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武漢黃陂 > 國民黨湖北黃陂籍將軍

國民黨湖北黃陂籍將軍

發布時間:2021-03-05 09:55:41

黃陂區的名人

黃陂區的名人有黎元洪

一、黎元洪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原名秉經,字宋卿,是湖北黃陂人,故稱「黎黃陂」, 中華民國第一任副總統、第二任大總統。世居湖北黃陂西鄉、縣城、東鄉與北鄉。

二、塗治

塗治(1901.7.1-1976.1.1),農學家。湖北黃陂人。1924年畢業於清華學校。1929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院博士學位。八一農學院教授、院長,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第一副院長,新疆農業科學院院長。對新疆的教育與科學事業及農業生產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三、田長霖

田長霖(1935.07.24-2002.10.29),湖北黃陂人,傳熱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香港創新科技委員會首位主席。

四、陳慶宣

陳慶宣,地質力學家 1916年4月4日生於湖北黃陂。194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2005年10月2日逝世。 曾任國土資源部地質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首次在實驗構造方面研究了扭裂隙的形成條件和過程以及長期應力作用下岩石非彈性變形。

五、黎重光

黎重光(1903~1983),原名紹基,湖北黃坡人,民國臨時大總統黎元洪長子。民國9年(1920年)去日本東京求學,3年後回天津,入南開大學讀書,畢業後曾任濟南魯豐紗廠和中興煤礦公司董事長等職務。

建國後,他先後從香港調回輪船5艘,重建中興輪船公司,任董事長,致力於祖國航運事業的發展,1956年曾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

⑵ 湖北省的元帥和將軍有哪些人

湖北籍將軍:
元帥(1名)
林彪(黃岡)

大將(2名)
徐海東(黃陂今屬大悟)、王樹聲(麻城)

上將(14名)
韓先楚(黃安今紅安)、王平(陽新)、郭天民(黃安今紅安)、周純全(黃安今紅安)、陳再道(麻城)、王宏坤(麻城)、劉震(孝感)、陳錫聯(黃安今紅安)、陳士榘(荊門)、王新亭(孝感)、黃永勝(咸寧)、賀炳炎(松滋)、謝富治(黃安今紅安)、王建安(黃安今紅安)(1956年授上將)

中將(32名)
王必成(麻城)、王近山(黃安今紅安)、王尚榮(石首)、田維揚(棗陽)、成鈞(石首)、劉飛(黃安今紅安)、劉昌毅(黃安今紅安)、杜義德(黃陂)、楊秀山(沔陽今仙桃)、李天煥(黃安今紅安)、李成芳(麻城)、吳先恩(黃安今紅安)、余立金(大冶)、張才千(麻城)、張天雲(黃安今紅安)、張仁初(黃安今紅安)、陳康(廣濟今武洞)、陳慶先(黃陂)、周希漢(麻城)、周志堅(禮山今大悟)、胡奇才(黃安今紅安)、饒正錫(鍾祥)、秦基偉(黃安今紅安)、聶鳳智(禮山今大悟)、頓星雲(石首)、徐深吉(黃安今紅安)、徐斌洲(黃安今紅安)、黃新廷(沔陽今洪湖)、韓偉(黃陂)、程世才(大悟)、鮑先志(麻城)、詹才芳(黃安今紅安)、

