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武漢黃陂 > 黃陂在國民說中將領

黃陂在國民說中將領

發布時間:2021-02-16 03:24:52

A. 為什麼說黃維是所有國民黨被俘將領中最有骨氣的

黃維的性格可用一個「儒」字來形容。這樣的性格雖秉承了儒家「君子之道」的特色,使黃維為人處事光明磊落,不失君子風度 。但「墨守成規」、「守舊迷信」、「滿腦子書獃子氣」

B. 黃陂的將軍有哪些

黃陂區的將軍有:藍天蔚、胡龍驤、蔡濟民、應龍翔、吳醒漢等。

1、藍天蔚

藍天蔚(1878—1921),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民主革命家,湖北武漢人。

1907年4月,藍天蔚赴奉天,在東三省總督徐世昌手下任職。

中華民國成立後,藍天蔚加入黎元洪領導的民社,疏遠掌握大權的袁世凱。1913年參加二次革命,1914年被投入監獄,經參謀次長陳宧斡旋而獲釋放。

1921年5月,為響應孫中山北伐,在湖北省組織鄂西聯軍。1922年1月,遭孫傳芳擊敗,退避四川夔州(今重慶奉節),被四川軍閥但懋辛逮捕。准備押送重慶時,藍天蔚開槍自殺成仁。

2、胡龍驤

胡龍驤(1888--?),字百城,湖北黃陂人。早年畢業於湖北將牟學堂,後任黎元洪第二十一混成協四十標隊官,1909年9月畢業於軍咨府軍官學堂(陸軍大學前身),曾任教練所總辦,車站司令官,參謀本部第三局局長,1913年10月任陸軍大學堂首任校長。1922年任將軍府將軍,授陸軍中將銜。

3、蔡濟民

蔡濟民(1886—1919),原名國楨,字香圃、幼襄。湖北黃陂人。少通經史,善詩文。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入湖北新軍,後入湖北陸軍(特別)小學堂。不久,任陸軍第八鎮十五協二十九標二營司務長、排長等職。

1917年被孫中山任命為護法軍政府鄂軍總司令。1919年1月28日在利川被川軍方化南殺害。1922年黎元洪總統特追贈其為陸軍上將。1927年湖北省政府公葬於武昌伏虎山。

4、應龍翔

應龍翔(1877--1948),字雲從,湖北黃陂人,早年入湖北新軍當兵,1899年由張之洞選派留學日本,入成城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二期步兵科,1903年11月回湖北,任湖北將弁學堂教官,1904年調赴北京任練兵處軍政司器械科監督,後任陸軍部科長、一等咨議官。

1911年5月任河南陸軍第29混成協統領,賞陸軍協都統銜,旋因密謀河南革命,被河南巡撫撤職。

5、吳醒漢

吳醒漢(1883—1938),1883年出生於武漢市黃陂區王家河街棲鳳村解家田。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是指揮武昌起義當夜戰斗的兩名司令部領導成員之一,也是起義成功後軍政府謀略處與集賢館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有「首義金剛」之譽。

吳醒漢將軍歷任湖北軍政府軍務司副司長、軍備司司長、戰時司令部作戰主任參謀、都督府參謀長兼護軍司令、靖國軍第一軍總司令、黎元洪大總統府顧問、孫中山大總統府參軍、中國國民黨黨史編纂委員會編纂等職,民國初年,被授予陸軍中將軍銜。1938年8月18日在黃陂病逝。

C. 黃陂橫店出了那些名人

黃陂歷史人物和著名人物 黃陂歷史文化悠久,世代人才輩出。相傳縣北的木蘭山為代父從軍的木蘭將軍故里;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出生於黃陂,在這里度過少年時期;元末南方紅巾軍著名將領倪文俊早年為武湖漁民;清.嘉慶4年(公元1799年)至道光18年(公元1838年),39年間出了文武三榜眼,分別為武榜眼:曾大觀;文榜眼:劉彬士、金國鈞,後分別官至福建陸路提督、浙江巡撫和翰林院編修。清咸豐年間,城關人周恆祺官至直隸布政使;長堰人王正起歷任山東總兵、提督軍門,誥封「振威將軍」,以捕殺慈禧太後寵信太監安得海而聞名;黃陂黎家河(今屬大悟)人黎元洪1916年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人稱「黎黃陂」;辛亥革命時期奮起救國的著名人物有藍天蔚、蔡濟民、喻育之等。 作為湖北省黨組織建立最早的縣份之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黃陂籍風雲人物有:大革命時期:唐際盛(黃陂黨組織暨河南開封地委黨組織創始人),吳光榮(黃陂縣委第一任書記),蔡以忱(參加過「五四」運動,在黨的「五大」上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土地革命時期:潘忠汝(黃麻起義總指揮),吳光浩(黃麻起義副總指揮,鄂豫邊紅軍及革命根據地創始人),劉光烈(黃麻起義副總指揮),陳金台、焦恆田(靜山廟暴動正、副指揮長),黃陂籍軍事將領徐海東大將(後劃歸大悟),杜義德、陳慶先、韓偉中將,袁學凱、張廣才、熊伯濤、雷震、陳福初、葉超、李大清、方明勝、唐凱、童陸生少將計14人;抗日戰爭時期:任士舜(黃陂縣第一支抗日武裝創建者)、楊學誠(鄂豫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主要創始人之一)。

