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城鄉建設 > 浙江省城鄉居民收入比

浙江省城鄉居民收入比

發布時間:2021-03-06 14:20:19

⑴ 浙江省的人均收入有多少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文稱,十八大以來,我國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比2012年增長39.3%,實際增長28.6%,年均實際增長6.5%。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長期以來作為反映一個地區居民收入水平和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是了解居民生活變化水平情況的基礎。
那麼分地區看,各地的收入水平如何?第一財經記者通過選取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直轄市以外的5個經濟發達的省份(浙江、江蘇、廣東、福建、山東),對其各個地級市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進行統計梳理,發現在這東部5省中,浙江最為富裕,其所有地市人均收入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廣東、江蘇均存在一定的區域差距。
浙江11地市均超全國水平
統計數據顯示,在東部5省中,浙江的富裕度最高,是全國唯一一個省內所有地級市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
2016年,浙江全省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237元。在浙江的11個地市(含副省級城市)中,杭州、寧波這兩大副省級城市以及紹興均超5萬元大關,位居全國前列,此外嘉興和舟山也都超過了4.8萬元。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城市剛好是環杭州灣分布。
今年6月發布的浙江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首提「大灣區」概念,謀劃實施「大灣區」建設行動綱要,重點建設杭州灣經濟區,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之後,又一個大灣區的規劃。
杭州灣之外,溫州、台州、金華和湖州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都超過了4.5萬元。即使是發展相對滯後的浙西南,衢州和麗水也分別達到了36188元和35968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了2000多元。
浙江省黨代會報告起草組在解讀省黨代會報告時分析,浙江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已分別連續16年和32年居全國省區第1位,「富」的方面已經有較好的基礎。「富」,主要體現為居民、企業、財政三大收入保持較高水平、持續較快增長,最核心的是人民群眾生活富裕。
以2016年為基期,按照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年均增長7.5%和7.8%測算,到2022年該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將超過7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超過3.5萬元。
在2016胡潤百富榜中,從企業家出生地來看,浙商人數仍然排名第一。若考慮到人口基數,浙商的領先優勢就更加明顯。2015年,浙江總人口為5539萬人,位列國內各省份第10位,僅相當於廣東、山東的一半左右。
來自浙江諸暨、目前在廣州創業的陳新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浙江商人更拼,更有冒險精神。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浙商也走在了前列。「在許多地方,年紀到了五六十歲的企業家就准備退休了,但在浙江,很多人仍在想著要創業、要幹事業。」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分析,浙江是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省份,無論是勞動力要素、土地等制度創新都走在全國前列,大大降低了經濟發展中所需的各種成本、費用。浙江最早在全國實行省管縣,縣域經濟、鄉鎮經濟都十分發達,每個縣都有自己的產業集群,形成了強大的產業競爭力。
東部5省及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單位:元)

蘇州位居東部5省所有地市之首
在浙江之外,其他4個省份或多或少存在著一定的區域差距。比如江蘇,蘇南與蘇北之間的差距頗為明顯,廣東則是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存在差距,山東為東西差距大,福建是廈福泉三大中心城市與其他區域的差距。
在江蘇,最富的蘇南地區可比肩杭州灣區域。其中,蘇州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44萬元,位居東部5省所有地市之首。
改革開放後,靠近上海的蘇南地區憑借外向型產業的發展,經濟也隨之高速發展,目前蘇州地區生產總值(GDP)總量位居全國所有城市第7位,遙遙領先於其他普通地級市,在江蘇省內無論是GDP總量還是人均GDP都位居第一。不僅如此,蘇州下轄的幾個縣級市如崑山、張家港、常熟等在中國百強縣排行榜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蘇州之後,南京去年的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達到49997元,逼近5萬元大關。近幾年南京經濟快速發展,2014年更是首度超越無錫,上升至江蘇地市經濟總量第二位。近兩年,南京更是再接再厲,在不斷擴大領先無錫優勢的同時,與蘇州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2016年南京GDP首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成為江蘇省第2個、中國第11個GDP突破萬億的城市。
第三的無錫也達到48628元,與蘇州一樣,憑借外向型產業的發展,地處蘇南地區的無錫在改革開放後經濟也高速發展,居民收入也節節升高。
無錫之後,常州則以46058元位居江蘇第四位,鎮江以41794元位居江蘇第五位。也就是說,蘇南地區全部都超過了4萬元大關。
在江蘇,經濟發展的程度高低,基本上是與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的距離成正比,離上海最近的蘇南地區發展最好,蘇中地區則處於第二梯隊,蘇中地區的3個城市都是處在3.5萬~4萬元之間。這三個城市根據距離上海的遠近排列,其中與上海一江之隔的南通在蘇中地區收入最高,達到了39247元;1996年從揚州分離出來設置的地級市泰州次之,達36828元,揚州為35659元。

