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城鄉建設 > 中國城鄉規劃發展概述

中國城鄉規劃發展概述

發布時間:2021-03-05 12:17:07

A. 未來十年我國城市規劃如何走,發展趨勢

抄未來10年的大都市將是哪些襲?也許不再是紐約、巴黎和倫敦這樣的傳統大城市,而像重慶這樣的中型城市將異軍突起。 美國知名財經雜志《福布斯》今晨發布未來10年發展最快的城市,中國的成都、重慶、蘇州和南京4個城市上榜,其中成都和重慶分別摘得冠亞軍。 《福布斯》指出,一個城市的起起伏伏不可能那麼快,但10年時間足夠讓一個城市崛起。 此次上榜的「未來大都市」沒有了今日的「全球中心」紐約、香港和東京,也沒有了新崛起的北京、上海和新加坡,甚至大型城市(人口)孟買等也沒有了蹤影。 榜單主要關注的是未來10年內重要的新興城市,中國的內陸城市重慶和成都成為了關注的焦點。 《福布斯》稱

B. 舉例論述中國城市規劃的理念變革

趨勢一:城市發展由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發展轉變,包容性增長成為發展的核心理念。
趨勢二:「調結構」是城市「十二五」的主攻方向,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成為重要突破口。
趨勢三:「轉方式」是城市「十二五」的發展主線,完善城市綜合創新體系是「轉方式」的重要支撐。
趨勢四:「擴內需」是城市「十二五」的基本方針,著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是擴內需的根本要求。
趨勢五:城鎮化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持續動力,破除城鄉「二元」分治的體制障礙是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的關鍵。「十二五」時期,加快城鎮化進程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
趨勢六:更加註重社會公平正義成為「十二五」發展新導向,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和構建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是重中之重。
趨勢七:文化成為城市發展的核心要素,增強軟功能、改善軟環境、提升軟實力是城市「十二五」的重要目標。
趨勢八:節能減排的硬約束進一步增強,綠色低碳成為引領中國城市「十二五」發展的全新模式。
趨勢九:城市人口將首次超過農村人口,農民市民化成為「十二五」城市亟待解決的難點問題。
趨勢十:改革進入全面攻堅階段,行政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成為城市「十二五」改革的重點領域。

由以上趨勢可以看到,中國的城市發展正在進行著一場巨大的變革。從傳統城市轉型為新型城市這一問題對城市規劃產生了極大極深遠的影響。

這就要求從事城市規劃專業的人們不僅具有過硬的專業水準,還要能從宏觀上把握中國城市規劃的大體方向,對中國城市發展的要求非常了解。這樣才能在實際規劃中,把發展的思路應用於詳細規劃當中,不僅做出好的規劃,還要符合中國城市發展的潮流。

C. 中國城市規劃特點

新中國的城市規劃從根本上講根本沒有,這是和新中國的教育有問題。根本還內不如新中國建立容之前的那些古代和近代,連國民政府僅有的一些市政建設,工程項目都好。
城市的規劃,需要有質量,就是百年工程。需要有遠見,可以滿足未來的需求,已經拓建、改建的難度降低。需要成整體看規劃,譬如最終城市的整體目標不是工業上升什麼經濟發展,而是適合人們居住,不然你發展經濟和工業,人們不喜歡在這里,不是一樣。

其實,很多國內的城市規劃應該好好學習。盡早結束外行領導內行的現狀。
我是長期研究城市規劃的人,從國外到國內,從古代到近代。只有經過長期的大高度的學習才可以,可惜,現在卻報國無門。因為那些崗位都是一些不靠真本事的人去做的。
國外的城市規劃有好的,但也不能盲目學習,因為城市和城市不一樣。譬如,有些城市是工業區和生活區必須分開,而那些盲目的城市學習這樣建設的結果就是早上人流從一邊到城市一邊,晚上再從一邊回到家,增加了交通壓力,增加了百姓的時間浪費,造成了百姓的體能、生活的無味付出

