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興寧市各鎮的村名有什麼
原興城鎮轄西郊、南郊、城東、城北、寧江5個農村辦事處和興田街、東街、河背街、大新街4個街道辦事處及居民委員會30個。
寧新鎮14個村:東風、城南、文星、橫湖、橫新、洋里、陽光、大圳、高陂、大路、寨仔、水樓、大嶺、黃嶺。及一個大嶺街居委會。
寧中鎮12個村:竹一、星民、鴨橋、佛嶺、洋嶺、古塘、鵝一、鵝湖、鵝三、楓嶺、絲光、絲新。及一個佛嶺街居委會。
寧塘鎮15個村:文一、和一、和新、和山、大塋、石嶺、鄒陶、土坑、龍崗、建民、蔗塘、新塘、涼新、坪塘、陂豐。及文巒圩居民委員會。
壢陂鎮8個村:紅衛、新嶺、陂新、上篤陂、東聯、東紅、南方、陂寧。及壢陂居委會。
坭陂鎮23個村:篤陂、丙塘、東方、新民、將軍、大新、東山、新湖、理中、文德、宣明、文東、東興、柑子、合湖、官陂、角塘、王村、湯一、湯二、黃垌、湖柏、河心。及一個坭陂鎮居委會。
新圩鎮19個村:船添、新豐、新北、新里、里湖、崇上、石崖、蓮塘、藍布、藍二、虎洞、民新、大村、步東、茶屋、曹田、雙頭、寨塘、官峰。及一個新圩居民委員會。
水口鎮18個村:井下、光華、洋槐、鹽米、洋新、水洋、小豐、彭洞、英勤、水東、益華、達新、荷樹、大坑、鄒洞、東興、石下、官嶺。及一個水口圩居委會。
宋聲鎮10個村:雙成、璜江、宋聲、共寒、徑下、茂興、下畲、新坪、森豐、坪畲及一個宋聲街居民委員會。
下堡鎮10個村:光夏、河口、黎光、布頭、博溪、先鋒、群興、前豐、教美、松陂及一個下堡街居民委員會。
永和鎮32個村:大成、新崗、黃塘、成鵲、沙坪、石陂角、軍社、新中、中心嶺、新廉、新明新、華嶺、華峰、永星、水生、藍排、長安、錦洞、長新、仁里、三楓、老社、林場、夜明、鐵馬、崇新、湖尾、新寨、七層、大平、板子、振興及一個永和圩居民委員會。
徑南鎮14個村:官亭、黃坑、章印、濁水、柏塘、陂蓬、坪埔、太陽、白石、珊田、先鋒、星耀、東升、雙梧及一個徑南居民委員會。
徑心鎮10個村:章峰、圩下、臚聲、新洲、坪宮、馬山、寶山、寶興、半徑、李連及一個徑心居民委員會。
福興鎮8個村:大塘、新聯、五里、高田、梅子、神光、錦華、黃畿及一個福興街居民委員會。
刁坊鎮25個村:向陽、墨池、羅壩、圩東、周興、長征、貴豐、黃沙、新建、新坪塘、長段、聯新、河塘嶺、鄭江、桐坪、荷慕、橫江、三潭、新興、瑤崗、建興、紅光、新光、金銀、刁潭及一個刁坊圩居民委員會。
新陂鎮17個村:先聲、茅塘、福慶、福民、福豐、茶塘、洋崗、管嶺、一聯、樂仙、三新、新元、家莊、米寨、華新、新金、上長嶺及一個新陂圩鎮居民委員會。
葉塘鎮25個村:大路下、下洋、洋陂、新生、後橋、岳橋、上岳、大眾、同眾、建新、黎明、烏池、龍塘、石新、教禮、群屋、蘇京、勝青、留橋、田心、彭陂、龍坪、北塘、甘塘、三口塘、三變及一個葉塘鎮社區居民委員會。
葉南現葉塘管16個村:上中、下中、黃竹、雙涵、陂下、長風、筠竹、蓮池、上徑、富祝、下徑、河西、麻嶺、鴨池、湯湖、西山及一個湯湖居民委員會。
大坪鎮30個村:小埡、龍塘、吳田、雙紅、嶺河、嶺東、布駱、屏漢、白雲、新春、佛坳、祠堂、勝利、坪中、秋水、鴿池、黃坑、蘭塘、咨洞、大福、上河嶺、上大塘、下大塘、下河嶺、將軍塘、陶坑、蘭亭、蘭塘寨、朱坑、上黃坑及一個大坪鎮社區居民委員會。
坪洋現大坪管7個村:長坑、金坑、坪光、坪聯、大東、潭坑、友聯及一個坪洋街居民委員會。
崗背鎮壓12個村:黃石、留陂、聯豐、振光、寺崗、春勤、學士、橋尾、虎留、五星、土墩、樟杭及一個崗背圩居民委員會。
羅浮鎮25個村:浮中、高坑、浮北、浮西、塘社、浮塘、勤光、浮美、岩前、羅棟、小佑、蕉坑、中和、瑤興、新南、上下畲、浮東、中坑、東星、徐田、練優、浮南、象湖、澄聯、嶺南及一個羅浮鎮社區居民委員會。
羅崗鎮30個村:五五、白水、白群、蕉坑、柿子坪、蕉一、羅中、元潘、潘洞、德豐、福勝、富強、紅星、徐坑、霞嵐、紅旗、羅東、坳下、聯興、聯東、官莊、高陂下、澄清、源清、五福、溪一、溪庄、溪東、溪群、溪聯及一個羅崗社區居民委員會。
黃槐鎮12個村:槐東、槐西、西一、西二、禾村、雙龍、雙下、新村、黃溪、寶豐、上堡龍、下堡龍及一個黃槐鎮社區居民委員會。
黃陂鎮17個村:上翁、下翁、粒坑、三佳村、龍溪、竹塘、陶塘、後山、陶古、中心、濁水坑、大一、大二、徑口、徑中、甘磚、甘一及一個黃陂鎮社區居民委員會。
石馬鎮27個村:石岌、上庄、下庄、三庄、虎石、小水、秀水、大覺、馬上、馬石、馬下、新石、鄭塘、新田、刁田、新群、陶背、向前、洋門、橋下、李塘、(石祭)下、米渡、三聯、宮前、蕉聯、公陂及一個石民圩居民委員會。
龍北鎮10個村:上官、洋田、中官、下官、羅英、明星、石陂、龍東、霞洞、白泡及一個龍北圩居民委員會。
合水鎮8個村:溪唇、羅陂、雙溪、湖嶺、樂群、麻坑、五聯、富和及一個合水居民委員會。
龍田鎮16個村:涼傘、金星、曲塘、坪壩、龍盤、鴛塘、環陂、居公橋、蓼塘、五一、碧園、羊子嶺、高陂頭、水陂、石壁、麗溪及一個龍田圩居民委員會。
❷ 梅州 興寧有那裡好玩的
興寧位於粵東北部,素有「小南京」之稱。地理位置優越,扼東廠、韓江之上游。東鄰梅縣,南鄰豐順,西達五華、龍川,北接平遠和江西尋鄔。又是三省交匯的陸路交通樞紐,廣梅汕鐵路橫貫興寧,205國道經過城區,全市城。鄉公路水泥硬底化,交通十分便利。
興寧市委、市府十分重視旅遊業。市府對發展經濟提出採取「五動措施」即:「投資拉動、外向帶動、工業推動、商貿啟動、旅遊帶動」的發展戰略。經過幾年的建設。全市投入景區開發建設資金3500萬元,賓館建設資金6500萬元。目前全市旅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旅遊景區(點)逐年增多、接待環境大大改觀、遊客逐年增多,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行、游、吃、住。購、娛的旅遊要索。
興寧山川秀麗,風景如畫。古八景「神光夜氣」、「雞鳴春曉」、「墨池書屋」、「龍母遺跡」等聞名遐邇。新八景以神光山、合水水庫旅遊區為代表。神光山旅遊區緊鄰興城,秀麗的山川、美麗的傳說與古老的寺、壇、池融為一體,以宗教文化和風景名勝稱著於海內外,為粵東著名宗教勝地和旅遊區,尤其在重陽佳節,往神光山登高遠望的海內外遊客和方圓數十公里的群眾絡繹不絕,熱鬧非凡。合水水庫風景區,兼具山、水、田園之勝景,風光秀麗,景色宜人,被列入《中國名勝風光大辭典》。黃蜂窩茶山旅遊區、羅浮渡田河旅遊區等一批新的旅遊景點各具風采,聲譽日隆。
神光山旅遊區
轉自:興寧人民政府公眾網
神光山,位與興寧市郊。山上林木參天,曲徑通幽,古跡甚豐,為歷代文人墨客暢游之地。每年重陽節赴神光山登高,祭祀,賽神會等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
主要景點有山南的墨池及石古大王. 白沙大王. 三山大王. 神光寺等廟壇。神光山已建成獨具特色的旅遊勝地。
興寧市神光山旅遊區風光秀麗,景色迷人,名勝古跡多,是旅遊避暑勝地。一九八九年,神光山旅遊區被列為梅州市級風景區。江南四大才之一,時為明代正德十二年,祝枝山曾任興寧縣知縣。在游神光山時曾寫下神光山詩名:出郭西南五里強,翰林留得讀書堂,漫漫古岫雲煙薄,寂寂閑陂草樹旁,幾點遠村依野水,一間空殿鎖斜陽,山靈為我鄉人問,更許何年會有光。
神光寺:神光寺建於北宋即公元一零五八年,一九五八年被毀,一九八七年按泰式寺廟建築風格重新修建。新神光寺佔地面積八千平方米,建築面積2050平方米,寺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觀音殿、地藏殿。大雄寶殿內設有伍百羅漢,四周牆上還有釋加牟尼成佛的由來磁畫,十分華麗壯觀。
祖師殿:在神光寺的上方建有祖師殿。殿分主殿和圍廊,佔地三千平方米,建築面積一千一百五十平方米,殿內有大小佛像一百多個。
石古大王:從神光山西邊山口,邁步一百一十七級石級而上,可見到一棵千年古榕和一個古茶亭,在旁邊原有一個巨石,即為「石古大王」。相傳石古大王為興寧古代的一位民族英雄, 因保家衛國有功,被尊為神。後人為紀念這位相傳的英雄,在旁設有神壇和行宮。在壇上方有一橫匾,書有漆金大字「岩固天全」,這四個字可拆寫為「山口一人,石古大王」。
墨池與探花書院:在神光山東邊的山坳里的墨池寺邊有口石泉,泉水自石間湧出,長流不息,泉水清澈純凈而無雜質,水味甘甜。據明朝所編正德興寧志記載,宋學士羅孟郊少年讀書於此,常在泉邊臨池習書,洗硯池中,水盡墨色,因而得名墨池。羅孟郊刻苦攻讀高中探花,封為學士。後人為紀念他並激勵後輩,在墨池邊旁建一探花祠,後改為探花書院。
墨池寺:在墨池和探花書院邊有一古老的寺廟——墨池寺。墨池寺中有廣東最大的千手千眼觀音佛像和去年落成的大雄寶殿內的五百羅漢雕像。二處佛像的雕塑栩栩如生,雄偉壯觀,每日遊客洛澤不斷。
興寧市合水風景區簡介
轉自:興寧人民政府公眾網
粵東明珠」合水水庫,是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已列入(中國名勝風光大詞典)。它座落於梅隆鐵路中心站與興(興寧)、平(平遠)公路交叉點上,離興城市區14公里,地處黃陂河、羅崗河、大坪河的交匯處,故名合水。
水庫建於1957年,雄偉的主壩宛如一條巨龍橫卧在山水之間,水庫面積19萬畝,是防洪、灌溉、發電、種養、旅遊綜合利用的寧江水網樞紐工程。四周青山如浪,峰巒滴翠,庫區碧波盪漾,景色秀麗,小島散布,輕舟點點。主要景物有望江樓、鴛鴦亭、湖心亭、花塔、烈士紀念碑。在湖濱碼頭,可乘遊船飽覽湖光山色,在合水賓館,可品償四時佳果及美味佳餚。水庫建成以後,賀龍、聶榮臻、葉劍英三元帥和陶鑄、羅瑞卿、秦牧等均先後游覽了合水。
合水夜色
景區四周青山如浪,峰巒滴 ,庫區碧波盪漾,景色秀麗,小島散布,輕舟點點。主要景點有:植物園、望江樓、鴛鴦亭、湖主亭、花塔、獼猴樂園、烈士紀念碑、龜池、釣魚台等。有度假、會議、宴客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娛樂場所--新華娛樂中心。
花塔建於明朝末年。羅崗河黃陂河合江匯流後,水急彎流,水勢兇猛,經常翻般,農田房屋受淹,鄉民祭祀無效,認為水多皆因龍勢旺,而自發集資築《鎮龍寶塔》。
鎮龍寶塔東邊後遭雷電擊毀,只剩殘牆壁,一九五九年,興寧縣人民政府,拔款重修,塔高九層三十米,更名為《花塔》。
湖心亭建於一九五七年,亭形方立,古色古香,四面空門,八面來風,非常涼爽。
