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廬江縣的標志物是什麼
廬江縣的標志物,你說的是安徽的廬江縣嗎?可以到旁邊的三河去玩一玩
『貳』 廬江縣有哪裡好玩的
廬江生態優美,四季宜人,旅遊資源頗為豐富。境內的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黃陂湖,面積2,333公頃, 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良好,地理位置獨特,是多種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南北遷徙途中重要的棲息地和中轉站,被收錄為中國重要濕地名錄。冶父山,距廬江縣城東約9公里,峰巒疊翠,廟宇輝煌,古跡遺存,佳傳甚多,有「江北小九華」之稱。巢湖南岸廬江段全長26.8公里,跨4個鄉鎮17個行政村。居住巢湖岸邊,天氣晴朗時,湖面煙波浩淼,帆檣如畫,姥山矗立於湖心,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古鎮湯池擁有號稱「華東第一泉」的湯池溫泉,古稱「坑泉」,具有涌量穩定、水溫穩定和化學成分穩定的三大特點,富含10多種對人體醫療保健具有極高價值的化學元素,自西漢以來,就是著名的療養勝地:北宋文豪王安石曾在此濯足療疾,留下了「寒泉時所詠,獨此沸如蒸」的千古贊譽。此外,湯池古鎮還享有「名茶之鄉」的美稱,尤其是名茶「白雲春毫」,產在終年雲霧繚繞、蘭花叢生、人跡罕至的二姑峰尖,萃天地之靈氣,得日月之精華,香氣清爽,滋味鮮醇,視為茶中珍品,先後獲省優、部優和中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金獎。 近年來,圍繞把廬江建設成為「華東地區有一定影響的山水園林旅遊城市、安徽歷史文化名城」的目標定位,全縣先後出台了16條加快旅遊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共投資6億多元,在原有的「冶父晴嵐,鳳台秋月,黃陂夏蓮,綉溪春漲,金牛晚眺,白石冬雪,水濂聽聲,青簾漁火」等古景點基礎上,新開發3A以上景區2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精心開發的20多個系列旅遊商品,在國內外市場都十分走俏;2006年,以溫泉旅遊聞名的湯池金孔雀溫泉旅遊度假村被評為國家級4A級景區和四星級酒店。時下安徽金孔雀旅遊度假村正在全力打造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全年完成旅遊投資5億元;接待遊客百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9.5億元。「兩山一湖」旅遊規劃編制完成。濱湖大道、湯池景觀大道完成規劃、項目立項等前期工作,正在積極爭取銀行貸款。國軒雅典娜酒店、九福民俗歡樂園一期建成開業。金孔雀二期拆遷征地基本完成,項目即將開工。萬振逍遙別院二期完成投資4000萬元,酒店主體完工,體育公園和仿古商業街完成規劃設計、正啟動征地。國軒溫泉藝術中心工程啟動,山上三棟產權式度假酒店已封頂。安徽湯池影視文化產業基地、冶父山明星村等項目簽約。創建旅遊鄉鎮2個和星級農家樂示範點10個。成功舉辦第二屆同大葡萄文化旅遊節、首屆溫泉養生暨民俗文化旅遊節和柯坦茶文化節。商貿服務業發展加快。完成商業網點規劃。鴻福大酒店即將建成開業,安德利物流中心等建設加快.
