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城市綠地分類標准》中提到的城市建設用地內的綠地分類大類有哪些每個大類又分為哪些中類和小類
道路綠化率計算中行道樹如何轉化為綠地率,可參考以下標准及行業內規定:
一、建容設部《城市綠化規劃建設指標的規定》,
第五條 城市綠地率,是指城市各類綠地(含公共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防護綠地、生產綠地、風景林地等六類)總面積占城市面積的比率。
計算公式:城市綠地率(%)=(城市六類綠地面積之和÷城市總面積)×100%。
二、 城市綠化規劃指標的統計口徑
公共綠地是指向公眾開放的市級、區級、居住區級公園,小游園、街道廣場綠地,以及植物園、動物園、特種公園等。公共綠地面積系指城市各類公共綠地總面積之和。
城市道路均應根據實際情況搞好綠化。其中主幹道綠帶面積佔道路總用地比率不低於20%,次於道綠帶面積佔比率不低於15%。
三、《城市綠地分類標准》CJJ85,G46道路綠地 道路廣場用地內的綠地,包括行道樹綠帶、車綠帶、交通島綠地、交通廣場和停車場綠地等
四、《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標准》CJJ75,4 道路綠帶設計
② 根據人口,城市規模(大/中/小等)是如何劃分的
根據《城市規劃法》第四條規定,按照城市非農業人口的多少、把城市規模劃分為專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屬
1、大城市,是指市區和近郊區非農業人口五十萬以上的城市。
2、中等城市,是指轄區和近郊區非農業人口二十萬以上,不滿五十萬的城市。
3、小城市,是指市區和近郊區非農業人口不滿二十萬的城市,我國的一萬多個建制鎮均屬與小城市的范疇
③ 有誰知道《關於基本建設項目和大中小型劃分標準的規定》的內容嗎
關於基本建設項目和大中型劃分標準的規定
(1978年4月23日國家計委 國家建委 財政部文件 計〖1978〗234號公布)
為了更好地貫徹執行大中型企業同時並舉的方針,加強基本建設項目的分級管理,正確反映建設項目的規模,堅有關基本建設項目的幾個問題和大中型項目劃分標准,規定如下:
(一)建設項目,是指在一個總體設計或初步設計范圍內,由一個或幾個單項工程所組成,經濟上實行統一核算,行政上實行統一管理的建設單位。一般以一個企業(或聯合企業)、事業單位或獨立工程作為一個建設項目。
現有企業、副業單位按照規定用基本建設投資單純購置設備、工具、器具(包括車、船、飛機、勘探設備、施工機械等),不作為基本建設項目。全部投資在10萬元以下的工程,國家不單獨作為一個建設項目計算。
建設項目中的單項工程,是指建成後能夠獨立發揮效能或生產設計規定的離要產品的車間或工程。
冶金、煤炭、油田、化工、化纖、電站、林區等大型聯合企業和鐵路樞鈕、港口等建設周期長、規模大的建設項目,編制計劃進度要列出能生產設計規定產品或獨立發揮設計規定效益的主要單項工程,國家對完成情況要進行考核,其他輔助車間、公用工程、倉庫、住宅、鐵路專用線等一般單項工程,可以分別列出,但國家不以單項工程來考核。
(二)凡屬於一個總體設計中的主體工程和相應的附屬配套工程、綜合利用工程、環境保護工程、供水、供電工程,以及水庫的乾渠配套工程等,只作為一個建設項目。
凡是不屬於一總體設計,經濟上分別核算,工藝流程上商有直接關聯的幾個獨立工程,應分別列為幾個建設項目,不能捆在一起作為一個建設項目。
為了貫徹挖潛、革新、改造和按專業化協作改組工業的原則,實現老廠挖潛和其他特定任務,根據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的要求,在一個省(市、區)的范圍內組織老企業協作,為增中同一產品的生產能力而建設的各項工程,經國家計委批准,也可以作為一個建設項目,但應分別列出主要單項工程。
大型聯合企業(如冶金、化工等)和資源開發(如煤炭礦區、油田、林區)等施工周期長的大型建設項目,應統一規劃,分期建設。一期工程未完,一般不應同時進行二期工程的建設。如確有必要,經過國家批准,兩期工程作為一個建設項目,在項目中分別列出。
(三)為了正確反映基本建設項目的規模和效益,下列情況雖有一定的建築施工活動,但不作為國家計劃基本建設項目:
