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武漢黃陂 > 黃陂縣志名人

黃陂縣志名人

發布時間:2021-02-08 01:30:33

1. 歷史上黎姓的名人

1、黎士宏:(公元1618~1697年),一名士弘,字愧曾;福建長汀人。著名清朝大臣。少游李世熊之門,與弟士毅讀書佛祖峰僧寺。 清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舉人。

歷任江西廣信府推官,永新知縣,陝西甘州同知,江南常州知府。他居官清廉,清查屯糧,彰善懲奸,支放監餉,親驗倉封,諸多政績,為民稱頌。曾被錢謙益等推為海內名士。

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以平息河東之亂,晉升陝西布政司參議、參政。後因母老乞歸,家居近二十年。能詩文、繪畫,好古物。著有《西陲聞見錄》、《托素齋集》、《仁恕堂筆記》、《理信存稿》等。

2、黎簡:(公元1748~1799年),字簡民、未裁,號二樵、石鼎道士;廣東順德人。著名清朝畫家、詩人。諸生。工山水畫,蒼潤簡淡,皺擦松秀,純似文人逸致。

兼能詩詞,與其交往的同邑張錦芳、黃丹書,番禺呂堅,皆以詩著稱。著有《五百四峰草堂詩鈔》、《葯煙閣詞鈔》、《芙蓉亭樂府》等。

3、黎吉雲:(公元1795~1854年),字樾喬,原名光曙,字月喬;湖南湘潭人。著名清朝大臣。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轉御史。

掌稽查顏料庫,杜絕一切弊端。署兵科掌印給事中。後以病去職,再起為御史。時鴉片戰爭起,上疏痛陳時務,語多切直,稱於時。太平軍興,奉命巡城,以言事懺王大臣,降五級,遂致仕。工書。與何紹基友善。著有《黛方山莊詩集》等。

4、黎福疇:(公元?~1863年),字壽民;湖南湘潭人。著名清朝大臣。清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進士。任蒿城知縣,父卒,扶柩返湘。旋投曾國藩軍,在江西、安徽籌辦糧餉軍械。公元1861年代理無為州事。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署理寧國府,兼攝涇縣事。在任三月,病卒,贈太僕寺卿。

5、黎亞義:(公元?~1883年),黎族;廣東儋州人(今廣東儋縣)。著名清末黎民起義首領。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他與蔣鳳章等率黎民千餘人起義。曾攻佔田頭、王五等地,堅持斗爭數月。後遭清軍鎮壓,起義失敗。

