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城鄉建設 > 城鄉建設成就

城鄉建設成就

發布時間:2020-11-26 08:31:50

Ⅰ 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的科研成果

我院獲七項2011年度湖南省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 課題編號 項目名稱 項目負責人 主要研究人員 研究年限 11C0231 大眾化視角下鋼琴演奏評價系統研究 陳旭 李曾輝、曾懿、彭敏、葉智耿、王鎮西 2011-2013 11C0232 住宅建築電氣系統綜合節能體系(AECESS)研究及應用 鄧雪峰 成年勝、唐俊、周友初 2011-2013 11C0233 高職學院教育質量督查與評價系統開發 李基初 韓秋黎、陽繼豪、王柯、毛太田、李成 2011-2013 11C0234 金屬選礦廢水處理的研究 劉琳 魏志文、陳柱慧、吳飛、鄧新平 2011-2013 11C0235 從電子廢料(電路板)中回收鈀、鉑的研究 陳柱慧 左輝、吳飛 2011-2013 11C0236 換熱器管板結構的輕量化設計研究 李又香 張建平、陳樹文、黃旭林 2011-2013 11C0237 汽車用永磁無刷直流電機的齒槽力矩穩健設計與研究 李界華 劉志新、謝社初、於昆侖、彭軍 2011-2013 我院獲兩項2011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 課題編號 課題名稱 課題主持人 課題類別 XJK011BZJ034 行業企業參與高職教育辦學的應用策略研究 韓秋黎 省級一般資助課題 XJK011CTM016 湖南高職學生音樂素質教育模式創新與實踐研究 曾懿 省級一般課題 我院獲兩項湖南省教育廳2011年下半年科學研究項目結題通過 序號 課題主持人 課題編號 課題名稱 1 李成貞 09C1113 以資源配置為核心的工程項目成本管理模式的研究 2 唐芳 10C0080 降雨條件下偏壓隧道最小埋深及穩定性的研究 我院獲2012年度湖南省情與決策咨詢研究課題項目立項 課題編號 課題名稱 課題主持人 課題類別 2012ZZ48 湖南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路及對策 歷葉紅 立項一般資助

Ⅱ 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有哪些

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中國人民沿著社會主義道路,經過半個世紀的艱苦奮斗,取得了舉世矚內目的巨大成就。

第一,從爭容取經濟獨立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5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艱苦經濟體系,使經濟文化極度落後的舊中國變成了一個初步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新奮斗,勤儉建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中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闊步前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2萬億美元(世界排名上升到第四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近1700美元,分別是1949年的25.8倍和25倍,是1978年的18.8倍和18倍。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躍居世界前列。

第二,從贏得政治獨立到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50多年來,在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贏得政治獨立的基礎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得到確立、堅持和進一步完善。

Ⅲ 改革開放中都有什麼大事件急!在線等!

1、我們銳意推進各方面體制改革,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內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容經濟體制的偉大歷史轉折。
2、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我國綜合國力邁上新台階。從1978年到200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645億元增長到24.95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8%,是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長率的3倍多,我國經濟總量上升為世界第四。
3、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30年是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最快、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
4、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到更好保障。
5、大力發展社會事業,社會和諧穩定得到鞏固和發展。城鄉免費九年義務教育全面實現。
6、成功實施「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祖國和平統一大業邁出重大步伐。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得到全面貫徹執行。

Ⅳ 祖國在醫學,軍事,科技等諸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選擇一兩項做一份手抄報,寫什

