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徐氏家譜
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徐興由雲南徙居文登縣白馬徐家(今環翠區泊於鎮白馬三內村)其後遷入山東文登徐容姓字輩派字: 源承東海,發祥忠良,基石繼本,南州禮德,清正傳家。在文登2007年底統計11280人,為第13姓。 《文登姓氏》
⑵ 誰有徐氏家譜
徐氏出自贏姓,周朝時為諸侯,封於徐(今江蘇徐州),便以國為姓,居住在江南鳳陽。徐氏名人輩出,漢時有徐摨,吳時有徐順,宋時有徐元黨,元時有徐昭文。元順帝時徐達輔佐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功成後被封為中山王。徐達生四子,後裔繁多,分支難以查考,只有次子添福的支派譜牒得以留存。添福六世孫徐飛,家資富厚,為人慷慨,於1511年(明正德六年)從句容遷居崇明,居住在本縣平洋沙東北姚家橋。徐飛四世孫徐浦居響沙郁維和狀南新鎮西南。六世孫含亭居一號吳家沙東北區殷楊鎮南。九世孫宏謨居殷楊鎮東四
。十世孫汝霖居沈阜沙鰲鎮豎頭街。十一世孫學洙居響沙侯家鎮東南,學渠居吳家沙老岸龍王廟東;瑞徵居縣城內,價增居豐海沙惠隆鎮西。十二世孫景良居沈阜沙鰲鎮北,綏齋居學洙宅西
;衢洲居候家鎮南,竹林居浜鎮北數十步。十四世孫月橋居吳家沙三貞橋東二
。十五世孫福元居吳家沙倪家廟西南;嘉猷居倪家廟西北,甘霖居209號惠安沙朱倫元圩內東老腳洪向東第十三
。
《崇邑徐氏宗系譜》採用宋氏譜法,譜中只記徐達七世孫徐飛一脈,載一世至二十世。十四世孫雲璈,字韻伯,號月橋,優廩生,道光時進土。十五世孫徐成祺,字引恬,號不更,歷任本縣參議會會長、縣教育會會長、縣通俗教育館館長、尚志女校校長;徐甘霖,字無極,號冶甫,日本關西大學法律科畢業。
《崇邑徐氏宗系譜》最初成書於1855年(清咸豐五年),由月橋修纂。1831年(清光緒七年)念祖、雲倬續修,1920年第十五世孫樹霖再次續修,分上、中、下三冊。
徐氏今居住本縣有數處。一部分後裔已移居外地,收藏載本的徐運泉,系十七世孫,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長期居住在上海,1984年傳至十九世。
⑶ 徐氏家譜及字輩
我們這里是:國正天星順,官清民仕安,善緒維先本……我是民字輩的
⑷ 河南徐氏家譜怎麼排的
徐姓起源參考之一 徐源出於嬴姓。夏朝時,嬴姓祖先伯益的兒子若木被封在徐(今江蘇泗洪縣及安徽泗縣一帶)。徐國歷經夏、商、周,傳至西周穆王時,有國君叫偃。徐君偃以仁義著稱,深得百姓擁戴。有一次在疏導河道時徐君偃挖出了一副紅色的弓箭,他認為這是天賜的祥瑞,就起了代周為天子的野心。周圍的一些諸侯聽說此事後,也紛紛趕來歸附徐君偃。徐君偃於是改稱徐偃王,率領擁護他的三十六國諸侯,起兵反周。此時周穆王正在昆侖山西王母那兒做客,得到消息後,立即讓造父駕車返回鎬京(參見趙姓),發兵討伐徐偃王。眼看一場血戰就要發生,徐偃王不忍讓生靈塗炭,於是立即收兵,棄國出走,躲進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一帶的深山之中,結果徐國軍隊被打敗。後來周穆王了解到徐偃王在當地很得人心,就又封他的兒子宗為徐子,由徐子繼續管理徐國。宗傳位至十一世孫章禹時,徐國被吳國滅掉,徐國國君的子孫稱為徐氏。徐福,也作徐市,秦朝著名方士,琅琊(今山東膠南南)人。他為迎合秦始皇迷信長生的心理,向秦始皇上書說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萊、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裡,希望能帶領童男童女前往求仙。秦始皇答應了。徐福便挑選童男童女幾千人,乘船入海,結果一去不返。相傳徐福後來成為日本的神武天皇。 徐姓起源參考之二 在浙江省蘭溪市生活著很多徐姓後人,僅在蘭溪市章林村一個村就有1200多人姓徐。這個村的徐姓人家還保存著自己的家譜。 在蘭溪市的姓氏研究專家胡汝明先生的帶領下,我們《天涯共此時》攝制組來到章林村,在村民徐壽泉家看到了他們世代保存下來的徐氏宗譜。蘭溪當地的姓氏研究專家胡汝明先生對這些家譜進行過深入的研究。 浙江省蘭溪市姓氏研究專家胡汝明說:「徐姓呢,它是春秋時有一個徐國。這個徐國的一個國王叫徐偃王。他的子孫呢,根據郭沫若先生的考證,浙江應該是徐土,就是徐國的土地。這里呢都是徐偃王的後代。那麼徐偃王是怎麼能夠到了這里呢?因為那個時候,另一個國家(楚國)要消滅它。徐偃王他心裡不願讓老百姓犧牲,所以把許多人首先遷移到龍游,然後繁衍到這里的。那麼作為整個浙江來說呢,在之江旁邊,就是我們錢塘江,徐偃王的廟有30多個,來紀念他們的先祖。」 徐國被楚國滅亡之後,原來的徐國百姓便以徐為姓,這就是徐姓的開始。以後徐姓子孫四處遷移,逐漸遍及海內外。