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武漢黃陂 > 武漢黃陂小南湖規劃

武漢黃陂小南湖規劃

發布時間:2021-02-11 02:11:50

① 武漢小南湖立那麼多鐵管是干什麼用的

你要問問題也要把你的問題具體化,讓網友們知道你在說什麼。麻煩你把你的語言組織清楚再出來提問

② 武漢的江河湖泊

太多了!不讓抄一點點打?

武漢境內的長江、漢江、倒水河、灄水河和舉水河等5條河流的水質均達到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郊區縣水質基本達到天然飲用水標准。以城區為中心,以長江為主幹構成的龐大水網,保證了良好的森林植被以及生態環境。長江由漢南區進入武漢市,自西南向東北流,到天興洲又折向東南,在左嶺附近又折向東北,在新洲區大埠出境,流程150.5公里。長江武漢段水量大,年平均7100億m3、汛期長、水位變化顯著。河道比較平直,但有丘陵逼近江岸,控制河道,使河道受約束,產生了天興洲、白沙洲等淤積而成的沙洲。長江武漢城區最窄處位於武漢長江大橋下,寬1100米;最寬處位於青山鎮,寬3880米。漢江從蔡甸區進入武漢市,在南岸咀注入長江,在武漢境內河道彎曲達22處。

湖泊

武漢素有「百湖之城」的美譽,現有大小湖泊166個,承雨面積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5個。在正常水位時,湖泊水面面積為942.8平方公里,湖泊水面率為11.11%,居全國各大城市的首位。其中主城區湖泊41個,遠城區湖泊129個,其中跨市、區湖泊9個。各區湖泊數量最多的是蔡甸區擁有湖泊49個,黃陂以23個湖泊位居第二。其他各區湖泊數量分別是:江岸2個、江漢7個、硚口2個、漢陽7個、武昌4個、青山2個,洪山17個、東西湖20個、蔡甸區49個、漢南6個、江夏17個、黃陂23個、新洲14個。
主城區湖泊名錄
江岸區:塔子湖、鯇子湖。
江漢區:西湖、北湖、鯇子湖、機器盪子、菱角湖、後襄湖、小南湖 。
硚口區:張畢湖、竹葉海 。
漢陽區:月湖、南太子湖、北太子湖、蓮花湖、墨水湖、龍陽湖、三角湖(跨蔡甸區)。
武昌區:紫陽湖、四美塘、沙湖-外沙湖、沙湖-內沙湖、東湖-水果湖。
洪山區:南湖、曬湖、野芷湖、楊春湖、東湖(跨武昌區)、嚴西湖、嚴東湖、湯遜湖(跨江夏區)、野湖、王家湖、竹子湖、青潭湖、青菱湖、北湖、車墩湖、五加湖、黃家湖(跨江夏區)。

武漢市位於長江中游,長江從市境中央橫貫東下,江北有漢水縱向來匯,分割市區為武昌、漢陽、漢口三部分,形成武漢三鎮隔水相峙的格局。長江武漢段有8條支流,依其流向分別從南北注入長江。這些河流港漢又與諸多湖泊串聯,不僅是武漢市水運網路的主幹,又為武漢市工農業生產、人民生活用水提供豐富的水資源。

境內水域面積有1 370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16.76%。

主要河流有8條,其基本特徵如下:

長江 中國第一大河,其幹流由漢南區流入市境,經漢南區、漢陽縣、武昌縣、黃陂縣,在青山區白滸山下離市區,由新洲縣向家灣出境。

市區江段流程為60公里,市轄縣流程為85公里,合計長江武漢段市境流程145公里;其江面寬度一般為1 000~1 200米,最寬處達3 400米。最高水位為1954年8月18日的29.73米,江水深45米,最大流速每秒3米;最低水位為清同治四年正月初九(1865年2月4日)的10.08米,江水深26米,流速每秒1米。江底砂礫層一般厚25米,江水常溫平均16~19'C,屬弱鹼性淡水。

