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7年灤南縣美麗鄉村計劃有哪些鄉鎮
社主義新農村建設指社主義制度根據新代要求我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社等面建設終實現農村建設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諧社主義新農村目標 、建設社主義新農村歷史背景 世界許家工業化定發展基礎都採取工業支持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發展戰略我民經濟主導產業已由農業轉變非農產業經濟增力主要自非農產業根據際經驗我現已經跨入工業反哺農業階段我新農村建設重戰略性舉措實施其新農村建設我總體進入工促農、城帶鄉發展新階段面臨嶄新課題代發展構建諧社必要求前我全面建設康社重點難點農村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家盛農村穩則社安;沒農村康沒全社康;沒農業現代化沒家現代化; 二、統籌城發展基本途徑 1、體制制度創新城鄉統籌發展根本途徑; 2、城鎮化健康發展城鄉統籌發展效途徑; 3、發展壯縣域經濟城鄉統籌發展效載體; 4、建設社主義新農村城鄉統籌發展集要求具體實踐 三、統籌城發展理念模式 1、加強公共服務社管理形城鄉公共服務統標准、流用新局面 農村社與城市社文明差異城鄉差別顯著特點城市偏向二元發展模式直接統籌城鄉發展必須統籌城鄉社發展加快促進農村教育、文化、衛等社事業發展按照經濟社協調發展全面發展要求統籌發展城鄉社事業社保障充發揮城市先發優勢推城市社事業社保障向農村延伸著力形社事業城鄉協調發展、社保障城鄉全面覆蓋新格局; 2、要制宜形各具特色區域發展格局 同家、同區鄉村重建道路我能完全照搬發達家完全依賴政府強財政供給或者農村剩餘勞力全部轉移路同應盡量避免部拉美家城市貧困農村衰敗同並存局面各區城市化水平經濟差異較村鎮建設現種模型應該制宜區進行村鎮建設基本特點; 3、村鎮建設主體關鍵農民本身 轉變農民觀念促進農民業改善農民福利使農民與城鎮居民真等能適應集產才村鎮建設持續發展途徑實施鄉村教育計劃提高農民素質徹底解決農村問題核與基本走向; 4、完善經營渠道拓展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渠道 城鎮建設必須走市場化道路充發揮市場機制通政府政策鼓勵資金引導調社各面投資積極性形元化示範鎮投融資體制政府預算要安排定財政資金用於城鄉基礎設施建
② 灤南縣農村平改
焦點訪談間曝光了廣平縣的拆遷事件,現在到底拆不拆恐怕誰也不敢說了
③ 揭陽市北河大橋簡介
古城崛起處,虹飛百丈橋。
2011年5月1日10時58分,在千年北河之上,灤南縣委書記張國棟宣布北河大橋建成通車的話音剛落,潮水般的人們便爭相湧上大橋,一睹北河風采。
這是一個灤南人民期盼已久的日子。
北河大橋的建成通車,將徹底改寫灤南縣城的發展布局,真正實現「一河兩區」的宏偉發展藍圖。
「北河大橋建成通車了,我們建成『濱海水城、經濟強城、文化名城、宜居靚城』的目標將不再遙遠!」灤南老幹部協會主席張占平老人滿懷喜悅地說。
北河大橋的建設,承載了灤南人民的夢想和希望;北河大橋的通車,掀開了灤南發展史上的嶄新一頁。
一橋飛架,北河之上有了民心橋
北河,位於灤南縣縣城北部,古稱通津河,又稱漩河,也叫運糧河。歷史上,北河在南北運糧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最早可以上溯到東漢末期曹操東征烏桓時於此地開運河運糧送軍。《灤州志》載:「於倴城西會龍堂河、吳家河,入清河,別出為古運河」「元以倴城為棲糧之所,渠帥那顏倴盞領之」「遂疏決閭芬溝為運道,引灤水會青、溯兩河達倴城」。北河之水歷千年而不枯,是我國北方地區縣城中稀有的自然水體,水面面積50.8公頃,東西長約2200米,南北寬約260米。雖然歷經滄桑,昔日的古運河已經隨歷史的塵埃而去,但北河風采依舊,宛如一顆明珠鑲嵌在華北大地!
北河水體是灤南城市發展的優勢,也是灤南城市發展的「脈」。灤南縣委、縣政府按照「中等城市、生態灤南」的城市定位,確定了以「一帶、一環、兩心、雙軸、三區」為核心的城市發展總體格局。「一帶」指北河特色景觀帶;「一環」指建設完整閉合的新外環路;「兩心」指北河新區行政文化中心和老城區商業金融中心;「雙軸」指中大街金融商業軸和建設路城市景觀軸;「三區」指北河新區、老城區、西部工業聚集區三大主體功能區。2011年,根據河北省委、省政府對沿海11縣9區的城市擴容要求,按照「30平方公里、30萬人口」的規模,在積極進行老城改造的同時,灤南計劃利用3至5年的時間,開發建設一個城區面積達10平方公里、吸納人口達10萬人的北河新城。
按照規劃,在灤南未來的城市發展中,北河和北河新區將成為灤南城市發展的主戰場。
沉睡了上千年之後,北河被喚醒了!在大規模的城市建設熱潮中,北河變成了主角。
作為灤南縣城的靈氣之源,北河是新、老城區共有的一道靚麗風景。然而要將新、老城區連接在一起,就必須建設一座跨河大橋。
北河大橋是北河新區開發建設的先導工程。大橋位於兆才大街與崇法大街之間,連接建設路與建設北路,橋長224.8米,寬33米,南北兩側引路長313.78米,設計通行能力為雙向6車道,項目總投資8822.37萬元,是一座13跨連拱景觀大橋。
北河大橋於2009年8月開始建設,經過20個月的艱苦奮戰,項目施工單位先後克服了地下水位高、水量豐盈、地質條件復雜等自然因素,破解了降水、打樁、鋼筋預制等技術難題,全力推進工程進度,將一座現代化的大橋奉獻給灤南人民。
北河大橋的建成通車,凝聚著領導者和建設者的心血,更是灤南58萬人口的期盼。灤南縣委、縣政府對大橋的建設高度重視,縣主要領導多次到施工一線督導檢查。北河新區管理處、水務局主要負責同志始終堅守在大橋的施工一線,每晚組織召開施工班組長以上人員參加的調度會,派專人常駐項目部,現場辦公,一線督導。在大橋拱板及立牆澆築的關鍵時期,實行24小時不斷崗制度,確保大橋澆築一次成功。
北河大橋不是一座普通的橋,這座大橋連接著新、老兩個城區,連接著灤南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連接著群眾和政府。它是一座發展橋,更是一座民心橋!
一橋飛架,北河新區建設大提速
北河大橋建設喚醒了北河,更使北河新區建設進入全面提速期!
