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黃陂泥塑的非遺
被作為省級「非遺」進行保護的黃陂泥塑曾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聞名全國。時過境遷,當年在田間地頭工作的農民泥塑家們如今仍在繼續著泥塑創作嗎?昨日,5位來自黃陂泥塑之鄉的民間泥塑藝人,被請進湖北美術館的高雅之堂,一展「玩泥巴」絕技。他們在一個月內復原的經典之作,也將被美術館作為藝術品永久收藏。普普通通的泥巴,在他們手上幾揉幾捏,數十分鍾,一尊神態逼真的肖像泥塑就現身了。昨日,泥塑藝人展示的現場肖像速塑技藝令觀眾驚嘆。看著自己的泥塑肖像,觀眾魯光亞尤為激動:「這就是我,太像了,特別是神態。」
觀眾也許不知道,早在30多年前,為觀眾們塑像的易厚慶老人的泥塑代表作《參觀新豬廠》就曾上過中國美術界最權威的雜志《美術》,那個年代,老人所在李集泡桐店村是聞名全國的農民泥塑之鄉,武漢曾舉辦「黃陂農民泥塑展覽」和《收租院》大型泥塑展,參觀者達百萬人。1977年,黃陂泥塑作品和重慶工人雕塑一道晉京,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引起轟動。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專門來黃陂拍攝短片《泥塑之花》和新聞簡報在全國放映。
與68歲的易厚慶年紀相仿、來自同一個村子的另4位老人也都是身手不凡的泥塑高手,其中三位已是省級「非遺」傳人。遺憾的是,由於年代久遠,及不易保存等原因,他們的優秀之作早已損毀。作為省美術館的一項公共教育推廣活動,此次,省美術館邀請他們5位「進駐」美術館一個月,向公眾展示黃陂泥塑工藝絕技之外,他們還擔負著現場復制各自代表作的重任。據悉,復原活動一直持續至12月底,除周一閉館外,觀眾每天可至美術館現場觀賞泥塑創作過程。
彭發生師傅的《雨夜擒敵》、王水金師傅的《朵瓣歸倉》、彭貴洲師傅的《又是一個豐收年》、梅俊先師傅的《歡慶解放》,都曾是當年赴北京參展的佳作。
雕塑家、省美術館傅中望館長說:「黃陂泥塑不僅是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群眾性文藝品牌,也孕育了一批藝術家的成長,我當年作為知青下放黃陂時,也得益於黃陂泥塑的啟蒙和滋養。」
B. 湖北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有多少
根據來2013年10月22日湖北省政府辦公廳《湖自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包括新增項目56項,具體包括民間文學類的漢東書院傳說、萬密齋傳說、黃陂彩詞、三袁傳說、三峽傳說、梁子湖傳說、劉秀傳說;傳統音樂類的道教音樂、潛江鑼鼓、房陵長歌、太陽河民歌、古瑟藝術、向壩民歌、絲弦鑼鼓;傳統舞蹈類的花鼓燈、、繞棺、高蹺、草把龍燈;傳統戲劇類的大鼓、鋼鐮大鼓;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的唐手拳、楊氏洪門拳、武漢雜技;傳統美術類的微雕、貝雕、竹雕、竹編、佛像雕塑工藝、金漆木梅花製作工藝、麥稈畫、夷陵版畫;傳統技藝類的武昌魚製作技藝、孝感麻糖製作技藝、米酒製作技藝、松花皮蛋製作技藝、傳統植物染料染色技藝、武漢國漆精製技藝、黑茶製作技藝、皮紙製作技藝、鄂派紫砂壺陶藝;傳統醫葯類的蘄春艾灸療法、中醫正骨療法、中醫診法、中醫傳統制劑方法;民俗類的放河燈、洗馬花燈會、送寒衣、土家族牛王節、神農祭祀習俗。另外,除新增項目56項外,還包括擴展項目26項,項目保護單位113個
C. 黃坡鎮的古鎮風情