醫葯衛生事業關系億萬人民的健康,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是重大民生問題。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衛生事業的發展,強調把保護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中國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特別是衛生系統廣大醫療衛生工作者堅持「以農村為重點,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依靠科技與教育,動員全社會參與,為人民健康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衛生工作方針,大力發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保障公共衛生安全,適應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葯衛生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覆蓋城鄉的醫葯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醫療保障覆蓋人口逐步擴大,衛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目前,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標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
一是有效控制重大疾病,城鄉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改善
奪取了抗擊非典的勝利,有效防控人禽流感,在防治甲型H1N1流感方面亦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維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維護了社會穩定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控成效顯著。
二是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群眾獲得服務的可及性明顯改善
建國初期,全國只有醫療衛生機構3670個,醫療床位8.46萬張,衛生技術人員50.5萬人。當時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基本上集中在城鎮,醫療設備極其簡陋,醫療技術水平低下,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民缺醫少葯,得不到基本的醫療衛生保障。經過60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2008年底,我國擁有衛生機構27.8萬個,另有村衛生室61.3萬個,覆蓋城鄉居民的衛生服務體系已經基本建立;全國醫院床位總數403.6萬張,千人口醫院衛生院床位數2.83張;全國衛生人員數達616.9萬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達93.8萬人;全國每千人口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數3.8人。
三是基本醫療保險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城鄉居民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四是衛生法制化建設深入推進,群眾健康權益不斷得到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頒布實施了《傳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母嬰保健法》等11部有關衛生方面的法律
五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正式啟動,努力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等
還有就是加入世貿組織,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
成功舉辦奧運會,殘奧會
近幾年來航天事業的發展,神州飛船的陸續升空,載人航
天技術的日趨成熟尤其神七登天,太空漫步,令世界矚目。 或者1、神舟六號升空
建成世界第一的三峽水電站
建成世界上環境最惡劣的青藏鐵路
我軍研製出新式戰斗機--殲20
神舟八號升空
2008北京奧運會、圓滿成功
成世界第一的三峽大壩
新中國成立和發展,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香港,澳門的回歸
核彈爆炸成功、龍芯的開發研製等等。

Ⅳ 建國60周年醫學成就有哪些總體發展脈絡

醫葯衛生事業關系億萬人民的健康,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是重大民生問題。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衛生事業的發展,強調把保護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中國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特別是衛生系統廣大醫療衛生工作者堅持「以農村為重點,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依靠科技與教育,動員全社會參與,為人民健康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衛生工作方針,大力發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保障公共衛生安全,適應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葯衛生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覆蓋城鄉的醫葯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醫療保障覆蓋人口逐步擴大,衛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目前,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標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

一是有效控制重大疾病,城鄉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改善

目前,我國居民人均期望壽命為73.0歲,與建國前的35.0歲相比,大幅提升;全國孕產婦死亡率已由建國之初的1500/10萬下降至2008年的34.2/10萬,嬰兒死亡率由建國初的200‰下降到2008年14.9‰,均居發展中國家前列。

60年來,通過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實施國家免疫規劃和重大疾病防控、防治政策,嚴重威脅群眾健康的重大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國甲、乙類法定傳染病發病率從1949年的20000/10萬下降到2008年的268.01/10萬。我國成功地消滅了天花和絲蟲病,實現了無脊髓灰質炎目標,在總體上消除碘缺乏病階段目標,有效控制了麻風病、血吸蟲病、瘧疾等曾經嚴重威脅人民群眾健康的疾病。結核病、艾滋病、乙型肝炎等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地方病嚴重流行趨勢得到有效遏制,防治成果穩固發展。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控成效顯著。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全國衛生系統堅持科學防治,應對重大新發傳染病的挑戰,奪取了抗擊非典的勝利,有效防控人禽流感,在防治甲型H1N1流感方面亦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維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維護了社會穩定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控成效顯著。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積極推動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精神病、惡性腫瘤、口腔疾病等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在全國范圍內發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加強全民健康教育,積極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積極預防慢性病相關危險因素,實施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關口前移和中心下沉。初步形成了政府倡導,部門配合,專家努力,社會參與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局面。

二是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群眾獲得服務的可及性明顯改善

建國初期,全國只有醫療衛生機構3670個,醫療床位8.46萬張,衛生技術人員50.5萬人。當時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基本上集中在城鎮,醫療設備極其簡陋,醫療技術水平低下,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民缺醫少葯,得不到基本的醫療衛生保障。

經過60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2008年底,我國擁有衛生機構27.8萬個,另有村衛生室61.3萬個,覆蓋城鄉居民的衛生服務體系已經基本建立;全國醫院床位總數403.6萬張,千人口醫院衛生院床位數2.83張;全國衛生人員數達616.9萬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達93.8萬人;全國每千人口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數3.8人。

與此同時,衛生系統的服務和保障能力以及技術水平得到極大提升,人民群眾得到發展帶來的實惠。2008年,全國醫療機構(不含村衛生室)診療人次35.32億,住院治療人數11483萬;孕婦產前檢查率達到91.0%、產後訪視率87.0%,住院分娩率94.5%;農村改水受益人口占農村總人口93.6%,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65.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59.7%。

