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提高城鄉建設和新型城鎮化質量
切實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
來源:中國建設報 2013-11-21
本報訊 記者趙亞平報道 近日,甘肅省副省長張XX在調研城鎮化、保障性住房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等工作時強調,要繼續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科學規劃,統籌兼顧,加強保障性住房和農村危房改造建設,不斷完善城鄉服務功能,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內涵,推動城鄉建設特色發展,切實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
張廣智強調,要始終堅持以規劃指導建設、引領發展,積極培育發展主導產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著力夯實城鎮化發展基礎。一是堅持規劃先行。要立足長遠發展,科學編制規劃,嚴格按照規劃組織實施。二是強化產業支撐。加快發展必須靠產業支撐,在城鎮化規劃中,要把產業規劃放在首位,按照當地產業布局,緊緊盯住支柱產業,分清支柱產業、附屬產業、相關產業、配套產業的關系,不斷創新突破,研究規劃好產業格局。三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特別是學校、醫院、文化娛樂設施要充分體現為民便民的特色;要努力改善市民生活環境,提高市民生活質量,注重提高市民自身素質,造就新一代城鎮化市民。四是將文化作為城鎮化建設的靈魂,認真分析城鎮特徵,深入挖掘傳承地域歷史文化底蘊,為城鎮建設注入特色鮮明的文化內涵,讓城鎮建設的外在和內涵實現同步發展;要堅持因地制宜,努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五是按計劃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進度,確保工程質量,公平公正分配,真正讓這項民生工程惠及城鄉困難群眾。同時,從實際出發,努力為進城務工農民提供宜居宜業的生產生活保障。
趙亞平
B. 求城鄉綜合治理的資料~~急需啊~~\(≥▽≤)/
城鄉綜合治理 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切實改善人居環境、容貌秩序和發展環境,加快建設災後美好新家園、加快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促進我省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現就全面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作如下決定。 一、深刻認識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重要意義 (一)良好的城鄉環境,是人民群眾的共同願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依託,是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在治理城鄉人居環境和容貌秩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省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和環境保護事業有了較快發展。特別是去年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試點以來,試點地區城鄉環境明顯改觀,人居環境較大改善,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 但我省作為經濟欠發達省份,地區發展很不平衡,各地在城鄉人居環境和容貌秩序方面還存在不 少亟待解決的問題,「臟亂差冶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特別是「5·12冶汶川特大地震又對我省城鄉人居環境和容貌秩序造成了嚴重破壞。隨著災後恢復重建加快進行,城鄉環境亟待治理的問題日趨突出。 全面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是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惠民工程,是創造發展優勢、增強競爭實力的環境工程,是完善城鎮功能、塑造品牌形象的管理工程,是堅持執政為民、檢驗幹部隊伍的作風工程。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是關系我省長遠發展的戰略任務,也是當前我省一項重大而緊迫的工作,各地、各部門要站在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充分認識全面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重大意義,把加快營造清潔、整齊、優美的城鄉環境作為促進發展的一件大事、執政為民的一件實事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基本原則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冶重要思想 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以災後恢復重建和擴大內需為契機,以治理涉及民生的環境衛生、容貌秩序為切入點,以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按照「清潔化、秩序化、優美化、制度化冶標准(以下簡稱「四化冶標准),災區先行,試點示範,制定規劃,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廣泛宣傳,完善機制,健全隊伍,強力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積極創造舒適優美的發展環境和人居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加 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 (三)主要目標。 通過持續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到 2011年底,全省所有縣級以上城市、80%的鄉鎮、60%的村莊達到「四化冶標准,縣級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生活污水處理率等主要環境指標力爭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和西部地區領先水平,全省人居環境和容貌秩序明顯改觀,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相適應的環境、市政等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工作機制和長效管理機制基本健全,形成城鄉容貌改觀、環境管理有序、城鎮品位提升、發展環境優化、居民素質提高的局面,為推進「兩個加快冶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為人民群眾創造清潔優美的工作生活環境。 2009年下半年工作目標:在地震災區和試點城市先期啟動的基礎上,組織開展市場環境治理、城鄉交通秩序治理、城鎮綠化及容貌治理等專項行動「攻堅月冶活動,集中治理城鄉環境「臟亂差冶,在城鎮切實解決「垃圾亂扔、廣告亂貼、攤位亂擺、車輛亂停、工地亂象冶問題,在村莊切實做到「垃圾不亂扔、污水不亂排、雜物不亂堆冶。同時啟動城鎮、村莊容貌改造,有序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村社、進景區、進家庭冶活動(以下簡稱「七進冶活動)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 2010年工作目標:鞏固集中治理成果,以環境、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集中開展城市環境改造、鄉鎮容貌整治和村莊庭院美化等專項治理工作,持續推進「七進冶活動,著力提高城鄉居民文明、衛生意識,加強管理隊伍和專業隊伍建設,努力營造城鄉環境優美、生態良好、風貌協調、村容整潔、民風文明的新氣象。 