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城鄉建設 > 城鄉規劃循環經濟

城鄉規劃循環經濟

發布時間:2021-03-12 05:15:05

① 第一個明確提出發展循環經濟、開展循環經濟建設規劃的城市是

中國提出來一批城市要高循環經濟,開展循環經濟。並不是一個。這樣的故事要到比較有權威的網站上去看看

② 圍繞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主題,論述如何通過發展循環經濟來解決所遇到的資源約束和環境生態保護問題

循環經濟屬於一級學科經濟學下屬的二級學科可持續經濟學
循環經濟(cyclic economy)是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循環經濟是把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融為一體的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
傳統經濟是「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單向直線過程,創造的財富越多,消耗的資源和產生的廢棄物就越多,對環境資源的負面影響也就越大。循環經濟則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從而使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相互和諧,促進資源永續利用。 因此,循環經濟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經濟模式的根本變革。其基本特徵是:
在資源開采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
在資源消耗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在廢棄物產生環節,要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
在再生資源產生環節,要大力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種廢舊資源。
在社會消費環節,要大力提倡綠色消費
循環經濟,它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使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的過程中,建立起一種新形態的經濟,循環經濟在本質上就是一種生態經濟,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是在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指導下,按照清潔生產的方式,對能源及其廢棄物實行綜合利用的生產活動過程。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其特徵是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
基本特徵
傳統經濟是「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單向直線過程,創造的財富越多,消耗的資源和產生的廢棄物就越多,對環境資源的負面影響也就越大。循環經濟則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從而使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相互和諧,促進資源永續利用。 因此,循環經濟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經濟模式的根本變革。其基本特徵是:
在資源開采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
在資源消耗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在廢棄物產生環節,要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
在再生資源產生環節,要大力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種廢舊資源。
在社會消費環節,要大力提倡綠色消費。
循環經濟作為一種科學的發展觀,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具有自身的獨立特徵,專家認為其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新的系統觀。循環是指在一定系統內的運動過程,循環經濟的系統是由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等要素構成的大系統。循環經濟觀要求人在考慮生產和消費時不再置身於這一大系統之外,而是將自己作為這個大系統的一部分來研究符合客觀規律的經濟原則,將「退田還湖」、「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生態系統建設作為維持大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來抓。
二是新的經濟觀。在傳統工業經濟的各要素中,資本在循環,勞動力在循環,而唯獨自然資源沒有形成循環。循環經濟觀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僅僅沿用19世紀以來機械工程學的規律來指導經濟活動。不僅要考慮工程承載能力,還要考慮生態承載能力。在生態系統中,經濟活動超過資源承載能力的循環是惡性循環,會造成生態系統退化;只有在資源承載能力之內的良性循環,才能使生態系統平衡地發展。
三是新的價值觀。循環經濟觀在考慮自然時,不再像傳統工業經濟那樣將其作為「取料場」和「垃圾場」,也不僅僅視其為可利用的資源,而是將其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需要維持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在考慮科學技術時,不僅考慮其對自然的開發能力,而且要充分考慮到它對生態系統的修復能力,使之成為有益於環境的技術;在考慮人自身的發展時,不僅考慮人對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四是新的生產觀。傳統工業經濟的生產觀念是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最大限度地創造社會財富,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而循環經濟的生產觀念是要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盡可能地節約自然資源,不斷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循環使用資源,創造良性的社會財富。在生產過程中,循環經濟觀要求遵循「3R」原則:資源利用的減量化(Rece)原則,即在生產的投入端盡可能少地輸入自然資源;產品的再使用(Reuse)原則,即盡可能延長產品的使用周期,並在多種場合使用;廢棄物的再循環(Recycle)原則,即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排放,力爭做到排放的無害化,實現資源再循環。同時,在生產中還要求盡可能地利用可循環再生的資源替代不可再生資源,如利用太陽能、風能和農家肥等,使生產合理地依託在自然生態循環之上;盡可能地利用高科技,盡可能地以知識投入來替代物質投入,以達到經濟、社會與生態的和諧統一,使人類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真正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五是新的消費觀。循環經濟觀要求走出傳統工業經濟「拚命生產、拚命消費」的誤區,提倡物質的適度消費、層次消費,在消費的同時就考慮到廢棄物的資源化,建立循環生產和消費的觀念。同時,循環經濟觀要求通過稅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的一次性產品的生產與消費,如賓館的一次性用品、餐館的一次性餐具和豪華包裝等。
起源及發展
循環經濟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環境保護興起的60年代。1962年美國生態學家蕾切爾·卡遜發表了《寂靜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類所面臨的危險。「循環經濟」一詞,首先由美國經濟學家K·波爾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其「宇宙飛船經濟理論」可以作為循環經濟的早期代表。大致內容是: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飛行的宇宙飛船,要靠不斷消耗自身有限的資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開發資源、破壞環境,就會像宇宙飛船那樣走向毀滅。因此,宇宙飛船經濟要求一種新的發展觀:第一,必須改變過去那種「增長型」經濟為「儲備型」經濟;第二,要改變傳統的「消耗型經濟」,而代之以休養生息的經濟;第三,實行福利量的經濟,摒棄只著重與生產量的經濟;第四,建立既不會使資源枯竭,又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能循環使用各種物資的「循環式」經濟,以代替過去的「單程式」經濟。
20世紀90年代之後,發展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成為國際社會的兩大趨勢。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引入了關於循環經濟的思想。此後對於循環經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不斷深入。
1998年引入德國循環經濟概念,確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1999年從可持續生產的角度對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進行整合;2002年從新興工業化的角度認識循環經濟的發展意義;2003將循環經濟納入科學發展觀,確立物質減量化的發展戰略;2004年,提出從不同的空間規模:城市、區域、國家層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關於循環經濟的思考
主要觀點1:循環經濟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它抓住了當前我國資源相對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結,對解決我國資源對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主要觀點2: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3R」原則的重要性不是並列的,它們排列是有科學順序的。現在學術界提出了「4R」、「5R」、「6R」原則,如除「3R」外加上「再組織」、「再思考」、「再製造」、「再修復」等等,我們認為這些原則是針對某些不同層次或領域,如管理層面、意識層面或某些行業領域提出的更加具體、具有針對性的原則,具有合理性,但不能取代「3R」原則的基本性和普遍性。
主要觀點3:循環經濟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也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和環保問題,循環經濟是一系統工程。應注意到,實施循環經濟是有成本的經濟。實施循環經濟需要技術、投資、還有運行成本,是建立在資金流動基礎上的。實施循環經濟不僅要注意成本、資金要素,而且還必須注意連接物質、能量循環利用在時間——空間配置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主要觀點4:我們應根據中國國情和各地實際形成中國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我國正處於工業化的中期階段,還需要經歷一個資源消耗階段,投資率高,原材料工業增長速度快,特別是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根本改變,資源浪費大,單位產值的污染物排放量高。因而必須注重兩端,一方面從資源開采、生產消耗出發,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在減少資源消耗的同時,相應地削減廢物的產生量。因此,中國發展循環經濟是產業生態化與污染治理產業化、動脈產業與靜脈產業協調發展的有機統一。
主要觀點5: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要注重從不同層面協調發展。即小循環(企業層面)、中循環(區域層面)、大循環(社會層面)加上資源再生產業(也可稱為第四產業或靜脈產業)。
中國的循環經濟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是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發展目標的重要戰略思想。胡錦濤總書記指出:「要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將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貫穿到區域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產品生產中,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決議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調整經濟結構和布局,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於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國發〔2005〕21號和《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22號等一系列文件,「十一五」規劃也把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列為基本方略。全國上下形成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循環經濟,構建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熱潮。在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發展循環經濟的有關理論與實踐,探討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對正確理解中央精神,指導實踐是十分必要的。

