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黃梅、黃石、黃岡有什麼關系
黃梅、黃石、黃岡有什麼關系?給你資料看看!不過很長!仔細看吧!
黃
一、黃國的建立:
①潢川黃國
建國的時間是在公元前21世紀夏代初年。
黃國為伯益後代所建,而伯益是被夏啟殺害的。伯益死後,夏王朝與伯益後裔東夷族的斗爭並未結束。作為伯益東夷集團的一支,黃國也一直參加了反抗夏王朝的斗爭。這種斗爭從夏啟開始,一直持續到夏朝第八代國王姒芬時期,《竹書紀年》有這樣的記載:「後芬即位三年,九夷來御,曰畎夷……黃夷、白夷……風夷。」這里所說的黃夷,已不是遠古炎黃時代的黃夷黃鳥氏族,而應是指夏代的黃國。至夏芬時期,黃國已被夏王朝所征服。
被征服的黃國,後來又有許多人參加了商族滅夏的斗爭。公元前16世紀,原來屬於東夷集團的殷商部族在傑出首領成湯的領導下不斷強盛起來,最後消滅了夏王朝,建立起歷史上強大的殷商帝國。黃國與商族同屬原東夷集團,都受夏王朝的壓迫,因此,當商族興起、夏商鼎革之時,黃國人便立即參加了商族反夏、滅夏的斗爭。商朝建立後,黃國成為了商的小盟國。
兩周之際,黃國勢力有所發展,它與淮水流域的同族,原東夷集團的江、道、柏、弦等諸嬴姓國結成同盟,並成為東夷諸嬴姓小國的盟主。它還通過與周王朝封在漢陽地區的同族姬姓諸國的聯婚,以改善與周王朝及中原各國的關系。也正是在 這一時期,南方的荊蠻楚國日益強大,對淮、漢流域諸小國的威脅也日益嚴重,因此,黃國更進一步加強與嬴姓諸國的同盟,又與漢東的姬姓隨國結成同盟,共同抵抗楚國的威脅和侵略。公元前704年,「楚子會諸侯,黃、隨不會」。黃、隨兩國的抵制,使楚國大為惱火,便在這一年派蓬(wěi 偉)章出使黃國進行譴責,同時派大軍攻打黃的盟國——隨。
《春秋》記載,僖公二年(前658),黃國與相鄰的同姓小國江國一起參加了齊侯主持的貫(今山東曹縣南10里處)之盟會,(今山東陽谷縣)之盟,從此與中原齊、宋、鄭、衛、魯等諸侯國結成了反楚同盟。公元前656年,黃國與齊、魯、宋、衛、江等盟國一起攻打親楚的陳國。楚成王以黃國不向楚王納貢為借口,大舉入侵黃國。因黃國既不設防,盟國又坐視不救,結果以慘敗告終。歷史上建國長達1400餘年的古老黃國,至此被楚國滅亡。
關於古黃國故城的地理位置,據考古調查和考證,古黃國故城位於今河南省信陽地區潢川縣西北6公里淮水之南、潢河西岸的隆古鄉。黃國故城遺址至今仍在,保存完好,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城內遍布春秋時代的遺址遺物,鼎足、鬲足、銅鏃、瓦當俯拾皆是。1978年文物普查時,在故城內發現青銅冶煉、製造作坊12處之多,還出土了一批銅器殘片。城西,則是一片密集的墓葬區。
1983年在河南潢川之南的光山縣城旁寶相寺發掘了古黃國國君黃君孟夫婦的合葬墓。墓主是春秋早期黃國滅亡前的某一任君主黃君孟夫婦。黃君孟其人,經傳無載,也不見於譜牒。墓中夫婦都是三重棺,即內槨、外槨、內棺。黃君孟的夫人孟姬,是某一周同姓國大貴族之女,生前高貴,故死後陪葬享受了與國君相等的規格。黃君孟夫婦墓中還出土了不少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竹木漆器、絲織片,共200餘件。其中最多的是玉器,而且精美絕倫,這是其他諸侯國墓所沒有的現象。黃君孟的隨葬器物共70件,其中玉器為54件;黃夫人棺中的隨葬器物共 169件,其中玉器131件。玉器中,又是佩玉為主,造型是生動寫實的虎、魚、蠶、人首等形狀,還有獸面紋、竊曲紋等繁復古樸的玉器,十多件色彩艷麗的瑪瑙串飾。從這些玲瓏剔透、造型精美的大批玉器中,我們可以看出黃國極高的琢玉水平。黃國在春秋前期與姬姓國有聯姻和結盟關系。黃國在周朝被封為子爵,所以國君自稱「黃君」或「黃子」。
② 晉地汾水黃國
