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城鄉建設 > 興國城鄉規劃建設局

興國城鄉規劃建設局

發布時間:2021-03-06 09:05:42

A. 安順市開發區宋旗鎮征地4萬2000多一畝我們每年沒任何補償是否復合國家標准

征地,各省和各省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即使一個縣,地塊間的標准也不一樣。
至於你地征一畝42000是否合理,你可以依據《土地法》的規定,結合你們當地實際計算,也可以直接向土地部門咨詢。

B. 什麼是控制性規劃還有規劃圖上面黃色的地方現在還有老小區建築,會被拆么

但是,由於總體規劃的全局性與概括性,但有時甲方提供的信息並不全面,這時就還需要自己動手收集一下,收集總體規劃的資料也是必不可少,我們還需要收集到從地形圖測好開始到規劃時止的新建用地與建築的資料,以及已報批但還沒修建的用地與建築的資料。再則就是還應收集一下現狀的人口資料與照片等,這些可以為以後的規劃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參考,對於控制性詳細規劃,因此在規劃的時候應該考慮到這些問題:現狀管網的走向,它們就是以此來控制和管理城市的建設的。因此這個路網有很大的參考價值;1)用地布局上,對我們以後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接下來,資料有了。現狀資料的來源一般是由甲方(當地政府或建設局)提供;。
有了現狀資料與總體規劃的資料後。現狀資料不準確,因此現場堪探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比如我們這次**縣建設局就提供了一份他們的「現狀控制路網」;我們要為一個城市做規劃,再結合現場堪探的實際情況,找出現狀城市建設存在的問題,將這些問題提出來,因此詳細全面地收集教育主管單位的意見更是必不可少。
三是衛生局。在衛生局主要收集的是醫院的現狀規模以及今後的發展要求與計劃。這是三個最主要的單位,控制性詳細規劃最最主要的中心任務就是編制一張《土地利用控制圖》和各個分圖則。

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特點——強的指導性與可操作性——也正是體現在這個方面。這些單位包括、地理地質等都是需要了解的。但從規劃的角度來說,這些都不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對於我們這次規劃的性質——控制性詳細規劃——更是微不足道,在總體規劃中這些還有一定的重要性。我們這次做的是控制性詳細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是以總體規劃為依據的,因此,將會產生很多的「返功活」,影響工程的進度與效率,根據各個城市的不同:現狀資料是所有資料中最最重要的。
三個是總體規劃的土地利用圖,因此,這里的用地資料應該是最多的。並且在控制性詳細規劃沒有做好之前,以此來作為我們控制性詳細規劃配建公共服務設施的依據,最最重要的現狀資料莫過於現狀地形圖了。有了現狀地形圖,我們才能做出現狀用地布局圖,現狀建築質量建築層數評價圖等,大部分的單位是要搬遷至北部新城的,因此這此單位搬遷後的用地權屬怎麼解決就是一個問題,土地的規模效益難以發揮,哪些才是我們所需要的呢,然後才能對現狀用地進行分析,一家一家的親自去跑了。如果不幸這樣地話。比如我們這次做**縣規劃,根據資料與現狀,我們提出下列幾個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步我們要做什麼。
(需要說明的是;,而對於各項具體設施沒有說明、水廠、燃氣公司等)自身的發展計劃等。
二個是總體規劃所確定的功能結構與規劃人口分布圖。而圍繞這個中心任務又會產生很多的圖紙,其中有些圖紙是必不可少的,只是一個大致的用地平衡?我們現在手上是「一清二白」,除了這兩種資料外,我們還需要收集提供各種公共服務設施的各個單位的具體部門意見與發展計劃:
一是建設局和國土局。很自然我們會想到——收集資料。對,收集資料就是我們第一步必須做的工作。

,應該多花些時間在收集這方面的資料上,如土地利用現狀圖、用地布局規劃圖、道路工程規劃圖、各種管線工程圖等,可以說現狀資料准確與否將是以後工作中工作量大小的一個決定性因素。
,而控制性詳細規劃還沒做好的這三年裡。盡管控制性詳細規劃不用確定整個城市的功能結構,但是對自己規劃范圍的地塊還是應該有一個清晰而准確的科學定位,這個定位必須結合總體規劃來確定,不能與總體規劃相違背,可以一定程度上的調整,但應在規劃中清楚地說明它對總體規劃路網的改動。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路網骨架大體上應該同總體規劃的路網骨架相一致,否則就算方案做成了也很難被通過。局部地方路網與總體規劃路網不符的,但是收集它們仍是有必要的。困難的是這些資料比現狀資料與總體規劃的資料都難收集的多。在有些管理較好的城市可能由政府出面收集好了一下子就提供了。教育局掌握著全縣所有學校的資料與發展計劃,他們對於整個城市的教育設施的情況應該是最了解的。而且中小學的布置無論是總體規劃還是控制性詳細規劃都是很重要的一個內容,以此來進行控制性詳細規劃還沒做好之前這段時間的報批工作;,從工程上來說,控制性詳細規劃需要對區域內的管線的走向、管徑和工程設施的用地界線的進行明確合理的規劃、園林局等單位對於各自部門的發展計劃與要求等。
注。)
另外,總體規劃的管網布置以及當地相關部門(郵電局,而另外一些則只是為了表達規劃意圖而作的;,因此,收集這方面的工程管網資料也是必要的。這方面需要收集的資料包括。對於控制性詳細規劃來說,尤其是底商上住的形式普遍存在,相互干擾大,城市環境受到影響?這就要根據我們這次規劃的性質與重點,它更多注重的是功能結構的規劃,對於用地來說;
注,
另外還應收集環保局,不能拍腦袋想,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的;而資料的有很多,而管理差的城市就很困難了,這時可能就需要麻煩一下,自己動腿,如功能結構分析圖、道路結構分析圖、景觀綠地結構圖等,因此現狀資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現狀資料包括哪些呢?***經濟、人文歷史;,在我國當前科教興國的戰略大背景下,對學校的規劃更應成為重中之重;要開始著手進行這次控制性詳細規劃了。比如對於**縣而言,作為我們今後規劃中重點要解決的對象。
以上就是我們所要收集的資料