目前,我國已建成一批代表國家臨床醫學最高水平、在國際上享有較高聲譽的大型現代化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基本形成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各級綜合醫院、各類專科醫院相銜接的城市醫療服務體系;以及縣醫院為龍頭,村衛生室為網底、鄉鎮衛生院為節點的農村三級醫療服務網路。城鄉醫療服務體系日益健全完善,為城鄉居民提供了綜合、連續、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保健服務,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重大自然災害中,發揮著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

三是基本醫療保險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城鄉居民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醫療保障制度的建立與發展。建國初期建立了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制度,上世紀60年代在農村建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保障職工和農民健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上世紀90年代,我國啟動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各項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取得了明顯進展。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穩步推進,到2008年底,全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達到3.18億人。2002年10月,中國政府出台政策,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03年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開展試點並逐步在全國推進,目前已覆蓋全國所有含農業人口的縣(市、區),參合人數達8.33億,新農合給越來越多的農民帶來實惠,對緩解或減輕農民疾病經濟負擔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初步建立,農村醫療救助覆蓋了全部農業人口的縣(區),65%的縣(區)開展了城市醫療救助試點。商業健康保險蓬勃發展。目前,各類保障制度覆蓋了超過11億城鄉居民,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框架正在形成,為廣大城鄉居民提供了化解醫療風險的保護屏障。

四是衛生法制化建設深入推進,群眾健康權益不斷得到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頒布實施了《傳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母嬰保健法》等11部有關衛生方面的法律;國務院頒布實施了《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37部行政法規;衛生部制定印發了《處方管理辦法》等200餘件部門規章;現行有效衛生標准1300多項。初步建成了以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健康相關產品管理和醫療保障等法律制度組成的衛生法律體系,為保障公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規范市場經濟行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正式啟動,努力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衛生事業的發展,強調把保護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今年4月,中國政府制定發布了《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關於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明確了新時期中國醫葯衛生事業改革和發展的方向和重大方針政策,強調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總要求。

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到2011年,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城鄉居民,基本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得到普及,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取得突破,明顯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有效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到2020年,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較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比較健全的醫療保障體系,比較規范的葯品供應保障體系,比較科學的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多元辦醫格局,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基本適應人民群眾多層次的醫療衛生需求,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

在近期改革的重點上,著重突出基本、基礎和基層,從2009到2011年將著力抓好五項重點改革,即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健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目前,各項工作正在積極有序的開展,改革配套文件正在相繼出台,一些具備條件的重大改革正在陸續實施,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持續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施建設進展順利,對15歲以下人群補種乙肝疫苗、為35歲至59歲農村婦女宮頸癌、乳腺癌檢查和為貧困白內障患者開展復明手術等6個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9大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已經進入實施階段,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建設已經啟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准備工作正在抓緊進行,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進展總體良好。

新中國的衛生事業走過了近60年的發展歷程,衛生工作積累了重要的歷史經驗,需要在今後工作中牢牢把握,並不斷發揚:衛生工作必須堅持和加強黨和政府對衛生工作的有力領導;必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衛生工作方針指導衛生改革發展;必須堅持用改革發展的辦法不斷解決新矛盾新問題;衛生工作必須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衛生工作必須把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權益作為最高使命;必須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衛生事業必須堅持突出重點與統籌兼顧相結合;衛生工作必須堅持政府主導和引入市場機制相結合。

中國的衛生事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時遇,中國政府將繼續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全面推進衛生改革與發展,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

Ⅵ 急!問建國以來在城市建設方面的輝煌成就。

一、城市和建制鎮數量激增。

改革開放以來,一座座城鎮如雨後春筍涌現出來。到2015年底,城市數量已達到656個,建制鎮數量達到20515個,分別比1978年增加463個和18342個。

二、城鎮人口快速增加。

2015年,城鎮常住人口達到7.7億人,1978年是1.7億人,增長了3.5倍,年均增長超過1600萬人。

1978年到2015年,城鎮化率以年均1個百分點的驚人速度,攀升到56.1%。一些發達國家的城鎮化率從20%提高到50%,英國、美國用了50年,德國、法國用了70年,而我國只用了30年。

三、建成區大規模拓展。

城市建成區面積,從1981年的7438平方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51948平方公里,增長了6倍,年均增加1309平方公里。這還沒有包括礦區,如加上礦區,達到10萬平方公里。