D. 請問有不有一個叫劉光烈的將軍,去世了沒有

劉光烈將軍是湖北黃陂人,是我外公的親弟弟,我媽媽的親叔叔。早先考入武昌大學中學部學回習,學習期間認答識了惲代英。武昌大學中學部畢業後,回鄉黃陂甘棠下劉灣跟前的青萍小學執教。這所學校培養過許多革命骨幹。後經惲代英介紹考入黃埔軍校二期輜重科,畢業後參加過八一南昌起義,參加過北伐。在葉挺獨立團當過第五連的連長。在一個兵站當過兵站站長。經過汕頭戰斗後,中央派他回湖北和董必武,潘忠汝,吳光浩等人組織當地的黃麻農民起義,當時任黃岡縣農民起義軍參謀!1927年12月5日為革命光榮犧牲了!當時是中共工農革命軍鄂東軍的副總指揮!犧牲的時候才二十多歲!解放後董必武親筆信讓當地政府照顧劉光烈將軍的愛人,後來董必武親筆信讓劉光烈將軍的愛人到北京中南海去養老,她捨不得家中老人就沒去中南海!劉光烈將軍的愛人去逝的時候當地政府官員都去為她送葬!網上沒有劉光烈將軍的真正照片,他的真實照片是當地畫像師畫在畫像石上的,一個秀才題的詞,一生在什麼地方當什麼官任何職位都在石頭像上記載著!劉光烈將軍的這副石像在武漢市黃陂區我表姐家中!還有劉光烈將軍畫的自畫像也在我表姐家中!劉光烈將軍的烈士紀念碑在湖北黃陂!