2011年工作目標:結合治理工作實踐,重點抓好完善設施、提高治理水平、健全工作機制和長效管理機制等工作,全面實現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主要目標。地震災區、試點城市的工作目標按《災區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實施方案》、《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試點工作方案》要求確定。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機構根據上述要求, 在工作方案中確定具體工作步驟和年度工作具體目標。 (四)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共享和諧。 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注重培養提高人民群眾文明、衛生意識,接受群眾檢驗,切實讓群眾滿意,確保人民群眾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統籌安排,標本兼治。 綜合治理城市、鄉村和災區人居環境和容貌秩序,把專項治理與長效管理、恢復重建與發展提升、當前工作與長遠目標、改善環境與提升素質有機結合起來,推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走向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 從各地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實際出發,劃分平原地區、丘陵地區、盆周山區、少數民族地區等區域,區別城市、鄉鎮、村莊等層面,確定不同標准,集中力量,突出重點,務求實效,各具特色地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 三、加強管理,切實解決影響城鄉環境的突出問題 (五)規范城鄉垃圾收運處理,重點治理城鎮街道、城鄉結合部、集貿市場、「城中村冶及轄區公路、河道、堰塘、橋梁、鐵路周邊、公共廁所等衛生死角。指導鄉鎮、村採用「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冶和衛生填埋等形式,建立日常保潔、清運機制,配置完善相應設施,集中收集、處理各類生產、生活垃圾。 抓好衛生防疫和生活垃圾及災後建築廢棄物的資源化再利用工作。大力推進城鄉道路保潔作業機械化,逐步提高環衛道路清掃機械化水平,力爭在2011年底全省設市城市機械化清掃率達到60%。 (六)規范城鄉戶外廣告、牌匾、霓虹燈設置,重點治理廣告亂貼亂畫「牛皮癬冶頑症。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完善戶外廣告審批制度和管理辦法,綜合運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對城市建築立面裝飾、戶外廣告、商店招牌及內部陳設進行規范引導。 在居民區、辦公樓等處建設一批廣告欄、廣告櫥窗,引導廣告規范發布。 (七)規范城鄉車輛停放,重點治理車輛亂停亂放、無序佔道停車、阻礙交通危及安全等問題。實施「暢通工程冶,建設「平安暢通縣冶,創造良好道路交通環境。 加強對城鄉主要道路機動車、非機動車的交通管理,進一步完善交通標識、標線等交通管理設施,合理設置車輛停放區域,嚴格管理車輛停放秩序。 禁止在盲道和無障礙設施上停放車輛,為殘疾人、老年人出行提供便利。 (八)規范城鄉攤位擺設,重點治理亂設亂擺、跨門檻經營、佔道經商等問題。堅持疏堵結合、便民利民的原則, 立足於既方便群眾又促進就業,合理布局、科學規范建設一批農貿市場、小商品批發市場,發展鄉村糧油超市與連鎖店,合理設置臨時市場,提供規范、低門檻的經營條件,加強綜合管理,引攤進場,保持環境整潔。 (九)規范建築工地管理,重點治理施工現場噪音擾民、揚塵污染及建築垃圾污染城市道路和環境問題。組織開展創建文明工地、標准化工地活動,強化建築工地文明施工長效管理。 採取限時施工和應用散裝水泥等措施,解決施工現場噪音擾民和揚塵污染問題。 運輸建材與建築垃圾的車輛必須採取加蓋密閉等措施,嚴厲查處隨意撒漏和傾倒建築垃圾污染城市道路和環境的行為。加強城鄉規劃督查,治理違法違規建設。 (十)規范城鄉居民集中居住區管理,重點治理「城中村冶、城鄉結合部居民的生活環境。繼續推廣和規范城鎮居民集中居住小區物業管理。 積極探索「城中村冶、城鄉結合部的治理和改造模式,縣級及以上城市逐年安排綜合治理任務,推進「城中村冶、城鄉結合部的改造和社區化管理。 四、強化建設,大力改善全省城鄉環境面貌 (十一)加快規劃制定和風貌改造步伐,著力解決城鄉建設管理水平不高的問題。 抓好城市風貌的規劃和建設。明確城市風貌定位,突出地域特色和歷史文化,建設宜居、生態、現代城市;注重個性特色,提升單體建築設計水平,編制城市重要節點、重要地段的局部規劃,做到既個性突出又整體協調;注重色彩協調,提升建築立面裝飾美感,形成鮮明的城市色彩基調;注重歷史傳承,精心保護承載城市文化的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充分展示各地民族特色、地域風情 和文化傳統的魅力。 按照「路通、燈明、特色、排水暢、環境整潔冶的要求,積極改造小街小巷、公廁、重點街道兩側建築外觀,通過風貌改造形成特色建築風格。合理配置環衛、健身、宣傳等各類公益設施,改善鄰里和諧共處的物質條件。 抓好村鎮建設規劃。 提高村莊布局水平,做到離開公路一定距離布局新建村莊,嚴禁在公路兩側夾道建房,實現道路通暢、村容整潔;提高村落規劃水平,依山就勢,錯落有致,體現山水田園風光和自然和諧之美;提高民居設計水平,融合地域和民族文化,外觀突出特色,內部優化功能,讓農民群眾享受現代生活。 (十二)加快城鄉污水與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著 力解決設施不足、運行不暢的問題。 常住人口在1萬人以上的縣城,原則上都應建立污水處理設施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常住人口在1萬人以下的,應因地制宜加強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處理。 加強對已建成設施的日常運行管理,嚴格執行相關規范和標准,提高污水收集處理率,確保達標排放;加快在建設施的建設進度,確保按時建成投入使用;尚未建設的市、縣,按污水、垃圾處理專項規劃抓緊開展項目前期工作,落實相關建設條件,爭取盡快啟動實施。 提高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做好資源化綜合利用工作。 對鄉鎮和農村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堅持區域統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技術可靠、經濟適用的原則有序推進。實施環境保護民生工程,推進治污減排,治理面源污染。 加快城區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場建設,確保各繁華地段建築和住宅區的原有停車場按設計功能使用,積極推進立體停車空間的開發與利用。 (十三)加快園林、綠化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解決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低的問題。 繼續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推進生態功能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工程建設。做好世界遺產和國家遺產、省級遺產的保護、監測和申報工作。開展「中國人居環境獎冶、「環保模範城市冶、「園林城市冶、「森林城市冶等創建活動和生態村、生態家園、各類型生態小區及綠色學校、綠色飯店等「生態細胞冶工程建設,抓好城市「拆牆透綠冶、「屋頂添綠冶和園林、綠化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鎮建成區和村莊的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和綠化質量。 (十四)加快推進城鄉居民文明素質建設,著力解決部分城鄉居民文明、衛生意識較差的問題。 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既需城鄉居民積極參與和支持,也是提高城鄉居民素質的有效途徑。 要突出人民群眾在環境建設和城鄉容貌治理中的主體地位。 加強宣傳教育,大力推行新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引導城鄉居民破除陋習,移風易俗,養成講文明、愛衛生、懂禮貌的良好習慣。 