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住房公積 > 彌渡住房公積金李雄

彌渡住房公積金李雄

發布時間:2021-02-18 14:12:55

⑴ 鎮沅的歷史如何

鎮沅歷史
【名稱由來】
據史料記載,「鎮沅」一名始見於《明史地理志》。自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置州至今,已經歷了600多年,相沿未改。
據傳,原鎮沅州駐地(今按板鎮老城),傣語稱「柳追和城」,又稱「正也」,傣語「正」為小城,「也」為糧倉,意為糧倉之城。後來,由於語音的關系,「正也」轉音演變為鎮沅。也有「土居沅上」,故名「鎮沅」之說。
【上古歷史】
1985年,雲南省博物館展出的一件出土於鎮沅的新石器時代的有肩石斧說明,鎮沅還是人類早期活動的地區之一。
【夏商時期】
鎮沅縣在夏代屬梁州地域。不過其時鎮沅屬於化外之地,還沒有正式歸屬中央政府。
【哀牢古國】
從戰國中期到公元69年,鎮沅屬於哀牢古國管轄。
在雲南滇西,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國度——哀牢古國。哀牢古國歷史悠久,疆域遼闊,文化發達,民族眾多,是雲南歷史上三大文明古國之一。它歷時四百多年,大約形成於公元前三百多年的戰國中前期。
鼎盛時期,哀牢古國號稱東西3000里,南北4600里,國土約138萬平方里。今我國境內的保山地區、怒江州、德宏州、西雙版納州及大理州的大部分地區都屬於哀牢故地。此外,哀牢古國還轄有現在的緬北地區、緬東地區和寮國北部地區。西漢時漢族開始遷入哀牢境內,與哀牢土著雜居並相互學習相互融匯,使哀牢古國形成了以土著民族為主外來漢族為輔的多民族雜居的歷史國度。
【漢朝時期】
西漢時期,鎮沅屬於哀牢古國直接管轄。東漢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柳貌內附東漢。東漢政府以益州六縣與哀牢地設立永昌郡。從公元69年開始,鎮沅隸屬東漢永昌郡。
漢武帝時派人為開通西南夷地區,打通前往印度的道路,於公元前209年派兵渡過蘭滄水,攻打哀牢,「置雟唐、不韋二縣」。這次軍事擴張使得哀牢全盛時期結束,國勢衰落。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哀牢部落酋王賢栗遣使內屬。東漢王朝於是封他為「君長」,並把益州郡所屬六縣劃出成立「益州西部屬國」,即後來歷史上著名的「哀牢古國」。
哀牢國設立的18年後,即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柳貌繼承王位為第二代哀牢王,派其子獻國於東漢,其時哀牢共有5萬戶、55萬餘人。東漢政府以益州六縣與哀牢地設立永昌郡,以哀牢王為部族君長,另派官吏進行行政管理,哀牢史稱此一事件為「柳貌喪國」。東漢時,永昌郡為全國第二大郡。
【蜀漢時期】
蜀漢時期,鎮沅屬於雲南郡。
蜀漢建興三年(225)諸葛亮平定西南,分建寧、越雋、永昌三郡地置雲南郡,郡治雲南縣(今雲南祥雲縣雲南驛鎮),轄雲南(今祥雲、彌渡)、蜻蛉(今永仁及大姚北部)、弄棟(今大姚南部及姚安)、姑復(今華坪)、遂久(今永勝、麗江)、邪龍(今巍山、漾濞、南澗)、葉榆(今大理、劍川、洱源、鶴慶)7縣,隸屬庲降都督府地。
【晉朝時期】
晉朝時期,鎮沅屬於寧州雲南郡。
晉初,改庲降都地置寧州,雲南郡屬寧州。泰始六年270),雲南郡領縣增加雲平、永寧兩縣,一共9縣。永嘉五年(310)分雲南郡之葉榆縣設東河陽郡。建始年間又分雲南郡之蜻蛉,弄棟2縣歸興寧郡,至此雲南郡領雲南、東姑復、西姑復、雲平、邪龍5縣。咸和八年(333)蜀李雄占據寧州,立建寧國,雲南郡屬建寧國。建元元年(343),李氏置漢州,雲南郡屬漢州。
【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時期,鎮沅屬爨氏政權管轄。當時,在建制上依舊屬於寧州雲南郡。
東晉後期長期紛亂,西南爨氏乘機霸佔南中(西南地區),自襲寧州刺史,歷晉末,南、北朝至隋初,襲西晉舊制,雲南郡屬爨西地。
公元317年司馬睿稱帝,建東晉,東晉初年,由內地遷至雲南的爨(音竄cuan)勢力逐漸強大,爨琛自主為王,統治滇池地區,爨氏歷統治400多年,把滇池地區稱作昆川(或昆卅),並與隋、唐王朝保持經濟文化聯系。
【隋唐時期】
隋朝時期及唐朝時期,鎮沅隨著雲南地區重新並入中央政權而重新屬於中央管轄。隋開皇十七年(597年)派史萬歲率兵南征,擊降爨氏,消除了雲南的割據勢力,雲南重新置於中央政府的直接統治之下。隋朝三十餘年間對雲南的經營,結束了南北朝以來濫置州郡的情況。恭、協、昆三州的建立,標志著雲南郡縣制由三級轉為二級制。對爨氏的反抗的鎮壓,給爨氏勢力以沉重的打擊,對於鞏固雲南的統一,加強中央王朝對雲南的統治,起了積極的作用。但隋朝在雲南多恃武力征討而少政治設施。戰爭給雲南人民帶來了災難。隋朝在雲南的經營是短暫的,但其作用確是不可忽視的。
唐朝建立以後,立即著手治理雲南地區。一是唐高祖釋放了爨玩的兒子爨宏達,任命他擔任昆州刺史。二是許多民族首領紛紛歸附唐王朝,唐王朝就根據他們領地的大小,大的設州,小的設縣,仍然讓這些上層首領擔任刺史。三是從武德年間到貞觀年間,唐朝先後在今天雲南境內設置了許多羈縻州縣,設置南寧州都督府。後又廢棄南寧州都督府,設置姚州都督府,(駐今姚安),設安南都護府(駐今越南河內)和戎州都督府(駐今四川宜賓)。三個府就近統轄雲南境內的羈縻州縣。這樣,唐朝初步恢復了漢晉中央王朝在雲南設置郡縣的規模。
707年,唐朝擊敗南侵洱海的吐蕃,立鐵柱以紀功。
【南詔時期】
南詔時期,鎮沅屬於銀生節度地宋金齒部地管轄。
南詔在唐朝大力支持下,於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統一了「六詔」,唐冊封皮羅閣為「雲南王」,開創雲南政治歷史的新局面。
南詔(738年-937年)是中國唐朝時代西南部的奴隸制政權,國境包括今日雲南全境及貴州、四川、西藏、 越南、緬甸的部份土地。由蒙舍詔首領皮羅閣在738年建立,直到937年被段思平所滅,建立大理。