E. 國民黨軍統將軍排列

國民黨軍統頭子戴笠及其繼承人毛人鳳,通常說起他們手下的干將有「十三太保」和「十人團」一類,都是清一色戴笠的浙江同鄉。其實戴笠和毛人鳳真正的親信有14個,局外人稱之為「十四親信」,內部則叫他們「江山子弟兵」(戴笠和毛人鳳都是浙江江山縣人)。這14個人對戴、毛唯命是聽,對蔣介石絕對服從。「十四親信」中,「戴系」的有四個:戴春榜,字雲林,戴笠胞弟。戴春榜少年時在同族戴三和南貨店當學徒,出師後在萬信順貨棧當伙計;戴笠得勢後保他進中央軍校高教班受訓,畢業後當了兩年甘肅省景泰縣縣長,狠颳了點錢;戴笠命他回家鄉經營祠堂和修建烏山塘別墅,後任忠義救國軍少將參謀、軍統局少將專員,解放前逃台未成,潛逃到江西廣豐縣隱藏;1949年被逮捕槍決。戴藏宜,戴笠之子,譜名善武,上海大同大學肄業,當過小學校長;1940年加入軍統,曾奉戴笠命殺害共產黨員華春榮;1944年當選為江山縣參議員,兼縣銀行董事長、軍統局少將專員、忠義救國軍少將參議、江山雨農中學校長;戴笠墜機身死之後,他調任京滬杭鐵路警備處處長;1950年被捕,次年被槍決。戴夏民,戴笠堂弟,留學日本九州帝國大學醫科,回國後任南京鼓樓醫院主治醫師,後任軍統局四一醫院少將院長;1952年被判刑,1957年釋放,1973年病死。張冠夫,是戴笠表妹王秋蓮的丈夫,原是上海商務印書館職員;曾長期接濟戴笠,戴笠得勢後追隨戴笠左右,是戴笠聯絡站成員,一般人以「軍統元老」稱之;上海「八一三」抗戰以後,任蘇浙行動委員會交通通訊組長,後升任軍統局五處(管經濟)少將處長;解放前逃台。屬於「毛系」的十個人也都是浙江江山縣人:毛森,原名善森,1932年入浙江警官學校二期,畢業後加入軍統改名毛森;曾任福建省會警察局長,後任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隊總隊長、軍統杭州站站長、上海特別站站長;抗日時期在杭州搞地下工作,曾兩次被日本憲兵逮捕;脫險歸來後很受戴笠寵信,升任中美合作所東南地區指揮部指揮官,專為美軍提供日軍作戰情報,曾獲美國政府勛章;抗戰勝利後,任第三方面軍第二處處長、衢州綏靖公署二處處長、浙江省保安處處長、上海市警察局局長,解放前夕任廈門警備司令部中將司令;去台灣後與蔣經國發生矛盾,離台去香港,晚年定居美國。毛萬里,毛人鳳的胞弟,1932年加入復興社特務處,抗日期間任軍統局北平區區長、上海區區長,在敵占區從事地下工作;後任東南辦事處主任,兼第三戰區執法隊隊長;抗戰勝利後去美國留學,回國後任軍統局浙江站站長、浙贛鐵路局警備處處長;逃台後任內湖訓練班主任兼任中美聯合辦公室主任,死於台北。毛鍾書,其母藍蓮梅系戴笠母親藍月喜的侄女;參加軍統後,一直在戴笠左右,任軍統局秘書;後奉命去長沙監視程潛,破壞起義;逃台後任保密局香港區區長,後升任國防部情報局第三副局長;他既是毛人鳳的本家,又與戴笠是親戚,是個具有雙重關系的人物。姜紹謨,字次烈,北京大學畢業;1922年經國民黨議員馮自由介紹加入國民黨,任北京特別市黨部籌備委員,後任執委兼組織部長;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東路軍總指揮部參議、浙江省防軍政治部主任;「清黨」時共產黨員姜東白被捕,姜紹謨勸他投降不成,就將其押赴上海龍華槍決;姜後任浙江麗水行署行政署督察專員、教育部總務司長、司法院簡會秘書;1938年加入軍統,歷任渝特區少將區長、江山雨農中學校長、軍統局設計委員;1949年逃去台灣,任「立法委員」、中美文化經濟合作協會理事,1981年病死於台北。姜毅英,女,1932年考入浙江省警官學校,畢業後被戴笠挑選在軍統局專門從事收發報和譯電訓練工作;後任廈門站特別電務員,因偵知日軍即將南進的重要情報,升為少將,成為軍統局內唯一的女將軍;歷任局本部四處電台台長,其夫葉文熙亦系軍統頭目,後來離婚;去台北後兼任雨農小學校長。王蒲臣,與戴笠是小學時同學,曾先後任江山、武義縣教育局長,加入軍統後曾為戴笠辦理機要,後任南昌和貴陽辦事處主任;1940年入成都軍分校高教班受訓,畢業後任局本部外事秘書、重慶中美合作所全能情報人員訓練班少將副主任,以後調任保密局北平站站長;1949年逃台。劉方雄,1935年加入軍統,任香港站秘書、站長、後調任上海市政府調查處處長、保密局上海站站長;全國解放後,以長城皮件公司總經理身份為掩護,復任香港站站長。吳海龍,1938年任軍統局鷹潭辦事處少將主任、浙贛鐵路局警務處處長,兼浙江站站長,1950年潛回江山時被逮捕槍決。何芝園,東南大學畢業,原在國民黨政府鐵道部任職,加入軍統後,另任局本部機要室主任、二處股長、科長、處長;1945年任成都行轅調查科少將科長,在江山縣當選為「國大代表」;隨保密局逃台後,任國防部情報設計委員兼憲政研究會委員。周念行,戴笠小學同班同學,1915年留學日本明治大學政治系,歸國後參加北伐,曾任湖北黃陂縣縣長;1934年收編湘西陳渠珍部,到廬山見蔣介石,由戴笠介紹加入軍統,任南昌行營調查科秘書,後任保密局少將秘書,逃台後移居美國。