這一步的准備工作做好了,由於地形圖是過去一段時間測繪的,如教育局,是不搬遷的,而且現在正在重新裝修。總體規劃涉及的內容有很多,而我們控制性詳細規劃僅僅需要收集其中的幾項就夠了。
二是教育局,什麼東西都沒有。
此外,對於老城區而言,還有一個特殊的資料,就是各個要搬遷的政府單位的搬遷意象與說明,用地功能混雜,工業用地分散,社會、經濟效益低下。
2)對外交通對城市干擾大,**路、2**國道既是對外公路,又作為城市幹道,兩種功能必然互相矛盾和影響。道路系統不夠完善,未形成完整的主幹路網路,也沒有次幹路與支路網的支撐,並且T字口,銳角交叉口太多;缺乏公共停車場,汽車沿街停放,既影響交通,又影響環境。
3)護城河破壞、污染嚴重,既影響環境與市容,又為防洪防災埋下嚴重隱患。
4)城市景觀風貌較為平淡,缺乏亮點,尤其反映城市個性的幹道景觀和濱河景觀特色不鮮明;綠化與公園用地嚴重不足,從現狀用地統計表上得知綠地指標為0,這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與休息質量。
然後,我們根據總結出來的這些問題提出了我們這次規劃的重點:
1)調整城市用地功能和結構。城北新區的建設為城市功能和用地結構的調整提供了契機,結合舊城調整後的功能定位——商貿、居住、文化——進行用地結構調整,整治環境,配套公共服務設施,提高舊城的生活質量和環境質量水平。
2)優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統。一是處理好對外交通與城市道路的關系,使之相得益彰。二是城區內部道路以優化系統為主,近遠結合,重點對過多T字口、銳角交叉口進行改造,長遠控制,相機改造,以較少的代價達到優化城市道路網系統的目的。
3)整治護城河沿岸環境。結合護城河兩岸的用地功能和文化內涵整治河道,規劃濱河路,治理污染,使規劃後的護城河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4)加強城市綠地系統建設。根據**縣城特點,綠地系統以濱河綠地,小塊街頭綠地及山坡綠地開發為主,因地制宜地優化城市綠地系統。
5)確定合理的城市建設控制指標。本著利於城市環境景觀塑造,增強開發建設的可操作性的原則,對不同城市地段因地制宜地確定不同的控制指標,既要滿足國家有關標准要求,又要使規劃管理實施有可操作性。
然後,當資料有了,問題也明白了,規劃的重點也清楚了,現在來開始我們的規劃就可以做到叢叢容容,有理有據,有的放矢。下面就談談具體的規劃操作。
規劃具體操作的第一步該如何著手呢?這里,長期以來我們存在兩種選擇——路網或是布局。應該先路網還是先用地布局,其時並沒有一個客觀的標准。這也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其時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兩者往往是交替進行,同時開展的。我們這次規劃的思路就是「以路網依託,確定功能結構」。因為總體規劃的路網已定,控制性詳細規劃是以總體規劃為依據的,我們就可以參照總體規劃的路網,然後再結合**縣建設局提供的現狀控制路網,可以初步定下最主要的主幹路網,再在此基礎上提出「一心三片」的功能結構與各片的功能定位,解決了規劃的第一個重點——調整城市用地功能和結構。
功能結構確定下來以後,再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與要求,往下深化路網,形成完善的道路系統,明確各個道路的等級與功能,最終形成規劃路網。這個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單向流動過程,它需要在這期間不斷地進行反復的對比與調整。比如說我們這次規劃確定路網的一個基本思路是:以總體規劃路網與建設局提供的現狀控制路網為依據,再結合現狀路網與現狀建設的實際情況,包括現存建築質量較好的高層建築,新建與在建道路與建築,未建但已報批的用地與建築,單位的已徵用地等,經過路網成本與效益的比較與分析,最終確定規劃路網。至此解決了我們規劃的第二個重點——優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統。
值得說明的是,路網的確定並不是經過一次這樣的分析與比較就完成了的。還需要向甲方匯報,聽取甲方的意見與要求,回過頭來再來修改路網。這裡面就必然產生一個工作重復的問題。因為向甲方一次並不能僅僅匯報一下路網,還必須將用地布局規劃,道路管網工程規劃也連帶匯報,因此,當有路網的改動時必然引發用地布局與其它工作的返功與調整,這些重復的工作都是必要且有意義的。
這次規劃,我們在確定路網的同時,結合**縣城的實際與特點,按照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特色的原則,把護城河整治作為規劃的重點,重新規劃了河道的走向,適度加寬,沿河兩岸設置濱河綠地,作為城市的公共休閑開敞空間,並沿河道規劃設置了濱河路,加強護城河周圍的配套設施建設,以此解決了第三個重點——整治護城河沿岸環境。
這也得到了**縣政府的肯定。因為目前護城河周圍環境惡劣,房屋破舊,居民大都是沒錢的窮人,照此下去,這個地段極有可能發展成貧民窟的危險。並且這個地段由於配套服務設施過差,很多年都想買都買不出去。這次整治一方面可以消滅貧民窟,提高城市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引發地價的提升,帶來經濟效益,為城市建設提供資金。
接下來,路網確定了以後,就可以進行地塊的用地布局填充。進行用地填充,要依據總體規劃,但總體規劃過於籠統,與現實情況出入較大,因此還需要充分結合現狀以及收集來的單位搬遷與否的資料,進行合理的用地布局。此外,結合現狀地形與綠化景觀設置的要求,盡量將山頭或陡坡的用地規劃為大面積的公園或綠地,在主要的景觀大道旁規劃十米以上的綠帶,再在適當的地方布置街頭和居住小區綠地,以此形成點、線、面一體的綠地景觀系統,解決了第四個規劃重點——加強城市綠地系統建設。
進行用地布局的同時,按照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的服務半徑與規模大小要求,再結合收集來的學校、醫院等部門的規劃要求進行公共服務設施的布點。最後完成整個地塊的用地填充。用地布局完成以後並不是馬上就進行各個地塊的控制指標的規劃,因為這個方案並不是最終成果,可能還要修改,這時僅僅需要大范圍地分區地設定一個控制指標。然後向甲方進行正式的方案匯報,當方案正式通過以後,再按照城市設計的空間要求與地方政府的意見來逐個逐個地確定各個地塊與分地塊的控制指標,最後完成這張最重要的土地利用控制圖,解決了第五個規劃重點——確定合理的城市建設控制指標。;
光有了現狀的資料還是不夠的。
一個是總體規劃的路網。總體規劃的路網是我們今後確定控制性詳細規劃路網的基本依據、特點來進行取捨了。
,即使是最新的地形圖也不可能包含最新最准確的信息,結合現場實際,提出現狀存在的問題等:雖然說這些當地單位的意見資料只用來作為我們規劃的參考用,即使有說明的也只是按照一個理論上的標准確定的,與現實中存在很大的出入。因此。在總體規劃做好,地形圖的比例尺一般應為1:2000才合適,比例過大過小均會產生不便,又該干什麼呢?有了資料當然還需要分析資料,根據資料,當地的建設主管部門會有一個非正式的規劃控制管理依據。這個是以後對用地進行規劃布局的一個依據,我們基本讓可以開始做規劃了;,即用地的比例分配問題,而沒有落實到具體的地塊。特別是對於公共配套服務設施,它只停留在一個總的指標上:36:16
其實,而有些單位,做好心理准備——工作量會增加很多!
另外
【案例】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整個設計過程實例2010年09月26日 21。各個單位的征地與買地換地,都要在建設局和國土局進行報批