長江在武漢市境內北納東荊河(又稱通順河)、漢水、府河(淪水)、灄水、倒水、舉水等支流,南接金水、巡司河、青山港等較大支流。長江武漢段為順直分汊河型,江水上自漢南區入境後,主流流向在洪水和枯水期有所不同。枯水期主流偏左岸下行,遇白沙洲分為兩股,主流居左沿漢陽區荒五里邊灘,下行至漢陽邊灘過渡到右岸,與另一股經白沙洲右漢潛洲右緣鯰魚套而下的支流,匯合於長江大橋上游500米處。然後主流從大橋第七孔下泄,接漢水來水貼武昌岸而下。至徐家棚附近,被天興洲又分為兩股,主流沿右岸蔣家墩進入右汊,並逐步過渡到天興洲右緣,貼岸流至武鋼工業港出洲尾後,再次向左岸水口過渡,被天興洲頭分割的左汊水流自石油碼頭貼諶家磯、西流灣、五通口、沙口而下匯合主流後貼陽邏岸下,至龍口附近又逐漸過渡到右岸,經白滸山出境。

洪水期楊泗磯受大軍山挑流之勢,主流折向左岸沌口,入白沙洲右汊中部,沿楊泗港而下,靠長江大橋漢陽岸4號孔泄出,接漢水來匯,主流又偏右岸,流至天興洲,分左右兩股下行,抵沙口附近匯流,靠陽邏岸而下,經白滸山離境。

長江武漢段的南北岸有幾對山磯,即紗帽山與赤磯山、大軍山與砣船磯、小軍山與楊泗磯、哈蟆磯與石嘴、龜山與蛇山、諶家磯與青山以及陽邏十里長山等節點,控制江水橫向擺動。為此,此段河床基本穩定,岸基變動不大,並以龜山與蛇山為共軛點,分為上下兩截。上截幾個節點,約束長江在此呈現藕節狀江段,龜山與蛇山之間的江面窄而水深,江寬為1 160米。自此以下,江面漸寬,至青山處寬達3 400米,江水既淺,且被天興洲割為兩股。多年來主流左右滾動,至本世紀初,主流線穩在右岸,其流量占總流量的90%,天興洲南緣被江水沖刷塌縮,年幅度達0.3公里,而北緣淤積增多,洲體北移,右汊遂辟為主航道。

漢水有沔水、夏水、襄河、漢江等稱。其幹流有3個河段,從源頭至丹江為上游,長890公里;下至鍾祥縣皇莊為中游,長270公里;再下至武漢龍王廟為下游,長382公里,幹流全長為1 542公里。漢水從西向東由漢川縣張灣鄉流人市境,在新溝水口左岸進入東西湖區,抵漢口集家嘴匯入長江,境內流程62公里;其中市區流程為48.8公里。

漢水河道在市境彎曲狹窄,且多分汊,河勢左右擺動,水流沖刷兩岸崩塌嚴重。新溝河段為一急彎,彎曲半徑甚小,河岸逐年被沖刷塌崩。1963年8月,在彎頸附近沖出新水道,新老河床同時過水,截彎後,流程縮短1.3公里,比降流速增大,加之河岸抗沖力差,致使新河道沖深擴寬,老河道受迴流影響於1964年淤塞,漢水全部改走新道。

漢水注長江之口,兩岸無山磯控制,歷史上河水多次改道入江。兩宋時,漢水有兩個入江口,且並存於龜山南北兩側,兩支分流流量時有強弱。明成化初,漢水在郭師口(一作郭司口)一段裁彎取直,龜山南側河道從此淤塞。自此漢水注江定位於龜山北麓,漢口即從漢陽縣析出。漢水武漢段有彎道22處,主要彎道為水口段、楊柳青呂家灣段和劉家台段3處,進入市區有易家墩、陳家墩和羅家墩3處。漢口附近河寬為200米左右。

漢水武漢河段水文泥沙特徵對河床變化有一定影響。據仙桃水文站數據顯示,漢水下流最大流量為每秒14 600立方米,最小為每秒180立方米。按年徑流總量測算,年平均輸沙率最大為每秒5 030公斤,最小為每秒487公斤。在均縣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建起後,漢水輸沙量顯著減少,前後相差3.37倍。

東荊河(古稱沌水)』發源於漢水下游南岸龍頭拐,是漢水下游唯一的天然分洪道,由沔陽縣龍家台入境,向東流經曲口,在漢陽縣南部與杜家台洪道匯合後,至漢陽沌口鎮以南注入長江,市境流程55公里,流域面積3 782平方公里。

