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武漢名稱的來歷
1927年初,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昌與漢口(轄漢陽縣)兩市合並作為首都,並定名為武漢。今天由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合而成的「武漢市」,其歷史只有74年。
(1)城鄉規劃來歷擴展閱讀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也是中央軍委武漢聯勤保障基地駐所。全市下轄13個市轄區,總面積8494.4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1091.4萬人。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橫貫市境中央,將武漢中心城區一分為三,形成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水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構成了武漢濱江濱湖的水域生態環境。武漢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1949年5月16日,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轄。1950年改由中南軍政委員會領導,中南軍政委員會駐漢口。1952年由中南行政委員會領導,並為其駐地。1954年改湖北省轄市,為省人民政府駐地。
參考資料:網路:武漢
❷ 2018年國務院部門調整,新成立的自然資源部涵蓋的規劃職能主要來源於
應該是B。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城鄉規劃管理職責。
❸ 城鄉規劃管理的根本原則是什麼
進行城鄉規劃實施管理工作,必須堅持以下基本原則:來源:考試大的美女編輯們
1.法制化原則來源:www.examda.com
對於城市、鎮、鄉和村莊規劃區內的土地利用和各項建設活動,一定要依照《城鄉規劃法》的有關規定進行規劃實施管理,實現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納入法制化的軌道。也就是要以經批準的城鄉規劃和有關城鄉規劃管理的法律法規為依據,並依照法定的程序履行職責,防止和抵制以權代法、以言代法、以情代法、以罰代法和其他形式的違法行為。充分運用法制管理手段是搞好城鄉規劃實施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證。採集者退散
2.程序化原則
為使城鄉規劃實施管理能夠遵循城鄉發展和規劃建設的客觀規律,就必須按照科學合理的行政審批、許可、管理程序來進行。這就要求城市、鎮、鄉和村莊規劃區內的使用土地和各項建設活動,都必須依照《城鄉規劃法》所規定的申請、審查或審核、征詢意見、報批和核發有關法律憑證以及加強批後管理等環節和程序來施行,防止施政過程中的隨意性、濫用職權、越權審批和暗箱操作等違法行為產生。把城市規劃師站點加入收藏夾
3.協調的原則來源:考試大
城鄉規劃實施管理的工作過程,是一個以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為指導,依法對城市、鎮、鄉和村莊規劃區內的土地利用和各項建設活動進行合理布局和統籌安排過程,需要協調各有關方面的利益和要求,理順各有關方面的關系,包括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與其他相關行政主管部門之間的業務關系,實現分工合作,協調配合,各負其責,避免出現多頭管理、相互制約、扯皮不止的現象發生,從而提高城鄉規劃實施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4.公開化原則www.Examda.CoM考試就到考試大
城鄉規劃實施管理實行政務公開。經批準的城鄉規劃公布後,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擅自改變。為保證和督促城鄉規劃實施管理能夠依法按照規劃要求進行,實現公開、公平、公正執法,實行政務公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和措施。
5.科學性原則考試大論壇
《城鄉規劃法》規定城鄉規劃的實施應當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量力而行;應當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和時序;應當因地制宜、節約用地;應當與經濟和技術發展水平相適應;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定期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並採取論證會、聽證會或者其他方式徵求公眾意見等,強調了城鄉規劃實施管理的科學合理性原則,不能違背城鄉建設和發展的客觀規律辦事,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能急功近利、盲目決策。要正確處理集中與分散,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發展與保護、堵漏與疏導的關系,科學辯論地進行城鄉規劃實施管理工作。
❹ 指狀城市的基本概念,來歷出處。
指狀城市:個人膚淺的理解為手指形狀規劃的城市系統。手放在規劃圖上,酷似手的形狀,於是人們便把它稱為「手指規劃」
來歷出處見於歌本哈根《首都地區規劃建議》(Skitsefoslag Til Egnsplan For StorkbenhavnUdaebjdet 1947 AF Egnsplamkotoret)
該規劃的原則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建設新型郊區,停止老城區無休止的蔓延。對老城區的具體措施應是採取保護為主,有限改造為輔,改善基礎設施和居民居住環境和條件。 二是依託鐵路干線,形成「指狀城市」(FingerCity)。通過從哥本哈根市向外放射狀布局的鐵路為軸線,建設完備的城鎮體系並通過發達的交通和老城區相連,最終形成以鐵路為「手指」(finger),站點或附近城鎮為「珍珠」(pearl),老城區為「掌心」(palm)。 三是盡量少佔或不佔農田並對一些貧瘠的土地進行開發,營建出「宜居環境」。規劃指出哥本哈根市區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是西部和南部,通過對該區域景觀的豐富和美化去吸引市民前去居住,最終實現城市擴張的有序性與布局的合理性。 四是保留現有綠色開敞空間,充分保護並進一步美化環境。規劃建議在各個「手指」之間保留和營造楔形綠色開放區域並盡可能地使其延伸至中心城區內。這些楔形綠色空間不僅包括自然的林地、農田、河流也包括人工改造的公園、綠地等。這樣一方面可以防止郊區市鎮之間的橫向擴張,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護環境並為居民提供豐富、多樣、宜人的休閑與娛樂空間