少將(187名)
1.1955年(124名)
丁先國(麻城)、萬振西(漢川)、馬龍(大冶)、馬忠全(黃安今紅安)、王義勛(陽新)、王全國(沔陽今仙桃)、王誠漢(黃安今紅安)、王紹南(天門)、王政柱(麻城)、鄧岳(麻城)、鄧少東(大悟)、石志本(大悟)、鄧家泰(荊門)、甘思和(黃安今紅安)、石忠漢(孝感)、帥榮(黃梅)、葉建民(大悟)、盧南樵(孝感)、田厚義(大悟)、史可全(天門)、喬信明(大冶)、朱火華(麻城)、朱聲達(江陵)、伍瑞卿(大悟)、劉何(大悟)、劉少卿(黃岡)、劉華清(大悟)、劉振國(孝感)、劉清明(漢川)、劉福勝(黃安今紅安)、阮賢榜(通山)、孫光(大悟)、杜國平(廣濟今武洞)、嚴光(大悟)、李人林(天門)、李少元(英山)、李文清(松滋)、李書茂(沔陽今仙桃)、李世焱(黃安今紅安)、李慶柳(麻城)、李國良(荊門)、楊煥民(孝感)、吳林煥(大悟)、吳嘉民(陽新)、何光宇(大悟)、何濟林(沔陽今仙桃)、何輝燕(大悟)、何德慶(黃安今紅安)、鄒國厚(黃安今紅安)、閔學勝(黃安今紅安)、況玉純(黃安今紅安)、汪克明(陽新)、汪洪清(漢陽今蔡甸)、宋慶生(天門)、張廣才(黃陂)、張漢丞(麻城)、張秀龍(沔陽今仙桃)、張國傳(大悟)、張宗勝(大悟)、張春森(廣濟今武洞)、張培榮(麻城)、張竭誠(黃安今紅安)、張潮夫(大悟)、陳文彪(漢川)、陳華堂(天門)、陳金鈺(廣濟今武洞)、陳美藻(黃安今紅安)、陳福初(黃陂)、范忠祥(天門)、羅應懷(黃安今紅安)、羅坤山(沔陽今仙桃)、金世柏(黃安今紅安)、金紹山(大悟)、周長庚(石首)、周世忠(黃安今紅安)、周純麟(麻城)、周明國(大悟)、周學義(黃梅)、鄭國仲(黃安今紅安)、胡大榮(黃梅)、胡正平(黃安今紅安)、胡定千(孝感)、查國楨(蘄春)、趙文進(大悟)、趙正洪(黃梅)、趙國泰(崇陽)、祝世鳳(麻城)、胥治中(石首)、姚運良(大悟)、賀健(黃安今紅安)、袁克服(黃安今紅安)、袁學凱(黃陂)、夏耀堂(石首)、徐其孝(麻城)、徐紹華(黃安今紅安)、高志榮(麻城)、黃立清(大悟)、黃忠學(天門)、韓衛民(黃安今紅安)、韓東山(大悟)、喻新華(麻城)、程悅長(黃安今紅安)、傅傳作(石首)、童陸生(黃陂)、曾祥煌(潛江)、謝正榮(黃安今紅安)、謝甫生(大悟)、藍僑(廣濟今武洞)、雷震(黃陂)、雷紹康(大悟)、廖述雲(石首)、譚友林(江陵)、熊伯濤(黃陂)、熊應堂(黃安今紅安)、黎化南(長陽)、黎錫福(黃安今紅安)、樊哲祥(公安)、顏東山(大悟)、薛少卿(監利)、魏天祿(天門)、江騰蛟(黃安今紅安)、唐金龍(漢川)、蕭永正(麻城)、程儒珍(黃安今紅安)

⑶ 湖北籍的開國將軍都有誰

湖北籍將軍:
元帥(1名)
林彪(黃岡)

大將(2名)
徐海東(黃陂今屬大悟)、王樹聲(麻城)

上將(14名)
韓先楚(黃安今紅安)、王平(陽新)、郭天民(黃安今紅安)、周純全(黃安今紅安)、陳再道(麻城)、王宏坤(麻城)、劉震(孝感)、陳錫聯(黃安今紅安)、陳士榘(荊門)、王新亭(孝感)、黃永勝(咸寧)、賀炳炎(松滋)、謝富治(黃安今紅安)、王建安(黃安今紅安)(1956年授上將)

中將(32名)
王必成(麻城)、王近山(黃安今紅安)、王尚榮(石首)、田維揚(棗陽)、成鈞(石首)、劉飛(黃安今紅安)、劉昌毅(黃安今紅安)、杜義德(黃陂)、楊秀山(沔陽今仙桃)、李天煥(黃安今紅安)、李成芳(麻城)、吳先恩(黃安今紅安)、余立金(大冶)、張才千(麻城)、張天雲(黃安今紅安)、張仁初(黃安今紅安)、陳康(廣濟今武洞)、陳慶先(黃陂)、周希漢(麻城)、周志堅(禮山今大悟)、胡奇才(黃安今紅安)、饒正錫(鍾祥)、秦基偉(黃安今紅安)、聶鳳智(禮山今大悟)、頓星雲(石首)、徐深吉(黃安今紅安)、徐斌洲(黃安今紅安)、黃新廷(沔陽今洪湖)、韓偉(黃陂)、程世才(大悟)、鮑先志(麻城)、詹才芳(黃安今紅安)、

