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城鄉建設 > 以城鄉智慧建設

以城鄉智慧建設

發布時間:2021-02-23 10:58:22

❶ 智慧城市建設將給工作和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我國高度重視智慧城市建設,自2012年以來,住建部、科技部、工信部等陸續出台相關文件指導網路信息技術發展與智慧城市建設,先後確立了數百個智慧城市建設示範項目。在此背景下,認真思考新型智慧城市怎麼看、怎麼建的問題,實屬必要。

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不斷推進,隨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隨著網路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 行動計劃的實施和「數字中國」 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和新的要求,這不僅推動了傳統意義上的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進,更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一、智慧構架驅動城市發展

智慧城市是數字城市的升級版,被認為是未來城市的高級形態。智慧城市以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3S(RS遙感、GPS全球定位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致力於城市發展的智慧化,使城市具有智慧感知、反應、調控的能力,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智慧城市的本質特徵是人類智慧驅動城市發展,一般認為,智慧城市發展需要經歷四個階段: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智慧化。

建設智慧城市,第一階段是推進數字化,使我們生活的世界可以通過數字表述出來;第二階段是通過互聯網將數字化的城市部件傳輸連接起來,實現網路化,如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等;第三階段是在網路傳輸的基礎上實現局部智能反應與調控,即智能化階段,如智能收費、智能交通、智能工廠等;第四階段則是萬物互聯階段,城市各部分功能在人類智慧的驅使下優化運行,實現城市智慧化,基本建成智慧城市。這四個階段不是截然分開的,後一階段應以前一階段為基礎。

具體來看,智慧城市構架應以網路信息技術為支撐,主要有智慧產業、智慧民生和智慧管理三大應用領域。

網路信息技術包括數據採集的感測技術、數據傳輸的網路寬頻技術、數據處理的雲計算技術、數據存儲的雲存儲技術、數據共享的雲平台技術、網路信息安全的量子通信和加密技術等。

智慧民生包括智能家居、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購物、智慧交通、智慧環保等,大都涉及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屬於智慧城市的生活領域。

智慧產業包括智慧農業、智慧製造、智慧建築、智慧物流、智慧商務、智慧旅遊、智慧傳媒、智慧金融等,主要涉及智慧城市的生產領域。

智慧治理包括智慧規劃、智慧政務、智慧監測、智慧決策、智慧社區,這些主要與城市治理有關,是智慧城市的「中樞神經」,體現了智慧城市的發展程度。

根據智慧城市的構架,對各組成部分的具體進展進行評估,可以獲知智慧城市的發展情況,並且找出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加大建設力度。

二、機遇難得同時挑戰空前

就機遇而言,一是高科技興起與城鎮化結合的機遇。我國目前恰好處於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新一代網路信息技術的崛起,使我們有可能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建設綠色智慧城市,推動綠色智慧建築和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智慧公共服務和智慧產業,實現綠色智慧發展。二是智慧驅動城市發展與轉型升級同步的機遇。現階段,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邁向現代化的關鍵時期,人們的需求正在由以「衣食用住行」的物質硬消費為主,轉向以「學文娛游康」的精神軟消費為主,由以注重商品的「數量消費」為主,轉向以注重商品的「質量消費」為主。智慧城市的建設恰好滿足了這種轉型升級的需要。

就挑戰而言,一是在技術層面上,建立城市感知體系、建設數據共享平台、構建應用體系和保障信息安全等,均面臨困難。二是在社會層面上,在智慧城市便捷性與公民信息私密性、人工智慧技術應用與社會倫理道德、網路硬體設施與智慧城市人文內涵的有機結合等方面,均存在一系列挑戰。如果我們能夠抓住難得機遇,有效應對各種挑戰,必將迎來人類社會發展前所未有的新氣象。

三、找准痛點加快推進建設

現實地看,我國智慧城市建設起步早、見效快,在信息採集、網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開發應用、網路信息安全等網路信息技術領域形成了一系列成果,涌現出一批競爭力較強的領軍企業,一些技術還處於國際領先水平。金鵬信息調研的30多個省會級及以上城市中,大多數城市已經完成了智慧城市建設第一、二階段的任務,即數字化、網路化任務,部分城市已向智能化、智慧化階段邁進。

但不可否認,在現階段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也存在諸多問題。

1、重視概念,輕視理念更新

盡管智慧城市概念被社會各界關注,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幾乎都能見到建設智慧城市的提法,但其中關於智慧城市建設的理念陳舊、內涵模糊,甚至把智慧城市建設等同於城市信息化。

