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城鄉建設 > 和諧理念與城鄉規劃

和諧理念與城鄉規劃

發布時間:2021-02-26 10:41:43

❶ 如何做到城市化建設和生態城市建設的和諧共進

生態城市的理念淵源很長,其雛形可以上溯到中國古代的人居環境、歐洲專古代城市和美國印第安屬人的村莊。現代的生態城市思想直接起源於霍華德的田園城市,其理論展示了城市與自然的平衡。生態城市建設也是科學發展觀在城市建設方面的具體體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從根本上來說, 必須建立在保護地球生命支持系統、維持生物圈的可持續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可持續性基礎上。

❷ 當前的城市規劃應堅持哪些正確的規劃思想和理念

正確的和不正抄確的,理念和思想襲
規劃重在量體裁衣,這里不對的思想放在那裡可能會有好的效果,所以都無絕對
建議你看看簡 雅各布斯的《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 看看她做為一個非科班的規劃者是如何看待科班的規劃思想與理念的

❸ 如何理解和諧城市是城市規劃的理想目標

《城市規劃原理》(第四版) 第72頁-75頁

  1. 和諧城市的思想。和專諧城市就是城市在規劃未來發展中應當探屬尋更為美好的城市生活的理想目標。

  2. 永續城市與和諧城市。永續發展的初衷是未來應對危機,核心訴求是人類生存方式。和諧發展在永續發展的基礎上,創造更美好、更有意義的生存方式。

  3. 人與自然的環境和諧、人與人的社會和諧以及歷史與未來的發展和諧。

  4. 城市中社會、經濟、生態的永續發展構成了和諧城市的「柱錐模型」,三種因素不同訴求的相互沖突,永續的狀態來源於沖突間的平衡。

❹ 當今城市規劃的科學理念及基本主張

❺ 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提出和諧社會建設理念

六大理念構建和諧社會
[核心理念] 公正構成了一個社會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道義源泉,成為社會成員能夠普遍接受的價值目標,能夠為整合社會各種力量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一個把公正作為核心價值取向的社會。 信息時報:有學者曾指出,「和諧社會」 是中國社會各階層廣泛接受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在醫療、住房、教育等費用居高不下、大學生就業不容樂觀的情況下,人們會對未來變得焦慮。構建和諧社會就是為了緩解社會普遍存在的焦慮感,有利於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有助於社會的安全運行。在這樣的背景下,怎樣理解和諧社會的核心理念?
尹德慈:六中全會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體要求。這幾點,既是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也是和諧社會的核心理念。 民主法治。」民主法治,是和諧社會的前提。沒有民主法治,社會就會陷入無序動亂的狀態。沒有民主法治,人民群眾就沒有共同參與和諧社會建設的渠道和熱情;沒有民主法治,人民群眾就沒有共同享受和諧社會建設的成果。沒有民主法治,人民群眾就沒有基本的社會安全感,就沒有對和諧社會的維護。沒有民主法治,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最終缺乏合法性,共產黨構建和諧社會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最終會落空。 公平正義。現代意義上的社會公正主要包括:基本權利的保證;機會平等;按照貢獻進行分配;進行必要的一次分配後收入的再調劑等。這里的公正不僅指的是經濟方面,還涉及社會生活的其它方面,如分配的合理、機會的均等、權利的平等和司法的公正,既包括機會公平、標准公平、分配公平,還包括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社會公正作為人們對社會關系平等和不平等的一種價值評價,它是制度合法性的依據,關繫到一個社會的和諧和穩定,是任何社會都應該具有的基本價值原則,公正構成了一個社會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道義源泉,成為社會成員能夠普遍接受的價值目標,能夠為整合社會各種力量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一個把公正作為核心價值取向的社會。當前被老百姓稱為「新三座大山」的「入學難、看病難、住房難」,其存在根源在於社會不公正。 誠信友愛。誠信友愛體現了人們對美好安寧生活理想的倫理期待,反映了人們期待道義關切和共建共享和諧社會的追求。我們在理解誠信友愛時,不能僅理解為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更為重要的是把誠信友愛的倫理關懷放在對制度、政策和政府、政黨及其領導幹部的評估上來。這對於建設和諧社會尤為重要。有西方政治學者認為,制度和政策的不道德,是最大的不道德。政府和政黨及其領導幹部的誠信,則是最大的誠信,在整個社會中具有示範和帶動作用。這一點在六中全會的決定中有充分的體現。 充滿活力。