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城鄉建設 > 富陽建設局洪國良圖片

富陽建設局洪國良圖片

發布時間:2021-03-13 07:26:10

㈠ 富陽歷史上有過哪些文化名人詳細資料也要

▲富陽歷史名人---一代名相李宗勉
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理宗執政,李宗勉進寶章閣。尋召除尚書郎中兼左司,拜監察御史。這時,蒙宋聯合滅金,金亡。河南已被蒙古軍侵佔。南宋朝廷中有一部分人,主張立即興兵,收復三京。李宗勉卻認為:收復三京現在還不是時候,理由如他<諫出師汴洛疏>中所說的:"士卒未精銳,資糧未充衍?器械未犀利,城壁未繕修。"並建議:"願愛日力以修內治,合人謀以嚴邊防。師未可遽出,宜觀釁而動。"可是,當時的理宗沒有聽取李宗勉的意見,在趙葵等人的鼓動下,出師汴洛,終因糧運不繼,導致潰退。
蒙古滅金以後,大舉南侵,這時的宋理宗一心想達成和議,以求苟安。有的大臣將領也是貪生怕死,如皇帝派史嵩之任淮西制置使去前線督戰,他卻把督府設在遠離戰場的鄂州.放棄了戰略要地淮西,並力主和議。李宗勉指出:"如果一位主將,整天以和字放在心上,勢必處處退卻,不敢向前,亦將遭來禍患。"
李宗勉功進參知政事,拜左丞相、兼樞密使,掌握國家軍、政大權,但他雖居相位,仍清廉自恃,家若貧士,被譽為公清之相。李宗勉死後,皇帝賜謚文清。葬富陽城北的小隱山。

㈡ 三國中的人物

魏:曹操字孟德、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曹彰字子文、郭嘉字奉孝、荀彧字文若、荀攸字公達、賈詡字文和、陳群字長文、夏侯敦字元讓、夏侯淵字妙才、張遼字文遠、徐晃字公明、張郃字儁乂、於禁字文則、李典字曼成、樂進字文謙、典韋(字不詳,史書不載)、許褚字仲康、文聘字仲業、高覽字敬志、臧霸字宣高、司馬懿字仲達、曹真字子丹、曹休字文烈、張特字子產、鄧艾字士載、鍾會字士季。
蜀:諸葛亮字孔明、龐統字士元、徐庶字元直、關羽字雲長、張飛字翼德、馬超字孟起、趙雲字子龍、黃忠字漢升、魏延字文長、馬岱(字不詳)、嚴顏(字不詳)、馬良字季常、馬謖字幼常、馬忠字德信(非吳國的馬忠)、廖化字元儉、張翼字伯恭、李嚴字正方、鄧芝字伯苗、蔣琬字公琰、吳懿子遠、王平字子均、姜維字伯約。關平不算是名將,關興學文,早卒,張苞,早卒,周倉,虛構的人物。
吳:孫堅字文台、孫策字伯符、周瑜字公瑾、魯肅字子敬、呂蒙字子明、陸遜字伯顏、陸抗字幼節、程普字德謀、黃蓋字公覆、韓當字義公、祖茂字大榮、太史慈字子義、甘寧字興霸、凌統字公績、董襲字元代、丁奉字承淵、徐盛字文向、蔣欽字公奕、周泰字幼平、陳武字子烈、潘璋字文珪、陸抗字幼節、諸葛瑾字子瑜、諸葛恪字元遜。另外還有一個夏侯霸,字仲權,不知該歸哪國合適。
漢末:呂布字奉先、馬騰字壽成、韓遂字文約、董卓字仲穎、袁紹字本初、田豐字元皓、袁術字公路、劉虞字伯安、公孫瓚字伯珪、公孫度字升濟、嚴白虎(字不詳)、孔融字文舉、劉表字景升、劉焉字君郎、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何進字遂高、皇甫嵩字義真、高順、張魯、張綉、顏良、文丑等等。
在網路上有對每個人物的詳細介紹!

㈢ 關於富陽

富陽歷史悠久,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縣。初置時幅員遼闊,轄境含今桐廬、建德等地。三國吳黃武四年(公元225年),析富春縣地置建德、新昌(後改壽昌)、桐廬3縣。次年(226),又置新城(後改新登)縣。富陽、新登兩縣建置以此而始。

富陽古稱富春。新莽始建國元年(9),改名誅歲。東漢建武元年(25)復名富春。東晉太元十九年(394),為避簡文帝生母太後鄭阿春諱,更名為富陽,富陽之名始於此。新登初名新城,後梁開平元年(907)始有今名。

富春之地,春秋屬越,戰國屬楚。秦漢以後,隸屬多變。隋、唐、宋、元、明、清均歸杭州府(臨安府、杭州路)所轄。民國時期,初屬錢塘道,民國16年(1927),廢道直屬於省。民國27年,改屬第一行政區,後又多次變更,至民國37年,改隸第四行政區。1949年5月4日,富陽解放,初屬臨安專署,1952年改為省直轄,1955年劃歸建德專署。1958年12月,改屬杭州市至今。

富陽歷史上曾兩度撤並。隋開皇九年(589)並入錢塘(後改錢塘)縣,大業三年(607)復置;1960年8月並入桐廬縣,1961年12月復置。新登歷史上曾5次省並。三國吳黃武七年(228)並入桐廬縣,西晉太康十年(289)復置;旋又並入富春,東晉咸和九年(334)復置;隋開皇九年並入錢塘縣,大業三年復置;唐武德七年(624)並入富陽縣,永淳元年(682)復置;1958年10月並入桐廬縣,1961年12月又從桐廬縣析出,劃歸富陽縣。