賀龍元帥於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六日,在此垂釣,興致勃勃,津津有味,釣得大鯇魚一條,紅鯉兩條,河鮁油煎,鯇魚擂丸,魚排骨滾湯,魚腸煮豆腐,盡情享用合水魚宴,他贊美合水錢肉堅而嫩滑,美味可口。合水全宴從此而出名。
❸ 興寧有什麼地方好玩的
興寧位於粵東北部,素有「小南京」之稱。地理位置優越,扼東廠、韓江之上游。東鄰梅縣,南鄰豐順,西達五華、龍川,北接平遠和江西尋鄔。又是三省交匯的陸路交通樞紐,廣梅汕鐵路橫貫興寧,205國道經過城區,全市城。鄉公路水泥硬底化,交通十分便利。 興寧市委、市府十分重視旅遊業。市府對發展經濟提出採取「五動措施」即:「投資拉動、外向帶動、工業推動、商貿啟動、旅遊帶動」的發展戰略。經過幾年的建設。全市投入景區開發建設資金3500萬元,賓館建設資金6500萬元。目前全市旅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旅遊景區(點)逐年增多、接待環境大大改觀、遊客逐年增多,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行、游、吃、住。購、娛的旅遊要索。 興寧山川秀麗,風景如畫。古八景「神光夜氣」、「雞鳴春曉」、「墨池書屋」、「龍母遺跡」等聞名遐邇。新八景以神光山、合水水庫旅遊區為代表。神光山旅遊區緊鄰興城,秀麗的山川、美麗的傳說與古老的寺、壇、池融為一體,以宗教文化和風景名勝稱著於海內外,為粵東著名宗教勝地和旅遊區,尤其在重陽佳節,往神光山登高遠望的海內外遊客和方圓數十公里的群眾絡繹不絕,熱鬧非凡。合水水庫風景區,兼具山、水、田園之勝景,風光秀麗,景色宜人,被列入《中國名勝風光大辭典》。黃蜂窩茶山旅遊區、羅浮渡田河旅遊區等一批新的旅遊景點各具風采,聲譽日隆。 神光山旅遊區 轉自:興寧人民政府公眾網 神光山,位與興寧市郊。山上林木參天,曲徑通幽,古跡甚豐,為歷代文人墨客暢游之地。每年重陽節赴神光山登高,祭祀,賽神會等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 主要景點有山南的墨池及石古大王. 白沙大王. 三山大王. 神光寺等廟壇。神光山已建成獨具特色的旅遊勝地。 興寧市神光山旅遊區風光秀麗,景色迷人,名勝古跡多,是旅遊避暑勝地。一九八九年,神光山旅遊區被列為梅州市級風景區。江南四大才之一,時為明代正德十二年,祝枝山曾任興寧縣知縣。在游神光山時曾寫下神光山詩名:出郭西南五里強,翰林留得讀書堂,漫漫古岫雲煙薄,寂寂閑陂草樹旁,幾點遠村依野水,一間空殿鎖斜陽,山靈為我鄉人問,更許何年會有光。 神光寺:神光寺建於北宋即公元一零五八年,一九五八年被毀,一九八七年按泰式寺廟建築風格重新修建。新神光寺佔地面積八千平方米,建築面積2050平方米,寺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觀音殿、地藏殿。大雄寶殿內設有伍百羅漢,四周牆上還有釋加牟尼成佛的由來磁畫,十分華麗壯觀。 祖師殿:在神光寺的上方建有祖師殿。殿分主殿和圍廊,佔地三千平方米,建築面積一千一百五十平方米,殿內有大小佛像一百多個。 石古大王:從神光山西邊山口,邁步一百一十七級石級而上,可見到一棵千年古榕和一個古茶亭,在旁邊原有一個巨石,即為「石古大王」。相傳石古大王為興寧古代的一位民族英雄, 因保家衛國有功,被尊為神。後人為紀念這位相傳的英雄,在旁設有神壇和行宮。在壇上方有一橫匾,書有漆金大字「岩固天全」,這四個字可拆寫為「山口一人,石古大王」。 墨池與探花書院:在神光山東邊的山坳里的墨池寺邊有口石泉,泉水自石間湧出,長流不息,泉水清澈純凈而無雜質,水味甘甜。據明朝所編正德興寧志記載,宋學士羅孟郊少年讀書於此,常在泉邊臨池習書,洗硯池中,水盡墨色,因而得名墨池。羅孟郊刻苦攻讀高中探花,封為學士。後人為紀念他並激勵後輩,在墨池邊旁建一探花祠,後改為探花書院。 墨池寺:在墨池和探花書院邊有一古老的寺廟——墨池寺。墨池寺中有廣東最大的千手千眼觀音佛像和去年落成的大雄寶殿內的五百羅漢雕像。二處佛像的雕塑栩栩如生,雄偉壯觀,每日遊客洛澤不斷。 興寧市合水風景區簡介 轉自:興寧人民政府公眾網 粵東明珠」合水水庫,是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已列入(中國名勝風光大詞典)。它座落於梅隆鐵路中心站與興(興寧)、平(平遠)公路交叉點上,離興城市區14公里,地處黃陂河、羅崗河、大坪河的交匯處,故名合水。 水庫建於1957年,雄偉的主壩宛如一條巨龍橫卧在山水之間,水庫面積19萬畝,是防洪、灌溉、發電、種養、旅遊綜合利用的寧江水網樞紐工程。四周青山如浪,峰巒滴翠,庫區碧波盪漾,景色秀麗,小島散布,輕舟點點。主要景物有望江樓、鴛鴦亭、湖心亭、花塔、烈士紀念碑。在湖濱碼頭,可乘遊船飽覽湖光山色,在合水賓館,可品償四時佳果及美味佳餚。水庫建成以後,賀龍、聶榮臻、葉劍英三元帥和陶鑄、羅瑞卿、秦牧等均先後游覽了合水。 合水夜色 景區四周青山如浪,峰巒滴 ,庫區碧波盪漾,景色秀麗,小島散布,輕舟點點。主要景點有:植物園、望江樓、鴛鴦亭、湖主亭、花塔、獼猴樂園、烈士紀念碑、龜池、釣魚台等。有度假、會議、宴客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娛樂場所--新華娛樂中心。 花塔建於明朝末年。羅崗河黃陂河合江匯流後,水急彎流,水勢兇猛,經常翻般,農田房屋受淹,鄉民祭祀無效,認為水多皆因龍勢旺,而自發集資築《鎮龍寶塔》。 鎮龍寶塔東邊後遭雷電擊毀,只剩殘牆壁,一九五九年,興寧縣人民政府,拔款重修,塔高九層三十米,更名為《花塔》。 湖心亭建於一九五七年,亭形方立,古色古香,四面空門,八面來風,非常涼爽。 賀龍元帥於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六日,在此垂釣,興致勃勃,津津有味,釣得大鯇魚一條,紅鯉兩條,河鮁油煎,鯇魚擂丸,魚排骨滾湯,魚腸煮豆腐,盡情享用合水魚宴,他贊美合水錢肉堅而嫩滑,美味可口。合水全宴從此而出名。
❹ 我國著名城鎮村落有哪些
北京市(9個)房山區南窖鄉水峪村門頭溝區龍泉鎮琉璃渠村門頭溝區龍泉鎮三家店村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Cuandixia)村門頭溝區齋堂鎮黃嶺西村門頭溝區齋堂鎮靈水村門頭溝區雁翅鎮葦子水村順義區龍灣屯鎮焦庄戶村延慶縣八達嶺鎮岔道村天津市(1個)薊縣漁陽鎮西井峪村河北省(32個)石家莊市井陘縣南障城鎮大梁江村石家莊市井陘縣南障城鎮呂家村石家莊市井陘縣於家鄉於家村石家莊市井陘縣南峪鎮地都村石家莊市井陘縣天長鎮梁家村石家莊市井陘縣天長鎮宋古城村石家莊市井陘縣天長鎮小龍窩村石家莊市鹿泉市白鹿泉鄉水峪村邯鄲市磁縣賈壁鄉北賈壁村邯鄲市磁縣陶泉鄉北岔口村邯鄲市磁縣陶泉鄉花駝村邯鄲市磁縣陶泉鄉南王莊村邯鄲市涉縣固新鎮固新村邯鄲市涉縣偏城鎮偏城村邯鄲市涉縣關防鄉宋家村邯鄲市涉縣河南店鎮赤岸村邯鄲市涉縣井店鎮王金庄村邯鄲市武安市伯延鎮伯延村邯鄲市武安市冶陶鎮安子嶺村邯鄲市武安市冶陶鎮固義村邯鄲市武安市冶陶鎮冶陶村邯鄲市武安市邑城鎮白府村邢台市內丘縣南賽鄉神頭村邢台市邢台縣路羅鎮英談村保定市清苑縣冉庄鎮冉庄村張家口市懷來縣雞鳴驛鄉雞鳴驛村張家口市蔚縣南留庄鎮南留庄村張家口市蔚縣湧泉庄鄉北方城村張家口市蔚縣暖泉鎮北官堡村張家口市蔚縣暖泉鎮西古堡村張家口市蔚縣宋家莊鎮上蘇庄村張家口市陽原縣浮圖講鄉開陽村山西省(48個)太原市晉源區晉源街道店頭村大同市天鎮縣新平堡鎮新平堡村大同市靈丘縣紅石塄鄉覺山村陽泉市郊區義井鎮小河村陽泉市郊區義井鎮大陽泉村長治市長治縣八義鎮八義村長治市長治縣賈掌鎮西嶺村長治市平順縣石城鎮東庄村長治市平順縣石城鎮岳家寨村晉城市高平市河西鎮蘇庄村晉城市高平市原村鄉良戶村晉城市高平市馬村鎮大周村晉城市高平市米山鎮米西村晉城市陵川縣西河底鎮積善村晉城市澤州縣晉廟鋪鎮攔車村晉城市澤州縣北義城鎮西黃石村晉城市沁水縣嘉峰鎮竇庄村晉城市沁水縣土沃鄉西文興村晉城市沁水縣鄭村鎮湘峪村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郭峪村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晉城市陽城縣潤城鎮上庄村晉中市榆次區東趙鄉後溝村晉中市介休市龍鳳鎮張壁村晉中市靈石縣兩渡鎮冷泉村晉中市靈石縣夏門鎮夏門村晉中市平遙縣岳壁鄉梁村晉中市太谷縣北洸鄉北洸村運城市萬榮縣高村鄉閻景村運城市新絳縣澤掌鎮光村運城市永濟市蒲州鎮西廂村忻州市寧武縣涔山鄉王化溝村忻州市繁峙縣神堂堡鄉茨溝營村忻州市繁峙縣杏園鄉公主村忻州市繁峙縣橫澗鄉平型關村忻州市河曲縣舊縣鄉舊縣村忻州市岢嵐縣大澗鄉寺溝會村忻州市岢嵐縣宋家溝鄉北方溝村忻州市偏關縣萬家寨鎮萬家寨村臨汾市襄汾縣新城鎮丁村臨汾市襄汾縣汾城鎮西中黃村臨汾市襄汾縣陶寺鄉陶寺村臨汾市汾西縣僧念鎮師家溝村呂梁市交口縣雙池鎮西庄村呂梁市臨縣磧口鎮李家山村呂梁市臨縣磧口鎮西灣村呂梁市柳林縣柳林鎮賀昌村呂梁市柳林縣三交鎮三交村內蒙古自治區(3個)包頭市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鎮美岱召村包頭市石拐區五當召鎮五當召村烏蘭察布市豐鎮市隆盛庄鎮隆盛庄村黑龍江省(2個) 齊齊哈爾市富裕縣友誼達斡爾族滿族柯爾克孜族鄉寧年村富寧屯 