③ 什麼是「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徵,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

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一脈相承,強調社會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和諧共生,是集經濟、技術和社會於一體的系統工程。循環經濟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也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和環保問題。

而是以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為准則,模擬自然生態系統運行方式和規律,使社會生產從數量型的物質增長轉變為質量型的服務增長,推進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它要求人文文化、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結構調整等社會發展的整體協調。

(3)城鄉規劃循環經濟擴展閱讀

循環經濟意義:

1、發展循環經濟是緩解資源約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國資源稟賦較差,雖然總量較大,但人均佔有量少。國內資源供給不足,重要資源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一些主要礦產資源的開采難度越來越大,開采成本增加,供給形勢相當嚴峻。為了減輕經濟增長對資源供給的壓力,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

2、發展循環經濟是從根本上減輕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環境污染狀況日益嚴重。水環境每況愈下,大氣環境不容樂觀,固體廢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低、農村環境問題嚴重。大力發展循環經

濟,推行清潔生產,可將經濟社會活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和生態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

3、發展循環經濟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國資源利用效率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然較低,突出表現在:資源產出率低、資源利用效率低、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資源回收和循環利用率低。

實踐證明,較低的資源利用水平,已經成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的重要障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強國際競爭力,已經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4、發展循環經濟是以人為本、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

傳統的高消耗的增長方式,向自然過度索取,導致生態退化、自然災害增多、環境污染嚴重,給人類的健康帶來了極大的損害。

要加快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工業化道路。

④ 如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詳細

為實現未來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目前我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氛圍和條件尚不完全具備,還存在以下問題:如社會對循環經濟的認識不足,轉變發展觀仍需努力;政策和機制對企業的引導力度不夠;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不夠,缺乏符合國情的循環經濟技術支撐體系;尚未建立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法規、政策體系;尚未形成指導循環經濟的發展的總體規劃和推進計劃;缺乏符合國情指標體系和評價體系等。針對以上問題,必須切實找出解決問題如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文 | 朱仕祥【關鍵詞】 循環經濟,科學,增長方式的措施和對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才能從根本上轉變不合理的增長方式,確保未來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這關繫到國家的經濟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和環境生態安全問題,也是關繫到我國能否在未來資源環境緊約束的條件下保持經濟高速增長、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的戰略性問題。調整國民經濟結構和布局首先,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結構升級。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振興裝備製造業,加快高技術產業化,積極推進信息化,採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和傳統工藝,淘汰落後設備、工藝和技術。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加快低耗能、低排放產業的發展。限制高物耗、高能耗、高水耗的產業,限制或禁止那些未取得綠色標准認證、對人民健康有害的產品生產。加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技術、工藝和設備。例如缺水地區嚴格限制新上高耗水項目;大力推廣先進的節能、節水、降低原材料消耗的工藝和技術。制定和實施各行業取水量標准,重點抓好火力發電、紡織、石油化工、造紙、冶金等高耗水行業的節水工作。建立城鄉廢舊物資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系統,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率和無害化處理率。推進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發展風能、太陽能、地熱、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其次,根據資源條件和區域特點,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區域發展、產業轉型和老工業基地改造,促進區域產業布局合理調整。