1994年1月18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撤銷富陽縣,設立富陽市,行政區域不變,隸屬杭州市。
山川競秀,地靈人傑。富春江鍾靈毓秀,富陽鎮人才輩出!宋代有以詩文名重一時的謝氏三代五詩人——謝濤、謝絳、謝景溫、謝景初、謝景平;明代有武林三名醫之一的沈汝孝;清代有董邦達、董誥父子及周凱,皆以政績、書畫著稱於時;現代有法學家郁曼陀和文學家郁達夫昆仲雙烈,「各以清名揚海內」;當代有中醫張紹富,被譽為接骨「神醫」而聞名中外。現擇選簡介:
謝絳
謝絳(995-1039)字希深,祖籍河南陽夏。祖父謝從禮,鹽官縣令。卒後葬富陽新順五庄。自此,全家定居富陽。父謝濤,累官至太子賓客,景佑元年(1034)病歿開封。次年三月,謝絳扶棺南歸,葬於富陽城東春明村;又建宅於城北小隱山,築書樓於宅前。爾後其子景初、景溫、景平等一門五進士,亦即一門五詩人,連女婿橋志臣也是同時 著名詩人。
沈汝孝
沈汝孝,字太國,號爺齋,明萬曆間(1573-1620)坊郭里人。汝孝童年,從父習醫,所投輒效,成名醫。萬曆中,舉人周羔染關閡疾,眾醫不能愈。汝孝獨以「三 、莪術」等葯投30劑而愈。羔次子兆斗以勞郁至病不救,杭醫錢維邦曰:「周郎病勞憊極而屍 也。」遇醫士盧似立過寓,切兆斗脈,撫掌笑曰:「正所謂陽脈下逐,陰脈上爭。胃氣閉而不通,故脈亂、形 ……不可驟攻,須七日少間(病好轉),三七日(21天)而愈。」汝孝聞之,躍然釃以湯液,煮以齊和,病瘥,一如二君言。清光緒《富陽縣志》中稱:「蓋武林醫者,錢能攻,盧善守;而太國則非攻非,而適於二君之中者,三人遂稱鼎足焉。」子孫能世其業。
周公純
周公純,字天錫世居坊郭里周家弄。康熙間歲貢生。精於醫,見草木皆知名。據傳,又擅符咒,人以「法師」稱之。
周晚年以行醫為業,為人治病,療效顯著,有不用葯物而愈者。凡貧病之家,往往以尋常葯物治之,不費一錢,無不見效。有一少年以肩擔搬運為生,一日,以冷羊內和冷飯飽餐後而卧,旋得病,以三十六錢詣周求治。周詢知病原,即付錢三枚,命去澡室沐浴,並囑其於入浴快意後再來取方。少年從定,浴罷詣周。周曰:「病已愈,不必再服葯。」有患面瘡者,周命其去城隍廟丹池東,摘取長尺許葉厚有刺之草,和鮮肉搗勻服之,病即愈。有富翁患消渴症,隨食隨飢,就醫於蘇州名醫葉天士,不效,乃詣周求治。周給以殺蟲之石灰丸數顆以解。
董邦達 董 誥
董邦達(1695-1769),字孚存,居坊郭里東鸛山麓,故自號東山。祖炳文,縣學生員,從醫;父國翰,業農。
邦達幼聰穎,能言即辨四聲,由其祖父口授經書,琅琅成誦。後因家貧輟學務農。17歲復刻苦攻讀,入縣學,旋補稟生。後在壺源(湖源)、錢塘等地以教讀糊口,勤奮自學,博覽群書。
雍正元年(1723),為拔貢生。七年,鄉試中式,經刑部尚書勵廷儀保舉,以七品小京官在戶部行走。十一年,成進士,改庶吉士。乾隆二年(1737),散館,授編修。次年,充陝西鄉試正考官。六年,充順天鄉試同考官。歷任殿試讀卷官、經筵講官、武會試總裁、都察院左都御史、翰林院掌院學士,遷工部、禮部尚書等職,賜紫禁城騎馬。二十四年,以老乞休。同年疾卒,賜祭歸葬鄉里,謚文恪。
邦達生長富春,酷愛山水之勝,臨摹名家書畫,得其神韻。為「畫中十哲」之一。畫作,清高宗為之題詠者甚多。乾隆二十三年(1758)臘月二十四日,董邦達與《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在宗室敦誠家聚會,談詩論畫,一見如故,並為曹所著《南鷂北鳶考工志》題簽和撰寫序言,至今傳為文壇佳話。
董誥(1739-1818),字雅倫,號蔗林,董邦達長子。幼有異稟,讀書不煩督責。乾隆二十七年(1762),舉順天鄉試。明年,成進士,殿試名列一甲第二。清高宗以大臣子改為二甲第一――傳臚,授翰林院庶吉士,充國史三通館協修、武英殿纂修。乾隆三十一年散館,授修。後歷任右中允,內閣學士,禮、工、戶、各部侍郎,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四庫全書館副總裁,奉命輯《滿州源流考》。四十四年在軍機處行走,五十二年 戶部尚書,嘉慶元年(1796)授東閣大學士,四年授文華殿大學士。其間,賜第北京西直門外,賞紫禁城騎馬,兩次名列功臣圖形紫光閣。二十三年病逝,終年79歲。清仁宗親臨祭奠,哀詩有「兩朝知遇一身肩,世篤忠貞清節堅」,「只有文章傳子侄,絕無貨幣置莊田」等句。謚文恭。並於鸛山西麓建大學士牌坊及董公祠。
董誥工詩能文,書畫亦清。後入直南書房,凡宮廷楹壁裝裱,大多由誥供奉,進呈畫本,均經兩朝御筆題詠,並收入《石渠寶笈》三編。
高傅占
高傅占,字說岩。築堂名秋水,人稱秋水先生。居縣城之西門嶺。其祖名華官,任伏羌(今甘肅甘谷縣)知縣。父容照,縣學生員,早卒。傅占與史謂占自幼育於外祖母家,極聰穎,讀書過目成誦,寫詩文,千言立就。12歲與史謂占受業於學使者,入府學。謂占成進士,留京師;傅佔在家以教讀為業,侍養老母。
周 凱
周凱(1779-1837),字仲禮,號芸皋,富陽縣城宜家弄(又名宜家弄)人。早年從學陽湖文派領袖惲敬、張惠言。嘉慶十年(1811)成進士,殿試二甲,授翰要院庶吉士,後改編修,充國史館提調,曾任順天鄉試同考官。在京期間,與林則徐、魏源、龔自珍等結「宣南詩社」,為京都24詩人之一。