齊齊哈爾市富裕縣友誼達斡爾族滿族柯爾克孜族鄉三家子村上海市(5個)閔行區馬橋鎮彭渡村閔行區浦江鎮革新村寶山區羅店鎮東南弄村浦東新區康橋鎮沔青村松江區泗涇鎮下塘村江蘇省(3個)無錫市惠山區玉祁鎮禮社村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陸巷古村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明月灣村浙江省(43個)杭州市富陽市龍門鎮龍門村杭州市建德市大慈岩鎮新葉村杭州市桐廬縣江南鎮深奧村寧波市奉化市溪口鎮岩頭村寧波市象山縣石浦鎮東門漁村寧波市餘姚市大嵐鎮柿林村寧波市餘姚市梨洲街道金冠村寧波市餘姚市鹿亭鄉中村寧波市寧海縣茶院鄉許民村溫州市蒼南縣礬山鎮福德灣村溫州市蒼南縣橋墩鎮碗窯村溫州市樂清市仙溪鎮南閣村溫州市永嘉縣岩頭鎮芙蓉村溫州市永嘉縣岩坦鎮嶼北村湖州市南潯區和孚鎮荻港村紹興市嵊州市金庭鎮華堂村紹興市諸暨市東白湖鎮斯宅村紹興市紹興縣稽東鎮冢斜村金華市金東區傅村鎮山頭下村金華市磐安縣尖山鎮管頭村金華市磐安縣雙溪鄉梓譽村金華市浦江縣白馬鎮嵩溪村金華市浦江縣虞宅鄉新光村金華市浦江縣鄭宅鎮鄭宅鎮區金華市婺城區湯溪鎮寺平村金華市武義縣大溪口鄉山下鮑村金華市武義縣熟溪街道郭洞村金華市武義縣俞源鄉俞源村金華市永康市前倉鎮後吳村衢州市龍游縣石佛鄉三門源村衢州市江山市大陳鄉大陳村舟山市岱山縣東沙鎮東沙村台州市仙居縣田市鎮李宅村台州市仙居縣白塔鎮高遷村麗水市縉雲縣新建鎮河陽村麗水市景寧縣大際鄉西一村麗水市龍泉市城北鄉上田村麗水市龍泉市蘭巨鄉官浦垟村麗水市龍泉市西街街道宮頭村麗水市龍泉市小梅鎮大窯村麗水市龍泉市小梅鎮金村村麗水市遂昌縣焦灘鄉獨山村麗水市慶元縣濛州街道大濟村安徽省(25個)安慶市太湖縣湯泉鄉金鷹村蔡畈古民居安慶市太湖縣湯泉鄉龍潭寨古民居黃山市黃山區永豐鄉永豐村黃山市徽州區呈坎鎮呈坎村黃山市徽州區呈坎鎮靈山村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潛口村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唐模村黃山市祁門縣閃里鎮坑口村黃山市休寧縣萬安鎮萬安老街黃山市休寧縣商山鎮黃村黃山市黟縣宏村鎮宏村黃山市黟縣宏村鎮盧村黃山市黟縣宏村鎮屏山村黃山市黟縣碧陽鎮關麓村黃山市黟縣碧陽鎮南屏村黃山市黟縣西遞鎮西遞村黃山市歙縣徽城鎮漁梁村黃山市歙縣鄭村鎮棠樾村池州市東至縣花園鄉南溪古寨池州市貴池區墩上街道渚湖姜村池州市貴池區棠溪鎮石門高村宣城市涇縣桃花潭鎮查濟村宣城市涇縣榔橋鎮黃田村宣城市旌德縣白地鎮江村宣城市績溪縣瀛洲鎮龍川村福建省(48個)福州市馬尾區亭江鎮閩安村福州市長樂市航城街道琴江村三明市清流縣賴坊鄉賴安村三明市大田縣濟陽鄉濟陽村三明市建寧縣溪源鄉上坪村三明市將樂縣萬全鄉良地村三明市明溪縣胡坊鎮肖家山村三明市明溪縣夏陽鄉御簾村三明市尤溪縣台溪鄉蓋竹村三明市尤溪縣台溪鄉書京村三明市尤溪縣西濱鎮厚豐村三明市尤溪縣新陽鎮雙鯉村三明市尤溪縣洋中鎮桂峰村三明市泰寧縣新橋鄉大源村泉州市晉江市金井鎮福全村泉州市永春縣岵山鎮茂霞村漳州市平和縣大溪鎮莊上村漳州市平和縣霞寨鎮鍾騰村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鎮田螺坑村南平市武夷山市武夷街道下梅村南平市武夷山市興田鎮城村南平市順昌縣大幹鎮上湖村龍岩市連城縣廟前鎮芷溪村龍岩市連城縣宣和鄉培田村龍岩市連城縣莒溪鎮壁洲村龍岩市連城縣四堡鄉務閣村龍岩市長汀縣館前鎮坪埔村龍岩市長汀縣三洲鎮三洲村龍岩市長汀縣紅山鄉蘇竹村龍岩市上杭縣太拔鄉院田村龍岩市新羅區適中鎮中心村龍岩市永定縣湖坑鎮洪坑村龍岩市漳平市雙洋鎮東洋村寧德市福安市溪潭鎮廉村寧德市福鼎市磻溪鎮仙蒲村寧德市福鼎市店下鎮巽城村寧德市福鼎市管陽鎮西昆村寧德市福鼎市太姥山鎮瀲城村寧德市古田縣吉巷鄉長洋村寧德市古田縣平湖鎮富達村寧德市古田縣杉洋鎮杉洋村寧德市屏南縣長橋鎮柏源村寧德市屏南縣長橋鎮長橋村寧德市屏南縣雙溪鎮雙溪社區寧德市屏南縣棠口鄉棠口村寧德市屏南縣棠口鄉漈頭村寧德市屏南縣甘棠鄉漈下村寧德市霞浦縣溪南鎮半月里村江西省(33個)南昌市進賢縣溫圳鎮楊溪村委李家村南昌市進賢縣文港鎮晏家村南昌市安義縣石鼻鎮羅田村景德鎮市浮梁縣江村鄉嚴台村景德鎮市浮梁縣勒功鄉滄溪村景德鎮市浮梁縣浮梁鎮舊城村景德鎮市浮梁縣瑤里鎮高嶺村景德鎮市浮梁縣瑤里鎮繞南村景德鎮市浮梁縣峙灘鄉英溪村贛州市贛縣白鷺鄉白鷺村贛州市安遠縣鎮崗鄉老圍村贛州市龍南縣楊村鎮楊村村燕翼圍贛州市龍南縣關西鎮關西村吉安市井岡山市鵝嶺鄉塘南村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陂下村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橫坑村吉安市青原區文陂鄉渼陂村吉安市吉州區興橋鎮釣源村吉安市安福縣金田鄉柘溪村吉安市安福縣洋門鄉上街村吉安市安福縣洲湖鎮塘邊村吉安市吉水縣金灘鎮燕坊村宜春市高安市新街鎮賈家村宜春市宜豐縣天寶鄉天寶村撫州市廣昌縣驛前鎮驛前村撫州市樂安縣湖坪鄉湖坪村撫州市樂安縣牛田鎮流坑村撫州市金溪縣雙塘鎮竹橋村上饒市婺源縣江灣鎮江灣村上饒市婺源縣江灣鎮汪口村上饒市婺源縣思口鎮延村上饒市婺源縣沱川鄉理坑村上饒市婺源縣浙源鄉虹關村山東省(10個)濟南市章丘市官莊鎮朱家峪村青島市嶗山區王哥庄街道青山漁村青島市即墨市豐城鎮雄崖所村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李家疃村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夢泉村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上端士村棗庄市山亭區山城街道興隆庄村濰坊市寒亭區寒亭街道西楊家埠村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山西街村威海市榮成市寧津街道東楮島村河南省(16個)洛陽市孟津縣小浪底鎮喬庄村洛陽市汝陽縣蔡店鄉杜康村平頂山市寶豐縣楊庄鎮馬街村平頂山市郟縣堂街鎮臨灃寨(村)平頂山市郟縣李口鎮張店村平頂山市郟縣渣園鄉渣園村平頂山市郟縣冢頭鎮西寨村新鄉市衛輝市獅豹頭鄉小店河村濮陽市清豐縣雙廟鄉單拐村漯河市郾城區裴城鎮裴城村三門峽市陝縣西張村鎮廟上村南陽市鄧州市杏山旅遊管理區杏山村南陽市內鄉縣乍曲鄉吳埡村信陽市光山縣文殊鄉東岳村信陽市羅山縣鐵鋪鄉何家沖村信陽市新縣八里畈鎮神留橋村丁李灣村湖北省(28個)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雙泉村大余灣武漢市黃陂區李家集街道泥人王村黃石市陽新縣浮屠鎮玉堍村黃石市陽新縣排市鎮下容村闞家塘十堰市竹溪縣中峰鎮甘家嶺村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高家堰鎮向日嶺村六組襄陽市棗陽市新市鎮前灣村荊門市鍾祥市客店鎮趙泉河村孝感市大悟縣芳畈鎮白果樹灣村孝感市大悟縣宣化鎮鐵店村八字溝黃岡市紅安縣華家河鎮祝樓村祝家樓垸黃岡市麻城市歧亭鎮丫頭山村黃岡市武穴市梅川鎮同心村李壠垸咸寧市赤壁市趙李橋鎮羊樓洞村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崔家壩鎮滾龍壩村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白果鄉金龍壩村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峰縣鐵爐白族鄉鐵爐村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峰縣鐵爐白族鄉細杉村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峰縣五里鄉五里村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峰縣中營鄉三家台蒙古族村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百福司鎮新安村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大河鎮冷水溪村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涼霧鄉海洋村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大路壩區蛇盤溪村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甲馬池鎮馬家溝村王母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清坪鎮中寨壩村鄭家壩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椒園鎮慶陽壩村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沙道溝鎮兩河口村湖南省(30個)衡陽市常寧市廟前鎮中田村邵陽市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崇木凼村岳陽市岳陽縣張谷英鎮張谷英村張家界市永定區王家坪鄉石堰坪村益陽市安化縣東坪鎮黃沙坪老街益陽市安化縣馬路鎮馬路溪村郴州市永興縣高亭鄉板梁村永州市零陵區富家橋鎮干岩頭村永州市江永縣夏層鋪鎮上甘棠村永州市祁陽縣潘市鎮龍溪村永州市雙牌縣理家坪鄉坦田村懷化市辰溪縣上蒲溪瑤族鄉五寶田村懷化市會同縣高椅鄉高椅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縣夯沙鄉夯沙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縣碗米坡鎮首八峒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阿拉營鎮舒家塘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都里鄉拉毫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麻沖鄉老洞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高峰鄉岩排溪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紅石林鎮老司岩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默戎鎮龍鼻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邊城鎮磨老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板栗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鎮德夯