灤南縣北河新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0萬人,城市功能以行政辦公、文化教育、社會事業、商業金融、休閑宜居、三產服務為主,重點發展文化生態旅遊、三產服務等產業。
未來五年,北河新區將圍繞「濱海水城」,建設北河生態公園、藍色港灣、北河水系、天鵝湖、那顏湖、胡家坡郊野公園、汪庄生態園等生態旅遊項目。圍繞「文化名城」,建設評劇大世界、夷齊島、金代風情一條街、文化創意產業園、會展中心、美術館、文化廣場等項目。圍繞「宜居靚城」,建設天鵝庄園、星級酒店東側高檔住宅、書畫家村等綠色環保、節能、高品位的住宅小區,並與工業聚集區、統籌城鄉發展形成互動,建設華西新村、馬城鐵礦生活區、新民居等住宅項目。力爭在「十二五」期間,以縣城北河為中心,打造一個北河水城文化觀光產業帶,加快北河水城開發,實現文化旅遊業的大突破。
未來的北河新區,將是新的行政辦公中心、金融服務中心、文化教育中心、休閑娛樂中心、商業旅遊中心、養老宜居中心。「碧水環繞、綠樹掩映、古韻新風、曲美人和」將不再是夢。
建設北河新區,整治北河水系是關鍵。北河水系治理工程總投資3.8億元,整治河段10.7公里,開挖導流明渠6.2公里,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河道拓寬、明渠開挖、橋梁閘涵、排水防洪、生態防護等工程。截至目前,松樹拓寬段、水系治理工程導流明渠、節制閘已經完成。
建設北河新區,道路建設是基礎。北河新區重要道路樞紐建設北路是新區的中軸,南起兆才大街,北至北環路,全長1.88公里,一級公路標准,總投資1.64億元。崇法大街西起金江路,東至祥河路,連接灤海公路,全長1.49公里總投資0.67億元。截至目前,兩個項目已完成投資40%,崇法大街6月底前竣工通車,建設北路7月底前竣工通車。
唐山京東實業集團企業研發中心項目是灤南縣的重點工程,是北河新區的地標性建築。該項目選址於北河新區崇法大街以北,建設北路以西,項目佔地112.34畝,建設主樓一棟,副樓兩棟。主樓地下一層,地上17層,建築面積79275平方米,總投資3.5億元。預計7月15日前主樓主體封頂。副樓4月20日開槽建設,8月底前完成地下停車場,年內封頂。
北河公園改造項目是灤南縣委、縣政府著力打造的一項惠民工程,是灤南「一帶、一環、兩心、雙軸、三區」城市發展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北河水城文化觀光產業帶的重要節點景觀。北河公園改造佔地面積1255.5畝,其中陸地面積565.5畝,水體面積690畝,工程總投資3.38億元,共分三期工程開發建設。一期投資1200萬元,建設生態停車場、三亭苑廣場、風帆廣場、曲橋、碼頭、草台階觀景平台、親水平台、木棧道等景觀及設施,並對公園進行綠化、硬化、亮化;二期工程投資2.5億元,建設內容為惠民廣場、悅民廣場、健民廣場、藍色港灣、夷齊島。惠民廣場、藍色港灣已於今年3月17日正式開工建設。三期工程計劃投資7600萬元,建設美術館、規劃展館等項目及其他配套設施。
一橋飛架,北河南岸扮靚煥新顏
「建設新城區,改造老城區」是灤南城市建設的總體方針。為使老城區與北河新區協調發展,灤南縣委、縣政府在大力開發建設北河新區的同時,也全面推進老城區建設。
還古城於民,還北河於民。灤南縣城倴城為冀東四大名鎮之一,民風淳樸,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灤州志》記載:「倴城,在州(灤州,今灤縣)南六十里,元將那顏倴盞屯糧處,今鎮北遺址尚存。」《灤州志·閭芬溝考》中還記載:「倴城為棲糧之所,渠帥那顏倴盞領之……城久圮,遺址尚存。城名倴者,以此為據。」《灤州志》所說的「遺址」既為今天位於灤南縣城北河之南的「古城」,至今保存完好。長期以來,由於外圍建築的遮擋,灤南古城的風采始終不能為世人所知,北河寬闊秀美的水面也不能盡收人們的眼底,這些灤南獨特的資源沒有發揮出本來的價值。
為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打造文化名城和濱海水城,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挖掘資源潛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灤南縣於4月份對北河以南及古城周邊建築進行拆除,拆除兩側建築833戶,騰出土地面積576.5畝,使碧綠的北河水呈現在人們面前,還河於民;千年古城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充分展現在世人面前,還古城原貌。在保持古城原有風貌的同時,灤南對古城進行修復,以古城為中心,按照元代建築風格謀劃建設文化旅遊購物項目——元代風情一條街。
加快建設路拓寬延伸。作為連接北河新區、北河大橋、老城區的建設路是灤南縣城的中心軸,原有承載能力已經不能適應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2011年,灤南縣委、縣政府投資3200萬元新建建設南路,該路總長度1550米、雙向6車道,實現了建設路向南與嘴東大街相連。對中段進行路面翻新,同時為把建設路打造成景觀大道,對建設路兩側既有建築按照歐式風格進行立面裝修,提升建築檔次,實施美、亮、活工程,將原有路燈全部更換為華表燈,安裝各式霓虹彩燈,把建設路裝扮得更新更美。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北河大橋的建成通車,必將為北河新區的開發建設和老城區的全面改造插上騰飛的翅膀。
④ 唐山開平位於《唐山市城市總體規劃》范圍內的52個村有哪些
河北省委,省政府頒布了若干意見「關於加快城市化進程,2011年全省城鎮化率達到45%。」意見「,以促進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著力提高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促進發展為核心的中心城市,市區周邊小城市和中心鎮依託支持。遷安,任丘,三河,定州,涿州,黃驊,武安,辛集,遵化,霸州10,發展成為一個中等城市的人口的能力,行業集中度,高標準的綜合承載能力。高碑店清河,寧晉,寬城懷來,冀州,昌黎,河北文安,也有其他縣級城市的發展和巨大的潛力,加快發展步伐,盡快進入大中城市的行列。縣,鎮中心,打造一個高標準的小城市,人口較少,經濟弱縣,重點縣的發展。支持小組的基本條件有一個良好的鎮中心,以提高質量「意見」整合撫寧,昌黎,樂亭灤南,鄧海,黃驊,海興和唐山海港開發區,南堡開發區以及滄州臨港工業區,港化工園區,南大港管理區城鎮發展資源,加大政策發展。支持「意見」,要積極開展跨市域城鎮體系規劃,改善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的城市,要充分利用的荒地,荒地及其他未利用地安排城市建設,各地要研究制定的標准系統城鄉規劃,城鄉一體化規劃單位的縣(市)和鄉(鎮)統籌安排城市和農村居民點和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的發展。區和城市規劃局更名為城鄉規劃局,區和開發區的管轄下,建立城鄉規劃處,建立縣(市)范圍內的現有機構編制城鄉規劃局批准按照編制的管理許可權。
秦皇島市
盧龍,昌黎縣昌黎縣,合並的面積?2129平方公里。人口97萬。
>阜寧注冊成立的北戴河區,的面積?的1716平方公里,人口56萬。
青龍滿族自治縣注冊成立的山海關區,面積嗎?的3501平方公里,人口64萬。
管轄權的3個市轄區(海港區,北戴河區,山海關區),縣(市昌黎縣)
唐山市