四、城市基礎設施顯著改善。

1981年到2015年,城市用水普及率由53.7%提高到97.9%,燃氣普及率由11.6%提高到95.3%,污水處理率由3.8%提高到91%,城市集中供熱面積由不足0.2億平方米提高到64.2億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由人均不足2平方米提高到15.6平方米。

五、城市經濟高速發展。

1988年到2014年,城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達到12%,比全國GDP年均增速高2.4個百分點。2014年,城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2.25萬億元,是1988年的74倍,佔全國GDP的82%。

六、居民財富迅速積累。

2013年,城市居民戶均財富達到了185萬元,扣除物價因素,增長了1013倍。城市家庭大部分擁有了自己的產權住房。住房成為城市居民最主要的財富。

Ⅶ 財政是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物質保障有這說法嗎

新華網北京12月27日電 長期以來,農村發展明顯滯後於城市,這既表現在經濟發展水平上,也表現在文化、教育、科技、衛生、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發展上。城鄉發展不平衡,嚴重影響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制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

為改變這種狀況,黨中央明確提出,解決「三農」問題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統籌城鄉發展,既要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又要統籌城鄉社會發展;既要統籌城鄉物質文明建設,又要統籌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只有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個建設一起抓、兩個成果一起要,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才能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才能使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群眾與城市居民一樣,不但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而且共享精神文明建設成果。

加快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無論是農業的發展、農村的進步,還是農民的富裕,都離不開文化的哺育和滋養。新農村建設所需的新觀念、新風尚要依靠文化建設來傳播,所需的人文精神、創業精神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設來培育,所需的輿論氛圍、社會環境要依靠宣傳思想工作來營造。只有把文化建設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部署,與其他各項任務同步推進,才能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條件。

培養社會主義新型農民需要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需要培養造就億萬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這是把農村巨大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重要途徑。改變農民傳統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水平,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在要求,也是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據統計,我國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已由1978年的67.7%下降到2007年的43.1%,農民文化消費支出不斷增長。但農村文化發展與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極不適應,為農村提供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總量偏少、質量不高,一些偏遠農村文化生活極其貧乏,一些地方黃賭毒、封建迷信等沉渣泛起,嚴重影響了農民素質的提高和農村致富奔小康的進程。只有不斷增強農村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提高廣大農村地區的文化生活質量,才能有效實現和保障農民群眾的文化權益,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Ⅷ 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果資料

黨中央、國務院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採取了一系列支農惠農的重大政策。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中央部署,切實加強「三農」工作,農業和農村發展出現了積極變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糧食連續兩年較大幅度增產,農業結構調整向縱深推進,農民收入較快增長,農村稅費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得到加強,干群關系明顯改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好形勢,對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但必須看到,當前農業和農村發展仍然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農業基礎設施脆弱、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決好「三農」問題仍然是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重大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按照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的戰略部署,始終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實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加快農村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加速推進現代化,必須妥善處理工農城鄉關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農村人口眾多是我國的國情,只有發展好農村經濟,建設好農民的家園,讓農民過上寬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才能不斷擴大內需和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當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初步具備了加大力度扶持「三農」的能力和條件。「十一五」時期,必須抓住機遇,加快改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的局面,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好農業和農村工作。「十一五」時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的關鍵時期,是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取得突破進展的關鍵時期,也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加速推進的關鍵時期。「十一五」時期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當前,要完善強化支農政策,建設現代農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良好開局。

(3)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繁重的歷史任務,必須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必須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不斷創新農村體制機制;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切實讓農民得到實惠;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實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必須堅持發揮各方面積極性,依靠農民辛勤勞動、國家扶持和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使新農村建設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議,不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要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

(4)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變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重點在「多予」上下功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國家財政支出、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投放,要按照存量適度調整、增量重點傾斜的原則,不斷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2006年,國家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於上年,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於上年,其中直接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要高於上年,並逐步形成新農村建設穩定的資金來源。要把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重點轉向農村。提高耕地佔用稅稅率,新增稅收應主要用於「三農」。抓緊制定將土地出讓金一部分收入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管理和監督辦法,依法嚴格收繳土地出讓金和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土地出讓金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部分和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安排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都要將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作為重要內容,建設標准農田。進一步加大支農資金整合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金融機構要不斷改善服務,加強對「三農」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於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實行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多種形式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推進征地、戶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鄉統一的要素市場,增強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二、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