道光三年(1823),出任湖北襄陽知府。任內著《種桑說》3篇,並派人入浙江,采購桑苗8000餘株,移植於漢水之濱,倡導襄民養蠶。又發動民工疏浚高陽池,受益農田1000多畝。同時,創辦義塾80餘所,自捐官俸印刷啟蒙課本。任內訴訟案件大多親自審理。此外,如建橋梁,修城垣,實倉廩等,政績顯著。在襄陽四年,常微服出訪,求時事之興廢,考前人之得失,寫成《襄陽雜識》。離任前,則將已辦而未完成,以及後來亟須辦理諸事,輯成《襄陽必告錄》。道光六年, 升湖北漢、黃、德道。任內曾四至京山縣查勘江堤,著《勘堤紀程》、《疏浚漢水內外二河故道議》。
十年,任福建興、泉、永道。到任之初,深感廈門處泉、漳之交,扼台灣之要,而金門又為廈門外圍,似此海疆要區,商業重鎮,應有完備之志書,以供守備參考。遂與孫雲鴻、林火昆 火黃 等先後纂倏《廈門志》與《金門志》。對兵制、防海、船政等作了詳細的記述,具有一定的參考、查證、實用價值。周凱預感到海防的重要性,主修《廈門志》與《金門志》,這一創舉是富有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的。在周凱後三年,就爆發了舉世震驚的鴉片戰爭。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英國侵略軍艦隊進窺金門、廈門,被閩浙總督鄧廷楨和福建水師提督陳化成率部據險擊退。事實證明了周凱的遠見卓識。
十六年,周凱調任台灣兵備道。之前台灣人張丙起事,聚眾殺官吏,自稱開國大元帥,年號天順。清政府為維護領土完整,即派人「剿平」。周凱至任,猶有張丙余黨為患,乃與總兵張公琴及台灣官員陳傑峰等合力搜捕,斬殺40餘人。周凱在台任職時,見當地百姓把桑樹當柴燒很可惜,就派人把浙江的養蠶能手帶到台灣,幫助台灣同胞發展蠶桑。台灣島上螃蟹成災,啃吃水稻,當地百姓卻不知道螃蟹可吃。周凱派人捕捉螃蟹,煮熟了吃,並教會百姓吃蟹,蟹災因此而滅。次年七月,周凱病歿於任所。周凱互後,身無分文,皇帝感其清廉,下旨運用庫銀為他辦了喪事。靈柩方回歸故里。
周凱工詩善畫,繪有《武當紀游二十四圖》,為傳世名作;著有《內自訟齋文鈔》、《內自訟齋詩鈔》、《襄陽詩集》、《均陽紀游詩》、《高陽池修禊詩集》、《富陽先正古文選》、《富春雜識》等。
王義祖
王義祖,字榆圃,別號小隱山樵,坊郭里人。世居城中,與周凱家毗鄰。清嘉慶廩貢生。義祖好讀書,擅詩,工畫。早提普與山陰謝裕庵、周凱等結「草草園詩社」,朝夕過從,時相唱和。後周、謝宦遊在外,義祖居家課子弟,暇則攜生徒登城北小隱山,舒嘯終日。周凱宦成而歸,又復與之吟誦唱和,並為其詩集作《序》雲:「自魏、晉、六朝、唐、宋及元、明人詩,靡不畢覽,別其源流門徑,不屑於模仿家數,依傍門戶。晚年始臻平淡。」嘉慶二十五年(1820),富春江上游洪澇成災,浮屍順流而下。義祖僱工打撈,並為之買棺埋葬。道光元年(1821),浙江巡撫阮元薦舉義祖為「孝廉方正」,因親老不就。卒年74歲。著有《小隱山樵詩鈔》、《康壽堂古文鈔》各若干卷。
王 鑾
王鑾(1817-1893),又名鸞,字子和,王義祖之孫。幼好讀書,經其祖父指授,學業日進,並初解畫理。後從舅父周凱學畫山水、花鳥、穀物。及長,隨周漫遊金、廈、台、澎,得江山之助,丘壑益富,畫藝更精,名重一時。曾一度至松江、衢州等地賣畫。歸故里後,閉戶習畫,不出鄉里。其親朋大都躋身仕途,「而鑾不慕榮利,足跡未嘗入公門」,時人稱其品致高潔。王鑾畫師周凱,追蹤元、明諸大家,早期作品工細秀麗,後轉寫意。穀物多描摹名士隱逸,造型生動,形象逼真,功力深厚;山水多取材本地風光,清麗縈合,沉雄奇秀,引人入勝;花鳥取法自然,色彩艷麗,生意勃發。尤工設色牡丹,蜜葉稠疊,鮮葩艷發,人得尺幅,如獲至寶。其所作冊頁有《問天圖》、《壯士圖》。
趙潤林
趙潤林(1849-1917),字寶涵,坊郭里人。清光緒貢生,幼時品學兼優,為當時年高而有學識者所賞識。母性爭急躁,潤林每能先意承旨,博其歡心,以至孝聞名鄉里。知縣周篤生甚器重之,書贈「名教完人」匾額,以作士林楷模。
潤林廉潔好義,熱心於地方公益事業,凡修建文廟,修恩波橋,纂輯《縣志》,無不積極參與。光緒三十四年(1908)正月,邑人推舉潤林為首任勸學所總董,至宣統三年(1911年)五月卸任。時已年老力衰,遂將任職期間所得薪俸捐建市屋一所,租給輪船局。其租息供每年修文廟之用。其孫趙光遠,上海南洋醫專肄業,是抗日戰爭前富陽新華葯房坐堂醫師,為富陽鎮最早的西醫之一。
郁氏三兄弟
郁華(1884-1939),字曼陀,又字慶雲,幼名連生,富陽鎮滿洲弄(今達夫弄)人。自幼聰慧好學。光緒二十五年(1899),應府、道試,均名列第一,補博士弟子員。二十九年,考取官留學日本,系浙江省首批派遣留學生之一。初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師范科,繼進法政大學專修法律。學成歸國,歷任京師審判廳、大理院推事,兼司法儲才館、朝陽大學教授,最高法院東北分院刑庭庭長。「九•一八」事變那年,日本軍部威脅利誘,欲使郁華為侵略者服務。郁華在皇姑屯一農民幫助下,化裝潛入關內。民國21年(1932),調任上海公共租界內江蘇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長,兼東吳、政法等大學教授。其間,曾多方設法,營救田漢、陽翰笙、廖承志等出獄。任上堅持司法尊嚴,以維護民族利益,保護愛國人士,嚴懲民族敗類。同時,堅抿敵偽之誘脅,不為所屈。遂於民國28年11月23日遭日偽特務暗殺於上海寓所門前。為紀念郁華烈士,36年4月,富陽地方人士於鸛山建「郁曼陀血衣冢」。由郭沫若撰文、馬敘倫書寫的血衣冢志銘,高度贊頌郁華一生之偉績。1952年10月,人民政府批准其為革命烈士。