歷史上的徐姓名人很多。如秦朝時的徐福,據說他向秦始皇上書,說海中有神仙,請得數千童男童女,乘船入海,但一去不返。三國時的徐庶,他因向劉備舉薦諸葛亮及孝順母親而著稱。明朝開國大將徐達。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在台灣,有1895年率領台灣義軍抗日的徐驤。徐姓的現代名人有徐向前、徐志摩、徐悲鴻等等。在蘭溪章林村保存的徐氏家譜中,還記載著一位與台灣有著密切關系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徐林。 浙江省蘭溪市姓氏研究專家胡汝明說:「徐林呢,他是當初台灣府,屬於福建省管轄的,他是在台灣府當同知。同知就是府太爺的助手,是第二把手,跟第二把手一樣的。那麼他管的工作呢就是管海防,管捕盜。雍正十三年,因為他的工作對台灣人民有很多貢獻,(朝廷)給他一個表彰,獎勵中間有幾句話很關鍵的。躬恪慎,蒞事精勤。分雙旌五馬之榮,襄六典九條之治。就是既按法制,又為人民服務。所以這樣呢為台灣的人民作出貢獻。」 除了徐林之外,清朝還有不少徐姓人家從福建、廣東一帶遷入台灣。因此,徐姓也成了台灣的大姓之一。 胡汝明說:「根據家譜來看呢,徐林到那裡以後就再沒回來,沒有回來。從這一點上看呢,他的後人現在還在台灣。」 胡汝明還介紹說:「徐姓應該說在台灣也是個大姓。我認為恐怕總數在20萬以內。徐氏也有徐氏大宗祠在台灣。徐壽泉家保存家譜,是因為他們家一直是這支徐姓的長子長孫。這些徐姓家譜雖然已經有些破損,但是根據習俗,這些家譜是不能隨便拿出家門的。章林村人說,他們希望台灣的徐氏後人與他們聯系,共續家譜。」 徐姓起源參考之三 徐姓是當今中國第十一大姓,在台灣排名第二十。徐姓出自嬴姓,於黃姓同源,都是東夷部落首領伯益的後代。伯益因為幫助禹治水有功,被舜賜為嬴姓。伯益的兒子若木,在夏朝時被封在一個叫徐的地方,建立了徐國。徐國經歷了夏朝,商朝和周朝,傳了三十二代,到西周穆王的時候,徐國君主徐偃王,以仁義著稱。有一次,徐偃王在疏導河道的時候,挖出了一副紅色的弓箭,並以為是上天給他的暗示,要他取代周穆王成為天子,於是就率領周圍的三十六個諸侯,一起起兵,進攻周朝。戰爭開始後,生靈塗碳。徐偃王因為不忍心讓老百姓受苦,就收兵棄國,跑到彭城一帶隱居了。周穆王因為知道徐偃王在當地很得民心,就又封他的子孫為徐子,繼續管理徐國。直到公元前五一二年,被吳國所滅。亡國後,原來徐國的百姓就以徐為姓,這也就是徐姓的由來。徐姓早期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和江西一帶。到三國和南北朝時期,由於戰亂,徐姓又向四周遷徙,分布到河南,山西,河北,湖北等地,到唐朝,徐姓開始進入福建,元代時,又有徐姓遷居廣東,並在明代時,進入台灣。徐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泗洪,徐州,琅邪,河東,由拳,隴西,東陽,高平,長城,濮陽,於潛,新豐,柳城,范陽,南昌,龍丘,會稽,紹興,東莞等。
⑸ 徐氏家譜字輩大全
徐氏家普分開,各個地方都不一樣。我是貴州思南的,周邊徐氏字輩都不一樣。
⑹ 徐氏家譜字輩
<敬錄族譜世系六十世字>
一世:福
二世:勉
三世:晟
四世:瑛、琰
五世:洪、漢、醇回、瀛、晉、澄、答注、薈、范、霍
六世:孟
七世:仲
八世:季
九世:時
十世:秉
十一世:之
十二世:伯
十三世:廷
十四世:邦
十五世:尚
十六世:崇
十七世:維
十八世:天
十九世:乃
二十世:公
廿一世:汝
廿二世:其
廿三世:克
廿四世:修
廿五世:世
廿六世:傳
廿七世:有
廿八世:大
廿九世:文
三十世:德
三十一世:廣
三十二世:興
三十三世:正
三十四世:毓
三十五世:爾
三十六世:宗
三十七世:恩
三十八世:澤
三十九世:可
四十世:嘉
四十一世:祿
四十二世:禎
四十三世:永
四十四世:富
四十五世:貴
四十六世:金
四十七世:珍
四十八世:久
四十九世:滿
五十世:堂
五十一世:常
五十二世:春
五十三世:陽
五十四世:光
五十五世:照
五十六世:太
五十七世:平
五十八世:保
五十九世:吉
六十世:祥
⑺ 徐氏家譜誰知道
廣東清遠浸潭鎮黃殿村徐姓家譜。河光作道錫元萬,鍾靈毓秀開錦山,磷玉英浩家發達,珠璣撥課播茹藩
⑻ 徐氏家譜有幾個堂口
《徐氏族譜》共分14節內容,側重徐姓起源、徐氏世系繁衍之跡和徐氏歷代名人等節內容專。對於徐姓的起源,我們屬力求做到詳實、科學、全面,使徐氏族人能有一個明確而清晰的認識;對於徐氏世系繁衍,由於年代久遠,譜系失考,上代失敘,則勾勒出一條主線,再對其分支加以敘述,力求給族人一份簡明的徐氏各分支繁衍圖,使大家能看清楚各個分支從古至今的繁衍軌跡--樹發千枝歸一本,水流萬里實同源;在對徐氏歷代名人的選取上,則主要以古代為主,這主要是因其已有定論,且資料比較豐富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