2. 木蘭從軍的故事幾乎是人盡皆知,可有誰知道木蘭究竟「姓」什麼嗎

花木蘭究竟「姓」什麼? 時間: 2011年03月21日 來源:文化中國-中國網 作者: 顏亮 「木蘭」其人出自北朝民歌《木蘭詩》,在這首長達300多字的敘事詩中,生動地描繪出少女木蘭替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的傳奇故事,也成功地塑造了「木蘭」忠孝雙全、機智勇敢、不慕榮利的巾幗英雄形象。 我們現在說的「木蘭」,通常是指「花木蘭」,即木蘭姓「花」。然而,《木蘭詩》里對這位女主人公的身份並沒有特意說明,只是用「木蘭」二字做了最簡單不過的描述。其中,關於人物的姓名、出生、籍貫、家世等信息都未曾提及。《木蘭詩》里的「木蘭」二字到底指的是姓木名蘭,或是名字叫木蘭,還是其他什麼稱謂呢。而根據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二十五中,最早收錄《木蘭詩》的南朝陳代僧人智匠《古今樂錄》里「木蘭不知名」的記載來看,民歌中最初傳唱的「木蘭」,不過是個籠統的稱呼罷了。既然連最初的材料都不曾交代清楚「木蘭」的真實身份,那麼,後世家喻戶曉的「花木蘭」是從何而來的?「木蘭」究竟姓什麼呢? 千百年來,木蘭女扮男裝保家衛國的故事早已為人們所熟知,源於對木蘭的深切愛戴,歷朝歷代或賦詩吟詠、或撰文立傳、或作史實考證來贊美木蘭,文人墨客在《木蘭詩》的基礎上,對原有人物和情節不斷地進行潤色、加工和改造,以至於在民歌本身流傳的過程當中,也同時出現了許多近似《木蘭詩》的「仿作」,這些不同版本之間的種種「差異」,也便形成了歷代關於木蘭姓氏的諸多爭論,代表性的有以下幾種說法。 木蘭姓「花」,此說始於明代。明末文學家徐渭在雜劇《四聲猿》第三折《雌木蘭》中,第一次給木蘭冠以「花」姓,戲中唱道:「妾身姓花,名木蘭,祖上在西漢時,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親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作品中,徐渭不僅將木蘭本人交代得一清二楚,連家庭成員的情況也介紹得非常詳盡,父親花弧,母親姓袁,「當戶理紅妝」的阿姊稱為花木蓮,「磨刀霍霍向豬羊」的小弟則叫花雄。由於史料上缺乏相應的佐證,「花」姓木蘭顯然是徐渭「改編」而來的。給木蘭取「花」姓,為的是突出戲劇中木蘭女性美的藝術效果,這一觀點在清代《曲海總目提要。雌木蘭》中得到了證實:「木蘭事雖詳載古樂府。按明有韓貞女事,與木蘭相類,渭蓋因此而作也。木蘭不知名,記內所稱姓花名弧及嫁王郎事,皆系渭撰出。」 明清以後,經過幾百年的藝術再創作,「花木蘭」的藝術形象日臻完美。迄今為止,上演過木蘭戲的劇種有京劇、越劇、粵劇、崑曲、秦腔、平劇、川劇等20多種,特別是豫劇大師常香玉《花木蘭》的全國巡演,「花木蘭」在民間的影響更加深遠,「花木蘭」這個稱謂在人們心中也逐漸「固定」下來。 再說「朱」姓木蘭。唐白居易在《戲題木蘭花》中雲:「怪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杜牧也寫有《題木蘭廟》一詩:「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推上祝明妃。」這說明木蘭的故事在唐代已經膾炙人口了。杜詩里的木蘭廟在今湖北武漢黃陂區木蘭山上,山上至今還有木蘭祠、木蘭墓和將軍坊等遺址。據《黃陂縣志》記載:「唐貞觀年間,山北雙龍鎮千戶長朱異得一女,十八歲女扮男裝,代父從軍,英勇征戰十二載……封為將軍,她不受朝祿,回歸故里,終年九十,葬於木蘭山北。」明代焦紱在《焦氏筆乘》中也說:「木蘭,朱氏女子,代父從征。今黃州黃陂縣北七十里,即隋木蘭縣。有木蘭山、將軍冢、忠烈廟,足以補《樂府題解》之缺。」根據上述史料,一些專家學者認為,木蘭應姓「朱」。 「魏」姓木蘭之說則源於碑刻記載,在河南虞城縣營廓鎮內,現存有記錄木蘭生平故事的古碑刻兩通。一通為元代《孝烈將軍祠像辯證記》碑,碑文詳細記載了木蘭的身世和歷代修祠情況,此碑立於元寧宗時期(約公元1332年前後),經鑒定確屬元代石刻真品,這也是目前發現記載木蘭事跡的最早碑刻;另一通為清代《孝烈將軍祠辯誤正名記》碑,立於明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碑文上言:「營廓鎮北二里許孝烈將軍祠,乃隋末魏氏女,諱木蘭,未字真人,閨閣奇英者也……」上世紀90年代,虞城縣開始舉辦中國木蘭文化節,與會專家在分析了《木蘭詩》和現存碑刻後認為,木蘭應姓「魏」,故鄉在河南虞城。 此外,還有「韓」姓木蘭、四川閬中人,復姓「木蘭」鮮卑族人等說法。「木蘭」究竟姓什麼呢?筆者查閱了最具權威性的《辭海。詞語分冊》,其解釋為:「木蘭姓氏或作花,或作朱,也作木,均無確證。」也就是說,木蘭具體姓啥,至少在今天仍然還是個未解之「謎」。的確,《木蘭詩》作為一首口口相傳的民歌,本身就是在無數民間藝人相互傳唱、改編的基礎上形成的,在「原始檔案」尚不清晰、又缺乏正史記載的情況下,怎麼可能考證出「木蘭」真實的身份呢?僅憑一些地方縣志或碑刻記載,便一口咬定木蘭姓字名誰、家鄉何處,看似是為木蘭找到了「身份證」,卻不免陷入了附會和爭搶名人的怪圈當中。基於此,我覺得,既然「花木蘭」這個名字已經為大眾所接受,而且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巾幗英雄的形象代言人,那麼,木蘭還是姓「花」的好。 (編輯:李蓉姿) 資料 http://www.jynews.net/Item/282754.aspx