用更新改造資金、大修理基金和維護費等安排的現有企業維持簡單再生產和更新改造工程,以及用共他各種專項資金,按規定安排的專項用途,均不屬於基本建設范圍;
經過批準的籌建項目,在未正式開工時進行的各項施工准備工作,如勘察設計、征地拆遷等;
為了縮短基本建設戰線,經計劃機關批準的停、緩建項目進行必要的維持工程;
建設項目建成後經驗收鑒定,已移交生產、在設計范圍內進行的零星收尾工程,不作為大中型項目。
(四)建設項目分為新建、改擴建和續建項目。
新建項目,是指在計劃期內,從無到「平地起家」開始建設的項目。
改擴建項目,是指原有企業、事業單位,為了擴大主要產品的設計能力或增加新效益、在計劃期內進行改擴建的項目。
續建項目,是指過去年度已正式開工,在計劃期內繼續進行施工的項目。
(五)建設項目的建成投產,是反映基本建設的成果,考核投資效果的重要標志。
全部建成投產,是指整個建設項目的所有生產性車間以信相應的輔助設施,按設計要求全部建成,經負荷試運轉證明具備生產設計規定的合格產品的條件,並經驗收鑒定,移交生產的項目。
建成投產的單項工程,是指整個建設項目尚未建成,其中某一主要單項工程已按設計要求建成,經負荷證運轉證明具備生產合格產品的條件,並經驗收鑒定,移交生產的工程。
(六)基本建設大中小型項目,是按項目的建設總規模或總投資來確定的。新建項目按一個項目的全部設計能力或所需的全部投資(總概算)計算;擴建項目按擴建新增的設計能力或擴建所需投資(擴建總概算)計算,不包括擴建前原有的生產能力。
凡是產品為全國服務,或者對生產新產品、採用新技術等具有重大意義的項目,以及邊遠的、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的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對發展地區經濟有重大作用的建設項目,其設計規模和總投資雖不夠規定的標准,經國家計委批准,也可以按大中型建設項目管理。
④ 求國家頒發的《大中小型建設項目劃分標准》的文件
關於基本建設項目和大中型劃分標準的規定
(1978年4月23日國家計委 國家建委 財政部文件 計〖1978〗234號公布)
為了更好地貫徹執行大中型企業同時並舉的方針,加強基本建設項目的分級管理,正確反映建設項目的規模,堅有關基本建設項目的幾個問題和大中型項目劃分標准,規定如下:
(一)建設項目,是指在一個總體設計或初步設計范圍內,由一個或幾個單項工程所組成,經濟上實行統一核算,行政上實行統一管理的建設單位。一般以一個企業(或聯合企業)、事業單位或獨立工程作為一個建設項目。
現有企業、副業單位按照規定用基本建設投資單純購置設備、工具、器具(包括車、船、飛機、勘探設備、施工機械等),不作為基本建設項目。全部投資在10萬元以下的工程,國家不單獨作為一個建設項目計算。
建設項目中的單項工程,是指建成後能夠獨立發揮效能或生產設計規定的離要產品的車間或工程。
冶金、煤炭、油田、化工、化纖、電站、林區等大型聯合企業和鐵路樞鈕、港口等建設周期長、規模大的建設項目,編制計劃進度要列出能生產設計規定產品或獨立發揮設計規定效益的主要單項工程,國家對完成情況要進行考核,其他輔助車間、公用工程、倉庫、住宅、鐵路專用線等一般單項工程,可以分別列出,但國家不以單項工程來考核。
(二)凡屬於一個總體設計中的主體工程和相應的附屬配套工程、綜合利用工程、環境保護工程、供水、供電工程,以及水庫的乾渠配套工程等,只作為一個建設項目。
凡是不屬於一總體設計,經濟上分別核算,工藝流程上商有直接關聯的幾個獨立工程,應分別列為幾個建設項目,不能捆在一起作為一個建設項目。
為了貫徹挖潛、革新、改造和按專業化協作改組工業的原則,實現老廠挖潛和其他特定任務,根據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的要求,在一個省(市、區)的范圍內組織老企業協作,為增中同一產品的生產能力而建設的各項工程,經國家計委批准,也可以作為一個建設項目,但應分別列出主要單項工程。
大型聯合企業(如冶金、化工等)和資源開發(如煤炭礦區、油田、林區)等施工周期長的大型建設項目,應統一規劃,分期建設。一期工程未完,一般不應同時進行二期工程的建設。如確有必要,經過國家批准,兩期工程作為一個建設項目,在項目中分別列出。
(三)為了正確反映基本建設項目的規模和效益,下列情況雖有一定的建築施工活動,但不作為國家計劃基本建設項目:
用更新改造資金、大修理基金和維護費等安排的現有企業維持簡單再生產和更新改造工程,以及用共他各種專項資金,按規定安排的專項用途,均不屬於基本建設范圍;
經過批準的籌建項目,在未正式開工時進行的各項施工准備工作,如勘察設計、征地拆遷等;
為了縮短基本建設戰線,經計劃機關批準的停、緩建項目進行必要的維持工程;
建設項目建成後經驗收鑒定,已移交生產、在設計范圍內進行的零星收尾工程,不作為大中型項目。
(四)建設項目分為新建、改擴建和續建項目。
新建項目,是指在計劃期內,從無到「平地起家」開始建設的項目。
改擴建項目,是指原有企業、事業單位,為了擴大主要產品的設計能力或增加新效益、在計劃期內進行改擴建的項目。
續建項目,是指過去年度已正式開工,在計劃期內繼續進行施工的項目。
(五)建設項目的建成投產,是反映基本建設的成果,考核投資效果的重要標志。
全部建成投產,是指整個建設項目的所有生產性車間以信相應的輔助設施,按設計要求全部建成,經負荷試運轉證明具備生產設計規定的合格產品的條件,並經驗收鑒定,移交生產的項目。
建成投產的單項工程,是指整個建設項目尚未建成,其中某一主要單項工程已按設計要求建成,經負荷證運轉證明具備生產合格產品的條件,並經驗收鑒定,移交生產的工程。
(六)基本建設大中小型項目,是按項目的建設總規模或總投資來確定的。新建項目按一個項目的全部設計能力或所需的全部投資(總概算)計算;擴建項目按擴建新增的設計能力或擴建所需投資(擴建總概算)計算,不包括擴建前原有的生產能力。
凡是產品為全國服務,或者對生產新產品、採用新技術等具有重大意義的項目,以及邊遠的、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的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對發展地區經濟有重大作用的建設項目,其設計規模和總投資雖不夠規定的標准,經國家計委批准,也可以按大中型建設項目管理。
⑤ 大中小型廣場的尺寸范圍分別是多少
大型廣場面積:大於等於10萬平方米。尺寸按照實際情況而定。
中型廣場面積:3萬平方米-10萬平方米之間。尺寸按照實際情況而定。
小型廣場面積:低於3萬平方米。尺寸按照實際情況而定。
(5)城鄉規劃大中小型項目擴展閱讀:
在城市中廣場數量不多,所佔面積不大,但它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是城市規劃布局的重點之一。
廣場按功能分為公共活動廣場、集散廣場、交通廣場、紀念性廣場和商業廣場。兼有幾種功能的稱綜合性廣場。
一般是政治性廣場,應有較大場地供群眾集會、遊行、節日慶祝聯歡等活動之用,通常設置在有幹道聯通,便於交通集中和疏散的市中心區,其規模和布局取決於城市性質、集會遊行人數、車流人流集散情況以及建築藝術方面的要求,如北京天安門廣場。
廣場設計要點:
在城市總體規劃中,要根據組織各種公共活動的需要,對廣場的數量、性質、面積、分布和布局等從整體上作出安排。
城市廣場是一個由自然的和人工的環境所圍成的三度空間。根據它的空間比例、圍合程度又可分為封閉的、半封閉的和開敞的幾種形式。有的國家的大城市還出現半地下的「下沉式」廣場,是一種新的空間形式。
在布局手法上,可分為規則的、自然的或兩者混合的幾種。廣場的藝術布局,包括它的尺度、構圖手法等,隨著時代的前進、技術的進步和觀念形態的改變而不斷有所發展。
廣場規劃設計要運用視覺藝術規律和各種藝術的、技術的手段,把綠化地帶、建築群、雕塑、噴泉、建築小品和人工照明、音響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出富有魅力的空間藝術面貌。
⑥ 大、中、小城市是怎樣劃分的
超大城市:200萬人口以上;大城市:100至200萬人口;中大城市:50至100萬人口;中等城市:20至50萬人口;小城市:20萬以下人口
⑦ 城市規劃管理裡面,規劃用地性質和建設工程性質有什麼區別
規劃用地是說這塊地,多大,干什麼用,怎麼用,一般指地上使用功能
建設工程是說這項工程范圍多大,干什麼的,怎麼干,工程可包括道路、房屋、橋梁、地下等
⑧ 大,中,小型城市如何劃分,有什麼標准
(一)以行政級別劃分城市未必好