十六大以來,在激發社會創造活力的問題上,中央在政策層面上對經濟創新、文化創新、農業發展進行體制松綁,激發社會各階層的創造活力,進一步明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主體和基本動力。六中全會指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充滿活力的社會,也是團結和睦的社會,必須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這個重要論斷賦予了和諧社會以新的價值理念,是對當前社會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五個關系的深刻揭示。在共產黨執政的歷史上還屬於第一次。 安定有序。安定有序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之一,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和關鍵環節。四中全會在黨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到要對社會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和創新,凸顯出中央對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管理體制,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維護社會穩定的高度重視。而在具體實踐中,農村村民自治和城鎮居民自治的著力推進,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力推行,《信訪工作條例》的再度修改等,無不表露出中央在發展中保護弱勢群體利益,調動全體公民的參與熱情,實現社會和諧共治的良苦用心。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六中全會把資源利用同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突出地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和現代化加速推進時期,是人口、資源、環境等瓶頸約束最為嚴重的時期,也是經濟容易失調、社會容易失序的關鍵時期。我國的資源和環境容量已經難以支撐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和消費模式。體制改革執行價值認同,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應始終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對人與自然關系提出的挑戰,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物質條件和社會基礎。 三大問題需要正視 [問題困難] 現代化發展必然引起社會成員在思想觀念和價值判斷方面產生分化與互相沖突。沒有社會的公共認同的文化價值,就難有和諧社會。 信息時報:有觀點認為,「和諧」社會的看點就在於社會建設,而中共已從重視社會建設的理論,飛躍到開始進行熟練操作、運用社會建設理論的階段。在現階段還存在哪些問題和困難? 尹德慈:六中全會確定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但是要中央所設計的線路圖通過全黨的自覺行為變成現實,還必須正視當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構建和諧社會的體制保障問題。六中全會指出:「要加強制度建設、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完善民主權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體制機制、公共財政制度、收入分配製度、社會保障制度。」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中央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制度保障的高度重視。 在我們看來,體制保障可能存在以下三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是政府推動公共管理體制改革的有效性問題。公共財政制度、收入分配製度、社會保障制度,是對政府管理體制的改革。這三個體制改革都設計到一個字,就是「錢」的問題。按照我們設定的公共、責任、服務、有限政府的改革目標,上述三項制度建設應當無容質疑的。但從這幾年的政府改革效果來講,是不容樂觀。比如,在政府公共財政中,用來招待、旅遊觀光、配置小轎車占據了相當比例,這部分如何壓縮?沒有這個的壓縮,就沒有對公共社會建設的投入。 二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承擔社會職能的權利和義務的劃分問題。在現有財權和事權不對等的情況下,社會制度的建設需要由中央和地方來共同承擔,而許多地方特別是大多數「財政赤字」和瀕臨負債破產的縣鄉政府如何承擔社會公共管理和公共事務建設的職責? 三是建立對特殊利益集團的監督約束問題。國家利益地方化、公共利益部門化、公眾利益私人化嚴重干擾了公正的社會秩序。還有少數外商、私人老闆對國家公共政策和地方政權的左右和影響,如何打擊寡頭對政權的分化。如果對特殊利益集團的政治參與和社會參與沒有有效的監督,社會秩序有繼續混亂的危險。 