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鎮中黃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苗兒灘鎮六合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苗兒灘鎮惹巴拉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大壩鄉雙鳳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靈溪鎮老司城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小溪鄉小溪村廣東省(40個)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大嶺村韶關市仁化縣石塘鎮石塘村深圳市龍崗區大鵬鎮鵬城村汕頭市澄海區隆都鎮前美村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松塘村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大旗頭村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碧江村江門市開平市塘口鎮自力村江門市恩平市聖堂鎮歇馬村湛江市雷州市白沙鎮邦塘村湛江市雷州市龍門鎮潮溪村湛江市雷州市南興鎮東林村湛江市遂溪縣建新鎮蘇二村肇慶市端州區黃崗街道白石村肇慶市封開縣羅董鎮楊池古村肇慶市廣寧縣北市鎮大屋村惠州市博羅縣龍華鎮旭日村惠州市惠城區橫瀝鎮墨園村梅州市梅縣水車鎮茶山村梅州市梅縣南口鎮僑鄉村梅州市梅縣桃堯鎮桃源村梅州市梅縣雁洋鎮橋溪村梅州市梅縣雁洋鎮石樓村梅州市梅縣雁洋鎮松坪村梅州市豐順縣埔寨鎮埔北村梅州市蕉嶺縣南礤鎮石寨村梅州市興寧市羅崗鎮柿子枰村汕尾市陸豐市大安鎮石寨村河源市和平縣林寨鎮林寨古村清遠市佛岡縣龍山鎮上岳古圍村清遠市佛岡縣高崗鎮社崗下村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排鎮南崗古排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排鎮三排村東莞市企石鎮江邊村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東莞市石排鎮塘尾村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潮州市潮安縣古巷鎮古一村象埔寨潮州市潮安縣龍湖鎮龍湖古寨雲浮市雲城區腰古鎮水東村廣西壯族自治區(39個)南寧市江南區江西鎮揚美村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拱洞鄉平卯村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四榮鄉東田村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四榮鄉榮地村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丹洲鎮丹洲村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鄉高定村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鄉高友村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和平鄉龍脊村桂林市灌陽縣洞井瑤族鄉洞井村桂林市灌陽縣水車鄉官莊村桂林市灌陽縣新街鄉江口村桂林市荔蒲縣馬嶺鎮永明村小青山屯桂林市臨桂縣四塘鄉橫山村桂林市靈川縣潮田鄉太平村桂林市靈川縣大圩鎮熊村桂林市靈川縣定江鎮路西村桂林市靈川縣靈田鄉長崗嶺村桂林市靈川縣靈田鄉迪塘村桂林市靈川縣青獅潭鎮老寨村桂林市靈川縣青獅潭鎮江頭村桂林市靈川縣三街鎮溶流上村桂林市平樂縣沙子鎮沙子村桂林市興安縣白石鄉水源頭村桂林市興安縣漠川鄉榜上村桂林市陽朔縣白沙鎮舊縣村桂林市陽朔縣興坪鎮漁村欽州市靈山縣佛子鎮大蘆村玉林市北流市民樂鎮蘿村玉林市玉州區城北街道高山村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金鍾山鄉平流屯百色市那坡縣城廂鎮達臘屯百色市西林縣馬蚌鄉浪吉村那岩屯賀州市鍾山縣燕塘鎮玉坡村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秀水村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福溪村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新華鄉虎馬嶺村賀州市平桂管理區鵝塘鎮蘆崗村賀州市鍾山縣回龍鎮龍道村來賓市象州縣羅秀鎮納祿村海南省(7個)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文山村海口市龍華區遵譚鎮東譚村海口市瓊山區國興街道上丹村三亞市崖城鎮保平村文昌市會文鎮十八行村東方市江邊鄉白查村定安縣龍湖鎮高林村重慶市(14個)涪陵區大順鄉大順村涪陵區青羊鎮安鎮村九龍坡區走馬鎮椒園村綦江縣東溪鎮永樂村忠縣花橋鎮東岩古村忠縣新生鎮鍾壩村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金嶺鄉銀杏村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石家鄉黃龍村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悅崍鎮新城村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梅江鎮民族村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蒼嶺鎮大河口村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水河鎮河灣村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水河鎮後溪村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南腰界鄉南界村
四川省(20個)成都市邛崍市平樂鎮花楸村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迤沙拉村瀘州市瀘縣兆雅鎮新溪村瀘州市敘永縣分水鎮木格倒苗族村遂寧市射洪縣青堤鄉光華村南充市閬中市老觀鎮老龍村南充市閬中市天宮鄉天宮院村巴中市巴州區青木鎮黃桷樹村雅安市寶興縣磽磧鄉夾拉村委和平藏寨雅安市石棉縣蟹螺藏族鄉蟹螺堡子雅安市雨城區上里鎮五家村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桃坪鄉桃坪村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沙爾宗鄉叢恩村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黑虎鄉小河壩村鷹嘴河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雁門鄉蘿卜寨村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子庚鄉八子斯熱村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更知鄉修貢村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泥巴鄉古西村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新都鎮七灣村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梭坡鄉莫洛村貴州省(90個)貴陽市花溪區高坡苗族鄉批林村貴陽市花溪區石板鎮鎮山村大寨貴陽市開陽縣禾豐布依族苗族鄉馬頭村遵義市赤水市丙安鄉丙安村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大坪鎮龍潭村遵義市鳳岡縣綏陽鎮瑪瑙村安順市西秀區大西橋鎮吉昌村安順市西秀區大西橋鎮石板房村安順市西秀區大西橋鎮鮑屯村安順市西秀區七眼橋鎮雲山村銅仁市德江縣楠桿土家族鄉興隆社區上壩自然寨銅仁市江口縣太平土家族苗族鄉雲舍村銅仁市石阡縣白沙鎮馬桑坪村銅仁市石阡縣白沙鎮箱子坪村銅仁市石阡縣國榮鄉樓上村銅仁市石阡縣國榮鄉葛容村高橋自然村銅仁市石阡縣河壩場鄉小高王村銅仁市石阡縣聚鳳仡佬族侗族鄉黃泥坳村銅仁市石阡縣聚鳳仡佬族侗族鄉廖家屯村銅仁市石阡縣聚鳳仡佬族侗族鄉瓮水屯村銅仁市石阡縣石固仡佬族侗族鄉公鵝坳村銅仁市石阡縣五德鎮大寨村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仁縣巴鈴鎮百卡村卡嘎布依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往洞鄉增沖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往洞鄉則里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丙妹鎮岜沙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谷坪鄉銀潭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下江鎮高仟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揚武鄉排莫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南哨鄉翁座