小城鎮、小城市的劃分,乃至大中城市的劃分,是一個模糊概念,相對性概念。僅僅以人口數量劃分,未必准確。以省級市、副省級市、地級市、縣級市作為劃分標准,把縣以下作為城鎮,更難以讓人信服。深圳市的現代化程度我看超過了重慶,但重慶是中央直轄市,深圳市是副省級市。浙江省義烏市現在是縣級市,在我看來它已經很象一個中等城市了。最近我還到了甘肅省平涼市,它是地級市,但與義烏市相比,現代化程度還較遠。可它的文化內涵似乎更豐富一些。而我的老家山西省榆社縣城,這些年來發展也不慢,搞了一些基礎建設,但給我的感覺,它還更象一個集鎮、小城鎮。中國是一個官本位的國家,什麼都以行政級別來劃分,這好不好?我覺得不好。現在我國已經在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質是現代市場經濟,而許多東西還保留了行政級別的劃分,如副省級企業,地廳級企業,縣處級企業,科級企業,甚至和尚、尼姑還有處級、科級之別,……這種等級制概念,不僅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色彩,而且含有封建性。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妨採用一些現代化的概念,廢除行政級別概念。是什麼就說它是什麼,不必都與行政級別掛鉤。
(二)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成就是走向市場和發展了民私營經濟
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明顯的是經濟獲得了快速增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城市建設飛速前進。路線對頭了,思想對路了,一切工作都走向正路、順路、大路。
在這些成就中,我以為最偉大的成就有二:一是拋棄了計劃經濟體制,走向市場經濟。包括縮小了指令性計劃,放開價格,初步建立了各種生產要素市場,使市場在配置各種生產要素和有限資源方面發揮作用。以前有些經濟學家迴避市場經濟概念而稱為市場取向的改革,現在市場經濟已成為標准用語了。我的看法,改革就是徹底否定計劃經濟,而實行市場經濟,才取得了這許許多多的成績。但我不贊成說市場經濟體制現在已經建立起來了,只能說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理由是:大批國有企業的改革還不到位,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就不能說已經建立起來。加上政府職能轉換嚴重滯後,許多宏觀管理的職能還是依靠行政手段操作;再加上資本市場的發育也只是初步的,國有資產並沒有上市交易,怎麼能說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建立起來了呢?我們國家在宣傳上喜歡吹,老說國企改革取得了明顯進展,效益如何如何的好,實際情況是這樣嗎?多年的印象往往是不好時才說好。但市場經濟的改革確實是成績很大很大,並且這種改革已經不可逆轉。我們國家在這二十多年取得許多成績的原因,都可以歸結為市場經濟的改革。採取了市場經濟的改革,我們才能參加世界經濟的大分工,一體化進程。
二是重新出現並發展起來一大批非國有制經濟,民營經濟,特別是個體、私營企業,「三資」企業,鄉鎮企業,民營科技企業,在所有制結構上徹底改變了公有制一統天下的局面,使混合經濟成了新的經濟特色。改革開放前我國堅持了二十多年的全部生產資料公有制,那時的公有制,不是統包統配的國有制,便是「二國營」式的集體所有制。按照傳統觀點,這種公有制才具有社會主義性質。但堅持的結果怎樣呢?不但滿足不了國家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按照斯大林的觀點,這是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而且最終把國民經濟引向崩潰的邊緣(這是「文革」結束時的一個評價)。所以,改革開放一開始,我們一面對原來的公有制的具體形式進行了改革的漫長探索,這種改革直到現在尚未到位,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另一方面又在公有制的身旁和縫隙中發展起來了多種形式的非公有制經濟,包括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外資經濟(主要是「三資」企業),鄉鎮企業,包括發展各種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經濟。