⑵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了嗎

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延續了一季度以來的平穩增長態勢。

今年上半年,我國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於城鎮居民,且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縮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70元,同比增長7.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42元,增長8.8%。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快於城鎮居民0.9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79下降至2.77。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業司副司長常鐵威表示,今年以來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部際聯席會議,將20個成員單位及相關部門有關任務系統整理,形成了2018年收入分配領域的重點工作安排,各項收入分配政策也得以進一步完善。

⑶ 浙江省2012年城鎮居民平均收入多少

2012年浙抄江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4550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1.6%,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9.2%。浙江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4552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1.3%,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8.8%。

按照國家統計局此前公布的數據,2012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2.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6%。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917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3.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7%。

在浙江省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比上年名義增長10.1%,經營性收入增長7.1%,財產性收入下降6.8%,轉移性收入增長18.5%。

浙江省農村居民人均總收入其中工資性收入名義增長14.3%,家庭經營純收入增長6.5%,非經營性收入增長13.8%。

⑷ 2011年浙江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是多少

2012年都來還沒過完嘛,目前只有自前三個月的數據。1-3月浙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69元。12年的數據一般要到13年的三四月才發布。浙江統計局網站上可查。

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971元。

⑸ 浙江gdp多少

浙江(2019年)GDP是62352億元抄 。

初步核算,2019年,浙江省地區生產總值(GDP)62352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9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656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3688億元,分別增長2.0%、5.9%和7.8%。

(5)浙江省城鄉居民收入比擴展閱讀

局限性

(1)由於GDP用市場價格來評價物品與勞務,它就沒有把幾乎所有在市場之外進行的活動的價值包括進來。特別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產的物品與勞務的價值。

(2)GDP沒有包括環境質量。設想政府廢除了所有環境管制,那麼企業就可以不考慮他們所引起的污染而生產物品與勞務。在這種情況下,GDP會增加,但福利很可能會下降。空氣和水質量的惡化要大於更多生產所帶來的福利利益。

⑹ 浙江省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是多少

24104元。

⑺ 浙江城鄉差距

2004年浙江省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差距明顯

--------------------------------------------------------------------------------

2005年03月02日 16:35

2005-03-02 15:36 聚源資料庫
2004年,我省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659元,相當於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636元的43.8%,城鄉居民消費支出差距為2.283:1(以農村居民為1,下同),比2003年擴大了1.7個百分點。由於農村居民消費支出中包含購建房支出,而城鎮居民消費支出中不包括,如果按同口徑比較,2004年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為2.679:1。
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差距明顯,主要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2004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096元,只相當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46元的41.9%。增加農民收入,可以提高生活消費水平,對於彌補城鄉市場消費斷層、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有重要意義。

2004年浙江城鄉消費差距拉大

(2005-02-13 07:32:38)

都市快報訊來自浙江省城調隊的最新信息,2004年浙江省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659元,僅為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43.8%。

2004年,浙江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0636元,浙江城鄉居民消費支出差距達到了2.283∶1(以農村居民為1,下同),比2003年擴大了1.7個百分點。

更嚴重的情況是,在統計中,農村居民消費支出中包含了購建房支出,而城鎮居民消費支出中不包括。因此,如果按照同口徑的比較,2004年城鄉居民消費差距為2.679∶1。

浙江省城調隊有關專家分析認為,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差距明顯,主要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2004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096元,只相當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46元的41.9%。增加農民收入,對於彌補城鄉市場消費斷層、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有重要意義。

