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黃陂人結婚之前的上門是什麼意思如何上門怎樣做呢
我是來黃陂人,不過還冒自結婚,按我的理解和之前所知道的,上門就是和女方確定關系後到女方家裡確定你們的關系。
原來上門有很多講究的,例如男方要挑一擔面條,裡面還有麻花等點心。但現在都簡化了似乎,直接帶上紅包就可以了。去年我表哥結婚,包了個8888的紅包事情就搞定了。我個人覺得這種事情要和女方商量去辦,對女方家庭提的不合理的條件可以利用女方起到調節和緩解的作用。
❷ 娶個黃陂媳婦,從認識到結婚,是不是要花幾十萬
我是淮北那邊的,相對來說比那邊要高一點,見面禮是21800表示兩家一起發,還有就是四金,真不知道怎麼辦!
❸ 武漢黃陂是不是只要你結婚了,不管你分家不分家,走親戚什麼都要出自己多給一份禮金呢
有這個習俗。我們去親戚家,哪怕幾個兒子都和老人住一起,也是各家送一份。 同樣,我們也內都是各家分別准備自己容的禮物,不是由父母代表所有子女。
再說,農村哪裡那麼注重戶口不戶口的。
別人送你們,你們也是單獨一家啊
❹ 湖北黃石的結婚風俗。
一、普通婚俗
定婚
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相信生辰八字。八字無沖無克,雙方父母同意,便可訂親。訂親時男方備酒席,請親族中有名望者陪媒。女方用紅紙寫好「庚書」(生辰八字),置於拜盒,由媒人交男方,稱「發八字」。男方據女方提供的尺寸做好衣物等,由媒人送給婦方作信物。亦有「血盆定親」、「指腹為婚」者。
報日
男方在徵求女方同意之後,將迎親日期正式通知女方,謂之「報日」。報日前根據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選擇黃道吉日,由男方用大紅紙寫成「龍簽」、「鳳簡」(即婚期通知書),連同按女方要求籌辦的禮品、禮金一並送到女家。
搬嫁妝
結婚前兩天,男方到女方搬嫁妝。女方待酒、給腳力錢。錢用紅紙包好,數量不等,但對背帳子、挑百子捅(馬桶)、腳盆(俗稱「小家業」)和掌鑰匙的人要封大禮。女方事先將嫁妝擺在客堂中,讓人觀賞,謂之「亮嫁妝」。嫁姨由「全福人」(兒女雙全的婦女)縫制,也由「全福人」鋪床。在新娘進房這前,新郎要選一兒童陪睡,謂之「壓床」。
迎親
男方打發花轎迎取新娘。發轎前,先對花轎敬香、放鞭炮;牽娘點燃3支紅香,托著鏡子照花轎的四周,謂之「照轎」;而後鎖橋、發轎。迎親隊伍一路放鞭鳴銃,敲對子鑼。到達女家門前,須投帖叫門;女方則再三索要「喜錢」,直至滿意時方可開門迎入。
新娘出嫁前一天,請禮賓「開眉」(用緔鞋線絞去臉上的汗毛)。上轎前梳妝打扮,頭頂一塊大紅綉花方綾,謂之「蓋頭」。臨上橋痛哭一番,稱「哭嫁」。
迎親花轎來去不走舊路,去時繞道走,回時走捷徑。中途換人不歇轎;停轎不落地。迎至家門,舉行「回車馬」儀式,鼓樂齊鳴,叫喜聲不絕。
拜堂
花轎入宅、鳴炮奏樂。牽娘打開轎門,牽出新娘。先拜天地,後拜家神、祖宗、父母,最後夫妻交拜,入洞房。新郎先向新娘行大禮,然後揭去新娘的蓋頭;夫妻並排坐床沿、喝交杯茶、交杯酒後,新郎出房招待賓客。客人散後,新郎回房,新娘斟茶敬新郎,並行大禮。富家大戶請禮生、樂生呼禮,一般分告祖、回鑾、踩堂、拜曉等四堂禮,以踩堂最為熱鬧。黃陂的踩堂歌別具一格,被《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收錄。