以創建文明城市、文明鄉鎮、文明村為載體,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不斷增強廣大城鄉居民的文明、衛生意識和環境保護觀念。 (十五)加快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相關行業改革,著力解決機制不活、行動乏力的問題。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扶持環保、市政等行業發展的經濟政策,依法依規減免行業發展的有關稅費,鼓勵行業加快發展。 深化投資體制改革,鼓勵社會資金、國(境)外資金採用多種方式參與環境、市政行業的建設和運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建立健全城鎮生活污水與環衛處理及園林、綠化基礎設施運行與維護工作的市場運作機制。 開放作業市場,實現清掃保潔、垃圾收運與處理、污水處理、園林、綠化的企業化運作。 五、全力保障,扎實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 (十六)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納入全局工作統籌安排。 建立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由主要領導牽頭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確定專人負責日常工作,深入扎實推進。 省上成立相關工作機構,負責指導協調全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 各級黨委、政府對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負總責。 建設、環保、衛生、交通、工商等有關部門是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相關工作的實施主體,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切實履行職責,密切協作配合,積極作為、主動作為。 (十七)科學制定規劃。 各地、各部門要根據全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3年規劃要求,抓緊制定和完善本地、本部門的治理規劃,編制(修訂)並嚴格執行市容、環衛、污水和垃圾處理、市場環境治理、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及交通管理等專業規劃。地震災區的治理規劃和相關專業規劃,要圍繞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目標,結合城鄉住房和城鄉環境、市政等基礎設施的恢復重建,落實到具體建設項目。 (十八)開展試點示範。 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要按照《四川省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試點工作方案》要求,指導試點城市繼續抓好試點工作。 各地要結合本地區實際,選擇不同類型的城鎮和村莊抓好試點工作。通過試點示範,指導和帶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全面推進。 (十九)加大宣傳力度。 各地、各部門要制定宣傳工作方案,創新宣傳方式,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宣傳的覆蓋面和滲透力,廣泛宣傳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重大意義、主要任務、政策措施,大力宣傳取得的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大力宣傳涌現的先進典型和模範人物,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積極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建設清潔、整齊、優美的城鄉環境。 (二十)健全長效機制。 堅持一手抓專項治理、一手抓長效管理機制的建立,確保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深入推進並取得明顯成效。 著力建立經費保障和穩定投入機制,各級政府要將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必需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積極調整支出結構,加大對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建立行政監督機制,緊密結合機關行政效能建設,加強督促指導,強化規劃和目標督查。 建立群眾監督機制,完善服務熱線,設立公開電話或投訴信箱,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建立輿論監督機制,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宣傳先進,曝光問題,鞭策後進。 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納入法制軌道。 認真貫徹落實《四川省城市排水管理條例》等法規;健全法規、規章和規范體系,盡快啟動《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修訂工作;各地、各部門要聯系實際,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相應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固化加強城鄉環境建設和管理的政策規定, 並完善相關管理制度,為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提供法律法規和制度保障。 (二十一)強化隊伍建設。 堅持「專群結合、廣泛動員、形成合力冶的原則,著力建設好職能化的管理隊伍、專業化的技術隊伍、市場化的日常保潔維護隊伍。 配齊配好懂管理、會管理的管理人員,努力提高管理隊伍素質和執法水平,實行依法管理和職能化管理。 積極推進執業資格制度, 逐步完善專業技術崗位從業人員准入與執業的管理,大力實施專業技術崗位的技能培訓和繼續教育計劃,不斷提高專業工作質量和水平。 引入市場化運作模式,逐步分離管理監督與日常保潔維護職能,聘用專業保潔公司,建立競爭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環境綜合治理水平。 (二十二)加強督促檢查。 加強對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督促檢查,嚴格工作責任制和問責制。 對工作落實、完成任務好的,進行表彰和獎勵;對重視不夠、措施不力、進展緩慢的,按照相關法規和《四川省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行政過錯責任追究辦法(試行)》追究責任。 把群眾監督、媒體監督與行政單位監督結合起來,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動態督導機制,採取設立舉報電話、明察暗訪、定期檢查、突擊抽查和隨機復查相結合等方式,查找問題、督促整改。 實行規范化考評,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成效作為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
編輯本段《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