D. 中國古代城市建設概況

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史概述
在我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不少宏偉壯麗的偉大城市,集中表現了古代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多方面的成就,在城市選址、城市供排水、城市交通、防火、城市綠化和風景區、城市規劃等方面,都有過卓越的成就和經驗。
1、 城市發展沿革:商周時期,城意味著國家,受封的諸侯國有權按爵位等級建造相應規模的城。到戰國時期,周朝的條令不在起作用,各地按需要自行建城,城市規模和城市分布密度大大提高。秦統一全國後,取消分封諸侯的制度,實行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城市成為中央、府、縣的統治機構所在地。以後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中,這一體制基本沿襲下來。
2、 城市選址:中國古代城市選址原則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選擇適中的地理位置,即擇中原則;考慮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即『度地卜食,體國經野『的原則;考慮自然景觀及生態因素,提出『國必依山川『的原則;考慮設險防衛的需要;考慮水源及交通問題,往往選擇水陸交通要沖。
3、 城郭之制:從春秋一直到明清,除秦始皇的咸陽外,其他各朝的都城都有城郭之制。城郭之制即『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內之為城,外之為郭『的城市建設制度。一般京城有三道城牆:宮城(大內、紫禁城)、皇城或內城、外城(郭);府城有兩道城牆:子城、羅城。
4、 築城方法:夏商時期已出現了版築夯土城牆;唐以後,漸有用磚包夯土牆的例子;明代磚產量增加,磚包夯土牆才得到普及。城門門洞結構,早期用木過梁,元以後磚拱門洞逐漸推廣。水鄉城市依靠河道運輸,均設水城門。此外為防禦侵襲,有些城市還設有『瓮城『,『馬面『,城垛,戰棚、城樓等設施。
5、 都城布局:中國古代有兩種城市形式:一種為方格網式規則布局,多為新建城市,受禮制思想影響,如《考工記》中所述:『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實例較多,如北魏、隋、唐的洛陽,隋、唐的長安,元大都與明、清北平;另一種為較為自由的不規則布局,多為地形復雜或由舊城改建的城市,受地形或現狀影響較大,所謂『凡立國都,因天材,窮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准繩『。實例如漢長安,南朝建康。具體來講有分為如下幾方面的特點:
a、居住區:為加強對城內居民的控制,宋以前各朝均實行里坊制度,即把城內居住區分為許多里坊,內有街巷,四周用高牆圍起,設里正、里卒把守,早啟晚畢;北宋後由於城市發展而取消,代之以商業街和街巷的布置形式,並用『廂坊『或『保甲『等組織手段來控制城市居民。
b、市場:唐以前城內的市場集中在某幾個里坊內,設有市樓或市署,由市令管理,和里坊一樣按時啟閉;在居民的里坊里有少量零星分布的小商店;在城外、郊野可自由設市,稱為『草市『。北宋以後,隨著商業的發展,基本廢除了擊鼓而集的里坊式市場,形成了開放的商業街以及集中於廟宇內的市場貿易。
c、娛樂場所:從南北朝到唐代多依靠宗教寺院及風景區作為城市居民的娛樂場所。漢以後三月上已去郊外水邊修禊以及九月重陽登高的風俗逐漸盛行,市民出城踏青、春遊、秋遊也漸多。如唐長安城南的曲江,宋東京郊外的名勝和一些私家園林,都是春遊勝地。
6、 道路系統:中國古代城市絕大多數採取以南北向為主的方格網布置,這是由建築物的南向布置延伸出來的。為適應各地不同的條件,在具體處理上也是因地制宜的。在地形完整的新建城市(如隋大興)中,採用均齊方整的布置方式;而在有山川河流或改建城市(如南朝健康、漢長安)中,則根據地形隨宜變通,不拘輪廓的方整和道路網的均齊。城市道路在宋以前都是土路,沒有路面,宋以後磚石路面在南方城市得到廣泛的應用。
7、 都城綠化:中國古代對都城綠化都十分重視,歷代帝都道路兩側都種植樹木,北方以槐、榆為主,南方則柳、槐並用,由京兆尹(府)負責種植管理。對於都城中軸上御街的綠化布置,更為講究:路中設御溝,引水灌注,沿溝植樹。這種道邊植樹的做法,唐時傳到了日本。
8、 防火問題:宋東京城市發展很快,房屋密集,接棟連檐,常有火燭之災,所以設立了消防隊。城內每隔一里許設負責夜間巡邏的軍巡捕,並在地勢高處磚砌望火樓瞭望。南北朝以後,都城及州縣城設鼓樓供報時或報警之用。從元大都開始,在城市居中地區建造高大的鍾樓與鼓樓。
9、 排水處理:漢長安已採用陶管和磚砌下水道;唐長安則在街道兩側挖土成明溝。宋東京有四條河道穿城而過,對用水、漕運、排水都大有好處。明時北京設有溝渠以供排泄雨水,並設有街道廳專司疏浚掏挖之職。清代北京溝渠疏浚由董姓包商世襲承攬,稱為『溝董『,並繪有詳盡的北京內城溝渠圖。
10、城市規模:中國古代都城規模之大,在世界古代城市建設史上是少有的。在世界古代城市面積比較中,中國古代都城占據了前七名。 總的來說,我國古代城市建設,既在理論上的獨特之處,又有大量的優秀實例。我國古代等級森嚴的周禮制度,注重天、地、人相互關系的風水理論,對我國古代城市建設都有極其重要的影響。而著名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陽、開封、南京、北京)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遺產。所有這些都是現代的中國規劃師、建築師們應高度重視,認真加以研究、借鑒和學習的。