3. 綜合記載湖北地理,歷史,文化以及名人的書籍,求推薦,謝謝了。

去檔案館找當年的縣志、州志,中國古人最大的貢獻就是大量詳實准確的歷史記錄。雖然是詭異了點(實際上我就有一本我老家的縣志。。。),但是很有用。

4. 尋花木蘭歷史資料 越詳細越好

年代
根據北朝民歌《木蘭辭》(又作《木蘭詩》)(約作於北魏遷都洛陽以後,中經隋唐文人潤色)的描述,對於花木蘭的歷史年代問題: 目前有兩種主要的民間說法是: 第一種說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間,花木蘭替父從軍,參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戰,木蘭多次參與了北魏出擊大漠兵伐柔然的戰爭,且表現突出,但卻無人發現她是女子。戰爭結束後,朝廷欲授予她尚書郎,被她婉言拒絕。 第二種說法是: 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多載,屢建功勛。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北朝民歌的絕唱,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編的長篇敘事詩歌,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木蘭辭》是公認的北朝民歌,和隋朝缺乏密切的關系,這種隋朝末年的說法卻與全文多處有沖突,但是不知道為何會流傳這種說法)。
姓氏
據明人焦紱在其《焦氏筆乘》中說:「木蘭,朱氏女子,代父從征。今黃州黃陂縣北七十里,即隋木蘭縣。有木蘭山、將軍冢、忠烈廟,足以補《樂府題解》之缺。」 ;清代《康熙黃陂縣志》載:「木蘭,本縣朱氏女……假男子代父西征……至今其家猶在木蘭山下。」 可見,木蘭本姓朱,西漢人,出生於今武漢市黃陂區姚集鎮大城潭村。黃陂朱木蘭,有關文獻、實物、 傳記三重證據。
故里
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無確載,因此,木蘭之爭歷代有之。最早言及木蘭籍貫的是東晉末、南北朝初的何承天,他在《姓苑》一書中言木蘭任城人。他認為木蘭姓木,乃孔子的弟子端木賜(子貢)之後。端木氏曾因避仇而改姓木。子貢原籍魯國,即今曲阜一帶,東晉南北朝時,曲阜曾屬任城郡,所以何承天稱木蘭是任城人,不過此說學術界並不認可。當前爭議最激烈的有安徽亳州、河南虞城、湖北黃陂、陝西延安四個地方。虞城由娘娘廟改為木蘭廟,再附會為木蘭家鄉;黃陂由木蘭樹稱木蘭山,建木蘭廟,再附會為木蘭故里;延安在黃河西邊百餘里,也可「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那裡有座萬花山,也被附會為木蘭故里。以上三地都認為木蘭是隋朝或唐朝人。 1河南商丘市虞城縣營郭鎮是木蘭故里,有花木蘭祠為證。在京九鐵路線上,有個虞城木蘭站,不遠處即為花木蘭祠,是隋朝木蘭故居所在地。祠始建於唐代,佔地面積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門、大殿、獻殿、後樓和各院落,共有百餘間。大門過道內,塑有花木蘭的高大戰馬;大殿內,塑有花木蘭戎裝出征像和兩側侍衛;後樓塑有花木蘭少女像、全家合歡像;祠殿內外,有歷代官吏、名人贊美花木蘭的撰文、題詩、書畫等碑刻十餘通。如唐代杜牧詩:「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佛雲堆上祝明妃」。可惜,原祠毀於1943年一場戰火,近年重修,尚有元代、清代祠碑保存完好。2007年5月22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做出決定,命名虞城縣為「中國木蘭之鄉」,並同意虞城縣掛牌成立「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 木蘭葬於延安,聖地有勝跡。木蘭家住延安城南萬花鄉花塬頭村,為花姓,北魏人。死後葬於村旁山上,稱「花家陵」。皇帝還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階,兩旁分列石人、石馬、石獅、石羊。1984年,在延安萬花山修復了木蘭陵園。該園雕梁畫檔,典雅壯觀,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書的「木蘭詩」、「花將軍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詩人歌頌花木蘭的詩詞。園內遍植滿了木蘭喜愛的牡丹花,塑有木蘭戎裝石像,躍馬橫劍,逼真再現了木蘭當年的英雄氣概。 2安徽亳州市也有史書文物建築證明自己是花木蘭故里。亳州說認為花木蘭是漢朝人,早於北朝的木蘭辭,符合邏輯。城郊有陵,並有多塊石碑。 木蘭亳州人之說主要有下列根據: (一)明代,由皇帝御批的《大明一統志》載:「木蘭姓魏,亳州人。嘗代父戍完(縣),唐封孝烈將軍」。 (二)清代,《大清一統志》引《大明一統志》雲:「木蘭姓魏,亳州人。漢文帝時,匈奴寇北邊,發內郡戍之。木蘭代父為戍卒,以功為小校,所戍是完縣,故完人祀之。孝烈將軍,唐所封也。」 (三)明清以來的《鳳陽府志》、《潁州府志》、《保定府志》異口同聲,均言「木蘭姓魏,亳州人。」《歸德府志》雲:「木蘭,亳之譙人也。」 (四)古代《亳州志》、《完縣志》均言:「木蘭姓魏,亳州人」 。 (五)清代由皇帝欽定的大型圖書《古今圖書集成》內言「木蘭姓魏,亳州人。」 (六)明代巡按御史(皇家史官,自稱柱下史)何出光曾作《木蘭祠賽神曲》12首,他在序文中說:「木蘭,亳人,魏氏女。」 (七)完縣(今名順平縣)木蘭祠元代碑刻《漢孝烈將軍記》言:「神姓魏,字木蘭,亳州人。」 (八)木蘭戍邊燕山,《燕山叢錄》一書對木蘭的記載較為詳細,雲:「完縣東門外有孝烈廟,榜曰孝烈將軍。」《大清一統志》引《大明一統志》雲:「縣東或雲即木蘭女嘗代父戍此。唐封孝烈將軍。」有古碑稱曰:「木蘭姓魏,亳州人。」 (九)歷代學者,如元代學者達世安、明代學者朱國楨、明代詩人吳姚奎等,均在自己的著作中明白無誤地稱:「木蘭姓魏,亳州人。」 (十)木蘭家鄉亳州及木蘭戍邊之地燕山一帶均有很多傳說,不約而同地認為:木蘭是漢代女子,從軍的背景也是匈奴犯境。 3湖北黃陂縣:據一些史料記載,湖北黃陂縣城北20里為木蘭故鄉,古時曾置木蘭縣。在《湖北通志》、《黃陂縣志》因黃陂有木蘭廟、木蘭將軍冢。《木蘭古傳》曰:「木蘭將軍黃郡西陵人也。」清《忠孝勇烈奇女傳》稱:「木蘭朱姓,為湖廣黃州府西陵縣雙龍鎮人。」史傳明示則成為湖北黃陂人「與木蘭同籍」的最大理由。黃陂雙龍鎮有座「木蘭山」,山的北坡有一大土冢,冢前墓碑銘刻「敕建木蘭將軍墓碑序」。木蘭山上尚存「唐木蘭將軍坊」,上鐫「忠孝勇節」。