2、重視硬體投入,輕視應用開發

各地通常將智慧城市建設等同於建網路、裝探頭,或者熱衷於建雲存儲和雲計算中心。對如何有步驟地推進應用軟體開發則重視不夠、投入不足。

3、重視數據採集,輕視平台建設

城市各個部門往往各自為政,數據共享平台建設舉步維艱。

4、重視技術研發,輕視人文內涵

智慧城市離不開新一代網路信息技術支撐,在建設的初級階段,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先行。然而,智慧城市的本質是人類智慧驅動城市發展。如果離開藝術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內涵,單純走技術至上的路線,必將捨本逐末。

5、重視政府主導,輕視市場力量

智慧城市建設是龐大的系統工程,具有提供公共物品和提供私人物品的雙重屬性。在建設初期,政府引導十分必要,但政府不可能始終大包大攬。要根據建設項目屬性實行多元化融資、多元化主體參與。政府應負責頂層設計、規則制定和非市場領域的項目建設,盈利項目可由企業參與建設,採取社會投資等模式,確保智慧城市建設的可持續性。

6、重視項目建設,輕視頂層設計

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往往缺少頂層設計,熱衷於單個項目建設,導致項目之間缺乏有機聯系,違背了智慧城市的有機性規律,出現碎片化傾向,降低了智慧城市建設的效率和效益。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為民服務全程全時、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數據開放共融共享、經濟發展綠色開源、網路空間安全清朗為主要目標,通過體系規劃、信息主導、改革創新,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現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進,實現國家與城市協調發展的新生態。其本質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具體措施與體現。

城市治理和管理不僅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的重要載體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過去的幾年間,我國近三百個城市開展了智慧城市建設試點,有效改善了公共服務水平,提升了管理能力,促進了城市經濟發展。

金鵬信息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❷ 如何建設智慧城市 pdf

智慧城市不是一下子就設計和規劃出來的,所有的城市都沒有把全面建設智慧城市當做目標。智慧城市是一種發展趨勢,每個城市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去發展某一個模塊,可以是交通出行,可以是物流運輸,可以是行政辦公,也可以是健康醫療等等。每個城市把自己的模塊發展好,也可以為其他城市提供參考,這樣集思廣益,才能為智慧城市的大框架提供有力的案例支持。
智慧城市建設要達到新型城鎮化的五個要素,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這五大要素內涵就是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卓爾軟體-智慧城市的開拓者(智慧公路養護系統,智慧環衛系統,智慧城管系統,地鐵雲購票系統)

❸ 智慧城市建設為政府管理帶來哪些創新

新型智慧城市就是在一個城市中將政府職能、城市管理、民生服務、企業經濟通過新型智慧城市這個大平台融為一體。採用信息化、物聯化、智能化科技,將城市所涉及的社會經濟、綜合管理與社會服務資源,進行全面整合和充分利用,為城市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城市綜合管理和社會民生服務,為保障我國城鎮化健康發展、建立和諧社會提供一個可實施途徑和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新型智慧城市作為現代信息社會城市發展的最新形態,其理念已被大多數地區和居民接受和採納。新型智慧城市應以人為本,藉助智慧技術主動征詢並及時響應市民的需求和意見,促使政府從發號施令的命令者轉型為以民生為本、以市民滿意度為本的服務者,實現城市決策的人性化和高效率。當前國內主要新型智慧城市實踐取得的效果十分明顯,但其中存在群體「數字鴻溝」明顯、監控與評價環節缺失、政府角色定位不準等問題,嚴重製約著當下新型智慧城市的規劃與建設。為此,需要從加強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和保障、加強項目建設流程的監管與服務以及靈活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等層面有針對性地解決當下國內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各種問題。

一、從實際出發,合理戰略定位,縮小「數字鴻溝」

群體「數字鴻溝」體現了不同群體對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認知和態度差異。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長久性的復雜系統工程,群體「數字鴻溝」影響著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實踐環節與價值目標。一方面,需要在一定的戰略高度綜合考慮和統籌規劃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宏觀方向,結合各地區自身的經濟文化水平、居民訴求、信息技術基礎和人才儲備情況,縮小區域、城鄉間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戰略定位差距;同時各地區也要著眼實際,積極開發一些適用於老年人、低受教育程度群體、殘障人士等群體的智能型產品與服務,關注和保障弱勢群體的訴求和利益,增強公共服務的特色性和適用性,縮小不同群體對新型智慧城市認知的差距。在教育層面,要加強新型智慧城市相關背景知識的宣傳、受教育和推廣,讓新型智慧城市的理念和實踐進入更多群體的視野。