郁華工詩擅畫,公務之餘常以詩畫陶冶性情,抒發愛國熱情。早年參加進步文學團體「南社」,與柳亞子等時相唱和。在滬時,亦曾與魯迅、田漢、陽翰笙等革命作家相交往。其文學修養與藝術功力曾給胞弟郁達夫、長女郁風以深刻影響。身後有《靜遠堂詩畫集》、《郁曼聹陳碧岑詩抄》及《刑法總則》、《判例》等著作行世。
郁誥
郁誥(1891-1971),字養吾,為郁華胞弟。清宣統三年(1911)8月在杭州就讀陸軍小學堂時,因參加「反清起義」被捕,辛亥光復後獲釋。民國3年(1914),就讀於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畢業後,加入中華醫師學會。8年參加高等文官考試合格,先後在海軍部及天津紗廠任醫。16年回籍,開設「松筠醫院」,並任富陽縣醫師公會常務理事。19年,任昇平鎮鎮長。抗日戰爭中,易地場口行醫。解放後,鼓勵4個子女先後參軍。1950年當選為富陽二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任城東行政會主任。1952年,無償提供房屋、醫療用具及所有葯品創辦富陽縣城關鎮中西醫聯合診所。1971年去世。
郁誥醫德醫風高尚,對待貧病者,收或不收葯費,而對富有者則不允短少,自謂「劫富濟貧」。郁誥習西醫,通內、外、產科,並於首創中西醫結合治療,對富陽鎮醫療事業的發展有特殊貢獻。
郁達夫
郁達夫(1896-1945),名文,字達夫,幼名蔭生,郁華之幼弟。少小聰明,九歲題詩,即已「四座」為「驚」。清宣統二年(1910)畢業於富陽縣立高等小學堂,後就讀於嘉興、杭州等地。
民國2年(1913)9月,他隨赴日考察司法的長兄郁華至日本,初入東京神田正則學校,次年夏考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預科,為官費留學生,與郭沫若同班。4年夏,預科畢業,進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8年夏畢業,旋入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至11年3月畢業,獲經濟學士學。7月20日,結束十年留學生生活回國。10年7月,與郭沫若、成仿吾等留日同學發起組織進步文學團體創造社。是年9月至翌年7月,為創造社事,數次往返於東京與上海之間。其第一本小說庥《沉淪》於10年10月出版。翌年5月,由他主編的創造社第一個刊物《創造季刊》在上海出版。
12年,達夫與郭沫若、成仿吾繼續在上海主持創造社工作。先後任北京大學統計學講師、武昌師范大學文科教授、廣東中山大學文科教授等。
19年春,先後參加中國自由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均為發起人之一。「九•一八」事變後,參加人民抗日救國會,從事募捐、宣傳等活動。22年1月,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4月,移家杭州。25年2月,應福建省主席陳儀之邀,任福建省政府參兼公報室主任。11月中旬,赴日講學,訪被迫流亡之郭沫若於千葉縣鄉下,並勸其歸國。
26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特專程赴滬,迎接潛返祖國的郭沫若。12月,日軍入侵富陽,郁母陸氏不屆餓死。達夫化悲痛為力量,於次年3月應郭沫若之邀赴武漢作轂委會政治部第三廳設計委員,並去山東、河南等地前線勞軍,旋返福州。是年底,應《星洲日報》社之邀前去新加坡,任該報副刊編輯,積極宣傳抗日救國。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擔任新加坡文化界戰時工作團主席,兼戰時工作幹部訓練班主任,為培養和輸送抗日幹部效力。新加坡淪陷前夕,與胡愈之等流亡蘇門答臘,定居巴爺公務,化名趙廉,集資開設趙豫記酒廠,藉以掩護愛國華僑和抗日文化人士。後因漢奸告密,受秘密監視。民國34年8月29日,日本雖已宣布無條件投降,達夫卻仍被日本憲兵秘密綁架、殺害於印尼丹戎革岱。1952年12月,春民政府追認其為革命烈士。
郁達夫畢生致力於新文學運動,是「五四」以來革命文學運動的開拓者和著名作家,同時又是傑出的反法西斯文化戰士和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其文學遺作有小說40餘篇,散文、評論、隨筆170餘篇,詩詞500餘首,已有12卷《郁達夫文集》行世。