【大理時期】
大理國時期,鎮沅屬於威遠蠻柵府地。
大理國(白語:Dablit guaif)是位於今日中國境內的中古時代的一國。大理國為中國宋代以白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在今雲南一帶建立的少數民族國家。後晉天福二年(937 ),白族通海節度段思平自立為王,國號為大理。
大理國定都羊苴咩城,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帶。疆域大概是現在的雲南省, 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緬甸北部地區,以及寮國與越南的少數地區。政區與南詔相當,東至普安路之橫山( 今貴州普安),西至緬甸之江頭城(今緬甸傑沙),南至臨安路之鹿滄江(今越南萊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羅羅斯之大渡河,相當於今天雲南省面積的2.9倍。
【元朝時期】
元朝時,鎮沅屬於元江路威遠蠻柵府地。
蒙哥大汗即位第二年(1252年)七月,即命其弟忽必烈和大將兀良哈台征伐大理。同年秋,忽必烈從蒙古揮師南下。1253年十二月,蒙古軍攻佔大理首府太和城(雲南大理府)。蒙哥汗四年(1254年)初,忽必烈取大理後,1254年初班師北返,留大將兀良合台繼續經略雲南。同年秋,兀良哈台將擒獲之大理國主段興智等遣送到蒙古汗廷去見蒙哥大汗。蒙哥汗施以懷柔,賜金牌,讓他們回去繼續管理原屬各部。段興智回部後主動協助蒙軍作戰。未久,大理五城八府四郡,洎烏、白蠻三十七部皆歸附於大蒙古汗國(《元史》卷121《兀良合台傳》;《元文類》卷47《經世大典序錄•征伐》)。
1274-1366年,元朝置行省於雲南,將這一地區納入中央集權的郡縣體制體系。
至元八年分三十七部為南、北、中三路,分別設總管府於臨安路(今雲南通海)、路南州(今雲南路南,時屬澄江路),武安路(今雲南武定)。
【明朝時期】
1381年,明朝洪武皇帝派大將傅友德、沐英率軍隊攻佔雲南,滅元朝梁王,漢族移民開始大批進入雲南。
明朝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十二月置鎮沅州。鎮沅建制始見於此。
明朝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四月升為鎮沅府,隸雲南布政使司,設者樂甸長官司、露谷寨長官司,轄今鎮沅、景谷一帶。
明朝末年,南明永曆皇帝逃亡到雲南。清朝初年,1659年,派平西王吳三桂追捕永曆。1662年吳三桂從緬甸抓回永曆皇帝,在昆明絞死。
【清朝時期】
清順治十六年(1659),清廷命他鎮守雲南,引兵入緬,迫緬王交出南明永曆帝。康熙元年(1662),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於昆明。同年,清廷晉封吳三桂為平西親王,兼轄貴州省,永鎮雲貴。與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子尚之信相呼應,成為擁兵自重的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叛清。發動三藩之亂。清政府調重兵全力鎮壓叛亂,逐漸扭轉了戰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湖南衡州稱帝,國號大周,建元昭武。其本人也開始蓄發,改穿明朝衣冠。同年秋在長沙病死 。其孫吳世璠 繼位 ,退據雲南 。康熙二十年(1681年)昆明被圍,吳世璠自殺,余眾出降。
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設流官,並改者樂甸長官司為恩樂縣。「威遠(今景谷縣)土州於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改為威遠廳,由楚雄府改隸鎮沅府……。至乾隆年間鎮沅府降為直隸州,威遠廳改隸普洱府。鎮遠縣,設治於舊城。」
清初又設府。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改為直隸州。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升為直隸廳。
【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廢廳改為鎮沅縣,移治於按板井,隸屬普洱道尹。
【現代時期】
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第九支隊四十一團解放了鎮沅縣城按板井。
1949年10月16日建立了鎮沅縣臨時人民政府,隸寧洱專區(1953年改為思茅專區)。
1954年,改為鎮沅縣人民委員會,因地方狹窄,縣城移駐下觀音。
1959年1月1日,撤銷鎮沅縣建制,並入景谷縣。其中:新撫公社劃歸墨江縣,德安公社劃歸普洱縣,者東公社劃歸新平縣,恩樂、文龍公社劃歸景東縣。
1961年3月1日,恢復鎮沅縣建制,轄勐大、振太、里崴、杏城、田壩、古城、恩樂、文龍公社。12月15日,者東公社從新平縣劃回雲南。
1990年2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鎮沅縣,設立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轄11個鄉(鎮),110個行政村(辦事處)。

⑵ 世界歷史上李姓的皇帝最多還是劉姓

劉姓皇帝多。劉姓建立了西漢、後漢、南漢等政權。中國歷史上劉姓帝王多達90餘個,統治年限長達1100餘年(含有重疊年限),創建了20餘個帝國,是中國和世界歷史上擁有帝王數最多、統治年限最長、建立帝國最多的姓氏。
南漢(917年-971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政權之一。位於現廣東、廣西兩省及越南北部,面積約80多萬平方公里。唐朝末年,劉謙任封州(現廣東封開)刺史,擁兵過萬,戰艦百餘。劉謙死後,劉隱繼承父職,逐步統一嶺南,進位橫海軍節度使。907年,劉隱受後梁封為彭郡王,909年改封為南平王,次年又改封為南海王。劉隱死後,其弟劉龑襲封南海王。劉龑憑借父兄在嶺南的基業,於後梁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廣州)稱帝,改廣州為興王府,國號「大越」。次年,劉龑以漢朝劉氏後裔自視,改國號為大漢,史稱南漢。971年為宋朝所滅,歷五主,五十四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 ),又稱前漢,與東漢合稱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14帝、1主(傀儡皇太子孺子嬰),享國210年。
秦朝滅亡後,經過楚漢之爭,劉邦擊敗項羽,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國號漢,史稱西漢,定都長安。西漢在諸多制度上承襲了秦制,漢初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國策,被秦末戰亂破壞的社會經濟迅速恢復,農業、手工業及商業空前繁榮,史稱「文景之治」。
五代時期的政權,劉知遠建立,都城開封。後唐滅亡後,石敬瑭建立後晉,任劉知遠為河東節度使,世居太原。西元947年,契丹滅後晉後占據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燒殺搶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劉知遠抓住時機,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後攻克並定都於汴京(今河南開封)。948年高祖第二子劉承佑嗣位,即漢隱帝。950年李守貞等藩鎮發生叛亂,漢隱帝命郭威平之,但漢隱帝猜忌郭威,欲殺之,郭威不得已而反叛,漢隱帝為潰軍所殺,後漢至此滅亡。共歷二帝,立國僅四年。

⑶ 雲南省祥雲縣漢族的由來

三千多年前人類就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生存繁衍,他們用簡單而又原始粗糙的生產工具與大自然進行不屈不撓的搏鬥,而尋求生存。1962年在清華洞發現新石器遺址。出土了石斧、石錛、陶器、炭屑。這些文物足以證明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先民就開始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人類文明的歷史。 從石器的使用到青銅器的使用,無疑使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出現了飛躍。1964年祥雲大波那發現戰國銅棺墓。出土了100餘件青銅器。有青銅六畜、銅質房模型、銅鋤、銅錛、銅打緯刀等。銅質房模型、六畜及生產工具的出現,證明了戰國時期這里的先民就是定居的農耕民族。 早在公元前138年(建元三年)漢武帝便派張騫出使西域,聯絡各國夾擊匈奴,以打通至西域的交通道路。及至公元前122年(元狩元年)張騫自西域歸來,說在大夏(今阿富汗)時見到蜀布,筇竹杖,是蜀(四川)郡商人從「西南夷」中運往身毒轉賣至大夏的。大夏等國「多奇物」,且「慕中國」,但「患匈奴隔其道」而不能與中國交通。張騫建議漢武帝開發「西南夷」。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漢武帝發動巴、蜀的軍隊擊滅了滇東北的勞浸、靡莫,滇王投降。漢武帝在今大理地區設置益州郡。下設葉榆(大理)、雲南(祥雲)等28縣。因漢武帝夢見彩雲南現,因此該地取名為雲南縣。縣城駐地設在今雲南驛鎮。東漢永平十二年(69)分益州郡西部置永昌郡(今保山),雲南縣歸屬永昌郡。蜀漢建興三年(225)諸葛亮平定西南,分建寧、越雋、永昌三郡地置雲南郡,郡治設今雲南驛,與縣同治。郡轄雲南(今祥雲、彌渡)、蜻蛉(今永仁及大姚北部)、弄棟(今大姚南部及姚安)、姑復(今華坪)、遂久(今永勝、麗江)、邪龍(今巍山、漾濞、南澗)、葉榆(今大理、劍川、洱源、鶴慶)7縣,隸屬庲降都督府地。 晉初改庲降都地置寧州,雲南郡屬寧州。西晉泰始六年(270),雲南郡領縣增加雲平、永寧兩縣,一共9 祥雲縣