《河南通志》:「隋木蘭,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時發兵御戍,木蘭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還。……鄉人為之立廟」。 侯有造《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說:「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歷年以紀,交鋒十有八戰,策勛十二轉。朝覲,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書。隆寵不赴,懇奏省視。擁兵還譙,造父室,釋戎服,復閨裝,舉皆驚駭。咸謂自有生民以來,蓋未見也。衛兵振旅還,以異事聞於朝。召復赴闕,欲納宮中,將軍曰:臣無媲君禮制。以死誓拒之。勢力加迫,遂自盡。所以追贈有孝烈之謚也……」 明人劉惟德著《韓木蘭(娥)傳》載:「少女木蘭,姓韓,原名娥,四川閬中人。」

5. 歷史上姓黎的名人有哪些

黎錞:字希聲,北宋四川渠縣寶城區宋場鄉黎家山寨即狀元村人,慶歷三年癸未科即1403年狀元及第,精通經術。宋英宗曾問歐陽修:「蜀中有何名士?」對曰:「文學有蘇洵,經術有黎錞。」封之為「經術博士」。其後見載《荊楚黎氏族譜》,歷次重修,譜面均印「經術堂」;
黎明:宋代長沙(今屬湖南省)人,以孝友信義之高品受人贊賞。
黎宿:宋代東莞縣人,為人敦厚,重禮義。其割股為親人療病的事跡,受朝廷表彰,為世人傳頌。
黎貫:明代從化人,正德年間進士,著有《台中稿》、《西巡稿》、《傳閩稿》等文集。
黎淳:湖南省華容人,明朝天順年間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讀、吏部右侍郎和工部尚書、禮部尚書等職,黎淳博學多才,尤以經史著稱,除參與修撰了《大明一統志》《英宗實錄》《續資治通鑒綱目》外,著有《龍峰集》、《明試錄》、《黎文僖集》等傳世。明朝著名宰相楊廷和和楊一清都是其學生,並深受其影響。
黎恂:貴州遵義人,清代文學家。清心淡泊,用心治學,尤長於詩。
黎簡:清代廣東省順德縣人,著名書畫家,擅畫山水,畫法得元代四大家之妙。
黎景熙:北周河間郡莫阝縣(今河北省任丘)人,善書法,知玄象,以雅好讀書,著述不怠見稱,官至車騎大將軍。
黎靖德:宋代永嘉縣(今屬浙江省)人,曾任沙陽主簿。其博學能文,主持編修過《沙陽縣志》,著有《朱子語類》。
黎子雲:宋代儋州(今廣東省儋縣)人,家貧好學,常與弟載酒見蘇軾,軾題其別墅名曰:「載酒堂」。
黎公真:元代時任甘泉令,有仁政,深受百姓擁戴,時民畫其像於學舍,以表思念。
黎遂球:番禺(今廣東廣州市)人,明代詩人,亦擅繪山水。
黎民懷:從化(今屬廣東省)人,明代著名詩畫家,擅長詩、書、畫,時稱「三絕」。

6. 黎姓氏歷史有什麼名人

黎 嶷:河間莫阝縣(今河北省任丘)人,南北朝時北魏將軍,因戰功被賜爵容城縣男,加鷹揚將軍。
黎 僑:南北朝齊時明州(今浙江省寧波市)人,因戰功被封為永樂侯。
黎 干:唐代戎州(今四川省宜賓)人,曾任諫議大夫,京兆尹。善星緯術。
黎 錞:廣安(今屬四川省)人,宋代慶歷進士,蘇軾所作《遠景樓記》中評其為:「剛而仁明,正而不阿」。
黎 明:宋代長沙(今屬湖南省)人,以孝友信義之高品受人贊賞。
黎 宿:宋代東莞縣人,為人敦厚,重禮義。其割股為親人療病的事跡,受朝廷表彰,為世人傳頌。
黎 貫:明代從化人,正德年間進士,著有《台中稿》、《西巡稿》、《傳閩稿》等文集。
黎 淳:華容(今屬湖北省)人,明朝天順年間進士第一,官至南京禮部尚書。
黎 恂:貴州遵義人,清代文學家。清心淡泊,用心治學,尤長於詩。
黎 簡:清代廣東省順德縣人,著名書畫家,擅畫山水,畫法得元代四大家之妙。
黎景熙:北周河間郡莫阝縣(今河北省任丘)人,善書法,知玄象,以雅好讀書,著述不怠見稱,官至車騎大將軍。
黎靖德:宋代永嘉縣(今屬浙江省)人,曾任沙陽主簿。其博學能文,主持編修過《沙陽縣志》,著有《朱子語類》。
黎子雲:宋代儋州(今廣東省儋縣)人,家貧好學,常與弟載酒見蘇軾,軾題其別墅名曰:「載酒堂」。
黎公真:元代時任甘泉令,有仁政,深受百姓擁戴,時民畫其像於學舍,以表思念。
黎遂球:番禺(今廣東廣州市)人,明代詩人,亦擅繪山水。
黎民懷:從化(今屬廣東省)人,明代著名詩畫家,擅長詩、書、畫,時稱「三絕」。
黎庶昌:貴州省遵義人,清末外交家、散文家。歷任駐英、法、德、日四國參贊,又為出使日本大臣。著有《拙尊園叢稿》,編有《續古文辭類纂》。
黎元洪:湖北省黃陂人,歷任湖北軍政府鄂軍大都督、南京臨時政府副總統、北洋軍閥政府總統等職。
黎錦暉:湖南省湘潭人,現代著名音樂家,首創了兒童歌舞和兒童歌舞表演曲這兩種嶄新藝術形式,曾創辦「中華歌舞專修學校」。主要作品有兒童音樂《好朋友來了》、《老虎叫門》等。
黎錦熙:語言文字學家,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字劭西(1890-1978)。長沙府湘潭人。1911年湖南優級師范學堂畢業,後任《長沙日報》總編輯、省第一師范教員等。1920年起,任北京女子師大、湖南大學等校教授,講授國語文法,對語言文字科學深有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後,任北京師大中文系主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常委等職。著有《新著國語文法》、《中華新韻》、《國語新文字論》等。