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隆里鄉隆里所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河口鄉文斗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郎德鎮上郎德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郎德鎮下郎德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郎德鎮南猛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西江鎮控拜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壩寨鄉壩寨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壩寨鄉蟬寨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壩寨鄉高場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壩寨鄉高興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壩寨鄉青寨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大稼鄉鄧蒙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德順鄉平甫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地坪鄉岑扣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地坪鄉高青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地坪鄉滾大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洪州鎮歸歐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洪州鎮九江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洪州鎮平架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洪州鎮三團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九潮鎮高寅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九潮鎮貢寨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九潮鎮吝洞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雷洞瑤族水族鄉金城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茅貢鄉蠶洞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茅貢鄉沖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茅貢鄉登岑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茅貢鄉地捫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茅貢鄉高近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茅貢鄉流芳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茅貢鄉寨頭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孟彥鎮芒嶺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尚重鎮高冷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尚重鎮紀登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尚重鎮紹洞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尚重鎮育洞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尚重鎮朱冠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雙江鄉黃崗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岩洞鎮述洞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岩洞鎮岩洞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岩洞鎮宰拱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岩洞鎮竹坪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永從鄉豆洞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肇興鄉肇興中寨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肇興鄉紀堂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肇興鄉紀堂上寨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肇興鄉堂安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肇興鄉肇興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平江鄉滾仲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興華鄉八蒙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興華鄉擺貝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栽麻鄉大利村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栽麻鄉宰盪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瑤山民族鄉董蒙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永康民族鄉太吉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永康民族鄉堯古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場河村交懂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縣壩街鄉壩輝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縣都江鎮怎雷村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縣拉攬鄉排燒村雲南省(62個)曲靖市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曲靖市羅平縣魯布革布依族苗族鄉羅斯村委臘者村玉溪市元江縣青龍廠鎮它克村保山市隆陽區板橋鎮板橋村保山市施甸縣姚關鎮山邑村保山市騰沖縣固東鎮和平村保山市騰沖縣固東鎮順利村保山市騰沖縣和順鎮水碓村昭通市威信縣水田鄉灣子苗寨村麗江市古城區大東鄉大東行政村麗江市古城區金山鄉貴峰村麗江市古城區金山鄉漾西村麗江市古城區七河鄉共和西關村麗江市寧蒗縣永寧鄉落水村麗江市永勝縣期納鎮谷宇村麗江市永勝縣期納鎮清水村麗江市玉龍縣白沙鄉白沙村麗江市玉龍縣寶山鄉石頭城村麗江市玉龍縣石頭鄉桃園村普洱市江城縣整董鎮城子三寨村普洱市景東縣大街鄉三營村普洱市景東縣文井鎮清涼村梁家組普洱市瀾滄縣酒井哈尼族鄉勐根村老達保組普洱市墨江縣聯珠鎮碧溪古鎮村普洱市墨江縣那哈鄉牛紅村委勐嘎村普洱市寧洱縣同心鄉那柯里村普洱市思茅區龍潭鄉龍潭村南本小組臨滄市滄源縣勐角鄉翁丁村臨滄市鳳慶縣魯史鎮魯史古集村臨滄市鳳慶縣魯史鎮沿河村臨滄市臨翔區博尚鎮大勐准委會勐准組(村)臨滄市臨翔區博尚鎮碗窯村碗窯組臨滄市臨翔區博尚鎮永和村委上永和村臨滄市臨翔區平村鄉那玉村委東崗村臨滄市臨翔區章馱鄉勐旺村委勐旺大寨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光祿鎮西關村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官廳鎮蒼台村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西庄鎮團山村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瀘西縣永寧鄉城子村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縣西三鎮可邑村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縣西三鎮膩黑村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寶秀鎮鄭營村