縣。永嘉五年(310)分雲南郡之葉榆縣設東河陽郡。建始年間又分雲南郡之蜻蛉,弄棟2縣歸興寧郡,至此雲南郡領雲南、東姑復、西姑復(遂久縣)、雲平、邪龍5縣。咸和八年(333)蜀李雄占據寧州,立建寧國,雲南郡屬建寧國。建元元年(343),李氏置漢州,雲南郡屬漢州,東晉後期長期紛亂,西南爨氏乘機霸佔南中(西南地區),自襲寧州刺史,歷晉末,南、北朝至隋初,襲西晉舊制,雲南郡屬爨西地。開皇初爨氏降,三年(583)隋廢郡,設南寧都督府,雲南縣隸之。十七年(597)爨氏叛,太平史萬歲征剿,兵達並平定爨氏地,縣境未設治,時張樂進求居其地,稱「雲南國詔西二河侯」。 唐初置5州領15縣,唐武德四年(621)置西宗州,州治設雲南驛,領宗居(雲南驛)、河西(今普棚)、石塔(縣址不詳)3縣,隸屬南寧總管府。貞觀六年(632)置南寧總管府,更置戎州都督府,西宗州隸之。十一年(637)西宗州去「西」字,稱「宗州」。麟德元年(664)分戎州地置姚州都督府,西宗州屬姚州。武德四年(621)置髳州,領濮水(米甸)、歧星(楚場)、銅山(喬甸)、蜻蛉(大姚)4縣,先後屬南寧總管府,戎州、姚州都督府。武德七年(624)置雲南州,州治設今舊站村西。貞觀三年(629)改匡州,領勃弄(彌渡)、匡川、永平3縣。先後屬南寧州、戎州、姚州。永徽年間置鏡州,州治設今高官鋪,領夷郎、賓唐、溪琳、琮連、池臨、野並6縣,屬戎州。麟德元年(664)置波州,州治設今縣城南外,領縣不清,屬姚州都督府。天寶九年(750),南詔盡占姚州都督府地,廢唐設置,築雲南城於雲南驛。貞元年間南詔國設雲南節度於雲南城。轄今楚雄州西北部與大理東部地區。元和元年(806)廢雲南節度,以其東北部置弄棟節度,西部(今縣境)置雲南(今下川壩)、品甸(今城川壩)兩賧。兩賧建置經南詔、大長和、大天興、大義寧、大理五國,歷唐、南北兩朝至宋亡共449年時間。 元憲宗六年(1256),縣境內立品甸千戶所,屬大理下萬戶府。至元十三年(1276)品甸千戶所改為雲南州,隸屬大理路。同時設十二關防送千戶所於米甸楚場地,屬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降雲南州為雲南縣,隸大理府之趙州(今鳳儀)。改元置十二關防送千戶所為十二長官司,隸大理府。弘治二年(1489)設你甸(今米甸)、楚場、安南坡(今下庄安南關)3巡檢司,直屬大理府,同時於雲南驛設土驛丞。崇禎八年(1635)析縣轄楚場里於米甸設德昌縣。順治十六年(1659)裁德昌縣。康熙五年(1666)裁你甸、楚場、安南坡3巡檢司和雲南驛土丞。 明代朱元璋統治中原後,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便派軍隊平定雲南。洪武十五年沐英、蘭玉率師攻克大理,至品甸(祥雲)土官等率眾歸附。改品甸賧為洱海衛,雲南縣城從現雲南驛遷至到現祥雲城。縣衛合一,並建洱海衛城(今祥雲城)。明王朝為了鞏固對雲南地方的統治,對雲南少數民族地區進行大規模的移民。通過各種形式把大量的漢族人口從內地遷入雲南少數民族地區,進行屯田墾殖,及從事各種手工業勞動。隨蘭玉、沐英平定雲南的以漢族為主體的軍隊,便都留下來屯戌在雲南,而且至明洪武十七年,朱元璋下令把留戌的軍屬全部限期從內地送往雲南。進入雲南的軍隊便成了落籍的軍屯戶。他們以衛、所、營、屯的軍隊組織形式分布在祥雲壩區的一些重要地區,目前還有很多村莊保留所、營、屯的名稱。如前所、左所、劉官屯、董營、孔五營、阮家營等。這些戌軍大都來自於江蘇、江西、浙江、安徽等省。據史料記載:「洪武二十年從江西、江蘇、湖南、浙江等地區遷來的漢族軍民一次在祥雲屯耕的就達二萬五千多人。」 除大量的明軍屯田外,明朝廷又鼓勵商人到雲南經商,給予優惠,因此,出現了商屯。與商屯的同時,明王朝還把分散在江浙一帶的從事手工業及社會較低層職業的惰民送往雲南。惰民是指在宋朝末期宋元戰爭中被元軍捉住的戰犯。這些軍人成為戰犯後失掉了土地,釋放後被稱之為惰民,只好從事手工業及社會最低層的職業。他們主要流落在當時較為繁華的江浙一帶。明朝政府為加強對邊疆地區的開發,鼓勵他們到雲南並改變他們的身份。這些惰民到雲南後主要聚居在人口較多的集鎮,有利發揮他們所從事的職業。當時到祥雲的惰民主要聚居在祥城(洱海衛)旁的瓦窯村,他們以燒磚瓦為職業,因此,他們居住的村落取名為瓦窯村。 1913年,全國統一裁府、州,省內置道,雲南縣歸騰越道,也稱迤西道。1918年,因縣名與省同,故改稱祥雲縣。1929年廢道,縣直屬省。1932年,全省設12個政務視察區,祥雲屬第四區。1934年,省政務視察區增加為16個,祥雲改屬第十二區。1935年視察區減為7個,祥雲又改屬第四。1938年視察區又恢復為16個,祥雲改屬第十一區。同年,政務視察區演變為行政督察區,全省設13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祥雲屬第八區。 1950,年祥雲縣屬楚雄專員公署。同年3月,改屬大理專員公署。1956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祥雲 祥雲縣地圖

縣屬大理州至今。 公元前109年就設置縣,因漢武帝夢見彩雲南現,縣在雲之南"而取名為雲南縣"。西南茶馬古道絲綢之路的雲南驛古遺址至今保存完好。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古雲南縣冶申雲南驛遷往今祥雲縣城,民國七年(1918年)因省縣同名而改為祥雲縣。縣境內發掘考證清華古洞新石器時代晚期遺物、西漢青銅棺、編鍾、兵器等文物是兩千多年歷史文化的見證。