7. 黎家有哪些歷史名人

黎錞:字希聲,北宋四川渠縣寶城區宋場鄉黎家山寨即狀元村人,慶歷三年癸未科即1403年狀元及第,精通經術。宋英宗曾問歐陽修:「蜀中有何名士?」對曰:「文學有蘇洵,經術有黎錞。」封之為「經術博士」。其後見載《荊楚黎氏族譜》,歷次重修,譜面均印「經術堂」;
黎明:宋代長沙(今屬湖南省)人,以孝友信義之高品受人贊賞。
黎宿:宋代東莞縣人,為人敦厚,重禮義。其割股為親人療病的事跡,受朝廷表彰,為世人傳頌。
黎貫:明代從化人,正德年間進士,著有《台中稿》、《西巡稿》、《傳閩稿》等文集。
黎淳:湖南省華容人,明朝天順年間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讀、吏部右侍郎和工部尚書、禮部尚書等職,黎淳博學多才,尤以經史著稱,除參與修撰了《大明一統志》《英宗實錄》《續資治通鑒綱目》外,著有《龍峰集》、《明試錄》、《黎文僖集》等傳世。明朝著名宰相楊廷和和楊一清都是其學生,並深受其影響。
黎恂:貴州遵義人,清代文學家。清心淡泊,用心治學,尤長於詩。
黎簡:清代廣東省順德縣人,著名書畫家,擅畫山水,畫法得元代四大家之妙。
黎景熙:北周河間郡莫阝縣(今河北省任丘)人,善書法,知玄象,以雅好讀書,著述不怠見稱,官至車騎大將軍。
黎靖德:宋代永嘉縣(今屬浙江省)人,曾任沙陽主簿。其博學能文,主持編修過《沙陽縣志》,著有《朱子語類》。
黎子雲:宋代儋州(今廣東省儋縣)人,家貧好學,常與弟載酒見蘇軾,軾題其別墅名曰:「載酒堂」。
黎公真:元代時任甘泉令,有仁政,深受百姓擁戴,時民畫其像於學舍,以表思念。
黎遂球:番禺(今廣東廣州市)人,明代詩人,亦擅繪山水。
黎民懷:從化(今屬廣東省)人,明代著名詩畫家,擅長詩、書、畫,時稱「三絕」。
黎庶昌:貴州省遵義人,清末外交家、散文家。歷任駐英、法、德、日四國參贊,又為出使日本大臣。著有《拙尊園叢稿》,編有《續古文辭類纂》。
黎元洪:湖北省黃陂人,歷任湖北軍政府鄂軍大都督、南京臨時政府副總統、北洋軍閥政府總統等職。
黎錦暉:湖南省湘潭人,現代著名音樂家,首創了兒童歌舞和兒童歌舞表演曲這兩種嶄新藝術形式,曾創辦「中華歌舞專修學校」。主要作品有兒童音樂《好朋友來了》、《老虎叫門》等。
黎錦熙:語言文字學家,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黎雄才:中國現代中國畫家。廣東省肇慶市。黎雄才是當代畫壇的重要畫家,也是嶺南畫派最有影響的傳人之一。

8. 新洲朱城

雙龍鎮歷史源流

雙龍鎮亦稱朱城寨、大城潭。東臨灄水、民舍座北朝南,南倚小寨山,古護城河環繞村莊,總面積約800畝。關於雙龍鎮等稱謂,筆者多年研究的初步結論是:隋唐時,此處叫朱城寨,意思是朱姓人在這里築的城寨。明時又叫過大城潭,即灄水河深潭旁修築了一座大城(其實不大)。叫雙龍鎮,是因此處地貌形似二龍戲珠之狀,其稱謂是隋唐之前,可見雙龍鎮歷史的悠久。

