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全域旅遊示範區如何創建怎麼驗收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全域旅遊,壯大旅遊產業」。隨後,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了《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認定和管理實施辦法(試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標准(試行)》《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開展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認定工作的通知》,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認定工作啟幕。近年來,綠維文旅完成了數十個全域旅遊規劃案例,獨創了「全域旅遊孵化器」模式和全域旅遊投融資服務模式,出版了圖書《全域旅遊孵化器——自主旅遊時代的全域旅遊》。基於多年研究與實踐,綠維文旅可為各地提供全域旅遊規劃與創建輔導全程全鏈服務。綠維文旅認為,首先要抓住全域旅遊驗收標準的要點;第二,根據全域旅遊發展現狀補短板;第三,基於驗收標准進行全域旅遊規劃;第四,全域旅遊創建流程輔導。在最新的全域旅遊驗收標准中,公共服務和供給體系是驗收的兩大要點;旅遊吸引物構建、融合產業、社會環境優化等是全域旅遊最重要的抓手;重點拓展景區以外的城鄉旅遊發展空間,提高全域旅遊供給水平;重點通過交通體系的完善,帶動全域旅遊公共服務的提質升級。他強調,全域旅遊創建單位應與最新的標准逐條比對,明確自身短板和提升方向。與以前驗收標准對比,首次將規劃統籌、體制機制、旅遊廁所由基本要求到驗收指標,新增和突出若干指標;與全域旅遊發展現狀對比,設施和服務是最重要的短板和抓手。綠維文旅認為,一個完整的全域旅遊規劃包括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全域旅遊實施方案、全域旅遊專項規劃(根據區域旅遊發展的現狀症結針對性的制定專項規劃,一般包括產品開發專項規劃、公共服務專項規劃、營銷推廣專項規劃、市場治理專項規劃等)以及建立旅遊規劃督導評估機制。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認定工作將從縣級創建單位開始,根據驗收流程與《標准》,綠維文旅可提供:編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材料清單制定全域旅遊示範區材料匯編工作任務分解及時間進度安排明確政府各個部門的工作任務時間進度安排,有效推進計劃執行匯總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材料,編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材料匯編》』
『貳』 解讀丨什麼是全域旅遊示範區又要如何構建
全域旅遊"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遊"的理念指導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將有利於各行各業統一發展目標。以旅遊為導向,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力量,全域發展旅遊事業,旅遊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二、以全域旅遊理念指導旅遊業發展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旅遊可以加快城鄉之間的互動融合和統籌發展,可以促進民族之間的互動交流,用「全域旅遊」的理念來指導一個區域內的旅遊業發展,在布局上將更為合理。
(一)戰略規劃上的必要性
截至目前,我國有184處5A級旅遊景區;12 163家星級飯店(其中四星級酒店2 424家、五星級酒店808家),在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合計為514.11億元。但盡管如此,我國的旅遊業仍存在散、小、發展不均衡、亮點不多的問題,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品牌影響力。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國旅遊缺乏一個統攬全局的總體規劃,對旅遊發展的戰略定位沒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我們要借用專家和群眾的智力,通過編制規劃,明確定位,理清發展思路,確定實施路徑,避免在發展道路上走彎路。因此,把「全域旅遊「提升到戰略定位的層面上十分必要。
(二)行業轉型升級上的必要性
第一、二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已到了一個層面,只有第三產業的空間還未全面發揮出來。
據國家信息中心旅遊規劃研究中心課題組2015年7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2014兩年旅遊產業對GDP直接貢獻都超過7%,旅遊產業對GDP綜合貢獻都超過10%;旅遊產業間接帶動增加值超過15 000億元,對GDP增長拉動點數在1%左右,對GDP增長率貢獻超過10%;在間接帶動各產業中,對第三產業的帶動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產業、第一產業。其中交通運輸、住宿、旅遊購物、餐飲等四個行業對旅遊業增加值貢獻近90%。
發展全域旅遊是旅遊業長遠發展的需要,是大眾消費升級的需要,是我國一、二、三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是穩增長保運行拉動投資消費的需要。
(三)旅遊者需求上的必要性
旅遊消費需求是多樣化、個性化的,全域旅遊發展要適應城市群發展的需要、適應交通快速發展的需要,達到道路建設風景化、交通體驗休閑化、環境影響最小化的效果;要利用「互聯網+」把智慧旅遊項目包裝成大項目,從交通和信息上最大程度地方便遊客,從而帶動投資。
