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中國是農村戶口的人多還是城鎮戶口人多
城鎮戶口。
2017年中國城鎮常住人口8134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049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7661萬人,減少1312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個百分點。
2017年年末全國就業人員數量為77640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數量為42462萬人,鄉村就業人員數量為35178萬人。2016年中國就業人員數量為77603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數量為41428萬人,鄉村就業人員數量為36175萬人。
從2002年底的「十六大」關注大城市與小城鎮協調發展起,國內城鎮化在保證較高增速的同時,開始扭轉各自孤立的發展局面,並逐漸形成新型城鎮化的概念。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推進,城 鎮化率從 2005 年的 43%增長到 56.1%,「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到 2020 年,我國城鎮化率要達到 60%。
(1)城鄉居民人數擴展閱讀:
農村戶口與城鎮戶口的區別
一、定義方面
在我國處於計劃經濟時代的時候把當時的人民劃分為現在的農業戶口與非農戶口兩個類別,農業戶口是指可以靠自己的辛勤耕耘生產糧食的農業戶籍人口,非農業戶口則是指靠國家分配口糧的城市戶口居民。
二、就業方面
非農戶口相比農業戶口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城市有一個勞動再就業的政策,其他的沒有太大區別,不過政府對於農村的投入在就業方面和城市在就業方面的投入相比會少很多。
三、教育方面
城市裡的一些優質教育資源對於當地城市戶口居民來講門檻較低,而如果是農村戶口可能要繳納一定的費用才能就讀,並且其他的門檻也更高一些。
四、社會保險
基本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的差別是很小的,如果你是農業戶口單位給你繳納三險一金,如果是城鎮戶口則給你繳納五險一金,其他基本都是一體化了,不過在一些失業保險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別。
B. 中國城市總數
截至2016年末,中國城市總數657個。
2016年末,我國城市數量達到657個。其中,直轄市4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278個,縣級市360個。全國建制鎮數量達到20883個,比2012年末增加1002個。在地級以上城市中,按2015年末市轄區戶籍人口劃分,100-300萬人口規模的城市數量增長迅速,達到121個,比2012年增加15個;300-500萬人口規模的城市13個,增加4個;5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達13個,增加1個。
城市也叫城市聚落,是以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形成的較大居民點。人口較稠密的地區稱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區、工業區和商業區並且具備行政管轄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轄功能可能涉及較其本身更廣泛的區域,其中有居民區、街道、醫院、學校、公共綠地、寫字樓、商業賣場、廣場、公園等公共設施。
拓展資料:
城市的出現,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志,也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級形式。城市的起源從根本上來說,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兩種類型,因"城"而"市"就是城市的形成先有城後有市,市是在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種類型的城市多見於戰略要地和邊疆城市,如天津起源於天津衛;而因"市"而"城"則是由於市的發展而形成的城市,即是先有市場後有城市的形成,這類城市比較多見,是人類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本質上是人類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
C. 城市人口和城鎮人口有什麼區別嗎
城市人口和城鎮人口的區別如下:
1、定義不同