少將(187名)
1.1955年(124名)
丁先國(麻城)、萬振西(漢川)、馬龍(大冶)、馬忠全(黃安今紅安)、王義勛(陽新)、王全國(沔陽今仙桃)、王誠漢(黃安今紅安)、王紹南(天門)、王政柱(麻城)、鄧岳(麻城)、鄧少東(大悟)、石志本(大悟)、鄧家泰(荊門)、甘思和(黃安今紅安)、石忠漢(孝感)、帥榮(黃梅)、葉建民(大悟)、盧南樵(孝感)、田厚義(大悟)、史可全(天門)、喬信明(大冶)、朱火華(麻城)、朱聲達(江陵)、伍瑞卿(大悟)、劉何(大悟)、劉少卿(黃岡)、劉華清(大悟)、劉振國(孝感)、劉清明(漢川)、劉福勝(黃安今紅安)、阮賢榜(通山)、孫光(大悟)、杜國平(廣濟今武洞)、嚴光(大悟)、李人林(天門)、李少元(英山)、李文清(松滋)、李書茂(沔陽今仙桃)、李世焱(黃安今紅安)、李慶柳(麻城)、李國良(荊門)、楊煥民(孝感)、吳林煥(大悟)、吳嘉民(陽新)、何光宇(大悟)、何濟林(沔陽今仙桃)、何輝燕(大悟)、何德慶(黃安今紅安)、鄒國厚(黃安今紅安)、閔學勝(黃安今紅安)、況玉純(黃安今紅安)、汪克明(陽新)、汪洪清(漢陽今蔡甸)、宋慶生(天門)、張廣才(黃陂)、張漢丞(麻城)、張秀龍(沔陽今仙桃)、張國傳(大悟)、張宗勝(大悟)、張春森(廣濟今武洞)、張培榮(麻城)、張竭誠(黃安今紅安)、張潮夫(大悟)、陳文彪(漢川)、陳華堂(天門)、陳金鈺(廣濟今武洞)、陳美藻(黃安今紅安)、陳福初(黃陂)、范忠祥(天門)、羅應懷(黃安今紅安)、羅坤山(沔陽今仙桃)、金世柏(黃安今紅安)、金紹山(大悟)、周長庚(石首)、周世忠(黃安今紅安)、周純麟(麻城)、周明國(大悟)、周學義(黃梅)、鄭國仲(黃安今紅安)、胡大榮(黃梅)、胡正平(黃安今紅安)、胡定千(孝感)、查國楨(蘄春)、趙文進(大悟)、趙正洪(黃梅)、趙國泰(崇陽)、祝世鳳(麻城)、胥治中(石首)、姚運良(大悟)、賀健(黃安今紅安)、袁克服(黃安今紅安)、袁學凱(黃陂)、夏耀堂(石首)、徐其孝(麻城)、徐紹華(黃安今紅安)、高志榮(麻城)、黃立清(大悟)、黃忠學(天門)、韓衛民(黃安今紅安)、韓東山(大悟)、喻新華(麻城)、程悅長(黃安今紅安)、傅傳作(石首)、童陸生(黃陂)、曾祥煌(潛江)、謝正榮(黃安今紅安)、謝甫生(大悟)、藍僑(廣濟今武洞)、雷震(黃陂)、雷紹康(大悟)、廖述雲(石首)、譚友林(江陵)、熊伯濤(黃陂)、熊應堂(黃安今紅安)、黎化南(長陽)、黎錫福(黃安今紅安)、樊哲祥(公安)、顏東山(大悟)、薛少卿(監利)、魏天祿(天門)、江騰蛟(黃安今紅安)、唐金龍(漢川)、蕭永正(麻城)、程儒珍(黃安今紅安)