二、市場多元化,完善監控和評價環節

1、鼓勵多元化建設

鼓勵企業、技術人才、城市居民等多元利益相關者參與到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加快和提高信息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和水平,通過依託技術創新培育新興產業和中小企業,發揮企業對新興技術和市場需求敏銳感知的獨特優勢,建設網格化的籌資渠道,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經濟和技術基礎。

2、加強科技創新研發人才的培養

對不同部門和行業的人才資源進行整合,以鼓勵性政策加快新型智慧城市重點領域的技術研究,對優秀人才給予全方位的福利激勵,為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運營、監管、評估等環節提供強大的人才保障。

3、拓寬各方市場主體對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意見反饋渠道

促進不同群體的信息交流、互動和反饋,加強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的監控和評價,從而更加高效地為需求多樣化的居民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不斷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三、發揮市場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源泉與活力來源於完善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而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是要創造健康良好的市場運行環境。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發揮市場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前提。目前,各級政府在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大都扮演著領導者、建設者、監管者、評估者等多重角色。在提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的責任和許可權難以區分和准確界定,這就需要政府在城市規劃建設中科學地認識自身角色,做好「掌舵者」而非「劃槳者」,明確自身權力和責任清單的具體內容,尊重和遵循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總的來說,國內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雖是最初從國外借鑒的新興概念,但在我國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注入了本土元素。新型智慧城市所勾勒的願景是美好的,而具體實踐過程的問題卻是多樣的,需要在今後的規劃建設中不斷總結經驗,結合各地區的實際情況、政策需求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制定個性化的新型智慧城市發展戰略,鼓勵多元利益相關主體的參與,以真正實現城市的可持續、和諧發展。

新型智慧城市總體規劃是通過頂層規劃、專項規范、工程設計,制定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的宗旨、方針、目標、任務、方法、實施的方向性、路線性、綱領性的可實施文件。新型智慧城市總體規劃指導、規范、約束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的要素和資源的網路融合、信息交互、數據共享、業務協同,以「互聯網+智慧城市」的思維,全面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創新管理與民生服務的能力。
金鵬信息新型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❹ 智慧城市的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意義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城市信息化應用水平不斷提升,智慧城市建設應運而生。建設智慧城市在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引領信息技術應用、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建設智慧城市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城鎮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尤其是進入21世紀後,城鎮化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每年有上千萬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隨著城市人口不斷膨脹,「城市病」成為困擾各個城市建設與管理的首要難題,資源短缺、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安全隱患等問題日益突出。為了破解「城市病」困局,智慧城市應運而生。由於智慧城市綜合採用了包括射頻感測技術、物聯網技術、雲計算技術、下一代通信技術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因此能夠有效地化解「城市病」問題。這些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城市變得更易於被感知,城市資源更易於被充分整合,在此基礎上實現對城市的精細化和智能化管理,從而減少資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解決交通擁堵,消除安全隱患,最終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建設智慧城市是信息技術發展的需要
當前,全球信息技術呈加速發展趨勢,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信息資源也日益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智慧城市正是在充分整合、挖掘、利用信息技術與信息資源的基礎上,匯聚人類的智慧,賦予物以智能,從而實現對城市各領域的精確化管理,實現對城市資源的集約化利用。由於信息資源在當今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發達國家紛紛出台智慧城市建設規劃,以促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從而達到搶佔新一輪信息技術產業制高點的目的。為避免在新一輪信息技術產業競爭中陷於被動,我國政府審時度勢,及時提出了發展智慧城市的戰略布局,以期更好地把握新一輪信息技術變革所帶來的巨大機遇,進而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
提高我國綜合競爭力的戰略選擇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往往伴隨著重大技術的突破,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的引領帶動作用,是引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世界各國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普遍予以高度重視,我國在「十二五」規劃中也明確將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發展重點。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設將極大地帶動包括物聯網、雲計算、三網融合、下一代互聯網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設對醫療、交通、物流、金融、通信、教育、能源、環保等領域的發展也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對我國擴大內需、調整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促進作用同樣顯而易見。因此,建設智慧城市對我國綜合競爭力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❺ 什麼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設的目的是什麼

智慧城市app「智城通」的誕生是包含衣食住行娛樂等本地服務平台,它在本質上版是一種對城市的重構,這權種重構改變了傳統的以資源投入為主、強調發展速度和數量的方式,而是以資源配置為主、強調供需匹配和發展質量的方式。一方面是對現有資源的科學配置,提升整體的社會效率,另一方面是對創新環境的培育營造,提升未來發展潛力。

❻ "智慧城市"的建設目標包括哪些

1、夯實智慧基礎設施:

通過建設高速寬頻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同時推進智能交通、智能管網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形成高度一體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

2、實施智慧運行:

通過加強物聯網、雲計算、視頻監控等技術手段在城市運行中的應用,實現智慧城市運行監測和智能安保應急,提高政府精準管理能力,使城市運行更加安全高效。

3、開展智慧服務:

通過實施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能金融、智能社區、智能家庭等一系列智慧應用,使城市服務更加及時便捷,有效提高市民的滿意度,真正將城市發展的成果惠及大眾。

智慧服務是智慧城市的普惠基石。

一要整合政務資源,促進業務協同,提供優質的智慧政務服務;

二要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路,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普及共享;

三要打通分散獨立的各類社保系統,提高為民服務效率;

四要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驅動,實現醫療管理與服務的全程智能;

五要智慧化管理社區多種元素,為社區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4、發展智慧產業:

基於重點領域的智慧應用體系,全面推進物聯網、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在自主創新、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社會管理、資源配置等方面的廣泛應用是國內主要城市建設「智慧城市」的長期目標。

(6)以城鄉智慧建設擴展閱讀:

建設智慧城市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中國城鎮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尤其是進入21世紀後,城鎮化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每年有上千萬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

隨著城市人口不斷膨脹,「城市病」成為困擾各個城市建設與管理的首要難題,資源短缺、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安全隱患等問題日益突出。

為了破解「城市病」困局,智慧城市應運而生。由於智慧城市綜合採用了包括射頻感測技術、物聯網技術、雲計算技術、下一代通信技術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

因此能夠有效地化解「城市病」問題。

這些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城市變得更易於被感知,城市資源更易於被充分整合,在此基礎上實現對城市的精細化和智能化管理。

從而減少資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解決交通擁堵,消除安全隱患,最終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建設智慧城市是信息技術發展的需要:

當前,全球信息技術呈加速發展趨勢,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信息資源也日益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

智慧城市正是在充分整合、挖掘、利用信息技術與信息資源的基礎上,匯聚人類的智慧,賦予物以智能,從而實現對城市各領域的精確化管理,實現對城市資源的集約化利用。

由於信息資源在當今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發達國家紛紛出台智慧城市建設規劃,以促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從而達到搶佔新一輪信息技術產業制高點的目的。

為避免在新一輪信息技術產業競爭中陷於被動,中國政府審時度勢,及時提出了發展智慧城市的戰略布局。

以期更好地把握新一輪信息技術變革所帶來的巨大機遇,進而促進中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

提高中國綜合競爭力的戰略選擇: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往往伴隨著重大技術的突破,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的引領帶動作用,是引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當前,世界各國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普遍予以高度重視,中國在「十二五」規劃中也明確將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發展重點。

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設將極大地帶動包括物聯網、雲計算、三網融合、下一代互聯網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設對醫療、交通、物流、金融、通信、教育、能源、環保等領域的發展也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對中國擴大內需、調整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促進作用同樣顯而易見。

因此,建設智慧城市對中國綜合競爭力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在城市中各行各業基於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級形態。

實現信息化、工業化與城鎮化深度融合,有助於緩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鎮化質量,實現精細化和動態管理,並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質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智慧城市



❼ 新型智慧城市建識

自2012年以來,我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成果顯著,已經得到世界的認可和肯定。2016年4月,國家發改委指出「十三五」期間將推出100個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從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如何演進?與智慧城市相比,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新」在何處?「安全可控」體現在哪些方面?未來發展途徑如何?本文將從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的內涵、政策、途徑進行全面梳理和探究,並提出發展建議。

近年來,我國社會各界對新型智慧城市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逐漸深入。從中央政府到各級地方政府,相應制定和頒發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政策法規,並開展了各種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一、新型智慧城市相關法律政策

2012年12月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布了《國家新型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國家新型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運行)》,這是我國中央政府關於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首次提出的指導性文件。隨後,地方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結合本地實際狀況與發展需求,也相應地頒發了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規劃方案。近年來,隨著新型智慧城市實踐的發展和深入,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相關的指導文件數量逐年增多,文件內容也愈加規范清晰。這表明新型智慧城市作為一種新型城市發展形態和治理模式已進入國家戰略規劃的政策制定中,被更廣泛的社會群體認可和接受。

二、新型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徵

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與此產生的各類城市問題也是日益突出,促進城市發展模式和形態的轉型逐漸成為社會的共識。國內各省、直轄市陸續都開啟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步伐,主要圍繞政務、交通、醫療、旅遊、物流、教育等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內容。到2015年年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理念和方案在全國80%地級以上城市得到了落實,不少縣級城市和部分鄉鎮也開始醞釀本地區的新型智慧城市規劃與建設。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國內新型智慧城市的實踐狀況主要表現在區域、群體、領域等方面的特徵:

1.由點到面的趨勢顯著增強

當前國內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從區域分布來看呈現出由東部大城市向中西部地區城市推廣的趨勢,即由點到面的趨勢日益明顯。東部大城市經濟基礎較好,其功能、規模和結構具有更強的包容性和靈活性;能較早捕捉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相關理念與願景,並能敏銳感知到新型智慧城市作為一種新型城市建設和治理模式對未來城市經濟發展、社會轉型所具有的深遠意義。此外,大城市在城市治理過程中的各類問題日益突出,這也為大城市率先開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一種必要性和緊迫性。因此,東部省市率先開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不僅是因為經濟技術基礎具有優勢,更有一種前瞻性的內在動機。目前,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由個別城市逐步擴大到整個東部地區;東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成功模式和案例也正逐漸向中西部地區推廣,構成了由線到面的網路格局,形成了我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由點到面的發展趨勢。

2.利益相關群體多元化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目標是創造一個適宜樂居的城市生活環境。一個城市共同體是由不同的子共同體系統組成,各個子共同體的組成要素、結構不同,其各自的目標、訴求也不盡相同。新型智慧城市所面向的利益相關群體是多元性的。按年齡結構劃分,有老年群體、中青年群體、少兒群體;按教育文化程度劃分,有低文化群體和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按收入水平劃分,有低收入群體、中等收入群體、高收入群體等。

1、不同群體由於從事的生產生活活動不同,對新型智慧城市的認知和了解程度也不盡相同。在長期從事城市環衛工作的人群看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主要是營造美好的城市公共衛生環境;在從事高新技術產業的群體眼裡,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主要是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城市信息資源的整合,促進信息交流與共享。

2、新型智慧城市理念及其相應的產品服務在不同群體中發揮的效用也不盡相同。老年群體、低文化程度群體等受生理、認知等客觀條件的限制,他們對最新的信息技術接觸較少,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這些群體對新型智慧城市的認識和接納。

因此,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需要關注到不同利益相關群體的多元化需求,提供更加簡便、快捷和易於操作的產品和服務。

3.政策法規漸趨完善

規章制度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有效開展和持續推進提供了法理依據和制度保障。當前國內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主要涉及政務、金融、交通、醫療、教育、旅遊、物流、社區治理等領域。2012年城建部出台了關於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綱要性文件後,工信部、交通部、衛生部、國家旅遊局等相關部委也出台了城市信息網路工程、交通、醫療、旅遊等方面的政策規章。各部門聯合制定、實施、監督法律法規的聯合機制逐漸形成。同時,地方相關法律法規和發展環境逐步完善,鄭州市率先將基於電子標簽的「交通信息卡系統」納入經鄭州市人大備案的《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中,成為我國唯一獲得地方立法支撐的交通科技項目,為推動智慧交通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不斷推進,隨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全面貫徹,隨著網路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和數字中國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和新的要求,極大地推動了傳統意義上的智慧城市向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演進。

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是以創新引領城市發展轉型,全面推進安全可控信息技術、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深度融合,通過業務與技術整合升級,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新形態,也是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促進城市發展方式轉型升級的系統工程。
金鵬信息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❽ 智慧城市建設須把握哪幾個方面