㈣ 三國演義中三個國家的主要人物詳細介紹

1、曹操,魏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黃巾軍起義爆發時,任騎都尉,參加剿除黃巾軍。從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後用兵打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統一北方。



2、司馬懿,魏國

司馬懿字仲達,東漢末期河內溫孝敬里(今河南溫縣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後,曹操稱魏王,立曹丕為太子,司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經常與曹丕談論大事,研究謀略,深為曹丕信服。

3、劉備,蜀國

劉備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

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再奪漢中。

4、諸葛亮,蜀國

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時值曹操一統北方,孫權虎踞江東,劉表和劉璋控制荊、益二州,但無所作為。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

5、孫權,吳國

孫權字仲謀,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後。其兄孫策遇害後,孫權承父兄之業,保有江東,成為一方諸侯。

㈤ 富陽籍古今文化名人5位

資料: 富陽古稱富春,公元前221年置縣,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漢末孫堅、孫策崛起江東,孫權繼業創建吳國,功垂後世;晚唐詩人羅隱,才華橫溢,獨樹一幟;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結廬富春江畔,繪就傳世傑作《富春山居圖》;清代父子宰相董邦達、董誥,位極人臣,品致高潔;現代文學家郁達夫得富春江之靈氣,椽筆揮灑,留下大量清麗詩文;在學術上卓有建樹的周廷沖兄弟、越劇表演藝術家徐玉蘭、骨傷科名醫張紹富等,均為當代傑出人才。羅隱資料:http://ke..com/view/6533.htm黃公望資料:http://ke..com/view/88741.htm郁達夫資料:http://ke..com/view/14153.htm周廷沖資料:http://ke..com/view/196622.htm徐玉蘭資料:http://ke..com/view/279679.htm張紹富資料:http://ke..com/view/330974.htm