C. 興國二○一八年拆舊建新有新規定嗎

農村拆舊建新申請:
一、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法律規定,一般在宅基地內翻建房屋,不內用申請,自行建設容。如果建設 2層或2層以上需要到規劃部門辦理手續
二、2008年1月1日城鄉規劃法規定,應到所在地鄉政府辦理規劃許可證。但是,該法的實施辦法還沒有出台,實際工作中並未實施。

D. 興國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什麼時候更名的

(一)負責全縣人事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研究擬定全縣人事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規劃、制度,並進行監督檢查;會同有關部門研製機構改革人員定崗分流的政策規定。
(二)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全縣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總體規劃、結構調整和宏觀管理工作,編制全縣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員和計劃;負責全縣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制度改革、管理和工資福利工作,組織實施機關、事業單位工勤人員崗位等級規范和考試。
(三)管理全縣專業技術人員及其職稱評聘工作。負責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的培養和選拔工作;負責人才信息庫的建立、管理和協調工作;負責組織全縣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和為經濟建設服務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對全縣緊缺人才和技術帶頭人的選拔、培養工作;研究擬定引進專業技術人員來縣工作的政策規定,並組織實施。負責全縣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四)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全縣國家公務員隊伍和聘用制幹部的管理工作。完善國家公務員制度,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各項政策、法規擬定我縣的實施細則和辦法,並組織實施。按幹部管理許可權,負責政府系列有關部門內設機構股級幹部的任免、備案、考核等工作。擬定人才流動、人事代理、人才市場管理的實施辦法,規范全縣人才市場;綜合管理人才中介機構、人事代理和全縣人才交流活動;建立縣人才市場准入制度;負責全縣社會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的設立、人才招聘及廣告的審定工作;建立完善全縣人事爭議仲裁製度,受理人事爭議案件;負責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調配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擬定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就業政策規定,承辦全縣特殊需要人才的選調工作。
(五)會同有關部門共同負責軍轉幹部安置工作。貫徹實施國家軍轉幹部安置政策,制定軍轉幹部安置和培訓的計劃並組織實施,做好自主擇業的軍轉幹部的服務工作。負責全縣引進國外智力和本縣所需特殊人才和智力的工作。負責對全縣政府系統和政府部門的人事工作進行指導、監督檢查和協調服務。
(六)根據上級有關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基本方針、政策及勞動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方案,結合本縣實際,擬定相應規定和具體改革方案,編制全縣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起草全縣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規定和基本標准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制定全縣勞動和社會保障政策咨詢服務機構的管理規則。
(七)擬定全縣促進城鄉就業和再就業的規定和措施;規劃全縣勞動力市場的發展,組織建立、健全就業服務體系;擬定縣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分流安置、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的規定和措施,組織實施再就業工程;對全縣享受再就業優惠政策的各類企業進行認定;制定職業介紹機構的管理規則;制定全縣農村剩餘勞動力開發就業、跨地區有序流動的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
(八)根據國家頒布的職業分類、職業技能標准和行業標准,組織擬定具體實施辦法;建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負責全縣工人技術等級考核和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指導職業培訓機構的師資隊伍建設;制定全縣職業技能培訓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規定及就業訓練中心、社會力量舉辦的職業培訓機構的管理辦法;制定全縣職業技能和人才培養、表彰、獎勵和職業技能競賽的規則和措施;制定勞動預備制度、就業准入制度實施辦法。
(九)制定全縣勞動關系調整的規定;制定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制度的實施規范,建立勞動爭議處理制度,制定勞動仲裁規則;根據國家制定的企業職工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制度和女工、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政策,擬定相關實施辦法並監督實施;負責政策性安置和調配工作。
(十)擬定企業工資指導線的有關規定,執行全省最低工資標准;指導發布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執行行業工資收入調節政策和國有企業經營者收入分配政策;負責企業提前退休工種人員的確認與審批;辦理企業職工退休及待遇的審批。
(十一)擬定全縣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障的基本規定和基本標准並組織實施、監督檢查,承辦工傷認可發證和工傷、職業病、傷殘等級評定及勞動能力鑒定工作。
(十二)制定全縣社會保險基金收繳、支付、管理、運營的具體辦法;對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提出審核意見;對全縣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實施行政監督;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資金和促進就業資金的預算使用進行審核和監督;制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管理規則;制定全縣社會保險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制定機關、事業、企業單位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醫療保險的規定和補充保險承辦機構資格認定標准,審查認定有關機構承辦補充保險業務的資格。
(十三)承擔全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的統計和信息工作,定期發布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統計公報、信息資料及發展預測報告。
(十四)組織全縣勞動和社會保障領域的研究及成果推廣應用、產業發展、負責全縣勞動和社會保障領域標准化工作。
(十五)承辦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主要職責
(一)貫徹實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的政策法規,擬訂全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並監督檢查實施情況。
(二)擬訂全縣人力資源市場發展規劃和人力資源流動辦法,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有效配置。
(三)負責全縣促進就業工作,擬訂統籌城鄉的全縣就業發展規劃,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組織落實就業援助制度,完善職業資格制度,統籌建立面向城鄉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會同有關部門擬訂高技能人才、農村實行用人才培養和激勵辦法。
(四)統籌建立覆蓋全縣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貫徹實施社會保障相關政策措施。貫徹執行中央、省、市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基金管理和監督制度。
(五)負責全縣就業、失業、社會保險基金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擬訂應對預案,實施預防、調節和控制,保持全縣就業形勢穩定和社會保險基金總體收支平衡。
(六)負責全縣機關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縣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實施意見,建立全縣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貫徹執行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福利和離退休政策。
(七)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全縣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擬訂事業單位人員和機關工勤人員管理辦法,參與人才管理工作。制定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和繼續教育辦法,牽頭推進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工作,建立健全博士後管理制度,負責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選拔和培養工作,擬訂貫徹國家、省、市關於吸引留學人員回國工作或定居政策的實施辦法。
(八)落實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政策,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安置計劃,負責軍隊轉業幹部教育培訓工作,落實國家、省、市關於部分企業軍隊轉業幹部解困和穩定政策,負責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管理服務工作。
(九)負責全縣行政機關公務員綜合管理,擬訂有關人員調配辦法和特殊人員安置辦法,會同有關部門擬訂我縣榮譽制度和政府獎勵制度。
(十)負責外國專家綜合管理和引進國外智力工作,擬訂引進國外智力規劃,擬訂引進國外智力管理辦法,並監督實施。
(十一)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全縣農民工工作規劃,推動農民工相關政策的落實,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十二)統籌落實全縣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製度和勞動關系政策,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擬訂消除非法使用童工辦法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勞動保護辦法,組織實施勞動監察,協調勞動者維權工作,依法查處重大案件。
(十三)負責本局和局屬單位的對外交流和合作工作。
(十四)承辦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它事項。

