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的人員編制
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機關行政編制107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3名;中層領導職數36名(含總工程師、總經濟師、總會計師、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各1名)。
機關工勤人員事業編制7名。紀檢(監察)機構按有關規定設置。
五、其他事項所屬事業單位的設置、職責和編制事項另行規定。
六、附則本規定由鄭州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負責解釋,其調整由鄭州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按規定程序辦理。
② 鄭州市城鄉建設局陳新局長簡介
進入建設局官網,即可知道
③ 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的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
負責委機關政務工作;組織起草機關工作計劃、綜合性文件;負責目標管理、文秘、信息、檔案、機要、保密、保衛、信息公開、電子政務、計劃生育、後勤服務、會務工作;負責城鄉建設委員會網站建設與管理工作;負責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工作;負責城建系統目標管理和重要事項的督查工作;負責有關城市建設檔案管理工作。
(二)法規監察處(信訪處)
負責組織擬訂建設行業地方性法規、規章和相關政策;組織研究重大綜合性政策問題;負責委系統企業改制工作;負責有關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工作;負責建設行政執法和執法監督工作,負責建設行政執法委託工作,依法查處重大建設違法案件,協調受委託執法單位工作;負責涉及建委的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工作;負責建設系統普法和法制教育工作;負責建設監察工作;負責委系統穩定工作;負責委系統平安建設、綜合治理工作;負責群眾來信、來訪事項的登記、受理、轉辦、交辦、督辦、上報等工作;負責重大信訪事項的協調處理;指導所屬單位信訪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承辦上級和本級人民政府及其信訪工作機構交辦的信訪事項。
(三)規劃編制處
負責城鄉建設方面重大課題的研究,提出城鄉建設與發展的指導性建議,負責建設系統調研工作;負責編制城鄉建設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負責制定籌措城建資金的政策措施;負責審核城建項目(概)預算;編制城鄉建設資金的收支計劃,參與城建項目工程決算的審定及審計工作;參與城市建設重大項目的審計工作;參與制訂有關引進外資進行城市建設的政策措施;負責城鄉建設數據統計、匯總和分析工作。負責住宅小區各種配套設施建設管理工作;負責組織房地產開發項目的綜合驗收;指導城市建設拆遷管理工作。指導市城市科學研究會、房地產協會工作。
(四)市政工程處
負責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工作。負責市政府投資的道路、橋梁、雨水、污水、供水、供氣、供熱、交通設施、綠化等工程的組織實施和移交工作;負責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協調監督工作;組織協調依附城市道路的配套建設同步施工工作。
(五)建築業市場管理處
負責擬訂建築業市場管理的中長期發展規劃、行業發展政策和建築業技術政策並監督執行;負責建築企業、市政施工企業、裝飾裝修企業、工程監理、商品砼、招標代理、造價咨詢機構、工程檢測、混凝土攪拌站、預拌砂漿及各類預制構件生產企業和建築中介機構的資質管理;指導建築施工隊伍的管理工作;負責建築企業外出施工和外地(境外)建築企業、監理及中介機構進鄭施工的管理工作;負責工程造價管理、合同管理工作;負責建築行業勞保金的收繳、追撥和統籌調劑管理工作;負責建築市場秩序綜合整治和管理、勞務市場管理、信用體系建設;負責協調行政審批大廳工作;負責房屋建築工程、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項目施工許可證審核發放;負責市建委承擔的市政府重點項目施工許可證審核發放;負責建築行業評優評先工作。指導市建築業協會、裝飾協會和工程造價協會的工作。
(六)工程招投標監管處
負責各類工程建設項目的招標投標工作;負責建設工程招標項目核准、招標投標情況書面報告備案;負責建設工程承發包合同備案;負責評標專家庫專家管理工作。指導招投標協會的工作。
(七)工程質量安全監管處