雙龍鎮歷史的確悠久。考古發掘和案頭研究的資料表明:西周時,這里已有先民棲息。到漢代,雙龍鎮已成為方圓數十里較繁華的集鎮。「當街鋪面百十家,商賈運貨有驢馬」為當時的寫照。基於繁華,村民諶文坤等老人談到歷史上曾在雙龍鎮設過縣治等事。據《黃陂縣志》記載:漢至隋,黃陂曾稱西陵、木蘭、梁興等縣名。古木蘭治所在黃陂,史書上早有記載。《南齊書、州郡志》載:南齊司州安蠻左郡轄七縣,第一個便是木蘭縣。當時,木蘭縣管轄包括今黃陂北部和紅安縣的西南地區,治所就在灄水河東的雙龍鎮。

在《中國歷史地圖集》中,歷史地理學家譚騏驤更明確地把古木蘭縣縣址標在黃陂灄水上中游處,而雙龍鎮正好處於這個位置。這就使古木蘭縣治所在黃陂,或說在黃陂雙龍鎮的說法更具權威性。從地理位置、軍事位置、商貿集散活動等方面分析,這也是極可能的。一、古時灄水水道十分發達,不但河寬河深水清,且離長江近便;二、雙龍鎮瀕臨灄水,不但築有石城,且有寬闊的護城河,易守難攻,為兵家必爭之地,宜於設置重要的政權機構;三、雙龍鎮北近豫皖,與本省紅安、大悟毗鄰,水陸交通便利,是最佳的商品集散地。我們從大寨山遺留下的眾多粗繩紋板瓦等分析,當時這里的建築十分豪華,很可能是統治者在此設置過政權機構,而不是一般的民間住宅建築所為。由此,還可以推斷,雙龍鎮護城河最遲在唐初就有了。爾後,在宋元及明前期,均進行過拓寬與掘深。

談到雙龍鎮歷史,幾年前該村的諶才卓老人曾說:古時候,雙龍鎮就被譽為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不但出了木蘭將軍這樣的大英雄、大貴人,古時還有大貴人和達官顯臣來過這里。諶老之說,民間確有所傳。雙龍鎮東北一里許有一觀音寺,隋唐時,觀音寺就十分著名。隋末,南陽王伍雲召兵敗韓擒虎、宇文成都之手後,隱居大悟山紫竹寺為僧,取法號喪吉。紫竹寺距觀音寺七十里,他應醉月長老之約到觀音寺講解經義。喪吾曾贊此處「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蘭山聳翠於前,柏籠橫枕於背後,為西陵第一名勝。」貞觀時,開國元戎鄂國公尉遲恭受太宗皇帝李世民之命督鄂時,曾多次來雙龍鎮觀音寺。尉遲恭來觀音寺,一是祭奠救過他命的好友朱若虛,二是會從紫竹寺來此的喪吾和尚,三是請醉月長老為他講解經義。這些正史乏見的故事,雖不足為歷史事實,但其說有接近於歷史的一面。所謂接近歷史,譬如喪吾對雙龍鎮的那些贊頌,方方面面就說得十分真實准確。

座談了解雙龍鎮歷史時,年近古稀的諶文書、胡升喜等老人補充說:祖祖輩輩世代相傳,漢代就有雙龍鎮的叫法。此說真實與否並不重要,但至少能說明雙龍鎮是極其古老的。隋唐時,由於朱若虛、朱天祿父子在朝廷和地方為官,並在此處承頭築城修寨,也就印證了朱城寨之說實有其事。民間還相傳:北宋時期,因戰敗、流亡的定遠縣官吏,曾一度攝政雙龍鎮。洪武初,明地方政府在原城寨的基礎上,對城寨進行了擴建,在大寨頂巔增修了一座烽火台,並設巡檢司於雙龍鎮。以「遏察奸偽、期在士民樂業、商旅無艱、鎮靜一方……」在雙龍鎮設巡檢司,這是很多老人都知道的事實。所以,不少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在雙龍鎮出生的老人仍一直稱雙龍鎮為大城司。據傳,大城巡檢司公署是一幢上下兩重的線石青磚屋。清咸豐年間,看管此屋的老人烤火睡著後,炭火燒著了火盆旁的乾柴,公署被燒毀。咸豐末同治初又復建。清同治時,大城譚司巡檢為方家 。

清代至民國初年,清政府和民國政府一直在雙龍鎮設有驛站和鹽局。據傳:雙龍鎮驛站的最後一塊匾牌為清軍提督、後擢升為台灣巡撫的劉銘傳所題。同治5年(1866年),劉銘傳率清軍追捻軍經雙龍鎮,扎營時,驛役磨墨請他題寫了「大城潭驛站」幾個字。民國初年,湖北督軍王占元微服觀看了木蘭山農歷八月開山門迎香客的廟會後,還尋訪了雙龍鎮。王督軍到雙龍鎮,主要是沖著歷史上是否有木蘭其人,是不是雙龍鎮人兩個問題而來。王督軍雙龍鎮之行,自然不會有什麼結論。民國21年,國民黨第十軍軍長徐源泉回新洲倉埠省親後去河南,中途曾在雙龍鎮作了短暫的停留。在雙龍鎮,徐源泉在鹽局老闆計某的陪同下,拜謁了觀音寺。並為觀音寺題寫了「慈悲為懷、利益眾生」的匾牌。對此,已故黃陂知名紳士胡秋原的父親胡康民曾說:雙龍鎮雖不大,但關注他的人物不小。