鬧新房
新娘進房後,開始鬧新房,亦稱「盤新娘」。男女老幼均可與新娘嬉笑打鬧。用衣服兜些紅棗、豆子、花生,摻雜苦楝砣等涌進新房,向床上和新娘的身上撒去,名曰「撒帳」。隨後,眾人或坐或立,七言八語,或說戲謔新娘的「
四言八句」,或提難以答復的問題難為新娘,或要新娘、新郎做一些表示親妮的動作。總之開各種各樣的玩笑,直至深夜方散。
回門
婚後第三天,由新娘的兄弟去新郎家接姑爺姑娘雙回門。並在當天日落前送回新郎家。新娘回到新郎家進門前,要在用板凳或木梯搭成的「橋」上走過,叫過橋。過橋後要「拜旗」,所謂「旗」,即綁在樹上的門幔。這些都是鬧劇,為婚後余興。
二、便親婚俗
男女簡單成婚,謂之「便親」,多在窮人或再婚者中流行。
童養媳
俗稱「細媳婦」。童養媳有兩種原因:一是女方家境貧寒,子女多,養不活,便將女兒送到婆家當童養媳;二是男方家窮,兒子訂不到親,先抱個姑娘做養女,成年後做媳婦。童養媳地位低下,挨打受罵是常事。成親叫做「圓房」。
回頭親
也叫「對換親」。男女兩家均為窮家薄業,又各有子女,婚嫁兩難,於是請媒人說合,互換成親。此種婚姻,嫁妝微薄,酒席從簡。
轉房婚 即兄死嫂配弟,或弟死弟媳配兄。多數族規把轉房婚視為「亂倫」,予以禁止。
入贅
俗稱「招坐堂女婿」。女家無兒,怕斷煙火,招婿進門,傳宗接代。婚禮由女方主辦,婚後生的子女一般隨母姓。
招夫養子
女亡夫後,不願守寡,又有一份家產,就招一個合適的男子進門支撐門戶,撫養子女。
搶親
以強硬手段將寡婦或對婚約不滿的姑娘搶到家中,草草成婚。也有男女相愛,因女方家庭或宗族反對,只好暗中約好而「搶」親的。
❺ 黃陂結婚辦酒一般發什麼禮包給客人哪幾樣望有經驗人士告訴下、謝謝了!急急急
發小禮品或者拖鞋外加喜糖!
❻ 湖北黃陂地區結婚禮金、及其他的標準是什麼
你好!
我是黃陂姑娘,我們那裡的彩禮錢倒是沒有規定,我自己結婚老公給了3萬,專結婚當天又給帶回去了,酒席屬錢黃陂的規矩是要男方出的,以前窮的時候,要送半頭豬和買小菜,現在基本直接付酒席錢,還有什麼要問的?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❼ 黃坡人結婚有什麼習俗
我參加過吳川人的結婚典禮.不知樓所指的黃坡是否屬此地.吳川人結婚,都愛請一位「大叔」前來主持婚禮的儀式。這「大叔」,相當於司儀的角色。口齒伶俐,能說會道,反應敏捷,應付自如,多少還能喝點酒……是「吳川大叔」最起碼的「本事」。「吳川大叔」在主持婚禮時,又與其他地方的婚禮司儀有所不同,獨具「吳川特色」。
吳川「大叔」相當於司儀的角色,口齒伶俐,能說會道,搞這樣的大叔別有風趣.
❽ 黃陂結婚禮金
呵呵,你說的是不是武漢黃陂哦,我就是那裡的,現在的彩禮錢一般3萬左右吧,不過要看家裡條件如何,條件好的更多,只有第一次見面(就是上門,男方家人給)有禮金哦,1000~2000的樣子吧(條件好的更多).其它時候一般是沒有的哦,除非結婚後第一次走親戚,親戚會給一般100~500.
要是人家結婚辦酒,送禮的話,一般100以上吧,看你們的關系如何.
要是女方上門見家長的話,帶些補品什麼的都可以的,價格按經濟條件就行.不用給錢的.