浙江省城調隊有關部門還專門調查了浙江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即居民新增加的每單位收入中用於增加消費支出的份額,這是反映居民消費意願的重要指標。根據城市住戶調查資料計算,2004年全省城鎮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為0.525,即居民每增加100元的可支配收入,有52.5元用於消費。

對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家庭邊際消費傾向的分析表明,收入水平越高,邊際消費傾向越低,即消費的慾望越低。20%低收入家庭的邊際消費傾向為0.760,60%中間收入家庭的邊際消費傾向為0.561,20%高收入家庭的邊際消費傾向為0.523。在收入水平較低時,居民為改善生活,增加的收入更多地用於消費。因此,有關專家表示,提高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對擴大內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城鄉差距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社會經濟取得了較快發展,特別是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民收入水

平在全國位居前列。即便如此,城鄉之間也依然存在明顯差距,並且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浙江的城鄉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收入差距。反映城鄉收入差距的主要指標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

人均純收入。但這兩個指標在目前的統計中是按現價計算的,是名義收入,其可比性不強。

因此,需要按不變價格計算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據統計資料顯示,2003年浙江城鎮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為1318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5431元,若按1985年不變價格計算,城鄉

居民的實際人均收入分別是3262元和1641元,城鎮居民的實際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農村居民實

際人均純收入高出1621元,城鄉居民實際人均收入的比值是1.99,而該比值在1985年是

1.65。從平均增長速度來看,城鄉之間的差距也非常明顯。1986—2003年的18年間,浙江城

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長率是7.3%,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年均增長率是6.3%,

兩者相差1個百分點。必須指出的是,上面所得出的分析結果,並不是城鄉居民間全面、確

切的收入差距。若考慮到城鎮居民享受的一些實物收入和補貼,以及對農村居民收入的高估

因素(據專家估算,農民人均純收入中約有30%-40%需用於生產性投入),城鄉居民的收入

差距應更大。

(二)生活水平差距。首先,居民消費水平差距。按1985年不變價格計算,2003年浙江

城鎮居民的人均實際消費水平是2893元,農村居民的人均實際消費水平是1409元,農村居民

人均實際消費水平只是城鎮居民人均實際消費水平的48.7%。1985年,城鄉居民實際消費水

平比值是1.82,而2003年城鄉居民實際消費水平比值擴大到2.05,城鄉居民的消費差距在逐

步擴大。其次,耐用消費品擁有量的差距。耐用消費品的擁有量是居民生活水平的物質反映

。2003年,浙江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擁有的主要耐用消費品中,洗衣機、冰箱、彩電、

照相機、空調、行動電話等的擁有量分別為:92.69台、98.6台、159.39台、50.70架、

105.23台和130.64部,而同期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擁有的上述耐用消費品分別為

43.11台、53.11台、109.67台、7.93架、20.37台和73.48部。城鄉居民擁有的主要耐用消費

品不僅在數量上有較大差距,還存在品牌、質量等方面的較大差異。再次,恩格爾系數差異

。恩格爾系數是一個反映生活水平高低的總體指標。2003年,浙江城鄉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分

別為36.6%和38.2%。單從恩格爾系數這個指標來看,浙江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都已進入「富

裕」階段,但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還是明顯低於農村居民,這表明城鎮居民的生活較農村

居民更為富裕。

(三)公共產品供給和社會保障差距。城鄉差距並不局限於可測量的收入和消費等方面

,在養老、醫療衛生、住房、教育等公共產品和社會保障方面,城鄉居民也存在很大差距。

目前,城市居民享受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以及住房補貼、物價補貼等各種社

會保障,絕大多數農村居民都不能享受。與城鎮相比,農村的公共產品和社會保障不僅項目

少,即使已有的項目,如最低生活保障、教育和醫療衛生等,也普遍存在供給水平低於城鎮

的現實。

(四)財產差距。城鄉居民的財產情況目前尚無准確的統計,但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

面進行粗略的分析。首先,從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來看,2002年,浙江城鎮居民儲蓄存款

余額為3956.43億元,農村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1277.30億元。雖然城鄉居民在總人口中各占