東荊河自大洞口至沌口鎮一段長17公里,此段河面開闊,水清碧透,洪水期河寬約500米,枯水期河寬100米左右;春冬季水深2~3米,夏季水深達10米;一般流量每秒1 000立方米,汛期最大流量每秒達6 000~8 000立方米。舊時,東荊河經常泛濫成災。解放後,沿河兩岸人民築堤建閘,基本根除水患。

府河有兩個河段,上段名浸水、界河;下段名淪河、朱家河。府河發源於湖北隨州市大洪山北麓,原流經隨縣、安陸、應山、雲夢、應城、漢川六縣入漢水。1959年湖北省治理刁汊湖,改府河下流由雲夢東進孝感,至卧龍潭與環水匯合,再入市境黃陂縣與灄水並流,流經東西湖北面,在漢口諶家磯入長江,市境流程48公里。

灄水 源頭有兩處,即大悟縣的老君山和小悟山。自大悟縣河口鎮進入黃陂縣,從北到南縱穿黃陂縣境,至五通口與諶家磯之間的江嘴入匯長江,市境流程105公里。

倒水、舉水 發源於鄂豫交界的大別山區,流域面積分別為1 793和4 045.6平方公里。倒水自紅安南入境,上流比降大,水流如傾倒,故名;舉水自麻城縣南入境。兩河自北向南縱貫新洲縣,分別在該縣的龍口和大埠鎮入長江,境內流程分別為43和51.4公里。

金水河(又名塗水、濞水) 發源於鄂東南幕阜山,流域面積為2 676平方公里。自咸寧縣斧頭湖入境,流經武昌縣西南部,在金口鎮匯人長江,境內流程43公里。

按漢口水文站及各支流實測水文資料計算,長江多年平均徑流量(漢口測量斷面)為7 070億立方米(其中漢水388.4億立方米、金水16.73億立方米、府河O.78億立方米)。漢口站以下三水(灄水、倒水、舉水)為36.73億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過境地表徑流量為7106.55億立方米。除河流、湖泊外,全市還有較大的渠道45條,全長558.78公里;有較大的河港107條,全長339.81公里。(表37)

表37 武漢主要過境河流特徵值統計表

河名
代表地區
平均坡度(‰)
境內流程

(公里)
流域面積

(平方公里)
流量(秒立方米)
多年平均徑流量

(億立方米)

最大
最小
平均

長江
漢口
0.159
145
1 800 000
76 100
2 930
21 100
7 070

漢水
仙桃
0.78
62
159 000
12 300
325
1 230
(388.4)

金水
金口
3.O
43
2 676
216
0
53.2
(16.78)

府河
東山頭
11.4
48
15 208
11 000
0.5
10.9
(10.780)

灄水
長軒嶺
12.8
105
1 317
3 160
O
305
9.620

倒水
李家集
4.8
43
1 793
3 100
O
23.9
7.537

舉水
凹子港
4.3
51.4
4 055
5 180
O
61.5
19.395

註:括弧內的數字,表示已計入漢口站長江多年平均徑流量之內的值。

地產河流武漢市大部分地區(武昌區、漢陽區、洪山區、東西湖區、漢南區)屬平原湖區,其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72.2%。這一區域地形變化緩慢,地面坡降不大,市區地產河流程短,河道窄,且有人工開挖者。

巡司河又稱里河,源於武昌縣湯遜湖,經李橋、板橋、千家街、長虹橋、武泰閘,至鯰魚套入長江,河長16公里;左匯黃家湖水,右匯南湖水,匯水面積460平方公里;武泰閘以下河段寬度50~300米。

徑河又名六姓河、六業河,西起東西湖徑河農場東埠,東至東西湖養殖場磨子口,流經閘河注入府河,全長14公里。其中府河從李家墩至盤龍城段為捷徑河,是現徑河的一段。

黃孝河位於漢口腹地低窪處,是原漢口城區的一條小河。明崇禎八年(1635年)築袁公堤,因就地取土,遂在六渡橋東北處掘挖成較大湖淌,並與後湖相通,形成一條全長12.4公里、寬20~30米、深3米、匯水面積84.6平方公里的渠道,舊稱「老河」。後因黃陂、孝感等商販藉此水路下漢經商,故名黃孝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張公堤築成後,堵住黃孝河的出水口,河水轉入後湖。