❾ 黃陂的禮節有哪些
黃陂有句老話,抬頭嫁姑娘,低頭娶媳婦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俗稱「過年」。城鄉居民極重視。臘月二十四「過小年」,打揚塵,「送灶神」。臘月三十,張貼春聯、門神,除舊布新。一般選擇這一天全家團聚,祭祀祖先,「吃年飯」。除夕之夜,全家圍坐「談年」至曉,謂之「守祟」;長輩給小孩送「壓歲錢」。初一凌晨,燃放爆竹辭舊迎新。清早,晚輩給長輩拜年。初二、初三,親友互相拜年,互致祝福。初一至初三,忌潑水、掃地、挑水、動用針剪,忌說不吉利的語言。初三,燒香燭、燃鞭爆「送年」。解放後,一些封建迷信習俗漸被摒棄。春節期間,開展擁軍優屬活動,機關團體放假3天。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亦稱「燈節」。家家戶戶吃元宵(糯米湯圓),門前懸掛燈籠。城鄉興辦燈會,舞龍燈、獅子、彩蓮船、蚌蚌精、高蹺等。一般是初十「鬧燈」,十三「試燈」,十五「玩燈」,十六「送燈」。大的灣村還接戲班唱戲。一連熱鬧幾天。
花朝節 農歷二月十二,相傳為百花仙子生日,為婚嫁之吉日。
三月三 是日出門「采青」、「踏青」、「游春」。傳說當日以地菜花煮雞蛋吃,可治頭暈。
清明節 家家戶戶門前插柳枝,掃墓祭祖。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又名端陽節。各家門前插艾蒿、菖蒲,吃鹽蛋、粽子、芝麻糕、綠豆糕,飲雄黃酒。兒童耳鼻孔塗抹雄黃酒,頸上掛香袋,以驅除「五毒」。在河、湖舉行龍舟競賽,紀念屈原。
吃新節 又名過半年。農家在小暑前後逢卯日取新谷為食,並置酒肉,接已嫁的姑娘回娘家團聚。有「鄉里人,兩道葷,過了年,盼吃新」之說。
六月六 相傳是日為雷祖生日,俗稱「龍曬衣」。此日,開箱曬衣被,防蟲蛀。
乞巧節 農歷七月初七,相傳是牛郎織女在銀河相會。婦女於此日向織女乞求智慧。
中元節 農歷七月十五。自七月初一於十五期間,各家自選一日,備酒餚祭祖。出嫁婦女,必於此日回娘家省親祭祖。富家大戶請僧道做「盂蘭會」,超度亡靈。一般人家晚間「燒『包袱』(上書祖宗姓名的冥錢封包)」,乞求亡靈庇佑。解放後僅存燒紙錢之舊俗。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是日闔家團聚,置酒饌,吃湯圓、月餅、寓月圓家圓之意。晚上「賞月」,有的竟通宵達旦。
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時序深秋,天高氣爽。民間多籌辦冬藏事。文人雅士則登高眺遠,賞菊賦詩。
臘八節 農歷十二月初八,(亦稱臘月初八)各家用南瓜、黃豆、花生、糯米、紅棗、蓮米、薯干、綠豆混煮為粥食,謂之吃「臘八粥」。
第二節 婚嫁
一、普通婚俗
定婚 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相信生辰八字。八字無沖無克,雙方父母同意,便可訂親。訂親時男方備酒席,請親族中有名望者陪媒。女方用紅紙寫好「庚書」(生辰八字),置於拜盒,由媒人交男方,稱「發八字」。男方據女方提供的尺寸做好衣物等,由媒人送給婦方作信物。亦有「血盆定親」、「指腹為婚」者。
報日 男方在徵求女方同意之後,將迎親日期正式通知女方,謂之「報日」。報日前根據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選擇黃道吉日,由男方用大紅紙寫成「龍簽」、「鳳簡」(即婚期通知書),連同按女方要求籌辦的禮品、禮金一並送到女家。