構建和諧社會的政策執行問題。六中全會制定了一系列促進社會和諧的政策,比如,積極解決在教育、衛生、環保、住房和安全生產等方面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能不能跳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真經被歪脖子和尚念歪了」等怪圈,可能是和諧社會建設必須解決的問題。 構建和諧社會的價值認同問題。六中全會提出建設和諧文化的真實意圖,在於建構和諧社會的價值認同。現代化發展必然引起社會成員在思想觀念和價值判斷方面產生分化與互相沖突。在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外來的價值觀念的相互激盪下,價值觀念多元化的社會日益凸現,一些與主流意識形態不同的價值觀念大量涌現,致使各種觀念互相碰撞與沖突頻發。社會所倡導的價值標准與實際生活中人們所奉行的行為准則在許多方面相背離,使得人們在處理集體與個人、公與私、義與利等重大問題上越來越向後者轉移。 這種價值觀念上的沖突,表現在社會心理上,就是失利階層的相對剝奪感和社會不滿情緒的增加和蔓延。維系一個民族長期發展和存在的往往是人們內心的價值積淀,費孝通在世的時候就已經看到這一點:「由於文化的隔閡而引起的矛盾會威脅人們的共同生存。」他是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看文化的,即,文化是人們的價值體制和行為模式。文化的隔閡是怎麼形成的?地理、種族自然是原因。現實中的許多隔閡卻是由於收入差距、社會地位差別引起的。而在公平發展的機會機制下的收入差距又是不可避免的,要消除人們之間因此產生的誤解和隔閡,溝通、解釋非常重要。人類社會和諧,就必須有共同的價值目標和行為規范,並要求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去維護和遵守,這就要求人們做出正確的道德選擇。我們在著手解決當前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時,一定要考慮同時建立共同的社會認同。沒有社會的公共認同的文化價值,哪有和諧的社會? 執政理念的價值導向是「和諧」 [前景分析] 共產黨依然承認矛盾是推動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但不再是動不動以斗爭作為手段,而是通過執政黨管理社會、服務社會的方法來協調、調和各方矛盾和利益,明確了「和諧」的價值導向。回歸執政黨應具有的雙重功能,從而為黨的自身改革提供有利時機,黨的自身建設將會取得突出成效。 信息時報:和諧社會的概念的提出將對中國社會現階段和未來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 尹德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整體戰略布局,在豐富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同時,將極大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對中國社會現階段和未來發展將會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 一是和諧社會及其核心理念將成為全民族的共同信仰。和諧社會及其核心理念將作為凝聚全民族各種社會群體的共同價值觀,成為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和民族主義的價值符號。一方面,和諧社會建設的全面啟動,將和諧社會不同層次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具體化,成為人民群眾的共同信仰。另一方面,和諧社會建設作出解決社會不同群體利益沖突和價值沖突的替代方案,將在穩定民心、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等方面擴大人們對社會的信任。 二是和諧社會的制度安排將會改變國家與社會的關系。推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後,國家制度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社會制度和社會建設一度成為薄弱環節,國家與社會的矛盾突出。這種矛盾一度成為改革難以向深度和廣度推進的障礙。和諧社會建設的正式啟動,標志社會建設必然要求推進國家制度建設,社會與國家的分工有了可能,建立在國家與社會的協同合作基礎上的公共治理將改變傳統的治理模式,從而為尋找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創造條件。 三是和諧社會的政策推行將回歸執政黨的功能和作用。國人長期以來是用革命黨的思維來思考執政的問題,但是在改革的過程中,這種觀念慢慢發生了變化,而這次十六屆六中全會關於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則是徹底實現這一變化的標志。共產黨依然承認矛盾是推動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但不再是動不動以斗爭作為手段,而是通過執政黨管理社會、服務社會的方法來協調、調和各方矛盾和利益,明確了「和諧」的價值導向。執政黨只有把民主執政、科學執政、依法執政作為第一選擇,回歸執政黨應具有的雙重功能,從而為黨的自身改革提供有利時機,黨的自身建設將會取得突出成效。