各科室、城管直屬大隊及各中隊、各城管聯合執法隊: 根據市相關部門要求,現將《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印發你們,請根據各自實際,細化工作措施,落實目標責任,切實推進我市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 特此通知。 二00九年三月十九日 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府和市委、市府關於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部署精神,深入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一步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品位,為市民創造一個整潔、優美的生活環境,特製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群眾,突出重點、打造亮點,乘勢而上、全面提升的原則,集中整治影響城鄉環境容貌的「臟、亂、差」等突出問題,創造整潔優美的城鄉環境,基本達到城鄉環境「清潔化、秩序化、優美化、制度化」體系標准,展示綿陽人民積極樂觀重建美好家園的精神面貌。 二、組織機構 成立市城管辦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 組 長:申澤 副組長:秦燚 成 員:各科室、城管直屬大隊負責人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陳驚濤同志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環境整治的日常事務協調、督查工作。 三、實施時間 2009年3月——2010年12月。 四、工作重點 針對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長期性的特點,在全力開展多項專項整治的同時,著力健全完善組織機構、規章制度,構建長效管理機制。 (一)建章立制 1、調整城管委組成人員。提請市政府盡快調整充實城管委組成人員,健全城管委例會制度、專題會議制度、現場辦公制度、重大問題督查督辦制度。 2、強化社區管理。賦予區、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城管職責,形成市、區、街道、社區四級管理網路。 3、健全完善激勵機制。提請請市政府每年安排35萬元專項資金,對城市管理工作實行目標考核。 4、制定發布相關規定和標准。提請市政府盡快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管理的決定》。提請市政府修訂出台相應的市容秩序管理規定和標准。如《綿陽市市容管理標准》、《綿陽市戶外廣告設置規范》、《綿陽市景觀照明管理辦法》等。 5、推進城管數字化。完成「綿陽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硬體建設,提請市政府盡快成立數字城管指揮中心和監督中心,確定編制,建立相關規章制度和運行機制。 (二)專項整治 1、戶外廣告牌匾、樓宇亮化專項整治。 邀請國內知名公司編制廣告總體規劃,繼續對違規廣告(店招)進行拆除,鼓勵採用新材料在城區設置科技含量高、形式新穎的高端廣告(店招),推進城區LED廣告灣建設;會同專家組規范景觀亮化審批設置程序,切實加強景觀亮化維護管理。邀請國內一流的景觀設計公司對城區(主要是沿江沿河、重要節點)景觀亮化進行總體規劃設計,重點打造好會客廳周邊、市委市政府行政辦公區域周邊、雙碑鐵路立交橋、金家陵等重要節點和涪江兩岸、富樂山、南山公園等區域景觀亮化,對城區現有LED景觀實施更新換代,提升城市形象。 2、亂牽亂掛、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貼亂畫專項整治。 逐街逐巷清理佔道(跨門)經營,拆除亂牽亂掛,清理亂堆放物品,清除亂貼亂畫,確保每條街道整潔、清爽、有序。 3、跨門經營、游商小販、商業噪音、市場暴市專項整治。 做到專人管理特定區域,各片區聯動,齊抓共管,及時糾此類行為。農貿市場要做到攤點歸區,無亂擺攤點,無暴市。市場內清潔衛生、秩序良好。 4、城市出入口、城鄉結合部、鐵路沿線、城中村及開放式小區環境專項整治。 配合實施城市出入口景觀改造和提升。全力支持、配合改造城市基礎設施、景觀道路、重要節點。做好城市交通標識標線、IC卡電話亭、郵政報刊廳、機動車停車場標識牌、城區報欄、照明設施、公交車、自動飲水機、休閑座椅等城市傢具改造提升的協調、設置工作。清理鐵路沿線白色垃圾、亂貼亂畫。協調完善城中村及開放式小區的基礎設施,疏通污水排放管道(溝),保證下水道暢通。清除城中村亂噴塗,按標准設置果皮箱,建設垃圾轉運站,切實做到日產日清。 5、洗車場、停車場(點)、早(晚)市臨時市場專項整治。 對城區洗車場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對無證和佔用城市道路或綠化用地的洗車場依法予以取締,對有證的進行規范提升。本著疏堵相結合的原則,會同相關部門規劃設置停車場(點)、早(晚)市臨時市場。 6、犬只敞放敞養專項整治。 依據《綿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建城區犬只管理的通告》(綿府通告【2007】3號),市公安局巡警支隊、城管聯合執法大隊按照先發布通告、再集中整治的工作步驟進行集中整治。要做到動態和靜態管理相結合,確保整治效果。 對於以上整治任務,各科室、中隊要結合各自實際,確定各自的重點整治部位和標准,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對各科室、中隊工作依據有關標准進行檢查考核,考核結果將進行通報。對成績顯著、效果明顯的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整治效果差、沒有按時完成整治任務的給予通報批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科室、大隊、中隊要加強領導,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治方案,明確目標責任,精心組織,密安排,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確保整治活動收到實效。 (二)深化宣傳,暢通信息。充分利用宣傳車、廣場宣傳、溫馨提示、公益廣告以及新聞媒體等形式集中宣傳,形成強大的輿論攻勢,營造良好的整治氛圍。各科室、大隊、中隊每天下午3:30前向領導小組辦公室書面上報整治工作進展情況,不按時上報的,通報批評。 (三)嚴格考核,強化督查。分管領導要一天一調度,靠上做工作。管理科要深入一線,加強督促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督辦,對行動遲緩、不按時完成任務的要及時通報批評;對思路明確、行動迅速、效果顯著的要及時通報表揚。並將督查情況列入績效考核。 (四)依法辦事,文明執法。要正確處理集中整治與依法行政的關系,講究策略、注意方法,既要做到依法按程序辦事,又要做到文明執法,還要保持集中整治的高壓態勢,實現整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五)保障到位,確保效果。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是龐雜的系統工程。市城管辦落實專項經費,確定專門人員,安排一定執法車輛,定期實施整治,不定期開展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並鞏固成果,確保整治不走過場,收到明顯效果。
C. 有沒有什麼有關城鄉規劃法的案例
村鎮:
一,總體思路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圍繞加快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以實施《城鄉規劃法》和開展"城鄉規劃年"活動為契機,完善村鎮規劃法規和技術標准體系,加快鎮鄉村規劃編制步伐,提高規劃設計水平;以"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活動"為抓手,加大投入,強力推進,全面提升鎮區容貌環境質量;以新農村建設"四個一批"為著力點,搞好村莊人居環境治理,推動農村區域性基礎設施建設,為建設沿海經濟社會強省做出更大貢獻.
二,主要任務
(一)完善村鎮規劃體系,加強規劃指導
1,完善有關法規和規范標准.圍繞學習宣貫《城鄉規劃法》,結合我省實際,修訂出台《河北省鎮,鄉和村莊規劃技術規定》,《河北省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辦法》,積極推進《河北省城鄉規劃條例》(草案)的制訂.
2,繼續深化縣域村鎮空間布局規劃.按照省政府《2008年目標任務分解方案》的要求,繼續以縣(市)域和鎮(鄉)域為單元深化村鎮空間布局規劃,在縣(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和鎮總體規劃中編制村莊空間布局專章,完善城鄉一體的規劃內容,統籌安排城鄉居民點和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服務設施.明確轉變,提升,改善,遷建的村莊名單和目標及措施,對不同類型村莊進行科學定位,分類指導.