約50%,但農村居民的儲蓄存款余額只有城鎮居民的32.3%;其次,從財產性收入來看,

2002年,城鎮居民人均財產性收入為202元,農村居民人均財產性收入為192元。

二、城鄉差距的原因分析

(一)城市化進程滯後,大量人口滯留農村是造成城鄉差距的直接原因。2003年,浙江

人均GDP已達到2400美元左右,三次產業結構也已調整為7.7:52.6:39.7,但城市化水平只

有43%左右,即使是按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口徑,將流動進城並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統計為城

鎮人口,城市化水平也只有53%,城市化進程大大滯後於經濟發展水平。城市化進程的滯後

,造成大量人口滯留在農村,這不僅扭曲了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勞動力資源分配結構,扭曲了

勞動力在部門之間和城鄉之間的供求關系,造成了農村部門勞動力嚴重過剩,從而壓低了農

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還加重了農村的人口資源矛盾,制約了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長。因此,農

民過多是導致農民相對貧困的直接原因,也是造成城鄉差距的直接原因。

(二)資源配置的城市偏向是造成城鄉差距的主要原因。在我國,長期以來各種要素資

源和公共產品的配置,都是以保證城市需求為優先目標的,農村的相關需求通常難以滿足,

資源配置的城市偏向非常明顯。

首先,從資金要素來看:一是城鄉經濟貢獻與資金佔用失衡。2003年,浙江農村部門所

創造的增加值(包括農業和鄉鎮企業)佔全省GDP的56.2%,但它們所獲得的貸款只佔全社會貸

款總額的14.3%,其餘85.7%的金融機構貸款都投向了城市部門,而城市部門所創造的增加值

只佔全省GDP的43.8%。二是農村資金大量流向城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金的流動本是正

常現象。但目前農村資金大量流向城市,並不完全是市場作用的結果,而是各類金融機構對

農村部門和城市部門不一視同仁,對農村居民和鄉鎮企業設置了更高貸款門檻,通過這種差

別對待的方法,金融機構每年以多存少貸甚至只存不貸的形式,將大量的農村資金轉投到城

市使用。截至2002年底,浙江的農村部門獲得的貸款余額為1258.27億元,而同期僅農村居

民的存款余額就有1277.30億元。

其次,從土地要素來看: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大量的農村土地資源以公益

性和非公益性的形式被強制徵用於工業和城市建設。與此同時,為了降低工業化和城市化的

成本,或是更多地獲取土地出讓收益,政府徵用農民的土地所給予的補償卻嚴重偏低。據統

計,1998年以來,浙江的各類征地給村裡的補償費平均為每畝12164元,安置補償費為每人

2377元,經過村集體留存,實際發到農民手上的土地補償費平均每畝只有7958元,安置補償

費平均每人只有2078元,青苗補償費平均每畝是198元。土地對於農民不僅是一種重要的生

產資料,還對農民承擔著社會保障功能。這種嚴重偏低的補償標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被征

地農民今後生活困難的同時,也為城市提供了大量廉價的土地資源。

(三)二元社會經濟體制是造成城鄉差距的根本原因。市場制度本可以逐步消除城鄉之

間的差距。但近二十多年來,隨著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浙江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已居於全

國前列,農村非農產業的快速發展,農村居民向城市的轉移,卻都沒能夠縮小城鄉之間的差

距。導致這一結果的根本原因,在於「一國兩策,城鄉分治」的二元社會經濟體制。新中國

成立後,政府將整個國家分成農村和城市兩個截然分開的部分,分別進行單獨管理、分配資

金和資源,政府也控制著這兩個部門之間資金和資源的流通。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後,分權政

策以及市場化壓縮了政府的權力,增加了市場力量在整個社會的重要性。然而,早已形成的

二元結構的制度性框架仍然存在,城鄉居民之間的差距難以縮小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由戶

籍管理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就業制度、財政稅收制度、教育制度、醫療衛生制度、投資制

度等等所構成的二元社會經濟體制,形成了城市偏向的城鄉交易制度,城鄉之間的要素流動

、資源分配以及政治權利的安排等一系列關系都被扭曲了。農村非農產業雖然發展了,但城

市偏向的城鄉交易制度,影響了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使城市居民掌握了更多的資源,他們的

收入就自然要比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長快;部分農村居民雖然進了城,但較低的文化素質,卻