負責全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生產和施工現場的監督管理。負責擬訂工程質量管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和施工現場管理的相關政策並實施監督;負責建築節能施工現場的監督管理;負責施工現場建築材料市場准入及使用監督、檢測工作;負責各類工程建設竣工驗收備案工作;負責建築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的審查和管理工作;負責對施工現場文明施工監督管理;負責建設工程質量創優、安全文明工地評比工作。負責全市建築機械、起重設備和垂直運輸設備的使用和現場監督管理;負責商品混凝土、干混沙漿的施工現場監督管理工作;組織或參與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生產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指導建設安全管理協會工作。
(八)勘察設計處
指導和參與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專項規劃及建設規劃的編制和論證工作;參與編制國土規劃和區域規劃;負責勘察設計咨詢業行業管理工作;負責勘察設計單位資質和從業人員執業資格管理工作;負責基本建設項目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文件的審查審批管理工作;負責建築節能設計方案的審批工作;參與編制城市抗震防災規劃;負責城市建設、城鎮建設、公共建築、工業與民用建築的抗震設防管理工作;協調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工作。指導信息技術、節能技術在建設領域中的應用。指導勘察設計協會、土木建築學會工作。
(九)村鎮建設處
負責建制鎮、集鎮和村莊建設管理工作。負責擬訂村鎮建設的相關政策、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負責村鎮建設各類試點和重點鎮、中心鎮建設工作;指導村鎮人居生態環境改善工作;指導村鎮遷建、重建工作;指導村鎮建設用地管理與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工作;指導受災地區的村鎮重建和國家大型建設項目地區的村鎮遷建工作;負責鄭州市村鎮建設工作委員會的日常工作;負責村鎮建設年度統計工作。負責歷史文化名鎮(村)保護利用和監督管理有關工作;負責市級風景名勝區設立的審核工作;負責風景名勝區建設項目可研報告的審核及初步設計的審批工作;負責風景名勝區建設管理工作。
(十)建築節能與科技處
負責建築節能和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工作;負責城鄉建設的科技發展規劃和技術經濟政策的制訂;組織重點科技項目的研究開發,管理行業科技成果,指導科技成果的轉化;負責科技信息化管理工作;制訂建築節能的政策和發展規劃並監督實施;組織實施重大建築節能項目;指導建築節能材料、產品的認證和推廣應用;組織城建科技項目的申報、研發、論證和資助工作,指導科技試點、示範工程建設;擬訂推進牆體材料革新的技術經濟政策和制度;制定行業發展規劃,指導全市牆體材料革新工作;組織新型牆體材料的確認和推廣應用;組織重大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開發,會同財政部門制定新型牆體材料專項基金徵收使用管理規定,並監督執行;負責散裝水泥推廣使用工作。
(十一)財務審計處
負責機關的財務和國有資產管理工作;負責對直屬單位財務和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監管;負責內部審計工作;負責直屬單位收費、罰款、基金的立項、申報、以及納稅、價格等工作;負責城建項目工程決算的審定及審計工作;負責城市建設重大項目的審計工作。
(十二)組織宣傳處
負責委系統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領導班子建設;負責委機關及委屬單位幹部管理工作;負責委機關並指導所屬單位精神文明建設、思想政治工作和宣傳工作;負責委系統出國人員政審工作;負責委系統群團工作;承擔中共鄭州市城鄉建設工作委員會的有關工作。指導委系統職工思想政治研究會工作。
(十三)編制人事處
負責委機關和委屬單位機構編制、人事勞資工作;負責組織建設行業職工專業技術、業務素質等方面的教育培訓工作。指導建設教育協會工作。
(十四)機關黨委
負責委機關黨群工作。
離退休幹部工作處負責委機關並指導委屬單位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工作。
④ 鄭州市房管局局長是誰
房管局是城鄉建設局下屬單位。鄭州是一般省會城市建設局正處級。房管局最多算是副處級單位。鞏義是省直管縣副廳級。一般公安局長副處級,副市長兼任正處級。公安局長一般都是高配比鄭州房管局長權利政治地位高。
⑤ 鄭州市城鄉規劃局的其他職責
(一)所屬事業單位的設置、職責和編制事項另行規定。
(二)發展和改革、國土、建設、房管、市政、環保、園林綠化、水利、人防、文物、財政等有關部門應當依照各自職責,配合做好城鄉規劃管理工作。
