不是一種認識中的對外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