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武漢會戰簡介
武漢會戰(中國稱為武漢保衛戰,日本稱為武漢攻略戰)是抗日戰爭中一場大規模戰役,超過一百萬名國民革命軍在蔣介石的領導下防守武漢,以抗擊由畑俊六指 揮的日本帝國陸軍,戰場在長江南岸及北岸,橫跨安徽省、河南省、浙江省及湖北省,該戰役共進行了四個半月,是整個抗日戰爭中時間最長、規模最龐大和最出名的戰役。 由於中國軍隊的堅強抗擊,日本動用了當時能夠集結的最大兵力(用於進攻的編制人員約25萬人,會戰期間曾補充四五次人員,投入的總兵力當在30萬人左右),發揮了陸、海、空裝備上的絕對優勢,苦戰4個半月,不但沒有殲滅中國軍隊的主力部隊,沒有使中國軍隊的抗戰意志和戰鬥力有所減退,反而使日軍的有生力量遭到了嚴重的打擊。據日軍發表的統計資料,第11軍傷亡21886人,第2軍傷亡9600人,連同海軍及陸海航空兵的傷亡人數,總計約3.55萬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根據各部隊戰斗詳報統計的日軍傷亡人數為25.6萬人。很顯然,日本發表的數字偏低,而軍令部發表的數字則偏高。武漢會戰以後,本來就感兵力不足的日軍,隨著戰線的延長,兵力益發感到不足,無力再組織像淞滬、徐州和武漢會戰這樣大規模的、以攻城略地為目標的戰略進攻,而被迫轉為戰略保守。這就使中國的抗戰由戰略防禦階段發展為戰略相持階段,日本侵略軍則陷入了它自身所最不願意進行的持久戰的泥淖之中,無法自拔,從而導致日本侵華政策的轉變:由軍事打擊為主、政治誘降為輔,改為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由以主要兵力進行正面戰場的作戰,改為轉移兵力進行敵後戰場的「治安」作戰。 《武漢會戰勇士譜》 陳玉先 繪武漢會戰中中國廣大官兵總體上是英勇頑強的,曾大量殺傷日軍,並給日軍以重大打擊。但由於最高決策者及有些高級將領作戰指導上欠妥,以致在消耗敵人的同時過多地消耗了自己(陣亡將士人數,軍事委員會統計為254628人,加上負傷超過40萬),主要原因是戰役上單純地進行陣地防禦,與日軍拼消耗。 武漢會戰期間,中國空軍和海軍也積極參與了作戰。在蘇聯航空志願大隊的配合下,中國空軍鏖戰長空,與日軍航空兵空中大戰7次,擊毀日機78架,炸沉日艦23艘,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隊的作戰。中國海軍也英勇作戰,擊沉、擊傷日軍艦艇及運輸船隻共50餘艘,擊落日機10餘架,但自身也損失慘重,基本上全軍覆沒。
Ⅱ 武漢會戰是誰指揮的
總指揮是陳誠,副總指揮是李宗仁,白崇禧,張發奎等。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6月至10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5、第9戰區部隊以湖北武漢地區為中心,在皖中-皖西、贛北-贛西北、鄂東、豫南等廣闊地域抗擊日軍進攻的大會戰。