⑥ 鄭州市城鄉規劃局的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市城鄉規劃局設12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負責文電、會務、機要等工作;負責起草全局綜合性文件;承擔信息、安全、保密、新聞宣傳、政務公開、機關節能減排、計劃生育以及後勤服務等管理工作;指導城鄉建設檔案工作;負責機關財務管理工作;指導監督局屬各單位財務工作。
(二)規劃編制處。擬訂全市城鄉規劃編制計劃;受市政府委託組織編制和報批鄭州市總體規劃、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組織編制中心城區專項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組織編制重要地區的城市設計;負責歷史文化名城、優秀歷史建築和歷史文物古跡的保護規劃工作;根據市政府委託,審查縣級市城市總體規劃;負責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上街區總體規劃的審查和報批工作;負責市區內鎮總體規劃的審查報批工作;負責審查和報批鄭州新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體規劃;負責市級以上風景名勝區規劃的審查報批工作。
(三)用地規劃處。負責建設項目的用地規劃管理工作,核發選址意見書;依法提出規劃條件,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負責對與城市規劃相關的各類專項規劃進行土地和空間利用的綜合平衡。
(四)建築規劃處。負責建設工程規劃管理工作,擬訂城市建設工程規劃管理相關技術規范;組織編制重要地塊的修建性詳細規劃;依法提出設計要點,審定建設工程規劃設計方案,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五)市政規劃處。負責市政規劃管理工作,負責工程管線規劃建設綜合協調;負責組織有關單位和部門編制市政基礎設施專項規劃,組織編制管線綜合規劃;組織建設項目市政管網承載能力分析評價,依法提出設計要點;審核防洪、給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通訊、輸油、輸水等市政工程規劃,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六)交通規劃處。組織城市綜合交通調查、預測和分析研究及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統編制工作;擬定城市交通發展戰略規劃和交通規劃行政法規和技術規范;組織編制市域綜合交通體系和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組織編制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城市道路網路、公共交通、城市軌道交通、城市對外交通、公共停車場、交通管理、人防、道路廣場、道路綠化等交通專項規劃;組織編制城市綜合交通近期建設規劃和交通工程的規劃設計;組織編制建設項目的交通影響評價;負責鐵路、公路、道路、軌道交通、地下空間利用等交通工程的審核,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七)村鎮規劃處。負責組織鄭州市中心城區內的鄉鎮、村莊(含城中村)規劃的編制、審查、批准和報批工作;督促指導縣(市)、上街區的村鎮規劃編制工作;負責核發鄭州市中心城區內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指導縣(市)、上街區的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負責核發縣(市)、上街區范圍內需鄭州市批准、核準的建設工程選址意見書;監督檢查縣(市)、上街區規劃管理工作;組織各類村鎮規劃試點和培訓工作。
(八)總師辦公室。綜合協調業務工作;負責規劃業務技術把關;擬定全市城鄉規劃行業戰略發展規劃;參與擬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及人居環境發展規劃;擬定我市城鄉規劃技術規范;組織和參與重大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論證;組織業務技術學習和各種學術活動;負責駐鄭規劃設計單位的資格初審、資質驗審;負責城市勘察測繪工作;負責城市勘察測繪成果的管理、開發及運用;負責城鄉規劃現場、網路公示的管理和監督工作;負責鄭州市城鄉規劃信息化建設工作;承擔省會規劃委員會辦公室日常工作。
(九)法規處。組織起草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負責本系統城鄉規劃普法、行政執法責任制的落實、行政執法監督、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負責市區內建設工程的規劃核實工作;負責對違法建設的處罰工作;負責全市城鄉規劃系統的法制培訓工作;監督指導縣(市)、上街區城鄉規劃行政執法、行政執法監督、行政執法隊伍建設、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的落實。