木蘭將軍與雙龍鎮

今年二月二日,中央電視台第七套節目,在《國防時空》欄目播放了《荊楚行——英雄木蘭》專題片。該片於2003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在雙龍鎮拍攝。該片播放後,社會反映較大。由此,一個關於木蘭身世、姓氏、故里、生卒年代等老話題,亦又成為雙龍鎮民眾談論的熱點。

為中央電視台《荊楚行——英雄木蘭》作解講的雙龍鎮村民諶文書老人說:歷史上的花木蘭就出生在雙龍鎮,本姓朱。木蘭祖父叫朱若虛,父親叫朱天祿。1998年,筆者到雙龍鎮采風時,村民諶才卓老人對此說得更詳細。他說:朱若虛是個文官,先為隋文帝楊堅幕僚,後隨唐公李淵鎮守太原,為高祖器重的大臣,貞觀初後賦閑在家潛心研究佛經道典。木蘭的父親叫朱天祿。天祿憨厚正直,貞觀時為雙龍鎮千戶。他為官清廉,樂善好施。諶文書、諶才卓所講與明《木蘭古傳》上「木蘭將軍黃郡西陵人、姓朱、父壽甫、又名異、天祿、母桂珍」的記載是吻合的。清同治十年(1871年)編纂的《黃陂縣志》上也有「湖廣省黃州府黃陂縣木蘭山有朱異家住其下,其女代父從征,功封木蘭將軍」的記載。這個記載,原自明萬曆時曾任都察院右御史、遼東巡撫張濤的一篇奏疏。諶才卓老人還談到,雙龍鎮東城門橋頭原有石碑一塊。石碑高約1.9米、寬1.2米、厚8寸。碑正面有「木蘭將軍雙龍鎮人」等字。背面文字記載的是修建東城門橋時,雙龍鎮朱諶陳等姓人捐資的情況。諶才卓老人還說:東城門橋頭的那塊碑大部分埋在土裡,是他1946年冬挖樹蔸時發現的。當時,他根本沒想到這塊碑有什麼意義和作用。石碑裸露地面後,大約沒過一年的時間,就被人砸碎了,而今連塊碎片也找不到。

談到木蘭與雙龍鎮,1982年,黃陂著名鼓書藝人胡志高先生曾對筆者說,民國時期(大約是1939年),黃陂名人、原荊襄水師統制趙南山曾對他講:木蘭將軍應是黃陂人,是北鄉雙龍鎮人。趙南山還說:他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赴日本任留學生監督前,曾看過一本木刻本《木蘭傳》。木刻《木蘭傳》中說:木蘭將軍,木蘭山北,灄水河東雙龍鎮人,姓朱,年少替父從征雲雲。1999年9月,筆者到雙龍鎮采風,年愈五十的村民朱衛華講他是朱若虛的後裔。他說:「木蘭是雙龍鎮人。她就出生在我家後面的朱家檯子屋。我們的祖先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傳下來,我們也還要這樣一代一代地傳下去。木蘭是民族的自豪,更是雙龍鎮朱姓人的自豪。」

筆者對朱衛華說:「現在黃陂境內的朱姓人,幾乎全是明洪式時由江西吉安等地遷徒而來的。你是這里的土著嗎?」

朱衛華的愛人彭雲花說:「談歷史不能隨意遍造。我們這里關於木蘭的故事很多,她就出生於雙龍鎮的朱家檯子屋。」

談到這個問題時,諶文書老人說:雙龍鎮的朱諶胡三姓人,都是土著,不是明時由江西遷徒而來的。歷史事實是不是如此,這還有待考證。

木蘭將軍與雙龍鎮,雙龍鎮與木蘭將軍,正如村民彭雲花所言,這里與木蘭相關的故事傳說很多。如觀音寺,相傳木蘭六七歲時,常到寺里「偷聽」喪吾和尚與醉月長老講解經義;大寨小寨山和大城潭邊的河灘,傳說木蘭替父從軍前,常到這些地方習武練功。實在地說,這些也只能作為傳說,不能作為真實的歷史。因為,根本無法找出佐證和事實證據。2004年6月1日,在黃陂區文聯暨黃陂作家協會成立大會上,著名詩人韋啟文先生曾說:歷史上是否有木蘭其人,是不是黃陂人,這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韋先生所說是客觀公正的。作為黃陂人,我們認為:如若歷史上實有木蘭其人的話,她就是雙龍鎮人。

雙龍鎮史跡的破壞保護與遺存

隋唐五代宋時期,灄水流域雖有多次的戰爭,但對雙龍鎮尚未造成大的破壞。雙龍鎮名勝古跡遭受大的破壞,是由元明時期開始的。

元明相交之際,戰亂頻繁,雙龍鎮的名勝古跡開始遭受大面積、嚴重的破壞。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徐壽輝部將率一支紅巾軍與元軍在灄水中下游展開了長達數月之久的拉鋸戰。元軍在進攻雙龍鎮時,炸城堡、挖城門、燒民房、毀道路、填護城河、鑿木船,流竄到雙龍鎮的土匪,趁戰亂搶動了觀音寺,盜走了鎮寺之寶玉觀音佛像,焚毀了經書。洪武年後,雙龍鎮城堡又經歷了復修、再毀、再復修、再毀的過程。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春,張獻忠農民軍在攻破灄水中游的周家寨、木蘭山、大場等山寨城堡後,沿灄水北進,繼而搗毀了雙龍鎮的部分城牆及西城門橋和西碼頭。此時的雙龍鎮,已是百孔千瘡,「鄉民依破城而居」。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部攻克黃陂縣城後,在去黃岡途中,砸毀了觀音寺的部分佛像。民國初年,雙龍鎮殘城內外的民用和准軍事設施基本破壞了。1947年,國民黨軍隊在雙龍鎮大寨頂端修碉堡,拆毀了東城門橋北翼近40米長、數當時遺存得最好的一段城牆。尚存的一些建築古跡,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基本上毀壞殆盡。