這個汾水之黃,是少昊裔孫台駘的後裔建立的。少昊去世後,黃帝集團的顓頊取代了少昊的部落聯盟首領權,原少昊部落的許多鳥夷氏族紛紛向中原內地遷徙,有的還加入到中原華夏顓頊集團。據《左傳·昭公元年》記載,少昊的裔子(嬴)昧,做了華夏部落顓頊的水官。昧生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叫台駘。台駘像他的父親昧一樣,很善於治水。當時,汾、洮兩河水澇成災,久治不好。顓頊派善於治水的台駘前去治理。台駘採取疏導和障堵相結合的辦法治水治河,很有成效。汾、洮兩水治好後,人民得以安居。為了嘉獎台駘治理汾、洮的大功,顓頊便將汾川流域封給他作采邑。台駘去世後,人們感懷其功德,尊他為汾水之神。以後,台駘的後裔,在這里建立了沈、姒、蓐、黃四個小邦國。黃夷建立的黃國,是其中傑出的一個。所在之地汾、洮,汾水即今山西汾水,洮水為今山西聞喜縣涑水河上游的洮水。洮水北岸、絳縣西30里有地名橫水(即黃水),旁有一溪名橫水,又叫黃水,是洮水的支流。這一帶便是古黃國的故地。至春秋早期,周人在這里建立的晉國強大起來,兼並這里的小邦國,黃國也被晉國所滅。
嬴姓黃國被滅之後,黃人以國為氏,姓黃氏,成為歷史上黃姓宗族的族源之一。這支嬴姓黃氏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今山西一帶。春秋時,黃姓宗族的許多成員在晉國做官任職,,如晉國貴族大臣黃淵,就是此支黃氏的後裔。
此支黃氏,後代宗族衰弱,載於典籍史書的人物僅見黃淵一人。這支晉地黃國之後的黃氏,後來日見衰落而至於消失。故天下黃姓,都公認祖根在河南潢川。
2、黃姓的血緣祖先,是夏朝東夷族首領伯益。
伯益的父親是皋陶。《潛夫論·志氏姓》說:「梁、葛、江、黃……皆皋陶之後也。」
皋陶,名繇,字庭堅,是歷史上著名的傳說人物。據《帝王世紀》的說法,他出生於曲阜少昊之墟。曲阜,偃地,故舜帝賜其為偃姓。據《世本》和劉向《說苑·君道》,皋陶當上了大理之官,作五刑,即負責氏族政權的刑罰、監獄、法治。傳說他的外貌是青綠色,像一個削皮的瓜。他的嘴唇像鳥喙,是至誠的象徵,能洞察人情,明白決獄。《論衡·是應》說皋陶治獄,當判決有疑時,就令獬豸決獄。傳說中的獬豸,就是只有一隻角的羊。據說它很有靈性,能分辨是非曲直,確認犯罪與否,如被疑對象有罪,獬豸就會以角頂觸。這種辦法很靈驗,故典籍稱其為「助獄為驗」的「一角聖獸」,史書上說當時天下無虐刑,無冤獄,小人畏懼,天下太平。舜帝對他的成績極為贊賞,便把他封於皋,所以,又叫皋繇。因為上古「陶」、「繇」讀音相同,所以又寫作皋陶、咎陶、咎繇。皋陶幫助夏禹當上了中原華夏部落政權的領袖,夏禹很感激,便指定他為自己的接班人,正准備讓位,但皋陶卻於這時去世了。死後,葬在六地,即今安徽六安市。古時,這里有皋陶墓。世人又稱為公琴。
皋陶生了六個兒子(或說三個),長子大費(閉 bì 閉),即伯益,是黃、趙、江、秦等姓的共同血緣祖先。
伯益,原姓伊氏,名益,字賾凱(《水經·洛水注》引《百蟲將軍顯靈碑》),又字虞余(《漢書人表考》卷二)。他是傳說中的一位大英雄。
年輕時的伯益,就很聰明,有才智,《呂氏春秋·勿躬》說他發明了以封占卜歲時吉凶的方法,又最早發明打井取水。關於打井取水的事,有些典籍說得很有故事性和趣味性,《淮南子·本經訓》雲:「伯益作井而龍登玄雲,神棲昆侖」。
由於伯益富有才華,夏禹就向當時中原氏族聯盟政權首領帝舜推薦他,帝舜派他輔佐夏禹治水。在佐禹治水的過程中,他立下了大功,夏禹在治水成功後受賞時對舜說伯益也有功勞。舜便賜給伯益白色的旗旒,並說:「以後你的子孫一定會昌盛的!」(《史記·秦本紀》)舜的話果真靈驗,後來伯益的後嗣非常繁盛發達。
《國語·鄭語》上說,伯益能議百物,以佐帝舜。伯益來自東夷少昊鳥氏族,所以傳說他能知禽獸之言,能與飛鳥通話,《漢書·地理志》雲:「伯益知禽獸。」《後漢書·蔡邕傳》雲:「伯益綜聲於鳥語。」說的都是這個意思,這與中國最早的史書《尚書》上所言伯益「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的意思是相通的,所以舜曾任命他為虞官。《孟子·滕文公上》另有記載,說舜派遣伯益擔任火官,伯益用火焚燒山澤,迫使猛獸逃匿,使過著畜牧流徙生活的人們從此過上了安居墾種的生活。後世尊他為保佑人們免遭猛獸傷害之神——「百蟲將軍」,並修廟祭祀他,就是這個原因。
舜對伯益的十分信任和器重,便將自己美麗的小女姚氏嫁給了他,並且封伯益於費,所以伯益又叫大費,或叫費侯。