日軍侵佔南京(參見南京戰役)後,國民政府雖西遷重慶,但政府機關大部和軍事統帥部卻在武漢,武漢實際上成為當時全國軍事、政治、經濟的中心。1937年12月13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擬定保衛武漢作戰計劃。在徐州失守後,即調整部署,先後調集約130個師和各型飛機200餘架、各型艦艇及布雷小輪40餘艘,共100萬餘人,利用大別山、鄱陽湖和長江兩岸地區有利地形,組織防禦,保衛武漢。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7月中旬~9月中旬由白崇禧代理)指揮所部負責江北防務;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指揮所部負責江南防務。另以第一戰區在平漢鐵路(今北京一漢口)的鄭州至信陽段以西地區,防備華北日軍南下;第三戰區在安徽蕪湖、安慶間的長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東地區,防備日軍經浙贛鐵路(杭州一株洲)向粵漢鐵路(廣州一武昌)迂迴。
1938年5月日軍攻陷徐州後,積極准備擴大侵略戰爭。決定先以一部兵力攻佔安慶,作為進攻武漢的前進基地,然後以主力沿淮河進攻大別山以北地區,由武勝關攻取武漢,另以一部沿長江西進。後因黃河決口,被迫中止沿淮河主攻武漢的計劃,改以主力沿長江兩岸進攻。6月初,第6師從合肥南下;波田支隊(相當於旅)由蕪湖溯江西進,向安慶進攻。守軍第26、第27集團軍節節阻擊。12日波田支隊攻佔安慶,繼續沿江西進。13日第6師攻佔桐城後,轉向西南方向進攻,17日陷潛山。至7月初,日軍在江北佔領太湖、望江以東,在江南佔領江西湖口以東的長江沿岸地區。4日,日軍華中派遣軍調整戰斗序列,由其司令官煙俊六指揮第2、第11集團軍,負責對武漢的作戰。以第11集團軍沿長江兩岸主攻武漢;第2集團軍沿大別山北麓助攻武漢。日軍華中派遣軍司令部先後調集第2軍和第11軍共12個師團,以及海軍第3艦隊,航空兵團等500餘架飛機,120餘艘艦艇,約35萬兵力。另以華中派遣軍直轄的5個師團分別擔任對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區的警備任務,以鞏固後方,保障此次作戰。
長江南岸地區作戰 第九戰區以第1兵團在鄱陽湖西岸地區,第2兵團在江西星子、九江至碼頭鎮之線組織防禦。日軍第11集團軍主力沿長江南岸地區進攻,7月23日,波田支隊在九江東面的姑塘登岸。守軍第2兵團以第70、第64軍等部協同第8軍實施反擊,由於日軍第106師團繼續登岸,26日九江失守。波田支隊沿長江西進,8月10日,在瑞昌東北的港口登岸,向瑞昌進攻。第3集團軍在第32軍團增援下奮力抗擊。後因日軍第9師加入戰斗,守軍力戰不支,24日瑞昌失守。第9師團和波田支隊繼續沿長江西進,同時以第27師團向箬溪方向進犯。第30集團軍和第18軍等部在瑞昌-武寧公路沿途地區逐次抗擊,相持月余,至10月5日,日軍第27師團攻佔箬溪後,轉向西北進攻,18日陷湖北辛潭鋪(屬陽新),向金牛(今屬大冶) 方向進犯。在此期間,守軍第31集團軍和第32軍團等部在瑞昌以西地區節節抵抗沿長江西進的日軍,至9月24日,碼頭鎮、富池口(屬陽新)先後陷落。第2 兵團組織第6、第54、第75、第98軍和第26、第30軍團等部在陽新地區加強防禦,戰至10月22日,陽新、大冶、鄂城(今鄂州)相繼失守,日軍第9師和波田支隊向武昌逼近。