黃坡魁星樓:黃坡鎮其正殿塑著魁星造像。魁星面目猙獰,金身青面, 赤發環眼,頭上還有兩只角,整個彷彿是鬼的造型。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筆,稱朱筆,意為用筆點定中式人的姓名,左手持一隻墨斗,右腳金雞獨立,腳下踩著海中的一條大鰲魚(一種大龜)的頭部,意為「獨占鰲頭」,左腳擺出揚起後踢的樣子以求在造形上呼應「魁」字右下的一筆大彎勾,腳上是北斗七星,見圖如見字。古時候,各地都有魁星樓,讀書人在魁星樓拜魁星,祈求在科舉中榜上有名
吳川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吳川飄色1992年和1997年兩次晉京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2003年吳川飄色造型作品晉京參加中國首屆文物仿製品既民間工藝品展,榮獲金獎;2005年廣東省文化廳命名黃坡鎮為「廣東省民間藝術之鄉(飄色)」;2006年5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入編《吳川飄色》為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吳川飄色被列為「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吳川泥塑2007年11月被列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吳川飄色起源於黃坡鎮,廣東湛江的吳川市的飄色、泥塑、花橋被譽為「吳川三絕」,飄色乃「三絕」之首。據黃坡鎮的民間藝人陳壽全生前回憶:清末,吳川黃坡的四鄉八村常常舉行游神賽會,出現了表現戲劇片斷的化裝遊行,俗稱「地色」,引人注目。為取勝其他村莊,他與父親別出心裁地搞了技巧化裝遊行,在一個木箱上,設計出《哪叱出世》,小哪叱在蓮花上迎風飛飄,故稱為「飄色」。這套飄色展出後,游遍黃坡,轟動全縣,是為吳川飄色起源。
〖吳川木偶戲〗吳川素有「木偶之鄉」的美譽,木偶戲歷史悠久,民間擁有雄厚的木偶藝術基礎,木偶藝人的足跡曾遍及省、港、澳及東南亞國家,曾赴京參加全國木偶匯演,赴羅馬尼亞參加第二屆國際木偶大賽榮獲銀質獎章。 據《吳川縣志》記載,明朝萬曆年間,已有各類木偶在各地演出,其中單人木偶最為廣泛普及。
吳川木偶戲,俗稱「鬼仔戲」,是吳川廣大農村地區最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在黃坡吳陽地區尤為流行,鬼仔戲一般三人操作,兩人舞動木偶並用吳川方言唱戲,一人演奏樂器(鑼鼓等),中老年人鍾情「鬼仔戲」,而年輕人幾乎從未過問,如今此劇種已瀕臨滅絕。 粵西吳川,有多種民間語言,發音各不相同,以黃坡、吳陽等地最為正宗。 吳川話從中原傳入,最大一個特點就是古味濃重。發音上,吳川話平平仄仄極為協調。用吳川話讀古詩,原汁原味,有格有律 ,讀「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時,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彷彿唐朝音律、漢代鄉風。
「喂,得閑哨到我幾,坐下吃口熟煙咯,煲晚趕糧啊回去啪。」 年例是粵西地區一個獨特的傳統節日,所謂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在中國的眾多傳統節日中,春節可算是最為熱鬧的。然而在粵西嶺南一帶,在春節之後仍有特別的節日要過,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習俗——年例。黃坡地區的年例非常熱鬧。