玉帶河 亦是在崇禎八年(1635年)築袁公堤的同時,為導泄漢水入江的人工河,河寬約兩米,緊靠袁公堤外。後因漢鎮人口漸增,居民逐水而居,河道變窄,至清同治三年(1864年)建築漢口堡,玉帶河隨之全部填湮。

新河又名小新河,位於武昌積玉橋與徐家棚之間,系清末為便於商船停泊避風,人工開挖的一條新河。向東呈弧形突出,南注入長江,河長約1 000米,寬約30米。

東流港河 位於東西湖區東北部,西起徑河口,東至塔耳頭泵站,經排水站排入府河。全長4.5公里,河寬60米,最寬處150米,平均水深1.5米,最深3米,沿線有大小港汊20餘條。

漢北河 為1972年建成的人工河,西起天門縣萬家台,向東至武漢市辛安渡後,分南北兩支,北支從孝感縣東山閘接府河注入長江,南支從東西湖區新溝閘泄入漢水。全河長110公里,其中流經市境東西湖區的流程為7.8公里,河床寬30~112米。以河道位於漢水之北,故名漢北河。

另外,分布在黃陂、新洲兩縣的低山區小溪、細流眾多,承雨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條,細小支流有350餘條。這些河流都是山溪性的河流,其特點是大雨後常有洪峰出現,但調蓄洪水能力很差。山洪暴發時,有的河流的洪水直接注入當地水庫;有的河流的洪水流人江河。(表38)

表38 武漢市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地產河流統計表

區縣
河名
長度
所經區、縣位置

(公里)
發源地
流經地
流入河

黃陂縣

李集河
30.5
大悟孫家沖
黃陂姚集
灄水

蔡店河
11.5
蔡店茅屋集
黃陂姚集
灄水

李有亮河
39.O
蔡店陳沖
黃陂姚集
灄水

梅店河
129.5
天崗、姚家山
長軒嶺十棵松
灄水

泊沫港
139.2
朱家山、龍王尖

泥河

長匯河
221.5
塔耳新屋嘴
流入夏家
寺水庫

西里甲河
26.0
長堰金王
家沖
灄水

洪山區
巡司河
16.O
湯遜湖
武泰閘
長江

漢南區
螞蟻河
17.4
漢南東城垸
水洪大嘴
長江

新洲縣

沙河
37.O
麻城黃麻
白塔河
舉水

西流
白塔河

道觀河
12.7
大綺山

南流
鮑湖

孔子河

盤石橋
三台河
長江

少河
16.4
黃崗官坳

少潭河水庫

周鐵河
15.7
將軍山
周家寨
沙河

賀橋河
31.3
蟠塘羅
鄭樓
沙河

三廟河
15.1
黃崗馬鞍山
舊街
沙河

打石河
16.5
潘塘鎮

街埠河
10.71
南極鄉
倉埠
武湖

【湖泊】 武漢市境內有大小湖泊140餘個,承雨面積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5個。在正常水位時,湖泊水面面積為942.8平方公里,湖泊水面率為11.11%,居全國各大城市的首位。境內湖泊因位於江漢平原邊緣,多系河間窪地湖、河流壅塞湖和河流遺跡湖,亦有因地殼運動形成的構造湖。有的湖泊湖水侵入丘陵崗地的侵蝕河谷,湖岸曲折,港汊交錯,湖岸有侵蝕崖和湖濱階地等。較大的湖泊有武昌縣的梁子湖(跨武昌縣、鄂州市、大冶縣)、斧頭湖(跨武昌縣、嘉魚縣)、魯湖、湯遜湖,漢陽縣的東湖、西湖、小嗇湖,黃陂縣的童家湖(跨黃陂縣、孝感縣)、武湖(跨黃陂縣、新洲縣)、後湖,新洲縣的漲渡湖,市區與近郊的東湖、沙湖、南湖、嚴東湖、嚴西湖等。湖泊水淺汊多,消落區大。一般水深為2~3米,最深的湖泊是武昌縣的牛山湖,其水深為6米左右。大多數湖泊水質清新,透明度大,底部光照較強。多數湖泊為淺碟形,湖水位稍有變化,湖泊水面面積則有較大變化。漢陽縣的後官湖,當湖水位為18.5米時,湖泊水面面積為21 839畝,湖水位為20.5米時,湖泊水面面積為51 144畝。由此可見,湖水位僅2米之差,而湖泊水面面積之差竟達29 305畝。

