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黃陂區的文化
2014年,黃陂區共有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3項、省級14項、市級16項,區級61項。享有「楚劇之鄉」、「泥塑之鄉」、「武術之鄉」的美譽。黃陂「九佬十八匠」遍布五湖四海,素有「無陂不成鎮」之說。民間文學木蘭傳說、曲藝湖北大鼓、和戲曲楚劇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黃陂泥塑、黃陂民間彩詞、高蹺故事亭子、黃陂榨油技藝等14項入選省級非遺保護名錄,民間技藝黃陂三鮮等16項入選市級非遺保護名錄。
木蘭武術已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世紀80年代,黃陂區武術大家根據歷史文獻整理的木蘭拳問世,被中國武術院正式確認為中國武術第130種拳種。
黃陂榨油技藝起於明嘉靖年間,在當地延續了400多年。已列入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黃陂木版年畫為民間畫匠、雕刻匠、印刷匠純手工工藝製品,作品產生於一匠多藝製作或多匠操作而成的簡易家庭作坊。
黃陂泥塑:唐貞觀年間,泥塑藝人即開始塑制寺廟、觀中供奉的神像。漢陽歸元寺的五百羅漢和木蘭山的神像就是它的傳統代表作。歸元寺五百羅漢是湖北黃陂王氏父子用九年時間塑成的。黃陂是中國的雕塑之鄉之一。
湖北大鼓起源於湖北黃陂,是一種流行於武漢、孝感、鄂州和黃岡一帶的說唱藝術,原名「鼓書」,又稱「打鼓說書」、「打鼓京腔」等。1950年為「湖北大鼓」定名的鼓王王鳴樂先生就是黃陂人。半個多世紀以來,黃陂陸續走出了陳謙聞、張明智等幾代湖北大鼓傳人,把這種曲藝形式傳承至今。2007年,黃陂的非遺項目「湖北大鼓」成功入選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楚劇是湖北黃陂、孝感一帶的花鼓戲,原稱黃陂花鼓戲、黃孝花鼓,西路花鼓戲。由民間劃蓮船等藝術形式演變而成。楚劇是湖北省代表性劇種之一,具有生動活潑、生活氣息濃厚等特色。演出劇目,多取材於民間生活和傳統故事。楚劇重唱工,特別是傳統摺子戲,多為二唱到底,唱腔用遲腔,優美動聽。百餘年來,楚劇久盛不衰,造就了一批遐邇聞名的名演員。李品三、李小安、江秋屏等。 黃陂話即武漢市黃陂區方言。屬鄂東楚語系統,歷史悠久,直白易懂,為武漢市非物質遺產。
黃陂話屬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話和江淮官話交界處,兼有兩個官話區的特點,有23個聲母(包括零聲母),41個韻母和6個聲調,楚方言詞遺存較多,保留了古漢語中古去聲的聲調特徵。 2014年,黃陂舉辦木蘭山登山節和全國山地戶外挑戰賽等導向性全民健身活動10項次,參加人數達18000餘人。節慶活動豐富多彩,黃陂區還成功舉辦第四屆木蘭杜鵑花節、第14屆木蘭旅遊文化節、第5屆「漢交會」,首屆武漢賞花節,木蘭草原風箏節等活動。黃陂武湖建成湖北省現代農業展示中心等。
玩燈流行於武漢黃陂區特有的叫法,玩燈在黃陂是指集「舞獅、舞龍、綵船、竹馬、黃陂長堰走高、魚燈、蚌殼精」等於一體的一種廟會。牌子鑼鼓、墨龍燈、竹馬、高蹺故事亭子都為黃陂特色燈會形式。全區270個行政村976個自然灣,有龍燈525條、獅子970個、綵船45隻。
僵獅子是一種流行於湖北的武漢黃陂和孝感兩地一帶元宵節的民俗活動,是一種舞獅的游獅活動,尤其以武漢黃陂的僵獅子最為有名。
木蘭廟會,每年農歷八月初一,是木蘭廟會的第一天。木蘭廟會是木蘭山傳統民俗活動,其歷史可上溯至南北朝時期,至今已有1500年歷史。通常有十萬香客遊客參與廟會。
『貳』 求湖北大鼓介紹大神們幫幫忙