舜之後,夏禹繼承了華夏部落聯盟首領。禹對皋陶伯益父子都非常信任,先打算把自己的王位禪讓給皋陶,不意皋陶去世,後指定皋陶長子伯益為自己的繼承人,並在晚年授政於益,讓自己的兒子夏啟為臣。夏禹在位10年,東巡會稽時逝世,臨終遺言傳位給伯益。傳說伯益為夏禹守喪三年後,將王位避讓給了夏啟,自己在箕山之北隱居下來。在華夏族人的擁立下,夏啟於是即天子之位。這時,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建立,原來氏族社會「公天下」終於被階級政權的「家天下」所取代,中國歷史進入了文明時代。夏啟即天子位以後,便開始消滅伯益的勢力,在夏啟六年,將伯益殺害。伯益死後,夏啟以隆重之禮厚葬伯益,又「歲善犧牲以祠之」(《越絕書·吳內傳》),即每年都以犧牲來祭祀他的亡靈。
伯益雖然被害,但他的家族後裔卻十分繁榮昌盛,所分衍出黃、趙、江、秦等十多個姓氏,都尊他為始祖。
3、黃姓源自遠古嬴姓
我國上古有三皇五帝的傳說,五帝之一的顓頊與後來的黃姓有直接的血源關系。顓頊實際上是上古的一個部落首領,號高陽氏,相傳他出生於若水,居於帝丘(今河南濮陽東南),曾任命重為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任命黎為北正之官,掌管民事。可見顓頊的部落已經有了國家政權的雛形。顓頊怒觸不周山的故事在我國廣泛流傳,據《淮南子·原道》記載,顓頊曾與共工爭帝,顓頊不勝,怒觸不周山,而不周山是天的西北支柱,它的崩毀造成天向西傾斜,江河遂向東流去。顓頊的曾孫陸終娶鬼方之女。傳說此女長期懷孕而不生產,11年後,其左肋裂開,生出了3個兒子,同樣右肋也生出了3個兒子。他們的後裔分成了許多氏,其中之一為贏氏。嬴氏又分成了14個分支,其中之一即黃姓。陸終的子孫在周武王滅商之後被封於黃,其都城在光州定城西 12里,即今河南潢川縣西。由於黃國與楚國鄰近,所以長期依附於楚國。其實從血緣上看,楚國王族與黃國有著密切的關系,楚國的祖先是陸終的第六子季連,即從其母肋下生出來的兒子之一。周文王時季連的後裔鬻熊為文王師,由於這個原因,周成王便封其子於丹陽,從此建立了楚國。楚國強大以後,便不斷擴張疆土,消滅了周圍許多小國。公元前648年,黃國終於被楚國滅亡了。黃國滅亡後,其國人不忘故國,遂以黃為姓。他們雖然分散於各地,但多距原黃國不遠,其中在江夏(今湖北新洲縣西)一帶聚居最多,故後人遂以江夏為黃姓的郡望。
4、黃姓源自陸終
陸終始祖說相當普遍,尤盛於浙、川、滇、黔、桂、台灣等省,氏學經典《元和姓纂》中明言:「黃,陸終之後,受封於黃,為楚所滅,以國為氏。」 在以陸終為始祖之說中,黃姓家譜中還出現了幾種與此緊密相關而又不盡相同的說法。一是以陸終之子為始祖,如廣東《開平黃氏族譜》宋慶元四年(1198)的譜序說:「我黃氏,派出陸終之季子諱雲者,軒轅黃帝七世孫也。」另一種情況是以陸終之孫為始祖,如《中國文化網路全書》「氏族」章所引台灣《黃氏宗譜》以陸終長子昆吾之子高為黃氏一世祖。還有一種很特別的情況,如《新安黃氏會通譜·黃氏得姓之祖》中,並列陸終及其後裔四人:陸終、樊(陸終之子)、梁(樊之後,事周武王)、緡(梁澤之後)。在陸終的子孫後裔中,有相當數量的黃姓家譜都以南陸為公為一世大始祖。
一、姓氏源流
黃(Huáng)姓源出有六:
1、出自嬴姓。據《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關資料所載,黃姓為陸終之後,其後建立黃國,後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帝舜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叫伯益,是「帝顓頊之苗裔」,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姓嬴氏。傳說伯益的後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趙氏、合稱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黃氏大約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因被周朝封為子爵,又稱黃子國。春秋時期,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於抗衡。公元前648年,黃被楚滅。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氏,就是黃氏。