『叄』 廬江縣白馬嶺海拔多少米
廬江縣境內有低山復、丘陵制、圩區和湖泊(黃陂湖23.4平方千米),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素有「東丘、南崗、西山、北圩」之稱。沿湖平原圩區海拔為6-10米,約佔全縣總面積的16.7%;東南西部低山丘陵區海拔100-595米,約佔全縣總面積的18%;中部丘陵地區,起伏和緩,圩、崗、畈錯雜分布
『肆』 廬江旅遊
廬江最著名的是湯池溫泉,湯池鎮可以說已經建成了旅遊集群,除了溫內泉還有二姑尖的白容雲禪寺、金湯湖、相思林、十里長沖等等;冶父山是春秋晚期歐冶子鑄劍場所,現有遺址,同時冶父山佛教文化底蘊深厚,先後出現三尊肉身佛在寺中供奉;另外周瑜墓、小喬墓、母子陵、何氏陵園等在省內都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還有環湖(巢湖)大道、岱鰲山、萬畝葡萄園、黃陂湖等景點,太多了,不好一一舉例;可以瀏覽廬江的旅遊官網:暢游廬江網。上面信息比較全,有景點介紹、旅遊線路、旅遊資訊、農家樂信息,甚至有1到7路的公交站點與時間表,個別具體問題也能在網站找他們的聯系方式。
『伍』 廬江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廬江好玩的地方
1、廬江縣綉溪公園
冶父山,距廬江縣城東約9千米,峰巒疊翠,廟宇輝煌,古跡遺存,佳傳甚多,有「江北小九華」之稱。據傳春秋時,鑄劍之父歐冶子曾在此山鑄劍,山上存有鑄劍池古跡,因此得名冶父山。詩人贊道:「長劍欲一淬,夜尋冶父山,攬衣望奇氣,直在鬥牛間。」
冶父山自麓至巔凡五里許,群峰聳拔,盤旋而上,遠眺江光,俯視五湖(沙湖、黃陂湖、後湖、白湖、巢湖)林巒崤密,雄峻秀麗,甲江淮間諸山,每當大雨初霧,晴空萬里,登上頂峰,上有浮雲紫霧,下有群巒疊翠,蔚成「冶父晴嵐」,舊為廬江八景之一。1992年,冶父山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陸』 安徽廬江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呵呵, 我就是廬江人哦。冶父山和湯池的金孔雀度假村很不錯
『柒』 廬江縣沙溪銅礦()
沙溪銅礦位於廬江縣城南偏東9公里處的沙溪鄉境內。礦區有簡易公路與廬江—樅陽公路相接。合肥—銅陵公路由緊靠礦區西側的鳳台山礦段通過。合(肥)—九(江)鐵路上的柯坦車站在礦區西約14公里。另礦區東鄰黃陂湖,乘水路上溯可達廬江行可入巢湖、進長江,通往沿岸各埠。
沙溪銅礦是安徽省發現最早的斑岩型銅礦。礦床自北向南由鳳台山礦段、銅泉山礦段、斷龍頸礦段和龍頭山礦點組成。礦體埋藏相對較深,含銅品位一般在0.4%左右。初步探明淺部銅金屬儲量35.13萬噸。其中銅泉山礦段18.87萬噸,斷龍頸礦段4萬噸(未審批儲量),鳳台山礦段2萬噸(未審批儲量)。據省地礦局三二七地質隊近期工作成果表明其深部負400米標高以下存在著厚大銅礦體,預計銅金屬儲量可達50萬噸以上。目前正在工作。
礦區位於郯廬及龜梅深斷裂的交匯附近,受廬樅與北淮陽火山岩盆地挾持,成礦條件優越,出露地層主要為下志留統高家邊組和中志留統墳頭組碎屑岩,中、下侏羅統象山群碎屑岩及上侏羅統—下白堊統火山熔岩、碎屑岩等。區內岩漿岩分布廣泛,岩漿活動極為強烈且具有長期持續活動的特點,為一套淺成相的鈣鹼性系列、同源不同階段的中酸性雜岩體。主要有石英閃長斑岩、黑雲母石英閃長斑岩、中細斑閃長斑岩、粗斑閃長斑岩、閃長斑岩等。盛橋-菖蒲山北東向復式背斜縱貫全區,在礦區南部傾沒。主要斷裂構造為北北東向的八家口-銅泉山斷裂、沙湖山-鼓架山斷裂和一些近東西向斷裂。圍岩蝕變強烈,且具分帶性,礦化主要在鉀長石化帶內。
就目前所獲資料看,銅礦主要產於八家口-銅泉山斷裂附近。在北北東向4500米范圍內,礦帶斜越北東向復式背斜斷續存在。礦體主要賦存在石英閃長斑岩體內。銅泉山礦段共探明礦體55個,其中Ⅰ號、Ⅱ號、Ⅲ號為主要礦體。Ⅰ號礦體長600米,呈不規則透鏡狀;Ⅱ號礦體長300米,呈透鏡狀;Ⅲ號礦體長1100米,呈巨大似板狀。銅泉山礦段為沙溪銅礦區淺部主要礦段,已初步探明銅金屬儲量18.87萬噸;斷龍頸礦段由42個礦體組成,均為小礦體,礦體大部分呈扁豆體狀,少數延深及延長較大者呈似板狀,已初步探明銅金屬儲量8.55萬噸;鳳台山礦段淺部由63個礦體組成,大部分呈透鏡狀,初步探明銅金屬儲量7.71萬噸。