這些都是民間投資來辦的結果。所以有時我也把非國有、國營的經濟統稱為民營經濟。這方面的改革是最有成效的。到現在為止,它們已經成了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活力源。中國經濟近些年來的增長,主要是依靠了民、私營經濟的發展,而不是主要依靠國有制和老集體經濟的增長,後者實際上處於萎縮狀態。正因為非國有經濟出身不好,但實際表現良好,作用越來越大,所以才有了十五大報告的這兩句話:「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以及「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兩句話是以往黨的文件中從來沒有講過的,所以是一個突破。但這種突破是非公有制經濟的實際表現爭取來的。有了這個實踐,我才敢說,整個社會主義時期都應當是公有、私有並存。我們絕對不能再搞單一的公有制了。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應當把公有、私有都包括進來。9月4日《參考消息》譯載了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羅德里的一篇文章《混合經濟是二十世紀最寶貴遺產》。他說,十九世紀發現了資本主義,二十世紀美國、西歐和某些亞洲國家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主要依靠混合經濟的多種模式。我看今後中國經濟的增長,也要依靠「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了。多種所有制又聯合、又競爭,共同發展,豈不就是混合經濟嗎?所以,我認為民私營經濟的重新出現和發展,是改革開放的最偉大成就之一。
不僅如此。市場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之間,其實是互為條件、互相依託的同一經濟的兩個方面。市場經濟必須以產權主權多元化,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為基礎、為依據,而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又必須以市場經濟的發展為前提、為條件。沒有市場,就不會有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沒有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市場經濟體制也建立不起來。前面說了,中國的市場經濟改革不可逆轉,同樣,中國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也不可以阻擋。歷史將證明,中國絕對不能再搞什麼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了。它們都要沿著同一的道路發展下去,由低級到中級,再到高級,由單個發展到混合發展。
因此,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發展多種所有制,特別是非國有制經濟,應成為我們思考問題的出發點。
(三)小城鎮、小城市建設,應以發展民私營經濟為依託
近些年來,我們國家對於中小城市的發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杜潤生同志指出,「我國是一個缺乏城市的國家,百分之三十的城市人口,與工業化程度不相適應,會引起諸多問題,絕不可輕視。」還有的學者說:城市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中國應以發展中小城市為主。我很同意這些看法。
中國要改變二元化的經濟結構,必須把農村大量的富餘人口轉移出來,辦非農產業,建設城市,才能走向現代化。所以,發展各種類型的城市,特別是建設大量的中小城市,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戰略課題,是一個長期的根本方針。它涉及到上億人、幾億人生產生活方式的根本改變,涉及到人口戶籍政策、就業政策等等的調整,涉及到大量資金的來源和籌措,更涉及到建設的規劃和管理等等。從根本上說,它還涉及到農業的發展程度,特別是糧食生產有多大支撐力的問題。並不是想發展建設城市就能發展建設起來的。