2、出自金天氏之後。據《古今姓氏書辨證》所載,黃氏起源於金天氏之後。台駘是上古時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為水官之長,顓頊時受封於汾川,後世尊為汾水之神。春秋時,台駘的後人曾建立沈、姒、蓐、黃諸國,後來都被晉國滅掉了。其中黃國公族子孫以國為姓,成為黃姓。
3、據《東夷源流史》所載,遠古顓頊時代,黃人從河南黃水西遷到山西汾水下游,建立黃國,以國為姓。
4、起源於中國古代南方的蠻族。據《中國姓氏大全》、《姓氏詞典》、《中國姓氏起源》所載,黃氏起源於中國古代南方的蠻族,為黃國遺民的後裔。另《新唐書》中有「邕管(在廣西
境內)蠻有黃姓。唐黃少卿、少高、少溫是也。」其實,此支黃氏乃是黃國遺民的後裔。
5、出自他姓改姓。上古時代及後朝的王、陸、巫、吳、金、范、丁皆有改為黃姓者。
6、出自回族中的黃姓來源有二:
① 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少數蒲姓回族為避元代「反色目」的誅殺而改黃姓。但由於出自不情願,放將黃姓故意寫成「苗」(莆)字,因苗(莆)與蒲同音,若被人發覺,落下加上兩點就是黃字,久之便成了「黃」姓。
② 元代黃姓取阿位伯穆斯林女子改姓伊斯蘭教,其後裔融於回族並姓黃。黃姓回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四川、河南、寧夏部分地區。
得姓始祖:陸終。上古時期火神祝融(掌管火的官)吳回之子。後其繼任祝融。周代時,其後被封於黃(今河南省潢川西十二里),建立了黃國。黃國後來被楚國所滅,其後代子孫分散到了各地,他們不忘亡國之恨,遂以原國名為氏,稱黃姓。並尊陸終為其得姓始祖。
江夏堂:後漢黃香,小時死了母親,他對父親最孝,夏天用扇子把父親的席子扇涼,冬天把父親的被褥暖熱。人誇他的孝:「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大量黃氏族譜記載:因惠連公受封於黃國而得勝。黃國被楚所滅之後,子孫四奔他鄉,大部分向楚國腹地內遷,分別定居於湖北的黃岡、黃陂、黃安、黃梅、黃石等地,並逐步形成黃氏不同分支。其中一支遷徙至江夏、安陸(今湖北省雲夢縣東南至武漢市)一帶,繁衍為漢代最著名的江夏黃氏。這支黃姓宗族世居江夏,代為冠族,至孝子黃香,才傾天下,黃瓊、黃琬位至三公,名震宇內,時人譽稱「江夏黃氏,天下無雙」。今海內外黃姓子孫萬派朝宗江夏,認江夏為郡望與發祥地。江夏堂源此。
二、遷徙分布
黃姓最早發源於今河南省潢川縣西部一帶。自黃國被楚所滅之後,黃姓族人散居各地,有的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則遷入楚國腹地定居於黃岡、黃陂、黃安、黃梅、黃石等縣,當地也因黃姓而得名。其中一支內遷到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縣東南),後發展成為漢代最著名的江夏黃姓。西晉末年,黃姓與中原士族均大舉南遷,成為後來入閩(今福建)的「八大姓氏」之一。戰國時代能言善辯、博學的春申君黃歇,他的兒孫後來分居於會稽、江夏、零陵、陽夏等地,所以使江夏郡(今湖北雲夢一帶)成為黃姓的發展繁衍的中心,並且其分支後來在各地都形成瞭望族。唐宋時期,黃姓在今福建莆田泉州等地繁衍最為旺盛。黃岸十一世孫黃中庸五子分居於興化軍治雷山、西岩、仙游何岩、龍溪;漳郡西林城、詔安,號稱中庸公「四代聯登八進士」,繁衍昌盛,逐漸成為閩南之大族。在宋代時,江夏人黃震,官至左司馬尚書,重修江夏家譜,並且得到了皇帝「興化無雙,黃府清惠;忠孝兩全,金墩望族;簪纓世濟、績學多才」。的御批,後黃姓發展成為江蘇大豐金墩、廣東汕頭金墩支派大姓。北宋末年,外族入侵,莆田金墩人黃大俠南徙杭州錢塘,後成為杭州錢塘著姓,支分福州台江、江蘇大豐金墩、廣東汕頭金墩、海豐陸豐等地。宋元之際,鞏溪雷山黃姓稱盛於泉郡德化承澤、永春遜邊、卿園、亭上、梅林、華岩、官田儒林,惠安潭邊奎峰、雲南鶴慶金墩、至明末清初,開始移居台灣,後來又有不少人播遷海外。由此可見,黃姓雖起源於潢川定城西黃國故都,但從一開始卻主要繁衍於我國湖北江夏郡黃州。現今,黃姓分布主要集中於長江以南地區,以廣東、福建、四川、湖南、廣西和江蘇省比較多,上述六省的黃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黃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黃姓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比較典型的南方姓氏。黃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八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二點二。