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是廣東省吳川市黃坡鎮平澤上高村等十幾條自然村【簡稱平澤李二甲地四房頭】的李姓族人的盛大節日。每到這一天,他們萬人均要舉行「游鄧公」的活動。是日一早,村口、橋頭等當眼處,竹竿搭成的彩門拔地而起,「同慶四八」橫額下,「四月例游雷梓里人海如注鼓樂喧天龍飛鳳舞昇平世」,「八天迎聖祖鄉間喜氣沸騰笙簧並奏燕語鶯歌錦綉春」的巨幅對聯高聳入雲端。 上午十時開始,儀仗隊、彩旗隊、鼓樂隊、武術隊、鮮花隊等開路,舞獅舞麒麟隨後,一隊英姿颯爽的唐裝女郎身著一襲翠綠色衣褲,舞動著色彩斑斕的巨龍走過。另一隊同樣威風凜凜的黃衣舞龍隊相隨,一個個氣宇軒昂,美髯飄拂,趨前細看,都是一班腰肢婀娜的俏嬌娃,一個個玉琢粉妝的臉蛋上畫上兩撇長長短短的黑鬍子。一陣龍騰虎躍,兩支龍隊舞得雌雄難分。 黃坡地處平原,水網密布,端午節賽龍舟之風甚濃,平澤村、調歌村一帶每年都舉辦隆重的龍舟賽,2009年端午節黃坡鎮那津龍舟隊代表吳川市參加湛江國際龍舟賽,榮獲湛江組第一名、國際組第二名的好成績。
D. 武漢有什麼特產可以帶走的
武漢,我很喜歡這里,因為這里的特產美食,讓人不能忘記。
熱乾麵。
我們都知道陽澄湖大閘蟹,你卻不知道梁子湖大河蟹。「千古江夏詩文在,梁子湖畔蟹正肥。」這是余秋雨先生在文化節開幕式上現場即興作詩。說明了著大河蟹,真是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很好吃。
武漢的特產不僅僅是上面這幾樣,還有很多呢。親愛的朋友,不如親自去武漢,去品嘗吧。
E. 河南省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1、盤古神話
盤古神話,河南省桐柏縣、泌陽縣地方傳統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盤古神話是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之一,是典型的創世神話。其特徵包含傳統文化的傳承思想寓意,深以表達其一生及以造就人生意義與生命價值。內容表述了主人公盤古的出身、創世、造物、滅亡的主要四大經歷。
盤古大神的故事是神話史上古已有之且久遠的傳說;體現著創造者盤古那無私的偉大奉獻,給整個宇宙造福,給全世界留下許多美物而豐富精彩的神奇藝術和傑作,最終完成使命而倒下,成就卻永遠的保存於地球,成為歷史上揮之不去的經典作品,是民俗古老而不朽的著名神話故事。
F. 黃陂區的文化
2014年,黃陂區共有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3項、省級14項、市級16項,區級61項。享有「楚劇之鄉」、「泥塑之鄉」、「武術之鄉」的美譽。黃陂「九佬十八匠」遍布五湖四海,素有「無陂不成鎮」之說。民間文學木蘭傳說、曲藝湖北大鼓、和戲曲楚劇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黃陂泥塑、黃陂民間彩詞、高蹺故事亭子、黃陂榨油技藝等14項入選省級非遺保護名錄,民間技藝黃陂三鮮等16項入選市級非遺保護名錄。
木蘭武術已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世紀80年代,黃陂區武術大家根據歷史文獻整理的木蘭拳問世,被中國武術院正式確認為中國武術第130種拳種。
黃陂榨油技藝起於明嘉靖年間,在當地延續了400多年。已列入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黃陂木版年畫為民間畫匠、雕刻匠、印刷匠純手工工藝製品,作品產生於一匠多藝製作或多匠操作而成的簡易家庭作坊。
黃陂泥塑:唐貞觀年間,泥塑藝人即開始塑制寺廟、觀中供奉的神像。漢陽歸元寺的五百羅漢和木蘭山的神像就是它的傳統代表作。歸元寺五百羅漢是湖北黃陂王氏父子用九年時間塑成的。黃陂是中國的雕塑之鄉之一。