(5)大力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基地和區域性農業科研中心,在機構設置、人員聘任和投資建設等方面實行新的運行機制。鼓勵企業建立農業科技研發中心,國家在財稅、金融和技術改造等方面給予扶持。改善農業技術創新的投資環境,發展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加強農業高技術研究,繼續實施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化項目,盡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農業科技成果。針對農業生產的迫切需要,加快農作物和畜禽良種繁育、動植物疫病防控、節約資源和防治污染技術的研發、推廣。把農業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財政支持的優先位置,提高農業科技在國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繼續安排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和國外先進農業技術引進資金。加強種質資源和知識產權保護。要加快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和建設,積極探索對公益性職能與經營性服務實行分類管理的辦法,完善農技推廣的社會化服務機制。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擴大重大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專項補貼規模。鼓勵各類農科教機構和社會力量參與多元化的農技推廣服務。加強氣象為農業服務,保障農業生產和農民生命財產安全。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提高重要農時、重點作物、關鍵生產環節和糧食主產區的機械化作業水平。

(6)加強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積極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促進入市農產品質量等級化、包裝規格化。鼓勵商貿企業、郵政系統和其他各類投資主體通過新建、兼並、聯合、加盟等方式,在農村發展現代流通業。積極發展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消費品連鎖經營,建立以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新型營銷體系,改善農村市場環境。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連鎖化「農家店」。培育和發展農村經紀人隊伍。加快農業標准化工作,健全檢驗檢測體系,強化農業生產資料和飼料質量管理,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供銷合作社要創新服務方式,廣泛開展聯合、合作經營,加快現代經營網路建設,為農產品流通和農民生產生活資料供應提供服務。2006年要完善全國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網路,實現省際互通。

(7)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必須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持續增加種糧收益,不斷提高生產能力,適度利用國際市場,積極保持供求平衡。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保護基本農田,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繼續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和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加快建設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和糧食產業帶,穩定糧食播種面積,不斷提高糧食單產、品質和生產效益。堅持和完善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政策,保持合理的糧價水平,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調控,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繼續執行對糧食主產縣的獎勵政策,增加中央財政對糧食主產縣的獎勵資金。

(8)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綠色食品和生態農業,保護農產品知名品牌,培育壯大主導產業。繼續實施種子工程。大力發展畜牧業,擴大畜禽良種補貼規模,推廣健康養殖方式,安排專項投入支持標准化畜禽養殖小區建設試點。要加強動物疫病特別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突發疫情應急機制,加快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穩定基層獸醫隊伍。積極發展水產業,擴大優質水產品養殖,發展遠洋漁業,保護漁業資源,繼續做好漁民轉產轉業工作。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擴大園藝、畜牧、水產等優勢農產品出口,加強農產品對外貿易磋商,提高我國農業應對國際貿易爭端的能力。

(9)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要著力培育一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企業集群示範基地,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與農戶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的實惠。各級財政要增加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支持龍頭企業發展,並可通過龍頭企業資助農戶參加農業保險。發展大宗農產品期貨市場和「訂單農業」。通過創新信貸擔保手段和擔保辦法,切實解決龍頭企業收購農產品資金不足的問題。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增值稅改革試點。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加快立法進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於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信貸、財稅和登記等制度。

(10)加快發展循環農業。要大力開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農業技術,重點推廣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相關產業鏈接技術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制定相應的財稅鼓勵政策,組織實施生物質工程,推廣秸稈氣化、固化成型、發電、養畜等技術,開發生物質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質產業。積極發展節地、節水、節肥、節葯、節種的節約型農業,鼓勵生產和使用節電、節油農業機械和農產品加工設備,努力提高農業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大力度防治農業面源污染。

三、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

(l1)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按照國內外市場需求,積極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推進「一村一品」,實現增值增效。要加快轉移農村勞動力,不斷增加農民的務工收入。鼓勵和支持符合產業政策的鄉鎮企業發展,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和服務業。著力發展縣城和在建制的重點鎮,從財政、金融、稅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為小城鎮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外來人口較多的城鎮要從實際出發,完善社會管理職能。要著眼興縣富民,著力培育產業支撐,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引導企業和要素集聚,改善金融服務,增強縣級管理能力,發展壯大縣域經濟。