三、歷史名人
黃 歇:戰國時楚之貴族,曾為楚相,因有功,被封為春申君,為戰國著名四大公子之一。
黃 霸:西漢淮陽陽夏(今河南省太康)人,歷任刺史、御史和丞相,與龔遂同為封建「循史」的代表,合稱為「龔黃」。
黃 忠:南陽(今屬河南省)人,三國蜀名將,官至後將軍,賜爵關內侯。
黃 蓋:三國時代零陵泉陵(今湖南省零陵)人,為孫氏宿將,成名於赤壁之戰,官至偏將軍。
黃 巢:曹州冤句(今山東省荷澤)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出身鹽商,積財聚眾,尤好收留亡命之徒。唐懿宗以來,因皇室奢侈過度,賦稅沈重,加上連年發生水、旱災,遂致民不聊生,盜匪群起。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王仙芝率盜匪起事,翌年黃巢起兵響應,乾符五年王仙芝敗死於湖北,黃巢被推舉為沖天大將軍,率眾攻掠江、浙、閩、粵等地,廣明元年(880年)陷洛陽、長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號為帝,在長安稱帝建立大齊政權,年號金統。唐以官爵籠絡李克用相援,大敗黃巢,巢自刎身亡。
黃 筌:五代後蜀成都(今屬四川省)人,精於禽鳥、人物、山水、墨竹等繪畫,與江南徐熙並稱「黃徐」,形成五代花鳥畫兩大主要派別。
黃 興:湖南長沙人,民主革命家,早年參加民主革命運動,是著名領導人之一。
黃庭堅:北宋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修水縣)人,其詩與蘇軾並稱「蘇黃」,開創了江西詩派,為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
黃公望:元代平江常熟(今屬江蘇省)人,工書法,通音律,善散曲,尤精於山水畫,為「元四家」之一。著有《寫山水訣》。
黃道婆:今上海縣華涇鎮人,學習並傳播了紡織等技術,推動了當時棉紡織業的繁榮與發展。
黃宗羲:浙江省餘姚人,明清之際傑出思想家、史學家,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著有《明儒學案》、《宋元學案》。
黃遵憲:廣東省嘉應(今梅縣)人。清末詩人,其創作的詩歌被稱為「詩史」,著有《日本國志》、《人境廬詩草》。
黃氏入閩始祖---黃元方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浙江省會稽太守、河南固始人黃道隆棄官入閩,隱居今天的福建省仙游縣平朋山,俗稱雙陽山。後來遷徙到桐城(即泉州)居住,中原戰亂稍平,他又回河南固始縣老家。西晉後期,黃道隆後裔黃知運,任永嘉(今浙江省溫州市)守,有子黃元方(即黃彥豐),任晉安(今福州)守,為避亂遂於懷帝永嘉二年(308年),舉家入閩,卜居福唐(今福州市)黃巷,黃彥豐即成為黃氏入閩始祖,從現在能夠查找到的史料看,黃元方(字彥豐)應是黃氏入閩第一人。
1、黃岸(674-756年)
字宗極唐號魁傑,隱士黃沖公子,入閩始祖黃元方字彥豐嫡系十一世孫。黃帝一百零一世孫。唐聖歷戌戊年以才德兼全科登進士,官歷翰林史館學士、徐州牧、升廣西桂州剌史。自福唐候官(今福州東街)黃巷遷入泉州郡莆陽縣延壽里國歡院(今涵江區國歡鎮黃霞村)黃巷為入莆黃巷之始祖。配趙氏封開國夫人、繼邱氏封吉國夫人。唐高宗上元甲戌年正月初五日生,唐肅宗至德丙申年三月廿九日卒。及卒,朝廷哀之、壽八十有二。封開國公,賜金紫光祿大夫、謚忠義。合葬延福寺後靈源山之原,被列為「莆田市涵江區文物保護單位」,子三長明經閩縣令謠、次典,季樂。為福建東南望族,其莆陽裔十分顯赫。若包括外徙科第?