我以為城市的發展,特別是小城市、小城鎮的發展,必須以民私營經濟的發展為前提、為條件、為依託。這是二十多年來小城市、小城鎮發展的一條基本經驗。
民私營經濟,主要包括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鄉鎮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民營科技企業等等。它們全是利用民間投資辦的,是以民為主體的企業,老百姓的企業,非國有國營企業。在我國情況下,主要依靠國家投資來辦企業,建設城市,是不現實的。今後大城市、特大城市也許還主要直接依靠國家投資來建設,但也要吸引民間投資。而中小城市、小城鎮,只能主要依靠民間投資,用老百姓的錢,辦企業,辦文化教育事業,辦第三產業,建設城市。
城市不僅僅是人口的集聚地,而主要應當是大批企業的集聚地。如果說,企業是一個個現實的生產力的點,那麼,城市則是生產力的群。有了眾多的企業,才可以實現專業化的分工,企業之間的配套生產,公共設施的協作共用。城市也好,城鎮也罷,有了眾多的非農產業,才能把商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帶動起來,才能發展科學、文化、教育事業。才能有整個居民素質的提高,才能提高社會的生產效率。大城市、特大城市可以是大中型企業為主導,但也要辦眾多的中小型企業,否則,就業便成問題;而小城市、小城鎮,必須和必然是中小型企業為主,民私營經濟為主。
我國現在已經有了很多的這種實例。
比如溫州市,大家知道,溫州這二十多年來經濟的蓬勃發展,主要是依靠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那裡國有、集體企業比重很小。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起來以後,人民生活便大為改善,城市面貌也大為改觀。八十年代末我到溫州考察,感覺它還是一個破舊的老城,街道上大點的汽車都走不開。而十年後去看,完全變樣了,高樓大廈起來了,街道、設施也象個大中城市了。飛機、火車也通了。飛機場、高速公路據說都是民間投資辦的。這是一個老城市改造為新城市的實例。它依靠什麼?完全依靠的是民私營經濟的大發展。民私營經濟成了城市發展的實際內容和有力支撐。
溫州市的南面還有一個龍港市,完全是依靠農民投資辦起來的。它是一個新城市,生產型城市,它的主體同樣是民私營經濟。在建設城市的過程中,政府只是做了組織工作、規劃工作,制定政策,加以引導。
至於象台州市、義烏市,同樣是依靠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義烏市是依靠小商品市場的發展,帶動了一大批中小企業的發展,帶動了農民進城;城市的擴大,把周圍的專業村、專業鎮包括進來,變成了城市的組成部分,而向現代化城市前進的。同樣是一年一變樣,幾年大變樣。這次我到義烏開會,感到它同幾年前大不一樣了。還說它是縣級市,我看比北方一些中等城市都漂亮,都先進。而義烏市一些民營企業,也完成了二次創業,達到現代企業水平了。
所以,建設城市,發展城市,必須同發展民私營經濟結合起來。小城鎮建設,要以鄉鎮企業的集聚為前提。鄉鎮企業以及整個民私營企業,太分散了不行。集聚了,才能有規模效益,才能有其他企事業的發展。現在一些地方建立工業園區,民營企業開發區等,則是引導企業集聚的好辦法。
(四)建設現代化城市要堅持高標准
兩年前廣東提出要加快率先實現或基本實現現代化進程。這次來浙江,才知道浙江也提出了類似的目標或戰略。義烏市則明確提出要建設成為「現代化商貿名城」。我聽了很受鼓舞。直觀的感覺,這些地方確實已經相當的現代化了。高樓大廈,電燈電話,賓館飯店,電器電腦,車水馬龍,商業服務,從表面看都很象那麼回事了。我們住的「銀都酒店」,據說是四星級,也很漂亮、舒適。但仔細觀察,又感到粗糙一點,土一點,層次低一點。
去年,我從報紙上看到,我們社科院有位學者,在廣東發表意見,提出中國的現代化要有自己的特色,標准可以低一點,不必照搬國外的模式。我堅決不贊成這個意見。難道中國特色就是低標准嗎?如果是低標准,人家承認你嗎?