⑷ 異地戶口在彌渡買房政策

一、異地戶口在彌渡買房是可以的,但是只局限於戶籍為雲南省內的才可以。
二、《大理白族自治州住房公積金貸款實施細則》等相關規定,結合大理州實際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 本細則所稱異地貸款是指戶籍在大理州行政區域內,在雲南省內其他城市就業並正常繳存住房公積金,購買大理州行政區域內國有土地上可以辦理產權的自住住房的職工,向大理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大理中心)申請辦理的個人住房政策性貸款。
第三條 大理中心所屬各管理部及相關委託銀行負責異地貸款受理、初審、審批、發放及回收管理。
第七條 申請異地貸款應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一)借款人在雲南省內工作並按時足額繳存住房公積金六(含)個月以上;
(二)借款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有穩定收入及償還貸款本息能力,信用良好;
(三)借款人或配偶在大理州行政區域內購買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必須在商品房購銷合同備案登記完結三個月內或二手住房交易契稅完稅後三個月內提出借款申請,並用所購房屋作為借款抵押物;
(四)借款人或配偶在雲南省內其他城市繳存地無未結清的住房公積金貸款;
(五)借款人必須印簽《大理州住房公積金異地貸款職工住房公積金提取使用承諾》;
(六)符合大理州住房公積金個人貸款其他相關規定;
(七)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八條 異地貸款流程。
(一)借款人到大理中心所屬管理部提出申請,領取《雲南省內異地住房公積金貸款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證明》和《雲南省內異地住房公積金貸款職工配偶(相關人)收入證明》。
(二)開具相關證明。借款人持《雲南省內異地住房公積金貸款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證明》到繳存地中心如實填寫並加蓋繳存地中心公章,持《雲南省內異地住房公積金貸款職工配偶(相關人)收入證明》到工作單位如實填寫並加蓋單位公章或勞資部門章(附近期連續六個月工資收入明細),以上證明有效期為開具之日起一個月內。
(三)審批。借款人持本人及配偶身份證、戶口冊、婚姻狀況證明文書(結婚證;離婚證、離婚協議;離異、喪偶者須提供未再婚申明,有效期1個月;單身者須提供未婚聲明,有效期1個月)、商品房購銷合同(需公證、登記備案)、首付款發票(收據)或二手房交易合同、契稅完稅發票、個人徵信查詢報告(夫妻雙方)、抵押物房屋所有權證、土地使用權證、《雲南省內異地住房公積金貸款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證明》、《雲南省內異地住房公積金貸款職工配偶(相關人)收入證明》原件、復印件一式二份及其他材料到大理中心所屬管理部辦理審批手續,貸款經辦管理部在1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准予貸款的決定,並告知借款人。
(四)簽訂借款合同、抵押合同等書面文件。
(五)辦理房屋抵押(預)登記。借款人持相關抵押登記書面文件到房地產管理部門辦理抵押(預)登記,並將辦妥抵押(預)登記材料轉至異地貸款經辦管理部。
(六)放款。房屋抵押(預)登記後,且《大理州住房公積金異地貸款職工住房公積金提取使用承諾》印簽完整,並返回大理中心經辦管理部後,由大理中心委託的銀行放款,其中購買商品房的由受託銀行以轉賬方式將資金劃賬到開發商在銀行開立的賬戶,購買二手房的由受託銀行以轉賬方式將資金劃賬到借款職工個人銀行結算賬戶。

⑸ 李紅衛的主要經歷

1976.09-1978.10 彌渡縣紅岩公社下鄉知青.10-1979.11 彌渡縣苴力鄉糧管所工作1979.11-1984.09 彌渡縣人民法院秘書、副庭長1984.09-1986.08 西南政法學院法律專業大專班學習1986.08-1990.07 彌渡縣人民法院辦公室主任1990.07-1991.07 彌渡縣司法局副局長1991.07-1993.07 彌渡縣委組織部副部長1993.07-1996.05 彌渡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其間:1994.09-1995.09擔任彌渡縣牛街鄉縣委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隊隊長)1996.05-1998.12 大理州委組織部副部長1998.12-2006.09 鶴慶縣委書記(其間:2004.03-2006.01中央黨校研究生院法學理論專業學習)2006.09-2006.10 大理州政府副州長、黨組成員,鶴慶縣委書記2006.10-2013.02 大理州政府副州長、黨組成員2013.02- 大理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州政府黨組成員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七屆州委委員
分管工作
任副州長期間,負責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交通運輸、民航等工作。 分管州國土資源局、州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州規劃局、州交通運輸局、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和鐵路、公路重點建設工作。 聯系大理公路管理總段、大理機場、大理火車站、雲南建設學校等省屬駐大理的有關單位。