F. 湖北黃岡有哪些將軍

湖北黃岡紅安縣
紅安,位於鄂東北大別山南麓。總面積1798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15.2萬畝,耕地51.9萬畝。全縣總人口為61.68萬人。縣城距武漢112公里,距黃州130公里。 京九、京廣鐵路聯絡線從縣南穿過,加快了紅安與外地的聯系和交流。紅安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神奇的土地。她是 黃麻起義」的策源地,是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的重建地,是鄂豫皖蘇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革命戰爭年代,紅安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獻出了14萬英雄兒女的生命,查明登記在冊的烈士有22552人。在這塊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任國家主席,走出了韓先楚、秦基偉、陳錫聯等223名將軍,其中被授予上將軍銜的8人,中將軍銜的13人,少將軍銜的58人,是全國將軍人數最多的縣,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將軍縣」。
其中1955-196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的8人,他們是郭天明上將、周純全上將、王建安上將、韓先楚上將、 秦基偉上將、陳錫聯上將、王誠漢上將;謝富治上將 被授予中將軍銜的10人, 他們是劉飛中將、詹才芳中將、張仁初中將、徐深吉中將、 李天煥中將,徐斌洲中將,張天雲中將, 胡奇才中將、 劉昌毅中將,王近山中將;被授予少將軍銜的42人,他們是 程儒珍少將、韓衛民少將、袁克服少將、金世柏少將、 羅厚福少將、李世焱少將、 耿錫祥少將、黎錫福少將、 鄒國厚少將、徐紹華少將、賀健少將、陳焱清少將、 熊應堂少將、程悅長少將、殷國洪少將,盧燕秋少將、 張天恕少將、鄭國仲少將、 況玉純少將、秦光遠少將、 陳美藻少將、李定灼少將、江波少將、劉福勝少將、 趙鶴亭少將、馬忠全少將、閔學勝少將、戴克林少將、 戴克明少將、程啟文少將、 羅應懷少將、甘思和少將、 胡正平少將、旺運祖少將、何德慶少將、吳振挺少將、張志勇少將、塗錫道少將、張竭誠少將、詹少聯少將、 謝正榮少將、周世忠少將。

需要說明的是:1952年9月1日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黃安縣正式更名為紅安縣,同時劃出部分區域分別歸屬河南新縣和湖北大悟縣,在劃出的行政區域里還誕生了14位原黃安籍將軍,他們是劉華清上將、 聶鳳智中將、吳先恩中將、 高厚良少將、黃立清少將、蕭永銀少將、吳世恩少將、 嚴光少將、吳林煥少將、 蕭德明少將、姚運良少將、 周明國少將、蕭志賢少將、伍瑞卿少將。
紅安以「將軍縣」聞名,除為人所熟知的老一輩將軍外,還有一批共和國的新一代將軍。如吳曉恆少將,她是1988年第一批授銜的女將軍,時任某軍醫大學校長;黃俊峰少將,時任總後勤部某部副部長;江建曾少將,現任某軍區空軍副司令;胡先貴少將,現任海軍某基地司令;羅毅少將,現任某陸軍學院政治部主任;秦衛江少將,現任某軍副軍長;李平少將,現任某軍副軍長;劉曉坤少將,現任某省軍區參謀長;程志,總政歌舞團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他是文職幹部,享受少將待遇。
紅安的將軍都是赫赫有名,參加指揮了很多很多大規模戰役,可以說現在老百姓所知道的有名的、成功的戰役、大丈、惡丈,90%以上是紅安人參加並指揮的!
如:上甘嶺戰役(秦基偉、王近山指揮),抗美援朝
海南島戰役(韓先楚),解放戰爭
奇襲陽明堡(陳錫聯),抗日戰爭
襄樊戰役(王近山), 解放戰爭
塔山阻擊戰(胡奇才),解放戰爭
濟南戰役(王建安、新縣許世友),解放戰爭
沙家浜(劉飛的故事),抗日戰爭
中原突圍(李先念),解放戰爭
包座戰役(李先念),長征
上黨戰役(陳錫聯),抗日戰爭
金門戰役(韓先楚),解放後

共和國以「紅」褒獎

1952年9月,為了表彰黨領導下的黃安人民革命斗爭業績,湖北省政府報請中南軍政委員會轉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核准,將黃安縣正式改名為紅安縣。共和國以「紅」命名褒獎的縣,這是全國唯一的一例。

G. 十大將軍說的是誰

開國十大將軍
粟裕 (1907-1984)
湖南省會同縣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七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連長、營長、支隊長,六十四師師長,紅四軍參謀長,紅一軍團教導師政治委員,紅十一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紅十軍團參謀長,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參謀長,挺進師師長,閩浙軍區司令員。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新四軍江南、蘇北指揮部副指揮,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兼政治委員,蘇中軍區、蘇浙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代司令員、代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第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常委。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共產黨第七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八、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在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