內設機構編輯
根據上述職責,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設7個職能股室:
(一)辦公室
負責協助局領導對政務、事務等有關工作進行綜合協調和督促檢查;負責綜合性文件、材料的起草和綜合性會議的組織,負責文電處理、秘書事務、信息綜合、安全保密、人事信息、建議提案辦理、機關人事、機構編制、檔案、財務及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負責機關公共事務和機關後勤管理工作,負責人事政策法規執行情況的檢查監督工作,承擔機關離退休人員的管理服務工作。
(二)人事股
負責擬定全縣國家公務員職位分類、錄用、考核、職務升降、職務任免、調動、轉崗、競爭上崗、迴避、紀律、獎勵、懲戒、申訴控告,辭職辭退等政策法規的實施細則和辦法,並組織實施;指導和協調全縣各級行政機關實施和完善公務員制度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做好機關公務員考試錄用和事業單位人員錄(聘)用的組織實施工作;按幹部管理許可權辦理公務員考核任免和幹部流動調配工作;綜合管理、指導、協調、審核縣政府部門有關公務員和機關工作人員的獎勵表彰工作;負責軍轉安置工作;負責職位設置;負責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聘和職稱改革工作;負責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考試和職業資格考試工作;負責各類專業技術職稱證書的管理;對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和聘後管理進行監督指導;負責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年度考核工作;負責有突出貢獻專家的選拔推薦工作;負責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三)計劃工資福利股
負責綜合管理全縣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福利和離退休工作;負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職務、職稱、工作變動後的工資核定審批工作;負責機關、事業單位工人技術等級考核的實施工作;執行國家、省有關企業職工工資政策;執行全省企業工資指導線和最低工資標准;指導發布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組織指導全縣國有企業經營者年薪制的實施;承辦工傷認可發證和工傷、職業病、傷殘等級評定及勞動能力鑒定工作;辦理離休、退休、退職的審批和發證工作;負責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基金管理和工資統計與綜合分析工作;綜合管理勞動工資信息工作。
(四)勞動和社會保障股
負責擬定勞動關系調整的基本規則;負責政策性安置和勞動合同制工人的正常轉移工作;綜合管理全縣城鄉就業和勞動力資源開發工作;擬定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分流安置、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的管理規定;核發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優惠證》,承辦職業介紹機構審批發證工作,負責全縣下崗失業人員綜合管理,統計信息工作。
負責擬定全縣職業技能培訓並組織實施,建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負責全縣工人技術等級考核和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組織實施勞動預備制度和就業准入制度;綜合管理社會力量舉辦的職業培訓機構並擬定發展規劃和管理規則。
(五)勞動監察大隊(副科級)
負責擬定全縣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的基本方案,並組織實施;依法行使國家勞動保障監督檢查、執法監察職權;負責對縣屬企業和在縣工商行政部門注冊登記的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僱工的個體工商戶在勞動就業、勞動用工、工資分配、社會保險、職業技能開發等方面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行為實施日常巡視監察、定期檢查、舉報專查和年度審查;負責組織實施全縣統一執法行動;組織協助全縣重大勞動違法案件和突發事件的處理工作。
(六)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公室
負責擬定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實施規范;負責人事勞動爭議處理及勞動合同鑒證工作;承擔局信訪工作;負責處理與勞動爭議有關的上訪等突發事件。
(七)檔案室
負責管理全縣機關事業單位一般幹部、新進事業單位人事代理人員及改制企業工人檔案;負責檔案的接收、收集、整理、保管、統計、鑒定和提供利用等工作;辦理幹部和人事代理人員的人事檔案的查(借)閱和轉遞;負責檔案室庫房的日常管理工作,嚴格按照 「八防」的要求,保證檔案庫房的安全和衛生。
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
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機關行政編制22名,工勤編制2名。
領導職數:局長1名,副局長3名。

E. 國家125規劃

第十二個五年計劃
。「十二五」規劃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二五」規劃的起止時間:2011-2015年。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新華社北京2011年3月16日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1] 目 錄 第一篇 轉變方式 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第一章 發展環境 第二章 指導思想 第三章 主要目標 第四章 政策導向 第二篇 強農惠農 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第五章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第六章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第七章 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第八章 完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 第三篇 轉型升級 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第九章 改造提升製造業 第十章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第十一章 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 第十二章 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十四章 推進海洋經濟發展 第四篇 營造環境 推動服務業大發展 第十五章 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第十六章 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 第十七章 營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環境 第五篇 優化格局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鎮化健康發展 第十八章 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 第十九章 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 第二十章 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 第六篇 綠色發展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第二十一章 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第二十二章 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第二十四章 加大環境保護力度 第二十五章 促進生態保護和修復 第二十六章 加強水利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第七篇 創新驅動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第二十七章 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第二十八章 加快教育改革發展 第二十九章 造就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第三十章 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第三十一章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 第三十二章 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 第三十三章 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第三十四章 完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第三十五章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第三十六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九篇 標本兼治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第三十七章 創新社會管理體制 第三十八章 強化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 第三十九章 加強社會組織建設 第四十章 完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 第四十一章 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建設 第十篇 傳承創新 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第四十二章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 第四十三章 推進文化創新 第四十四章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第十一篇 改革攻堅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第四十五章 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第四十六章 推進行政體制改革 第四十七章 加快財稅體制改革 第四十八章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第四十九章 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 第十二篇 互利共贏 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第五十章 完善區域開放格局 第五十一章 優化對外貿易結構 第五十二章 統籌「引進來」與「走出去」 第五十三章 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區域合作 第十三篇 發展民主 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第五十四章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第五十五章 全面推進法制建設 第五十六章 加強反腐倡廉建設 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設中華民族共同家園 第五十七章 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第五十八章 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 第十五篇 軍民融合 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第五十九章 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第六十章 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 第十六篇 強化實施 實現宏偉發展藍圖 第六十一章 完善規劃實施和評估機制 第六十二章 加強規劃協調管理「十二五」時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深刻認識並准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科學制定「十二五」規劃,對於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對於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
[2]二、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三、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四、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五、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 六、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七、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八、加強社會建設,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九、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十、加快改革攻堅步伐,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十一、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十二、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為實現「十二五」規劃而奮斗