唐海縣,豐南區,面積納入嗎? 2268平方公里,人口66萬。
灤縣到古冶區,面積?1262平方千米,人口91萬。
市開平區納入,面積豐潤區??1587平方創立了開灤區,面積達178平方公里人口81萬平方公里,人口121萬。合並
路南區和路北區,。
唐山市玉田縣到遵化,面積嗎? 2686平方公里,人口133萬。
在黔西縣注冊成立的遷安市,區的?2647平方公里,人口102萬。
樂亭縣,灤南縣合並,成立大超?的2578平方米,人口106萬,面積
管轄權4個市轄區(開灤區,豐南區,豐潤區,古冶區),3個縣級市(錢「一個市,遵化市,李大釗市)
廊坊市
大廠縣,香河縣到河北省三河市,區的?1277平方公里,人口98萬。
固安,永清縣成立的霸州市,面積嗎?2255平方公里,人口132萬。
縣,河北省文安縣文安縣合並,面積為?1890平方公里,人口90萬。
>
滄州市
轄2個市轄區(廊坊市安次區,廣平小區),兩個縣級市(三河市,霸州市),縣(文安)滄縣其管轄的與新華區,運河區,青縣,黃驊合並的
的蘇寧?的1830平方公里,人口108萬,面積為河間市。
海興縣,鹽山縣,孟村縣,黃驊市注冊成立。獻縣注冊成立的泊頭市,的面積?的2168平方公里,人口111萬。
南皮縣,東光縣,吳橋縣吳橋縣合並,面積2000平方公里,人口97萬,轄2個市轄區(新華區,運河區),4個縣級市(任丘市,泊頭市,黃驊市,河間市),縣(青縣吳橋) BR />衡水市
,建立冀州市冀州區
到深州市,武邑縣,武強縣,的面積?2566平方公里,人口107萬
安平縣饒陽縣安平縣,面積合並?1066平方公里,人口59萬。
<棗強,並在谷城縣合並,成立棗強縣,面積?1844平方公里,人口84萬。
管轄權個市轄區(桃城區冀州區),承德市,縣級BR />景縣,阜城縣合並,成立金縣,面積嗎?1881平方公里,人口82萬。城市(深圳市),三縣(安平縣,棗強縣,國王縣)
承德縣,灤平縣,興隆縣,隆化縣和雙灤區,雙橋區被納入。 BR />廣縣,平泉縣合並,成立了平泉縣,人口69萬。
灤平縣,隆化縣合並灤平縣
並入興隆縣鷹手營子礦區。
司法管轄??區超過2個市轄區,6個縣(市雙橋區,雙灤區)(平泉縣,興隆縣,豐寧縣,圍場縣,隆化縣,灤平縣)
張家口市的的
花園區注冊成立懷來縣
崇禮縣,赤城縣合並,成立崇禮縣,人口40萬。
淮安縣,萬全縣合並成立的淮安縣,人口47萬。
陽原縣,蔚縣合並,成立蔚縣,人口74萬。:
張北縣,尚義縣合並成立尚義縣,人口56萬。:
宣化區宣化縣成。
河東區以西地區合並,成立山市。
管轄權的兩個市轄區(山市,宣化區),7個縣(懷來縣,崇禮縣,尚義縣,蔚縣,康保縣,沽源縣,懷斯縣。
⑤ 河北省政府日前出台的《關於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的若干意見》
河北省政府日前出台的《關於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11年,全省城鎮化率要達到45%.《意見》指出,要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著力提高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推動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周邊小城市和中心鎮為依託的都市區發展。支持遷安、任丘、三河、定州、涿州、黃驊、武安、辛集、遵化、霸州10個城市,率先發展成為產業人口集聚能力強、綜合承載能力提升快的高標准中等城市。高碑店、清河、寧晉、寬城、懷來、冀州、昌黎、文安等也要加快發展步伐,盡快進入中等城市行列。其他縣級市和發展潛力大的縣城、中心鎮,要建設成為高標準的小城市。在人口較少和經濟實力較弱的縣,重點發展縣城。扶持一批基礎條件好的中心鎮提升發展質量。《意見》提出要整合撫寧、昌黎、樂亭、灤南、唐海、黃驊、海興和唐山海港開發區、南堡開發區以及滄州臨港工業區、臨港化工產業園區、南大港管理區等城鎮發展資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意見》提出,要積極開展跨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各市要搞好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盡量利用荒坡地、廢棄地等未利用地安排城市建設。各地要研究制定城鄉規劃標准體系,以縣(市)和鎮(鄉)為單元進行城鄉一體規劃,統籌安排城鄉居民點和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社會事業發展。設區市規劃局要更名為城鄉規劃局,所轄各區和開發區設立城鄉規劃分局;各縣(市)要在現有機構編制限額內設立城鄉規劃局,並按照編制管理許可權審批。
秦皇島市
盧龍縣、昌黎縣合並,成立昌黎縣,面積2129平方千米。人口97萬。
撫寧縣並入北戴河區,面積1716平方千米,人口56萬。
青龍滿族自治縣並入山海關區,面積3501平方千米,人口64萬。
共轄3個市轄區(海港區、北戴河區、山海關區),1個縣(昌黎縣)
唐山市
唐海縣並入豐南區,面積2268平方千米,人口66萬。
灤縣並入古冶區,面積1262平方千米,人口91萬。
開平區並入豐潤區,面積1587平方千米,人口121萬。
路南區和路北區合並,成立開灤區,面積178平方千米,人口81萬。
玉田縣並入遵化市,面積2686平方千米,人口133萬。
遷西縣並入遷安市,面積2647平方千米,人口102萬。
樂亭縣、灤南縣合並,成立大釗市,面積2578平方米,人口106萬。
共轄4個市轄區(開灤區、豐南區、豐潤區、古冶區),3個縣級市(遷安市、遵化市、大釗市)
廊坊市
大廠縣、香河縣並入三河市,面積1277平方千米,人口98萬。
固安縣、永清縣並入霸州市,面積2255平方千米,人口132萬。
大城縣、文安縣合並成立文安縣,面積1890平方千米,人口90萬。
轄2個市轄區(安次區、廣平區),2個縣級市(三河市、霸州市),1個縣(文安縣)
滄州市
撤銷滄縣,其轄區分別並入新華區、運河區、青縣和黃驊市
撤銷肅寧縣並入河間市,面積1830平方千米,人口108萬。
撤銷海興縣、鹽山縣、孟村縣,並入黃驊市。
撤銷獻縣並入泊頭市,面積2168平方千米,人口111萬。
南皮縣、東光縣、吳橋縣合並成立吳橋縣,面積2000平方千米,人口97萬。轄2個市轄區(新華區、運河區),4個縣級市(任丘市、泊頭市、黃驊市、河間市),2個縣(青縣、吳橋縣)
衡水市
撤銷冀州市,成立冀州區
撤銷武邑縣、武強縣,並入深州市,面積2566平方千米,人口107萬
安平縣、饒陽縣合並,成立安平縣,面積1066平方千米,人口59萬。
棗強縣、故城縣合並,成立棗強縣,面積1844平方千米,人口84萬。
景縣、阜城縣合並,成立景縣,面積1881平方千米,人口82萬。
共轄2個市轄區(桃城區、冀州區),1個縣級市(深州市),3縣(安平縣、棗強縣、景縣)
承德市
撤銷承德縣,分別並入灤平縣、興隆縣、隆化縣和雙灤區、雙橋區。
寬城縣、平泉縣合並,成立平泉縣,人口69萬。
灤平縣、隆化縣合並成立灤平縣,
撤銷鷹手營子礦區並入興隆縣。
共轄2個市轄區(雙橋區、雙灤區),6個縣(平泉縣、興隆縣、豐寧縣、圍場縣、隆化縣、灤平縣)
張家口市
撤銷下花園區並入懷來縣
崇禮縣、赤城縣合並,設立崇禮縣,人口40萬。
懷安縣、萬全縣合並,設立懷安縣,人口47萬。
陽原縣、蔚縣合並,設立蔚縣,人口74萬。
張北縣、尚義縣合並,設立尚義縣,人口56萬。
撤銷宣化縣並入宣化區。
橋東區、橋西區合並,設立山城區。
共轄2個市轄區(山城區、宣化區),7個縣(懷來縣、尚義縣、崇禮縣、蔚縣、康保縣、沽源縣,懷安縣。。。
⑥ 唐山30年來的變化 主要是城市建設方面的
.