使他們並不擁有與城市居民平等的競爭能力。而造成他們文化水平不高的原因,正是現實的

農村教育制度。這種由二元社會經濟體制所造成的城鄉差距,是一種制度性差距,只要這種

二元體制繼續延續,城鄉差距就很難縮小。

三、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

要縮小城鄉差距,就必須逐步打破導致差距的制度性基礎——二元社會經濟體制。這就

要求在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和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統籌考慮城市與農村的發展要求,逐

步糾正由二元體制所造成的城鄉不平等關系,將被二元社會經濟體制所剝奪和削弱了的公平

競爭機會和能力,重新賦予農村居民,實現城鄉統籌發展。根據這種思路,在今後一段時間

,浙江應主要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提升城市化水平,減少農村人口。農村人口過多是制約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

重要因素,過多的農村人口又是由於二元體制阻礙了城市化進程所導致的。今天,我們應以

改革戶籍管理體制為突破口,徹底取消對農村居民向城市轉移的種種限制,給予農村居民進

城謀生的平等機會,加快城市化步伐。全面建立以居住地登記戶口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

住所或穩定生活來源為戶口准遷條件,以法制化、證件化、信息化管理為主要手段,與市場

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戶籍管理制度,賦予農村居民自由遷徙的權利。同時,對社會保障制度、

教育制度、就業制度等也應進行配套改革,使進城農民能融入城市社會,真正落實進城農民

的永久城市居住權。政府除了取消限制之外,還應為農村居民向城市轉移提供必要的幫助和

支持。目前,浙江已實施了以幫助農業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為目標的「千萬農村勞動力

素質培訓工程」,今後可以結合城市化的需要,將這項工程引向深入,開展以就業技能和適

應城市生活能力為主要內容的輔導和培訓,提高進程農民的就業能力和生活適應能力。

(二)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調整和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

是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徑。一要繼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以發展優質

、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為核心,培育競爭優勢型產業和品牌產品,推動農業產業結構從「

產加銷」為序的資源主導型向「貿工農」為序的市場主導型轉變。著力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

、科技貢獻率和土地產出率,提高浙江農業的綜合經濟效益。二要創新農業經營體制,加快

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推進農業產業化,把更多的農產品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

。為此要積極引導和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組織形式由「公司+農戶」的初級形式,向「行

業協會+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的高級形式轉變。三要引導鄉鎮企業推進結構調

整。鄉鎮企業作為浙江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在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

著重要的作用。但近年來隨著買方市場的形成和逐步成熟,鄉鎮企業固有的生產技術落後、

管理水平低、研發能力弱等缺陷日益暴露出來,影響了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因此鄉鎮企業

要因地制宜地進行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新、特、優產品和農產品深加工產品的生產,進一步

提高企業的經營活力和經濟效益。

(三)改革農村金融體制,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構

建直接為農業和農村提供資金支持的金融機構和服務項目,已成了當前統籌城鄉發展的一個

重要方面。一是改革農村信用社。要採取股份制的辦法,廣泛吸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鄉鎮

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專業大戶等參股,把農村信用社改造成為農村合作金融組織

,並採取免稅或低稅率的政策,在保證農村信用社獲得不低於一般商業銀行同等贏利水平的

條件下,鼓勵農村信用社以低於商業銀行的利率給農民發放貸款。二是改革農業發展銀行。

要改變農業發展銀行只承擔糧棉收購資金貸款的單一功能,切實用好用足WTO的「黃箱」政

策,充分體現國家對弱勢產業和基礎產業的特殊支持,將農業發展銀行改建成為農業產業化

服務的政策性銀行,保障農業發展的資金需求,並利用改革後的農村信用社的網路,發展委

托業務。三是國家應建立政策性的農業保險公司。要切實改變農業保險無人問津的局面,對

風險較大的農業項目進行保險,以保護投資者和生產者的利益。

(四)調整資源分配關系,構建農村公共財政體制。應以建立公共財政體制為目標,加

快財政與稅收制度改革。改革的方向是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由依靠農民自身為主,向以政府