湖北大鼓起源於湖北黃陂,是一種流行於武漢、孝感、鄂州和黃岡一帶的說唱藝術,原名「鼓書」,又稱「打鼓說書」、「打鼓京腔」等。1950年為「湖北大鼓」定名的鼓王王鳴樂先生就是黃陂人。半個多世紀以來,黃陂陸續走出了陳謙聞、張明智等幾代湖北大鼓傳人,把這種曲藝形式傳承至今。2007年,黃陂的非遺項目「湖北大鼓」成功入選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楚劇是湖北黃陂、孝感一帶的花鼓戲,原稱黃陂花鼓戲、黃孝花鼓,西路花鼓戲。由民間劃蓮船等藝術形式演變而成。楚劇是湖北省代表性劇種之一,具有生動活潑、生活氣息濃厚等特色。演出劇目,多取材於民間生活和傳統故事。楚劇重唱工,特別是傳統摺子戲,多為二唱到底,唱腔用遲腔,優美動聽。百餘年來,楚劇久盛不衰,造就了一批遐邇聞名的名演員。李品三、李小安、江秋屏等。 黃陂話即武漢市黃陂區方言。屬鄂東楚語系統,歷史悠久,直白易懂,為武漢市非物質遺產。
黃陂話屬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話和江淮官話交界處,兼有兩個官話區的特點,有23個聲母(包括零聲母),41個韻母和6個聲調,楚方言詞遺存較多,保留了古漢語中古去聲的聲調特徵。 2014年,黃陂舉辦木蘭山登山節和全國山地戶外挑戰賽等導向性全民健身活動10項次,參加人數達18000餘人。節慶活動豐富多彩,黃陂區還成功舉辦第四屆木蘭杜鵑花節、第14屆木蘭旅遊文化節、第5屆「漢交會」,首屆武漢賞花節,木蘭草原風箏節等活動。黃陂武湖建成湖北省現代農業展示中心等。
玩燈流行於武漢黃陂區特有的叫法,玩燈在黃陂是指集「舞獅、舞龍、綵船、竹馬、黃陂長堰走高、魚燈、蚌殼精」等於一體的一種廟會。牌子鑼鼓、墨龍燈、竹馬、高蹺故事亭子都為黃陂特色燈會形式。全區270個行政村976個自然灣,有龍燈525條、獅子970個、綵船45隻。
僵獅子是一種流行於湖北的武漢黃陂和孝感兩地一帶元宵節的民俗活動,是一種舞獅的游獅活動,尤其以武漢黃陂的僵獅子最為有名。
木蘭廟會,每年農歷八月初一,是木蘭廟會的第一天。木蘭廟會是木蘭山傳統民俗活動,其歷史可上溯至南北朝時期,至今已有1500年歷史。通常有十萬香客遊客參與廟會。
G. 黃陂話的簡介
黃陂話陰去調尾很高。且韻尾有緊喉現象,從歷史音韻的角度看,這種方言現象可能是上古到中古聲調演變的產物。黃陂話陰去字調值高韻尾收似促聲。黃陂話保留了更接近古漢語中古去聲的聲調特徵。黃陂話有23個聲母(包括零聲母), 41個韻母和6個聲調。從黃陂方言的聲調中有入聲調類和去聲分陰陽的情況來看。
黃陂方言屬楚語系,歷史悠久。從語言學的角度看,黃陂話與《楚辭》中出現極多的字、詞、句有相通之處,是古老楚語的余緒。隨著普通話普及率的提高,黃陂方言需要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給予保護。
聲調,共6個:陰平33、陽平213、上聲42、陰去45、陽去44、入聲24。
武漢話各調類的五度值分別為 陰平 44、陽平 212、上聲 41、去聲25
黃陂話陰平、陽平、上聲的調類與一般官話方言差別不大,但是去聲分陰陽、其中陰去字主要來源於古清聲母去聲字,也有少數來源於古入聲字』陽去字的來源一是古濁聲母去聲字,二是古全濁聲母上聲字,黃陂話入聲調類保留,韻尾已失去塞音,入聲主要來源於古清聲母入聲字。還有部分古濁聲母入聲字(另一部分轉入陽平)。
古漢語有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到了元代時,平聲分化為陰平和陽平,就是現在的一聲和二聲,上聲有一部分字歸並到去聲里,剩下的是現三聲,去聲和由上聲歸並的一些字是現的四聲,古代的入聲在元代時分化到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當中。所以現代漢語北方方言沒有入聲。「普通話」即標准現代漢語中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所以普通話沒有入聲這個聲調。
H. 黃陂旅遊景點