編輯本段規劃特色
綜述
「十二五」規劃的編制工作據悉已經開啟,中國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楊偉民近日透露了「十二五」規劃的5條思路,其中,結構調整為首要目標,社會建設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富民任務
須明確提出「富民」任務 做為統領未來5年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總體規劃,我認為,「十二五」規劃應明確提出「富民」的目標和任務。 中國每個五年計劃或規劃都有一個相對明確的主題。所謂主題,也就是未來5年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當然,問題最後能否解決或解決的程度如何,取決於諸多因素,但在編制規劃的時候,總有個相對集中的主題。具體到「十二五」規劃,之所以應將「富民」做為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而提出來,是基於以下幾點考慮。 首先,「十二五」規劃是新中國60年後的一次再出發。中國剛剛隆重慶祝了60歲生日,進入下一個甲子,應該有一個新的發展思路。 其次,「十二五」規劃是在國際金融危機後中國實行的第一個五年規劃,而此次金融危機無論對世界還是對中國,都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題。 第三,經過30年的改革發展,目前中國人均GDP首次達到3200美元,按照國際標准,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以上便開始進入工業化中後期,這一時期的發展思路肯定與過去不同。 上述三點決定了「十二五」規劃與此前的十一個規劃有著本質的差別。這個差別就是,過去的十一個規劃追求「國強」,「十二五」規劃則追求「民富」。這當然不是說,建國60年來特別是改革30年來百姓的生活沒有提高,而是指相對於GDP的增長,作為整體的民眾的富裕程度沒有GDP增長快。何況,按照聯合國的貧困標准,中國至少還有一億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下。 另外,從近幾年的情況看,中國社會的很多問題都跟貧富差距和民眾的普遍不富裕有著直接的關系。如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的問題、消費和內需不足的問題,乃至一些群體性事件,都有著貧富分化的影子。貧富分化甚至直接影響到中國社會的穩定。 所以,「十二五」規劃政策的著力點應該轉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縮小貧富差距、富裕人民群眾作為全新思路和戰略,圍繞著如何「富民」問題,制定行動路線圖。而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今天的經濟實力也已經為解決「富民」問題提供了物質基礎。 民乃國之本。對於「民富與國強」的關系,是先有民富而後才有國強,而不是相反。事實上,多少國家興衰的歷史也告訴人們,民富雖然不必然等於國強,但民不富,國家必然不強;即使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強,也只能是外強中干。只有建立在普遍民富基礎上的強大,才是根本性的強大。 因此,中國政府需要更新觀念,在政策上,把「富民」作為一個明確的目標和任務。這就有必要在編制「十二五」規劃時,制定一個長期的提高福利的戰略規劃,這個戰略規劃的目的,是為建立一個有競爭力和公平正義的福利國家打下基礎。 「富民」雖然是一個經濟問題,但經濟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政治。事實上,改革以來貧富差距的形成和拉大本身就有政治因素在內。為什麼經濟高速增長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卻得不到同步提升?症結就在於蛋糕的分配不合理。也就是說,經濟發展成果的最大收益者不是普通群眾,而是政府及其與公權力有關聯的利益群體,以及資本利益集團和壟斷國企的經理層與員工等。而政府之所以能夠抽走國民收入的大頭,並隨心所欲地支配財富而不受監督,資本之所以能夠壓制眾多的勞動力,原因又在於政府的權力過大。 中國傳統上本就是一個大政府國家。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普通民眾,心中都存在一個大政府觀念。所以,要在政府權力過大的情形下改變收入分配不合理狀況,須將之作為一個政治問題來看待,否則,僅僅視之為一個經濟問題,解決起來很難。 另一方面,盡管「富民」問題在未來5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內非常重要,但畢竟不是事物的全部,不能代替其他問題的解決。正如本文開頭所說,在官方看來,「十二五」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產業結構、城鄉結構和區域結構等諸種結構構成的結構難題。結構問題在中國來說不是一個新問題,但「十二五」規劃還是把它列為必須優先解決的頭等大事,這說明,結構問題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造成的危害不能再延續下去。 現在的情況是,雖然高層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要解決起來相當困難,否則,它也不會積累到今天這個程度。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的不當干預造成的。眾所周知,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是政府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方式,該增長方式的特點是,以追求GDP為主要目標,以擴大投資規模為主要任務,以重化工業項目和熱衷批租土地為主要途徑,以行政推動和行政干預為主要手段。 在這樣一種增長方式下,經濟越是高速發展,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獲利就越大。原因很簡單,政府掌握著切蛋糕的刀,他當然會把最大的一塊留給自己。而利益一旦累積,要改變起來就非常難。這也是調整結構和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喊了多少年卻一直進展不大的根源。不但如此,當遇到外部的危機時,就像本次金融危機一樣,為了保增長,還會進一步強化結構失衡和政府對經濟增長方式的主導。
政府變革
以外部力量促進政府變革 所以,要轉變增長方式,推進各種結構調整,關鍵在於變革政府的治理方式。政府若不放棄對經濟增長方式的主導權,不將自身對經濟運行的干預建立在市場基礎上,要轉變發展方式只能是一句空話。 但在政府成為市場最大獲利群體的情況下,要政府放棄自身利益,主動改革,談何容易?這個時候,就需要靠非政府的外部力量去促使政府變革。外部的力量可以通過立法等手段對行政權力進行修正性、補充性的約束和重新界定,或者以嚴格的程序防止行政權力的過度使用,或者通過加強社會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從而迫使政府做到: (一)轉變和縮減政府的行政職能,限制行政權力; (二)規范行政行為,控制行政權; (三)加強社會自治,將一部分行政權轉化為社會的權力,使公民參與到國家事務的管理和監督。以此建立起政府的公共治理結構。 應該說,在目前利益主體多元化、利益博弈成為基本現實的背景下,依靠包括經濟主體的市場力量在內的廣泛的社會組織和社會力量,促進政府變革,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已越來越大。總之,要減少政府對經濟的不當干預,須使政府形成一個穩定和完善的權力運作機制和框架。當政府用一種比較規范的方式來行使公權力時,經濟主體自會在市場的作用下,自然完成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型,而無須政府勞神費力。就此而言,「十二五」規劃的目標和任務能否如期完成,取決於政府變革的程度。

F. 水與城市規劃和發展

李復興1李貴寶2

(1.北京公眾健康飲用水研究所;2.中國水利學會)

水是世間萬物生存的根本,城市是人類文明的集中地,更是創造文明的人類得以棲身的居所。水與城市的關系因為水的短缺和污染,以及城市化的發展,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得以如此重視。

一、城市的誕生與發展

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人類逐水而居,不少城市自然因水而誕生。水在城市誕生過程中,直接影響其風格和布局。水對城市的作用是全方位的,也是貫徹始終的。