㈥ 富陽5大名人事跡

▲富陽歷史名人---一代名相李宗勉
南宋理宗朝時,有一位名聞遐邇的宰相.他的名字叫李宗勉·出生在本市常安古城村。他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後代,父親原來也是做官的,因為觸犯了王法。被刺配充軍流放。當時李宗勉還是個孩子。
李宗勉的母親鄭氏.在家境極端困苦的情況下,對李宗勉精心撫養,嚴格管教,還請了有名的老師.教他讀書。由於李宗勉天資聰慧,讀書刻苦,學業大進。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參加京城(杭州)的禮部會試,競得了第一名,又經殿試成進士。
李宗勉考中進士後,被放官江西運干。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經大理學家真德秀的推薦,被召任禮部架閣,又遷著作佐郎,編寫正史。這樣李宗勉有機會評論國是,表示政見。這時,在金的統治地區山東,發生了楊安兒、李全等領導的紅襖軍,投靠南宋,要求資助,對金、蒙作戰。A李宗勉認為:山東之旅(指李全)"名日忠義"實則"狡詁"。要朝廷警惕,後來。李全領導的紅襖軍,果然投降蒙軍,發兵進攻揚州的南宋軍。
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理宗執政,李宗勉進寶章閣。尋召除尚書郎中兼左司,拜監察御史。這時,蒙宋聯合滅金,金亡。河南已被蒙古軍侵佔。南宋朝廷中有一部分人,主張立即興兵,收復三京。李宗勉卻認為:收復三京現在還不是時候,理由如他<諫出師汴洛疏>中所說的:"士卒未精銳,資糧未充衍?器械未犀利,城壁未繕修。"並建議:"願愛日力以修內治,合人謀以嚴邊防。師未可遽出,宜觀釁而動。"可是,當時的理宗沒有聽取李宗勉的意見,在趙葵等人的鼓動下,出師汴洛,終因糧運不繼,導致潰退。
蒙古滅金以後,大舉南侵,這時的宋理宗一心想達成和議,以求苟安。有的大臣將領也是貪生怕死,如皇帝派史嵩之任淮西制置使去前線督戰,他卻把督府設在遠離戰場的鄂州.放棄了戰略要地淮西,並力主和議。李宗勉指出:"如果一位主將,整天以和字放在心上,勢必處處退卻,不敢向前,亦將遭來禍患。"
李宗勉功進參知政事,拜左丞相、兼樞密使,掌握國家軍、政大權,但他雖居相位,仍清廉自恃,家若貧士,被譽為公清之相。李宗勉死後,皇帝賜謚文清。葬富陽城北的小隱山。
▲富陽的歷史名人---清節著稱的李祧
北宋南宋間,朝野傳頌著一位品學兼優,居官廉直,淡泊寡慾和清節之名的清官,他的名字叫李鞔(tao)。靴,字彥淵,常安古城村人,南唐後主李煜的後代。靴的祖父李勉,父親李厚仁都是進士出身,朝廷命官。靴從小受過極好的家庭教育,天資穎慧,學習刻苦,知識淵博,尤長詩詞。崇寧二年(公元110B年)登進士第,又中大觀三年(公元l109年)宏詞科(又稱拔萃宏詞科、博學宏詞科,這是比進士更高一級的考試)。曾寫過許多詩,有<題凈土院香岩閣>等詩傳世。李鞔不僅有詩名。而且以居官廉直和清節之名著稱。
宋代,為了加強中外交流,發展經濟,增加國家收入。在廣州、泉州、杭州、明州、溫州、密州(今山東省諸城縣)等主要港口設立了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工作。宣和初(公元lll9年)李靴登進士第、中宏詞科、被遣提舉廣東市舶司,掌管外貿中的稅收工作,按當時的國家規定:稅收抽取貨物少者十五分之一,多者十分之四,是宋代的一大筆重要收入。市舶司這個不可多得的"美差",為許多人所唾涎和羨慕。但李鞔在市舶司的數年中,一直保持"居官廉直,珍貨一無所取"的優良作風,他的清廉行為,當時許多人都不理解,當李鞔奉召離任回京時。當地盜賊也認為在李鞔身上有"油水可撈",就趁他回京途中打劫,當強行打開箱籠一看,裡面除了一些書籍之外,別無其他珍貴之物,強盜們大失所望而走。從此,李鞔廉潔之名,傳聞朝野。
李鞔除比部郎尋遷吏部,做審計工作,他辦事認真,不徇私情,廉潔奉公,又有文名,因此,在朝廷內威信很高。當朝奸相秦檜,為了拉攏和利用他,就主動要自己的兒子取桃女為孌。一般的官員若能與當朝宰相結親,是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好事。可是,卻被李鞔謝絕了。
因為此事李鞔得罪了秦檜,被調離了吏部,改任將作監。這是監督國家工程項目的官,官職雖然小,但仍然掌管一部分技術和物資,有貪心的人,照樣可以圖工作之便,撈到好處。但李鞔還是那樣一絲不苟,公私分明。奸相秦檜上次碰了壁。仍不甘心,還想拉攏他,就換了一個花招,說要讓"自己的兒子,拜李鞔為師!"李鞔氣憤地說:"我是為天子做監工的,難道是為宰相教子的嗎?"。弄得秦檜下不了台。但是,李鞔也知道,得罪了秦檜對自己不會有好處的,對自己的仕途也不再抱更大希望,為了避免麻煩,他就向朝廷提出要求,離京去外地工作,"持憲閩部易江東"。他人已離開京城,但他廉直之節.廣被人們傳頌。
李鞔晚年,辭官回故里,仍然是兩袖清風,家如貧士,鄉人問他是怎麼回事?他告訴人們說,"做人一生,就是要傲到:絕貪、絕痴、絕嗔,這三絕。今貪與痴已絕,獨嗔未盡去。"因榜其小室日去嗔。所著有<去嗔居士集>載人宋史。七十七歲卒,葬於富陽壺源萬春山。
▲富陽歷史名人---謝家三代五進士
北宋時,富陽曾出過謝濤、謝絳、謝景初、謝景溫、謝景平祖孫三代五位進士,他們不僅為官清正,而且都是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在當時文壇上有很高的聲譽。
謝濤,字濟之,以文章而知名,登淳化三年(公元992年)進士。官侍御史、太子賓客等。北宋初,四川農民起義失敗後,田廬荒廢,時有詔令"有能占田而倍人租者,輿之。"因而,大片肥沃之田,均被地方豪強所佔,大批流民無家可歸,無田可耕。時任華陽令的謝濤,收了詔書,把田還給了原主人。受到了農民的歡迎。謝濤善文章,長詩詞,年輕時喜與人戲文論詩,時有江夏王才叔自負其文,對謝濤說:你能省一字我就佩服你了。謝濤為他削了二十字,才叔雖不樂,但沒有辦法勝他。
謝絳,字希深,謝濤之子。中進士後,官至知制誥、知鄧州等。謝絳以文學著名,比父高於一籌。文學家、史學家楊億見其文章出眾,薦他為秘閣校理,同修真宗國史。仁宗天聖年間,黃河發生特大洪水,大片土地被淹,百萬人流離失所,次年天又太早,加之蓋天鋪地的蝗蟲,莊稼顆粒無收。官為吏部南曹的謝絳,將《論事疏》呈給了仁宗皇帝,建議"罷不急之役,省無名之斂。"後來,被仁宗愉快地採納了。謝絳十分重視教育,到了哪裡,就大興學舍,常請諸郡立學,在河南修國子學,教諸生,自遠而至者數百人。富陽城北的小隱山,在謝濤、謝絳手裡,就建有小隱書室。通判河南、開封府時,謝絳與歐陽修、楊子聰、尹師魯、王幾道等一批名人,同游中嶽嵩山。他寫了一篇《游嵩山寄梅殿丞》的長詩。謝絳為改變唐末五代以來浮艷詩風的首創人之一。謝絳四十六歲卒於鄧州,時家無余資,有文集五十卷。