❻ 如何用和諧的理念構建和諧社會

如何構建和諧社會? 一是應重視經濟法理念。 經濟法理念充滿著社會化的精神, 它是一種人們關於藉助於經濟法可以實現理想的社會經濟生活目標模 式的一種信念。 民商法側重於從個體的角度來維護市場經濟的有序運行, 而經濟法則側重於從總體的角度來保障市場經濟的良性運行。 從歷史經驗上看,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經濟建設成就舉世矚目。 但我們也應當看到,隨著人們不斷創造和積累物質財富, 許多棘手問題也日益暴露出來,如生態環境的不斷破壞、 貧富差距的逐漸擴大、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協調、 利益沖突的日益增多、國家對教育投入的嚴重不足、 就業形勢的壓力日趨嚴峻等等。 這說明我們應從側重物質財富的增長, 轉變為側重人們各種需求的滿足以及人自身的全面發展。 發展不等於只是經濟增長,發展應是全面發展。換言之, 發展的根本要求不僅要追求經濟的增長,而且更要強調質量和效益, 以求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此外, 經濟發展的衡量標准就是平衡,亦即經濟、社會、文化、 環境和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這是科學的發展觀, 是經濟法的重要理念之一。 從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狀況來看,經濟模式由「計劃經濟」向「 市場經濟」,市場發展向國際化邁進, 改革已深入到完善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的新階段, 客觀上必然要求健全法制、公平競爭, 向國際化接軌必然要求內外一致、規則統一, 社會發展已進入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 要求盡快減少貧富差距,要求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共同進步, 同時吸取歷史教訓,保護資源和環境,實現自然、社會、 人的和諧發展,從而構建和諧社會。 不管是從歷史經驗上,還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狀況來看, 重視經濟法理念都非常重要。 只有堅持和落實經濟法的科學發展觀理念, 才能真正構建起和諧社會。 二是應加強經濟法制度建設。 首先,在經濟法主體制度方面。 政府在人類經濟社會生活中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然而長期以來, 受政治體制、計劃經濟、文化傳統等影響,「權力本位」 思維模式在我國根深蒂固。我國政策、法律的制定是如此,政策、 法律的執行更是如此。導致的結果是,權利與權力的嚴重不平衡。 世界上其它國家的政府改革證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政府的角色說到底是走向公共政府和服務政府。因此, 在經濟法主體制度建設方面,政府權力的定位應體現在公眾服務, 政府立法也應著眼於為公眾服務,統籌考慮城鄉、區域、 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等各項事業的發展, 應提高公眾的參與程度,採取聽證會、論證會、座談會等方式, 充分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整個社會利益著想, 更好地構建和諧社會。 其次,在經濟法行為制度方面。要保障和諧社會, 防止政府行為的濫用尤為重要。作為經濟法主體之一的政府, 由於具有公權力性質,很容易造成權力濫用,所以要保障和諧社會, 經濟法在行為制度建設方面應多設立防止行為濫用的規制,比如, 社會機構的介入。在現代經濟社會中,政府職能注重服務性、 經濟性,所以應注意到國家往往授權某些社會組織如行業協會、 大型企業和各種社會中介組織,代行某些本屬於政府的調控、 管理職能。這些社會組織在法律地位上雖屬於私法組織, 但卻行使著公法職能,這種「私權利」 的介入對於防範國家機關的宏觀調控自由裁量權的濫用是十分必要的 。所以,國家應給予社會組織以不同程度的參與權, 既符合宏觀調控民主化的趨勢,也是科學發展觀在宏觀領域的表現。 經濟法在行為制度建設方面還應注重社會保障建設,可以制定《 社會保險法》、《社會救濟法》等, 建立綜合性的城市社會救助系統, 分類分層保障農民工等流動人口的權益以及積極推進農村社會的社會 保障建設。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 把實現社會發展的和諧作為目標,因此, 社會保障制度要以建設統一、規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為目標, 不斷增進國民福利,促進社會公平, 並在維護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中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 最後,在經濟法責任制度方面。全面規定主管機關(調制主體) 的經濟法律責任及對主管機關行為後果的追究。 規定主管機關違反經濟法義務的法律責任,包括法律責任的種類、 歸責原則、構成要件、承擔方式。同時, 對每一個市場主體規定的經濟法律責任的條文要具體規定每種責任的 有權執法主體、執法許可權、程序、裁量權幅度及限制的規定。 建立追究經濟法律責任的程序制度,使追究責任有堅實的程序保障, 從最大程度上凸顯經濟法的社會性功能。 比如可以創設自己的訴訟機制等。

❼ 第一代城市規劃的理念是城市規劃脫胎於什麼

真正現代意義的城市復規劃起源制於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
霍華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條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認為應該建設一種兼有城市和鄉村優點的理想城市,他稱之為「田園城市」。田園城市實質上是城和鄉的結合體。
1919年,英國「田園城市和城市規劃協會」經與霍華德商議後,明確提出田園城市的含義:田園城市是為健康、生活以及產業而設計的城市,它的規模能足以提供豐富的社會生活,但不應超過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農業地帶圍繞,城市的土地歸公眾所有,由一委員會受託掌管。
田園城市理論是一種城市建設和社會改革理論,倡議建立一種兼具城市和鄉村優點的田園城市,用城鄉一體的新社會結構形態來取代城鄉分離的舊社會結構形態。

作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重要的社會改良學說,田園城市理論的誕生有著深刻的社會和時代背景,深刻地影響著西方現代城市規劃學的產生和發展。
田園城市理論對現代城市規劃思想起了重要的啟蒙作用,對後來出現的一些城市規劃理論,如「有機疏散」論、衛星城鎮的理論頗有影響。