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董干鎮新寨村委城寨村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族鄉洛特老寨村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鎮曼春滿村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易武鄉十字街村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太邑鄉者么村委大村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鎮喜州村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鎮周城村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金華鎮劍川古城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沙溪鎮寺登村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禾甸鎮大營庄村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禾甸鎮舊邑村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雲南驛鎮雲南驛村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博南鎮曲硐村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博南鎮花橋村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杉陽鎮杉陽村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寶豐鄉寶豐村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檢槽鄉師井村大村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諾鄧鎮諾鄧古村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永建鎮東蓮花村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戶撒鄉曼東村西藏自治區(5個)昌都地區芒康縣納西民族鄉上鹽井村昌都地區左貢縣東壩鄉軍擁村日喀則地區吉隆縣貢當鄉汝村日喀則地區吉隆縣吉隆鎮幫興村林芝地區工布江達縣錯高鄉錯高村陝西省(5個)銅川市耀州區孫塬鎮孫塬村渭南市韓城市西庄鎮黨家村榆林市綏德縣白家礆鄉賀一村榆林市佳縣佳蘆鎮神泉村榆林市米脂縣楊家溝鎮楊家溝村甘肅省(7個)蘭州市西固區河口鄉河口村蘭州市永登縣連城鎮連城村蘭州市榆中縣青城鎮城河村白銀市景泰縣寺灘鄉永泰村天水市麥積區麥積鎮街亭村天水市麥積區新陽鎮胡家大庄村隴南市文縣石雞壩鄉哈南村青海省(13個)海東地區互助縣丹麻鎮索卜灘村海東地區互助縣丹麻鎮哇麻村海東地區互助縣東溝鄉大庄村海東地區互助縣五十鎮北庄村海東地區互助縣五十鎮寺灘村海東地區互助縣五十鎮土觀村海東地區循化縣街子鄉孟達山村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保安鎮城內村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隆務鎮吾屯下庄村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年都乎鄉年都乎村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年都乎鄉郭麻日村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曲庫乎鄉江什加村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仲達鄉電達村寧夏回族自治區(4個)固原市隆德縣城關鎮紅崖村一組固原市隆德縣奠安鄉梁堡村一組中衛市沙坡頭區迎水橋鎮北長灘村中衛市沙坡頭區香山鄉南長灘村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4個)吐魯番地區鄯善縣吐峪溝鄉麻扎村哈密地區哈密市回城鄉阿勒屯村哈密地區哈密市五堡鎮博斯坦村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特克斯縣喀拉達拉鎮瓊庫什台村
❺ 怎麼填寫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
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學校: 院(系): 專業: 年級: 學生本人基本情況姓 名***性 別男/女出生年月1990民 族壯身份證號碼4414811990******政治面貌團員入學前戶口□城鎮□農村家庭人口數4畢業學校象州縣二中個人特長畫畫孤 殘□是□否單 親□是□否烈士子女□是□否家庭通訊信息詳細通訊地址廣東興寧市黃陂鎮某某村委某某村郵政編碼514555聯系電話( 填你家號碼 ) (區號)-家庭成員情況姓名年齡與學生關系工作(學習)單位職業年收入(元)健康狀況李某某50父子務農農民600多病羅某45母子務農農民600多病李xx20姐弟興寧市一中學生0健康影響家庭經濟狀況有關信息家庭人均年收入300(元)。學生本學年已獲資助情況 。家庭遭受自然災害情況: 2008年大旱災 。家庭遭受突發意外事件: 父親提高摔倒住院花2000元 。家庭成員因殘疾、年邁而勞動能力弱情況:父母年老體弱多病。家庭成員失業情況: 。家庭欠債情況: 貸款1.5萬 。其他情況: 。簽章學生本人你本人學生家長或監護人你爸李某某學生家庭所在地鄉鎮或街道民政部門經辦人簽字:單位名稱:(加蓋公章)年 月 日民政部門信息詳細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區號)-註:本表僅供參考。有些地方沒填的可以不填後面的是民政填的!你還要有一張到你所在的村委寫一張貧困證明。填好上面這張後拿到饗一級的民政局蓋個章,有條件的可以到縣里民政再蓋 一個。要注意的是這張表是一式兩份,要填好兩張!兩張都 要有蓋章!否則無效!搞好後交給學校的一共是3張!就是一張證明,兩張上面的。
❻ 興寧市城南區郵政編碼
直接填興寧市的郵政編碼就可以了,城南區也是興寧市的嘛,興寧市的郵政編碼是514500.
希望對你有用
❼ 梅州興寧有幾個鎮
截至2019年興寧市有17個鎮:龍田、合水、黃陂、黃槐、石馬、永和、坭陂、新圩、水口、刁坊、新陂、葉塘、大坪、羅崗、羅浮、寧中、徑南。
興寧,廣東省轄縣級市,由梅州市代管,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扼東江、韓江上游,地處粵東最大盆地興寧盆地,東連梅州市梅縣區,南鄰豐順縣,西接五華縣、龍川縣,北界平遠縣、江西省尋烏縣,總面積2104.85平方公里 。
為粵、贛、閩陸路交通樞紐 ,長深高速(梅河高速)、汕昆高速(興畲高速)、濟廣高速,廣梅汕鐵路、阜鷹汕鐵路貫穿境內。2011年,被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確認為 「中央蘇區縣」。
興寧屬南亞與中亞熱帶過渡氣候,年平均氣溫20.4℃。全市年平均氣溫21℃,降水量1540毫米。常年最熱月是7月,平均氣溫28.5℃,極端最高氣溫達38.3℃;
常年最冷月是1月,平均氣溫11.4℃,極端最低氣溫零下2.7至零下6.4℃。年平均降雨量1540.3毫米。夏季降雨最多,占年降雨量的41.5%。年平均日照時數2009.8小時。
風向比較穩定,以西北風頻率最高,東南風次之。自然環境優越,無霜期長,光照充足,四季宜耕宜牧,具有發展農、林、果、牧、漁等各業的有利氣候條件。
❽ 廣東興寧的來歷
興寧市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東北部興寧盆地,廣梅汕鐵路,梅河高速線上,毗鄰江西省。全市人口中絕大部分為客家人,當地民居、民俗和方言都具有鮮明的客家特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城市之一。
歷史
古代屬龍川縣地。東晉置興寧縣,以境內寧江而得名。此後這里逐漸發展成廣東、江西、福建交界處的地區性重貿中心,曾有「小南京」之稱。1994年撤縣設市,由地級梅州市代管。 宋末元初,文天祥曾在興寧組軍抵抗元軍。 明代才子祝枝山55歲時授廣東興寧縣知縣,63歲任京兆應天府通判。由於不滿官場腐敗之風,一年後他就借故辭官,回故里度殘年。
晉置縣,因興寧江而得名。一說縣內興旺無內患而得名。