E. 中國城市規劃發展城市規劃思想有哪些

中國城市規劃思想主線有:古代為《周禮 考工記》匠人營國思想、管子因地回制宜思想答;近代殖民城市輸入西方傳統規劃思想;建國後蘇聯計劃經濟與工業城市規劃思想;改革開放以來,繼續學習現代主義、工業城市規劃,直到現在。次要線索有:道家天人合一、風水思想;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理念、後現代社會文化思想等。

F. 城市規劃設計的發展歷程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的出現、人類居住環境的復雜化,產生了城市規劃設計思想並得到不斷發展。特別是在社會變革時期,舊的城市結構不能適應新的社會生活要求的情況下,城市規劃設計理論和實踐往往出現飛躍。
中國古代的城市規劃設計學說散見於《考工記》、《商君書》、《管子》、《墨子》等典輔之中。《考工記》確定了「都」、「王城」和「諸侯城」的三級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區和道路系統等;《商君書》論述了某一地域內山陵丘谷、都邑道路和農田土地分配的適當比例,以及建城、備戰、人口、糧食,土地等相應條件。
中國古代城市規劃設計強調戰略思想和整體觀念,強調城市與自然結合,強調嚴格的等級觀念。這些城市規劃設計思想和中國古代各個歷史時期城市規劃設計的成就,集中體現在作為「四方之極」、「首善之區」的都城建設上。
戰國時期,列國都城採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西漢長安城將宮室與里坊結為一體 ;三國時曹魏鄴城採用城市功能分區的規劃方式;南北朝時代的洛陽城加強了全面規劃,都為中國古代前期城市建設的高峰——隋唐長安城的建設起了先導作用。
長安城的建設成就是唐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及於日本、朝鮮等國的都城建設。宋開封城在中國都城建設史上的重要性在於,它是按照五代周世宗柴榮頒發的詔書,有規劃地進行擴建的要例。後來,商品經濟的發展使延綿千年的城市裡坊制逐漸廢弛。北宋中葉,開封城走向較為開放的街巷制體系,形成了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城市結構形態。
元大都的規劃汲取了春秋戰國時期理想都城的規劃思想,而又作了因地制宜的處理。由大都城演變而成的明北京城,可說已集中國古代都城城市規劃設計之大成。清代在北京城遠近郊區大力經營園林和離宮別館,使北京成為中國封建時代都城規劃和建設的最輝煌實例。
在西方,在古希臘城邦時期已出現了希波丹姆規劃模式。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闡述了城市選址、環境衛生、坊際建設、公共建築布局等方面的基本原則,並提出了當時的「理想」城市模式。中世紀社會發展緩慢,城市多以教堂為中心。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阿爾伯蒂、帕拉第奧、斯卡摩錫等也提出了一些反映當時商業興盛和城市生活多樣化的城市理論和城市模式。
產業革命前的歐洲城市,除羅馬等少數城市外,一般規模較小。多數城市是自然形成的,城市功能和基礎設施都比較簡單,衛生條件也差。城市規劃設計多側重於防禦功能和政治需要,封閉性強。城市規劃設計的內容主要著眼於道路網和建築群的安排,因而是建築學的組成部分。
產業革命導致世界范圍的城市化,大工業的建立和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規模擴大。城市的盲目發展,貧民窟和混亂的社會秩序造成城市居住環境的惡化,嚴重影響居民生活。人們開始從各個方面研究對策,現代城市規劃設計學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形成的。
現代城市規劃設計學科主要由城市規劃設計理論、城市規劃設計實踐、城市建設立法、城市規劃合理四部分組成。