徐海東 (1900-1970)

湖北省黃陂縣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三十四團任代理排長。參加了北伐戰爭和黃麻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黃陂縣區農民自衛軍隊長,中共黃陂縣委軍事部部長兼區委書記、縣赤衛軍大隊長,獨立營營長兼黨代表,黃陂縣補充第六師師長,鄂東警衛二團團長,中國工農紅軍獨立第四師、第二十七師師長,紅二十七軍第七十九師師長,紅二十五軍第七十四師師長、軍長,紅二十八軍軍長,中共鄂豫陝省委委員代書記,紅十五軍團軍團長,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旅長,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副指揮兼第四支隊司令員,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員,中共中央華中局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九屆中央委員。

陳庚 (1903-1961)

原名陳庶康。湖南省湘鄉縣人。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四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後留校任副隊長、連長。參加了平定商團叛亂和討伐陳炯明的東征。一九二六年赴蘇聯學習,次年回國參加南昌起義,任營長。後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機關做情報工作。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第十二師團長、師長,紅軍步兵學校校長,紅軍幹部團團長,陝甘支隊第十三大隊隊長,紅一軍團第一師師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旅長,太岳軍區太岳縱隊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雲南軍區司令員,雲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國防部副主任,國防部副部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獎軍銜。是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

譚政 (1892-1974)

原名譚世銘。湖南省湘鄉縣人。一九二七年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特務營任文書、書記。參加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三十一團秘書,紅四軍軍委秘書長、軍政治部訓練部部長,紅十二軍政治部主任,紅一軍團第一師政治部主任、師政治委員,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後方政治部主任,總政治部副主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戰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第三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國防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顧問。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共產黨第七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蕭勁光 (1903-1989)

湖南省長沙人。一九二零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一年赴蘇聯學習。一九二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四年回國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六師黨代表。參加了北伐戰爭。一九二七年赴蘇聯入列寧格勒軍政學院學習。一九三零年回國。土地革命戰爭時斯,任閩粵贛軍區參謀長兼政治部主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長,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區政治委員,建黎泰警備區司令員兼紅十一軍政治委員,閩贛軍區司令員兼紅七軍團政治委員,紅三軍團參謀長,中共陝甘寧省委軍事部部長兼紅二十九軍軍長,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後方留守處主任,陝甘寧留守兵團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兼南滿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副司令員兼第十二兵團司令員和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湖南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共產黨第七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八、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在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被評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

張雲逸 (1892-1974)

原名張運鎰,又名張勝之。廣東省文昌縣人。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曾參加辛亥革命和討袁護國戰爭。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北伐戰爭。曾任國民革命軍旅長、師參謀長。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後,在廣州、香港做黨的秘密工作。一九二九年參與領導百色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長,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參謀長兼作戰局局長,粵贛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紅軍總司令部作戰部部長,中央縱隊先遣隊司令員,中革軍委副參謀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參謀長兼第三支隊司令員,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新四軍副軍長兼第二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華東軍區副司令員,華東軍政大學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廣西省委書記,廣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廣西軍區司令 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華南局第二書記。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八、九、十屆中央委員。

羅瑞卿 (1906-1978)

四川省南充縣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一九二八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閩西遊擊大隊大隊長,紅四軍第五十九團參謀長、縱隊政治委員、師政治委員、軍政漢委員,紅一軍團保衛局局長,中央紅軍先遣隊參謀長,陝甘支隊第三縱隊政治部主任,紅一方面軍保衛局局長,紅軍大學教育長、副校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教育長、副校長,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北平「軍事調整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團參謀長,晉察冀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晉察冀野戰政治委員,華北軍區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兵團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長,公安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兼國防工業辦公室主任,中央軍委秘書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一屆中央委員。

王樹聲 (1905-1974)

原名王宏信。湖北省麻城縣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區、縣農民協會組織部長。一九二七年參與領導黃麻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三十一師分隊長、大隊黨代表,鄂豫游擊區總預備隊總指揮,紅一軍第一師支隊長、團長,紅四軍第十一師副師長兼三十三團團長,第十一師師長,紅二十五軍第七十三師師長、軍長,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紅三十一軍軍長,西路軍副指揮,紅九軍軍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冀豫軍區副司令員兼晉冀豫邊區游擊縱隊司令員,太行軍區副司令員兼人民武裝部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軍區副司令員,鄂西軍區司令員、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正當委員,嵩岳軍區副司令員,鄂西軍區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湖北軍區第二副司令員、司令員,中南軍區副司令員兼湖北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軍械部部長,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第二政治委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九、十屆中央委員。