唐山 從廢墟上崛起的新城
時間:2008-7-23
唐山,曾是中國冀東重要的沿海工業城市,卻被大地震毀於一旦。
1976年7月28日,唐山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一場空前的地震災害,讓24.2萬人喪生,16.4萬多人重傷,7200多個家庭震亡,4202人成為孤兒,城市功能全面癱瘓,城市變成了一片廢墟。
曾有外國人預言:「唐山將從地球上消失!」但是,遭遇了毀滅性打擊後,唐山從廢墟上重新站了起來。
滄桑巨變。如今的唐山又重新成為一座功能分區明確、布局比較合理、市政建設配套比較完善、抗震性較強、生產生活方便、環境比較優美的新型城市。
唐山是如何從廢墟上崛起的?重獲新生的唐山為了城市的安全,採取了哪些舉措?為人類積累了哪些經驗和教訓?經歷了從毀滅到新生、到崛起,未來唐山振興和騰飛的發展方向在哪裡?
篇章1 震後重建10年速度
地震災後安置和災區重建,不僅僅是在一片廢墟上再現高樓與道路、商鋪與物流,更是要建立一個安居樂業的人間。
幾世經營的繁華之地,並不可能在短期內重現。在世界地震史上,大地震後要建一座功能齊全的城市,一般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1906年美國舊金山地震重建用了30年,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重建用了20年,而唐山僅用了10年時間就完成了恢復建設。
唐山是如何在廢墟上崛起的?震後重建給了人們怎樣的啟示?
「就地重建」方案出爐始末
現在的唐山是在地震之後的原址上重新建立起來的,為此,唐山也被稱為「廢墟上崛起的新城」。
媒體曾報道,當年重建唐山的方案主要有兩種意見。
第一種主張將原有的城市放棄,異地進行建設。主要考慮了以下幾個因素:避開市區底下的活動斷裂帶,減少地震的威脅;解放出市區地下的數億噸壓煤;節省原地重建所需的清理廢墟的費用。
第二種是以唐山原址為基礎,立足於原有城市,原地進行建設。原地重建可以保留唐山作為一個重工業城市的產業體系以及自身的社會經濟文化特色;減少征地和搬遷的巨額費用,節約土地資源;有利於城市原有基礎設施的利用。此外,原地重建還能給人一種心理上的感覺,即唐山真正地重新屹立起來了。
後來的重建方案選取的是第二種。據說,當時的指導思想是,唐山已有多年的發展歷史,作為冀東的工業重鎮已為世人所知。「立足唐山,就地建設」,對保持唐山的歷史特色和對唐山今後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震後3個多月,來自原國家建委和全國各地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專家,就編制出《唐山市恢復建設總體規劃》。這就是:保留唐山市原有的廠礦、企業事業單位,清運廢墟,統一規劃,就地重建唐山。1977年5月14日經中共中央、國務院原則批准。
1978年,國家領導人視察唐山,希望唐山重建能夠先進一點,能體現70年代建築的先進水平,要規劃出一個「先進」的唐山。後來,有關部門又組織專家學者於1978年3月和1979年9月對該規劃兩度進行修訂。
按照這個時期的重建規劃,震中所在的路南區由於破壞嚴重和地下大量壓煤,將把原有的工廠和居民全部搬遷出來,將採煤塌陷區改為綠化風景區,只保留部分有代表性的地震遺跡;市區則在路北區的基礎上建設;在豐潤縣城附近建設新區,將原來位於路南區的大部分工廠遷過去,並建立若干新工廠。在調整城市區劃的同時,重建規劃還包括搬遷大多數原來在市區內有污染的企業。
1982年1月的《唐山市恢復建設貫徹收縮方針的調整方案》確定了重建的基本原則:控制中心區、縮小新區、利用路南區。原計劃從路南區遷出的企業由92個減少到9個,並且規劃了13個住宅小區。
廢墟上的建設
由於新唐山是在一片廢墟上進行建設,不同於別的城市在一片空地或荒原上進行新建,大量的廢墟需要清運掉,而且廢墟上建有成片、住有大量居民的簡易房。清運廢墟、搬遷倒面,是新唐山建設的大難題。
全部清墟工作分為幾大部分進行:市統建部分,主要是為市統建房屋清理場地;市城建部分,主要是為修築道路、橋梁、自來水、煤氣、熱力等基礎設施清理場地;此外還有開灤、鋼廠、機車車輛廠等大型的中央和省屬企業,以及鐵路、電廠等單位的清墟工作。1979年3月,唐山市成立了機械化施工公司,承擔市內清墟工作。清墟的次序是依據施工的需要來安排的。清出的廢墟,或運往市郊和附近縣區的大坑,或由施工單位用來填充某地。對清運力量的組織、運輸線路、傾倒地點、所需費用等,都要統籌安排。
搬遷是一項復雜、艱巨的任務,採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先在市區邊緣地帶或市內新規劃出的空地上,建造第一批住宅,這批住宅建起來後,將應搬遷的居民遷進去,以騰出場地進行清墟和施工。市建設指揮部內成立了搬遷辦公室,加強宣傳教育,要求各單位廣大職工和市民正確處理局部與全局、個人和集體與國家利益的關系。制定正確政策,健全合理制度,以保證搬遷和分配任務順利進行。搬遷進展順利,使建設場地得到及時清整,基本滿足了施工進度的要求。
為重建新唐山,國家撥款43億元,還有大量鋼材、水泥等建築物資,並從全國調集了3000多名專家學者、7萬建築大軍和省內20萬建築工人,展開了一場空前未有的重建新唐山的大會戰。
在時間上,最初的重建計劃提出的目標是用5年時間,即「一年准備初步開展,三年大幹,一年掃尾,到1982年全部建成」。當時,唐山市1年的財政收入5個億,原計劃想花5年時間25億元資金就建成,但重建的過程要比預計的漫長,這個想法最終沒有實現。後來實際上花了50億元,重建期從5年變為10年。
1986年7月28日,唐山抗震10周年紀念大會,正式宣告唐山重建基本結束。 在一片瓦礫堆上,唐山的建設者僅用十年時間就完成了重建家園的任務,一個新唐山又拔地而起,重新屹立在冀東大地上。這一建設速度令一些外國人士驚嘆不已。
重建後的新唐山
經過「十年重建」,到1986年底,唐山共建成了樓房和少量平房在內的住宅共32萬多套,累計建築面積1045萬多平方米。目前,這些震後重建的房屋仍是唐山人居住環境的主體。在住宅以外,唐山的重建還完成了工業建築200多萬平方米,辦公用房94萬左右平方米,商業、文教衛生等建築面積和水平也都大大超過了震前的水平,加上縱橫交錯的道路和城市綠化等工程,一並組成了一個新的唐山。
各種榮譽也隨之而來,1990年11月,聯合國向唐山市頒發了「人居榮譽獎」,唐山成為國內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唐山市政府自此載入聯合國「為人類居住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組織」史冊。
2003年,唐山榮獲國家園林城市稱號;2004年,唐山南部采沉區綠化項目榮獲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2005年,唐山第三次榮獲創建全國文明生態城市先進市稱號,第五次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
如今的唐山已經崛起為河北省經濟第一強市,進入全國城市50強,創造了世界上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個奇跡。
市委書記盤點震後重建得與失
在重建家園的過程中,唐山人民積累了抗震救災及災後重建的經驗。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書記趙勇對此進行了總結。