現代城市規劃設計理論始於人們從社會改革角度對解決城市問題所作的種種探索。19世紀上半葉,一些空想社會主義者繼空想社會主義創始人莫爾等人之後提出種種設想,把改良住房、改進城市規劃設計作為醫治城市社會病症的措施之一。他們的理論和實踐對後來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頗有影響。
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霍華德倡導「田園城市」,1915年格迪斯提出區域原則,倡導城市規劃設計與區域規劃相結合的學說。他們的學術思想對城市規劃設計思想的發展影響深遠。同時代的恩文所著《城市規劃設計實踐——城市和郊區設計藝術概念》一書,總結城市發展的史例和他本人的規劃實踐經驗,可視為建築師對城市規劃設計領域的開拓。隨後,越來越多的建築師以及社會學家、地理學家、經濟學家等投入城市規劃設計理論的研究。
在19世紀,影響最廣的城市規劃設計實踐是法國官吏奧斯曼1853年開始主持制定的巴黎規劃。盡管巴黎的改建,有鎮壓城市人民起義和炫耀當權者威嚴權勢的政治目的,但巴黎改建規劃將道路、住房、市政建設、土地經營等作了全面的安排,為城市改建做出有益的探索。影響所及,科隆和維也納等城市也紛紛效法。
這一時期還出現了另一種建設實踐:英國一些先進工業家在建設工廠的同時,建設新的工人鎮。例如1851年工業家薩爾特建設了薩泰爾工人鎮,1887年利威爾建設了日光港工人鎮,形成所謂「企業城鎮」。這些實踐無疑促進了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等城市規劃設計理論的形成。至今,城市規劃設計仍是採取上面所說的舊城改建和新城建設兩種基本形式。19世紀90年代,西歐各國已逐漸形成以公共投資改進市政建設同控制私人用地相結合的城市發展戰略概念。在德國有城鎮發展規劃工作的傳統,也有雛形的分區制規劃方法。這些都為城市規劃設計工作提供了有用經驗。
制定城市建設法規最初的目的是維持整齊、清潔、安定的城市環境,以保障居民健康。英國1848年制定《公共衛生法》,其中規定了住宅的衛生標准,1906年頒布《住宅與城市規劃設計法》。瑞典1907年制定了有關城市規劃設計和土地使用的法律。美國紐約1916年頒布了控制土地利用和建築高度的分區區劃法規,後來在1961年為適應新情況,修改成為區劃決議。實踐證明,城市建設和管理要有相應的法律體系,嚴格的城市建設法規可以提高城市規劃設計和建設的質量。
20世紀以來,人類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國際政治、經濟、社會結構發生巨大變革,科學技術長足發展,人文科學日益進步,價值觀念起了變化,這一切都對城市規劃設計產生深刻的影響。1933年的《雅典憲章》概述了現代城市面臨的問題,提出了應採取的措施和城市規劃設計的任務,是現代城市規劃設計理論發展歷程中的里程碑。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城市規劃設計家沒有舍棄《雅典憲章》的基本原則,而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給予更新和補充,這就出觀了1977年的《馬丘比丘憲章》。這兩個憲章是兩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的總結,對全世界城市規劃設計都有相當的影響。
產業革命後,城市內部結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促使人們從理論上研究城市的結構和形態,尋求最佳模式。
有人認為城市宜集中建設。法國建築師勒·柯布西耶1922年在《明日的城市》中主張充分利用技術成就,建造高層高密度的建築群,使城市集中發展,以求得最好的生活環境和最高的工作效率,這種思想被稱為城市集中主義。有人主張城市宜分散建設。美國建築師賴特提出的「廣畝城市」認為城市應與周圍的鄉村結合在一起,平均每公頃居住2.5人,被稱為城市分散主義,這兩種城市模式影響甚廣。
此外,有人從城市功能要求出發提出各種城市布局形態,如「帶形城市」、同心圓式的環狀城市、楔狀結構城市、多核心城市等;有人則從城市中各種系統的組織出發,宏觀地研究城市所在的地區的空間結構與城市形態的關系;也有人從微觀上對構成城市的單元細胞進行剖析來研究城市的形態。