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就指出「全域旅遊對生產要素的配置,更能發揮旅遊的導向作用!如果我們工作的重點仍然局限在景區景點,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宏觀效果都會受限。要用全域旅遊的概念,布局旅遊產業發展,發揮全域旅遊對生產要素布局的導向作用。」只有通過全域旅遊才能合理配置資源。旅遊發展到現在的規模水平,對資源的需求已不再局限於景區景點。
三、以「全域旅遊」指導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旅遊業涵蓋了多個層面,薈萃了古建築、陶瓷、民俗、宗教和邊塞等多種文化,具有不可限量的開發價值。
(一)「游」
有數據顯示,未來20年,我國人均GDP將超過1.5萬美元,50%以上的居民進入中等收入之列。如果居民人均年出遊超過5次,全國旅遊市場規模將超過70億人次,旅遊將成為大多數人的普遍性消費。
(二)「住」
我國現有12 163家星級飯店(其中四星級酒店2 424家、五星級酒店808家),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合計為514.11億元。此之還有眾多的民宿,為我國旅遊出行提供了穩定的保障。
(三)「行」
中國旅遊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旅遊市場實現平穩增長,國內旅遊36.11億人次,同比增長10.67%;中國出境游市場首次過億,達到1.07億人次,已連續兩年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客源地,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游消費國。預計2015年,出境遊人次同比增長16%以上,客源將進一步向中西部地區、二三線城市乃至農村地區延伸。
(四)「旅遊+」
「旅遊+」是指充分發揮旅遊業的拉動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為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提供旅遊平台,插上「旅遊」的翅膀,形成新業態,提升其發展水平和綜合價值。在此過程中,「旅遊+」也有效地拓展旅遊自身發展空間,推進旅遊轉型升級。
長期以來,關於旅遊的認識停留在簡單的消費層面,旅遊同樣是增強國民幸福感、提升國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的新增長點;是優化區域布局、統籌城鄉發展、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增長點。
推進「旅遊+」,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就業具有重要意義,可以「一業促五化」,有利於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網路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發展生態化。
全面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將有利於各行各業統一發展。以旅遊為導向,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面力量,全域發展旅遊事業,旅遊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叄』 如何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風景名勝區的保護與修復
摘要
對風景名勝區的保護不僅是對地球有限資源的保護,同時其所包含的自然與人文資源也是無法再生的,風景名勝區的資源保護與旅遊開發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而我國大多數景區處在低保護、高開發的層次,過度開發和錯位開發對景區保護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脅。因此保護名勝區資源將成為重中之重。
關鍵詞:風景資源保護、旅遊開發
引言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源遠流長、文化遺產豐富,良好地文化底蘊拉動旅遊業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風景區資源的極大破壞,我國休閑旅遊消費的興起,不但促進了旅遊事業的發展,而且為風景區這一文化自然遺產的保護提供了穩定的財源、減輕了保護工作的財政壓力。但是,另一方面,也使保護工作遇到了新的問題,帶來了新的壓力,若處理不當,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如何處理好風景名勝區的保護與建設的相互關系是我們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和利用是相輔相成,但又相互矛盾的辨證關系。風景名勝區管理必須把對風景名勝區資源的保護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有效保護風景名勝,但不禁止對風景區的開發利用活動,而是要盡量處理好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關系,在保護的基礎上合理利用風景名勝區資源,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只有嚴格保護風景才能使風景名勝資源不會被開采枯竭,才能夠循環利用,得以長期發展。
正文
風景名勝區的合理開發利用,可以增強風景名勝區同其他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系,提高地區知名度,提高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科學文化水平,改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當地居民的就業,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減輕社會經濟發展對風景名勝區生態環境的壓力,並能夠為有效保護風景名勝區資源提供資金保證和技術支持,促進風景名勝區的良性循環。
我國休閑旅遊消費的興起,不但促進了旅遊事業的發展,而且為風景區這一文化自然遺產的保護提供了穩定的財源、減輕了保護工作的財政壓力。但是,另一方面,也使保護工作遇到了新的問題,帶來了新的壓力,若處理不當,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這些新矛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保護與開發的矛盾:
保護強調盡最大的可能保留原有的遺產特徵及其風貌,而當前的旅遊強調開發更便利的交通、食宿及其他娛樂休閑設施。盡管我們可以舉出大量兩者共同發展的實例,如泰山風景區大面積的綠化、殘址的修復、新登山盤道的開發等,但是兩者本質上不具有天然的一致性,即使是偶爾一次處理不當,也會把遺產變成遺憾。
二)、著名風景區的擁擠問題:
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在中國風景區遊客擁擠的程度遠遠超過美國和歐洲。明顯的原因是:(1)、眾多的人口。(2)、相對方便的公共交通。(3)、人們收入水平與娛樂時間的迅速增加(雖然與西方相比還是很低的)。(4)對欣賞風景的渴望。
三)、標准問題:
隨著中國旅遊事業的發展,非常著名的風景區,如黃山、鼎湖山將不可避免地要求較高標準的服務設施。對於這些風景區是否可能為大量遊客提供高標準的服務設施,我是不樂觀的。即使是現在,在黃山風景區內建立和准備建設的旅館已毀壞了風景區自然風光,抵達風景區的交通和服務設施的規劃設計,只能通過風景區和當地的區域規劃相結合才可能解決,但這種協作還沒有在公園外部的區域規劃上體現出來。
四)、風景區經營的經濟問題:
中國有許多盈利風景區的經濟管理系統,然而在西方國家公園和風景區是國家所有,國家投資、國家管理,在風景區和公園中的商店、飯館、小吃和旅遊等服務設施一般是禁止的。建造其它一些服務設施也是非常謹慎的,有時提供了一些必要的服務設施,在中國許多公園和風景區的收入來自公園內的小吃、餐館、茶室等服務設施。這種生產方式,按西方的觀點來說,是一種相互沖擊的收益:一方面期望保護公園的資源,而另一方面,為了多收而增加發展公園各種資源的私有性(集體所有)。我對中國的一些風景區,在風景資源管理以及旅遊管理感到特別的興趣。二、怎樣處理保護和開發利用的關系。
即要嚴格保護,又要積極開發,在積極開發的口號下,許多景區忘記了嚴格保護,將賓館飯店建到景點旁邊,更有甚者建到景點之內,山峰之上,驪山風景名勝區的華清池景點內建設了賓館,黃山頂峰玉屏樓建了旅館,隨著時間的推移,規劃建設的內容不斷增加,自然環境和原有景觀的面貌怎能保護得住呢?關鍵是如何處理好保護和開發之間的關系,有人說保護是為了開發,我不完全同意這種看法,我認為保護與開發之間有三種關系。
一是保護為了長期保存,並不需要開發,例如黃山的猴子觀海、飛來石等奇石類的景物,遠而望之就可以了,不必近達:再如一個只供觀賞不準攀登的山峰,像桂林灕江風景名勝區中許多山峰不應當讓人攀登,我們觀賞它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不需要在近旁作文章,否則其可貴的特徵就會喪失。保護好長期的,完整的保存下來,就可了長久的供人們觀賞。
二是保護為了部分開發,不是要把保護的內容全面開發出來,例如古遺址,古墓葬,不需要把它全挖掘出來,而是經過研究挖掘它的一部分供人們游覽觀賞,開展科學考察,文化交流等活動。對風景名勝資源同樣應持這種態度,該開發一部分的就不能搞全面的開發。
三是保護就是為了開發,例如八達嶺的長城,保護它的目的就是為了開發出來供人們瀏覽時能攀登上去,象長城這類人工用磚石建造的古代工程或者建築都是需要登臨觀賞的。保護好,以提供游覽。
因此,要對保護和開發利用之間的關系做具體的分析,根據景觀的實際情況,科學的規劃、慎重的開發,以便風景名勝區的珍貴景觀永久的保護下去。我國的風景名勝區在世界范圍內自成體系,它的特點比較明顯,即有自然景觀,又有人文景觀,環境又很優美,具有觀賞、文化和科學三方面的價值,處理好保護和開發利用之間的關系,就可使我國風景名勝區的特點得到保護和發揚,這是我們搞風景名勝區管理工作者的職責。
總結
風景名勝區內大都存在旅遊設施較為混亂的建設,存在著破壞自然景觀、自然生態、設施配置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缺乏地域特色、形式風格雜亂等問題。無法體現出風景名勝區所應具有的品質。為了改善這種現狀不僅要從以上幾個方面著手,也應借鑒國外國家公園的管理模式,由中央政府有關部門直接管理, 並試行特許經營等先進制度, 取得經驗後向其他風景區推行。也要從人民素質上提高,緊抓培養更多的景觀規劃的專業人員,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創造出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公園管理體系。
『肆』 第二批全域旅遊示範區什麼時候驗收
快的話一到兩年就會驗收,同時還會陸續推第三批第四批,因為第一批2016年推出後今年已經開始驗收了。
『伍』 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需求,常見的都有哪些
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需求:
常規的建設需求,主要集中在營銷、服務、監管、融合、運營以及安全方面。具體還是根據自身需求進行規劃設計和平台建設的
『陸』 解讀丨什麼是全域旅遊示範區
國家旅遊局決定開抄展「全域旅遊示襲范區」創建工作,旨在推動旅遊業由「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發展模式轉變,推動旅遊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促進旅遊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構建新型旅遊發展格局。
全域旅遊是將特定區域作為完整旅遊目的地進行整體規劃布局、綜合統籌管理、一體化營銷推廣,促進旅遊業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鏈發展,實現旅遊業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發展模式。
所謂全域旅遊,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遊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
『柒』 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公布,進入這個名單都有什麼要求
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已經公布,想要進入這個名單有哪些要求呢。
以上這些就是要進入旅遊示範區的總體要求啦,總的來說只要用心服務的基本都能進入哦。