開發區建設要按循環經濟模式規劃、建設和改造,綜合控制企業的土地、能源、水資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發揮產業集聚和產業生態效應,形成資源循環利用的產業鏈,建設集中供熱和廢棄物集中處置中心。鼓勵加工工業集中的沿海發達地區,重點發展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低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中西部資源富集地經濟導刊 77 2010 / 07 建立配套政策體系通過深化改革,形成有利於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制度安排和政策環境。調節和影響市場主體的行為,建立循環經濟的發展機制。首先,政府政策引導和市場推動相結合,通過運用價格、稅費、消費拉動、政府采購等政策手段,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其次,結合投資體制改革,引導社會投資向推動循環經濟發展方面傾斜,加大對循環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要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政府投資的重點領域,對一些重大項目進行直接投資或資金補助、貸款貼息的支持,並發揮好政府投資對社會投資的引導作用,特別是要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對有利於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重點項目給予貸款支持。第三,繼續深化企業改革,建立有利於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企業組織結構。打破企業間單向式線性生產方式和「大而全」、「小而全" 的組織結構,研究制定有利於建立符合循環經濟要求的生態工業網路的經濟政策,增強關聯度,提高資源效率,減少廢棄物,延長產品使用周期的產業鏈條,促進企業間共享資源和互換副產品,為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微觀基礎。循環經濟是集經濟、技術和社會於一體的系統工程。現階段,我國循環經濟的進展,還更多地停留在概念層次上。真正大力發展我國的循環經濟,需要政府、企業、科技界、理論界、非政府組織、公眾共同努力,從指導思想與公共意識、法制環境、市場機制、政府引導、科技發展以及典型示範與推廣等各個方面繼續探索新的循環經濟實踐模式,積極創建綠色企業、綠色社區、綠色村鎮、綠色城市、綠色省區,進而在我國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人、經濟、生態自然、社會發展高度協調的循環社會。 ( 作者為中國地質大學資源產業經濟學博士) 區,重點發展能源、原材料工業,並根據技術經濟條件逐步發展資源深加工和高新技術產業;在西部大開發中應加強環保措施,尤其要防止東部企業向西部轉移污染。引導鄉村企業向工業小區適當集中連片。第三,對中小企業加強指導。為中小企業提供環保技術服務,建設廢物處理的公共設施,集中處理廢棄物。第四,大力發展環保產業。重點發展煙氣脫硫、機動車尾氣治理、城市廢水資源化、工業高濃度有機廢水、城市垃圾資源化、生態環境保護、清潔生產裝備、環境在線監測儀器儀表、環保材料和葯劑等。建立環保產業服務體系,規范和培育環保產業市場。引入「誰投資、誰收益」的環境治理原則,積極鼓勵外資、企業和私人資本向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投資。第五,共同開發國際資源。探索建立石油等資源可持續供應體系,對東部中晚油田和新疆石油實行保護性開發。大幅度降低高能耗高污染強度原材料 ( 如鋼材、化工原料、合成纖維、化肥、紙漿、水泥等) 進口關稅稅率,提高進口比率。第六,調整農業經濟結構。要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建立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基地,大幅度降低農葯、化肥的使用量。建立綠色技術支撐體系第一,努力突破制約循環經濟發展的生產過程中的技術瓶頸。藉助現代高新技術,重點組織開發和示範有普遍推廣意義的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延長產業鏈和相關產業鏈接技術、 「零排放」技術、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術、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術等。第二,大力開發廢棄物重新利用處理技術和裝備,包括廢塑料、廢玻璃、廢電器等的處理設備;以及城市生活污水原位再生利用技術,海水淡化技術等。第三,研發適合國情的工業污染防治成套技術。重點安排高濃度、難降解的工業廢水治理、燃煤除塵脫硫、汽車尾氣控制、固體廢物污染控制等重大關鍵技術的開發。第四,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重點扶持企業與科研單位開發研究,逐步形成完善的能源循環利用、資源回收利用的技術體系。 第五,積極支持建立循環經濟信息系統和技術咨詢服務體系。循環經濟作為重要指導原則從制定「十一五」規劃開始,把發展循環經濟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在編制總體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區域規劃以及城市規劃的過程中,把發展循環經濟放在重要位置,作為編制規劃的重要指導原則。加強對發展循環經濟的專題研究,加快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循環經濟發展重點領域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轉變單純追求GDP的政策目標。在此基礎上,研究提出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戰略目標及分階段推進計劃。各地區、各行業要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循環經濟的推進計劃,明確工作目標和重點。建立和完善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體系在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盡快進行循環經濟立法,構建起完整、系統的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根據發達國家先進經驗,循環經濟的法規體系應在3 個層面進行立法:第一層面是基礎法,一般包含政府、企業、社會公眾在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責任、權利、義務的規定,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則、總體目標;第二層面是綜合性領域的法律,在基本法的框架下制定本地區的發展條例;第三層面是根據各種產品的性質制定的具體法律法規,主要是對每種產品生產、回收制定具體的技術、目標要求。產經分析