當西進日軍進攻瑞昌的同時,第106師從九江沿南潯鐵路(南昌-九江)南犯。守軍第1兵團第 29軍團和第4、第8軍等部依託廬山兩側及南潯鐵路北段的有利地形進行頑強抗擊,日軍進攻受挫。8月20日,日軍第101師團從湖口橫渡鄱陽湖增援,突破第25軍防線,攻佔星子,協同第106師團企圖攻佔德安,奪取南昌,以保障西進日軍的南側安全。第1兵團總司令薛岳以第66、第74、第4、第29軍等部協同第25軍在德安以北的隘口、馬回嶺地區與之激戰,雙方成膠著狀態。9月底,日軍第106師團第123、第145、第147團和第101師團第149團孤軍深入,進至德安西面萬家嶺地區。薛岳指揮第4、第 66、第74軍等部從側後迂迴,將其包圍。日軍第27師一部增援,在萬家嶺西面白水街地區被第32軍等部擊退。10月7日,中國軍隊發起總攻,激戰三晝夜,多次擊敗日軍反撲。日軍由於孤立無援,補給斷絕,戰至10日,4個團大部被殲。史稱萬家嶺大捷。
長江北岸地區作戰 7月24日,日軍第11集團軍第6師從安徽潛山向太湖進攻,相繼突破第31、第68軍防線,至8月3日,先後攻佔太湖、宿松、黃梅(屬湖北)等地,繼續西進。第五戰區第4兵團以主力在湖北廣濟(今梅川)、田家鎮、浠水地區准備迎擊日軍,第11集團軍和第68軍固守黃梅西北一線,調第21、第26、第29集團軍由潛山、黃梅西北山區南下側擊日軍,至28日先後收復太湖、宿松。第11集團軍和第68軍乘勢反攻,未果,退至廣濟地區,協同第26、第86、第55 軍等部繼續抗擊日軍。第4兵團令第21、第29集團軍自黃梅西北實施側擊,未能阻止日軍,至9月17日廣濟、武穴相繼淪陷。接著日軍圍攻田家鎮要塞。第4 兵團以守備要塞的第2軍並加強第87軍一部固守陣地,以第26、第48、第86軍在外圍策應作戰,攻擊日軍側背,激戰旬余,終因陣地被日軍優勢火力摧毀,傷亡甚重,29日田家鎮要塞失守。日軍繼續進攻,10月19日陷浠水,24日佔黃陂,直逼漢口。
大別山北麓地區作戰 第五戰區第3兵團以第51軍和第19軍團第77軍在安徽六安、霍山地區,第71軍在富金山、固始(屬河南)地區,第2集團軍在河南商城、湖北麻城地區,第27軍團第59軍在河南潢川地區,第17軍團在信陽地區組織防禦。8月下旬,日軍第2集團軍從合肥分南北兩路進攻。南路第13師團於29日突破第77軍防線攻佔霍山,向葉家集方向進犯。第71軍和第2集團軍在葉家集附近的富金山至商城一帶依託既設陣地頑強抵抗。日軍第13師團受挫,得第16師團增援,9月16日攻佔商城。守軍退守商城以南打船店、沙窩地區,憑借大別山各要隘,頑強抵抗,至10月24日,日軍逼近麻城。北路日軍第10師團於8月28日突破第51軍防線攻佔六安後,強渡淠河和史河,9月6日進占固始,繼續西進。第27軍團第59軍在春河集(屬固始)、潢川一帶組織抗擊,鏖戰旬余,19日潢川失守。21日日軍第10師團突破第17軍團第45軍陣地,攻佔羅山,繼續西進,在信陽以東地區遭第17軍團反擊,被迫撤回羅山。日軍第2集團軍以第3師增援,協同第10師團向信陽進攻。10月6日,一部迂迴信陽以南,攻佔平漢鐵路上的柳林站。12日日軍第2集團軍攻佔信陽,然後沿平漢鐵路南下,協同第11集團軍進攻武漢。在日軍已達成對武漢包圍的情況下,為保存力量,中國軍隊不得不於10月25日棄守該城。日軍26日佔領武昌、漢口,27日佔領漢陽。