G.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的歷史發展

初創階段(1956-1984) 1956年,中國建築學會城市規劃學術委員會在北京成立 1966-1977年,中斷學術活動 1978年,「文革」後重新成立中國建築學會城市規劃學術委員會 成長階段(1985-1997) 1985年,中國建築學會六屆四次常務理事會同意學術委員會以「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的名義開展活動 1986年,中國科協批准(1986科協發字005號文件)學會對外稱「中國城市規劃學會」 。 1992年,建設部批准(建人[1992]788號)更名為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隨後在民政部注冊登記。 1993年,正式以「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名義成立理事會。 壯大階段(1998至今) 1998年,全面實行獨立核算、自收自支。 1999年,調整秘書處工作機構,下設聯絡部、編輯部與咨詢部 2001年,決定每年舉辦學術年會,隨後定名為「中國城市規劃年會」 2004年,第三屆理事會成立,學會機構專業化、年輕化得到很大改善 2006年,學會網站開通 2007年,作為中國官方代表,加入國際城市與區域規劃師學會;成為世界銀行注冊的咨詢機構。

H. 中國的城市化發展規劃是什麼

中文名: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期城市規劃體系建設
作者: 郝壽義.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文字版
出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書號: 7560935702.發行時間: 2005年12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本書以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作為研究的基點,在全面、系統、深入地闡明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識別、動力機制、路徑選擇的基礎上,探討中國在改革開放條件下的城市化快速發展模型等基本問題。通過剖析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的基本特徵(開放性、體制轉型期、非均衡、信息化和資源硬約束) ,以及這些特徵對中國城市化發展及城市規劃所產生的廣泛影響,提出了適應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城市規劃體系建設的任務和框架。本書最後以環渤海地區和天津市為例,提出了相應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規劃對策和途徑。

本書可供從事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領導和工作人員使用,亦可供房地產業、高等院校城市規劃、城市經濟及區域經濟專業有關人員參考。