3,加快鎮鄉村規劃編制.各市,縣(市)要認真執行《城鄉規劃法》,根據本地農村經濟社會水平和發展實際,確定應當制定鄉規劃,村莊規劃的區域,制訂建制鎮總體規劃,需要編制的鄉規劃,村莊規劃的編制計劃.2008年完成中心鎮總體規劃和所轄村莊規劃的編制.組織開展優秀村鎮規劃設計評選活動,總結先進經驗,採取有力措施,大力提升規劃設計水平..
4,開展建制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審批.落實省建設廳《關於開展"城鄉規劃年"活動的實施方案》,建制鎮尤其是重點鎮,要本著急用先編的原則,在鎮總體規劃的指導下,開展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審批,保證控制性詳細規劃能夠成為國有地有償出讓與轉讓的基本前提條件和對各類建設工程進行規劃許可的直接依據.按照2009年建制鎮鎮區近期建設地段完成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並依法審批的要求,今年確保完成省級重點鎮鎮區近期建設地段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審批工作.
5,規范規劃管理行為.按照《城鄉規劃法》要求,省建設廳報請省政府確定可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鎮名單.各市,縣(市)規劃部門要抓緊制定和完善有關規范性文件,依法做好建制鎮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的核發工作,保證規劃許可內容和程序的合法性.
(二)創新重點鎮發展機制,增強重點鎮規模效益
1,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的若干意見》,協調省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重點鎮建設.推動燕郊,勝芳,白溝等有條件的重點鎮,盡快設立獨立的財稅機構和鎮級金庫,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展特色產業,不斷擴大小城鎮規模,有重點推動重點鎮向小城市邁進.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合作,爭取貸款支持重點鎮建設.健全城鎮建設管理機構,督導5萬人以上的鎮設立城鎮建設辦公室,3萬人以上鎮配備專(兼)職建設助理員.
2,強化規劃調控作用,繼續推動"三集中"建設.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聚集的要求,引導項目向園區集中,園區向城鎮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今後所有新建工業項目,都應進入工業區建設,工業區外的現有企業也要逐步向城鎮轉移.立足我省實際,選擇和發展一批特點鮮明,產業突出,經濟規模較大,配套協作程度較高的鄉鎮企業,將其所在地培育發展成為特色鎮,專業鎮.
3,實施重點鎮動態管理.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於開展全省城鎮化發展統計監測的通知》要求,在全省重點鎮開展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監測評價,建立健全重點鎮建設發展的激勵機制,實施重點鎮動態考核,對發展緩慢的省級重點鎮實行動態管理,進行調整,促進小城鎮全面快速發展.
4,加強重點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按照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推動3萬人以上的重點鎮開征污水處理費和生活垃圾處理費,推廣適用於小城鎮的小型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和運行機制,推進建立"村收集,鎮轉運,縣(市)處理"的城鄉一體垃圾集中處理體制,以縣城為中心,聯合周邊村鎮,實施區域性垃圾集運和集中處理.指導省培育的燕郊,勝芳,白溝,左各庄,留史,磁山,白塔,蓮子,井店,馬頭,和村,交河,大營等重點鎮,盡快啟動垃圾和污水處理廠建設,力爭在2010年底前投入運營.
(三)大力開展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活動,創建城鎮優美環境
1,加強工作督導,狠抓城鎮面貌大變樣活動各項工作的落實.按照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在全省開展城鎮 面貌三年大變樣的活動的通知》要求,制定《河北省建制鎮面貌三年大變樣考核標准》.各市要按照科學化,精細化,標准化的要求,督導建制鎮制定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活動的具體方案和年度實施計劃,指導建制鎮細化工作目標,明確責任分工,確定量化的任務,確保拆除違章,環境保潔,完善基礎設施,規整廣告牌匾,建築立面整容,園林綠化建設等重點工作的落實,實現城鎮容貌環境的新突破.
2,大力開展城市設計,提高建築設計水平,突出城鎮特色.引進高水平規劃設計隊伍,開放村鎮規劃設計市場.重點鎮要按照城鎮面貌大變樣活動的要求,圍繞主街道和鎮中心區,選擇1-2個"精品示範工程",開展重點部位的城市設計,塑造一批彰顯城鎮特色的亮點,提升小城鎮建設品位.
3,實施考核與獎懲,確保活動取得實效.各市要按照《河北省建制鎮面貌三年大變樣考核標准》,加強量化考核,分層次建立省培育的重點鎮和一般建制鎮"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活動"考核評比辦法,充分利用新聞媒體,信息網路,問卷調查等多種工具,確保考核結果的科學公正.