『貳』 黃陂到黃岡會封嗎
黃陂屬於武漢市,現在到黃岡也應該是封閉了的,禁止進出
『叄』 黃陂 黃岡 黃梅有什麼不同啊
黃陂屬於武漢。黃岡在鄂州對面。黃梅已經靠近安徽了
最起碼是地方不同了。。。
『肆』 黃崗是屬於武漢哪裡的
你好 不屬於武漢 屬於湖北 但是與武漢相鄰 你可以在電子地圖上找到具體你想查找的地段 謝謝
『伍』 從武漢市黃陂區到黃岡市和黃石市開車應該怎麼走
黃岡市旅遊景點甚多,被載入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主編的《中國名勝詞典》即有23處:東坡赤壁、青雲塔(以上黃州)、七里坪、紅安烈士陵園、大聖寺塔、天台山(以上紅安)、龜峰山、柏子塔 、天景山漂流 (以上麻城市)、天堂山(寨)(羅田)、斗方山、舍利寶塔(以上浠水)、筆架飛瀑(即三角山,浠水、蘄春交界)、李時珍墓(蘄春)、五祖寺、十方佛塔、飛虹橋、釋迦多寶如來佛塔、毗盧塔、魯班亭、靈潤橋、高塔寺塔(以上黃梅)、雙善洞、鄭公塔(以上武穴市)。各地投資建設旅遊景點,已形成東坡赤壁旅遊區,大別山生態旅遊區,四祖、五祖佛教旅遊區,紅安、麻城革命遺址旅遊區。
黃石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 軍事古塞西塞山 西塞山又名雞頭山。虎視江北,扼守長江,地勢險要,自古為軍事要塞,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古戰場。孫策攻黃祖,周瑜破曹操,劉裕攻桓元,曹王皋復淮西、陳玉成大戰清軍等事皆於此。西塞山景色壯麗,臨江懸崖峭壁之上有「桃花古洞」現於流雲之間。此洞有6平方米,為天然石洞,洞中又有小洞與山中溶洞相通。進洞小道寬不過2尺,只能貼壁側行,頭上陡崖倚天,腳下江水喧囂。驚心動魄,人稱「一步險」(1985年建有鐵索護欄)。洞下臨江處有元真子釣魚台。洞左上側百米處臨江面有一塊4米多高的岩石,刻有「西塞山」三個陰文大字,為明代董其昌題署;在桃花洞右側磯頭上有一鐵樁,高80厘米,寬3厘米,厚1厘米,為吳王孫皓建鐵索橫江留下的遺痕。還有飛來船、佛掌、月窟、鏡岩、鵝掌、鰲魚石、過兒洞、蚊龍窟、雲林得意筆、標干仞等景觀。唐代李白、江淹、劉禹錫、皮日休、書應物、張志和、韋庄及宋代陸游、張文潛、黃庭堅等著名詩人,都曾在西塞山吟詩賦詞,抒發情懷。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王浚船樓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秋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西塞龍舟會 黃石市西塞山區道士袱村民慶賀端午節的傳統盛會,主要活動有製作神舟、唱大戲、祭祀、巡遊、送神舟下水等系列儀式和活動。從每年農歷四月初八佛祖誕生之日舉行龍舟的開工儀式,扎制神舟,到五月初五子時由道士主持儀式為神舟開光,直到五月十五至十八的神舟會正式會期,整個活動歷時40天,是目前國內端午節時間較長的祈福和祭弔活動。 2009年9月30日,西塞神舟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飛雲洞 飛雲洞位於西塞山區南面的獅子山(古名回山)上。晚唐文學家元結,號琦圩子,為避安祿山兵禍之亂,曾在洞前結廬讀書,寫下《異泉銘》、《石宮四詠》等詩文。故此稱琦圩洞。飛雲洞分上中下三層,各生異景,妙趣橫生。上洞出雲,縷縷如絮:中洞出風,習習宜人;下洞出水,鏘鏘悅耳(名曰異泉)。下洞又分左中右三洞,洞中怪石林立,玲瓏剔透。每當山雨欲來,洞際雲涌霧騰,瀑布獻彩,蔚為壯觀。為重點保護古跡。已闢建為飛雲公園。 東方攬勝 景點位於下陸區和鐵山區交界處,距市區20公里。山勢巍峨,海拔495.2米。山「在武昌(今鄂州)東界故名東方」,即因方位得名,以聞名。山頂有弘化寺,建干唐憲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原名「寶峰招提」四字乃唐憲宗御筆寫出,並賜開山和尚德聰禪師法號「智印」。現存弘化寺古建築群為清同治年間重修。殿堂樓閣,鱗次櫛比,金碧輝煌,規模宏大。山門「三楚第一山」和反面匾額「白蓮凈城」為清大學士余國柱所書。正殿門「弘化寺」為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手書。寺內原有佛像千餘尊,其中有3米高銅鑄大佛像和鋼鐵合鑄大佛像3尊,有暹邏(泰國)送來的金玉石佛像一尊和大量佛經藏書,還有2噸多重的鑄鍾4口,為佛教活動較集中的場所。東方山自然景色秀麗,有「靈泉錫卓」、「仙履日喧」、「青松倒插」、「白蓮頻開」、「鐵山懶卧」、「石船高撐」、「禪關同福」、「道洞雲停」等八景。現已闢建為東方山風景區,是國家AAA級景區和省級森林公園。 鹿獐朝暉 在鐵山區主城區內。鹿獐山公園依山而建,模擬古代宮苑風格建設,鹿獐閣矗立於山頂,凈高26米。西側有華藏寺。 磁湖省級風景名勝區 磁湖位於市區中,自然風貌秀美。北宋詩人蘇軾、蘇轍兄弟曾在此泛舟,留下「蘇公石」供人游瞻。古有磁湖寨。今在湖濱建有鯰魚墩、澄月島(魚躍鳶飛景區)、團城山公園(逸趣園)等景點。市區返往團城山的杭州路已通車。目前環磁湖的八大景觀工程即將完工,一個更加秀美的磁湖即將展示在世人面前。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位於鐵山區東北郊,是我國首座國家礦山公園,擁有「亞洲第一天坑」,國家AAAA級景區。市區乘坐6路、11路公交車可到。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