緒論
一、研究的背景和任務
二、研究的思路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一章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基本識別
第一節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的界定
第二節 開放條件下城市化快速發展模型
一、模型提出的背景
二、開放條件下的影響分析
三、模型的理論基礎
四、模型的假設與推導
五、模型結論
第三節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特徵識別
一、典型國家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主要特徵
二、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主要特徵
第二章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動力機制
第一節 集聚與擴散——城市化的內在本質
一、集聚與擴散理論的基本內涵與作用機理
二、城市的集聚效應與擴散效應:城市化動力機制演進的經濟學依據
三、經濟集聚與擴散機制:城市化動力機制演進的前提條件
四、市場與政府主導下的集聚與擴散
第二節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市場動力機制
一、農業對城市化的影響
二、工業化對城市化的影響
第三節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制度動力機制
一、就業制度變遷與創新的軌跡
二、戶籍制度變遷與創新的軌跡
三、社會保障制度變遷與創新的軌跡
四、土地制度變遷與創新的軌跡
第三章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路徑選擇
第一節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資源約束
一、資源約束模型的假設
二、資源約束模型的推導
三、資源約束模型的結論
第二節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制度約束
一、制度約束模型的假設
二、制度約束模型的推導
三、制度約束模型的結論
四、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制度創新
第三節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道路
一、城市化道路的反思
二、城市化快速發展的目標
三、城市化道路的國際借鑒
四、非均衡、協調發展的城市化道路
第四章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對城市規劃建設的影響與思考
第一節 城市化快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
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21世紀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
二、城市化快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有效路徑
三、科學發展觀: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指導思想
第二節 城市化快速發展對城市規劃的影響
一、「無邊界」:城市化快速發展期城市規劃的總體趨勢
二、計劃與市場相互適應:城市化快速發展期城市規劃的制度環境
三、統一化和差異化相協調:城市化快速發展期城市規劃的基本原則
四、物質流與信息流相平衡:城市化快速發展期城市規劃的具體目標
五、資源供給有限:城市化快速發展期城市規劃的硬約束
第三節 城市化快速發展對城市建設的影響
一、城市建設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
二、區域問題、城鄉問題將更加突出
三、資源環境對城市建設的硬約束將越來越強
四、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將更為迫切
五、城市特色問題將更加突出
第四節 城市化快速發展期城市規劃的新思維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規劃理念
二、從區域和全球的視角審視城市規劃
三、確立資源環境約束條件下城市規劃的新理念
四、提高城市規劃的科學性是重中之重
五、樹立空間規劃與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的協調理念
六、突出城市規劃在城鎮功能定位與空間布局的作用
七、加強都市圈的研究和規劃
八、確立城市發展戰略規劃在城市規劃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九、按照現代城市內部地緣組成要素及結構的變化
十、建立「質」與「量」並重的城市化及城市發展模式
十一、建立與規劃轉型相適應的法律、法規體系
十二、著力加強城市規劃制度的創新
第五節 城市化快速發展期城市建設的新思維
一、科學認識城市及其發展規律
二、樹立科學的城市經營的理念
三、建立多元投資機制,通過市場機制籌措建設資金
四、正確處理城市現代化建設與保護歷史遺產的關系
五、因地制宜,突出城市特色
六、統籌兼顧,協調發展
七、加強城市建設人才的培養
八、加強公眾參與,增強透明度
第五章 適應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城市規劃體系建設的任務和框架
第一節 發達國家城市規劃體系的歷史演進和借鑒
一、西方發達國家城市規劃體系的歷史演進
二、亞洲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城市規劃體系演進分析
三、發達國家和地區城市規劃體系發展的突出特徵
四、發達國家城市化對城市規劃體系建設的影響
五、發達國家城市規劃體系建設的啟示
第二節 中國城市規劃體系的歷史演進和特點
一、中國城市規劃體系的歷史演進
二、中國城市規劃體系建設的特點與不足
第三節 中國和西方城市規劃體系比較分析
一、中國和西方城市規劃體系建設背景分析
二、比較和借鑒的理性思考與體會