⑤ 一個以城市綜合廢棄物利用為主的循環經濟產業園規劃3000到5000畝主要是做什麼的

循環經濟產業園目前也是比較熱門的項目,每一個產業園都有自身側重的產業和功能定位。以目前國內規劃和建成的一些循環經濟產業園為例,做的產業有金屬回收利用,比如鉛,銅,鐵,鋁等。有城市垃圾處理,比如垃圾發電廠。有工業用水和城市污水回收處理後再利用等。
所以,題目所說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具體做什麼工作,還需要看園區建設時的功能定位,可以看看園區的規劃報告或者設計報告。

⑥ 如何引導城鎮建設與循環經濟試驗區建設相融合 產城

一是加強規劃統籌,引領產業城融合。充分發揮規劃的龍頭和引領作用,准確定位、充分論證、高起點、高水平編制規劃,並強化執行剛性。切實推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城鎮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相互銜接,尤其要推進產業和城鎮規劃深度融合,探索編制覆蓋城鄉全域的總體規劃,加快構建統籌推進產城融合的規劃體系。推動工業向園區集中、工業園區向城鎮集中、農業向適度規模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最大限度地實現區域經濟規模效應。

二是堅持產城一體,充分發揮產業與城鎮的帶動作用。按照有利用於產業發展的原則,增強城鎮對資源要素的集聚作用,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圍繞產業發展需求城鎮功能,以產業的增長促進城鎮的發展,以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的增強支撐產業發展,有序推進產業園區化、園區城鎮化、產城一體化。按照陝西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根據區域環境承載能力、發展基礎和潛力,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尤其要避免在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盲目發展工業,擴大城鎮規模。