⑹ 祥雲縣的歷史文化

三千多年前人類就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生存繁衍,他們用簡單而又原始粗糙的生產工具與大自然進行不屈不撓的搏鬥,而尋求生存。1962年在清華洞發現新石器遺址。出土了石斧、石錛、陶器、炭屑。這些文物足以證明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先民就開始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人類文明的歷史。 從石器的使用到青銅器的使用,無疑使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出現了飛躍。1964年祥雲大波那發現戰國銅棺墓。出土了100餘件青銅器。有青銅六畜、銅質房模型、銅鋤、銅錛、銅打緯刀等。銅質房模型、六畜及生產工具的出現,證明了戰國時期這里的先民就是定居的農耕民族。 早在公元前138年(建元三年)漢武帝便派張騫出使西域,聯絡各國夾擊匈奴,以打通至西域的交通道路。及至公元前122年(元狩元年)張騫自西域歸來,說在大夏(今阿富汗)時見到蜀布,筇竹杖,是蜀(四川)郡商人從「西南夷」中運往身毒轉賣至大夏的。大夏等國「多奇物」,且「慕中國」,但「患匈奴隔其道」而不能與中國交通。張騫建議漢武帝開發「西南夷」。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漢武帝發動巴、蜀的軍隊擊滅了滇東北的勞浸、靡莫,滇王投降。漢武帝在今大理地區設置益州郡。下設葉榆(大理)、雲南(祥雲)等28縣。因漢武帝夢見彩雲南現,因此該地取名為雲南縣。縣城駐地設在今雲南驛鎮。東漢永平十二年(69)分益州郡西部置永昌郡(今保山),雲南縣歸屬永昌郡。蜀漢建興三年(225)諸葛亮平定西南,分建寧、越雋、永昌三郡地置雲南郡,郡治設今雲南驛,與縣同治。郡轄雲南(今祥雲、彌渡)、蜻蛉(今永仁及大姚北部)、弄棟(今大姚南部及姚安)、姑復(今華坪)、遂久(今永勝、麗江)、邪龍(今巍山、漾濞、南澗)、葉榆(今大理、劍川、洱源、鶴慶)7縣,隸屬庲降都督府地。 晉初改庲降都地置寧州,雲南郡屬寧州。西晉泰始六年(270),雲南郡領縣增加雲平、永寧兩縣,一共9 祥雲縣
縣。永嘉五年(310)分雲南郡之葉榆縣設東河陽郡。建始年間又分雲南郡之蜻蛉,弄棟2縣歸興寧郡,至此雲南郡領雲南、東姑復、西姑復(遂久縣)、雲平、邪龍5縣。咸和八年(333)蜀李雄占據寧州,立建寧國,雲南郡屬建寧國。建元元年(343),李氏置漢州,雲南郡屬漢州,東晉後期長期紛亂,西南爨氏乘機霸佔南中(西南地區),自襲寧州刺史,歷晉末,南、北朝至隋初,襲西晉舊制,雲南郡屬爨西地。開皇初爨氏降,三年(583)隋廢郡,設南寧都督府,雲南縣隸之。十七年(597)爨氏叛,太平史萬歲征剿,兵達並平定爨氏地,縣境未設治,時張樂進求居其地,稱「雲南國詔西二河侯」。 唐初置5州領15縣,唐武德四年(621)置西宗州,州治設雲南驛,領宗居(雲南驛)、河西(今普棚)、石塔(縣址不詳)3縣,隸屬南寧總管府。貞觀六年(632)置南寧總管府,更置戎州都督府,西宗州隸之。十一年(637)西宗州去「西」字,稱「宗州」。麟德元年(664)分戎州地置姚州都督府,西宗州屬姚州。武德四年(621)置髳州,領濮水(米甸)、歧星(楚場)、銅山(喬甸)、蜻蛉(大姚)4縣,先後屬南寧總管府,戎州、姚州都督府。武德七年(624)置雲南州,州治設今舊站村西。貞觀三年(629)改匡州,領勃弄(彌渡)、匡川、永平3縣。先後屬南寧州、戎州、姚州。永徽年間置鏡州,州治設今高官鋪,領夷郎、賓唐、溪琳、琮連、池臨、野並6縣,屬戎州。麟德元年(664)置波州,州治設今縣城南外,領縣不清,屬姚州都督府。天寶九年(750),南詔盡占姚州都督府地,廢唐設置,築雲南城於雲南驛。貞元年間南詔國設雲南節度於雲南城。轄今楚雄州西北部與大理東部地區。元和元年(806)廢雲南節度,以其東北部置弄棟節度,西部(今縣境)置雲南(今下川壩)、品甸(今城川壩)兩賧。兩賧建置經南詔、大長和、大天興、大義寧、大理五國,歷唐、南北兩朝至宋亡共449年時間。 元憲宗六年(1256),縣境內立品甸千戶所,屬大理下萬戶府。至元十三年(1276)品甸千戶所改為雲南州,隸屬大理路。同時設十二關防送千戶所於米甸楚場地,屬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降雲南州為雲南縣,隸大理府之趙州(今鳳儀)。改元置十二關防送千戶所為十二長官司,隸大理府。弘治二年(1489)設你甸(今米甸)、楚場、安南坡(今下庄安南關)3巡檢司,直屬大理府,同時於雲南驛設土驛丞。崇禎八年(1635)析縣轄楚場里於米甸設德昌縣。順治十六年(1659)裁德昌縣。康熙五年(1666)裁你甸、楚場、安南坡3巡檢司和雲南驛土丞。 明代朱元璋統治中原後,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便派軍隊平定雲南。洪武十五年沐英、蘭玉率師攻克大理,至品甸(祥雲)土官等率眾歸附。改品甸賧為洱海衛,雲南縣城從現雲南驛遷至到現祥雲城。縣衛合一,並建洱海衛城(今祥雲城)。明王朝為了鞏固對雲南地方的統治,對雲南少數民族地區進行大規模的移民。通過各種形式把大量的漢族人口從內地遷入雲南少數民族地區,進行屯田墾殖,及從事各種手工業勞動。隨蘭玉、沐英平定雲南的以漢族為主體的軍隊,便都留下來屯戌在雲南,而且至明洪武十七年,朱元璋下令把留戌的軍屬全部限期從內地送往雲南。進入雲南的軍隊便成了落籍的軍屯戶。他們以衛、所、營、屯的軍隊組織形式分布在祥雲壩區的一些重要地區,目前還有很多村莊保留所、營、屯的名稱。如前所、左所、劉官屯、董營、孔五營、阮家營等。這些戌軍大都來自於江蘇、江西、浙江、安徽等省。據史料記載:「洪武二十年從江西、江蘇、湖南、浙江等地區遷來的漢族軍民一次在祥雲屯耕的就達二萬五千多人。」 除大量的明軍屯田外,明朝廷又鼓勵商人到雲南經商,給予優惠,因此,出現了商屯。與商屯的同時,明王朝還把分散在江浙一帶的從事手工業及社會較低層職業的惰民送往雲南。惰民是指在宋朝末期宋元戰爭中被元軍捉住的戰犯。這些軍人成為戰犯後失掉了土地,釋放後被稱之為惰民,只好從事手工業及社會最低層的職業。他們主要流落在當時較為繁華的江浙一帶。明朝政府為加強對邊疆地區的開發,鼓勵他們到雲南並改變他們的身份。這些惰民到雲南後主要聚居在人口較多的集鎮,有利發揮他們所從事的職業。當時到祥雲的惰民主要聚居在祥城(洱海衛)旁的瓦窯村,他們以燒磚瓦為職業,因此,他們居住的村落取名為瓦窯村。 1913年,全國統一裁府、州,省內置道,雲南縣歸騰越道,也稱迤西道。1918年,因縣名與省同,故改稱祥雲縣。1929年廢道,縣直屬省。1932年,全省設12個政務視察區,祥雲屬第四區。1934年,省政務視察區增加為16個,祥雲改屬第十二區。1935年視察區減為7個,祥雲又改屬第四。1938年視察區又恢復為16個,祥雲改屬第十一區。同年,政務視察區演變為行政督察區,全省設13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祥雲屬第八區。 1950,年祥雲縣屬楚雄專員公署。同年3月,改屬大理專員公署。1956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祥雲 祥雲縣地圖
縣屬大理州至今。 公元前109年就設置縣,因漢武帝夢見彩雲南現,縣在雲之南"而取名為雲南縣"。西南茶馬古道絲綢之路的雲南驛古遺址至今保存完好。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古雲南縣冶申雲南驛遷往今祥雲縣城,民國七年(1918年)因省縣同名而改為祥雲縣。縣境內發掘考證清華古洞新石器時代晚期遺物、西漢青銅棺、編鍾、兵器等文物是兩千多年歷史文化的見證。

⑺ 大理彌渡住房公積金提取條件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回:
(一)購買、答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離休、退休的;
(三)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並與單位終止勞動關系的;
(四)出境定居的;
(五)償還購房貸款本息的;
(六)房租超出家庭工資收入的規定比例的;
(七)與單位終止勞動關系,且戶口遷出本市的;
(八)非本市戶籍職工與單位終止勞動關系,不在本市就業且離開本市的;
(九)職工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的;
(十)職工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並造成生活嚴重困難的;
(十一)職工因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發生勞動社保部門規定的特殊病症,造成家庭生活嚴重困難的。
符合不同的條件,需要提供相應的證明材料。

⑻ 三國中,諸葛亮七擒孟獲,孟獲的地盤今在哪裡

根據正史記載並無孟獲此人,但是當時西南少數民族確有孟姓大族。諸葛亮七擒孟獲也是虛構的。真正的歷史是,蜀國雖然多次派兵平叛,但是西南仍舊反復叛亂。

孟獲占據的地區大體上相當於現在的雲貴兩省以及川南地區。這個地區實際上直到雍正年間改土歸流,才真正將其納入中央的直接控制之下。

據《漢晉春秋》有載,蜀漢先主劉備死亡前後,孟獲(彝族)追隨益州郡大姓雍闓起兵反蜀漢,並誘煽夷人同叛。漢丞相諸葛亮到南中親征,百戰百捷。

聞知有一個名叫孟獲的人,向來被本地的夷人和漢人所敬仰,於是發兵攻打孟獲並在盤東擒獲了他。諸葛亮採納了參軍馬謖的建議,赦免了孟獲來換取蜀漢南方的民心。後來南中平定,孟獲隨諸葛亮回到成都,擔任御史中丞。此後直到諸葛亮死前,蜀漢南方都沒有人敢再次叛亂。