經驗一: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地震救災刻不容緩,為使救災工作有序進行,首先要建立強有力的指揮系統。大地震發生後,中央成立了抗震救災指揮部,河北省、唐山市也建立了組織領導系統,發揮了強大的動員力量,把災害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經驗二:全國軍民的無私支援。唐山大地震後,解放軍趕到災區抗震救災,全國各地向災區捐贈了大批物資,唐山4000多名地震孤兒分散到8個省份撫養,16萬名傷員分散到17個省份救治,來自全國各地的近20萬建設大軍投入震後重建,每年建設250萬平方米的建築。
經驗三:災後重建注重科學規劃。地震前唐山城建集中在一條走廊,空間逼仄。震後新唐山的恢復建設分為4個組團,這種規劃模式和美國洛杉磯組團式城市布局相類似。這樣安排,考慮到了未來城市發展的人口需求,交通路網、基礎設施都具有較高水準。
經驗四:遵循抗震救災的客觀規律。大災之後極易發生大疫。唐山抗震救災過程中,對衛生防疫工作高度重視,各項防疫滅病措施及時到位,災區沒有出現大的疫情。在重建過程中,遵循城市建設規律,充分聽取方方面面專家意見,重建工作組織井然有序,進展順利。
經驗五:嚴格重建工作的管理。在災後重建過程中,所有救災財物的管理都井然有序。大地震後,中央財政撥款高達40億元,沒有出現一起使用不規范的行為和貪污現象。近日,唐山市檔案局的工作人員查閱當年檔案發現,32年前的災後重建就實行了統一采購、多家建設,令人贊嘆。
趙勇也談到,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唐山的災後重建工作也存在一些遺憾,當然,這主要是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
第一個遺憾是,受當時的認識能力和科技水平所限,災後選擇了原地重建,有些地區沒有完全避開地震斷裂帶。
第二個遺憾是,沒有對地震遺址實施完整保護。唐山大地震遺址對於後人研究地震規律有重要價值,而且是一筆帶血的人類文化遺產。目前唐山也正在規劃建設一個地震遺址公園。
第三個遺憾是,城市規劃設計總體水平不高。因為當時急於解決老百姓的住房問題,唐山震後恢復建設的規劃水平還不夠高,建築樣式雷同,地標性建築不多。目前,唐山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和改造,提升城市建設的檔次和品味。
篇章2 「抗震型城市」從何入手?
在廢墟上崛起的唐山,如今已變成了一座現代化的新城。不過,很多人仍舊會關心並問到一個問題:地震後的唐山還安全嗎?
32年前的大地震使唐山以積極的心態防震減災,在進行震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全過程中,唐山市對抗震防災對策問題始終給以高度注意並認真對待。從用地選擇、建築設計、建築布局以及施工組織、監測等各個方面,都採取了相應的抗震措施。
用地選擇:迴避地質不安全地區
大地震之後,負責唐山城市規劃的相關部門在市區范圍內進行了一次地震地質安全性評價,劃分了四類地區:適宜建設的地區、基本適宜建設的地區、基本不適合建設的地區和不適合建設的地區。如今,這四類地區被分別標以不同的顏色,在唐山市城市總體規劃圖上顯得一目瞭然。
唐山市在建設抗震性城市方面注意選擇有利抗震的地段進行建設,對建成的城區進行工程地質、地震地質和水文地質的綜合性勘察,在做住宅、辦公用房、樓房等建設時避開危險地段,把處於地震活動斷裂帶附近的大型工廠遷出。
與此同時,與抗震設防相關的一系列法律法規也相繼出台。這些都與唐山大地震有較大的關系。根據國家有關建設抗震性城市的法律,震後重建中的唐山市配套出台了《唐山市建築工程抗震標准》等一系列建設抗震性城市的地方性法規,健全了地面各種建築、地下管網建設等抗震標准,還投資開展了唐山市城區地質構造研究,摸清了地質活動規律,使震後整個城市建設進入一個抗震發展的新階段。這些舉措,可以有效地迴避地質不安全地區,從而增強抗震設防的可靠性。
唐山大地震之後不久,中國地震局制定頒布了全國地震烈度區劃圖(現在更名為地震動參數區劃圖),根據各地的地質構造、場地條件、歷史統計等多種因素,首次明確了各地抗震設防的標准和要求,這使得全國整體上的抗震設防能力有所提高。根據這個區劃圖,全國地區抗震設防標准設定在烈度6至9度之間。其中,9度(不超過7級地震)要求的比較少,而要求達到8度的地區不在少數,例如,唐山的設防標准就從先前的6度提高到了8度。
建築設計:最低要求為「8度設防」
震時的唐山是個不設防的城市,建築物沒有經過抗震設計,特別是醫院、水廠、通訊、供電、消防等重要生命線工程,因為缺乏防震措施,在地震中全部破壞,失去功能。這是唐山大地震留給後人的最大教訓。
對建築抗震設防的重視始於唐山地震。經歷了恐怖的地震之後,建設安全的唐山,一直是唐山市政府堅定不移的發展理念和目標。經過大地震後,唐山被國家劃定為8度基本烈度區。震後的唐山立足於「有利於環境保護、發展生產、方便生活,有利於抗震」的原則,對一般工業和民用建築均按8度設防進行設計,對城市生命線工程設防標准適應提高到9度。
對震後唐山的關注,使很多人明白了什麼叫做「8度設防」。這里的「8度設防」,指的是對建築進行設計能夠抵禦烈度為8度的地震,也就是相當於大致6級地震,這在全國城市中並不多見。唐山市的建築設計如果達不到這一抗震設防的最低要求,實行一票否決制。這成了一條不可動搖的原則。
建築布局:提高抗震設防能力
為了提高抗震設防的能力,唐山市在城市布局方面盡量減少高樓,大多以五、六層的樓房為主。如今,唐山街道整齊,樓層不高,而住房則被老百姓俗稱為「火柴盒」式。從高處俯瞰,唐山的建築群給人留下方方正正、結結實實的印象。
在建築材料上,絕不允許建設抗震能力極差的青磚瓦房,而是以鋼筋混凝土框架式建築為主。目前唐山市住宅建築以內澆外掛、內澆外砌的剪力牆為主,4層以下採用磚混加構造柱,大型公建及高層建築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同時,結合日照加大房屋間距,由原檐高1.6倍改為1.7至1.8倍,以利於震時人員躲避和疏散,減少損失。
幾年來,與大面積的商品住宅建設同步,唐山市還推出了採用新型建材的砌體結構、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結構和鋼結構住宅等新型抗震隔震房屋體系。
如今,唐山所有辦公用房均具備了防六級地震的能力,400多個居民小區全部按照六級抗震標准進行建設。唐山市還在半壁店村推行了地震安全民居示範工程。
設防舉措:雙「管」齊下
唐山防震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上下結合的辦法,城市建築實行雙「管」齊下:建設局管地面以上,地震局管地面以下。
為把設防標准落到實處,重建工作認真注意了工程質量,辦法是:加強對施工隊伍管理,嚴格施工程序,嚴把工程標准;加強對建築材料市場整頓,嚴防不合格建築材料進場;認真進行工程驗收,對豆腐渣工程絕不手軟,堅決推倒重來。
2002年唐山市政府發文規定,將抗震設防管理納入基本建設管理程序。建設工程必須要有地震部門確認的抗震設防標准意見書。重大工程、生命線工程、關乎人民群眾生活的高層住宅、大型公共工程等,建設前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否則建設管理部門不予核准立項。目前唐山市的建築按地震烈度八度來設防,市民在買房前可以先查看地震部門確定的設防要求意見書。
多項保障:考慮城市安全
為了考慮城市社區安全,唐山市建立了各處緊急避難場所。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大量增加綠地或室外空地的范圍,從而使得地震一旦發生,有更多的臨時避難疏散的場所。
在市區、中心區、社區中預留綠地,作為地震避險場所。比如,建設中心公園、區域公園、中心廣場、區域廣場、社區廣場等。
此外,城市交通、供水、供電、通訊、建築結構等方面,都充分考慮了防災能力的提高。如:增加城市出口;採取多水源環形供水方式;採用多電源環形供電方式;有線、無線通訊相結合,機房分建;採用內澆外砌、磚混加構造柱、櫃架輕板的建築結構等等。