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設智慧城市,對加快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暴露出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體制機制創新滯後、網路安全隱患和風險突出等問題,一些地方出現思路不清、盲目建設的苗頭,亟待加強引導。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中發[2014]4號)和《國務院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2號)有關要求,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按照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的總體要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和完善政府引導,統籌物質、信息和智力資源,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加強城市管理和服務體系智能化建設,積極發展民生服務智慧應用,強化網路安全保障,有效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居民幸福感受,促進城鎮化發展質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二)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務實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要突出為民、便民、惠民,推動創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廣覆蓋、多層次、差異化、高質量的公共服務,避免重建設、輕實效,使公眾分享智慧城市建設成果。
因地制宜,科學有序。以城市發展需求為導向,根據城市地理區位、歷史文化、資源稟賦、產業特色、信息化基礎等,應用先進適用技術科學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在綜合條件較好的區域或重點領域先行先試,有序推動智慧城市發展,避免貪大求全、重復建設。
市場為主,協同創新。積極探索智慧城市的發展路徑、管理方式、推進模式和保障機制。鼓勵建設和運營模式創新,注重激發市場活力,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投資和運營,杜絕政府大包大攬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預。
可管可控,確保安全。落實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強化網路和信息安全管理,落實責任機制,健全網路和信息安全標准體系,加大依法管理網路和保護個人信息的力度,加強要害信息系統和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確保安全可控。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輻射帶動作用大幅增強,綜合競爭優勢明顯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務、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網路安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公共服務便捷化。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計劃生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環境保護、交通出行、防災減災、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領域,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居民、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的信息服務體系,公眾獲取基本公共服務更加方便、及時、高效。
城市管理精細化。市政管理、人口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應急管理、社會誠信、市場監管、檢驗檢疫、食品葯品安全、飲用水安全等社會管理領域的信息化體系基本形成,統籌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城市地理空間信息及建(構)築物資料庫等資源,實現城市規劃和城市基礎設施管理的數字化、精準化水平大幅提升,推動政府行政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生活環境宜居化。居民生活數字化水平顯著提高,水、大氣、雜訊、土壤和自然植被環境智能監測體系和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在線防控體系基本建成,促進城市人居環境得到改善。
基礎設施智能化。寬頻、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基本建成。電力、燃氣、交通、水務、物流等公用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運行管理實現精準化、協同化、一體化。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
網路安全長效化。城市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基礎網路和要害信息系統安全可控,重要信息資源安全得到切實保障,居民、企業和政府的信息得到有效保護。
二、科學制定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
(四)加強頂層設計。城市人民政府要從城市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設方案。方案要突出為人服務,深化重點領域智慧化應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社會服務;要明確推進信息資源共享和社會化開發利用、強化信息安全、保障信息准確可靠以及同步加強信用環境建設、完善法規標准等的具體措施;要加強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相關行業發展規劃、區域規劃、城鄉規劃以及有關專項規劃的銜接,做好統籌城鄉發展布局。
(五)推動構建普惠化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實施信息惠民工程。推進智慧醫院、遠程醫療建設,普及應用電子病歷和健康檔案,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建設具有隨時看護、遠程關愛等功能的養老信息化服務體系。建立公共就業信息服務平台,加快推進就業信息全國聯網。加快社會保障經辦信息化體系建設,推進醫保費用跨市即時結算。推進社會保障卡、金融IC卡、市民服務卡、居民健康卡、交通卡等公共服務卡的應用集成和跨市一卡通用。圍繞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和滿足市民終身學習需求,建設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與服務。加強數字圖書館、數字檔案館、數字博物館等公益設施建設。鼓勵發展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旅遊服務系統和旅遊管理信息平台。
(六)支撐建立精細化社會管理體系。建立全面設防、一體運作、精確定位、有效管控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整合各類視頻圖像信息資源,推進公共安全視頻聯網應用。完善社會化、網路化、網格化的城鄉公共安全保障體系,構建反應及時、恢復迅速、支援有力的應急保障體系。在食品葯品、消費品安全、檢驗檢疫等領域,建設完善具有溯源追查、社會監督等功能的市場監管信息服務體系,推進葯品陽光采購。整合信貸、納稅、履約、產品質量、參保繳費和違法違紀等信用信息記錄,加快徵信信息系統建設。完善群眾訴求表達和受理信訪的網路平台,推進政府辦事網上公開。
(七)促進宜居化生活環境建設。建立環境信息智能分析系統、預警應急系統和環境質量管理公共服務系統,對重點地區、重點企業和污染源實施智能化遠程監測。依託城市統一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拓展社會管理和服務功能,發展面向家政、養老、社區照料和病患陪護的信息服務體系,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的綜合信息服務。推廣智慧家庭,鼓勵將醫療、教育、安防、政務等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和服務資源接入家庭,提升家庭信息化服務水平。