『捌』 武漢市有哪幾個區以及各區的情況
截至2018年末,武漢市下轄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東西湖區、漢南區等13個行政區。
1,江岸區
截至2016年,江岸區戶籍人口71.11萬,常住人口100萬。2018年,江岸區下轄16個街道、1個社區。2017年,江岸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73.60億元,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分別為19.6%和80.4%。
2,江漢區
2018年,江漢區地區生產總值125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40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2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3.19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
3,硚口區
截至2016年,硚口區總面積41.46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62萬人;轄11個街道;130個社區,1個行政村。2016年,硚口區完成生產總值509.56億元,按可比口徑比2015年增長7.3%。
4,漢陽區
2017年,漢陽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48.31億元,同比增長6.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946 元,同比增長9%。
5,武昌區
截至2018年,武昌區下轄15個街道,常住人口126.37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90.08億元,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76.9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113.17億元,二、三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分別為9.8%和90.2%。
6,青山區
截至2016年,青山區轄10個行政街道、1個管理委員會、1個經濟開發區,82個社區居委會和12個行政村。10個街道辦事處是紅鋼城、新溝橋、紅衛路、冶金、鋼花村、工人村、青山鎮、廠前、武東、白玉山,1個管理委員會是鋼都花園,1個經濟開發區是青山經濟開發區。
7,洪山區
2018年,洪山區地區生產總值1044億元;同比增長9%,公共財政總收入和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分別達到183億元和108億元,增長15%和12.1%。
8,東西湖區
截至2018年,東西湖區下轄12個街道,另設有7個管理處,常住人口58.48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03.613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000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17.919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71.6942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1.5:68.4:30.1。
9,漢南區
截至2017年,全區版土面積287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21萬人,轄4個街、4個國營農場、一個農科所、一個畜禽公司。2012年,漢南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並且獲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城區」、「中國汽車零部件製造基地」。
10,蔡甸區
截至2018年,蔡甸區下轄12個街道、1個鄉,另設有4個管委會,常住人口46.6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76.0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9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47.3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85.70億元,一、二、三產業比重9.0:52.0:39.0。
11,江夏區
截至2017年末,江夏區常住人口91.37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70.9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03.86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78.07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89.04億元,三次產業的比重為13.5:62.0:24.5。
12,黃陂區
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9.19億元,獲評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百強區,名列第66名,中國工業百強區,名列第100名。2019年9月,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13,新洲區
2017年新洲地區生產總值676.3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3.35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381.33億元,增長8.1%;第三產業增加值211.64億元,增長9.9%。三次產業比為12.3∶56.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