黃陂是一座有4400年築城史、1800餘年建制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有「無陂不成鎮」的深厚文化積淀。素有「千年古郡、木蘭故里、濱江花都、孝信之城」的美譽,擁有盤龍城文化、木蘭文化、二程文化、首義文化、四大文化名片。 黃陂是湖北省第一台鄉、第二僑鄉,華僑華裔和港澳台同胞超過30萬人。
黃陂境內座落有武漢市最高的山——雙峰尖及道教名山——木蘭山。相傳此山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女將軍花木蘭的家鄉。木蘭山及其周邊地區已經被黃陂區政府規劃為旅遊發展區。
木蘭天池
木蘭山
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
木蘭草原
武漢木蘭雲霧山景區
武漢農耕年華農業風情園
錦里溝
大余灣
木蘭清涼寨
姚家山景區
為紀念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出生地而修建於北宋末年的「雙鳳亭」,被喻為「二程」理學文化的萌芽地。
黃陂區灄口街道有盤龍城遺址,是該地區商代人類活動留下來的遺跡。同時黃陂區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僵獅子發源地。
在黃陂區魯台地區,有一座亭子叫做雙鳳亭,為了紀念中國宋代理學家程頤程灝而建。
I. 2015湖北省級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有那些
一、民間文學(7項)
261Ⅰ-39漢東書院傳說安陸市
262Ⅰ-40萬密齋傳說羅田縣
263Ⅰ-41黃陂彩詞武漢市黃陂區
264Ⅰ-42三袁傳說公安縣
265Ⅰ-43三峽傳說巴東縣
266Ⅰ-44梁子湖傳說武漢市江夏區
267Ⅰ-45劉秀傳說棗陽市
二、傳統音樂(7項)
268Ⅱ-52道教音樂(長陽道教科儀音樂)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269Ⅱ-53鑼鼓藝術(潛江鑼鼓)潛江市
270Ⅱ-54房陵長歌房縣
271Ⅱ-55太陽河民歌恩施市
272Ⅱ-56古瑟藝術湖北音樂博物館
273Ⅱ-57向壩民歌竹溪縣
274Ⅱ-58絲弦鑼鼓團風縣
三、傳統舞蹈(5項)
275Ⅲ-25花鼓燈(鶴峰花鼓燈)鶴峰縣
276Ⅲ-26繞棺利川市、咸豐縣
277Ⅲ-27高蹺(高蹺故事亭子、楊店高蹺)武漢市黃陂區、孝感市孝南區
278Ⅲ-28大唐竹馬安陸市
279Ⅲ-29草把龍燈(張灣草把燈、宣恩草把龍、咸豐草把龍)十堰市張灣區、宣恩縣、咸豐縣
四、傳統戲劇(2項)
280Ⅳ-27湖北越調谷城縣
281Ⅳ-28通城打鑼腔通城縣
五、曲藝(共計2項)
282Ⅴ-31孝昌大鼓孝昌縣
283Ⅴ-32鋼鐮大鼓大悟縣
六、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3項)
284Ⅵ-8唐手拳天門市
285Ⅵ-9楊氏洪門拳武漢市蔡甸區
286Ⅵ-10武漢雜技武漢雜技藝術有限責任公司
七、傳統美術 (8項)
287Ⅶ-18微雕湖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
288Ⅶ-19貝雕(仙桃貝雕、洪湖淡水貝雕)仙桃市、洪湖市
289Ⅶ-20竹雕(新洲竹雕)武漢市新洲區
290Ⅶ-21竹編(潛江傳統竹器製作技藝)潛江市
291Ⅶ-22佛像雕塑工藝大冶市
292Ⅶ-23金漆木梅花製作工藝應城市
293Ⅶ-24麥稈畫(仙桃麥稈畫)仙桃市
294Ⅶ-25版畫(夷陵版畫)宜昌市夷陵區
八、傳統技藝(13項)
295Ⅷ-40武昌魚製作技藝武漢市硚口區
296Ⅷ-41孝感麻糖製作技藝孝感市
297Ⅷ-42米酒製作技藝(孝感米酒製作技藝、房縣黃酒製作技藝、麻城東山老米酒釀造技藝)孝感市孝南區、房縣、麻城市
298Ⅷ-43松花皮蛋製作技藝安陸市
299Ⅷ-44傳統植物染料染色技藝武漢市江漢區
300Ⅷ-45武漢國漆精製技藝武漢市東西湖區
301Ⅷ-46茶製作技藝(趙李橋磚茶製作技藝)赤壁市