(十)組織人事處。負責基層黨組織管理;承擔機關和直屬單位的人事及機構編制管理工作;負責局機關和直屬單位幹部日常管理工作;負責局機關離退休幹部管理服務工作;指導局屬各單位離退休幹部職工管理工作。
(十一)信訪處。負責來信來訪工作;承辦上級信訪部門轉辦的信訪事項;負責轉辦、督辦來信來訪事項;擬定突發事件和重大信訪事件處置預案;負責承辦信訪情況的統計分析報告及突發事項和重要信訪事項的信訪信息報送工作;組織對重大、復雜、疑難信訪事項的聽證工作。
(十二)機關黨委。負責局機關黨群工作。
⑦ 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行政不作為一案
上訴人(原審原告)蔣姝平,女。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原鄭州市建設委員會),住所地鄭州市淮河西路39號。
法定代表人郭慶寬,主任。
委託代理人毛學謙,河南天坤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蔣姝平因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行政不作為一案,不服鄭州市中原區人民法院(2009)中行初字第197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於2010年3月30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蔣姝平,被上訴人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的代理人毛學謙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認定,2008年9月,原告以書面形式向被告進行投訴,認為裕興公司開發的位於黃河東路89號的盛世年華小區一至三期工程都是未經竣工驗收合格即違法交付使用,應當對該行為進行處罰。2008年10月20日原告通過網上政府信箱進行了主題為「鄭州市裕興置業有限公司不通過竣工驗收交房應予處罰」的投訴,被告於2008年11月13日在該信箱「處理意見」中針對裕興花園二期7號樓東單元8層東戶蔣姝平的投訴,回復稱經其核實調查,確實發現該工程有違反《建築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十六條第三款「建設工程經驗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的違規事實,已提請行政執法。2008年12月18日原告又通過網上政府信箱進行了主題為「對鄭州市裕興置業公司違法交房行為的處罰結果如何」和「鄭州市裕興置業公司不通過竣工驗收就是違法」的投訴,被告於2008年12月29日在該信箱「處理意見」中回復稱,市工程質量監督站於2008年11月13日已提請行政執法。2008年12月31日原告再次通過網上政府信箱進行了主題為「對已查明的違法事實為何遲遲不依法處罰」的投訴,被告在該信箱「處理意見」中回復稱,被告法規處已經立案,案件正在辦理中。在此期間,被告立案受理了原告的投訴,對原告所反映的問題進行了調查,於2009年4月10日作出了聽告字(2009)第001號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2009年10月20日被告作出鄭建質罰決字(2009)第001號行政處罰決定書。
原審認為:被告鄭州市建設委員會作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的規定,對本行政區域內建築活動進行監督管理是其法定職責。訴訟中,被告雖然提供了其在接到原告投訴後進入執法程序並作出處罰決定的相關證據,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九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的規定,原告自其2008年9月向被告投訴至原告2009年10月14日起訴之日止,被告沒有對原告投訴所反映的問題作出處理,而是在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後作出了處罰決定,不符合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守法定時限、積極履行法定職責、提高辦事效率、高效便民的要求,而且被告對原告的投訴未及時處理沒有作出合理的解釋,亦未提供其延長辦理期限的證據。但由於被告在訴訟期間作出了行政處罰行為,判決被告履行法定職責已無實際意義,故應確認被告未及時履行法定職責行為違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規定,與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本案審查的是被告針對原告的投訴是否履行了法定職責。由於原告系該社區的業主,對危害本社區業主的違法行為向被告進行投訴,而被告作為或不作為是基於原告的投訴,原告與本案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之間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原告即享有訴訟主體資格。原告對被告未及時履行法定職責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有權提起行政訴訟。因此,被告辯稱蔣姝平不具備本案原告的訴訟主體資格的意見本院不予支持。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十七條第二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確認被告鄭州市建設委員會自2008年9月至2009年10月14日期間對原告蔣姝平的投訴未及時履行法定職責的行為違法。