2.1960~1965年(63名)
王萬金(沔陽今仙桃)、方明勝(黃陂)、方毅華(大悟)、葉超(黃陂)、盧燕秋(黃安今紅安)、馮仁恩(麻城)、寧賢文(大悟)、呂作松(陽新)、鄧可運(大悟)、朱玉學(麻城)、朱玉庭(巴東)、朱直光(陽新)、劉林(沔陽今仙桃)、江波(黃安今紅安)、江鴻海(麻城)、祁開仁(武昌今江夏)、阮漢清(通山)、蘇宏道(江陵)、別祖後(天門)、吳傑(大悟)、吳子傑(天門)、吳永光(大悟)、吳振挺(黃安今紅安)、汪運祖(黃安今紅安)、李長如(大悟)、李大清(黃陂)、李定灼(黃安今紅安)、李國良(天門)、楊虎臣(天門)、張天恕(黃安今紅安)、張志勇(黃安今紅安)、張賢良(公安)、張樹才(黃岡)、陳炎清(黃安今紅安)、范保順(天門)、羅厚福(黃安今紅安)、周家美(潛江)、鄭友生(孝感)、鄭本炎(大悟)、趙復興(沔陽今仙桃)、趙炳倫(麻城)、趙鶴亭(黃安今紅安)、賀俊偵(陽新)、秦光遠(黃安今紅安)、耿錫祥(黃安今紅安)、袁彬(麻城)、席舒民(大悟)、唐凱(黃陂)、塗錫道(黃安今紅安)、梅盛偉(陽新)、龔興業(荊門)、彭方復(陽新)、董志常(大悟)、董家龍(荊門)、程啟文(黃安今紅安)、詹少聯(黃安今紅安)、顏青雲(漢川)、戴克明(黃安今紅安)、戴克林(黃安今紅安)、殷國洪(黃安今紅安)、殷承禎(崇陽)、高林(大悟)、魏國運(監利)

1988年恢復軍銜制以來湖北籍獲軍銜、警銜有:
上將(9名)
劉華清(大悟1988年)、秦基偉(黃安今紅安1988年)、王誠漢(黃安今紅安1988年)、楊德清(應城1996年)、趙可銘(武漢1997年)、劉冬冬(武漢1998年)、喻林祥(應城2002年)、劉精鬆(石首1988年)、楊國屏(鍾祥1993年)

中將(22名)
傅奎清(英山原屬安徽1988年)、曾幼誠(武漢1988年)、邵農(武昌今江夏1990年)、楊正剛(鄖縣1993年)、鄒永釗(麻城1993年)、郭錫章(廣濟今武洞1993年)、何道泉(黃陂1994年)、程建寧(廣水1995年)、董良駒(鄂州1996年)、朱曙光(江陵1997年)、陳達植(武漢1997年)、羅友禮(鄂州1997年)、高文遠(黃陂1997年)、朱永清(隨州1999年)、熊自仁(監利2000年)、邱衍漢(天門2002年)、張詩明(荊州2002年)、孔瑛(武洞2003年)、葉愛群(大悟2003年)、張孝忠(應城2003年)、范曉光(陽新2005年)、江建曾(紅安2006年)