第四節 適應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中國城市規劃體系建設的任務和框架
一、中國城市規劃體系建設相關研究的基本狀況
二、中國城市規劃體系的建設環境
三、中國城市規劃體系的基本概念和框架
四、中國城市規劃體系建設的發展趨勢
第六章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的城市規劃體系
第一節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的規劃法規體系
一、中國城市規劃法制建設現狀
二、中國城市規劃法制建設存在的問題
三、中國城鄉規劃法規體系目標和任務
四、構建與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相適應的城鄉規劃法規體系框架
第二節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的城市規劃行政體系
一、中國城市規劃行政體系的現狀
二、中國城市規劃行政體系的現存問題
三、中國城市規劃行政體系的發展趨勢
四、構建與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相適應的城市規劃行政體系框架
第三節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的規劃編制體系
一、中國城市規劃編制體系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二、構建與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相適應的城市規劃編制體系框架
第七章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體制
第一節 計劃經濟下的規劃建設管理體制
一、計劃經濟下規劃建設管理體制的構成機制
二、管理的主要內容與程序
三、管理的依據、方法與措施
四、對計劃經濟下規劃建設管理體制的評價
第二節 市場經濟下規劃建設管理體制的特點
一、市場經濟下規劃建設管理體制的特點
二、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規劃建設管理體制的構架
三、與其他行政管理體制的關系
第三節 城市化高速發展期規劃建設管理體制的調整思路
一、規劃建設管理體制面臨的重大變革
二、我國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體制存在的突出問題
三、規劃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創新與調整的思路
四、規劃建設管理體制調整的保障機制
第八章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的城市規劃實施保障機制
第一節 城市規劃實施的內涵
一、城市規劃實施的定義
二、城市規劃實施的目的和作用
三、城市規劃實施的主體
四、城市規劃實施的機制
第二節 國外城市規劃實施管理的啟示
一、國外的城市規劃實施管理
二、國外城市規劃實施管理的幾點啟示
第三節 我國的城市規劃實施管理
一、我國城市規劃實施管理現狀
二、規劃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三、我國城市規劃實施管理的改革方向
第四節 建立相應的城市規劃實施保障機制
一、城市規劃實施的理論分析
二、建立與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相適應的城市規劃實施保障機制
三、對策措施
第五節 城市規劃實施管理必須用好土地政策與土地規劃
一、土地制度是城市發展及規劃實施管理的重要基礎
二、運用土地政策強化城市規劃實施管理
三、借用土地利用規劃成果促進城市規劃實施管理
第九章 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環渤海地區區域協調與區域規劃研究
第一節 環渤海地區城市化發展狀況考察
一、環渤海地區城市化發展歷程回顧與現狀總體評價
二、環渤海地區城市化發展呈現出的主要特徵分析
三、目前環渤海地區城市化進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四、環渤海地區與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的綜合比較
第二節 區域協調:環渤海地區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前提
一、環渤海地區區域協調水平現狀考察與評價
二、影響區域協調的基本因素及主要內容
三、國內外區域協調的主要模式考察
四、環渤海地區區域協調模式探討
第三節 區域規劃:環渤海地區城市化快速發展的有力保障
一、區域規劃的基本概念與主要內容
二、國外區域規劃的特點及經驗借鑒
三、環渤海地區區域規劃建設的政策建議
四、環渤海地區區域規劃保障體系
第四節 環渤海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之一——濱海新區
一、濱海新區經濟發展現狀考察
二、天津濱海新區發展的國內外環境分析
三、濱海新區經濟發展的優勢與發展定位
第十章 天津市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的規劃建設研究
第一節 天津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現狀
一、天津市城市規劃管理現狀
二、天津市城市建設管理現狀
第二節 天津市城市化快速發展與區域協調發展
一、京津冀聯合發展的戰略意義與基礎
二、天津市城市化快速發展與區域協調發展應重點做好的幾項工作
第三節 天津市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的規劃建設管理體制研究
一、天津市城市化快速發展期的城市規劃體系基本構架
二、完善天津市城市規劃管理體制
三、完善天津市城市建設管理體制
第四節 推動天津城市化快速發展的規劃建設研究
一、制訂合理的城鎮發展總體規劃
二、加強與完善市域交通網路
三、搞好城鎮的規劃建設
四、建立與完善城鎮土地管理體制
五、發展城鎮經濟
六、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七、建立城鎮建設發展的政策保障機制
後記

閱讀全文

與中國城鄉規劃發展概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