❺ 現代城市規劃思想的演變
規劃理論的來源
:
大多數學者都認為現代城市規劃理論的起源是多元和復雜的,例如Campbell將其歸結到以下幾個基本事件:
(1)田園城市(Garden City, E.Howard);
(2)城市美化運動(City Beautifu1,Burnham);
(3)公共衛生改革(Public Health Reform)
但對城市規劃有影響的現代城市規劃理論主要有:
1.霍華德的田園城市
田園城市:是為健康、生活以及產業而設計的城市,它的規模足以提供豐富的社會生活,但不應超過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農業地帶圍繞;城市的土地歸公眾所有,由一委員會受託管理。
2.柯布西耶的現代城市設想
城市應當集中發展,由此而帶來的城市問題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解決--採用大量的高層建築來提高密度和建立一個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統。
3.其他的探索
(1)索里亞瑪塔的線形城市:城市建設的一切其他問題,均以城市運輸問題為前提;
(2)戈涅的工業城市:現代城市在生活和技術基本背景中的組織功能、用地功能分區的雛形;
(3)西諦的城市形態研究:《根據藝術原則建設城市》,對當今城市設計產生影響;
(4)格迪斯的學說:城市--區域研究;先診斷後治療:調查--分析--規劃。這一思想經芒福德等人發揚光大,形成了對區域的綜合研究和區域規劃。
而現代城市規劃的思想根源,則應追溯到更早的歐文(Owen),聖西門(Saint-Simon)。傅利葉(Fourier)、Godin和Cabet等烏托邦、空想社會主義和社會平等等傳統的思潮。
❻ 區域規劃的由來發展
區域規劃是20世紀20~30年代在城市規劃與工礦區規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中國自50年代中起,結合新工業基地和新工業城市的規劃建設,廣泛開展此項工作。
6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范圍內工業的迅速發展和城市化過程的加速,區域規劃受到經濟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普遍重視。
前蘇聯是世界上最早進行具有地區經濟發展規劃性質的廣義的區域規劃的國家。資本主義國家只是在1929-1932年出現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以後,才開始對某些經濟嚴重衰退的地區進行區域經濟發展規劃。世界各國區域規劃的發展與各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進程是密切相關的,早期的區域規劃始於對經濟發展迅猛超常地區基礎設施的統一協調性規劃,如美國的紐約城市區域規劃(1929年)、蘇聯的頓巴斯礦區規劃(1934—1936年)等。20世紀30年代開始,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經濟工業化和社會城市化的急劇發展,以及生產力的巨大進步和生產力的廣泛應用,迅速改變了原有的區域經濟結構、社會結構和生活環境:工業和交通設施高度集中,大城市人口持續增長,土地供應越來越緊張,空氣、水體等環境衛生狀況嚴重惡化,等等,導致社會經濟區域空間組織矛盾日益復雜化、尖銳化。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建立和保持區域生產、生活的適宜條件和狀況,各國的區域發展紛紛提出了要對經濟社會的地域結構進行重整,將工業生產適當分散布局,規劃開發新區,控制疏散大城市人口,加強土地利用的管理,改善原有的區域交通運輸網,進行環境保護與整治等。由此,區域規劃被認為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前提與手段,成為區域立法和行政部門制定有關法令和區域政策的基礎,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推行。
中國區域規劃工作始於20世紀50年代,是伴隨著解放後大規模基本建設而開展的。1956年國家建委設立了區域規劃與城市規劃管理局,擬訂了《區域規劃編制與審批暫行辦法》。1980年中共中央(13號)文作出了開展區域規劃工作的決定:「(區域規劃是)為了搞好工業的合理布局,落實國民經濟的長遠計劃,使城市規劃有充分的依據」。1985年國務院再次發文,要求編制全國和各省、市、區的國土總體規劃。在國土規劃的推動下,以綜合開發整治為特徵的不同層次的區域規劃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展開。1990年,國家計委在總結全國各地經驗及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組織編制了全國國土總體規劃綱要(草案),內容包括國土資源的基本狀況、國土開發整治的目標、國土開發的地域總體布局、綜合開發的重點地區、基礎產業布局、國土整治與保護、國土開發中的幾個問題的對策(耕地問題、水資源供需平衡問題、人口的地域分布和勞動就業問題、城市化問題等)、有待進一步研究的若干問題和規劃綱要的實施。在1990年開始實施的《城市規劃法》中,以城鎮體系規劃為標志的區域規劃被作為法定的內容,近年來適應社會經濟形勢的變化,我國的區域規劃得到了新的發展。
❼ 城市規劃起源於哪個國家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明確記載的城市規劃事件是周代修復建設洛邑城。
西方最早是在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臘城邦時期,希波丹姆模式。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❽ 求文章:談一談「蘭斯塔德」的基本概念、來歷出處,規劃理念與特點及對我國當今城市規劃的借鑒意義
可以給我一份嗎?急用!謝謝!我的郵箱[email protected]
❾ 求文章:談一談「指狀城市」的基本概念、來歷出處規劃理念與特點及對我國當今城市規劃的借鑒意義.2000字
哈哈 我也想知道啊
❿ 建設用地的來源
【建設用地】是指建造建築物、構築物的土地。具體包括城鄉住宅和公共設施用地、工礦用地、交通水利設施用地、旅遊用地、軍事設施用地等。建設用地按用途不同分為農業建設用地和非農業建設用地。前者是指直接為農業生產服務的固定工程設施用地,如田間道路用地、打穀場、農田水利設施用地、輔助設施用地等;後者是指用於非農業生產建設的工程設施用地,如居民點用地、工礦業用地、公共設施及公益事業用地等。
【建設用地的兩種來源】根據《土地管理法》規定,建設用地有兩種來源,大量的來源於國有土地,包括國家所有的土地和國家徵用的原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另一種是集體經濟組織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