(八)建立現代化產業發展體系。運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加快建立城市物流配送體系和城市消費需求與農產品(10.16, 0.02, 0.20%)供給緊密銜接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加速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推進大型工業企業深化信息技術的綜合集成應用,建設完善中小企業公共信息服務平台,積極培育發展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業態。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鼓勵信息系統服務外包。建設完善電子商務基礎設施,積極培育電子商務服務業,促進電子商務向旅遊、餐飲、文化娛樂、家庭服務、養老服務、社區服務以及工業設計、文化創意等領域發展。
(九)加快建設智能化基礎設施。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寬頻網路,推進下一代互聯網和廣播電視網建設,全面推廣三網融合。推動城市公用設施、建築等智能化改造,完善建築資料庫、房屋管理等信息系統和服務平台。加快智能電網建設。健全防災減災預報預警信息平台,建設全過程智能水務管理系統和飲用水安全電子監控系統。建設交通誘導、出行信息服務、公共交通、綜合客運樞紐、綜合運行協調指揮等智能系統,推進北斗導航衛星地基增強系統建設,發展差異化交通信息增值服務。建設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和倉儲式物流平台樞紐,加強港口、航運、陸運等物流信息的開發共享和社會化應用。
三、切實加大信息資源開發共享力度
(十)加快推進信息資源共享與更新。統籌城市地理空間信息及建(構)築物資料庫等資源,加快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應用體系建設。建立促進信息共享的跨部門協調機制,完善信息更新機制,進一步加強政務部門信息共享和信息更新管理。各政務部門應根據職能分工,將本部門建設管理的信息資源授權有需要的部門無償使用,共享部門應按授權范圍合理使用信息資源。以城市統一的地理空間框架和人口、法人等信息資源為基礎,疊加各部門、各行業相關業務信息,加快促進跨部門協同應用。整合已建政務信息系統,統籌新建系統,建設信息資源共享設施,實現基礎信息資源和業務信息資源的集約化採集、網路化匯聚和統一化管理。
(十一)深化重點領域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城市人民政府要將提高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作為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大力推動政府部門將企業信用、產品質量、食品葯品安全、綜合交通、公用設施、環境質量等信息資源向社會開放,鼓勵市政公用企事業單位、公共服務事業單位等機構將教育、醫療、就業、旅遊、生活等信息資源向社會開放。支持社會力量應用信息資源發展便民、惠民、實用的新型信息服務。鼓勵發展以信息知識加工和創新為主的數據挖掘、商業分析等新型服務,加速信息知識向產品、資產及效益轉化。
四、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業態
(十二)加快重點領域物聯網應用。支持物聯網在高耗能行業的應用,促進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和能源利用智能化。鼓勵物聯網在農產品生產流通等領域應用。加快物聯網在城市管理、交通運輸、節能減排、食品葯品安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民生服務、公共安全、產品質量等領域的推廣應用,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逐步形成全面感知、廣泛互聯的城市智能管理和服務體系。
(十三)促進雲計算和大數據健康發展。鼓勵電子政務系統向雲計算模式遷移。在教育、醫療衛生、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重點民生領域,推廣低成本、高質量、廣覆蓋的雲服務,支持各類企業
充分利用公共雲計算服務資源。加強基於雲計算的大數據開發與利用,在電子商務、工業設計、科學研究、交通運輸等領域,創新大數據商業模式,服務城市經濟社會發展。
(十四)推動信息技術集成應用。面向公眾實際需要,重點在交通運輸聯程聯運、城市共同配送、災害防範與應急處置、家居智能管理、居家看護與健康管理、集中養老與遠程醫療、智能建築與智慧社區、室內外統一位置服務、旅遊娛樂消費等領域,加強移動互聯網、遙感遙測、北斗導航、地理信息等技術的集成應用,創新服務模式,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實用的新型服務。
五、著力加強網路信息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設
(十五)嚴格全流程網路安全管理。城市人民政府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中要同步加強網路安全保障工作。在重要信息系統設計階段,要合理確定安全保護等級,同步設計安全防護方案;在實施階段,要加強對技術、設備和服務提供商的安全審查,同步建設安全防護手段;在運行階段,要加強管理,定期開展檢查、等級評測和風險評估,認真排查安全風險隱患,增強日常監測和應急響應處置恢復能力。
(十六)加強要害信息設施和信息資源安全防護。加大對黨政軍、金融、能源、交通、電信、公共安全、公用事業等重要信息系統和涉密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確保安全可控。完善網路安全設施,重點提高網路管理、態勢預警、應急處理和信任服務能力。統籌建設容災備份體系,推行聯合災備和異地災備。建立重要信息使用管理和安全評價機制。嚴格落實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標准,加強行業和企業自律,切實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十七)強化安全責任和安全意識。建立網路安全責任制,明確城市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人、要害信息系統運營單位負責人的網路信息安全責任,建立責任追究機制。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智慧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維護等各環節工作人員的網路信息安全風險意識、責任意識、工作技能和管理水平。鼓勵發展專業化、社會化的信息安全認證服務,為保障智慧城市網路信息安全提供支持。
六、完善組織管理和制度建設
(十八)完善管理制度。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加快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設的標准體系、評價體系和審計監督體系,推行智慧城市重點工程項目風險和效益評估機制,定期公布智慧城市建設重點任務完成進展情況。城市人民政府要健全智慧城市建設重大項目監督聽證制度和問責機制,將智慧城市建設成效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推動電子政務和公益性信息服務外包和利用社會力量開發利用信息資源、發展便民信息服務。
(十九)完善投融資機制。在國務院批准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額度內,各省級人民政府要統籌安排部分資金用於智慧城市建設。城市人民政府要建立規范的投融資機制,通過特許經營、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智慧城市建設,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募集資金開展智慧城市建設,嚴禁以建設智慧城市名義變相推行土地財政和不切實際的舉債融資。城市有關財政資金要重點投向基礎性、公益性領域,優先支持涉及民生的智慧應用,鼓勵市政公用企事業單位對市政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認真落實本指導意見提出的各項任務。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公安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等要建立部際協調機制,協調解決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加強對各地區的指導和監督,研究出台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以及信息化促進城鎮化發展的相關政策。各省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對本地區智慧城市建設的領導,採取有力措施,抓好全過程監督管理。城市人民政府是智慧城市建設的責任主體,要加強組織,細化措施,扎實推進各項工作,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確保智慧城市建設健康有序推進。