其中1955年與1988年都獲得將軍軍銜的有3名
秦基偉1955年中將1988年上將
劉華清1955年少將1988年上將
王誠漢1955年少將1988年上將

⑷ 湖北黃岡有哪些將軍

湖北黃岡紅安縣
紅安,位於鄂東北大別山南麓。總面積1798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15.2萬畝,耕地51.9萬畝。全縣總人口為61.68萬人。縣城距武漢112公里,距黃州130公里。 京九、京廣鐵路聯絡線從縣南穿過,加快了紅安與外地的聯系和交流。紅安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神奇的土地。她是 黃麻起義」的策源地,是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的重建地,是鄂豫皖蘇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革命戰爭年代,紅安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獻出了14萬英雄兒女的生命,查明登記在冊的烈士有22552人。在這塊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任國家主席,走出了韓先楚、秦基偉、陳錫聯等223名將軍,其中被授予上將軍銜的8人,中將軍銜的13人,少將軍銜的58人,是全國將軍人數最多的縣,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將軍縣」。
其中1955-196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的8人,他們是郭天明上將、周純全上將、王建安上將、韓先楚上將、 秦基偉上將、陳錫聯上將、王誠漢上將;謝富治上將 被授予中將軍銜的10人, 他們是劉飛中將、詹才芳中將、張仁初中將、徐深吉中將、 李天煥中將,徐斌洲中將,張天雲中將, 胡奇才中將、 劉昌毅中將,王近山中將;被授予少將軍銜的42人,他們是 程儒珍少將、韓衛民少將、袁克服少將、金世柏少將、 羅厚福少將、李世焱少將、 耿錫祥少將、黎錫福少將、 鄒國厚少將、徐紹華少將、賀健少將、陳焱清少將、 熊應堂少將、程悅長少將、殷國洪少將,盧燕秋少將、 張天恕少將、鄭國仲少將、 況玉純少將、秦光遠少將、 陳美藻少將、李定灼少將、江波少將、劉福勝少將、 趙鶴亭少將、馬忠全少將、閔學勝少將、戴克林少將、 戴克明少將、程啟文少將、 羅應懷少將、甘思和少將、 胡正平少將、旺運祖少將、何德慶少將、吳振挺少將、張志勇少將、塗錫道少將、張竭誠少將、詹少聯少將、 謝正榮少將、周世忠少將。

需要說明的是:1952年9月1日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黃安縣正式更名為紅安縣,同時劃出部分區域分別歸屬河南新縣和湖北大悟縣,在劃出的行政區域里還誕生了14位原黃安籍將軍,他們是劉華清上將、 聶鳳智中將、吳先恩中將、 高厚良少將、黃立清少將、蕭永銀少將、吳世恩少將、 嚴光少將、吳林煥少將、 蕭德明少將、姚運良少將、 周明國少將、蕭志賢少將、伍瑞卿少將。
紅安以「將軍縣」聞名,除為人所熟知的老一輩將軍外,還有一批共和國的新一代將軍。如吳曉恆少將,她是1988年第一批授銜的女將軍,時任某軍醫大學校長;黃俊峰少將,時任總後勤部某部副部長;江建曾少將,現任某軍區空軍副司令;胡先貴少將,現任海軍某基地司令;羅毅少將,現任某陸軍學院政治部主任;秦衛江少將,現任某軍副軍長;李平少將,現任某軍副軍長;劉曉坤少將,現任某省軍區參謀長;程志,總政歌舞團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他是文職幹部,享受少將待遇。
紅安的將軍都是赫赫有名,參加指揮了很多很多大規模戰役,可以說現在老百姓所知道的有名的、成功的戰役、大丈、惡丈,90%以上是紅安人參加並指揮的!
如:上甘嶺戰役(秦基偉、王近山指揮),抗美援朝
海南島戰役(韓先楚),解放戰爭
奇襲陽明堡(陳錫聯),抗日戰爭
襄樊戰役(王近山), 解放戰爭
塔山阻擊戰(胡奇才),解放戰爭
濟南戰役(王建安、新縣許世友),解放戰爭
沙家浜(劉飛的故事),抗日戰爭
中原突圍(李先念),解放戰爭
包座戰役(李先念),長征
上黨戰役(陳錫聯),抗日戰爭
金門戰役(韓先楚),解放後

共和國以「紅」褒獎

1952年9月,為了表彰黨領導下的黃安人民革命斗爭業績,湖北省政府報請中南軍政委員會轉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核准,將黃安縣正式改名為紅安縣。共和國以「紅」命名褒獎的縣,這是全國唯一的一例。

⑸ 湖北出過哪些將軍

湖北出過很多將軍,其中比較著名的將軍有韓先楚、郭天民、秦基偉、陳錫聯、謝富治、王近山,還有後來的劉華清、聶鳳智、吳先恩等等,各個都是身經百戰、戰功顯赫的將才。

⑹ 湖北有哪些將軍

中國十大將軍縣

湖北紅安61人,安徽金寨55人,江西興國54人,湖南平江52人,江西吉安46人,江西永新41人,湖北大悟37人,河南新縣35人,安徽六安34人,湖南瀏陽30。此外,福建上杭27人,湖北麻城26人。
有好多都是我們湖北的!!!