雙龍鎮城堡復修保護較好的數清乾隆嘉慶兩朝。嘉慶之後,就談不上復修和保護了。

相傳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湖北巡撫劉藻經雙龍鎮去河南信陽。到雙龍後,見此處有城堡和護城河,且風景不錯,問地方官這是什麼地方,城堡為何如此破舊。地方官回答:地方百姓相傳是唐朱木蘭將軍的故里,城堡破舊不知有多少年,地方政府和百姓無銀整修。劉藻「啊」了一聲後,說要是撥銀整修。不料沒過多久,劉巡撫往督雲南戰敗身死,撥銀整修雙龍鎮城堡之事自然成了泡影。當然,劉巡撫的意願是值得稱頌的。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當年隨劉巡撫到過雙龍鎮、時升為參將,據說是黃陂女婿的湖南人劉泗春捐銀三百兩,請石匠復修了破壞嚴重的部分城牆。

嘉慶二年(1797年)夏,黃陂普降大雨,山洪爆發,猛漲的河水沖垮了雙龍鎮西城門一帶的城牆、民房及碼頭。時在湖北巡撫衙門當差的鄉人諶某找到巡撫惠齡,以防洪安民為由,由巡撫撥銀五百兩,雙龍鎮商戶自籌紋銀若干兩,將洪水沖垮的城牆、房屋、碼頭修復。

為保護雙龍鎮歷史文化遺址,1988年12月,武漢市人民政府在雙龍鎮立碑,確定此處為「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0年,黃陂區姚家集鎮人民政府成立了「木蘭故里修復領導小組」,擬自籌資金、招商引資、申請國家扶持資金等措施,全面做好雙龍鎮名勝古跡的修復工作。

而今,能見證雙龍鎮古老歷史的只有年久淤塞,已經廢棄乾涸、部分改作水田的護城河,大寨山上殘存的粗繩紋板瓦及陶筒、鬲足、灰陶、紅陶殘片,尚有殘牆殘瓦的觀音寺遺址。唯一保存較好的是隋唐時始建而受毀、明清時復修的東城門橋及東城門橋的古條石板

雙龍鎮作為木蘭將軍的出生地,應有木蘭遺物和與木蘭有關的遺存遺物,但由於歷史年代久遠,除朱家檯子屋等遺跡外,其它尚少見,這的確是一大遺憾。

9. 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巾幗英雄,你知道她是哪個朝代的人嗎

花木蘭北魏時期的人。

北魏時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但是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無法上戰場,家中弟弟年齡尚幼,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十幾年的軍旅生活。

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子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而木蘭既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這就比一般從軍的人更加艱難!可喜的是花木蘭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數十年後凱旋迴家。

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時認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然而,花木蘭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顧拒絕了,請求皇帝能讓自己返鄉,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為她又勇敢又純朴。1998年,美國迪斯尼公司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成了動畫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歡迎。

(9)黃陂縣志名人擴展閱讀:

《木蘭辭》說它是北朝(魏)樂府,大概不會有人反對。

秦漢以降的朝廷大多設有專門的樂府官署,南北朝也不例外,具體職能是負責收集整理民歌、訓練樂工等,屬掌禮儀教化的太常寺該管。

《木蘭辭》被宋代郭茂倩收入《樂府詩集》,與《孔雀東南飛》並稱為樂府雙璧,不是沒有道理的。郭茂倩的父親郭源明曾做過太常博士,家學淵源、慧眼獨具。

樂府歌辭的來源一般有兩種:御用文人創作和民間採集。《木蘭辭》顯然屬於後者。重讀,我們眼前會呈現這樣的景象:一個利落樸素、自戀成痴的姑娘,在娓娓敘事,旁邊還有一個小秀才做記錄。

實際上,漢魏時期流傳下來的《戰城南》、《東門行》、《十五從軍征》、《陌上桑》、《孔雀東南飛》等樂府經典,無不帶有上述「寫實」的特點。

這種民間「寫實」非常可貴,我們稱其為「民間述史」,也即老百姓自己寫的歷史,相當於某人傳記或非官方大事記。為何這么說呢?古代官方修史,帝王將相、改朝換代是大餐,後妃本傳、怪力亂神只是小菜兒,民間小事小情小人物,史書不顯。

老百姓通過民歌創作的形式,把一些他們看到的親歷的認為有意義的事口述下來,經民間文人的潤色,再被官署採集後稍加整理,即成樂府歌辭而傳世。它們,可為史料之補充,其真實性,足與地方誌、文人筆記相媲美。

閱讀全文

與黃陂縣志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