許光達(1908-1969)

原名許德華。湖南省長沙市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六年入黃埔軍校學習。一九二七年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任見習排長,同年在寧都加入南昌起義部隊,任排長、代理連長。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參謀長,第十七師政治委員、師長,紅三軍第八師二十二團團長、八師師長,紅三軍第二十五團團長。一九三二年赴蘇聯,先後入國際列寧主義學院和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一九三七年回國。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教育長,第三分校校長,中央軍委參謀部部長兼延安衛戍區司令員,中央情報部一室主任,晉綏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八路軍一二0 師獨立第二旅旅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第三縱隊司令員,第一野戰軍二兵團軍長,第二兵團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司令員兼坦克學校校長和裝甲兵學院院長,國防部副部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

H. 我軍第一次授銜時,十位大將都是誰

十位大將:
粟裕、黃克誠、譚政、肖勁光、王樹聲、陳賡、羅瑞卿、許光達、徐海東、張雲逸

I. 黃陂區在現役最高級別將領是誰

你應該說的是近現代來的源吧?太遠的還有傳說的就不扯了。

最著名的就是「黎黃陂」黎元洪了,民國第二任大總統(正式的)。
再就是gongD內的:
徐海東大將(後劃歸孝感大悟),杜義德、陳慶先、韓偉中將,袁學凱、張廣才、熊伯濤、雷震、陳福初、葉超、李大清、方明勝、唐凱、童陸生。

J. 武漢黃陂在歷史上有那些名人

黃陂歷史名人錄 黃陂世代才人輩出。相傳縣北的木蘭山為代父從軍的木蘭將軍故里;宋代理學家程顥、程頤出生於黃陂,在這里度過少年時期;元末南方紅巾軍著名將領倪文俊早年為武湖漁民;清嘉慶4年(公元1799年)至道光18年(公元1838年),39年間出了文武三榜眼,分別為武榜眼曾大觀,文榜眼劉彬士、金國鈞,後分別官至福建陸路提督、浙江巡撫和翰林院編修。清咸豐年間,城關人周恆祺官至直隸布政使;長堰人王正起歷任山東總兵、提督軍門,誥封「振威將軍」,以捕殺慈禧太後寵信太監安得海而聞名;黃陂黎家河(今屬大悟)人黎元洪1916年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人稱「黎黃陂」;辛亥革命時期奮起救國的著名人物有藍天蔚、蔡濟民、喻育之等。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黃陂籍風雲人物有:大革命時期:唐際盛(黃陂黨組織暨河南開封地委黨組織創始人),吳光榮(黃陂縣委第一任書記),蔡以忱(參加過「五四」運動,在黨的「五大」上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潘忠汝(黃麻起義總指揮),吳光浩(黃麻起義副總指揮,鄂豫邊紅軍及革命根據地創始人),劉光烈(黃麻起義副總指揮);

抗日戰爭時期:任士舜(黃陂縣第一支抗日武裝創建者)、楊學誠(鄂豫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主要創始人之一)。抗戰時期任偽中央執行委員、偽陸軍部長的漢奸葉篷,任湖北綏靖偵輯少將處長,武漢、重慶流氓幫會頭目楊慶山,也是黃陂人。

黃陂文化教育、科技界著名人物有:陳宣愷(中華大學的創辦人)、陳時(教育家)、陳啟天(哲學家)、余家菊(國家主義學者)、胡秋原(學者)、塗長望(氣象學家)、塗治(農學家)、田長霖(熱物理學家)、彭邦楨(詩人)、馮鑄(書法家)、王若愚(楚劇演員)、曾卓(詩人)、余傳韜(教育家)、田長焯(飛機工程師)、韓德乾(農學家)、陳慶宣(地質力學家 )、李明(飛機控制專家 )、劉緒貽(歷史學家)、馮今松(畫家)、辜勝阻(人口學家)、榮獲義大利加勛騎士勛章的萬子美、棋王柳大華、笑星田克兢等。

政界人物有許建國(歷任中國駐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大使)、王文生(全國政協副主席)、台灣前行政院長李煥等。

黃陂籍軍事將領徐海東大將(後劃歸大悟)、杜義德、陳慶先、韓偉中將,袁學凱、張廣才、熊伯濤、雷震、陳福初、葉超、李大清、方明勝、唐凱、童陸生少將,共計14人

閱讀全文

與黃陂在國民說中將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