對於紅安將軍為什麼這么多這么一個話題,幾乎很多人甚至大學教授都會說,紅安將軍多那時因為紅安「窮,一個「窮」子就可以解答一個世界上獨一無二地方「223位將軍的故鄉——紅安」未免太勉強了把
紅安古稱黃安,位於鄂東北部,面積僅為1796平方公里,在中國是一個名富其實的小縣,解放以前,人口不超過50萬,的確,紅安很窮,因為其境內山地與丘陵佔了一大半,平原面積狹小,耕地較少,故自然條件較差,但是紅安的自然條件比鄂西和中國西部山區,條件卻要好的多,並不是那種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的地方,但是為什麼那些地方卻不出將軍而紅安經濟條件比他門要好得多好,卻出了223為將軍呢,可見,用"窮"來說明紅安將軍多是無稽之談,我們也沒有必要花費更多的筆墨來論征紅安將軍多與窮的辨證關系了,那麼我們現在來客觀看待223位將軍與其出生地紅安的關系把。
特殊的地理環境:紅安的境內地形極為復雜,山地,丘陵,岡地與沖擊小平原各種地形都有,有時面積不大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山地-丘陵-平原三中景觀。縣北的天台山主峰四周皆90度的山崖,山頂卻是一塊6畝的平地,可算是世界上最小的「高原」了,小小的1796平方公里土地上卻發育著灄水,倒水,舉水三條長江支流,紅安的版圖為長條形,南北長,東西窄,其西南和南部與湖北武漢的新洲、黃疲兩區接壤,西北與湖北大悟縣接壤,北部與河南的新縣接壤,東部與湖北麻城接壤,位於紅安中部的縣城城關鎮與武漢中心城區直線距離80公里,從縣城出發北行30公里便到了河南省新縣的大別山深山區,這是什麼概念呢,打個比方,你是紅軍,你在紅安的南部地區的丘陵岡地上架起大炮,可以襲擊武漢城區的敵人,(當燃那時的紅軍幾乎沒有大炮等重武器),假如你要撤退北行30公里可進入深山區,因此可見紅安是一個進可功退可守非常重要的都是為將軍而生,為戰爭而生。再者,由於地理上近省城武漢及平漢鐵路,很多進步人士可以通過武漢通過平漢鐵路了解外面的世界以及獲得戰略物資,當很多地方都不知道馬克思列寧是什麼時,紅安的七里坪已經有一所自己的列寧小學,並且保存到現在,因此,為戰爭而生的紅安地理環境給了紅安人了解世界了解共產黨的機會,這也是紅安參加共產黨的紅軍多的原因,估計有4萬之多,而且這些軍人在紅安便可進行軍事實踐。這也為他們以後西征打下了基礎。
特殊的歷史環境,紅安的大部為古麻城孝感鄉,民風膘捍,孝感鄉為中國八大移民聖地,自古人員流動較大,人員的流動豐富了紅安的本土文化,同時這里的人也非常不局限與此地,一有機會都想跳出紅安,幾乎沒有人願意留在此地,並不是不愛家,而是文化決定,這種文化一直延續到現在,在當時,想離開紅安闖世界的最好的路子有3條,一是讀書,二是學手藝,三是參軍,而參軍是最容易辦到的,因為紅安由於革命運動那時到處在招兵。紅安古為麻城的一部分,由於紅安的姜家畈(城關鎮)到七里坪因地處偏僻,政令難施,嘉靖二十一年麻城縣監生李大夏等上書朝廷請求建縣:「本縣全場姜家畈,接壤黃岡、黃陂邊隅地,近信陽、光山、羅山等州縣,路通牛頭山、牢山等寨;地僻民頑,官難遙制,盜賊出沒,數被劫殺。乞於姜家畈設縣治,保障地方。」這是套用官府的話,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有叛逆精神。就是這中叛逆精神和文化造就了紅安的將軍,事實上紅安的將軍的確有叛逆精神,比如紅安有些將軍甚至連毛主席的帳都敢不買。而如果我們深究這種叛逆精神的根源,我就不得不提生與絲長與絲二程(程頤、程灝)二耿(耿定向、耿定理)與來此講學開書院的理學家李贄。他們的精神影響了紅安軍人,這些精神豐富了他們作戰理念,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紅安籍將軍作戰時總能出其不意的原因。
紅安人尊師重教與紅安人好學精神;紅安是一個自然條件落後的地方,但是這里的人並不愚昧。在解放以前,紅安稍大一點的村子,都有私塾。只要不是360天天天挨餓,家長都會送孩子讀書。在紅安籍貫的將軍中有「農腳子」,也有上過黃埔軍校的。沒有文化的將軍在戰爭年代利用空閑時也在拚命的學習。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紅安將軍後來都成為國家的領導人的原因。
四方面軍的歷史:紅四方面軍是一個非常能打仗的部隊,有3/4為紅安人,後來參加長征直到後來渡黃河西進組成西路軍進甘肅青海新疆,他們的敵人,是被國民黨收編土著軍閥,打仗極為殘忍。和這樣的土匪打仗磨練紅安人。也造就了一批紅安籍貫的軍事將領。(為他們以後打日本人對與日本武士道也不放在眼裡)
紅安精神:一要三不要,一圖三不圖.紅安人打仗並非為了自己,紅安有戰功的軍人有的解放後並沒有去享福,而是回家繼續務農,這是為什麼呢?
紅安飲食習慣:紅安人多高大威猛,塊頭較大,與紅安飲食習慣有關,對於軍人而言,身體絕對非常重要,紅安的飲食習慣不僅養了紅安人身體,也讓紅安人即能適應北方人的飲食有能適應南方人的飲食.紅安籍將軍多身體高大威猛.身付重傷而能不死,這要感謝紅安這塊土地賜給他們身體啊.
紅安人的忍耐力強:

⑺ 武漢黃陂在歷史上有那些名人

黃陂歷史名人錄 黃陂世代才人輩出。相傳縣北的木蘭山為代父從軍的木蘭將軍故里;宋代理學家程顥、程頤出生於黃陂,在這里度過少年時期;元末南方紅巾軍著名將領倪文俊早年為武湖漁民;清嘉慶4年(公元1799年)至道光18年(公元1838年),39年間出了文武三榜眼,分別為武榜眼曾大觀,文榜眼劉彬士、金國鈞,後分別官至福建陸路提督、浙江巡撫和翰林院編修。清咸豐年間,城關人周恆祺官至直隸布政使;長堰人王正起歷任山東總兵、提督軍門,誥封「振威將軍」,以捕殺慈禧太後寵信太監安得海而聞名;黃陂黎家河(今屬大悟)人黎元洪1916年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人稱「黎黃陂」;辛亥革命時期奮起救國的著名人物有藍天蔚、蔡濟民、喻育之等。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黃陂籍風雲人物有:大革命時期:唐際盛(黃陂黨組織暨河南開封地委黨組織創始人),吳光榮(黃陂縣委第一任書記),蔡以忱(參加過「五四」運動,在黨的「五大」上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潘忠汝(黃麻起義總指揮),吳光浩(黃麻起義副總指揮,鄂豫邊紅軍及革命根據地創始人),劉光烈(黃麻起義副總指揮);

抗日戰爭時期:任士舜(黃陂縣第一支抗日武裝創建者)、楊學誠(鄂豫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主要創始人之一)。抗戰時期任偽中央執行委員、偽陸軍部長的漢奸葉篷,任湖北綏靖偵輯少將處長,武漢、重慶流氓幫會頭目楊慶山,也是黃陂人。

黃陂文化教育、科技界著名人物有:陳宣愷(中華大學的創辦人)、陳時(教育家)、陳啟天(哲學家)、余家菊(國家主義學者)、胡秋原(學者)、塗長望(氣象學家)、塗治(農學家)、田長霖(熱物理學家)、彭邦楨(詩人)、馮鑄(書法家)、王若愚(楚劇演員)、曾卓(詩人)、余傳韜(教育家)、田長焯(飛機工程師)、韓德乾(農學家)、陳慶宣(地質力學家 )、李明(飛機控制專家 )、劉緒貽(歷史學家)、馮今松(畫家)、辜勝阻(人口學家)、榮獲義大利加勛騎士勛章的萬子美、棋王柳大華、笑星田克兢等。

政界人物有許建國(歷任中國駐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大使)、王文生(全國政協副主席)、台灣前行政院長李煥等。