(8)彌渡住房公積金李雄擴展閱讀:

關於孟獲其人,學界一直是有爭議的。民國時雲南地方史志專家張華爛先生作《孟獲辯》稱孟獲是「無是公」,他認為:「陳壽志(指陳著《三國志》)於南中叛黨雍闓高定之徒,大書特書,果有漢夷共服之孟獲,安得略而不載?其人身被七擒,而其名即為『獲』,天下安有如此湊巧之事?」

黃承宗認為,雖然孟獲的生卒時間無法考證,但孟獲是實有其人的。孟獲的籍貫和家世,多與南中大姓有關。雲南昭通第三中學內著名漢代「孟孝琚碑」是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在昭通縣縣城南十里白泥井出土的。該碑記載漢代孟姓在歷史上是南中的最著名的兩個大姓之一。

⑼ 軍事交通學院為什麼往年在雲南不招

雲南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編輯
聲明
本詞條已參考行政區域類詞條編輯指南進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議或想參與整理,歡迎您與網路地理組一起交流。
雲南,簡稱雲(滇),省會昆明,位於中國西南的邊陲,是人類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萬年前的雲南元謀人,是截至2013年為止發現的中國和亞洲最早人類。
戰國時期,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雲南即「彩雲之南」「七彩雲南」,另一說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面積39萬平方千米,佔全國面積4.11%,在全國各省級行政區中面積排名第8。總人口4596萬(2010年),佔全國人口3.35%,人口排名為第12名。下轄8個市、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
與雲南省相鄰的省區有四川、貴州、廣西、西藏。雲南3個鄰國是緬甸、寮國和越南。北回歸線從該省南部橫穿而過。[1]
雲南歷史文化悠久,自然風光絢麗,擁有麗江古城、三江並流、石林、哈尼梯田、大理古城、崇聖寺三塔、玉龍雪山、洱海、滇池、撫仙湖、梅里雪山、普達措國家公園、噶丹松贊林寺、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等旅遊景點。[2]
中文名稱
雲南
外文名稱
Yunnan Province
別 名
雲、滇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西南
下轄地區
昆明、昭通、曲靖、玉溪、保山等
政府駐地
昆明市五華區華山南路135號
電話區號
0871
郵政區碼
650000至674600
地理位置
中國最西南方,北回歸線穿過
面 積
39萬平方千米
人 口
45,966,239(2010年)
方 言
西南官話等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石林、麗江古城、崇聖寺三塔、三江並流等
機 場
昆明長水國際機場、麗江三義國際機場
火車站
昆明站、曲靖站、大理站、麗江站
車牌代碼
雲Z-雲S(無雲B、I、T、U、V、W、X、Y、Z)
國民生產總值
12814.59億元(2014年)[3]
人均gdp
27263.63元(2014年)[3]
人類發展指數
0.675(中)2008年
著名高校
雲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等
省 會
昆明
旅遊城市
大理、麗江、香格里拉、景洪等
省委書記
李紀恆
省 長
陳豪
目錄
1 歷史沿革
▪ 地名來源
▪ 建制沿革
2 行政區劃
3 地理環境
▪ 位置
▪ 氣候
▪ 湖泊
▪ 地貌
▪ 地質
4 資源
▪ 礦產資源
▪ 動植物
▪ 水資源
5 人口民族
▪ 總人口
▪ 人口分布
▪ 人口增長
▪ 家庭戶口
▪ 性別構成
▪ 年齡構成
▪ 教育程度
▪ 城鄉人口
▪ 民族構成
6 交通
▪ 機場
▪ 鐵路
▪ 公路
▪ 高速公路
▪ 水運
7 經濟
▪ 綜述
▪ 第一產業
▪ 第二產業
▪ 第三產業
8 教育
▪ 本科高校
▪ 獨立學院
▪ 高職院校
9 社會
▪ 科技
▪ 文化
▪ 醫療
▪ 體育
▪ 社會
10 文化藝術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 歌舞活動
▪ 宗教信仰
▪ 節慶指南
11 政治
12 旅遊
13 特產美食
▪ 美食
▪ 特產
14 名人

歷史沿革
編輯

地名來源

雲南歷史老照片(12張)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開西地南夷,置縣24,雲南為其一。取縣名為「雲南」有三種說法,一是「彩雲南現」說,建縣時,縣治駐地現雲南驛村北面的龍興和山出現五彩雲霞,縣城在彩雲之南稱「雲南」;二是「雲山之南」說,雲山即(現賓川雞足山,常凝雲氣高數丈,縣城在雲山之南稱雲南;三是「武帝追夢」說,相傳漢武帝夜夢彩雲,遣使追夢,在今祥雲縣境追到彩雲,因置雲南縣。

唐時,南詔王閣羅鳳遺使到長安拜唐王,王問:君在何方?使遙指南曰:南邊雲下。於是在朝廷心目中「雲南」便為民祖國西南邊疆地域的代稱,開元十六年(728年)唐王便封閣羅鳳為「雲南王」。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設雲南行中書省,「雲南」正式作為滇域的名稱確定下來。經過了歷史的變遷,雲南縣的地域上曾設過雲南郡、雲南賧、雲南州,「雲南」兩字一直沿用。
明至清代為區雲南縣與省名的使用混暇,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常將雲南縣稱為「小雲南」,舊時曾有「小雲南」三年兩季荒、半夜挑水勾擔響、火把節里插黃秧「之民謠。
民國七年(1918年),為免省縣同名,將「雲南縣」改名「祥雲縣」,結束了「雲南」作為現今祥雲地域名稱2027年的歷史。[4]