智慧城市作為一種新的城市發展模式,是通過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整合信息資源、統籌業務應用系統,促進城市在規劃、建設、管理、運行和服務上的科學發展。住建部將智慧城市建設重點放在城鎮化建設,於2012年啟動國家智慧城市試 點工作,先後公布兩批共193個試點。數據顯示,這些試點共涉及重點項目近2600個,投資總額超萬億元人民幣。科技部與國家標准委也於2013年9月底 選擇了20個城市開展智慧城市技術與標准試點示範工作。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00個城市政府表達出申報第三批智慧城市試點的明確意向。
另悉,為提高我國智慧城市規劃設計和管理水平,推進試點城市重點項目建設,住建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將於2014年8月-10月期間舉 辦智慧城市重點項目建設系列培訓。第一期培訓於8月27日開始,主要為智慧城市申報培訓,面向申報本次試點的城市、企業。

❾ 如何加強智慧城市建設提出對策措施

「新型智慧城市」是什麼?與傳統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之「新」體現在何處?新型智慧城市是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富有中國特色、體現新型政策機制和創新發展模式的智慧城市;是在現代信息社會條件下,針對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以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為核心,為提升城市發展方式的智慧化而開展的改革創新系統工程;新型智慧城市基於信息化,又高於信息化,智慧城市不完全等同於城市信息化,而是城市發展方式的智慧化。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關鍵是建設實效,本質是改革創新。

新型智慧城市本質上是以信息為主導、網路為支撐、數據為要義、服務為根本的網路信息體系。作為智慧城市發展的新階段,新型智慧城市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城市深度融合的結果。新型智慧城市的「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打破信息「煙囪」,實現信息互聯互通,二是實現跨行業大數據的真正融合和共享,三是構建城市信息安全體系,保障城市安全。

傳統意義上的智慧城市大多側重技術層面,即基礎網路、感知設備、雲計算設施、共性平台及基礎信息資源等。而新型智慧城市則指通過體系規劃、信息主導、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現代化深度融合和迭代演進,從而實現治理更現代、運行更智慧、發展更安全、人民更幸福。本質是提升政府、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從傳統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事實上也是智慧城市從1.0向2.0演進和迭代的過程。傳統智慧城市或智慧城市1.0可以說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初級階段,在此階段,更為強調的是「信息化」和「技術」,通過各類信息技術與城市管理、民生服務和產業發展等領域的融合應用,實現城市各部門的信息化建設,例如政務部門的電子化和信息化系統建設等。然而,隨著各類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智慧城市理念不斷走向成熟,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慧等新興的ICT技術迅猛發展,僅僅關注城市各部門的信息化建設顯然不足以滿足城市未來長遠、可持續發展的需求,而傳統智慧城市建設所造成的「信息煙囪」、「數據孤島」、「重技術輕應用」等問題也逐漸暴露,由此,從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進可以說是必然趨勢。

和傳統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雖然仍然需要以各類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基礎,但更為注重的是城市各類信息的共享、城市大數據的挖掘和利用以及城市安全的構建和保障。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在於打通傳統智慧城市的各類信息和數據孤島,實現城市各類數據的採集、共享和利用,建立統一的城市大數據運營平台,有效發揮大數據在「善政、惠民、興業」等方面的作用。同時,隨著城市信息化和智慧化程度越來越高,城市信息安全問題亦越來越受到關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亦更加重視城市信息安全體系的構建,保障城市各類信息和大數據安全。最後,城市的發展最終是為「人」服務,根本上是促進人在城市中更好地生活和發展。因此,新型智慧城市也從過去以「信息技術」為出發點,回到「人」這一最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人為本」將成為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特徵。
金鵬信息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閱讀全文

與以城鄉智慧建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