D. 如何提高城市建設品位
隨著城市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對照建設現代宜居城市的目標,還存在著一些差距與不足。
一是城市意識還不夠深厚。我旗的城鎮建設是建立在農耕文化的基礎之上,既沒有經歷過現代工業文明的熏陶,也沒有現成的現代城市經營理念可以借鑒。2000年左右開始,我旗的小城鎮建設才剛剛起步,在此之前,城鎮建設還沒有一個科學的定位和系統的規劃,缺乏對城市的思考和城市的策劃,對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也缺乏深刻認識,文化底蘊、時代特徵和現代化水平相對較低。歷時十年快速發展,因需而建的快速發展模式導致各種矛盾逐漸顯現。
二是城市功能還不夠完善。從目前來看,阿榮旗城鎮建設正處在由起步期向發展期的過渡時期,由城鎮化向城市化的升級階段。隨著城市路網系統日臻完善,一幢幢樓房拔地而起,一個個惠民工程相繼建成,城鎮面貌從根本上得到了改觀,但配套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尚未形成支撐城市發展的完整體系。城市給排水、供熱、供電等綜合管網系統配套水平相對較低,污水處理、垃圾處理水平尚未達到建設現代城市的要求,地上施工與地下建設脫節,重復建設、倒置建設等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物業管理和綠化系統完善任務也相對繁重,城市產業發展與城市建設良性互動的優勢尚未形成。
三是城市特色還不夠突出。我旗在城鎮建設過程中,對城市形象的品牌價值認識已非常深刻,城市整體形象設計科學合理,但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每年雖然新開發的樓盤很多,但還缺少上檔次上規模的小區,很難給域外來旗人士留下過目不忘的印象。那吉鎮環境衛生干凈整潔是對外宣傳展示的一張王牌,同時城市衛生和生態環境得到了廣大居民的認可,但由於那吉鎮和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職能交叉重疊,還缺乏系統的綜合管理能力和水平。
針對上述問題,建議如下:
第一,科學規劃,把握城市發展方向。城市規劃得如何,直接影響著整個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因此,一要注重整體性。在修編《那吉鎮城市總體規劃》的同時,制定城市功能行業規劃,細化控制性規劃,調整產業規劃,並將單項規劃與總體規劃緊密銜接起來,做到提綱挈領,功能互補;二要把握科學性。要綜合考慮,科學布局,不求最大,但求最佳。要選擇實力強、影響力大的設計公司和專家學者參與到我旗城市建設規劃中來,也可組織人員到城市建設做得比較好的地區學習先進經驗,力求使規劃超前、科學、合理,做到既符合時代潮流,同時也能經得住歷史考驗;三要體現公開性。規劃草案出台後,要組織專業人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反復論證,並在電視、報紙、廣播、網站等新聞媒體上公布,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使規劃更加貼近實際,逐漸轉化為市民意識;四要體現堅決性。要確保規劃執行到位,避免城市建設過程中出現犯冷熱病、欠子孫債的情況,確保城建項目開工一個、建成一個、見效一個,力爭把每一項工程建設成為標志性工程。
第二,完善設施,提高城市承載功能。基礎設施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載體,更是城市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在這方面,一要超前籌劃和建設。要在完善城市現有公用設施的基礎上,適應城市「大西擴」 發展戰略的需要,超前規劃建設水、電、氣、暖、路、訊等基礎設施,不斷擴大管網覆蓋面,為大城市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二要通盤考慮。城市的公用設施必須合理布局,綜合考慮,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盡可能避免城市建設中由於認識和信心不足,造成規模小、規劃亂、管理差、品位低的現象。尤其要對大型公用設施進行統籌、審慎考慮,充分發揮其效能,避免設施閑置和財力浪費;三是注重質量。要嚴格按國家有關規定設計,不折不扣地按設計施工。尤其是在建設群眾性活動場館、中小學校等公共設施時,更要嚴把質量關,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第三,突出特色,彰顯城市獨特魅力。城市的魅力在於特色,特色需要挖掘和創造。在城市建設中,我旗要學習借鑒發達地區中小城市好做法、好經驗,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准建設。一要注重在規劃建設上做文章。在規劃和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建議一路一樹種、一園一景觀,每條街的造型風格和外觀色調都應科學設計,精心施工,凸顯特色和亮點;二要注重在建造生態景觀上做文章。要切實抓好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體系建設,建議參考以下幾個定位:如把那吉鎮打造成為現代工業催生型城鎮;把亞東鎮打造成為市場帶動發展型城鎮;把音河鄉打造成為特色產業發展型城鎮;把向陽峪鎮打造成為綠色食品牽引型城鎮;把查巴奇鄉、新發鄉打造成為民族民俗旅遊開發型城鎮;把霍爾奇鎮打造成為域外人口開發型城鎮,等等,通過不斷明晰各個城鎮發展定位,逐漸形成一鎮一品的建設格局;三要注意在塑造人文景觀上做文章。要把城市文化與城市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充分挖掘人文資源,用好英雄王傑故鄉和抗聯革命老區兩張名片,加強愛國主義和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設,充分體現我旗歷史人文特色,增加城市亮點。
E. 如何推進新型城鎮化機制體制創新
(一)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加快科學推進
應充分發揮規劃的戰略性、前瞻性和導向性作用。一是強化規劃編制的科學性。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遠近結合、適度超前,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產城一體、統籌城鄉」的要求,科學編制城鎮發展規劃;完善規劃編制的民主決策機制,提高規劃編制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廣泛吸收各方面意見。二是加強各類規劃的統籌銜接。著眼經濟社會長遠發展,注重城鎮建設、產業發展、土地利用、交通發展、新村建設等各類規劃相互銜接,強化部門協調和信息溝通,避免各自為政。三是完善規劃管理實施機制。進一步健全統一規劃、分級管理的規劃管理體制,增強規劃管理的約束性,保持規劃實施的連續性,避免規劃變更的隨意性,嚴格規劃修改的法定程序,防止以權代規、一任領導一個規劃。
(二)完善城鎮體系結構,優化空間布局
應在我省現有城鎮體系結構基礎上,抓住實施成渝經濟區戰略的有利時機,加快構建以「一核四群」為主體,由中小城市和城鎮相互促進,產城一體,城鄉一體、協調發展、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立足川渝、輻射西部的現代化城鎮體系。一是突出「一核」,加快天府新區建設。以規劃建設天府新區為契機,大力拓展成都和周邊地區的城鎮發展空間,著力優化人居環境和產業布局,加強城市老區和新區建設的有機銜接,增強成都的競爭力和集聚輻射能力,把成都建成國際性的區域樞紐和中心城市,充分發揮引領全省和成渝經濟區發展的核心帶動作用。二是推進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攀西四大城市群和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推進城市集群化發展,加強城市間分工協作,提高整體發展效益;突出次級區域綜合交通樞紐節點城市,增強省界區域的要素聚集、產業發展和吸納能力,形成強有力的區域經濟增長極。三是加強縣城和重點特色小城鎮建設。以縣城擴容和中心鎮建設為重點,加快中小城市和重點鎮發展,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和公共服務,使之成為縣域經濟的增長極、鄉村城鎮化的增長點和農村人口轉移的重要載體。
(三)強化城鎮功能定位,突出發展特色
科學定位城鎮功能是避免城鎮建設同質化的基礎。城市群的內涵關鍵在城市間的功能分工。一是科學確定城鎮的功能定位。突出各城鎮的優勢和特色,著眼全局、因地制宜確定城鎮的功能定位,在宜居、宜業的基礎上,引導城鎮走差異化、個性化發展道路。二是深化城鎮的功能分工。促進中心城市對中小城市的輻射帶動、中小城市對中心城市的協作配套,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統籌新區建設與舊城改造,促進新舊城區功能互補。三是大力發展特色小城鎮。小城鎮建設應根據各自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科學規劃發展方向,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旅則旅,形成一批專業化特色鎮,引導農村人口就地、就近城鎮化。
(四)著力強化產業支撐,推進「兩化」互動