提供為主的政策目標過渡,使廣大農民享受到最基本的國民待遇。在財政支出方面,一要加

大對農村的基本建設、生態環境建設、農業科研和推廣、農產品流通設施等方面的投入,大

力興建農田水利設施,改善農村環境和交通條件,以期達到擴大市場、促進生產流通之目的

。二要增加對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事業的投入。在現代社會里,教育是決定一個人能夠

在社會階梯上爬到多高的最重要的因素。而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之間最顯著的個人差異,就

是前者的教育水平遠低於後者。為此,必須改革目前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保障機制,農村居

民與城市居民的義務教育經費應一樣地由縣及縣以上政府財政承擔,逐步形成城鄉統一的教

育供給體制。三要改革補貼方式,加大財政對農業和種田農民的直接補貼力度,增加農民收

入。在財政收入方面,應進一步深化農村稅費改革,浙江可以在2004年停徵種糧油農民的農

業稅的基礎上,全面取消農業稅、農業特產稅等涉農稅收。並按市場經濟的要求,推進稅收

制度改革,改現行對土地征稅為對進入商品市場的農產品徵收商品稅,對農業生產者的生產

所得徵收所得稅,逐步構建城鄉統一的稅收制度。

(作者:李炯為浙江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李濤為經濟學教研部講師)

浙江城鄉差距出現「首次縮小」 象徵意義更大

www.zjol.com.cn 2005年1月27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浙江省統計局發布的《2004年浙江經濟運行情況》披露,浙江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之比從2003年的2.43∶1縮小到2.39∶1。浙江省統計局副局長、總統計師王傑說,這是從1997年起的8年以來,浙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首次縮小。(新華社1月22日電)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8年來首次縮小」,這個變化既令人欣喜萬分,更讓人百感交集。無獨有偶,前一天江西省統計局也發布數據,2004年江西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出現1997年以來首次縮小,由2003年的2.8∶1縮小到2.6∶1。在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背景下,這兩條消息有著值得特別關注的價值和內涵。

5年前以「我向總理說實話」聞名的原湖北省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李昌平,曾經含著熱淚向人們訴說「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有關統計資料表明,從1997年到2003年,我國農民收入平均年增長率為4%,僅為城鎮居民收入增長幅度的一半。去年中國社科院的一項調查也顯示,中國是世界上城鄉收入差距最大的國家。5年前李昌平沉痛的訴說言猶在耳,現在終於看到城鄉收入差距首次縮小的新聞,怎不令人欣喜和感慨。

分析浙江和江西出現「8年來頭一次」的原因,毫無疑問與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視解決「三農」問題有關。自去年中央「一號文件」出台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重農支農政策,目前已有22個省份宣布全面免徵農業稅,與此同時農副產品則出現了價格大幅上漲。一方面減輕農民負擔,另一方面促進農民增收,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首次縮小,就是通過這一「減」一「加」而實現的,其意義應該得到高度評價。

不過,我們也不能因此盲目樂觀。浙江和江西城鄉收入差距雖然都開始縮小,但縮小的幅度並不大。我們更應該看到,兩省都是用了8年時間,才艱難地邁出了這一小步。而在全國范圍內,雖然農民收入增長加快,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並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據1月22日《新京報》報道,目前北京地區農村在收入等方面落後城市8年,不僅城鄉收入差距大,城鄉居民享受到的共同服務也有差距。

要真正、全面、持續實現城鄉收入差距縮小,現在才開了個頭。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僅要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更要在教育、服務、精神消費、衛生保健、社會保障等社會福利方面大幅度改善農村現狀,縮小這些方面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巨大差距,實現城鄉和諧共同發展。

希望這些對你有用~~~~~~~~

⑻ 2012浙江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少

2010年浙江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5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303元,扣除價內格因素,分別比容2009年實際增長7%和8.6%。
2010年,溫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01元,增長11.3%;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3015元,增長9.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416元,增長13.0%;農村居民人均生活費支出8431元,增長17.7%。
2009年,樂清市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43元,比上年增長7.5%。人均消費支出為20095元,比上年增長5.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12268元,比上年增長6.8%。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9.1%。

⑼ 浙江省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是51261還是34598支出

浙江省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是34598支出並不是51261,你可以在一些新聞報道上看到。

閱讀全文

與浙江省城鄉居民收入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