湖北大鼓以唱為主,夾以念白,以鼓板為主要樂器,演員邊擊鼓板,邊唱說。既風趣幽默,又通俗易懂。 下載地址 http://down.uutang.com/softview/SoftView_397.html 中國曲藝曲種。流行於湖北省武漢、黃陂、孝感、麻城、浠水、黃崗等地。原稱「鼓書」、「打鼓說書」...《攔馬》等。現代曲目多編演短篇,如《反浪費》、《新女兒英雄傳》等。 湖北大鼓 湖北大鼓與湖北評書不同,以唱為主,夾以說白,以鼓板為主要樂器,演員邊擊鼓邊唱說,風趣幽默,通俗易懂。 張明智——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擅長湖北大鼓,國家一級演員,有著五十年的舞台生涯的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語言幽默,表演潑辣大方,演唱優美而富於韻味,雅俗共賞,獨樹一幟;擁有眾多的觀眾和追星族,在湖北地區婦孺皆知,家喻戶曉;錄制了四十多盒磁帶和五十多部MTV,暢銷省內外,並在多部喜劇電視劇中擔任主要角色,曾被評為湖北省及武漢市勞動模範、慈善大使、湖北省文藝明星、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湖北省及武漢市優秀專家。現任湖北省曲藝協會副主席,武漢市紅金龍說唱藝術團名譽團長、藝術總監。是一位公認的德藝雙馨的曲藝藝術大師。
滿意請採納
『叄』 武漢說唱團的歷任團員
夏雨田(1938年3月)著名曲藝創作家,河北淶水人。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湖北省曲藝家協會主席。中共黨員。一級編劇。1960年10月畢業於華中師范學院中文系後到華中農業大學附中任教。1961年調入武漢市說唱團從事創作兼演員工作,1980年任說唱團團長。1982年調任武漢市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1987年任武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聯黨組書記、文聯主席。現為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湖北省文聯副主席。1993年度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創作的《難忘一課》、《農老九翻身記》、《歸國記》《吃不了兜著走》、《借電話》、《家庭詩會》等獲全國創作一等獎。1994年獲中央電視台、中國曲協頒發的全國相聲創作傑出貢獻獎。1981年被評為武漢市特等勞動模範,1982年被評為湖北省特等勞動模範。2004年7月30日凌晨4時30分在武漢同濟醫院逝世,享年67歲。
何祚歡(1941年3月---)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湖北省武漢市人。中共黨員,一級演員。1959年畢業於武漢一師。1963年調入武漢市說唱團任評書演員。1993年調任武漢市藝術創作中心主任。文化部及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9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省曲協副主席,武漢市文聯副主席,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發表出版作品200餘萬字。長篇評書《楊柳寨》獲全國優秀曲藝(南方片)觀摩演出創作一等獎,短篇評書《掛牌成親》獲全國優秀曲藝作品一等獎。武漢地區兩屆十佳演員,獲湖北省首屆文藝明星獎,大型戲劇《穆桂英休夫》獲1996年曹禺戲劇文學評獎提名獎,由創作小說改編的同名戲劇《養命的兒子》獲文華獎、「五個一工程獎」。