302Ⅷ-47漢川荷月製作技藝漢川市
303Ⅷ-48金石器物全形傳拓技藝武漢市江漢區
304Ⅷ-49摺子粉製作技藝陽新縣
305Ⅷ-50葛粉製作技藝鍾祥市、隨縣
306Ⅷ-51皮紙製作技藝(鄖陽皮紙製作技藝)鄖縣
307Ⅷ-52鄂派紫砂壺陶藝湖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
九、傳統醫葯(4項)
308Ⅸ-12艾灸(蘄春艾灸療法)蘄春縣
309Ⅸ-13中醫正骨療法(房縣向氏正骨療法、慶元堂席氏骨傷療法)房縣、老河口市
310Ⅸ-14中醫診法(林氏中醫瘰癧瘡瘍診療法、章真如診療法、鍾氏中醫外科療法、龐安時傷寒病療法)武漢市江岸區、武漢市江岸區、武漢市漢南區、浠水縣
311Ⅸ-15中醫傳統制劑方法(肖氏萬靈膏製作技藝、荊門上清丸製作技藝、戈氏丹葯製作技藝)鍾祥市、荊門市東寶區、隨州市曾都區
十、民俗(5項)
312Ⅹ-18放河燈監利縣
313Ⅹ-19燈會(洗馬花燈會)浠水縣
314Ⅹ-20送寒衣鄖西縣
315Ⅹ-21土家族牛王節來鳳縣
316Ⅹ-22神農祭祀習俗神農架林區
J. 黃陂話的申遺
20世紀初,黎元洪出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時,黃陂話因一票之差落選「國語」,這則武漢家喻戶曉的笑談又被人們舊話重提,原因是黃陂話眼下正在努力「申遺」。
黃陂話能否申遺,參與第二批武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評審的專家們心存疑慮。有專家認為,方言在普通話的沖擊下消失,這是全國各地面臨的一個共同課題,這也是正常現象。但這似乎更應該是語言學界研究和保護的范疇,不應該納入「非遺」保護范圍;也有專家稱,語言本來就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事物,只要黃陂方言仍在被廣泛使用,「申遺」就還為時過早。
據了解,方言申遺,黃陂話並非首家。早在2005年,江蘇省高淳縣就力爭將有5000年歷史的古雅高淳話列入聯合國遺產保護名錄。
對於方言「申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徐藝乙教授曾公開表示,還沒有出現方言被列入「非遺」的情況,國家的相關法律也要求推廣普通話。縱觀歷史,地方方言的消亡是不可逆轉的,雖然方言不能列入「非遺」,但還是可以用其他途徑保護起來。
方言專家朱建頌:武漢話也將在漸變中消失,黃陂話要「申遺」,武漢話現狀如何?日前,武漢方言研究專家、華中師范大學朱建頌教授表示,隨著普通話不斷推廣,武漢方言也將在漸變中消失。
朱建頌說,武漢方言作為「西南官話」的重要代表之一,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然而隨著近幾十年來普通話的大力推廣,如今的武漢方言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例如,一些字的武漢讀音已經被普通話完全同化,以前武漢人把「全」念成「qian」,基本上都改為念「quan」了,而「熱」字的語音則從「le」變成了「re」;一些武漢人的傳統稱謂也受到普通話詞彙的很大影響,「爹爹」、「家家」之類的稱呼越來越少,90後更喜歡叫「爺爺」、「外婆」……
對於這些變化,從事武漢方言研究近50年的朱建頌顯得比較樂觀。他說,語言本來就是相互融合、不斷發展的,有舊元素消失,就會有新元素產生,希望某種方言千年不變,這是不現實的。但他也認為,方言是地域文化、歷史的重要載體,尤其是戲曲、曲藝、民歌等領域,如果離開了方言,將會嚴重影響其表現力。
對武漢方言頗有隱憂:舞台、電視各類武漢方言劇和報紙上的武漢方言專欄很紅火,但真正從事武漢方言整理與研究的人才卻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