謝景初,宇師厚,謝絳之長子。登慶歷六年(公元1046年)進士。知越州餘姚縣、以屯田郎致仕。知餘姚縣時,因姚北瀕海,經常遭到海潮沖決,田廬淹沒。謝景初積極籌劃,集資築堤,以捍水患。當時,又發生了地方豪強侵湖為田的事件,景初立即上報禁止;並且制定《湖經》,公布於眾。凡有占湖、爭水的,就按《湖經》中的規定處理。位於餘姚縣城東北六十里的上林湖,經過景初的治理,成了一個優美的風景區。謝景初還曾向富陽的紙農商傳授了先進的腌、漂及製作技術,改進過的富陽書箋紙,質量有很大提高,被稱為"謝公箋",一直被宮廷採用。
謝景溫,字師直,謝絳之次子。皇祜元年(公元1049年)進士。歷官縣令、知開封府、刑部尚書等。他積極支持王安石變法。並博學洽聞,長於詩,有《游雲門》山水長詩傳世。與范仲淹、歐陽修關系密切。年七十七卒於河陽。
謝景平,字師宰,謝絳之三子。登皇桔五年(公元1053年)進士。終秘書丞,好學善著書,所撰詩書傳說數十篇。
▲陽歷史名人---吳越擎天柱杜棱、杜建徽父子
唐末,群雄割據,天下大亂。l瞄安錢謬練鄉勇捍衛鄉梓.造就了吳越國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其問杜棱、杜建徽父子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杜棱,字騰雲,新登人。唐乾符年間黃巢起義波及兩浙,杭州練諸縣鄉兵自保,杜棱領武安營為東安都將,傾心事奉錢銹。潤州牙將劉浩劫持刺史周寶叛歸薛朗,杜棱奉命討賊,奪取常州,救回周寶,除官常州制置使。
唐昭宗大順二年(公元891年),兩浙制置使董昌叛立為王,錢鑼率八都之軍討之,董昌乞救於淮南節度使楊行密,楊命大將田頹、安仁義犯浙。朝廷表錢謬為鎮海節度使、杜棱副之,全力抗擊。杜棱便於戰略要沖東安(即今新登)依山築城御守,與淮南軍浴血奮戰,東安軍憑高制勝,斃敵盈千。其時,東安周圍諸如紫溪、火堡、建寧、靜江等地因無險可守而紛投東安,賴以存活。於是,杜棱聲名大振,進官行軍司馬,累遷潤州刺史。杜棱生有三子,日建思、建孚、建微,均為吳越國股肱,尤以建徽功勛卓著。杜建徽,字延光,少強勇,有志節。嘗於山莊構築小茆齋為戲,署其棟為"軍州押衙"。其父督責日:大丈夫何止為一軍事押衙耶?建徽諾諾連聲。青年時期,隨東安軍從父征伐。每戰,皆單衣入陣,所向披靡,軍中謂之"虎子"。及杜棱官常州,東安軍歸建徽節制,嚴整無改父風。杜棱父子盡忠於錢鎊。昭宗光化年間,淮南降將徐綰復叛,錢鎊據內城死戰。杜棱率常州兵,杜建徽率東安軍同時馳援,叛軍據守外城拒之,焚燒民居以挫援軍鋒芒。建徽飛騎突進火窟,以火鉤拉開火木,拓出通道,大軍繼進,遂解杭城之圍。
睦州刺史陳晟(原餘杭都將,本市洞橋鎮陳村人)病故,其弟陳詢擁軍自立,暗通淮南楊行密以抗錢鎊。建徽為詢姻姬 (連襟),馳書切責,勸諭回心。錢鑼不察,派人密伺建徽。建徽坦然陳說:"陳氏負恩背義,徽既姻婭,理當見疑。然累書敦諭,皇天後士苟或鑒照,則拔城獲書方明徽心。"不久,有睦州吏來降,持建徽遺詢書,錢鎊覽畢,嘉嘆久之。每朝會,必指建徽日:"此杜丞相,今日忝有一方,多其力也。"即表建微為武安都將兼領涇源節度使。
公元907年,朱溫篡唐為後梁,年號開平,錢銹欲退保會稽,羅隱、杜建徽等竭力諫阻,擁立錢鑼為吳越國主,改元天寶,杜建徽進爵鄖國公領吳越國丞相。此後,杜建徽全力輔助
錢鏹治理兩浙,拓新杭城,為錢氏四代霸圖創下基業。
杜氏父子在家鄉新登的傳說和遺跡甚多。新登鎮觀音弄有杜公祠(現為新登鎮小分部),三十年代尚有杜氏父子塑像,壁間留有前人贊詩,日:"押衙生小署山中,人陣群誇虎子雄。曾與文章分秀氣,豈徒鄉里說元戎。累書果爾邀天鑒,一劍居然拜父風。退保會稽梁未討,豐碑誰表四王忠。"這可作為杜建徽一生行狀的寫照。另有杜公井,杜墓山,太師塢等莫不與杜氏父子有關。
▲富陽歷史名人——凌 准
安史之亂後,唐室衰微,朝政腐敗,有識見的大臣欲挽狂瀾於既倒,乃有王俖、王叔文變法之舉。但他們依靠的基礎卻是那個積病不起的順宗李誦,即位才八個月就被逼禪讓,以致改革迅速破產。二王論死,參與變法的八個骨幹,全被貶逐到偏遠惡州為司馬。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八司馬事件」。我們富陽的凌準是八司馬之一。
凌准,字宗一,新登鎮東山塢凌家畈人。系三國時東吳大將凌統之後。少有志節,讀書為文,著有《後漢春秋》二十萬占,草撰了《六經解圍》及《人文集》等。弱冠之年,思謀建功立業,乃上書宰相以自薦。宰相召之屬對,「日試萬言」,遂擢為崇文館校書郎。
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涇原節度使姚令言率部嘩變,擁立太尉朱』挑為帝,國號「大秦」(後改為「漢」),德宗李適 (ku6)倉惶出逃。那寧軍奉命討賊,凌准全力輔佐節度使韓游瑰謀畫方略,建有戰功。叛平後,加官大理評事御史,賜緋魚袋,歷遷節度判官、殿中侍御史等職。
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浙東觀察使賈全傾慕凌準的才能,奏請他轉官浙東廉使判官。凌准到任,「撫循疲人,按驗污吏」,頗得百姓尊敬。
貞元二十年德宗病重,太子李誦視事,宰相王1丕及其侄太子太傅王叔文秉政,為整肅朝政,積極羅致人才,准備變法革新。於是,凌准被飛檄徵召進京,擔任翰林院侍從學士,「備君顧問」。
次年正月,德宗駕崩,黨爭頓趨激烈,以宦官俱文珍為首的頑固派,欲阻李誦登位,「乃議秘三日後下遺詔」,意圖拖延時日,篡改遺詔。凌准「獨抗危詞,指畫其十有六七不可」。二王然其議,乃於次日發喪,在靈前擁立李誦即位,改元永貞。於是,「六師萬姓安其分」,俱文珍等陰謀破產。
大局安定,二王的改革全面實施,凌准調人中樞為王叔文助手,進官尚書郎,旋遷尚書都官員外郎,仍以文章侍從,並由本官參度支。為了使國庫收支平衡,減輕百姓負擔,凌准實施了一連串的改革:加強鹽鐵專管(鹽鐵使系王叔文兼任),嚴禁私采、私販;降低鹽價,廢除苛稅、雜獻;撤消擾民的「宮市」,懲辦貪官污吏,「調發出納有條不紊,一時奸利衰止。」
二王的變法,沉重地打擊了宦官及大地主的勢力,使頑固派寢食不安,俱文珍便勾結了西川節度使韋皋突然舉事,迫使順宗李誦禪位於其子李純,殘酷地鎮壓變法集團。王叔文處斬,王1丕被流死於首途,柳宗元、凌准等八人貶往遠州僻壤。
這年九月,凌准出守和州(今安徽和州)刺史,甫抵任所,後命繼至,左遷連州(今廣東連縣)司馬。在連州,凌准哀傷地度過了最後三年。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冬天,一代英才凌准,結束了他五十七年的人生歷程。