❽ 現代城市建築的規劃設計應該怎樣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人類文明起源於自然, 景觀是人造自然,亦即恩格斯所說的第二自然。城市化現代景觀設計不是征服自然,也不是無限制向自然索取,也非是忽視自然條件、扼殺自然特性,而是尋找一個和諧和平衡的形式,融入自然,與自然和諧共存。
關鍵字:景觀設計;自然;人文;生態;和諧
現代景觀設計並非空穴來風。它是在傳統園林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源遠流長的人為改造自然、協調人與自然、人與環境關系的古老傳統,在當今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揚光大和演變。可以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人化自然的表現。現代景觀設計同樣包含著傳統園林設計的某些基本思想和藝術規律,只是有了更多的內涵、更新的發展,更具現代意識,也更為實用。
從傳統園林到城市綠化再到城郊一體化的大地景觀,現代景觀設計的觀念在逐步深化 和完善,領域也在拓寬。現代景觀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創造一個舒適宜人的,有利於人類自身發展的生存環境。它是在世界人口急劇膨脹、全球生態日益惡化,人與自然發生嚴重沖突的情況下,應運而生的一門現代綜合性的交叉學科。因此,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也就成了現代景觀設計的一個重要任務。而構築人工生態系統,使人與自然形成良性循環的交互作用,便是這一「協調」的具體表現。隨著科技的進步、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方式方法、具體手段也就日益豐富、多樣。並且其效率、效應也不斷增強。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對自然認識的不斷深化,現代景觀設計在此方面的調節功能將會日益強化,以使人與自然更能和諧共處。
對於日趨繁榮的景觀設計行業,有人這樣評價:面臨的是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社會重視。然而,更多的是指出它繁榮背後的危機。在園林規劃設計成果百花齊放的同時,園林設計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我們也應冷靜地看到。比如城市廣場,那種千孔一面的八股套路;一些面積不大的城市綠地,呈現出表達多手法、多要素的傾向搞得復雜繁瑣;某些園林工程建設標准不斷攀升,侈豪化、「暴化的作法令人堪憂;一些不加消化,不切實際地照搬歐美園藝設計,追逐所謂「新理念」,導致某些布局構圖莫名其妙的非哲理化,一味追求種大樹和反季節植樹,牽強附會,這些都給景觀設計帶來新的挑戰。
1、 景觀設計中「人文」的辨析
人類伊始就按美的法則去創造世界,人們通過美的形式,形象的表達著賴以生存的家園及周圍環境。景觀設計不是簡單的裝飾,是人類在城市歷史發展進程中各種社會因素的積淀所客觀形成的文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從解決溫飽問題,逐步走向了享受生活的狀態。中國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
1/4頁
別是大中型城市的景觀建設迅猛發展,給景觀設計帶來了更加廣闊的天地,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從文化上來看,屬於自己的似乎不多。這種現象迫使我們去思考景觀設計該向何處去。
從八十年代,在新城深圳興起一股美化環境,大搞園林綠化的新潮,大規模的綠地,大片大片的草地,大筆大筆的投資,讓國人大開眼界,從此以後,中國景觀步入了一個嶄新的旅程。在其出現的初期,人們感嘆其氣派和豪華,同時,對其手法也倍感新奇,認同其開敞奔放的風格,使這種風格和款式在九十年代末達到了高峰。以順德碧桂園為代表,單從其豪華的造價不菲的凱旋門式大門就可強烈地感受到這種影響的。同樣,在其他的園林綠化上面也受到很深的影響,如道路綠化,街頭小品,廣場鋪裝等都有了很強的西方園林色彩,傳統園林風格受到嚴峻的挑戰,同時也受到一次很好的洗禮,可避免地印上了時代的烙印。 到了當代,引進了西方文明。這個文明的進入發生在中國特定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應該說是這個歷史階段註定的,國際式特別是歐式風格,幾乎成了中國很多景觀設計的同義語。也是從此,園林的風格在中國步入了一個迷亂的時期。園林設計之本為因地制宜,而現在卻是形而上學、一味追求歐美景觀,盲目追求國外大草坪、大色塊,強調三通一平,不管基地上是否有保留價值的房屋、土丘、河道、池塘,一律挖平填滿,「目中無樹」 砍掉老樹;意圖創造歐美園景,不切實際的再現加拿大楓葉、夏威夷景色、威尼斯水城。樹長不好何來秋色,植物長不好,水質又是一片渾濁,哪會有什麼夏威夷和威尼斯呢! 違背了原生態設計原則,又沒有貫徹因地制宜,適地適樹,這都是當前景觀設計中的悲哀!至使我國的園林設計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大城市、小城市都是一個模式,沒有地區的、民族的特色。缺少藝術審美的差異性,特別是少了對民族文化的一貫追求,或者說是缺少了文化意義、思想上的「主義」。沒有主義,就沒有靈魂,就只是跟著別人跑,以至造成了人文環境錯位,造成精神品格的庸俗化、千篇一律、沒有特色的局面。
設計的民族性是指各民族地區的差異在設計中的體現,不同的地區有其特殊的地域環境、氣候條件、經濟情況、人文思想、民族習慣等。「以人為本」人不但有生物屬性,更重要的是具有社會屬性。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文化藝術形式特徵正好是這種歷史變遷的里程碑,其表現出來的造

閱讀全文

與和諧理念與城鄉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