三是大力培育城鎮特色產業,壯大區域經濟實力。一要堅持「產業興鎮」戰略。按照「一鎮一業」、「一鎮一品」的產業發展思路,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立足於自身比較優勢,明確產業定位,以農產品加工、能源化工、裝備製造、生物制葯、現代服務等為重點,培育一批市場前景看好的主導產業,引導重點項目和工業項目向園區布局,向小城鎮靠攏。大力發展面向農村和農業產業化的第三產業,使進鎮人口進得來,留得住,能致富。二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組織策劃包裝小城鎮招商引資項目,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鼓勵小城鎮參與各類招商引資會,通過小城鎮較低的土地成本、勞動成本和優惠的招商政策,吸引企業投資建廠。同時,注重城鎮規劃建設和產業發展專業人才的引進培養。三要適應小城鎮發展的需求,把小城鎮的住房建設納入全省城市居民住房保障體系,按照各地小城鎮的實際需求量,下達各類保障房計劃指標,滿足進鎮居民服務產業居住的需求。

四是運用市場機制,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當前我省城鎮化水平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資金短缺。今後要加大財政資金引導的同時,充分用市場機制,多渠道籌措小城鎮的建設資金。一要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發揮財政資金對城鎮建設的引導撬動作用,建立財政支持城鎮建設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在各級財政預算中,要確定一定比例用於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納入財政預算剛性考核指標。省財政設立小城鎮建設以獎代補專項資金,對市縣財政投入力度大、建設成交顯著的小城鎮,省上按項目實施以獎代補,有效引導激發調動各地加快小城鎮建設的積極性。二要整合落實配套資金。搶抓國家加大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機遇,策劃包裝項目,爭取國家支持。在國家和省上下達的地方稅收返還和一般轉移支付中,加大對小城鎮基礎設施的投入比例。捆綁整合發改、交通、建設、環保、扶貧、水利、教育、文化、體育、旅遊、文物、民政等部門各類資金,向小城鎮集中投入。三要創新投資體制機制。在全省重點示範鎮中,選擇人口規模大、產業基礎強、發展後勁足的建制鎮,建立鎮級財政,土地出讓金凈收益和基礎設施配套費等地方稅費,除上繳省級以上的規費外,其餘部分全額留鎮用於小城鎮建設,適當返還省級規費。四要大力吸引民間資金,融社會資本用於小城鎮建設。完善銀企合作機制,積極運用銀團貸款、融資租賃等方式支持產業集聚區大項目和大企業生產經營。通過出讓公共設施經營權、無形資產商品化、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與商業開發相結合、吸納民間資本建設基礎設施等形式籌措小城鎮建設資金。對於學校、醫院、養老院、幼兒園等公共服務設施可採取市場化運作、「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形式,補助財政投入的不足。

五是以重點鎮建設為抓手,打造全省小城鎮集群。2015 年,省委省政府啟動31個重點示範鎮建設,通過兩年來的建設,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形成了工業支撐型、旅遊帶動型、商貿物流型等各具特色的支撐產業,示範引領效果初步顯現。下一階段,應進一步調動市、縣積極性,繼續抓好35個重點示範鎮建設,抓好8個沿渭河小鎮、31個旅遊文化名鎮(街區)規劃建設,示範帶動全省小城鎮集群。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在編制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時,將省、市重點鎮納入重點支持區域,加大資金、土地、項目等政策扶持力度。二是實施以獎代補。按照完成投資、建設規模、整體形象等,建議省上每年評出5-8個市級重點鎮建設先進鎮,獎勵資金和土地減掛鉤指標,調動激發市、縣推動重點鎮建設的積極性。三是加大目標考核。將省級重點示範鎮建設和文化旅遊名鎮(街區)納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每年分別評出10個重點示範鎮給予100萬元獎勵。

六是大力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加快促進農民市民化。一是要進一步改革完善落戶政策,制定出台低門檻落戶、享受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待遇的鼓勵政策,引導農民自願到城市落戶、創業。二是政府部門要逐步剝離依附在戶籍管理上的各項管理職能,使戶口登記能真實反映居民的個人身份、家庭關系、常住地址及變動等情況,減少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阻力和成本。三是加大力度對過時政策的清理。對實際居住在城鎮,但暫不具備進城落戶條件或暫不願意遷轉戶口的農村居民和流動人口,按照《陝西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辦法》實行居住證制度。四是建立實施居住證制度。進一步完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使長期在城市工作並連續居住、參加社會保險的流動人口公平公正有序落戶。五是完善人口信息平台建設,為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創造條件。推動各地完善包括戶籍人口和流動人口在內的常住人口登記,加快實現信息共享。推動各地以常住人口為依據,編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土地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等規劃,統籌考慮常住人口在勞動就業、子女上學、公共衛生、住房租購、社會保障等方面公共服務的需求,實現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管理、搞好服務的目標。