黃陂籍軍事將領徐海東大將(後劃歸大悟)、杜義德、陳慶先、韓偉中將,袁學凱、張廣才、熊伯濤、雷震、陳福初、葉超、李大清、方明勝、唐凱、童陸生少將,共計14人

⑻ 湖北黃陂的田震將軍有少將軍銜嗎

你好,肯定有
1.一般來說,部分老資格的正師長,都有可能配備少將軍銜。
2.另外,很多副軍級的軍官,也可以配少將軍銜。
3.所以既然成為將軍了,肯定至少是少將軍銜。

⑼ 黃陂的將軍有哪些

黃陂區的將軍有:藍天蔚、胡龍驤、蔡濟民、應龍翔、吳醒漢等。

1、藍天蔚

藍天蔚(1878—1921),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民主革命家,湖北武漢人。

1907年4月,藍天蔚赴奉天,在東三省總督徐世昌手下任職。

中華民國成立後,藍天蔚加入黎元洪領導的民社,疏遠掌握大權的袁世凱。1913年參加二次革命,1914年被投入監獄,經參謀次長陳宧斡旋而獲釋放。

1921年5月,為響應孫中山北伐,在湖北省組織鄂西聯軍。1922年1月,遭孫傳芳擊敗,退避四川夔州(今重慶奉節),被四川軍閥但懋辛逮捕。准備押送重慶時,藍天蔚開槍自殺成仁。

2、胡龍驤

胡龍驤(1888--?),字百城,湖北黃陂人。早年畢業於湖北將牟學堂,後任黎元洪第二十一混成協四十標隊官,1909年9月畢業於軍咨府軍官學堂(陸軍大學前身),曾任教練所總辦,車站司令官,參謀本部第三局局長,1913年10月任陸軍大學堂首任校長。1922年任將軍府將軍,授陸軍中將銜。

3、蔡濟民

蔡濟民(1886—1919),原名國楨,字香圃、幼襄。湖北黃陂人。少通經史,善詩文。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入湖北新軍,後入湖北陸軍(特別)小學堂。不久,任陸軍第八鎮十五協二十九標二營司務長、排長等職。

1917年被孫中山任命為護法軍政府鄂軍總司令。1919年1月28日在利川被川軍方化南殺害。1922年黎元洪總統特追贈其為陸軍上將。1927年湖北省政府公葬於武昌伏虎山。

4、應龍翔

應龍翔(1877--1948),字雲從,湖北黃陂人,早年入湖北新軍當兵,1899年由張之洞選派留學日本,入成城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二期步兵科,1903年11月回湖北,任湖北將弁學堂教官,1904年調赴北京任練兵處軍政司器械科監督,後任陸軍部科長、一等咨議官。

1911年5月任河南陸軍第29混成協統領,賞陸軍協都統銜,旋因密謀河南革命,被河南巡撫撤職。

5、吳醒漢

吳醒漢(1883—1938),1883年出生於武漢市黃陂區王家河街棲鳳村解家田。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是指揮武昌起義當夜戰斗的兩名司令部領導成員之一,也是起義成功後軍政府謀略處與集賢館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有「首義金剛」之譽。

吳醒漢將軍歷任湖北軍政府軍務司副司長、軍備司司長、戰時司令部作戰主任參謀、都督府參謀長兼護軍司令、靖國軍第一軍總司令、黎元洪大總統府顧問、孫中山大總統府參軍、中國國民黨黨史編纂委員會編纂等職,民國初年,被授予陸軍中將軍銜。1938年8月18日在黃陂病逝。

⑽ 國民黨時期湖北的歷史名人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字宋卿,漢族,是湖北黃陂人。人稱「黎黃陂」,中華民版國第一任副總統權、第2任大總統。世居湖北黃陂西鄉、縣城、東鄉與北鄉,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1906年擢升暫編陸二十一軍統領。武昌起義時,任革命軍湖北軍政府都督。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當選為副總統。袁世凱死後,繼任大總統。後段祺瑞利用張勛將其驅走,由馮國璋代理大總統。晚年投資實業。黎元洪是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的都督,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兩任大總統和三任副總統的人。

閱讀全文

與國民黨湖北黃陂籍將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