興寧建縣於東晉咸和六年(331年),由古龍川分治而立,縣轄區有今五華、興寧全境以及龍川縣東部和紫金縣東北部。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至宋天禧三年(1019年),數次析古興寧置齊昌縣(府),轄境多次變遷。自宋熙寧四年(1071年)分設長樂縣(今五華縣)後,縣境相對穩定。1958年冬,平遠縣並入興寧,兩年後復置平遠縣。1985年實行市管縣體制,興寧隸屬梅州市。1994年6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興寧撤縣設市,為縣級市,由梅州市代管。從此,興寧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拉開了農村經濟向城市經濟邁進的序幕,為建成「經濟繁榮、科教領先、社會安定、生活小康、中等發達」的粵東商貿新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00年,興寧市轄28個鎮:興城鎮、寧中鎮、寧新鎮、寧塘鎮、龍田鎮、壢陂鎮、坭陂鎮、葉塘鎮、新陂鎮、刁坊鎮、北鎮、合水鎮、石馬鎮、羅崗鎮、羅浮鎮、黃陂鎮、黃槐鎮、崗背鎮、坪洋鎮、大坪鎮、葉南鎮、永和鎮、徑南鎮、徑心鎮、新圩鎮、水口鎮、下堡鎮、宋聲鎮。總人口871507人,各鎮人口: 興城鎮 86332 寧新鎮 39996 寧中鎮 38753 寧塘鎮 16623 新陂鎮 44889 刁坊鎮 35282 壢陂鎮 15312 永和鎮 33872 徑南鎮 11614 徑心鎮 13534 坭陂鎮 44514 新圩鎮 28238 水口鎮 28025 下堡鎮 12495 宋聲鎮 6751 羅浮鎮 38622 羅崗鎮 52973 黃槐鎮 30814 黃駛鎮 40429 崗背鎮 22544 坪洋鎮 10120 龍北鎮 15577 合水鎮 13304 龍田鎮 35350 石馬鎮 26227 大坪鎮 40348 葉塘鎮 40348 葉南鎮 22931 福興虛擬鎮 24145 四望嶂礦務局虛擬鎮 1545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興寧市轄28個鎮(興城、龍田、合水、崗背、龍北、黃陂、黃槐、寧塘、石馬、徑心、永和、寧新、瀝陂、坭陂、新圩、水口、刁坊、新陂、葉塘、大坪、羅崗、羅浮、寧中、徑南、下堡、寧聲、葉南、坪洋),470個村委會、58個居委會。
2003年,興寧市轄28個鎮(寧中、徑南、下堡、坪洋、宋聲、葉塘、興城、龍田、羅崗、羅浮、黃槐、黃陂、崗背、合水、石馬、大坪、葉南、新陂、寧新、徑心、泥陂、水口、刁坊、寧塘、壢陂、新墟、龍北、永和),共有27個居委會、470個村委會,10941個村民小組。面積2104平方公里,人口111.34萬。
2004年,撤銷宋聲、下堡鎮,並入水口鎮;撤銷壢陂鎮、並入坭陂鎮;撤銷徑心鎮,並入徑南鎮;撤銷崗背鎮,並入黃陂鎮;撤銷坪洋鎮,並入大坪鎮;撤銷龍北鎮,並入合水鎮;撤銷葉南鎮,並入葉塘鎮;撤銷寧塘鎮,並入寧中鎮;撤銷興城鎮、寧新鎮,設立福興、興田、寧新3個街道辦事處。撤並後興寧市共有17個鎮(龍田、合水、黃陂、黃槐、石馬、永和、坭陂、新圩、水口、刁坊、新陂、葉塘、大坪、羅崗、羅浮、寧中、徑南)和3個街道(福興、興田、寧新)。
截至2008年2月20日,興寧市轄3個街道(興田、福興、寧新)、17個鎮(龍田、合水、黃陂、黃槐、石馬、永和、坭陂、新圩、水口、刁坊、新陂、葉塘、大坪、羅崗、羅浮、寧中、徑南)。
編輯本段地理
興寧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扼東江、韓江上游,地跨東經115°30′至116°,北緯23°50′至24°37′。北部與江西省尋鄔縣毗鄰,東北部與平遠縣、梅縣相接,東部與梅縣交界,南部與豐順縣、梅縣相連,西北部與龍川縣相鄰,西南部與五華縣接壤。全市總面積2104.85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興城鎮位於300多平方公里的寧江盆地中部,是粵、贛、閩三省陸路交通樞紐,粵東北部主要商品集散地,梅州市次中心城市,興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區規劃面積51.9平方公里,至2003年建成面積12.8平方公里。興城距廣州377公里,至深圳347公里,至汕頭185公里,至韶關407公里,至江西尋鄔縣128公里,至福建龍岩282公里,至梅州城區57公里。全市年平均氣溫21℃,降水量1540毫米。
興寧處於粵東北山丘地帶,受北東至南西走向的蓮花山脈和羅浮山脈控制。最高峰陽天嶂海拔1017米,最低處水口圩鎮海拔100米,高低差917米。地形地勢總趨勢是北西向南東逐漸下降,而南部則由南向北遞降。南北狹長,北起陽天嶂,南至鐵牛牯峰(海拔998米)直線距離100公里;東西最寬處,徑心分水坳(海拔400米)至葉南筠竹坳(海拔300米)直線距離36公里。境內四周山嶺綿亘,中部為300多平方公里的斷陷盆地。整個市(縣)境形似扁舟。地貌類型主要分為5類:平原、階地、台地、丘陵、山地。其中,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階地、台地等3類占總面積的38.1%;海拔200米至400米的丘陵佔49.69%;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佔12.21%。
興寧北部的羅浮鎮屬東江流域,鎮內河溪均流入東江上游的渡田河。其餘28個鎮屬韓江流域,鎮內46條河溪水流入韓江上游的梅江。寧江(古稱左別溪)貫穿興寧南北,是流域面積最大的梅江支流,北起江西尋鄔荷峰畲,南至水口圩匯合梅江,全長107公里,從合水至水口主幹河道長57.5公里,沿途接納32條山溪小河,流域面積1364.75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65%。
興寧屬南亞與中亞熱帶過渡氣候,年平均氣溫20.4℃。常年最熱月是7月,平均氣溫28.5℃,極端最高氣溫達38.3℃;常年最冷月是1月,平均氣溫11.4℃,極端最低氣溫零下2.7至零下6.4℃。年平均降雨量1540.3毫米。夏季降雨最多,占年降雨量的41.5%。年平均日照時數2009.8小時。風向比較穩定,以西北風頻率最高,東南風次之。自然環境優越,無霜期長,光照充足,四季宜耕宜牧,具有發展農、林、果、牧、漁等各業的有利氣候條件。
編輯本段資源
土地資源。全市315萬畝土地,坡度在25度以下的宜墾面積佔73%。
水資源。興寧位於蓮花山脈北坡,為背風地帶,降雨量相對偏少。據水文觀測資料推算,境內各流域多年平均產水總量31.93億立方米,年蒸發量15.85億立方米,年平均徑流量13.48億立方米,豐水年徑流量19.81億立方米,枯水年徑流量7.96億立方米,平均產水量每平方公里64.8萬立方米,每畝平均432立方米,相當於梅州地區每平方公里產水量80.6萬立方米的80.4%。
動植物資源。境內動植物種類繁多,主要動物有100多種,植物600多種。
礦產資源。興寧是廣東省重點礦產資源市之一,現已初步探明有33種礦產230多處礦點。無煙煤、磁鐵礦、石膏礦、釩鈦磁鐵礦、石灰岩礦、螢礦、硫鐵礦、稀土礦、鈾礦、鈷等較為豐富。其中,無煙煤儲量1.47億噸,占梅州市總儲量的52.6%,曾被國家列為重要產煤基地;釩鈦磁鐵礦已初步探明可開采儲量1億多噸,遠景儲量4.5億噸;磁鐵礦2280萬噸,石膏礦4800多萬噸,螢礦近200萬噸,石灰岩礦5000多萬噸,稀土礦分布面積621平方公里。此外,還有豐富的礦泉水和地下熱能可供開發利用。
旅遊資源。興寧山青水秀,自然景觀有神光山、合水水庫、雞鳴山、和山岩、徑南黃蜂窩茶山、羅浮渡田河、寶山、鐵山嶂、獅子岩、溫泉等。合水水庫已列入《中國名勝風光大辭典》。人文景觀景點有客家圍龍屋、大成殿、文峰塔、人民公園、明星公園、明珠文化廣場、鳳英長廊和客家文化研究大師羅香林、民主革命先驅何天炯、地震學家李善邦、畫家羅清楨等名人故居。
❾ 劉氏宗祠在哪裡
位於廣東省興寧市黃陂鎮榕樹村。
劉氏總祠,全稱開七公派狀元及第劉氏總祠,是中國目前已知佔地面積最大的單姓宗祠建築物,系為紀念入粵始祖劉開七而設立,由閩、粵、贛、桂、瓊華南五省劉氏宗族合建,是劉開七2000多萬裔孫,共同尋根問祖的朝宗聖地。
每日由大江南北來總祠祭祖的後裔絡繹不絕,逢每年正月十九、二十日合族聯宗祭祖,更是香煙敞日,鞭炮轟鳴,盛況空前。狀元及第劉氏總祠,金字門匾熠熠生輝,「狀元及第」四字有所專指,特指開七公裔孫、道光十五年乙未科狀元劉繹,和光緒十八年壬辰科狀元劉福姚。
劉氏總祠金碧輝煌,重檐翹角,雕龍畫鳳,美輪美奐,大量使用皇族象徵的五爪金龍做為裝飾,祠內供奉有劉邦、劉秀、劉備三位開國皇帝的神主牌,懸掛兩漢二十四帝畫像,因此被世人譽為龍廷帝殿。
(9)興寧黃陂鎮大二村擴展閱讀
劉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發展繁衍。公元前300多年前,劉姓開始向河南及江蘇傳播。戰國時有個叫會的晉大夫,他有子孫留居秦國,稱劉氏。至戰國後期,秦國滅了魏國,劉氏宗族隨秦軍進入魏國都城大梁,即今河南開封。他的十世孫在魏國任職,魏滅後遷至大梁,生子劉清輾轉到今江蘇等地。
漢朝是劉姓的鼎盛和發展時期,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後,分封同姓於各地,其後支派繁衍,於是彭城、尉氏、臨淮、南陽、廣平、丹陽等地皆有劉氏。西漢初累計皇子封王30餘人,封侯者達400餘人。漢王室大封同姓王侯的結果使劉姓貴族遍布於大江南北,他們各據一方,很快成為各地有權有勢的大家族。
總之劉姓以皇族為主脈,經歷大漢400多年的繁衍發展,人口急劇增加,成為當時的天下第一大姓。但劉姓人口仍主要分布於黃河流域地區,主要集中於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西太原地區。此外,湖北荊襄地區、湖南長沙地區、江西九江地區也有劉姓望族。
漢末三國之際,中原的劉氏為避「董卓之亂」不斷向四方遷徙,主要是向東南投奔孫吳和向西南進入四川投奔蜀漢。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北方又一次陷入戰亂,中原劉姓與其他姓氏一樣,為避戰亂,向南方、東南和西南遷移,部分遷往日本和朝鮮半島。從東晉到唐朝,中原地區向南方和東南地區的移民從未間斷,移民越來越大,地域越來越遠。
唐宋時期,劉姓已遍布大江南北,「遍地劉」已初步形成。劉氏開始遷往兩廣,唐末中原人口大批移民福建,這也包括劉姓人群。南宋寧宗嘉定年間,河南宣撫使劉龍第七子劉開七,在廣東潮州任官,子孫遂居於興邑,人丁興旺,支派益繁,後又自興寧分散至許多地方;北宋時的《廣韻》列劉氏郡望有25個。
從明末清初開始,閩、粵劉氏陸續有人移居台灣,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謀生。
❿ 廣東省興寧市羅崗鎮出了多少大人物
【中國人民解放軍將軍】
鄧逸凡 中將 水口鎮小豐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副院長,廣州軍區 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廣州軍區副 政治委員