張明智,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有著五十年的舞台生涯的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語言幽默,表演潑辣大方,演唱優美而富於韻味,雅俗共賞,獨樹一幟;擁有眾多的觀眾和追星族,在湖北地區婦孺皆知,家喻戶曉;錄制了四十多盒磁帶和五十多部MTV,暢銷省內外,並在多部喜劇電視劇中擔任主要角色,曾被評為湖北省及武漢市勞動模範、慈善大使、湖北省文藝明星、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湖北省及武漢市優秀專家。現任湖北省曲藝協會副主席,武漢市紅金龍說唱藝術團名譽團長、藝術總監。是一位公認的德藝雙馨的曲藝藝術大師。
王樹田,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天津市人。1913年出生,1929年拜名老藝人李壽增為師,1950年4月與「藝聯鼓書社」一同到武漢。1952年參加中國人民第二屆赴朝慰問團,深入前沿慰問演出。1953年武漢市曲藝隊成立,王樹田任隊長。1962年3月武漢市曲藝隊改制為武漢市說唱團,王樹田被任命為副團長。 代表作有:《哭笑論》《四大名旦》《鬧公堂》《賣布頭》。
楊松林,原名楊承宗,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河北省保定人,1920年出生。1937年開始學說相聲,1938年拜笑壇怪傑張傑堯為師。1950年初與「藝聯鼓書社」一同到武漢。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第二屆赴朝慰問團,1953年成立武漢市曲藝隊,楊松林任隊委。1962年曲藝隊改為武漢市說唱團楊松林被任命為武漢市說唱團相聲隊副隊長。代表作有:《農老九翻身記》《繞口令》。
薛永年,著名相聲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曲藝家協會會員,湖北省美育研究會會員,湖北省相聲學會常任副會長,中共黨員。1959年進入湖北省民間歌舞團,從師朱相臣,拜師韓子康。1961年調武漢市曲藝隊(武漢說唱團前身)從事相聲專業,曾為毛澤東、劉少奇、李先念、葉劍英等老一輩中央領導人演出。1983年調入武漢市群藝館工作。2002年作為武漢市代表在北京接受了胡主席的親切接見。多次擔任省市各大比賽評委,曾出版作品《薛永年少兒相聲作品集》《相聲基礎知識》等。輔導的少兒曲藝節目多次榮獲全國及省市大獎。
胡必達,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湖北省漢陽人。1933年出生1962年由市人民銀行調入武漢市說唱團任演員。1963年拜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候寶林為師。1956年參加全國職工業余曲藝會演獲表演一等獎。1959年為毛主席和中央首長表演相聲《武漢好》。曾任武漢市說唱團團長。1992年病逝。代表作有:《勞動號子》《音樂會》等。
康立本,原名康自誠,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河北省三河市人,1920年5月出生。1946年拜著名藝人張壽臣為師.1950年與王樹田、楊松林一起到武漢,在民眾樂園演出。1953年成立武漢市曲藝隊,任副隊長、藝委會委員。1962年市曲藝隊改制為武漢市說唱團,任副團長。1984年退休。1997年去世。代表作品有:《劇場奇遇》、《新繞口令》、《新對聯》、《驚天動地》、《賣布頭》、《大戲魔》等。
李少霆,原名吳雲臣,湖北評書表演藝術家,原武漢市說唱團團長,祖籍湖北省鄂城縣人,1915年11月15日出生,1936年拜著名評書藝人容宗聖為師,學說評書。1938年在新溝鎮開場說書,1942年在漢口又拜評書老藝人陳樹棠為師,以後長期演出於漢口。1961年正式調入武漢市說唱團工作,同年入黨。1962年正式任命為武漢市說唱團團長,1964年被選為武漢市民間藝人協會主席,1976年退休。1979年出席第四次全國文代會,1980年任湖北省曲藝團藝術顧問。代表作有:《拳打夫子廟》《鐵道游擊隊》《林海雪原》。