搬嫁妝 結婚前兩天,男方到女方搬嫁妝。女方待酒、給腳力錢。錢用紅紙包好,數量不等,但對背帳子、挑百子捅(馬桶)、腳盆(俗稱「小家業」)和掌鑰匙的人要封大禮。女方事先將嫁妝擺在客堂中,讓人觀賞,謂之「亮嫁妝」。嫁姨由「全福人」(兒女雙全的婦女)縫制,也由「全福人」鋪床。在新娘進房這前,新郎要選一兒童陪睡,謂之「壓床」。
迎親 男方打發花轎迎取新娘。發轎前,先對花轎敬香、放鞭炮;牽娘點燃3支紅香,托著鏡子照花轎的四周,謂之「照轎」;而後鎖橋、發轎。迎親隊伍一路放鞭鳴銃,敲對子鑼。到達女家門前,須投帖叫門;女方則再三索要「喜錢」,直至滿意時方可開門迎入。
新娘出嫁前一天,請禮賓「開眉」(用緔鞋線絞去臉上的汗毛)。上轎前梳妝打扮,頭頂一塊大紅綉花方綾,謂之「蓋頭」。臨上橋痛哭一番,稱「哭嫁」。
迎親花轎來去不走舊路,去時繞道走,回時走捷徑。中途換人不歇轎;停轎不落地。迎至家門,舉行「回車馬」儀式,鼓樂齊鳴,叫喜聲不絕。
拜堂 花轎入宅、鳴炮奏樂。牽娘打開轎門,牽出新娘。先拜天地,後拜家神、祖宗、父母,最後夫妻交拜,入洞房。新郎先向新娘行大禮,然後揭去新娘的蓋頭;夫妻並排坐床沿、喝交杯茶、交杯酒後,新郎出房招待賓客。客人散後,新郎回房,新娘斟茶敬新郎,並行大禮。富家大戶請禮生、樂生呼禮,一般分告祖、回鑾、踩堂、拜曉等四堂禮,以踩堂最為熱鬧。黃陂的踩堂歌別具一格,被《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收錄。
鬧新房 新娘進房後,開始鬧新房,亦稱「盤新娘」。男女老幼均可與新娘嬉笑打鬧。用衣服兜些紅棗、豆子、花生,摻雜苦楝砣等涌進新房,向床上和新娘的身上撒去,名曰「撒帳」。隨後,眾人或坐或立,七言八語,或說戲謔新娘的「
四言八句」,或提難以答復的問題難為新娘,或要新娘、新郎做一些表示親妮的動作。總之開各種各樣的玩笑,直至深夜方散。
回門 婚後第三天,由新娘的兄弟去新郎家接姑爺姑娘雙回門。並在當天日落前送回新郎家。新娘回到新郎家進門前,要在用板凳或木梯搭成的「橋」上走過,叫過橋。過橋後要「拜旗」,所謂「旗」,即綁在樹上的門幔。這些都是鬧劇,為婚後余興。
❿ 黃陂春節的風俗
黃陂春節的風俗有以下幾點:
1、辦年貨
在黃陂,進入農歷臘月二十四,版春節序曲便開始了。權這一天,是"打揚塵"的日子。繁忙的農家一定會舉家對所居房屋裡外做一次大掃除,用長竹竿綁上竹枝將舊式住宅屋頂堆積一年的塵土一並掃去,除去一年的晦運,祈求來年好運。
2、守歲
守歲分兩個階段:團年飯和出行。鄉親們無論貧窮否,在大年三十這天,一定會在這一天做一桌豐富的年飯,或中餐或晚餐,饕餮一頓。開飯前祭拜祖先,點燃一串鞭炮,貼上大紅對聯。
於是舊的一年便過去,討債的,串門的便不能進門,這是規矩,所以舊時有欠債較多的鄉親為躲債早早貼上春聯關上大門尋求片刻清靜,債主也是無可奈何。
3、拜年
在黃陂,拜年絕對是春節的重頭戲,有著繁雜的程序和順序。大年初一是給塆子里的長輩拜年、初二給舅舅拜年,初三女婿給丈人拜年……。給長輩拜年,無論拜年者年齡多大,是一定要磕頭的。若遇主家有新逝的親人,進門是不可講話的,在靈前跪拜後扶起回拜者方可起身道聲"新年好"。
4、鬧元宵
在黃陂,有"年小月半大"之說,月半大辭年,農家會以唱社戲、鬧花燈等形式送走新年。黃陂北部大的村落均採用"將獅子"、"玩花燈"組合形式鬧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