現在唐山市地震監測預報工作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應急體系建設很周密,建立了各類緊急預案,甚至救援物資儲備都一直沒有空缺過。
為此,有人如是評價,「在同類地震地質條件的地區,唐山是中國最安全的城市。」
篇章3 再造新唐山:藍色思路改寫煤都歷史
地震前,唐山具備所有重工業城市的弊病:污染重,工廠住宅交錯混雜,城市基礎設施落後。
而一場毀滅性的地震災難讓它率先嘗試了現代城市規劃的成果:唐山從城市功能分區、完善配套的生活區域,到市政公用設施、城市綠化系統,都力求改變傳統重工業城市的混亂局面。
唐山人正在「用藍色思路改寫煤都歷史」,依海強市、以港興市,全力打造沿海經濟隆起帶,在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中再造一個新唐山。
城市新目標:海洋經濟強市
唐山是中國知名的煤都,1877年開平礦務局成立,奠定了唐山以能源、原材料為主導的城市工業的基礎。「因煤而生」的唐山,也是「因煤而發展」。
為了顯示出未來發展的無窮潛力,如今,唐山市把發展的理念轉移到了科學發展的軌道上,從傳統的「黑色產業」(煤炭鋼鐵等)向「藍色產業」(海洋經濟)轉移,並確立了以市區和曹妃甸生態城為雙核,北部山前城市帶、南部臨海城市帶協調發展的「雙核兩帶」城市空間新布局。
唐山位於渤海灣的北岸,是中國首批開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周邊有190多公里的海岸線。在這種情況下,唐山市提出了「面向海洋、走向世界」的戰略轉型思路。唐山的新目標是成為港口城市,建成一個海洋經濟強市。
為了在打造河北省沿海經濟隆起帶中發揮帶頭作用,唐山市積極推進生產力布局向沿海轉移——
2003年,唐山市在南部沿海正式開工興建曹妃甸工業區,這意味著唐山市經濟轉型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該工業區擁有天然的深水港,2005年底,兩個25萬噸的礦石碼頭已實現國際通航,其它幾個國際航運碼頭正在洽談之中。唐山市政府給曹妃甸工業區定下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發展目標;打造「中國北方的鹿特丹(世界最大的港口城市)」,這已寫入中國未來五年的重要發展規劃。
唐山港京唐港區成為渤海灣迅速崛起的一顆璀璨的港口新星。作為中國北方的重要出海口,唐山港京唐港區已與國內外120多個港口實現通航,打開了通向世界的大門,2005年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3300萬噸,躋身全國港口20強。
戰略布局:沿海「四點一帶」
唐山市遵循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規律,打破行政區劃束縛。這個城市未來發展最重大戰略布局是:以港口為依託,以園區建設為載體,以發展臨港產業為特色,實施「四點一帶」戰略,統籌沿海一線開發建設。「四點」即曹妃甸新區、樂亭新區、豐南沿海工業區、蘆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帶」即貫穿「四點」形成的沿海經濟隆起帶。
曹妃甸新區是「四點一帶」的核心和龍頭,將建成能源和礦石等大宗貨物的集疏港、中國北方新型工業化基地、商業性能源儲備基地、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區、中國北方商務休閑之都和生態宜居的濱海新城,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鋼鐵、石化、裝備製造和海洋化工產業,同時帶動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端服務業快速發展。
樂亭新區建成精品鋼材生產基地、煤化工產業基地、臨港裝備製造產業基地、濱海旅遊勝地和市區產業轉移承載區,重點發展港口物流、精品鋼鐵、煤化工、裝備製造、生態旅遊等產業。
豐南沿海工業區建成裝備製造業基地、新型建材基地、市區產業轉移的承載區、曹妃甸新區與天津濱海新區的產業對接與配套基地,重點發展裝備製造產業、新型建材產業。
蘆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成唐津兩市區域合作的「橋頭堡」,曹妃甸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輻射的承接區,重點發展高新技術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自行車配件與五金製品產業。
據了解,今年年內「四點一帶」區域規劃正式啟動實施,將完成投入655億元,力爭用5至10年的時間,使其創造的GDP佔到全市經濟總量的一半,再造一個新唐山。
新型城鎮化建設
唐山市圍繞建設適宜人居和創業的現代化濱海城市,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2007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9.5%。
目前,唐山市以拓展城市空間,完善城市功能,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品位,構築新型城鎮化發展格局。從唐山市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看到唐山正全面實施「14421」工程,努力打造魅力唐山、宜居唐山。「14421」工程具體如下。
一號工程:加快震後危舊平房改造和經適房、廉租房建設。
四大主體功能區:曹妃甸生態城功能區,抓緊啟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爭取3-5年形成基礎框架;鳳凰新城功能區,抓緊啟動總部基地一期、規劃展館、青少年宮等項目,規劃建設一批體量大、造型新、功能全的標志性建築,盡快形成大規模開發建設熱潮;南湖生態城功能區,啟動拓展湖面、環城水系建設工程,加快推進地震遺址公園、國家礦山公園等重點項目建設;空港城功能區,開辟唐山通向世界的空中通道。
http://www.zxcsjs.org/hyxx/hyxx_nr.asp?id=4448
http://www.zxcsjs.org/hyxx/hyxx_nr.asp?id=4448
⑦ 灤南縣安各庄鎮搬遷
全搬我也是灤南的,國家發展趨勢,並村發展中小城市,城鎮人口增加了,農民人均土地就多了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道路,城鄉結合.土地可以流轉。並村是早晚的事2020年以前。灤南的可到灤南縣規劃局網站去查那裡有圖很詳細。有好事可不要忘了我呀!
⑧ 十一五成果,十二五規劃。
十一五成果
編者按 「十一五」正漸行漸遠。這是「黃金發展期」和「矛盾凸顯期」聯合出現的五年、是新農村建設扎實推行並取得喜人成果的五年、是在國際金融風暴下逆風飛揚創造發展奇跡的五年、是跨越新中國建立60周年和改革開放30周年歷史性節點的時刻、是遭遇歷史性自然災害堅強振奮自救的五年……
「十一五」即將以堅定果敢的步伐走過了屬於他的歷程,他身後是一連串坎坷的道路和努力的腳印。這是中國改革路上不可磨滅的一段道路,他為我們留下了一個意味深長的背影。在前幾天的「今日談」中,我們綜述了「十一五」期間「新農村建設」、「民生五年」等重要話題;今天,半月談網為您打開「十一五」改革啟示錄……