我早在二十年前就發表過這樣的觀點:現代化是一個世界性概念,並且是動態性概念。要達到公認的標准,人家才能承認。不要把中國特色同高標准對立起來。在建設四個現代化過程中,是要有中國特色,也必然會有特色。大有大的特色,小也有小的特色。每個地方,每個城市都應有自己的特色。例如,義烏市是全國最大的小商品市場就是特色,商貿名城也是特色。很多城市,就是靠特色出名的。沒有特色就沒有優勢,就沒有自己與其它地方不同之點。所以,強調特色是對的,要時時事事注意保持、發揚和提高自己的特色。但建設現代化城市,絕不能降低現代化的標准。
為了建設現代化城市,我還想提出一個觀點,就是現代化城市還要有自己豐富的文化內涵。要有旅遊景點,歷史遺產,文化、教育、科學設施,特別是要有高素質的人才和科學管理人才。使居民不僅要有生產、工作的場所,還要有生活、休閑、娛樂場所,而且處處能受到教育,學到知識,增長見識。我這些年每次到紹興市,都覺得它文化內涵豐富,可看的東西太多,能學到東西。深圳市這些年來的建設,文化內涵也越來越豐富,污染較輕,空氣清爽,才能吸引國內外的許多旅遊者去旅遊,甚至去居住,休閑,而不僅僅是看你的「現代化」。因此,我還主張把文化科學設施等等列入現代化內涵之中。現代化城市的標准要高,內容要豐富多彩。
(五)不妨引進「城市形象」的概念
自從鄧小平同志作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改變了中國的形象」,以及「要樹立一個好的形象,一個安定團結的形象」等論述之後,我國已經有學者建立了一個新學科—— 《地區形象學》,對地區形象的理論,地區形象的設計和建設,發表了創見性的主張。以此類推,我們還可以建立城市形象學、企業形象學等等,研究這些主體的形象和建設。有了地區形象、城市形象、企業形象這些概念之後,我們在進行建設的過程中,就會有形象建設的內容的思考和戰略了。
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形象問題。形象不僅僅是外在的表象,也有內涵的深刻內容,內在的形象。問題是什麼樣的形象是好的形象,什麼樣的形象是不好的形象。形象是自然而然地形成呢,還是有意識、有目標地樹立和創造。
我以為在沒有「城市形象」概念之前,城市形象的形成是自發的,或基本上是自發的;有了「城市形象」概念之後,「城市形象」的建設,就可以由自發性進入自覺性,包括自覺地改變形象,提高形象,造就形象。
「城市形象」概念的內涵,不僅包括城市的規劃布局,街道、基礎設施的建設,房屋的建造和風格,包括交通、綠化、景點、公園,包括企業的分布與質量,特別是建立和發展一些什麼類型的企業,而且還包括學校,科研單位,包括歷史遺產的發掘,文化景觀,城市管理,人們的受教育程度,文明禮貌,風俗習慣,等等。所以, 「城市形象」概念的內涵十分豐富,既包括外在的,也包括內在的,既包括經濟、政治,也包括文化、教育、科技,既包括精神風貌,也包括道德水平。
我是1949年3月當北京(當時稱北平)和平解放後進城的。五十多年來我始終覺得北京確實是全國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學校林立,人才薈萃,歷史遺產、文化景點豐富多彩,是任何城市比不上的。但我對北京的城市建設,一方面感覺到現代化水平逐年提高,另一方面又感覺到把一個古老、和諧、優美、完整風格的古都支離破碎了,實在可惜。如果當時有了「城市形象」建設的概念,有了文化遺產的考慮,也許會接受梁思成先生的建議。現在,許多地方已經看不出它與其它城市有什麼區別了。至於城市衛生狀況、空氣質量、文明禮貌也不如前了。同群眾接觸最多的售票員、商店服務員普遍看不起外地人,對待鄉下人的語言、面孔(很少有笑臉)、風貌,著實印象不好(上海是看不起北方人)。治安狀況也不敢恭維。我把這些都歸入「城市形象」的概念之中。不能不引起重視。但有些事情已經晚了。
具體建議,我主張把「城市形象」概念引進城市建設之中,作為城市的目標、戰略和發展內容來思考和論證,使之具體化並力求現實。特別是要突出特色,突出景觀,突出形象的建設。不僅小城鎮、小城市要這樣做,大城市、特大城市更要這樣做
⑨ 城市規劃大中小戶型住多少人,計算住區人數用的
根據規范,按3.2-3.5人/套計算住宅區人口。
⑩ 城市用地按大類、中類、小類三級進行劃分、以滿足不同規劃的要求。城市用地共分哪10大類、46中類、73小類
http://wenku..com/view/335c2ad028ea81c758f578db.html
城市用地分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准源
GB 50137 – 2011
這裡面有詳細的表格和分類釋義。你說的城市用地分的這些類就是指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