應把握新型城鎮化的內在要求,以新型工業化為動力,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一是優化產業發展布局。發揮主體功能區規劃和成渝經濟區規劃等重大規劃的引導作用,優化城市產業布局;按照大城市發展大產業、大產業支撐大城市的要求,以城市群建設為著力點促進產業集群發展,使城鎮建設與產業發展相得益彰。二是做強城鎮特色優勢產業。大城市應依託人才、技術、資本等優勢,重點發展附加值高、就業容量大、環境污染小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綠色產業;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應利用土地、勞動力、資源等要素成本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強與大城市的產業配套,積極承接產業轉移。三是推進產城互動融合發展。以產業園區作為「兩化」互動發展的空間結合點,協調好城市和園區的空間關系,按照產城一體、統籌布局、協調發展的理念,做好城市和產業園區規劃建設,使園區建設與城市建設互為依託、相互促進。
(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承載能力
應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大力推進和整體提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全面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一是強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超前、統籌規劃和建設城鎮交通、給排水、供電、供氣和環保等市政設施,同步推進地上、地下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舊城區相關設施改造,避免出現拉鏈式重復施工和「城中看海」現象。二是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以關系群眾生活的突出問題為重點,進一步加強教育、醫療、科技、文化、體育和休閑娛樂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三是重視防災減災和應急設施建設。加強城鎮防洪排澇、防震減災和公安消防等設施建設,與美化城市環境、改善城鎮形象相結合,增強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的安全感。
(六)深入推進開放合作,創新體制機制
應加強對外開放與合作,提高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深入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完善城鎮建設與管理體制,構建新型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機制。一是擴大開放合作。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營造城市國際化的軟環境,引導城市積極參與區域和全球產業分工合作,提高城市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二是積極承接產業轉移。高度重視改善城市投資環境,大力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尤其是跨梯度產業轉移,著力引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並以此作為「兩化」互動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三是創新體制機制。推進戶籍、土地、社保、就業等改革,強化相關重大政策措施,促進城鄉人口和要素合理有序流動;建立以常住人口為基礎的新型城市管理體制,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創新市縣行政管理體制,賦予部分市縣更多管理許可權;建立人口和經濟集聚規模與建設用地指標的掛鉤機制,促進城鎮集約發展。
(七)注重倡導城市文明,提升文化內涵
應堅持文化為魂,塑造城市形象,培育城市精神,打造城市品牌,增強城市軟實力。一是倡導城市文明。加強新型城鎮化的輿論宣傳,尤其是突出新型城鎮化的內涵,構建全社會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共識與合力。二是提升城市文化內涵。大力加強城市特色文化建設,強化城市風貌塑造,傳承、吸收歷史文化及現代文化精髓,彰顯城市文化個性和巴蜀文化魅力,提升城市品位。三是培育城市精神。積極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注重提高市民文化素養和維護城市榮譽意識,培養城市主人翁精神,樹立先進的城市理念和良好的精神風貌;強化政府服務意識,提高政府管理能力,提升政府公眾形象,引領、培育和塑造各具特色的城市精神。
F. 城鄉建設管理提升年怎麼理解
城鄉建設管理的主要職能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城鄉建設管理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擬定市政、公用事業、園林綠化和市容環境衛生管理的中長期規劃、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負責城建監察工作。
(二)負責城市道路、橋涵、排水、照明、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的維護管理;研究擬定市政基礎設施養護管理辦法,並監督實施;負責城市排澇工作。
(三)對全市公用事業實行行業管理,負責全市城市供水、燃氣能力、污水處理的經營資質審查;實施行業技術指標、產品標准,參與價格的制定並監督執行;監管企業安全生產和服務質量;實施對國有企業財產的監管工作。
(四)負責全市城市綠化管理工作;研究擬定城市綠化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
(五)負責市容和環境衛生的管理工作,擬定城市市容市貌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並組織監督檢查。
(六)負責全市戶外廣告設置和監督管理;擬定戶外廣告設置的規劃、計劃,並組織實施。
(七)負責全市經營性停車設施的行業管理;組織擬定有關停車設施建設和經營管理政策。
(八)負責編制市政、公用事業、園林綠化和市容環境衛生管理等方面的維護及專項費用的年度計劃,對其實施監督;管理本系統收費工作。(九)指導縣區城鄉建設管理工作及承辦市市容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工作。
(十)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要提升就要從以上幾方面入手,拿出具體措施,這樣就可以了。
G. 怎樣才能做好城鄉環境優化工程,提升城市品位
建設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法律、城市管理等多個領域和多種技術手段的協同運作。同時,市民素質的提升又是一個內在的、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其間受到生活習俗、思維習慣、傳統文化等多重影響。
1、認識要深化,這是提高市民道德素質的前提條件。要深刻認識道德建設的重要性,把提高市民素質與推進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緊密結合起來。努力塑造具有現代思想意識和良好道德風尚的文明市民,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終極目標。在城市管理中,要轉變重物不重人,片面重視辦企業、建商廈、架橋築路等城市硬體建設,忽視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忽視推進城市文明建設等城市軟體建設的傾向,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市民文明素質提高緊密結合起來。
2、從小事抓起、從具體事情抓起。實際上,事關市民素質的事情大都是一些「小事」,但恰恰就是這些小事最能反映出一個城市市民的基本素質。建設文明城市,抓好「小事」很重要。要教育和引導生活、工作在西安的每一個人,從身邊小事做起,從怎樣做一個好市民、做一個盡職盡責的職業工作者入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積小善而成大善」,逐漸形成人人知榮辱、守道德、講文明的良好局面。
3、加強城市管理,依法治市。道德風尚的形成、鞏固和發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規章制度。道德力量與法制力量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巨大威力。作為城市,應注重把我們一直倡導並行之有效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及糾正不良行為和劣習的要求,上升為地方性法規並嚴格執行,為提高市民文明素質,規范市民社會行為起到導向引路作用。此外,城市管理職能部門要強化監督管理。良好的社會秩序和較高的道德水平與完備有力的外在監督密不可分。