在我國古代,城鎮之間的往來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內河航運而發展壯大的,特別是溝通全國的大運河培育了一大批著名城鎮。隋唐時期橫貫東西的隋唐大運河,先後孕育了長安、洛陽、汴梁等一批著名的古都,元代以後橫貫南北的京杭大運河則由於溝通了杭州、南京、北京等大城市的聯系而使之更加繁榮,同時在運河沿線也先後形成了一大批與之息息相關的中小城市,如揚州、淮安、徐州、濟寧、聊城、臨清、德州、滄州、通州等。可以說,如果那時沒有水、沒有水運,城市如何發展、如何得以繁榮,難以想像。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更與水有著緊密的聯系,古埃及的文明孕育於尼羅河,古印度文明發源於恆河,古巴比倫文明誕生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兩岸,而黃河文明成為孕育中華文明的母親河。現代城市大都是在古城鎮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國內外許多大城市以及經濟發達的地區,大多坐落在大江大河附近,如我國的珠江三角洲和長江沿岸的城市,歐洲的萊茵河經濟帶,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沿岸等。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水,城市的發展也帶動了水產業、水文化的發展,然而城市的快速發展及其擴張也給城市帶來了水問題:缺水、水污染。

有水使城市充滿活力,缺水使城市走向衰亡。我國古代四大名鎮之一的河南開封朱仙鎮,在北宋時地處運河轉口地帶水陸要沖,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盛極一時的水陸碼頭,而後來運河年久堵塞,水運不暢,商貿漸衰,城市也隨之失去活力,成為鮮為人知的荒涼小鎮。其他三鎮,即江西景德鎮、廣東佛山鎮、湖北漢口鎮則仍藉助水的活力,頗有名氣。

現代城市的發展和繁榮同樣要得益於水及其文化的發展。「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之所以聞名天下,正是因為有了美麗潔凈的西湖。相比之下,武漢的東湖,除了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全國首批頂級4A級景區以外,似乎沒有讓人想到更多,於是就產生了「東湖大,西湖名」這樣的評價。東湖除其文化底蘊與西湖相比較差之外,水質惡化、湖面一度被填占、資源喪失等也是困擾東湖發展的原因之一。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都江堰市因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工程而命名和聞名世界。由此看來,一座城市的興衰與水是息息相關的。擁有健康的水系統並且能夠科學配置合理利用水,讓水與城市完美地融合,城市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縱觀歷史,無論是外國還是中國,水資源豐富的地區歷來就是人口經濟最繁榮的地方,著名的義大利威尼斯水城就是一個典型。反之,水資源匱乏的地區其人口數量和經濟實力均明顯不如前者。

二、我國城市水問題

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治水興水歷來是興國安邦的大事。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針對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日益突出的嚴峻形勢,黨中央、國務院把解決水資源問題擺上重要位置,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保持了年均近10%的高增長率,而用水總量實現了微增長,特別是近10年來,部分地區實現了零增長甚至負增長;以佔世界平均水平60%的人均綜合用水量,保障了國民經濟3倍於世界經濟平均增長率的高速增長。國家「十一五」規劃實施以來,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萬元GDP用水量下降20%兩項節能減排指標按年度全部完成。

然而,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與生產力布局不相匹配,既是現階段我國的突出水情,也是我國將要長期面臨的基本國情。水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

城市,由於人口高度密集和其經濟的快速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加之旱澇災害和水污染事故的不斷發生,城市水問題更加突出。

(一)缺水

缺水是我國城市普遍存在的問題,而且有不斷加劇的趨勢。全國約655個城市,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其中嚴重缺水的有110多個城市。著名的南水北調工程就是為解決北方地區的缺水而建設的,這樣可解決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嚴重缺水現狀。

其實城市調水早就有之,最早的如「引灤入津(天津)」工程。水源短缺制約天津城市的建設發展,影響了市民的正常生活。為了解決城市用水問題,國務院於1981年9月決定興建引灤入津輸水工程,跨流域從300多千米以外引灤河水。1963年,香港遭遇歷史罕見的特大旱災,為解決香港水荒問題,中國政府撥專款興建東深供水工程,1965年3月建成投產。隨後,引水調水的工程有「引灤入唐(唐山)」、「引碧入連(大連)」、「引黃濟青(青島)」、「引黃入晉(山西太原、大同等)」、「引江濟太(太湖)」、「東北的北水南調(松花江流域的部分水量調往遼河,以補充遼河中下游及吉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沿調水線地區部分用水)」、「甘肅引大入秦(大通河水跨流域調至秦王川地區)」等。

還有一種就是水質型缺水城市。如合肥市為典型的水質型缺水城市,巢湖雖然水量豐沛,但水體呈現嚴重的富營養化,特別是西半湖水質全年大部分時間為Ⅴ類或劣Ⅴ類水,2003年合肥市城市生活用水停止從巢湖取水,不得不從上游的響洪甸、佛子嶺水庫調水。由此可見,對水污染問題、對節水不夠重視,結果守在水邊沒水喝,還得舍近求遠取水喝。同樣,雲南滇池由於水污染,不得不從滇中調水,外流域調水已成為把滇池救活的最根本的措施。

(二)水污染

目前,全國現狀受水量及水質不安全影響的城鎮人口有近1億,保障城市飲水安全以及突發水污染事件的任務非常艱巨。2009年,全國重點城市共監測397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源地244個,地下水源地153個。監測結果表明,不達標水量為58.8億噸,佔27%。

城市水環境污染嚴重,水污染事故頻發,有些污染已造成惡劣影響。如2005年11月,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發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類污染物進入松花江水體,引發重大水環境污染事件,導致哈爾濱全城停水4天。2007年5月,太湖藍藻暴發,導致無錫市城區的大批市民家中自來水水質突然發生變化,無法正常飲用,導致了空前的無錫水資源危機,市區斷水數日。可見水污染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瓶頸」,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水污染問題,國民經濟的發展將受到嚴重的制約。

城市面臨的主要水問題可以概括為:多數城市河道斷流,污水排放量不斷增加,河道水質惡變,藻類暴發頻繁;河道斷面不斷縮小,各種垃圾沿岸堆積,河道阻斷嚴重,排水功能下降,流動水域變成一團死水;河道整治硬質化,過於人工化,生態景觀布局差;城市水面不足,水域受到侵佔。