主要湖泊 武漢市區與近郊主要湖泊有24個。清末,由於三鎮築堤建閘,隔斷江河與湖泊通道,大中型湖?白面積逐步縮小。1967年後,因圍湖造田,共有5萬畝的太子湖和北湖的水域面積僅餘1.2萬畝;隨後,嚴東湖、黃家湖和青菱湖亦填湖耕作,湖水面積銳減;野湖,外湯遜湖因歸屬糾紛則長期荒蕪。

東湖 位於武漢市東北部、市區的東部,是湖北省江漢湖群中的一個中小型湖泊。全湖山水環抱,風景秀麗,資源豐富,經濟價值巨大,具有供水、養殖、游覽等方面的綜合功能,是一個重要的內陸水體。

東湖原與沙湖、白羊湖相通,湖水緊貼青山江邊。清末,白羊湖淤塞成一條小港,東湖與沙湖隨後分離,東湖主體亦不斷淤小,自民國初至武漢解放初的40年間,東湖共縮減6平方公里。東湖又是敞水湖,湖水經青山港與長江相連,隨江水夏漲冬落。

1913年青山港重建後,東湖由天然湖泊轉為人工控制的內陸水體。全湖分為郭鄭湖、湯菱湖、小潭湖、團湖、筲箕湖、後湖、廟湖、喻家湖八部分,並與沙湖、陽春湖、戴家湖有水道相連,全流域面積約190平方公里,東湖本身集水面積約為119平方公里。

東湖水位一般在19.05米上下,此時湖水面積為30.75平方公里,湖水容積為7 350萬立方米,平均水深為2.2米左右;當水位達到最高21米時,湖水面積為32.8平方公里,最大容積達1.24億立方米,最大水深為5.88米。

東湖地處江漢平原東部,屬暖濕的北亞熱帶氣候。湖區多年平均氣溫為16.7℃,極端最高氣溫為40℃左右,比市中心低1~2℃;極端最低氣溫為~16.7 C,比市區高1℃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 160.5毫米,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 473毫米。東湖全年風向頻率以北風、東北風為最高,佔39 %;多年平均風速為2.3米/秒;湖區瞬時最大風速達15.9米/秒。

東湖平面形態復雜,全湖岬灣交錯,湖岸曲折。當水位為19.78米、湖水面積為31.75平方公里時,湖岸線長1l1.5公里,直線長11.3公里,折線長13.5公里,最大湖寬8.1公里,平均湖寬2.9公里,此時最大水深4.66米,平均水深為2.48米,水深具有北淺南深的特點。

東西湖 位於漢口西北郊。其中東湖又名綠野湖,原來湖水面積為22~26平方公里,湖坐標高15.5~19米;西湖原來湖水面積為81~87平方公里,湖坐標高19.5~20.5米。兩湖有長約5公里的徑河相連通,西湖水通過徑河與東流港流人東湖,再出府河人長江。

東西湖處於漢水和府河下游,這一地區的湖泊,主要是河流遺跡湖、河問窪地湖和河道變遷淤塞湖,包括桑台湖、月牙湖、黃土湖、巨龍湖、玉龍湖、黃四湖和杜公湖等,大小湖泊密布,河港縱橫,水系紊亂,排水不暢。全境東西長38公里,南北寬22.5公里,除吳家山、柏泉山、睡虎山和12個較高土墩外,其餘均蘆葦叢生,年年洪水泛濫。

本世紀50年代初期,經一些小型民垸圍墾,東西湖水面調蓄面積尚有90多平方公里;之後,由於圍墾建場,絕大部分湖泊已經消失。至今東西湖圍墾區調蓄水面在19.5米水位時,只有16.6平方公里,其中河湖水面9.4平方公里,溝港水面4.4平方公里,精養魚池水面2.8平方公里,其調蓄水面只佔全區面積的3%強。