H. 誰有關於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演講稿件急用啊!!星期一要在鄉政府的會議上演講!!
同志們:
上午的座談會開得很好,感謝省直單位的領導和同志們,你們發言都很有深度,雖然因時間關系沒能展開,但很有針對性。說明同志們一是很關心,二是很內行,三是收到《條例》以後的研究得很有深度,對我有很多啟發,感謝同志們!
會議開始時,純剛同志介紹了《條例》立法工作的推進情況,大家圍繞《條例》的立法工作和提高《條例》的立法質量,提出了許多好的修改意見和建議,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首先,要充分認識制定《條例》對推進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重要意義
城鄉環境是一個區域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的總和,是區域綜合實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具體體現。可以說城鄉環境是一個基礎性的、戰略性的、關鍵性的、可持續性的資源。在各地競相發展、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城鄉環境已成為影響區域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講,項目、投入、人才問題等等,都與城鄉環境緊密相關,良好的城鄉環境正在成為新的競爭優勢。省委九屆四次全會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及時作出在全省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決定,凝神聚力從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入手,以城鄉環境優化促進經濟發展,全力打造經濟發展最基礎的平台。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是從源頭上減少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破解環境約束難題,也有利於再造發展新優勢、拓展發展新空間。這對於我們作為經濟欠發達省份來說,無疑是厚積薄發,後發先至,加快經濟發展,增強發展後勁英明決策。實踐證明,通過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各地發展空間得到進一步拓展,投資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外部美譽度和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擴大,對我省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發展旅遊經濟等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制定《條例》就是把省委九屆四次全會以來基本思路和重大戰略部署和經過兩年多來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政策上升為地方性法規,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納入法制軌道。
其二,要充分認識制定《條例》對改善民生,建設和諧四川的重要意義
科學發展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良好的城鄉環境,是人民群眾的共同願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群眾對環境友好、生態保護、健康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對創造清潔、整齊、優美城鄉環境的願望更加強烈。盡快改善城鄉環境面貌、提高群眾生活質量,是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又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平台,好的城鄉環境有利於社會進步,化解各方面的矛盾。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緊扣民生所需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向貼近人民群眾生活的領域拓展和延伸,無論是城鄉主幹道、公園廣場建設,還是舊城小巷改造,圍繞治臟、治亂、治破、治暗,以城鄉道路、城區亮化、交通秩序、市場環境為重點,加大城鄉容貌和環境衛生整治力度。通過高標准、大手筆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大大增強了城鄉社會服務功能,提升了城鎮檔次和品位,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條件,解決了農村垃圾「老大難」問題,還人民群眾一個干凈整潔、環境優美的城鄉環境,使廣大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了貼身的實惠,人民群眾對生活的地方有了幸福感,社會更加和諧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條例》堅持以人為本、立法為民,是以人為本治國理念在地方立法中的體現,是以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目的的。
其三,要充分認識制定《條例》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政府轉變職能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積極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集中地體現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要思想,建設服務型政府,政府從過去的直接參與經濟建設轉到服務於經濟建設,「企業創造財富,政府創造環境,」 搞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對服務型政府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制定《條例》就是貫徹實施黨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為黨中央重大戰略部署在我省迅捷高效地實施發揮重大作用。
其四,要充分認識制定《條例》的重大歷史意義
「移風易俗,改造中國」,是幾代共產黨人的追求。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就是向千百年來的陋習和惡俗宣戰。早在100多年前,孫中山先生在一艘外國客輪上親眼目睹了一個拖著長辮的同胞把一口濃濃的黃痰吐在紅地毯上,為此他一直縈懷於心,並特地撰文,想喚起民眾文明意識的覺醒,可是直到今天,民眾腦後的辮子早已消失,而民眾吐痰的陋習卻依然沒有改掉。此外如亂扔、亂倒、亂停、亂擺、亂貼、亂掛等陋習現象比比皆是,整治 「七亂」現象,自覺「除陋習、樹新風」,特別是廣大農村,絕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有人說這是一場革命,我看一點也不誇張,要實現「移風易俗,改造中國」追求,需要進行長期、艱苦、細致的工作。所以,制定《條例》是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法制化、常態化,建立和完善長效工作機制的題中之義。《條例》不僅是我省法制建設,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座里程碑。
前面我講的只是個人對制定《條例》的原則、指導思想的認識。立法過程是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過程,也是不同思想、主張的交流交鋒過程。今天的座談會,大家暢所欲言,談了自己對《條例》意見和建議,也是深化對省委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重大決策的理解和增強自覺性的過程。會後,城環資委要認真整理各位同志的意見和建議,把《條例》修改好。
謝謝大家!
I. 如何提高城鎮化質量
推進城鎮化,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意義。
推進城鎮化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必然要求。
按照科學發展觀五個統籌的要求,在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的基礎上繼續積極推進工業化進程,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帶來的矛盾,實現以城帶鄉、以工促農,關鍵就在於大力推進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鎮化建設,讓更多的農民實現身份、職業和觀念的全新轉換,能夠縮小社會成員在財富分配、發展機會、享受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差距,增強社會認同感,促進社會和諧;加快城鎮化建設,把大量的農村人口變為城市居民,既可以轉變舊有的生產生活方式,提高收入水平,享受現代城市文明,也可以使留在農村的人口提高資源佔有水平,實現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提高勞動生產率,改善生活質量,實現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