城市人口是指那些與城市的活動有密切關系的人口,他們常年居住生活在城市的范圍內,構成該城市的社會主體,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動力建設的參與者,又都是城市服務的對象,他們賴城市以生存,又是城市的主人。
城鎮人口是指居住於城市、集鎮的人口,主要依據人群的居住地和所從事的產業進行歸類。在中國大陸,城鎮人口自1990年代前後在統計學領域漸漸使用較多的用語,以代替之前非農業人口。在統計上,城鎮人口為在城鎮居住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的人口。
2、劃分標准不同
根據常住人口的多少,可分為城市和城鎮兩類。2萬人以上的為城市,其常住人口為城市人口。中國現行劃分標準是:城市人口在10萬人以下的為小城市;10萬-50萬人為中等城市;50萬-100萬人為大城市;100萬人以上為特大城市。
2000人以上,2萬人以下,其中非農業人口超過50%的為城鎮,其常住人口為城鎮人口。有些港口、工礦區、鐵路樞紐、商業中心、風景旅遊區等,雖不足2000人,但其中非農業人口在75%以上,也可劃為城鎮型居民區,其常住人口可劃為集鎮人口。
3、特點不同
城鎮人口的特點所從事的產業為非農業生產性產業(自然經濟)為主的人群及其家庭。一般認為城鎮人口佔有率的高低反應出一個地區的工業化、城鎮化或城市化水平。
中國從一個具有幾千年農業文明歷史的農民大國,進入城市社會為主的新成長階段。這種變化不是簡單的一個城鎮人口百分比的變化,意味著人們生活方式、生產方式、職業結構、消費行為以及價值觀念都會隨之發生及其深刻的變化。換句話說,城市化將繼我國工業化之後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引擎。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人口所佔比重也將逐步增加。城鄉一體化的趨勢勢不可擋。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正是社會生產力提高的一個重要體現。
D. 城鎮常住人口與城鎮人口有什麼區別
城鎮人口是指居住於城市、集鎮的人口,主要依據人群的居住地和所從事的產業進行歸類。「城鎮人口」的特點所從事的產業為非農業生產性產業(自然經濟)為主的人群及其家庭;一般認為城鎮人口佔有率的高低反應出一個地區的工業化、城鎮化或城市化水平。在中國大陸,「城鎮人口」自1990年代前後在統計學領域漸漸使用較多的用語,以代替之前非農業人口。
國際上關於「城鎮」沒有統一的劃分標准,聯合國將世界各國採用的定義與方法歸為5類:①以行政上自治的市、區為准;②以聚居的人口規模下限為准;③以具備某些城市特徵,如良好的道路、成排的建築、公共服務設施、供電、法庭、警察局等為准;④以當地政府所在地為准;⑤以從事非農業勞動人口的百分比為准。城鎮人口的劃分標准,隨不同國家、不同時期而有所變化。
1955年和1963年,中國規定:城鎮人口均指市和鎮中的非農業人口。1982年中國第三次人口普查時,把市和鎮的總人口(包括其中的農業人口)作為城鎮人口(但市轄縣不計算在市的總人口內)。因城鄉經濟發展水平、生活方式、職業特徵等差異,城鎮與鄉村人口有著較顯著的差異。如城鎮人口趨於晚婚,生育率及嬰兒死亡率低,文化和技術水平較高,職業構成復雜,以及流動性較強等。城鎮人口比重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特別是工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中國政府規定:根據常住人口的多少,可分為城市和集鎮兩類。2萬人以上的為城市,其常住人口為城市人口。中國現行劃分標準是:城市人口在10萬人以下的為小城市;10萬-50萬人為中等城市;50萬-100萬人為大城市;100萬人以上為特大城市。2000人以上,2萬人以下,其中非農業人口超過50%的為集鎮,其常住人口為集鎮人口。有些港口、工礦區、鐵路樞紐、商業中心、風景旅遊區等,雖不足2000人,但其中非農業人口在75%以上,也可劃為城鎮型居民區,其常住人口可劃為集鎮人口。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45594萬人,占總人口的36.22%。
常住人口指經常居住在某一地區的人口,是在普查區內經常居住的人數。它包括常住該地而臨時外出的人口,不包括臨時寄住的人口。
常住人口為國際上進行人口普查時常用的統計口徑之一。常住人口=現有常住人口+暫時外出人口。中國第三次人口普查規定,常住人口不僅指常住在普查區內並登記了長住戶口的人,而且還包括普查期間無戶口或戶口在外地而住本地1年以上的人,但不包括在本地登記為常住戶口而離開本地1年以上的人。
常住人口指實際經常居住在某地區一定時間(半年以上)的人口。按人口普查和抽樣調查規定,主要包括:除離開本地半年以上(不包括在國外工作或學習的人)的全部常住本地的戶籍人口;戶口在外地,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者,或離開戶口地半年以上而調查時在本地居住的人口;調查時居住在本地,但在任何地方都沒有登記常住戶口,如手持戶口遷移證、出生證、退伍證、勞改勞教釋放證等尚未辦理常住戶口的人,即所謂「口袋戶口」的人。
E. 2016中國農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比例是多少