(12)保障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種針對務工農民流動和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限制。建立健全城鄉就業公共服務網路,為外出務工農民免費提供法律政策咨詢、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建立工資保障金等制度,切實解決務工農民工資偏低和拖欠問題。完善勞動合同制度,加強務工農民的職業安全衛生保護。逐步建立務工農民社會保障制度,依法將務工農民全部納入工傷保險范圍,探索適合務工農民特點的大病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險辦法。認真解決務工農民的子女上學問題。

(13)穩定、完善、強化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要加強國家對農業和農民的支持保護體系。對農民實行的「三減免、三補貼」和退耕還林補貼等政策,深受歡迎,效果明顯,要繼續穩定、完善和強化。2006年,糧食主產區要將種糧直接補貼的資金規模提高到糧食風險基金的50%以上,其他地區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加大對種糧農民的補貼力度。增加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適應農業生產和市場變化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對種糧農民的支持保護制度。

(14)加強扶貧開發工作。要因地制宜地實行整村推進的扶貧開發方式,加大力度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抓好貧困地區勞動力的轉移培訓,扶持龍頭企業帶動貧困地區調整結構,拓寬貧困農戶增收渠道。對缺乏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實行易地扶貧。繼續增加扶貧投入,完善管理機制,提高使用效益。繼續動員中央和國家機關、沿海發達地區和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事業。切實做好貧困缺糧地區的糧食供應工作。