顧伯年(1904年--1971年)著名單弦拉戲表演藝術家,蘇州人。自幼在蘇州榮和堂科班京劇小班學習京劇,後又學習古彩戲法。1922年起向三弦拉戲藝人玉春普學習拉戲,並將三弦改單弦,獨樹一幟。解放前曾在蘇州、杭州、安慶、漢口、吉林等演出。曾在我解放軍東線政治部宣傳隊、吉林省京劇團任音樂教師。後到上海演出。1951年11月來武漢民眾樂園,父子自成一班與雜技團合演。1953年進武漢市曲藝隊。1957年調入雜技團,1959年到福建前線慰問演出,同年又回到曲藝行列。他拉戲剛柔自如,模仿京劇生、旦、凈唱腔韻味十足。曾拉過三十多出戲的選段。歷任武漢市曲藝隊隊委,武漢市說唱團工會主席。生前將其技藝傳授其子顧耀宗。顧伯年赴朝鮮慰問期間曾立功受獎,多次被評為劇團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
沈邦壽(1924年6月-—1995年10月)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出生於湖北孝感。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1952年參加荊江分洪,任中隊副。1953年後從藝,歷任武漢市和平雜技團副團長、武昌地方曲藝隊演員、武漢市說唱團演員、湖北省曲藝團顧問等。從事曲藝工作近四十年,表演評書、曲藝小段及口技節目數以百計。曾在懷仁堂為中央領導演出。創作長篇評書,《金鳳斗銀龍》、《劫刑場》、《鐵牛進山》、《智鬧鄱陽》、《四猴子落網計》、《皇帝喊冤》等均公開出版。另有曲藝小段集錦60餘篇,由省市電台錄音播出。
王鳴樂(1920年—1980年)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黃陂人。十歲拜潘漢池不師。他演唱鼓書,同時也說書,先後在黃孝河書棚、羅家墩、蔡甸、新溝和武昌、漢陽、漢口的茶館演唱鼓書和說書,1951年參加曲藝分會。1953年參加武漢市曲藝隊,專業演唱湖北大鼓。王鳴樂演唱的大鼓曲調悠雅,具有漢韻、漢腔的特點;表演生動、幽默風趣。曾多次參加武漢市、湖北省和全國會演並獲獎。是南路子大鼓的代表人物。曾任防汛慰問團雜技曲藝分團副團長,武漢市說唱曲藝隊副隊長,全國曲協會員,省曲協理事。
顧耀宗 (1931年12月)著名單弦拉戲表演藝術家,江蘇蘇州人。中共黨員。一級演員。1951年12月進入武漢市說唱團任曲藝單弦拉戲演員。中國曲協會員,湖北省會員,武漢市音樂學會會員,湖北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武漢市政協文教委員會委員,武漢市江岸區政協委員。主演《單弦拉戲》曾赴朝鮮慰問。發表的論文有《顧伯年和他的單弦拉戲藝術》、《單弦拉戲的藝術特色》等。
王秀蘭(1927年生)河南墜子演員,河南民權人。原名劉秀蘭,王國賢之妻,七歲跟王明福學藝。十二歲開始撂地賣藝,到過天津、石家莊、唐山、秦皇島、山海關等地。1950年在鄭州演唱新節目曾榮獲演出獎。她演唱的墜子粗獷、豪放,表演穩健,大方。1952年到武漢。曾多次評為說唱團先進工作者。1979年退休。代表作有:《難忘的日子》《雷鋒參軍》《王二姐思夫》《攔花轎》等。
茅貴嫻(1944年7月)原任武漢市說唱團團長,湖北省武漢人。中共黨員。二級演員。1961年調任武漢市說唱團,1987年後任武漢市說唱團副團長,團長,1996年5月調到武漢市文化局工會任副主席。中國曲協會員,省曲協理事。1979年在市專業劇團調演中獲表演一等獎。1983年在湖北省文化廳、省曲協聯合主辦的百花書會中獲表演二等獎,1987年與省公安廳合拍電視喜劇獲全國公安部二等獎。曾在《湖北畫報》、《長江日報》、《武漢晚報》、《中國曲藝》等報刊發表文章。