城市農村人口比例49.68:50.32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65575306人,佔49.6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74149546人,佔50.3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207137093人,鄉村人口減少133237289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3.46個百分點。
農村人口包括:①國營農場戶數中的常住人口。②鄉村戶數中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常住農村的外出民工、工廠臨時工、戶口在農村的外出學生,但不包括戶口在農村的國家職工。
城市人口包括:常年居住生活在城市的范圍內,構成該城市的社會主體,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動力建設的參與者,又都是城市服務的對象,他們賴城市以生存,又是城市的主人。
我國人口城鄉結構比較落後,鄉村人口比重依然很大,且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降低鄉村的人口生育率仍然較為困難。
(5)城鄉居民人數擴展閱讀
中國人口發展特點 新中國成立以來, 國人口發展規律具有以下基本特點:
(一)人口增長速度快 國在1684年(清)歷史上第一次超過了1億人口大關。新中國成立後,由 於人口問題的失策,使人口增長速度加快,1984年全國人口總數已突破10億, 比1949年增加了4.93億人,這35年經歷了四個階段(表3-2)。到1995年2 月15日 國人口已達到12億。
(二)農村人口比重大 國農村人口基數大,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高,1983年農業人口為7.837億,佔世界總農業人口22.7億(應為12.6億)的62.3%。
(三)人口城市化加快 人口城市化是指一個變農村人口為城市人口,或變農業人口為非農業人口,由農村居住變為城市居住的人口分布變動的過程。
(四)人口老齡化少年人口比重逐漸降低,將由1985年的30.3%下降到2000年的25.8%,老年人口比重逐年上升,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由1990年的5.1%上升到2000年的6.7%。但總的看國人口年齡結構仍然屬成年型,好於發達國家。
(五)男女性別比偏高 國人口男女性別比不僅顯著高於發達國家,而且也稍高於某些發展中國家。 國三次人口普查的性別比分別為:104.88(1953年),103.88(1964年),107.15(1982年)。近年來,男女性別比呈上升趨勢。
(六)人口分布不均 國人口分布格局,從黑龍江省的瑗輝,到雲南省的騰沖劃一條直線,該線的西北約佔全國總面積的64%,但人口只佔全國總人口的4%,而該線的東南,占總面積36%的土地上生活著96%的人口。這是由於社會、經濟、政治和自然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七)人口素質亟待提高 建國後,中國人口素質的改善是在一個較低水平上開始的。隨著 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人口的身體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都有了明顯提高。
F.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應參保人數怎麼算
城鄉居民應該參加社會保險人數,應該按照本地區內符合參保條件的,沒有參加其他養老保險的人數計算,例如,年滿16周歲以上,沒有正式工作和生活來源,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員,以及有勞動能力,卻沒有正當職業的人員,但是不包括已經參加了其他養老保險的人員,
G. 成都的城市居民人口數量是多少
成都是我國西南地區的重要城市,它地處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版東界龍泉山脈權,西靠邛崍山脈,東西寬約166公里,南北長約192公里。市區位於成都平原東部,平均海拔約500米。現轄7個城區、4個縣級市和8個縣,還包括2個高新區。成都市總面積1.23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超過1013萬人,市區人口330多萬。居民以漢族為主。現在成都市的文化游覽區位於以浣花溪為紐帶,以杜甫草堂、武侯祠、青羊宮、文殊院、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府南河等為代表的西郊,東郊和北郊是主要的工業區,南郊是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集中的文化教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