月湖 位於漢陽區龜山西北麓,因形似彎月,故名。又分為上、下月湖。東西長3 150米,南北寬約450米,總面積達1.42平方公里。該湖原直達江邊,後因城市擴建,填湖造屋,面積日漸縮減,僅剩一泓湖水。

紫陽湖 又名滋陽湖,位於武昌蛇山之南,東臨首義路南段。湖水面積為357畝,水深2米左右。湖中多蓮藕,每至夏季,紫色荷花滿湖,故又稱紫陽湖。

青菱湖 古名長湖,因湖水清澈,野菱繁茂,多稱青菱湖。位於洪山區青菱鄉。湖東距黃家湖約2.1公里,西距十里長渠1.5公里,南與武昌區鳳凰山交界,北鄰青菱港約50米。50年代初,湖面36 000畝,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2米左右。湖面70%被青菱、荷花、蒿芭所佔;60年代,湖周農戶圍湖造田,以致湖面縮至9 000畝,平均水深僅1米左右,漸趨荒蕪。(表39)

已湮湖泊 武漢市地屬古雲夢澤范圍,由於地層結構變化,澤水面積縮小,陸地隨之擴展,遂形成一些構造湖、窪地殘積湖和水流改道的淤積湖,武漢乃成為百湖之市。湖泊大小各異,深淺不一,明清以前,即有內湖20餘個。後因地理環境的變化、城市建設的發展,城區內湖大都填築湮沒,所剩無幾。(表40)

表39 1985年武漢市區百畝以上湖泊一覽表

湖 名
坐落
面積(萬畝)
湖 名
坐落
面積(萬畝)

東湖
武昌東
4.83
太子湖
漢陽縣西南
O.77

沙湖
武昌姚灣
O.73
菱角湖
洪山區西
O.088

南湖
武昌南
O.96
東西湖
東西湖區
0.0(水域合計)

紫陽湖
武昌
15.03(公頃)
大湖
東西湖嚴家灣
O.39

北湖
青山東南
O.50
月牙湖
東西湖走馬嶺
O.07

嚴西湖
洪山區東
1.89
墨水湖
漢陽區三里坡
O.50

嚴東湖
洪山區南
O.95
龍陽湖
漢陽湯家山
O.27

湯遜湖
武昌東南
9.56
月湖
漢陽區東
0.08

黃家湖
洪山區南
O.88
蓮花湖
漢陽區東南
O.015

青菱湖
洪山青菱寺
1.18
換子湖
漢口西馬路
O.027

野芷湖
武昌區南
——
馬場湖
漢口新華路
O.02

野湖
武昌石嘴
O.28
北湖
漢口新華路
O.025

表40 武漢市城區已湮湖泊一覽表

湖 名
坐 落
湮沒情況

都撫湖(司湖、藩湖)
武昌區政府下首
填築為公園

西川湖
原與都撫湖相通
填築為公園

寧湖(菱湖、明月湖)
--
武昌築花堤填沒

都司湖
令武漢音樂學院
舊兩湖書院內湖,填築

西湖
今湖北醫學院附屬一院
填築湮沒

歌笛湖(鍋底湖)
今武昌水陸街與紫陽路之間
城市建設

長湖
今武昌紫陽橋北
城市建設

教唱湖
今武昌醫巡司街
城市建設

私湖
今鳳凰山西城壕附近
城市建設

筷子湖
今武昌區筷子街
城市建設

墩子湖
今武昌區紫陽公園
城市建設

紫陽湖
今武昌區紫陽公園
城市建設

小湖
今紫金山小龜山之間
城市建設

郎官湖(漢陽南湖)
今漢陽區鳳棲山南麓
明末已湮

小南湖
今漢口新華路
城市建設

崗柴墩
今漢口新華路
城市建設

花橋
今漢口趙家條
城市建設

四方凼子
今漢口新華路
城市建設

小湖
今漢口新華路
城市建設

四口
今萬松園路
城市建設

黑泥湖
今黃浦路西
城市建設

後湖(黃花地,黃花澇,瀟湘湖)
今漢口中山大道西北
1905年築起張公堤後,堤內漸淤成陸。今漢口後襄湖、南湖、北湖、換子湖、馬場湖和機器凼子等小型水域,皆為後湖遺址。

閱讀全文

與武漢黃陂小南湖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