蔣姝平不服一審判決上訴稱:1、上訴人要求對1-16號樓進行處罰,而被上訴人僅對6-8號樓進行了處罰,其它樓未進行查處;2、6-8號樓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不真實,存在的問題為法定代表人不正確、加蓋的公章為監察章、沒有送達回證、未向上級機關備案等。請求二審法院依法糾正,改判被上訴人對全部違法交房行為作出真實的行政處罰。
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答辯稱:一、被上訴人已經對上訴人的投訴履行過法定職責,再判決上訴人履行法定職責已無實際意義;二、對6-8號樓以外樓未處罰是因為答辯人未發現有違法交付的事實;三、6-8號樓的處罰決定是被上訴人依法作出的,上訴人無權對該處罰決定提起行政訴訟,上訴人說處罰決定是假的,無證據支持。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院經審理查明的事實同一審一致。
另查明,在二審庭審中雙方當事人對上訴人投訴的為1-14號樓的事實無異議。
本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河南省行政機關執法條例》第十一條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辦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提出的申請。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實施本條例第十一條規定的具體行政行為,應依法及時對申請事項進行審查,對符合條件的,必須受理。……經審查符合要求的,在法律、法規規定的時間內辦理,法律、法規沒有時間規定的,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予以辦理。依法不應當受理的,必須告知不受理的原因或有管轄權的機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建設行政處罰程序暫行規定》的相關規定,被上訴人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作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建設工程質量有依法監督管理職責。被上訴人在收到上訴人關於盛世年華1-14號樓違法交付的投訴後,對其中1-5號樓及9-14號樓的投訴,被上訴人無法證明其在60日內已經依法處理或者予以答復,被上訴人對於針對1-5號樓及9-14號的投訴不予處理或答復的行為,屬不履行法定職責行為。
被上訴人於2008年10月收到上訴人對盛世年華(裕興花園)1-14號樓的投訴,在法院受理本案後,其於2009年10月20日對其中的6-8號樓作出了(2009)第001號行政處罰決定書。被上訴人在收到上訴人投訴後未積極履行法定職責、拖延履行義務,且對投訴未及時處理沒有作出合理的解釋,亦未提供其延長辦理期限的證據。鑒於被上訴人在訴訟期間已作出行政處罰行為,判決其對該部分履行法定職責已無實際意義,故應確認被上訴人未及時履行法定職責的行為違法。
上訴人稱被上訴人對6-8號樓作出的處罰決定違法,鑒於本案是行政不作為案件,該處罰決定不屬於本案審查的范圍,上訴人若對該處罰決定有異議可另行起訴。
綜上,上訴人關於被上訴人未履行法定職責的上訴請求成立,本院予以支持;上訴人關於處罰決定違法的上訴請求,因不屬於本案審理的范圍,本院不予支持。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程序合法,但適用法律錯誤,應予糾正。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十七條第二款第(一)項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二)項、第五十四條第(三)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鄭州市中原區人民法院(2009)中行初字第197號行政判決書;
二、確認被上訴人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對上訴人蔣姝平關於盛世年華6-8號樓的投訴未及時履行法定職責的行為違法;