「十一五」改革發展成果突出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簡稱「中改院」)最近開展的專家問卷調查顯示,79.10%的專家認為「十一五」改革取得了一定進展,56.78%的專家認為在局部領域有所突破。
「十一五」時期,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面對來自國內外的各種重大挑戰,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我國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地實施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一攬子計劃,有針對性地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積極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國民經濟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投資消費增長趨於協調,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節能減排和結構調整取得積極成效,改革開放積極推進,就業持續增加,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經濟社會發展態勢總體良好。
「十一五」時期,我國在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行政體制改革等方面均取得突破進展,反金融危機取得明顯效果,單項改革有明顯突破。特別是農村改革使農民普遍受益,基本公共服務改革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設得到各級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視,因此,「十一五」時期被譽為「民生五年」。
部分改革仍進展緩慢
盡管「十一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果,但制約經濟平穩運行的矛盾和問題還不少。在一些領域改革進展仍然緩慢,改革任務仍十分艱巨。因此,必須冷靜觀察、科學判斷、未雨綢繆、把握時機。
例如,政府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仍沒有得到扭轉,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有所強化,市場化改革的進程步履緩慢。主要表現在結構性問題突出,投資仍然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尤其是在反危機的特定時期,以投資為重點的刺激政策成為保持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客觀上導致發展對改革的依賴程度在下降,制度變革促進發展的空間在壓縮,包括投資消費結構、產業結構、區域結構等在內的結構性問題沒有明顯改善。
總體而言,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的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有實質性改變。根本原因在於地方政府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例如,以追求經濟總量為目標,以擴大投資規模為主要途徑,以土地批租和發展重化工業項目為主要特點,以行政干預和行政推動為主要手段等等。在內外發展條件急劇變化的背景下,「十二五」發展方式轉型與變革的任務更加艱巨。
在部分領域改革取得突破進展的同時,一些涉及多部門的綜合性改革成效不大。例如,壟斷行業改革滯後;財稅體制改革未能如期啟動,積弊日增。另外,行政體制改革滯後,尚未有大的突破。大部門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還處於職能調整的階段,中央與地方關系仍未得到理順,創新體制的運行效率並未有明顯的提高。
以二次改革推動發展方式轉型
轉型需要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擴大內需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強調社會公共需求轉型,構建適合我國特點的發展型社會體制和政策體系;需要強調政府轉型,加快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
當前,發展方式轉型面臨許多結構性問題。一是體制與政策的矛盾。在反金融危機中,政策調整很到位,及時地推出了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但相應的一攬子改革尚未順勢推出。二是體制與體制之間的矛盾。比如投資消費失衡的突出矛盾,既有市場體制缺陷的原因,也有社會體制不健全的原因。三是政策與政策之間的矛盾。上下級政府間、政府各部門間政策打架的情況很多。
因此,只有推動結構性改革,發展方式轉型才能取得實質性突破。例如,要擴大消費,構建消費大國,需要盡快啟動國民收入分配體制改革,調整收入分配格局;要適應城市化時代,就需要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解決公共產品短缺問題,需要加快推進公共服務體制建設等等。
我國在「十二五」期間需要盡快啟動第二次改革。第二次改革與過去30餘年的以單項突破為特徵的第一次改革相比,是一攬子的綜合改革措施。第一次改革,我國總體上還處於生存型階段,主要挑戰是解決溫飽問題,基本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第二次改革,我國開始進入發展型的新階段,促進人的自身發展成為改革的主要挑戰,基本目標是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體制基礎。第一次改革,面臨的主要矛盾是生產力落後的問題,是社會產品供給總量嚴重不足的問題;第二次改革,面臨的是內需嚴重不足的突出矛盾。第一次改革,主要是在經濟領域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在很長時期內把轉變經濟總量增長方式作為改革的主要任務;第二次改革,需要推進包括經濟體制、社會體制和行政體制等在內的結構性改革,以實現公平與可持續的科學發展目標。 改革全局對政府轉型的依賴性全面增強
「十二五」期間,我國發展方式轉型的主要挑戰不是經濟社會本身,而是政府轉型與政府決策,新階段改革發展全局對政府轉型的依賴性全面增強。
概括而言,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的矛盾,關鍵在於實現經濟運行機制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的轉變;解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矛盾,關鍵在於強化政府在完善收入分配體制中的基本責任;解決基本公共產品短缺的矛盾,關鍵在於確立政府在公共產品供給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解決公共治理建設滯後的矛盾,關鍵在於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與改革;推進發展方式轉型的主要目標是公平與可持續發展,基礎是消費主導,政府主導型的增長方式弊大利少,非改不可。