㈦ 三國演義中人物都有誰

主要人物: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8]),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黃巾軍起義爆發時,任騎都尉,參加剿除黃巾軍。從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後用兵打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統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諸葛亮用火攻戰敗。建安二十一年,受封為魏王,四年後,病死於洛陽。形象上是一個既兇殘奸詐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軍事家的藝術典型。但小說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惡德的同時,又充分表現了他作為一個奸雄的才智與膽略,他具有卓然超越於董卓、袁紹等人之上的政治遠見和政治氣度。他深通兵法,善於用兵,施謀用策,以弱勝強,先後消滅了除劉備、孫權以外的大小軍閥,統一了大半個中國。人生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2,司馬懿,字仲達,東漢末期河內溫孝敬里(今河南溫縣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後,曹操稱魏王,立曹丕為太子,司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經常與曹丕談論大事,研究謀略,深為曹丕信服。曹丕只當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時把輔佐曹睿之重任交給了司馬懿、曹真、陳群三人。曹睿即位,是為明帝,他封司馬懿為舞陽侯。227年2月,駐守新城(今湖北房縣)的將領孟達有叛魏歸蜀之意。孟達本為蜀將,是叛變之後歸附魏國的。司馬懿當機立斷,魏軍進城殺孟達,俘叛軍萬余,新城仍為魏佔有。231年春,諸葛亮率十萬大軍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司馬懿與諸葛亮祁山鬥智,成功抵制了諸葛亮的進攻。239年春,魏明帝病危,不日,明帝死,八歲的曹芳即位。249年正月,曹爽兄弟挾小皇帝外出拜謁高平陵,暫離京城。司馬懿當機立斷,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了曹爽一派。251年,把持朝政的司馬懿病死,但由於他攻於心計,老謀深算,司馬氏的勢力早已在朝中深深地紮下了根基,所以他的死對朝政並無震動。其子孫仍把握曹氏朝政。

3,劉備,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再奪漢中。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為替關張二人復仇發兵出擊東吳,被陸遜在夷陵火燒連營,因此慘敗使漢國元氣大傷。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4,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時值曹操一統北方,孫權虎踞江東,劉表和劉璋控制荊、益二州,但無所作為。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軍進取荊州,劉備兵敗。在此緊急關頭,諸葛亮趕赴柴桑,同魯肅、周瑜等勸孫權與劉備聯盟,大敗曹操於赤壁。建安十六年,劉備以助劉璋為名,率兵數萬入益州,於次年與劉備會師,攻取成都。蜀漢章武二年(222),劉備兵敗夷陵(今湖北宜昌境),次年病亡。諸葛亮奉遺命輔佐後主劉禪。建興三年(225年)進軍南中。採用攻心為上、攻戰為下的方略,使孟獲等心悅誠服,五年春,諸葛亮上《出師表》,自統大軍10萬,進駐漢中,准備攻魏,六齣祁山,於建興十二年春統軍進駐五丈原,與司馬懿所率20萬魏軍對峙於渭水南。八月,因積勞成疾,卒於軍中。

5,孫權,字仲謀,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後。其兄孫策遇害後,孫權承父兄之業,保有江東,成為一方諸侯。曹操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孫權先後兩次出兵鎮撫了山越,穩定了江東六郡的局勢。208年,率大軍親征黃祖,奪得江陵,復與劉備聯合,獲得赤壁之戰的勝利。221年,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親率大軍伐吳。孫權一方面以陸遜為大都督迎戰,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稱臣,被曹丕拜為吳王,次年三月大破漢軍。252年病逝。作者羅貫中通過一系列生動的事例,給讀者塑造出一位外表獨特、膽識過人、治國有法、治軍有方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形象。

其他重要人物:

《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其中武將436人,文官451人,漢、三國、晉的皇裔、後妃、宦官等128人,其他176人。

(7)富陽建設局洪國良圖片擴展閱讀:

《三國演義》以人物為載體形象地衍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義、禮、智、信、勇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因素。

小說中的劉備就是「仁」的代表,關羽是「義」的代表,張飛是「勇」的代表,諸葛亮是「智」的代表,趙雲是「忠」的代表等等。劉備是小說里的中心人物,也是中國文化精神中「仁」的體現者。小說第一回介紹劉備時說:此人「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朱」。後來又「跨下黃鬃馬,手掣雙股劍」,從而構成小說劉備的整體形象:作品不僅通過大量的具體故事和人物評價刻畫了劉備抱負遠大、恭己待人和城府很深的性格特點,最主要的還是渲染了劉備寬厚仁義的特點:《三國演義》的作者是把劉備這一人物形象作為一個「仁」的典型來塑造的,「仁」是劉備性格的基凋,而劉備這一人物形象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仁」的化身,是「仁」的人格化。

閱讀全文

與富陽建設局洪國良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