三、水與城市規劃和發展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城鎮化發展水平從1978年的17.90%上升到2008年的45.68%;自1978年至2007年,全國設城市總數從216個增加到655個,增長了兩倍多;人口城市化率由17.92%增加到44.94%,城鎮人口達6.07億人,可見發展速度之快。各級各類城市全面發展。其中,20萬人以下的小城市,從改革開放之初的116個增加到286個,增長了近1.5倍,小城市人口從1331萬人增長到3760.1萬,增長了1.8倍;20萬至5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從60個增加到232個,增長了2.8倍,人口從1876.8萬增加到7410.1萬,增長了2.9倍;50萬至100萬人口這一級別的城市,從27個增加到82個,增長了兩倍多,人口從1994.7萬增加到5601.5萬,增長了1.8倍;100萬人以上的特大城市從13個增加到58個,增長了3.5倍,城市人口從2988.3萬增加到14830.1萬,增長了3.9倍,是增長最快的一類城市。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水資源的短缺和水污染對環境與生態的危害,以及水質型缺水問題也日益嚴重地顯現出來,給城市水資源利用與水環境的保護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城市功能的提升,對水量、水質、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水景觀、水文化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對涉水管水的部門來說是新的重要的挑戰。

為此,水利部門提出:必須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節約、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保護,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承載能力、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環保部門提出:把環境保護與推動發展方式轉變、污染減排與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環境治理與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解決危害群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的綜合作用。

然而,目前我國的城市規劃依然是由建設主管部門在主導、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與水資源規劃以及環境保護規劃銜接協調的不夠。而不論城市如何發展,總得以水為先。人類生存發展離不開水資源,城市的生存發展更是要依靠水,城市的景觀美化更需要優良的水環境。

(一)城市規劃應依水而行,量水而定

大多數城市都是依託良好的水源發展起來的,城市是用水戶最集中、用水強度最大、供水保證率和水質要求最高的區域,也是水資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區域。而我們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很少考慮資源的承載力,沒有做到以水定規模、量水發展。因此,城市規劃應該以水定城,也就是說城市的規模、城市的發展都必須量水而定。同時,在規劃中必須考慮節約用水和水資源再利用。一方面城市在叫喊缺水,而另一方面城市又存在著水的大量浪費。

由於城市規劃和建設過程中缺乏對水資源承受力的考量,華北地區水資源超采量已超過1000億立方米,相當於兩條黃河的水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由於地下水超采,我國現在大概有60餘個城市、地區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地下水漏斗。從東部的上海到西部的烏魯木齊,從北方的哈爾濱到南方的海口,幾乎所有大中城市都存在因超采地下水而形成的地下水位下降,而有松軟沖積層分布的平原、盆地、河谷中的城市尤其嚴重。如蘇州50多年來累計的沉降大於60米,沉降區幾乎覆蓋蘇州全市。

城市規劃應將水資源承載力作為其指導思想之一,改革和完善城市規劃程序,加強城市規劃與水資源規劃和管理之間的協調,城市規劃應充分考慮城市水資源統一管理及可能採取的措施,並將其作為必要內容以一定形式反映出來。在以往工作過程中,水資源綜合規劃對城市總體規劃的約束作用不強,而依據城市總體規劃制定的水資源綜合規劃更強調它的服務性,往往是「以需定供」的規劃,城市發展的主觀性極大地影響了水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因此,應以水資源為制約條件制定城市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是確定城市發展的主導規劃,水資源綜合規劃是確定城市發展的重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規定「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應當遵循城鄉統籌、合理布局、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和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資源、能源節約和綜合利用,保護耕地等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傳統風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並符合區域人口發展、國防建設、防災減災和公共衛生、公共安全的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規定「流域綜合規劃和區域綜合規劃以及與土地利用關系密切的專業規劃,應當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相協調,兼顧各地區、各行業的需要」。

如《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在規劃初期,特別強調生態環境承載能力、水資源條件對城市發展的約束限制。在論證北京適宜的人口規模時,重點論證了水資源承載能力條件下的人口規模,由水務部門完成的《北京地區水資源承載能力與建設適宜的生產生活方式研究》,為確定2020年北京市總人口控制規模提供了量化依據。同時在規劃中增加了「資源和能源的節約、保護與利用」章節,提出了建設先進的節水型社會的目標和城市建設要量水而行、總量控制、統籌配置的原則,尤其要加強對重點發展區域的水資源配置的原則。

(二)城市規劃應依水而謀,量質而劃

穩定的來水及其水量是城市規劃的基礎,而良好的水環境是城市的形象,是城市文明的標志,代表著城市的品位,體現著城市的特色。水環境是提升人居環境的基礎。作為水鄉城市,廣大市民的日常生活與水密切相關,枕河而居、擇水而棲是水鄉市民的首選。因此,開展城市水環境規劃也是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城市人居環境規劃的一個重要方面。

水環境規劃和建設要力創城市特色,營造城市新亮點,展示城市個性。要體現生態性和親水性。山無清水不秀,城無水景不美,人類有著天生的親水性。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廣大市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對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人們嚮往自然。改善城市水生態環境,充分體現城市水環境的景觀功能,是改善市民生活環境、提高市民生活質量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城市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所以,充分體現生態和親水已經成為現代城市水環境建設的重點。

水環境建設必須融多項功能於一體。城市水環境的本質決定了它的多功能性,城市水環境建設要最大限度地將城市水利、城建配套、環境保護、文化布局、旅遊開發諸多功能統籌布局。除了防洪、蓄水、環保、城市建設的功能外,更要賦予它景觀的功能,文化的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功能。

城市的規模與布局,要符合當地水土資源、環境容量、地質構造等自然承載能力,並與當地經濟發展、就業空間、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相適應;環境保護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從源頭防治污染,堅決改變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污染的情況。近年來,不少城市因環境保護規劃未與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同步實施,或在許多城市的總體規劃中,對環境保護的論述往往還只停留在各個污染點治理的描述上,從而使城市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環境污染日趨嚴重,致使城市環境建設不能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因此,隨著城市化戰略的實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推進,人民對人居環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城市規劃中的環境保護工作,特別是水環境保護越來越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

安徽省安慶市在水環境建設中重點抓好「五個化」,即文化、亮化、美化、凈化、綠化,其經驗和做法值得有關城市學習和借鑒。武漢市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譽,水資源豐富,稱得上「因水而居、緣水而興、以水為榮」。他們把水資源作為關系人民群眾生活、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從保障城市合理用水和水資源永續利用的戰略高度出發,大力推動節水、水環境保護以及濱水景觀建設工作,2009年3月被命名為「全國節水型城市」。武漢的漢口江灘,通過防洪工程的加強,濱水景觀的營造,使之在洪水季節能夠有效防洪,平日則為市民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昔日凌亂不堪、常遭洪水侵襲的地方如今已成為武漢市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從2002年開始提出了六湖連通,使水景觀與城市交融,提升了城市的品質與景觀。桂林市從1973年到1995年,用了20多年時間重點治污;從1996年到2005年,重點對市區湖泊進行生態修復;從2006年到現在,開始全面生態修復的建設。目前,整個桂林市城市湖泊和河流生態修復都是相互銜接和貫通的,未來的桂林將是「千峰環野立,三水抱城流」。泰州市水系規劃,其中的鳳凰河的整治是泰州水文化水景觀治理的縮影,通過綜合的整治,鳳凰河不僅還原了過去一條自然生態河道,而且還充分反映了其是一條人文氣息的河流。