「十一五」行政體制改革沒有大的突破,重要原因在於從中央到地方的公共職責分工體制和與此相關的財力配置問題並沒有解決好。目前,基本公共服務立法滯後於整個公共服務體制建設,主要表現在立法層次低、各級政府法定責任界定不清楚,難以體現公共服務供給的公平原則和效率原則。
因此,政府轉型的一項重要任務是使各級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上職責明晰化、法定化。應當盡快建立政府基本公共服務的評價體系,將基本公共服務績效評估與幹部選拔和任用相聯系,為建立一個以基本公共服務為核心的政府績效評估體系奠定堅實的基礎。要探索建立公共服務監管體制。城鄉、地區、不同社會群體公共服務供給存在巨大的差距,但是現行的監管體制並不對此問責,所以,在進行大部門體制改革的同時,應設置具有獨立性、權威性、專業化的公共服務監管委員會,並探索建立基本公共服務的社會監督機制。
「十二五」要以政府轉型為主線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將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權力范圍、權力運作方式、利益配置結構、責任和義務等明確下來,逐漸使中央和地方的關系進一步制度化;要探索建立各級政府事權與財力平衡的體制,按照政府間財政能力均等化的要求,實現由層級財政向轄區財政的轉型;以完善政府間轉移支付為重點,建立轄區財政能力均等化機制,強化省、市兩級財政的轄區責任,保證縣級財力。
要按照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的要求推進行政區劃體制改革,加快推進行政上的「省直管縣」;要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的執行權,建立執行機構,強化監督權,成立獨立的監督委員會。要以政府自身建設與改革為重點完善公共治理結構,一方面,正確劃分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邊界,使政府的職能嚴格限定在市場和社會解決不了的領域,使政府能夠集中精力履行公共職責;另一方面,有效地培育微觀經濟主體和社會組織,發揮企業和社會組織各自的比較優勢,從而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社會和諧創造基礎性的制度條件。
以積極的社會體制變革緩解經濟增長壓力
當前,我國經濟增長面臨的壓力具有深刻的社會根源。「十一五」時期,中央實施了一系列新的社會政策並取得了重大進展,但仍存在著分配結構不合理、基本公共服務總體供給不足等問題,這是形成「國內消費不足、產能相對過剩」的重要原因。
例如,我國幾億農村人口的投資和消費需求潛力引人注目,被認為是全球經濟版圖上少有的一個亮點。這個潛力的釋放,將對我國經濟增長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我國農村居民的消費率從最高點1983年的32.3%,在「十一五」時期的2007年下降到最低點9.1%,24年下降了23個百分點,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長期缺失嚴重抑制了農村居民的消費慾望。
因此,化解經濟壓力,不僅要調整經濟政策,也要進行社會變革。短期內,採取積極的社會政策,穩定市場、擴大就業,加強對弱勢群體的救助,防止經濟壓力與社會問題的雙向傳導;中長期,需要深化社會體制改革,加強公共服務體制建設,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平衡不同群體的利益關系,形成拉動消費需求的重要制度保障。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利益主體多元化、利益矛盾與沖突常態化已成為社會現實。因此,應當建立「安全閥」機制,將其作為保持社會彈性、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公共產品,成為「十二五」時期社會治理變革的重要舉措。其核心就是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均衡的機制,即在承認利益分化的基礎上,在公平的原則下,通過法律、政策等手段,構築有效的談判溝通和意見表達的平台。(《半月談內部版》2010年第10期/文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遲福林) (來源:《半月談》)
十二五規劃
http://ke..com/view/2192926.htm
⑨ 灤南縣城鄉規劃局怎麼樣
簡介:灤南縣城鄉規劃局於2008年10月正式組建,為正科級事業單位,人員編制16人,其中設局長(正科級)1名,副局長(副科級)2名,下設綜合、政策法規、城區規劃、鎮村規劃4個職能科室,具體負責全縣城鄉規劃管理工作。
注冊資本:45.8萬人民幣
⑩ 灤南長凝平改的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要平改
我不知道你說的「平改」的概念是什麼。張書記在4月30日的講話[已根據錄音整理下發至各鎮(居委會)及縣直各單位]中是這樣說的:一是縣城附近的村,特別是大部分已不再以土地作為生活主要來源的村莊,根據自願的原則遷至縣城,由農民變成市民,按1:0.7的比例宅基地置換樓房。土地可以辦流轉,同時給遷至縣城的農民辦「三險」,以保障其生活。同時,也會盡量安置就業或組織勞務輸出。當然,有多少人搬入縣城還要統籌規劃,還要考慮縣城的資源承受能力。二是中心鎮建設,以現有的鎮所在地為基礎,周邊村莊相對集中,應該是以多層樓或高層樓為主建設新民居。房屋置換及補償也應參照縣城的標准,集中後戶口性質不變,農民還是農民。三是建設中心村,離中心鎮較遠的村採取合並的方式建設新民居。四是就地升級建設新民居。無論採取哪種方式都會堅持自願的原則,不會強迫。
農村新民居建設是大勢所趨。國家有政策,省里有精神,市裡有部署,並非是張書記一人心血來潮、頭腦發熱搞的所謂「政績工程」、「面子工程」,這是一件造福子孫後代的大好事。市長陳國鷹在全市推進農村新民居建設工作調度會上強調:要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加快推進農村新民居建設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是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需要,是促進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需要。統籌城鄉發展就意味著縮小城鄉差距,這是為廣大農民群眾辦的一件大好事!我們的群眾一時思想認識不上去,可以理解,我們的有些幹部為什麼對此事還麻木不仁、漠不關心甚至說怪話,唱反調。是思想認識不到位還是別有用心?在歷史上,凡是阻撓變革的頑固派絕大多數是怕既得利益遭受損失,有些村官不願意改、不願意變,是怕變了以後自己丟了「官」?
新民居建設需要大量資金,陳國鷹市長提出「地方財政補一點,有關部門籌一點,級差低價籌一點,社會各界捐一點,村集體經濟出一點,農民群眾拿一點」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灤南新民居建設我所擔心的是有沒有那麼多資金啟動。我市是全省唯一的統籌城鄉發展的試點市,我縣是市裡的試點縣,我們應該做的是抓住這次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