Ⅸ 農村、城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經驗及存在問題和解決辦法

近年來,在縣委宣傳部領導和同志們的關心支持下,我認真學習,積極主動做好本職工作,自身綜合素質得到不斷鍛煉和提高,為開創全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新局面做出了積極貢獻,受到領導和同志們一致好評。現將個人近兩年的思想和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 一是強化政治理論學習。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集中學習和通過電視、報刊和書籍自學相結合。積極參加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解放思想、幹事創業、繼往開來、跨越發展」大討論、「雙爭」等活動。通過系統學習,記筆記、寫心得、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靈魂得到了洗禮,提高了黨性修養,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二是強化宣傳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設業務知識學習。深入學習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文明公民讀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學習討論問答》等內容,提高了業務理論水平。三是學習了經濟、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知識。通過學習,自身思想覺悟和個人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為做好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扎實工作,增強了組織協調能力 縣文明辦雖然人手少,但工作力度大。立足我縣實際,在鞏固提高原有成果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改善工作方法,豐富創建內涵。一是狠抓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組織開展了文明戶、文明示範街、文明村、文明片區和文明鄉鎮精神文明梯級創建活動,使我縣鄉村容貌和村風民風大大改觀。我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走向了全市前列,涌現出了一大批文明示範村、文明片區。二是開展了文明市民、文明家庭、文明樓院、文明小區、文明社區、文明縣城城區梯級創建活動。在學習外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配合縣城改造和城區容貌綜合整治,對縣城進行設計美化,製作更新了20多塊宣傳牌匾,在建設路建立了道德教育示範街,使城區容貌明顯改觀。三是扎實開展「文明平安衛生寧陽」 創建(即「三城聯創」) 活動。2004年以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牽動政法、建設、衛生等部門和單位積極開展了「三城聯創」活動,優化了發展環境,樹立了寧陽的良好形象。在「三城聯創」活動,我們精心策劃組織開展了「三城聯創」金陽公園系列文化活動,產生了轟動效應。共演出文藝晚會、電影晚會、戲曲晚會50多場(次),持續3個多月,觀眾達40萬人(次)。6月份,我們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啟動了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確定了首批推廣村級110,救助低保人群,整治城鄉結合部衛生等群眾最急、最盼、最難、最怨的16件實事。目前,16件實事基本達到預定目標。三是大力開展了文明行業創建工作。出台了文明行業創建活動方案和管理辦法,實行了掛牌監督制度和對上通報協商制度,通過抓教育、抓陣地、抓窗口、抓服務,提高了文明行業創建水平。四是大力實施文明單位「龍頭帶動」工程。按照《山東省文明單位建設管理條例(修訂稿)》精神和市文明委工作要求,結合本縣實際,修改完善了《寧陽縣文明單位百分量化考核細則》,加強了對各級文明單位的管理考核,實行文明單位動態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時,創造性地實施了文明單位龍頭帶動工程。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文明單位「龍頭帶動」工程的意見》,實施了縣各大班子主要領導聯系制度,並制定了「六個一、兩個轉變」的帶動目標,大大提高了結對雙方的創建積極性。2004年,各級文明單位為結對共建村投入資金300多萬元,引進致富項目18個,硬化道路18000米,建設文明示範街26條,建成高標准圖書閱覽室10個,舉辦各種科技講座80場,受教育人數達到20000多人次,使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大大改善,村風民風明顯好轉,大大促進了農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實現了城鄉經濟社會的統籌協調發展。五是積極組織開展了系列創建活動。與建設局、縣婦聯、財辦、葯監局、環保局、工商局等部門聯合開展了花園式單位、美在家庭、百城萬店無假貨示範店、文明規范葯店活動、綠色社區、文明經營區等評選活動。同時,配合市裡開展了「投資泰安、穩如泰山」誠信在泰安宣傳教育活動、文明信用環境等系列創建活動。通過組織協調,發揮文明委各成員單位的創建合力,形成了精神文明建設「大合唱」的格局。 通過努力,我縣精神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取得可喜成績。文明片區創建的經驗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級的充分肯定。《光明日報》、《大眾日報》、《精神文明報》、《泰安日報》等報刊都給予專題報道。2003年7月,在全省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上,縣委書記劉衛東作了典型發言,我縣文明片區創建活動被評為2003年度省、市精神文明建設「十件大事」之一。實施文明單位「龍頭帶動」工程的做法被中央文明辦收入《精神文明建設創新工作方法》,成為我縣精神文明建設的名牌。我縣「三城聯創」活動「抓六點」和「聯、創、實、深」的工作經驗在全市「三城聯創」推進會上進行了推廣。2004年10月份,我縣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全省第六屆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縣,全縣人民多年的夙願終於得以實現。在全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取得輝煌成績的同時,個人也被評選推薦為「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三、作風嚴謹,埋頭苦幹,端正工作態度 工作中,在宣傳部這個大熔爐的中鍛煉了嚴謹細致、不怕吃苦、任勞任怨的工作作風。有時,為了抓好現場會,既要蹲在鄉鎮或基層單位指導現場,又要籌備會議材料,布置會務等工作,還要抓好組織協調,每次都能夠確保工作中不出差錯,保質保量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任務任勞任怨。幾年來,先後在全市推樹了寧陽鎮青川、東疏鎮鄭庄、伏山鎮張堂、罡城鎮保安等一大批文明片區示範點。特別是在「創縣」工作中,時間緊,任務重,三天的時間,整理編印了2002——2003年度的《寧陽縣精神文明建設資料匯編》3冊,一周的時間布置好所有創縣現場,受到省市領導的一致好評。在「三城聯創」工作中,為加大對各鄉鎮和縣直各單位的督導力度,編發簡報23期、專報5期,在全市簡報上刊發信息20多條。工作中,不論是抓現場、制材料、還是搞會務,時刻牢記領導的信任和安排,處處以大局為重,確保工作順利開展。 四、服從領導,勤政團結,樹立良好形象 一是當好參謀和助手。堅持民主集中原則,服從部領導安排,維護和支持宣傳部、文明辦的工作。及時請示匯報、協商溝通,一心一意做好工作。對文明辦的工作,能夠主動提出好的建議和想法。對領導交辦的工作,能夠大膽負責,獨立完成,努力使工作有突破。注意搞好上下各方面的關系,對上積極爭取,對下督促調研,待人接物熱情周到,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二是當好老師。自己進宣傳部四年,積累了不少經驗。工作中,發揮優勢,積極幫助年輕同志盡快成長,打牢群眾基礎。三是廉潔勤政,搞好團結。在工作中,注意做到廉政勤政、務實高效。並注意把握好8小時之外的活動,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維護部里的形象。 五、存在的不足 雖然在工作和學習中取得不少成績,但是還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1)學習上抓得不夠緊。(2)對我縣精神文明建設的好經驗、好做泗宣傳不夠好。(3)到基層調研指導不夠。 今後我要在黨組織、領導和同志們的幫助下,發揚成績,改正不足,振奮精神,拼搏進取,全力以赴做好本職工作,為我縣三個文明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記得採納啊

閱讀全文

與城鄉建設成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