江灘公園 中窯江灘公園已建成,昌大堤江灘公園在建中,一期工程已於2010年8月完工。 此外市區有挹江聽濤、黃荊吐月等名勝景點,章畈國際溫泉度假村、大眾山風景區、黃荊山森林公園和大冶保安湖濕地公園正在規劃和建設中。 大冶市旅遊景點: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小雷山風景區、三台、八景(即「天台、雲台、宮台和金湖湛月、銅海飛煙、鹿頭夕照、龍角朝暾、太和雲霧、雪嶺石林、沼開疊翠、虹經鍾靈」)。 陽新縣旅遊景點:仙島湖風景區、陽新革命烈士陵園、七峰山、伍家宗祠、王平將軍紀念園
『陸』 為什麼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總是很囂張,老是以為自己是黃岡的老大。
2007湖北縣域經濟綜合排名
1 宜都市
2 江夏區
3 黃陂區
4 潛江市
5 大冶市
6 夷陵區
7 蔡甸區
8 曾都區
9 新洲區
10 枝江市
11 漢川市
12 仙桃市
13 赤壁市
14 天門市
15 當陽市
16 鍾祥市
17 東寶區
18 廣水市
19 應城市
20 京山縣
21 咸安區
22 嘉魚縣
23 石首市
24 武穴市
25 雲夢縣
26 荊州區
27 孝南區
28 遠安縣
29 陽新縣
30 黃州區
31 通城縣
32 襄陽區
33 興山縣
34 丹江口市
35 安陸市
36 棗陽市
37 麻城市
38 恩施市
39 公安縣
40 黃梅縣
41 谷城縣
42 松滋市
43 蘄春縣
44 宜城市
45 長陽縣
46 崇陽縣
47 監利縣
48 老河口市
49 南漳縣
50 沙洋縣
51 羅田縣
52 團風縣
53 浠水縣
54 洪湖市
55 紅安縣
56 英山縣
57 大悟縣
58 孝昌縣
59 保康縣
60 鶴峰縣
61 竹溪縣
62 鄖 縣
63 神農架
64 竹山縣
65 通山縣
66 秭歸縣
67 五峰縣
68 房 縣
69 巴東縣
70 來鳳縣
71 建始縣
72 鄖西縣
73 宣恩縣
74 咸豐縣
75 江陵縣
76 利川市
2008湖北縣域經濟綜合排
江夏區
2 宜都市
3 黃陂區
4 蔡甸區
5 仙桃市
6 新洲區
7 曾都區
8 黃州區
9 遠安縣
10 東寶區
11 夷陵區
12 潛江市
13 京山縣
14 當陽市
15 赤壁市
16 枝江市
17 鍾祥市
18 鄂城區
19 天門市
20 武穴市
21 大冶市
22 咸安區
23 荊州區
24 孝南區
25 廣水市
26 襄陽區
27 華容區
28 應城市
29 雲夢縣
30 蘄春縣
31 漢川市
32 嘉魚縣
33 陽新縣
34 棗陽市
35 老河口市
36 石首市
37 巴東縣
38 通城縣
39 麻城市
40 安陸市
41 宜城市
42 谷城縣
43 浠水縣
44 丹江口市
45 南漳縣
46 孝昌縣
47 團風縣
48 通山縣
49 公安縣
50 大悟縣
51 松滋市
52 羅田縣
53 保康縣
54 黃梅縣
55 沙洋縣
56 英山縣
57 興山縣
58 竹山縣
59 竹溪縣
60 崇陽縣
61 來鳳縣
62 洪湖市
63 梁子湖區
64 秭歸縣
65 咸豐縣
66 監利縣
67 長陽縣
68 房 縣
69 恩施市
70 鶴峰縣
71 宣恩縣
72 利川市
73 建始縣
74 紅安縣
75 五峰縣
76 神農架
77 鄖西縣
78 鄖 縣
79 江陵縣
經濟說明一切
『柒』 湖北黃岡有哪些將軍
湖北黃岡紅安縣
紅安,位於鄂東北大別山南麓。總面積1798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15.2萬畝,耕地51.9萬畝。全縣總人口為61.68萬人。縣城距武漢112公里,距黃州130公里。 京九、京廣鐵路聯絡線從縣南穿過,加快了紅安與外地的聯系和交流。紅安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神奇的土地。她是 黃麻起義」的策源地,是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的重建地,是鄂豫皖蘇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革命戰爭年代,紅安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獻出了14萬英雄兒女的生命,查明登記在冊的烈士有22552人。在這塊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任國家主席,走出了韓先楚、秦基偉、陳錫聯等223名將軍,其中被授予上將軍銜的8人,中將軍銜的13人,少將軍銜的58人,是全國將軍人數最多的縣,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將軍縣」。