三、判令被上訴人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於60日內對上訴人蔣姝平關於盛世年華1-5號樓及9-14號樓的投訴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案件受理費50元,由被上訴人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承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何信麗
審 判 員 張 啟
代理審判員 孫 健
二0一0年五月六日
書 記 員 耿 立
解析;
在當今法治社會,行政亂作為和顯性的行政不作為都難以遁形,但是對於實體與程序在事實上相分離的行政行為的規制上卻是乏力的。基於有效保護行政相對人或第三人利益的考量,更好促進形式法治向實質法治以及秩序行政相給付行政發展,本文從案例著手,從行政不作為中抽離出形式作為而實質不作為行政行為,並以此作為文章論述的視角。在把握形式作為而實質不作為行政行為的涵義及其構成要件的基礎上,對該種類型的行政不作為案件的判決形式進行了簡要的概括。對於實踐中易引起爭論的履行判決的判決形式,著重從履行判決的適用、判決中能否確定履行的具體內容以及能具體的程度、履行判決與撤銷重作判決運用的不同三個方面分別論述,以期行政不作為的救濟制度有一點點的完善。
以上案例中行政機關在程序上都有一定的作為,但是他們作為的手段、措施是否到位,在實質上是否達到了法律效果就值得考慮了。由於現實中的行政行為還沒有也不可能完全被模式化,我們常常過於關注已經模式化的行政行為而忽視未被模式化行政行為。 再加上長期以來,在行政法學界對於判斷行政作為與不作為採取法定期限內義務履行這一客觀化的標准,雖然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對行政不作為的判斷和識別,但是對於程序與實體兩者在事實上處於分離狀態的行為該如何定性呢?也即是說,對於有些行政行為以積極地形式出現而產生的卻是不作為的實際效果的行為的定性。
對於此,有的學者主張行政不作為表現的是程序方面的不作為,只要行政機關對當事人的申請做出了最後的實體決定,無論其內容是肯定或否定,都屬於行政作為行為。 依此邏輯,案例中的未採取合理措施處理交通事故的民警、未合理羈束精神病人的公安機關、未及時有效做出處罰決定的城鄉建設委員會、未確實有效監督整改情況的消防部門都不屬於行政不作為,這大概是個讓人很恐慌的結論。行政法相較於其他的部門法,它是一個行政程序和行政實體並重的法律,任何行政行為都是行政程序與行政實體兩方面的完整統一。如果僅憑有限的程序作為而認定行政主體已履行了法定職責,對該行政行為是否符合法律追求的效果,是否與行政相對人或第三人的利益相符都不管不顧,這顯然是值得商榷的。因此,有必要在不作為行政行為中抽離出此類形式上作為而實質上不作為的行政行為,這既是行政不作為從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深化,也是有效遏制行政不作為中的形式主義的手段,實現形式法治向實質法治以及秩序行政向給付行政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形式作為而實質不作為行政行為的界定
要准確把握形式作為而實質不作為行政行為的涵義,需先就其上位意義上的行政不作為有個了解。行政不作為只是擬制的行政行為。所謂「擬制」,就是本來不是行政行為,但把它當作是行政行為。這種擬制是一種立法技術,目的是使行政不作為與行政行為一樣接受司法審查,但它不能從根本上將行政不作為變成行政行為。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11條(四)、(五)、(六)項列舉了行政不作為的具體的形式,如不頒發證照、不履行保護人身權和財產權的法定職責、未依法發放撫恤金等。在其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中首次將不作為以一個法律術語的形式予以規定,但是並未對行政不作為做出具體的界定和形式的說明,因此在理論中和實踐中對認定行政不作為留下了探討的空間。
目前,大多數學者都以法定義務的履行來作為判斷行政作為的標准。如果法律明確規定了行政主體應當履行的法律義務,且具有作為的可能性時,只要行政主體在程序上積極的為之,無論其表現出來的實體內容是「為」或是「不為」,都屬於行政作為;反之,就是行政不作為。也有學者以是否改變現有法律狀態來作為判斷的基準,指出行政不作為是行政主體維持現有的法律狀態或不改變現有法律狀態的行政行為。第一種觀點割裂了行政法的程序與實體並重的特點,不能很好的體現行政法的價值目標,而第二種觀點是從行為結果而非行為狀態來區分作為與不作為的,這勢必會導致行政不作為認定范圍的擴大化,即將實質屬於否定性的明示拒絕行為也視為行政不作為行為。因此,有的學者採用「通過不作出有內容意義的動作或動作系列」的表述 ,該表述突破了單純的程序判斷標准,還牽涉到實質性的有內容意義的衡量。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才在行政不作為中抽離出有關怎麼行使,行使到何種程度的問題,即本文論述的視角---形式作為而實質不作為的行政行為。