王國湘 少將 刁坊鎮建興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政治部主任、紀律檢查委員會專職書記
林紹新 少將 寧中古塘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空軍少將
柳河生 少將 興城鎮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湖北省軍區副司令員
賴佛新 少將 興寧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獸醫大學副校長
【民國將軍(中將)】
劉紹武 中將 黃陂鎮甘磚村人,國民革命軍徐州第七兵團六十四軍一五九師師長、六十四軍副軍長
劉既漂 中將 葉塘鎮留橋村人,西南政府防禦工事總工程師
劉鑄軍 中將 徑南鎮臚聲村人,國民革命軍第一戰區第三十四集團軍野戰補訓師師長,暫編第五軍副軍長,國防部中將部員
李 振 中將 刁坊鎮刁潭村人,國民革命軍川東軍區副司令員,西南軍區司令部高參室副主任。解放後任四川政協副主席、省參事室主任
李振球 中將 新陂鎮黃沙陂人,國民革命軍六十五軍中將軍長
李懷蒼 中將 葉塘鎮田心村人,國民革命軍某部團長、財政處長,中央 高級少將參謀,194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李潔之 中將 新陂鎮上長嶺村人,國民革命軍第七戰區軍糧計核委員會中將副主任,解放後任廣東省水利廳副廳長,省政協副主席
李新俊 中將 新陂鎮下樓村人,國民革命軍廣西省第十二行政區督察專員兼中將保安司令,國民政府政務部常務次長、部長
李伴奎 中將 興城鎮米寨村人,國民革命軍五十五軍副師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中將參議,解放後任武漢市政府參事
蕭冀勉 中將 葉塘鎮大路下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四編訓司令部司令官
蕭君勉 中將 葉塘鎮大路下人,國民政府總統府中將參軍
張醁村 中將 永和鎮大成村人,國民革命軍第九路軍總部及第七戰區司令長官部顧問
陳 侃 中將 大坪鎮潭坑村人,國民革命軍廣東省保安司令部高級參議、視察組主任
陳仲賓 中將 龍田鎮羊嶺村人,「南韶連」軍務督辦
陳道行 中將 興城鎮楊桃樹下人,中將高級參謀,第三戰區工兵團司令
陳宇飛 中將 興城鎮北街人,國民革命軍軍政部軍械司中將司長、第二 兵站中將司令
陳茹玄 中將 龍田鎮碧園村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工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代理主任委員
陳隱冀 中將 興城人,國民政府軍政部陸軍署中將軍械司長
羅梓材 中將 寧新鎮水樓村人,粵軍第四路軍第十二集團軍參謀長,解放後任廣東省工業廳廳長、手工業局局長
鍾 彬 中將 龍田鎮,川鄂邊綏靖公署事主任兼第十四兵團司令官
饒景華 中將 寧中鎮絲光村人,廣東陸軍第三獨立團團長,虎門要塞司令
廖鳴歐 中將 刁坊鎮圩東村人,廣東第二行政區行政督察專署專員兼保安司令
刁作謙 中將 興城西郊觀音堂人,外交部顧問兼陸軍中將參謀,參與1945年南京日軍投降受降典禮。
賴 剛 中將 福興神光山賴屋人,廣西省保安處中將處長、桂北師管區司令,廣西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
【民國將軍(少將)】
王 傑 少將 寧中鎮和一村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兵團司令部少將 副參謀長,後升任師長
王振漢 少將 寧中鎮和一村人,廣州衛戍司令部處長、救國軍軍長
伍漢屏 少將 新圩鎮虎洞村人,國民革命軍第四路軍少將、四七二旅長
劉 灝 少將 合水鎮雙溪村人,1917年護國軍第四軍陸軍少將
劉洪若 少將 羅崗鎮白水村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部政治部少將主任,1931年任江西大余縣縣長
劉飛軍 少將 徑南鎮臚聲村人,國民黨陸軍軍部少將參謀長
劉冠亞 少將 龍田鎮曲塘村人,國民革命軍旅長、少將副師長
劉定藩 少將 羅崗鎮白水村人,國民黨閩粵贛「剿匪」總指揮部參謀長
劉圃耘 少將 羅浮鎮人,國民革命軍聯合總司令部軍醫署經理科科長
劉柏賢 少將 新陂鎮五棟樓人,國民革命軍廣西十二行政區保安部少將副司令
劉倬環 少將 坭陂鎮陂新村人,陸軍暫編第五軍第 十四師少將參謀長
李 明 少將 新陂鎮家莊村人,國民革命軍六十五軍一八七師少將師長、六十五軍副軍長,解放後任廣東省水利廳副廳長
李則芬 少將 新陂鎮下樓村人,國民革命軍九十八軍副軍長
李安定 少將 新陂鎮下樓村人,國民革命軍福建省保安司令部少將參謀長兼閩東保安司令部少將特務團團長
李康秀 少將 新陂鎮上長嶺人,國民革命軍第四路軍交通兵團長
李益群 少將 寧中鎮文一村人,國民革命軍豫西師管區副司令,廣東粵中師管區副司令
吳達連 少將 黃陂鎮聯豐村人,國民革命軍第十四兵團總務處少將處長
吳應環 少將 合水鎮富和村人,國民革命軍粵保安司令部兵役處處長
何寶松 少將 石馬鎮新群村人,國民黨陸軍少將,解放後任廣東省民政廳副廳長,省人民政府委員,省政協副主席
何天祥 少將 石馬鎮新群村人,國民黨少校軍法處長,廣州北校場少將無線電 台台長
何孟淳 少將 石馬鎮新群村人,國民黨廣州行營政治部少將主任秘書,解放後任廣東省政府參事
何廼英 少將 石馬鎮新群村人,國民革命軍第一師少將副師長,豐順、興寧等縣縣長
何揚番 少將 永和鎮人,國民革命軍第九十軍一六五師師長
何滄浪 少將 寧中鎮和新村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兵團司令部參謀長
何廼黃 少將 永和鎮人,國民革命軍軍事委員會《軍事雜志》主編
何學植 少將 石馬鎮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一三三師少將師長
張 琛 少將 寧新鎮大嶺村人,國民革命軍六十五軍副軍長、代軍長
張 威 少將 興城鵝湖村人,國民革命軍第七戰區余漢謀高級參謀
張浩東 少將 興城鎮人,國民革命軍第七戰區長官部高參
張偉民 少將 寧中鎮鵝一村人,國民革命軍少將副師長
張一中 少將 興城鵝湖村人,國民革命軍六十二軍少將副軍長
張立群 少將 葉塘鎮下中社人,國民革命軍少將師參謀長
陳 師 少將 石馬鎮刁田村人,國民革命軍第一六七師副師長、第七戰區司令部高參
陳 定 少將 石馬鎮人,國民革命軍一五七師副師長,解放軍第六步兵學校校務部代部長、四川省政府參事室參事、省政協委員
陳公天 少將 石馬鎮新群村人,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二軍少將參謀長
陳名勛 少將 石馬鎮新田村人,國民黨國防部少將參議
陳寄雲 少將 興城鎮洋崗村人,中國遠征軍第七十一軍少將炮兵指揮官
陳紹鵬 少將 坭陂鎮東山村人,國民革命軍第二軍械庫庫長
陳偉霖 少將 坭陂鎮東山村人,國民黨六十五軍政治部少將主任,解放後任興梅聯合委員會顧問、廣州市政府參事室兼主任秘書
陳郁萍 少將 坪洋潭坑村人,國民黨一五九師少將參謀長,解放後任廣東省政府參事室參事、廣東省手工業局副局長
陳森蓮 少將 石馬人,海南防衛司令部警保一師副師長
陳世光 少將 水口鎮河東村人,國民革命軍第十四編練司令部副參謀長、福州綏靖公署少將總務處長、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少將高參
陳傑夫 少將 石馬人,國民革命軍少將炮兵指揮官,廣東省政府參事室參事
陳挹寰 少將 興城鎮夏屋陳人,國民革命軍國防部榮譽軍人第六教養院少將院長,兼江西省保安司令部師長、江西省參議員
幸中幸 少將 徑南鎮章峰村人,國民革命軍第四戰區長官部少將參議
幸振芳 少將 徑南鎮雙梧村人,陸軍八O四總醫院少將院長
林初耀 少將 黃陂鎮龍溪村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七師少將副師長、師長
羅熾楊 少將 新陂鎮家莊村人,粵軍第四旅少將旅長
羅翼群 少將 龍田鎮燕塘村人,大元帥府少將參軍,廣東憲兵司令,東征軍總參議,解放後任省參事室副主任
羅策群 少將 寧新鎮大圳村人,國民革命軍六十六軍一五九師少將副師長兼旅長
羅倬漢 少將 龍田鎮雞公橋,國民革命軍聯勤總部廣西供應局局長
羅陽模 少將 大坪人,國民革命軍團長、少將參謀
鍾之輝 少將 黃陂人,廣州行轅第一處少將副處長,國防部第七部新兵訓練處編練組少將組長
鍾翊群 少將 黃陂虎留村人,七十一軍駐粵辦事處少將處長。
饒崇詩 少將 寧新鎮洋嶺村人,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軍隊黨務處副處長,軍事委員會戰時幹部訓練團第三分團少將政治總教官
黃文思 少將 大坪鎮大塘村人,國民革命軍一五九師少將副師長
彭展寰 少將 羅崗鎮,國民政府國防部少將高級參謀
曾適存 少將 寧中鎮土坑村人,國民革命軍甘肅河西警備司令部第二處少將處長
曾問吾 少將 黃槐鎮槐東村人,中央邊務室少將主任,新疆吐魯番縣長
譚 忠 少將 福興鎮,國民革命軍滇邊游擊挺進縱隊第一支隊司令、少將副司令、雲南省保安第二師副師長
廖 慷 少將 龍田鎮涼傘村人,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副軍長兼四十五師師長,第三十一軍軍長
廖 淦 少將 龍田鎮高陂村人,國民黨第三戰區作戰研究室少校主任、廣 東陸軍軍官學校教官、陸軍某部少將參謀
廖中天 少將 合水鎮富和村人,粵中師管區副司令,廣東綏靖公署少將高參兼總務處長
廖頌堯 少將 龍田鎮涼傘村人,湖北省政府參事,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部少將參議,第六十五軍獨立旅少將旅長
廖毓清 少將 新圩楊閣山人,國民革命軍十九路軍團長,作戰司令
潘 標 少將 永和鎮湖尾村人,閩粵贛邊區總司令部第四區少將抗日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