建制沿革
殷周時期,雲南被稱為「百濮之國」。
前3世紀,楚國大將庄蹻進入滇池地區,建立滇國。
秦代修「五尺道」,在雲南派官「置吏」,標志著中央王朝對雲南正式統治的開始。
元封二年(前109年),西漢武帝時期,開西南夷,滇王降,設益州郡,東漢在今保山設永昌郡,亦屬益州部,對雲南的統治進一步深入,我國在雲南西部地區的疆域已大體奠定。[5]
魏晉南北朝時期,今雲南、貴州和四川西南部被稱為「南中」。三國時南中部分奴隸主貴族據地自雄,諸葛亮親率大軍渡瀘(今金沙江),平定南中,並調整郡縣建置。[5]
西晉時雲南改設中央直接統治的寧州,為當時全國十九州之一。這時雲南廣泛使用鐵器,實行移民屯田,滇中、滇東北等地出現了新的封建生產關系的因素。南北朝時期雲南在爨氏的統治時代。[5]
隋代消除割據勢力,雲南重新置於中央政府的直接統治之下,唐初繼之,基本上恢復了漢晉時期的郡縣規模。公元707年,唐朝擊敗南侵洱海的吐蕃擴張勢力,立鐵柱以紀功,公元738年扶植南詔統一了洱海地區,冊封波羅閣為「雲南王」。南詔時期的疆域東接貴州,西抵伊洛瓦底江,南達西雙版納,北接大渡河;東南界今越南,西南界今緬甸;西北與吐蕃為鄰,東北與戎州(今宜賓)相望的廣闊疆域。南詔內修制度,築拓東城(今昆明),建崇聖寺三塔。
晉朝泰始七年(271年),改置寧州。太康三年(282年),復省入益州,置南夷校尉。太安二年(303年),復置寧州。東晉咸和八年(公元333年),李雄派李壽率兵攻佔南中,李壽被封為「建寧王」,爨琛為交州刺史。咸康四年(338年),分置安州。咸康五年(公元339年),爨琛降晉,晉王朝封爨琛為寧州刺史,並承認其世襲地位,從此彝族豪族爨氏統治雲南400年。
南北朝,梁大同年,改置南寧諸州,承聖末年,雲南沒於群蠻。隋開皇十七年(597年),復開南中,仍置南寧州,領羈縻數十州,後又領於益州都督府。[5]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姚州管羈縻州三十二。貞觀六年(633年),於戎州置都督府,督南中一十七州。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洱海地區的蒙舍詔部落首領、哀牢夷人皮羅閣兼並其他五詔(蒙越、越析、浪穹、漾備、越澹),建立南詔國,被唐朝賜名「歸義」,封為雲南王。次年建都太和城(今大理市)。天寶元年(742年),置戎州督羈縻三十六州。天寶九年(750年),南詔佔領雲南全境,稱臣吐蕃,僭國號曰大蒙。貞元四年(788年),吐蕃冊封日東王。五年,復歸唐。十年,請改國號南詔。太和三年(829年),復叛唐。大中十三年(839年),僭稱帝國,號大禮。[5]
公元879年鄭買嗣殺南詔王建「大長和」 。光化四年(901年),鄭買嗣奪位,自立為王,改國號大長和。927年楊干貞建「大義寧」。公元937年,段思平聯絡三十七部滅大義寧國,建立「大理國」政權。大理國政權基本上承襲了南詔以來的疆界,行政區劃設有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實行封建農奴制專政。大理國政權在雲南的統治基本與中原的宋朝相始終。大理王向宋朝稱臣納貢,其首領先後被宋朝封為「雲南八國郡王」、 「大理王」等,並成為南宋王朝抵禦蒙古貴族西部戰線的助手。大理國政權始終保持著對宋王朝的臣屬關系。[5]
後唐天成三年(928年),白族楊干貞奪位,自立為王,國號大天興。次年,改國號大義寧。後晉天福二年(937年),白族段思平滅大義寧,建立大理國,都城大理。疆域包括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等地區,緬甸北部地區,以及寮國與越南的少數地區。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大軍乘革囊渡金沙入雲南,滅大理國,1260年,設「大理國總管」。1274年,忽必烈選派色目人賽典赤·贍思丁,1276年來雲南建立雲南行省,任賽典赤為「雲南行中書省平章政事」(相當於今省長),省會中慶路(昆明),自此昆明取代大理成為雲南的政治中心,使雲南完全納入了元朝的統一治理范圍,開拓了雲南歷史的新局面。從此,「雲南」一名便正式作為行省一級的機構出現在歷史上。此後元朝又封也先貼木兒為雲南王,1290年封皇孫甘麻剌為梁王,雲南王鎮大理,梁王管轄全省,雲南實際上存著行省與諸王府兩套政權,大理段氏又乘機割據滇西,行省已形同虛設。[5]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於1381年派傅友德、藍玉、沐英率大軍西進平定雲南,1382年建立了雲南布政使司(相當於省政府)和都指揮司(相當於省軍區),雲南內地設府、州、縣,實行以流官為主的統治,在邊遠地區則建立宣慰司、宣撫司、安撫司、長官司、「御夷」府州等,全由土司管轄。[5]
清朝對雲南的統治確立後,大量移民入滇,推行「改土歸流」。[5]
1919年「五四運動」前後,馬克思主義就開始在雲南傳播,1926年11月7日,經過李鑫等共產黨員的艱苦工作,中共雲南特別支部在昆明成立。由於國民黨的殘酷鎮壓,李鑫、王德三、劉平楷等相繼犧牲,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1929年,蔣介石任命龍雲為雲南省政府主席、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路軍總指揮等,以龍雲為首的雲南地方實力派統治在雲南確立。[6]
抗戰勝利後,中共雲南地方黨組織全面開展了組織、發動民眾,武裝奪取政權的斗爭,組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桂滇黔邊區縱隊」。1949年,在黨的統一領導下,解放了61個縣城,建立了14塊根據地。1949年12月9日,盧漢於率部在昆明起義,雲南宣告和平解放。[5]

行政區劃
編輯
雲南省下轄行政區名單

地級行政區
車牌代碼
縣級行政區

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 雲A-雲S 129個(15市轄區、14縣級市、71縣、29自治縣)
昆明市 雲A
呈貢區、盤龍區、五華區、官渡區、西山區、東川區、安寧市、晉寧縣、富民縣、宜良縣、嵩明縣、石林彝族自治縣、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曲靖市 雲D
麒麟區、沾益區、宣威市、馬龍縣、富源縣、羅平縣、師宗縣、陸良縣、會澤縣

玉溪市 雲F 紅塔區、江川區、澄江縣、通海縣、華寧縣、易門縣、峨山彝族自治縣、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昭通市 雲C 昭陽區、魯甸縣、巧家縣、鹽津縣、大關縣、永善縣、綏江縣、鎮雄縣、彝良縣、威信縣、水富縣
保山市 雲M
隆陽區、騰沖市、施甸縣、龍陵縣、昌寧縣

麗江市 雲P
古城區、永勝縣、華坪縣、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寧蒗彝族自治縣

普洱市 雲J
思茅區、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景東彝族自治縣、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西盟佤族自治縣

臨滄市 雲S
臨翔區、鳳慶縣、雲縣、永德縣、鎮康縣、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雲N
芒市、瑞麗市、梁河縣、盈江縣、隴川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雲Q
瀘水縣、福貢縣、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 雲R
香格里拉市、德欽縣、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 雲L
大理市、祥雲縣、賓川縣、彌渡縣、永平縣、雲龍縣、洱源縣、劍川縣、鶴慶縣、漾濞彝族自治縣、南澗彝族自治縣、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楚雄彝族自治州 雲E
楚雄市、雙柏縣、牟定縣、南華縣、姚安縣、大姚縣、永仁縣、元謀縣、武定縣、祿豐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雲G
蒙自市、個舊市、開遠市、彌勒市、建水縣、石屏縣、瀘西縣、綠春縣、元陽縣、紅河縣、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河口瑤族自治縣、屏邊苗族自治縣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雲H
文山市、硯山縣、西疇縣、麻栗坡縣、馬關縣、丘北縣、廣南縣、富寧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雲K
景洪市、勐海縣、勐臘縣

《雲南省行政區劃》資料來源[7-10]

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
雲南省總面積約39萬平方千米,佔全國面積4.11%,在全國

各省級行政區中面積排名第8。北回歸線穿過省境南部。該省的東面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貴州省,北面是四川省,西北面是西藏自治區。雲南的國境線長4060公里,與3個國家接壤:西面是緬甸(主要口岸是瑞麗),南面是寮國(主要口岸是磨憨),東南方是越南(主要口岸是河口)。[11]