所謂形式作為而實質不作為的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雖然啟動了行政程序但是並未實質性地履行法定義務的行為。其主要表現為行政主體方法、措施、手段不當,或者未盡到注意義務,或者根本就未進行實質性行為,且從常理上就便於認知的行政行為。該行為最顯著的特徵是在外部形態上表現了積極作為,但在實質上並不符合行為的要件。 筆者認為,形式作為而實質不作為的行政行為的構成也要具備以下四個要件:第一,行政主體負有法定義務,這是該行為的前提條件;第二,行政主體在程序上已經有所為,此為區別傳統意義上的行政不作為的顯著特徵;第三,行政主體具有履行上的可能性,但由於其主觀上的原因而沒有在實質上達成法定的目標。具體而言的話,該履行上的可能性也包括對於損害結果的預見可能性和避免損害發生的可能性;第四,行政相對人對於行政主體的行為具有合理的期待可能性。對於以上的構成要件中,恐怕第三和第四個是最容易引起質疑的。對於行政主體只有在主觀意志能力范圍內不履行法定義務才具有法律評判的意義沒有異議,但是實踐中如何判斷行政主體具有履行的可能性是個模糊標准,以及將這一模糊標准運用到形式作為實質不作為行政行為的構成要件的判斷中,即何時是由於行政主體主觀上的原因導致具有作為的可能性卻未達到行政目的就更是一個難點,更何況行政主體的主觀意志能力的判斷沒有一個具體可行的客觀的標准。因此就要運用好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其自由裁量權的運用是為了彌補法律規范的形式正義對個案特殊事實回應不足的。具體到判定形式作為而實質不作為行政行為的行政主體的主觀狀態,除了要考察一般意義上的行政不作為主體的主觀狀態,法官對於常識理性的判斷也是不可或缺的。就第四個要件而言,需指出的是,合理的期待可能性是指社會一般民眾對於行政主體在相應的情形下的行政行為是否存在可期待性,而不是特指在個案中的相對人的期待。
需特別注意的是,形式作為而實質不作為的行政行為是一個成熟的行政行為,不同於某些行政主體只做出了某些程序尚未最終處理完畢的行政行為。這對於我們准確判定是行政不作為還是行政作為,顯得特別重要。
三、形式作為而實質不作為行政行為的履行判決方式
不作為訴訟的最大特點是行政相對人與行政主體在訴訟過程中關系啟動的不特定性,即行政相對人之所以有不作為的訴權其原因在於其對行政主體有著主觀上的正當預期,當這種正當預期讓他失望時他就產生了訴權。 形式作為而實質不作為的行政行為相對人訴權的產生莫過於此。因此,在審判實踐中,有的法院以行政主體已經作為為理由而作出不予受理裁定,甚至拒絕受理立案的做法是不夠妥當的。在該類案件的受理中,不能以行政主體的外在形態的為與不為作為審理的標准,而應該以原告的訴訟請求為考量的核心,即以行政主體的行為實質上是否滿足相對人或第三人合理的期待為界定作為與不作為的基準。
從世界范圍看,在行政不作為的救濟形式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採用履行判決中的課予義務的方式。日本在《行政案件訴訟法》修訂前,法院在認定不作為違法時作出確認判決,這對於因時過境遷無再履行的必要僅要求賠償的案件非常適用,但對於要求行政主體做出特定的行政行為的訴訟請求,就會產生權利保護的不周延、當事人陷入重復不必要訴訟,導致有限的司法資源的浪費。於是,日本在行政訴訟法的修訂中,增加了課予義務訴訟。德國《行政法院法》也是採取課予義務訴訟的救濟類型。 在我國,依據《行政訴訟法》及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相關規定,在不作為訴訟判決主要包括駁回判決、確認判決和履行判決三種。從本文論述的形式作為而實質不作為的行政行為的視角出發,駁回判決適用的情形一般指的是行政相對人認為行政主體的行為未滿足其權利的有效保護,法院審查後認定行政主體的行為的方式、手段、措施都是在當時情境下所能採取的適當的措施,未能完全滿足相對人的請求是客觀原因造成的,就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對於被告形式上履行了,但實質上未能履行的行政不得力的行為,如果判決其履行已無實際意義時,法院可以確認行政主體的行為違法並依此判決行政主體因不充分作為對相對人造成的損害負賠償責任;履行判決適用於行政主體的行為實質上並為充分完全履行,基於相對人的利益或公共利益的考量還有履行的必要時,可作出該種類型的判決。實踐中,爭論最多的還是履行判決這一形式。
首先,履行判決對何種形式作為而實質不作為的行政行為適用的問題。其會不會走入一個「原告不斷訴訟而被告不斷作出不充分為」的怪圈呢?對於此,筆者認為,是不是可以考慮原告的訴訟請求來解決。比如說,城市中的噪音擾民,行政主體下發了一個整改通知書,而行政相對人對該整改通知置之不理,整改期結束後,行政主體採用行政罰款的方式予以處理,但周圍居民仍然飽受噪音之苦。該案例中行政主體既實施了應當實施的行為,但相對人的侵權的不法狀態處在持續狀態,第三人的權益沒有得到實質性的保護。假使第三人提起訴訟,法院依法做出履行判決,而行政主體依然採取的是相類似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侵權的行政行為的話,就難免會進入到一個不斷訴訟的怪圈中了。在如此請求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情形中,法院有必要採取確認行政主體行為違法並承擔賠償責任的判決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保護行政相對人和社會公眾的實體上的權利,而不僅僅是程序上的權利。
