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黃陂話的特色詞語有哪些
您---恩朗嘎,長得漂亮--長的排場或好刮氣啊,干什麼--搞么事,有能力--有板眼或會搞,做事不利索--憨或慫頭耷腦,寵愛--慣紹,過一會叫--過一哈,咸了叫--韓了,很好-蠻好,吃了飯沒有-七要嗎社,怎麼的-么樣,下雪-落雪。
❷ 黃陂話是否差點被定為普通話
20世紀初,黎元洪出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時,黃陂話因一票之差落選「國語」。
❸ 黃陂最牛土話~「業裸」是在黃陂話中常見的......
1、她叫我和你去,叫你明天到他家裡做客,你明天要是不到他家做客,他會以為你我沒跟你說,所以你明天一定要去他家做客。
2、八月十五吃月餅,喝熱茶,越吃越有味。
3、嘎嘎-外婆
大大 -奶奶
爹爹-爺爺
姆眉 -媽媽
嘎公-外公
伯伯 -爸爸
密子 -妹妹
單選題——
1D,2B,3D,4B,5B,6C,7A,8A,
多選題——
板沙
A,亢奮。C,手舞足蹈。D,翻來覆去
往人嘎氣
A,出閣。B,到奶奶家去。C,出嫁。
舍了
A,折本了。C,完了。D,掉的大
最下面的條件限制,不用做。
❹ 到底是粵語還是什麼方言以一票之差落選國語
是川普
❺ 為什麼東西湖區這很多人語言是說黃陂話
東西湖這邊,河南人比較多,應該是河南口音要多些,另外這邊很多工廠和企業,打工的人非常多,黃陂來這邊上班的人也很多,所以很多人說黃陂話。
❻ 黃陂話抖個把什麼意思
你好,這個意思應該是形容比較矮的意思。形容不高。
意思:就只有這么高
❼ 為什麼我說武漢話會說,說黃陂話又不會說了。
沒事慢慢學,就像會說土話,不會說普通話一樣,都有一個過程
❽ 武漢不屬於西南地區,但是武漢話卻屬於西南方言,為什麼
去聲四個調,調值不同、陽去,而此後受普通話影響的武漢話稱為版「新武漢話」、權陽平。由此可以看出,因此屬於官話方言的江淮片,武漢周邊的黃陂方言則有陰平,故有語言學家把之前的武漢話稱作「老武漢話」武漢話是一種兼有南北特色的方言、陽平,武漢話是西南官話的東極、入聲六個調、上聲,只有陰平。
武漢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受到普通話的影響,武漢市的黃陂區以東的湖北方言大部分屬於江淮官話,與普通話的類型完全一樣、上聲、陰去:相比之下。武漢方言的聲調簡單
❾ 黃陂話的簡介
黃陂話陰去調尾很高。且韻尾有緊喉現象,從歷史音韻的角度看,這種方言現象可能是上古到中古聲調演變的產物。黃陂話陰去字調值高韻尾收似促聲。黃陂話保留了更接近古漢語中古去聲的聲調特徵。黃陂話有23個聲母(包括零聲母), 41個韻母和6個聲調。從黃陂方言的聲調中有入聲調類和去聲分陰陽的情況來看。
黃陂方言屬楚語系,歷史悠久。從語言學的角度看,黃陂話與《楚辭》中出現極多的字、詞、句有相通之處,是古老楚語的余緒。隨著普通話普及率的提高,黃陂方言需要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給予保護。
聲調,共6個:陰平33、陽平213、上聲42、陰去45、陽去44、入聲24。
武漢話各調類的五度值分別為 陰平 44、陽平 212、上聲 41、去聲25
黃陂話陰平、陽平、上聲的調類與一般官話方言差別不大,但是去聲分陰陽、其中陰去字主要來源於古清聲母去聲字,也有少數來源於古入聲字』陽去字的來源一是古濁聲母去聲字,二是古全濁聲母上聲字,黃陂話入聲調類保留,韻尾已失去塞音,入聲主要來源於古清聲母入聲字。還有部分古濁聲母入聲字(另一部分轉入陽平)。
古漢語有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到了元代時,平聲分化為陰平和陽平,就是現在的一聲和二聲,上聲有一部分字歸並到去聲里,剩下的是現三聲,去聲和由上聲歸並的一些字是現的四聲,古代的入聲在元代時分化到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當中。所以現代漢語北方方言沒有入聲。「普通話」即標准現代漢語中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所以普通話沒有入聲這個聲調。
❿ 黃陂話的申遺
20世紀初,黎元洪出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時,黃陂話因一票之差落選「國語」,這則武漢家喻戶曉的笑談又被人們舊話重提,原因是黃陂話眼下正在努力「申遺」。
黃陂話能否申遺,參與第二批武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評審的專家們心存疑慮。有專家認為,方言在普通話的沖擊下消失,這是全國各地面臨的一個共同課題,這也是正常現象。但這似乎更應該是語言學界研究和保護的范疇,不應該納入「非遺」保護范圍;也有專家稱,語言本來就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事物,只要黃陂方言仍在被廣泛使用,「申遺」就還為時過早。
據了解,方言申遺,黃陂話並非首家。早在2005年,江蘇省高淳縣就力爭將有5000年歷史的古雅高淳話列入聯合國遺產保護名錄。
對於方言「申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徐藝乙教授曾公開表示,還沒有出現方言被列入「非遺」的情況,國家的相關法律也要求推廣普通話。縱觀歷史,地方方言的消亡是不可逆轉的,雖然方言不能列入「非遺」,但還是可以用其他途徑保護起來。
方言專家朱建頌:武漢話也將在漸變中消失,黃陂話要「申遺」,武漢話現狀如何?日前,武漢方言研究專家、華中師范大學朱建頌教授表示,隨著普通話不斷推廣,武漢方言也將在漸變中消失。
朱建頌說,武漢方言作為「西南官話」的重要代表之一,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然而隨著近幾十年來普通話的大力推廣,如今的武漢方言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例如,一些字的武漢讀音已經被普通話完全同化,以前武漢人把「全」念成「qian」,基本上都改為念「quan」了,而「熱」字的語音則從「le」變成了「re」;一些武漢人的傳統稱謂也受到普通話詞彙的很大影響,「爹爹」、「家家」之類的稱呼越來越少,90後更喜歡叫「爺爺」、「外婆」……
對於這些變化,從事武漢方言研究近50年的朱建頌顯得比較樂觀。他說,語言本來就是相互融合、不斷發展的,有舊元素消失,就會有新元素產生,希望某種方言千年不變,這是不現實的。但他也認為,方言是地域文化、歷史的重要載體,尤其是戲曲、曲藝、民歌等領域,如果離開了方言,將會嚴重影響其表現力。
對武漢方言頗有隱憂:舞台、電視各類武漢方言劇和報紙上的武漢方言專欄很紅火,但真正從事武漢方言整理與研究的人才卻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