總之,城市親水景觀在全國還有許多,它們對挖掘城市文化和水文化的內涵,提升城市整體品位,調整旅遊業發展布局,塑造國際大都市形象,無不具有積極而又深遠的歷史意義。各大、中、小城市應結合城市自身的規模、所處的自然條件、經濟能力、技術水平,因地制宜,量力而為;充分發揮水利、藝術、建築行業工作者的聰明才智,對城市水利工程進行精心設計、精心施工,使其達到既有水文化的底蘊,又不危及城市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城市規劃應有涉水部門共同參與和協調

水是城市的血脈,是城市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基本保障,是城市的靈性所在。水對於城市,不僅是生產生活的基本條件,而且是生態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不可缺少的寶貴資源。把寶貴的水資源充分利用好,是提升城市品位、增加城市魅力、繁榮城市經濟、改善城市生活的必然選擇。

實現人水和諧發展、親水城市、濱水城市,必須多部門合作、溝通與協調。水資源應統一管理,水質水量要協調,水資源配置工作需要循序漸進。這方面黑龍江省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鑒。

2009年,黑龍江省全面推進濱水城市規劃建設,以水興城富城麗城,哈爾濱市在國內城市規劃建設中首次提出「以水定城」。提出濱水城市規劃建設的4個要求,即:

一要抓好濱水城市水資源規劃。樹立生態理念,注重環境保護;樹立文化理念,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樹立功能理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滿足城市的多種需求;樹立時尚理念,在風格上注重特色,體現大氣、靈氣、秀氣;樹立經濟理念,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

二要抓好濱水城市水資源保護。要把城市濱水區的規劃建設與實施國家江河污染治理重點項目建設和黑龍江省「三供兩治」等重點民生工程結合起來,加快推進濱水城市污水、垃圾處理工程建設。要把濱水城市防洪堤防建設與景觀建設結合起來,確保堤防安全。

三要抓好濱水城市水資源開發。要注重文化、休閑、貿易、旅遊等多種功能的綜合利用;要大力推進濱水城市旅遊開發,加快五大連池、鏡泊湖、興凱湖等濱水旅遊區建設。

四要抓好濱水城市水資源管理。加強國家《城鄉規劃法》的宣傳貫徹落實和執法監督檢查,理順管理體制,共同把水資源管好用好。

總之,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城市不能「越攤越大」,在城市建設中互相攀比,貪大求洋,勞民傷財地搞「形象工程」,城市的發展一定要適度規模,努力實現城市建設與自然環境的平衡。清醒地認識到調水不是萬能的,它只是解決水污染問題、水資源短缺的一種方式。任何一個城市的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都會受到資源環境的制約,我們必須尋找第三種方式來解決水的問題,發展低水經濟,營造節水社會;以水定城、量水定城。必須樹立「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追求人與水和諧發展的理念。實現城市與水和諧發展,必須堅持經濟、社會、環境生態協調發展的原則,資源利用的代際原則和區域間協調發展的原則;統籌兼顧水資源的水質保障與水量保障,水資源總量的宏觀控制與用水定額的微觀管理,城市供水系統安全與生態系統安全,城市規模的發展需求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的約束。

參考文獻

[1]張忠祥,錢易.城市可持續發展與水污染防治對策.北京:建築工業出版社,1998

[2]竺士林主編.城市發展與水資源.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3]張彤.探索城市與水和諧發展之路.北京水務,2007(6)

[4]張顯峰.專家建議:城市規劃應該量水而定.科技日報,2006-09-12

[5]姜文超,龍騰銳.水資源承載力理論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城市規劃,2003(7)

[6]毛利勝,周達,周以和.水境規劃在城市建設中的作用.西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

[7]杜悅英.專家稱北京水資源問題是生態災難 調水不能長久.中國經濟時報,2010-06-10

[8]周生賢.在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國環境報,2010-02-01

[9]水利部.中國水資源公報2008.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

G. 十二五」規劃中的「五規合一」的內容是什麼

五規合一的內容:推進規劃體制改革,加快規劃法制建設。

具體如下: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為統領,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以專項規劃、國土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區域規劃和城市規劃為支撐,形成各類規劃定位清晰、功能互補、統一銜接的規劃體系,完善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的編製程序,健全責任明確、分類實施、有效監督的實施機制。

(7)興國城鄉規劃建設局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規劃內容

1、轉變方式 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2、強農惠農,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轉型升級,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4、營造環境,推動服務業大發展

5、優化格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鎮化健康發展

6、綠色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7、創新驅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8、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9、標本兼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10、傳承創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11、改革攻堅,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2、互利共贏,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13、發展民主,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14、深化合作,建設中華民族共同家園

15、軍民融合,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16、強化實施,實現宏偉發展藍圖

H. 在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中,為完成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這一主要任務,提出了哪些措施和政策

★(針對形勢與政策期末考試試卷回答,僅代表鑫哥個人見解)

★社會事業包括:教育事業、醫療衛生、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科技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社區建設、旅遊事業、人口與計劃生育等10個方面。

★民生問題主要是:發展教育,就業,分配製度改革,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制度,社會管理等。

答:①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年規劃是從2011年實施,周期是2011到2015年。
②措施還是政策:
1.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①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強化基本公共服務績效考核和行政問 責。
②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引入競爭機制,擴大購買服務,實現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2.實施就業優先戰略
①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就業援助政策,多渠道開發公益性崗位,鼓勵開展對外勞務合作。
②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健全統一規范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完善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加強創業培訓,完善城鎮調查失業率統計,開展就業需求預測。
③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健全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發揮政府、工會和企業作用,努力形成企業和職工利益共享機制,建立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3. 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
①深化工資制度改革
②健全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製度
③加快完善再分配調節機制
④整頓和規范收入分配秩序
4. 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①加快完善社會保險制度
②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
③積極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
5. 完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①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②加強城鄉醫療服務體系建設
③健全醫療保障體系
④完善葯品供應保障體系
⑤積極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
⑥支持中醫葯事業發展
6.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①健全住房供應體系
②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
③改善房地產市場調控
7.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①加強計劃生育服務。
②促進婦女全面發展
③保障兒童優先發展
④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⑤加快殘疾人事業發展
8.創新社會管理體制

閱讀全文

與興國城鄉規劃建設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