其次,法院在履行判決中能否確定行政主體應履行義務的具體內容,進一步說,能具體到什麼程度。從目前我國的法律規定來看,法院不能指明行政主體履行義務的具體內容,這對於原告權利的保障來說是個極大的欠缺。假如我們把履行判決的內容僅僅局限於行政主體履行一定程序上的義務的范圍,那麼這個訴訟就根本沒有存在的價值,因為形式作為而實質不作為的行為本身就是程序履行上的完滿,而實質權利保護上的缺失。但是,如果履行判決中規定行政主體履行的事項、要求、期限以及具體數額的話,又會帶來法院司法權對行政權的過分的干預,有違法治之嫌,甚至可能出現相對人對法院責令行政主體進行的行政行為再次提起行政訴訟的尷尬。比如美國就規定不作為和拖拉遲延屬於行政機關濫用自由裁量權的行為,法院有權強制行政機關履行非法拒絕的行政行為或不當延遲的行政行為,但不能代替行政機關做出行為。
對於在訴訟中如何平衡好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或第三人,既能很好的對原告的訴訟請求有個回應,又不會侵犯行政主體的許可權,筆者認為可以借鑒德國的經驗。德國《行政法院法》第113條第4項規定,法院若要以判決命令行政機關作成特定內容的行政處分,其要件除因行政機關之拒絕或不作為系違法且侵害原告的權利外,尚須「事實達到可為裁判之程度」,則行政機關之第一次判斷權仍應受尊重,因此,法院僅能判決行政機關應考慮法院之法律見解而為裁決,此種訴訟稱為「命為決定之訴」。 據此,法院在履行判決中做出具體的特定的內容時,應受到以下三點的限制:首先,判決內容所涉及的權利義務及其程度必須是在原告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的范圍之內,否則就有違法院中立的不告不理的原則。其次,還要考慮該行政行為所指向的權利義務是屬於羈束行政范圍還是裁量行政范圍。做出具體的內容的裁決應該是在羈束行政范疇中做出的,否則的話,還是有可能只是形式上的作為,而實質上的權利依然得不到有效的保護,依然有悖於提起訴訟的初衷。最後,受與案件有關的事實情況查明程度的限制。根據行政機關和審判機關的分工原則,行政機關不得干預審判權的行使或代替法院對合法性問題作出終局裁決;法院亦不得代替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直接對行政管理的適當性問題作出評價和決定。 只有在與案件有關的事實情況(僅指作為證據呈現在法官面前的事實)能完全臻明時,法院才能在判決中詳細確定行政主體應履行的義務。
最後,履行判決與撤銷重作判決在形式作為實質不作為行政行為中的運用。判斷對某個行政行為適用履行判決還是重作判決的一個最關鍵問題就是看是否已經存在一個內容與作為義務相沖突的作為形式的行政行為,如果存在,那麼就只能適用撤銷並重作判決。但是當並不存在這樣一個作為形式的行政行為時,那麼法院就應該採用履行判決來作為應付行政違法的手段。 所以適用履行判決還是撤銷重作判決這個問題的本質是該行政行為的定性上,即形式作為實質不作為行政行為的性質。根據前文所述,形式作為而實質不作為行政行為仍屬於行政不作為,雖然其在程序上履行了義務,但對於相對人或第三人的實質利益的保護仍然缺失,故判決中宜採用履行判決的形式。
四、結語
在當今行政法治水平不斷提高中,行政亂作為和顯性的行政不作為會越來越難以存在。行政主體程序上義務的履行並不能帶來實體權利的完滿保障,而社會公眾所需要的又不僅僅局限於程序上的權利,更呼喚的是實體權利。因此,本文從行政不作為中抽離出形式不作為而實質作為的行政行為的概念,在此基礎上賦予相對人或第三人訴權,從充分保障當事人權利出發,對履行判決形式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淺顯的思考,以期對行政不作為的救濟制度有一點點的完善。
⑧ 鄭州市二七城鄉更新建設開發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鄭州市二七城鄉更新建設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10月27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基礎設施建設與施工等。
法定代表人:孫毅
成立時間:2011-10-27
注冊資本:2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1010000008389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
公司地址:鄭州市二七區嵩山南路南三環169號黃崗寺綜合辦公樓8層809號
⑨ 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的職責調整
(一)將原市建設委員會的職責劃入市城鄉建設委員會。
(二)將市建設工程招標投標辦公室版的職責劃入權市城鄉建設委員會。
(三)劃出負責全市房地產開發項目管理職責和負責全市住宅室內裝飾裝修活動管理工作職責。
(四)統籌城鄉建設管理,加強小城鎮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健康發展。
(五)推進建築節能,改善人居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