氣候
雲南省氣候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和高原氣候區等7個溫度帶氣候類型。[12] 雲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其主要表現為:
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
雲南緯度和海拔相關。從緯度看,其位置只相當於從雷州半島到閩、贛、湘、黔一帶的地理緯度,但由於地勢北高南低,南北之間高差懸殊達6663.6m,大大加劇了全省范圍內因緯度因素而造成的溫差。這種高緯度與高海拔相結合、低緯度和低海拔相一致,即水平方向上的緯度增加與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狀況。使得各地的年平均溫度,除金沙江河谷和元江河谷外,大致由北向南遞增,平均溫度在5~24℃左右,南北氣溫相差達19℃左右。
由於受地形的影響和天氣系統的不同,全省氣溫緯向分布規律中常會出現特殊的情況,出現了「北邊炎熱南邊涼」的現象。特別是在垂直分布上,因境內多山,河床受侵蝕不斷加深,形成山高谷深,由河谷到山頂,都存在著因高度上升而產生的氣候類型差異,一般高原每上升100m,溫度即降低0.6℃左右。
年溫差小,日溫差大

雲南省年降水量(2張)
由於地處低緯高原,空氣乾燥而比較稀薄,各地所得太陽光熱的多少除隨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而增減外,也受雲雨的影響。夏季,最熱天平均溫度在19~22℃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溫度在6~8℃以上。年溫差一般為10~15℃,但陰雨天氣溫較低。一天的溫度變化是早涼,午熱,尤其是冬、春兩季,日溫差可達12~20℃。

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
全省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1100mm,南部部分地區可達1600mm以上。但由於冬夏兩季受不同大氣環流的控制和影響,降水量在季節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極不均勻的。冬季位於「昆明准靜止鋒」的西側,受單一暖氣團控制,降水稀少。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潮濕悶熱,降水充沛。降水量最多是6~8三個月,約佔全年降水量的60%。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節為旱季,降水量只佔全年的10~20%。雲南無霜期長。南部邊境全年無霜;偏南的文山、蒙自、思茅,以及臨滄、德宏等地無霜期為300~330天;中部昆明、玉溪、楚雄等地約250天;較寒冷的昭通和迪慶達210~220天。雲南光照每年每平方厘米為90~150千卡。

湖泊
滇池位於昆明市區南部,被譽為「高原明珠」,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湖泊、中國第六大淡水湖。湖泊面積311.388k㎡,流域面積2920k㎡,平均水深5.12m,最深處為11.3m,蓄水量為15.931億m3。海拔1887m,湖岸線長約200km。
洱海是雲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位於大理市區北部,湖泊面積252.91k㎡,流域面積2565k㎡,平均水深10.8m,最大水深21.5m,湖面海拔1966m,蓄水量28.8億m3,多年平均水資源量8.25億m3。
撫仙湖是中國第二深水湖泊,是雲南省蓄水量最大的湖泊,位於玉溪市江川區、澄江縣、華寧縣三區(縣)交界處。湖面海拔1722.5m,面積216.6k㎡,流域面積674.69k㎡,最大水深158.9m,平均水深92.5m,蓄水量189.3億立方米。
程海是一個內陸封閉型高原深水湖泊,沒有出流,位於永勝縣西南部,流域面積318.3k㎡,湖泊面積77.2k㎡,平均水深25.9m,最大水深36.7m,蓄水量19.87億m3,湖岸線長45.1km。
瀘沽湖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南部的兩省交界處,是中國第三大深水湖泊。湖面面積50.8k㎡,其中雲南境內30.3k㎡。
杞麓湖是一個封閉型高原湖泊,湖泊面積35.9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54.2平方公里,最大水深6.8米,平均水深4米,蓄水量1.7億立方米。
星雲湖是撫仙湖的上游湖泊,通過2.2公里的隔河與撫仙湖相聯。湖泊面積34.7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8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91米,最大水深9.5米,蓄水量1.84億立方米。
陽宗海湖泊面積31.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米,最大水深29.7米,流域面積192平方公里,蓄水量6.0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量3500萬立方米。
異龍湖位於石屏縣東南部,湖泊面積92k㎡,流域面積360.4k㎡,平均水深約5m,最大水深6.55m,蓄水量1.145億。異龍湖流域主要包括石屏縣的5個鄉鎮。
雲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分布在滇中、滇南、滇西和滇西北,分屬昆明市、玉溪市、大理州、麗江市和紅河州;其中滇池、程海和瀘沽湖屬長江水系,撫仙湖、杞麓湖、異龍湖、星雲湖和陽宗海屬珠江水系,洱海屬瀾滄江水系。[13]
水系:雲南省大小河流共600多條,其中較大的有180條,多為入海河流的上游。

地貌
相對平緩的山區只佔總面積10%,大面積土地高低差參,縱橫起伏,一定范圍又有和緩的高原面。
滇西縱谷區,高黎貢山為伊洛瓦底江與怒江的分水嶺上的高山頂部,常有永久積雪,形成奇異、雄偉的山嶽冰川地貌。金沙江「虎跳澗」峽谷,與兩側山嶺相對高差達3000餘米,為世界著名峽谷之一。瀾滄江的西當鐵索至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頂,直線距離約12公里,高差竟然達到4760米,在10餘公里的狹小范圍內,呈現出亞熱帶乾熱河谷和高山冰雪世界的奇異景觀,自然景色相當於廣東至黑龍江跨過的緯度。
全省分三個梯層,滇西北徳欽、香格里拉縣一帶為第一梯層,滇中高原為第二梯層,南部、東南和西南部為第三梯層,平均每公里遞降6米。盆地和高原台地,西南地區俗稱「壩子」。
地質博物館

絕美的水稻梯田(1張)
雲南也是一個很大的地質博物館。祿豐縣的早期侏羅紀地層中曾出土大量蜥腳類恐龍化石,留存較為完整,現已在縣城建成恐龍博物館供遊人參觀。另外,澄江縣的帽天山更是地質界中的「明星」,因為這里出土了數量多、種類豐富、留存完好的寒武紀多細胞生物的化石,有力地證明了「寒武紀生物大爆炸」的存在。昆明市東川區也是全國聞名的「泥石流博物館」,早期這里因為大規模不科學地開采銅礦,再加上氣候、地形等原因影響,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泥石流頻發地段,泥石流現象比較典型。

壩子
在雲南省起伏縱橫的高原山地之中,斷陷盆地星羅棋布。雲南這些盆地又稱「壩子」。雲南全省面積在1k㎡以上的壩子共有1445個,面積在100k㎡以上的壩子有49個,雲南最大的壩子在陸良縣,面積為771.99k㎡。雲南名列前10位的壩子還有:昆明壩(763.6k㎡)、洱海壩(601k㎡)、昭魯壩(524.76k㎡)、曲沾壩(435.82k㎡)、固東壩(432.79k㎡)、嵩明壩(414.6k㎡)、平遠壩(406.88k㎡)、盈江壩(339.99k㎡)、蒙自壩(217k㎡)。

地質
溫泉
安寧溫泉、騰沖溫泉
溶洞
建水燕子洞、瀘西阿廬古洞、九鄉溶洞、彌勒白龍洞、通海里山仙人洞、洱源清源洞
火山
騰沖火山

資源
編輯
雲南省素有「動物王國」「植物王國」和「有色金屬王國」的美譽。全國162種自然礦產中雲南就有148種,其中銅礦、錫礦等有色金屬礦產產量居全國前列。
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彌渡住房公積金李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