陳尚忠,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曲藝家協會會員,武漢市說唱團第一批學員,上世紀50年代末進團,師從楊松林先生學習相聲,是一位能說能捧的資深相聲演員。曾與董鐵良合作,代表作為《打燈迷》、繞口令《八扇屏》、《參軍記》等。又與李祝英合作,代表作為《雜學唱》,《學越劇》,《鳴鑼開道》等。後與胡必達合作,前後長達三十年之久,在省、市、中南地區取得較大影響,代表作為《音樂會》《八大改行》、《勞動號子》、《滿園春色關不住》(白洛克),《你一定要嫁給我》等。1980年左右,曾導排由夏雨田改編的相聲劇《約會》、《死去活來》、及《巧斗母老虎》,在武漢取得一定影響。創作作品有:漁鼓《一篇批判稿》、大鼓《女包公》、相聲《釣魚迷》、《美蔣真相》、《大使外傳》、《人口普查》、《漫談蹦碴碴》等。
董鐵良,著名相聲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曲藝家協會理事。出身於梨園世家,1949年隨祖父董俊峰,父親董少英定居武漢。1957年學藝,啟蒙老師韓子康。1959年帶藝考進武漢市曲藝隊(武漢說唱團前身)。同年拜康立本為師。經貫口活、腿子活、柳活、子母活見長,功底深厚。1965年調入武漢市群眾藝術館工作,仍從事相聲專業。相聲《巧對影片》1985年在湖北省第三屆「百花書會」中獲表演一等獎、創作二等獎、1987年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採用(劉偉、馮鞏全說);1995年中央電視台、中國曲協主辦的首屆「侯寶林金像獎」電視大賽,相聲《洪湖水》獲表演銅獎、作品優秀獎;1997年文化部主辦的第七屆「群星獎」,故事《回歸軼事》獲輔導銀獎;2000年文化部主辦的「全國首屆蒲公英獎」,少兒寓言相聲《公雞與狐狸》獲創作金獎、輔導金獎;2002年由全國老齡委、中組部、文化部、廣電局、解放軍總政、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全國老年文藝調演」,相聲《心願》獲曲藝類金獎。
『肆』 湖北大鼓
湖北大鼓以唱為主,夾以念白,以鼓板為主要樂器,演員邊擊鼓板,邊唱說。既風趣幽默,又通俗易懂。
下載地址http://down.uutang.com/softview/SoftView_397.html
中國曲藝曲種。流行於湖北省武漢、黃陂、孝感、麻城、浠水、黃崗等地。原稱「鼓書」、「打鼓說書」...《攔馬》等。現代曲目多編演短篇,如《反浪費》、《新女兒英雄傳》等。
湖北大鼓
湖北大鼓與湖北評書不同,以唱為主,夾以說白,以鼓板為主要樂器,演員邊擊鼓邊唱說,風趣幽默,通俗易懂。
張明智——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擅長湖北大鼓,國家一級演員,有著五十年的舞台生涯的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語言幽默,表演潑辣大方,演唱優美而富於韻味,雅俗共賞,獨樹一幟;擁有眾多的觀眾和追星族,在湖北地區婦孺皆知,家喻戶曉;錄制了四十多盒磁帶和五十多部MTV,暢銷省內外,並在多部喜劇電視劇中擔任主要角色,曾被評為湖北省及武漢市勞動模範、慈善大使、湖北省文藝明星、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湖北省及武漢市優秀專家。現任湖北省曲藝協會副主席,武漢市紅金龍說唱藝術團名譽團長、藝術總監。是一位公認的德藝雙馨的曲藝藝術大師。
『伍』 什麼的大鼓啊組詞
湖北的大鼓。
1 湖北大鼓有其獨特的鼓板點子,它是由鼓和板版不同的打擊方式組合權起來的節奏型。
2 湖北大鼓唱詞句式以七字句、十字句為主,兼穿插一些五字句,主腔稱「四平調」。
3 61湖北大鼓湖北省武漢市、團風縣。
4 湖北大鼓表演家張明智將攜徒弟亮相湖北劇院。
5 此前,另一項國家級非遺「湖北大鼓」及省級非遺項目「黃陂泥塑」代表性傳承人也先後走進該區前川一小、前川五小課堂進行了講座和表演。
6 昨日,在武漢市委會議中心,社區黨員張晏生用湖北大鼓唱出自己學雷鋒50年的經歷。
6 造句網(在線造句詞典)zaojv.com-造句大全,上萬詞語的造句供您參考!