在沙溪銅礦區的銅泉山礦段有規模不大的古采坑一處,傳言系明朝所掘。當時群眾稱之為小銅官山。1959年,古采坑經群眾報礦被重新發現。1959—1960年,省地質局原三二七隊對其進行了地表評價工作,以輕型山地工程予以揭露,並採集了銅原生暈樣品;由於地表礦化露頭僅數平方米,規模很小,且沒有見到原生含銅礦物,認為系地表風化淋濾形成,無原生礦體而予以否定。同時,對礦區內的鼓架山、獅子山、棋盤山開展了同樣的地表地質工作,並於1959年7月和1960年8月分別編寫了《小銅官山銅礦點評價報告》和《安徽省廬江小銅官山、獅子山、鼓架山、棋盤山銅礦點普查評價報告》。
1960年,省地質局物探大隊第九物探隊在本區開展1∶5萬地面磁測,發現東岳廟(羅河)、許家凹(沙湖山)、柳子崗(菖蒲山)三處具一定規模和強度的磁異常。後兩處異常位於沙溪礦區內。1961年,原三二七隊分別對後兩處異常進行了鑽探驗證,均系岩體引起。
1966年,省地質局新三二七隊在廬樅火山岩盆地開展普查找礦的同時,派普查組謝英奎、黨保星等來本區進行了踏勘檢查,他們認為沙溪地區有進一步工作的必要,並建議在電法的基礎上進行淺部槽探揭露和深部鑽探了解。
隨著國內外尋找斑岩銅礦熱潮的興起,1974年2月,三二七隊舉辦了「斑岩銅礦學習研究班」。在學習班上,謝英奎等首先提出沙溪地區存在著斑岩銅礦地質特徵,應進一步開展地質工作。為此,學習班在查閱資料及組織全體人員進行踏勘基礎上,確定於古掘跡旁的銅量異常中心布置了第一個鑽孔(101孔),施鑽後見到了300餘米斑岩銅礦(定名為銅泉山礦床);地質局在此召開了現場會議,從而揭開了礦區地質工作新的一頁。先後擔任礦區地質組長及分隊技術負責人的張雲騰、劉湘培等,對銅泉山進行了普查評價,於1977年11月由范奎斌、周全興負責編寫提交了《安徽省廬江縣沙溪礦區銅泉山礦床詳細普查地質報告》。為擴大本區銅礦遠景,在對銅泉山礦段詳查的同時,積極開展外圍地質找礦工作,先後發現了斷龍頸、龍頭山和鳳台山等礦段(點),均分別進行了普查工作。1980年10月提交了《安徽省廬江縣沙溪銅礦區斷龍頸礦段詳細普查地質報告》,1981年11月提交了《安徽省廬江縣沙溪銅礦區龍頭山礦點普查地質報告》,1982年12月提交了《安徽省廬江縣沙溪銅礦區鳳台山礦床初步普查地質報告》。
為配合地質普查工作,研究礦區地質構造特徵,尋找隱伏岩體和圈定岩體邊界,以指導找礦遠景區,三二七隊物探分隊在地質普查的同時,開展了1∶2萬磁法和激發極化法工作,同時對菖蒲山磁異常進行了1∶1萬磁測詳查和1∶1萬地球化學土壤測量。在礦區范圍內圈定了兩個磁異常帶。
由於1982年以前所作工作僅局限於地表和淺部,缺乏對深部的了解,1990年初,省地礦局劉湘培提出鳳台山礦段所圈定的部分礦體均為一孔控礦而且礦體產狀直立,不符合斑岩銅礦形成的一般規律。為此,局在研究立項時,選定沙溪銅礦要繼續勘查,並要求三二七隊對鳳台山礦段補做工作,以了解部分礦體的確切形態及產狀。三二七隊汪祥雲等對鳳台山礦段的地質特徵進行了重新研究,由龍永慶等執行鳳台山礦段深部鑽探工作;先控制8線西部,首先施工的ZK8孔在原礦體深部見到了厚大礦體,證實礦體產狀為緩傾斜。根據這一新的認識,汪祥雲等進一步研究了銅泉山礦段與鳳台山礦段之間,曾認為「無礦」區6線附近的構造與蝕變特徵區,布置了ZK607,於孔深447.24米見到厚達294.80米的大礦體,平均含銅0.61%,獲得了新的突破。
沙溪斑岩銅礦的發現,填補了安徽省境內無斑岩銅礦的空白。是三二七隊地質技術人員運用「斑岩銅礦」成礦原理指導找礦的典型例子,尤其是近年來發現的深部厚大銅礦體,不僅為國家提供了一處遠景極大的銅礦產地,更重要的是為在該區以至其它地區尋找類似的銅礦提供了方向。目前該礦仍在進一步勘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