七是以「鎮級市」試點為突破口中,實施擴權強鎮改革。目前,已有XX縣蔡家坡鎮、XX縣大河坎鎮、XX縣錦界鎮、XX縣店頭鎮、XX縣崔家山鎮、XX區沙河子鎮、XX市西吳鎮等一批省級重點示範鎮,人口規模大、經濟基礎強、發展後勁足,為進一步提升重點示範鎮建設檔次,增強重點示範鎮發展後勁,要大膽創新、積極推進擴權強鎮,開展「鎮級市」試點。通過賦予縣級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擴大土地使用權、財政支配權、行政審批權和事務管理權,創新戶籍制度改革,力爭通過3年左右的時間,使其成為縣轄的「鎮級市」,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一是加大用地支持。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用地計劃指標,單獨切塊,直接下達鎮級市。二是加大財政扶持。建立鎮一級財政,土地出讓金凈收益和城鎮基礎設施配套費等費用,全額用於鎮級市建設。縣(市)與鎮級市的財政採取確定基數、超收分成、一定幾年不變的辦法。土地出讓收入分配時向鎮級市財政傾斜。三是下放管理許可權。按照權責一致,依法下放,能放即放的原則,下放縣級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

⑦ 什麼是循環經濟生態城市

隨著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尖銳化,世界各國政府都普遍重視對生態環境的研究,力求尋找解決生態環境與發展問題的良策。發展循環經濟目前正成為解決生態環境與發展問題的最終選擇。就一個區域的建設與發展而言,正確地確定區域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模式,科學地確定區域的發展方向和總體布局,有效地引導區域的空間拓展和產業發展,在經濟和城市建設快速發展的條件下持續維系區域特有的自然環境和景觀環境等,至關重要。 生態城市成為區域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模式。生態城市(Ecopolis或Ecoville)這一概念最早是前蘇聯生態學家O61Yanitsky(1987)提出的。根據國內外研究進展,提出了多種有關生態城市的概念。我們認為,生態城市應是資源高效利用、環境和諧、經濟高效、發展持續的,社會—自然—經濟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人類居住區。其內涵、特點見生態城市概念模型圖。 生態城市概念模型圖 生態城市規劃是生態城市建設的保障。1984年,聯合國在其「人與生物圈」(MBA)報告中提出了生態城市規劃的5項原則:一是生態保護戰略;二是生態基礎設施;三是居民的生活標准;四是文化歷史的保護;五是將自然融入城市。在生態城市規劃上,應考慮四個基本問題:即人口問題、資源合理利用問題、經濟發展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 在我國,80年代末開始實行「城考」制度,90年代初推廣實行生態示範區,到1997年開始創建環境保護模範城市,而最近又提出建立生態城市、生態省的目標。目前,國內一些主要的城市以及部分省份已提出了建立生態城市或省的目標。貴陽成為我國第一個生態城市的試點。進行生態城市(以及省、示範區)規劃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要途徑。其中,深圳、廣州、哈爾濱、烏魯木齊、杭州、紹興、佛山、廈門、青島等城市都已經進行或正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同時,國家環保總局又把海南、吉林、黑龍江列為全國重點建設的生態省,這些都意味著我國環境可持續建設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⑧ 在編制城市環境規劃中,如何讓貫徹產業生態學與循環經濟理念

城市環境規劃的編制主要有以下步驟:
1.調查與評價規劃區的環境現狀,確定主要環境問題和污染狀態
2.通過環境預測和環境功能區劃分等,確定環境規劃目標以及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並產生污染物的最大容許排放量和削減量
3.根據反饋,調整規劃,知道最終產生合理可行的城市環境規劃
我覺得產業生態學與循環經濟學思想主要體現在第二步,比如環境預測中有環境容量和資源預測、環境污染預測、生態環境預測等,都牽涉生態學。最大容許排放量和削減量也是建立在環境自凈的基礎上。環境規劃是指為使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把社會-經濟-環境作為一個符合生態系統,依據社會經濟規律、生態規律和地學原理,對其發展變化趨勢進行研究而對人類自身活動和環境作出的時間和空間上的安排。從定義上說,產業生態學與循環經濟是始終貫穿其中的。

閱讀全文

與城鄉規劃循環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