7 種——湖北小曲、湖北大鼓、湖北漁鼓、湖北道情,只有湖北大鼓尚可維持,但能否很好傳承下去,還是個問號。
8 提起湖北大鼓,大家都會想起張明智。
9 湖北大鼓傳人推出說唱《黃陂人說話》布衣參事點贊。
10 湖北大鼓作為咱湖北特有的民間藝術,近年來已越來越被人們所淡忘。
11 本報訊(見習記者歐陽崧記者金振強通訊員徐文婷)昨晚7點30分,「相約木蘭·湖北大鼓大家唱」大型群眾文化活動在黃陂區會議中心拉開帷幕。
『陸』 湖北聊湖北大鼓張明智藝術家請問他是哪裡人
張明智,湖北孝感人,1943年出生,早年拜著名大鼓藝人陳廉聞為師,專攻湖北大鼓。1959年考入武漢市藝術學校第一屆曲藝科,並成為武漢市說唱團演員。長期潛心研究湖北大鼓的演唱和創作,使湖北大鼓走出了國門。代表作有《親生的兒子鬧洞房》、《如此媳婦》、《農家樂》、《找家家》等。1985年以來,先後錄制出版湖北大鼓盒式音帶近50種。1995年10月,參加第二屆中國曲藝節特邀演出,獲中國曲協、平頂山市人民政府頒發的「牡丹獎」。曾與袁黎莉同志親切會見。1993年獲「湖北省文藝明星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七歲的張明智每天都省下過早的兩毛錢買票看演出,最愛的就是湖北大鼓。久而久之,演員熟悉了這個每次都坐在第一排的小鬼,張明智也暗自在台下開始了學習的過程。
多少個清晨和黃昏,張明智在家門口的巷子里反復練習。一開始,鄰居的太婆們笑他,說「張家的伢又在喊冤」;慢慢的,張明智咂出了些門道,到11歲時,他正式拜師學藝,太婆們也覺得這個伢唱的越來越有味,經常要求他來一段。
16歲時,張明智加入曲藝隊,這是他一輩子最難忘的經歷。那天他還沒辦完手續,曲藝隊就已經到湖南演出了,隊長臨走時交待說「你也來吧」。從沒出過遠門的少年,背著簡單的行李星夜奔往長沙。到達長沙時正是凌晨3時,劇場還沒開門,張明智蜷在劇場外的豆腐攤上呆了半宿。就在湖南株洲,他第一次踏上了舞台。從此一步一步,從最初串場的小角色,到演開場節目,一個一個節目往後挪,最後成了說唱團固定的壓軸……
在去年慶祝舞台生涯50年的晚會上,唱完大鼓後,張明智破天荒唱了一首歌,是他自己改編的《掌聲響起來》:「大鼓唱了50載,觀眾的掌聲最精彩……掌聲響起來,我心更明白,謝謝鄉親們對我的愛!」
場下掌聲雷動,場上的張明智也激動不已:「50年了,我是越演越怕,觀眾越熱情,我就越怕觀眾不滿意。盡管我老了,但我還是要努力!」
『柒』 湖北大鼓書--視頻ING(你想家了嗎)
我聽張明志湖北大豉長大的,黃陂的,我也好想家。哪裡有這幾個有DVD買
『捌』 武漢迎年民謠能有什麼曲子
湖北大鼓表演藝術家張明智和湖北小曲表演藝術家何忠華的弟子吳健,是個另專類的年輕人。他不愛追趕屬潮流,獨愛湖北大鼓、湖北小曲、湖北漁鼓等傳統曲藝。2006年,吳健推出漢味說唱《武漢人過早》,這首歌由鞠萍唱到了央視。之後他又推出《武漢人逛街》、《說唱黃陂》系列作品,走紅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