其中1955-196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的8人,他們是郭天明上將、周純全上將、王建安上將、韓先楚上將、 秦基偉上將、陳錫聯上將、王誠漢上將;謝富治上將 被授予中將軍銜的10人, 他們是劉飛中將、詹才芳中將、張仁初中將、徐深吉中將、 李天煥中將,徐斌洲中將,張天雲中將, 胡奇才中將、 劉昌毅中將,王近山中將;被授予少將軍銜的42人,他們是 程儒珍少將、韓衛民少將、袁克服少將、金世柏少將、 羅厚福少將、李世焱少將、 耿錫祥少將、黎錫福少將、 鄒國厚少將、徐紹華少將、賀健少將、陳焱清少將、 熊應堂少將、程悅長少將、殷國洪少將,盧燕秋少將、 張天恕少將、鄭國仲少將、 況玉純少將、秦光遠少將、 陳美藻少將、李定灼少將、江波少將、劉福勝少將、 趙鶴亭少將、馬忠全少將、閔學勝少將、戴克林少將、 戴克明少將、程啟文少將、 羅應懷少將、甘思和少將、 胡正平少將、旺運祖少將、何德慶少將、吳振挺少將、張志勇少將、塗錫道少將、張竭誠少將、詹少聯少將、 謝正榮少將、周世忠少將。
需要說明的是:1952年9月1日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黃安縣正式更名為紅安縣,同時劃出部分區域分別歸屬河南新縣和湖北大悟縣,在劃出的行政區域里還誕生了14位原黃安籍將軍,他們是劉華清上將、 聶鳳智中將、吳先恩中將、 高厚良少將、黃立清少將、蕭永銀少將、吳世恩少將、 嚴光少將、吳林煥少將、 蕭德明少將、姚運良少將、 周明國少將、蕭志賢少將、伍瑞卿少將。
紅安以「將軍縣」聞名,除為人所熟知的老一輩將軍外,還有一批共和國的新一代將軍。如吳曉恆少將,她是1988年第一批授銜的女將軍,時任某軍醫大學校長;黃俊峰少將,時任總後勤部某部副部長;江建曾少將,現任某軍區空軍副司令;胡先貴少將,現任海軍某基地司令;羅毅少將,現任某陸軍學院政治部主任;秦衛江少將,現任某軍副軍長;李平少將,現任某軍副軍長;劉曉坤少將,現任某省軍區參謀長;程志,總政歌舞團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他是文職幹部,享受少將待遇。
紅安的將軍都是赫赫有名,參加指揮了很多很多大規模戰役,可以說現在老百姓所知道的有名的、成功的戰役、大丈、惡丈,90%以上是紅安人參加並指揮的!
如:上甘嶺戰役(秦基偉、王近山指揮),抗美援朝
海南島戰役(韓先楚),解放戰爭
奇襲陽明堡(陳錫聯),抗日戰爭
襄樊戰役(王近山), 解放戰爭
塔山阻擊戰(胡奇才),解放戰爭
濟南戰役(王建安、新縣許世友),解放戰爭
沙家浜(劉飛的故事),抗日戰爭
中原突圍(李先念),解放戰爭
包座戰役(李先念),長征
上黨戰役(陳錫聯),抗日戰爭
金門戰役(韓先楚),解放後
共和國以「紅」褒獎
1952年9月,為了表彰黨領導下的黃安人民革命斗爭業績,湖北省政府報請中南軍政委員會轉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核准,將黃安縣正式改名為紅安縣。共和國以「紅」命名褒獎的縣,這是全國唯一的一例。
『捌』 湖北黃岡在古代叫做什麼
黃岡在古代叫做黃州路、黃州府等。
隋大業三年(607年),黃州改為永安郡,治所專移屬駐黃岡(今新洲屬地),轄黃岡、黃陂、木蘭、麻城4縣。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永安郡改為黃州,且置總管府。
宋朝仍為黃州、蘄州共治。
民國元年(1912年),廢黃州府。
民國十五年(1926年)廢道,各縣直屬湖北省政府。
(8)黃崗鎮黃陂村擴展閱讀
黃岡市位於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北接河南,東連安徽,南與鄂州、黃石、九江隔江相望。地理方位為東經114°24′—116°07′、北緯29°45′—31°40′。黃岡市黨、政、軍機關駐地黃州,西距省會武漢78千米。全市國土面積17446平方千米,占湖北省總面積9.4%。東西最長距離為168千米,南北最寬跨度為208千米。
黃岡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有2000多年的建置歷史,孕育了中國佛教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術發明人畢升,明代醫聖李時珍,現代地質科學巨人李四光,愛國詩人學者聞一多,國學大師黃侃,哲學家熊十力,文學評論家胡風等等一大批科學文化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