武漢會戰期間,中國空軍和海軍也積極參與了作戰。在蘇聯航空志願大隊的配合下,中國空軍鏖戰長空,與日軍航空兵空中大戰7次,擊毀日機78架,炸沉日艦23艘,有利地支援了地面部隊的作戰。中國海軍也英勇作戰,擊沉,擊傷日軍艦艇及運輸船隻共50 余艘,擊落日機10餘架,但自身也損失慘重,基本上全軍覆沒。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中國軍隊浴血奮戰,大小戰斗數百次,以傷亡40餘萬的代價,斃傷日軍20餘萬,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日軍雖然攻佔了武漢,但其速戰速決,逼迫國民政府屈服以結束戰爭的戰略企圖並未達到。此後,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Ⅲ 黃安戰役的事件介紹
1931年9月,蔣介石在對中央蘇區的第三次「圍剿」失敗後,著手籌劃對鄂豫皖蘇區的第三次「圍剿」。到11月,集結於鄂豫皖蘇區周圍的國民黨軍增加到15個師。其中豫東南地區4個師,鄂東地區7個師,皖西地區4個師。另外,在河南省的第4師、南京的警衛師和第20路軍准備分別調到武漢和信陽,隨時參加此次「圍剿」。但因「九一八」事變後,全國人民抗日反蔣斗爭高漲,國民黨內部矛盾加劇,致使這次「圍剿」行動遲遲未能開始,仍處於分散防守狀態。
在此情況下,紅四方面軍為打亂南線國民黨軍的「圍剿」部署,鞏固和擴大蘇區,決定以一部兵力牽制豫東南和皖西之敵,集中紅4軍主力7個團和黃安獨立團發起黃安(今紅安)戰役。黃安城是國民黨軍靠近鄂豫皖蘇區中心的一個突出的據點,由第69師2個旅共4個團防守。其師部及第206旅駐守城內,第207旅分駐城北、城西外圍據點;配屬該師的第30師1個團防守城南桃花店和西南高橋河,並可得到位於宋埠、麻城、黃陂的第30師主力、第31、第33師的應援。據此,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決定:第一步掃清黃安城外圍據點,切斷守軍與外地聯系;第二步加緊圍困黃安,並打擊可能增援之敵;第三步攻殲黃安城守軍。
11月10日夜,紅軍開始對黃安外圍據點展開攻擊。至20日,紅4軍和黃安獨立團先後攻佔黃安城北東王家、城西下徐家和桃花店、高橋河等據點,殲守軍1個團又2個營及地主武裝一部,完成了戰役第一步任務。22~23日,紅4軍第12師和黃安獨立團,連續擊退城內守軍企圖重占桃花店的兩次反撲,俘其1000餘人。爾後又攻佔黃安城東、西兩關,迫使守軍龜縮城內,固守待援。12月7~9日,第30師2個旅共4個團自宋埠北援,紅4軍第11師以1個團從正面節節阻擊,另2個團乘其進至黃安城南十里鋪立足未穩之際,分別從兩翼攻擊,殲其1個團,余部逃回宋埠。18~20日,方面軍集中第11師和第10、第12師各1個團於黃安城南嶂山地域,採取兩翼迂迴與正面突擊相結合的戰術,擊潰由岐亭、宋埠出援的第33師2個旅、第30師1個旅共6個團的進攻,斃其1000餘人,俘800餘人,完成了戰役第二步任務。此後,紅軍轉入攻城作戰。22日上午,黃安獨立團在「列寧號」飛機(以1930年2月繳獲的國民黨軍飛機命名)的支援下,攻佔了城東北制高點課子山,殲守軍1個營大部。22時,紅軍發起總攻,第12師1個團從西北角突破城垣,守軍5000餘人倉皇從南門突圍,被第11師1個團和第12師另2個團殲於城西南郊倒水河兩岸;第69師師長趙冠英從西門出逃,23日於途中被赤衛軍俘獲。至此,歷時43天的黃安戰役結束,紅四方面軍共殲國民黨軍1.5萬餘人,其中俘敵近萬人,繳獲各種槍7000餘支(挺)、迫擊炮10餘門、電台1部,使黃安、麻城、黃陂、孝感等縣蘇區連成一片,豐富了圍城打援的作戰經驗。
Ⅳ 1933年黃陂之戰光未然因違反中央蘇區戰術理論而導致部下軍心渙散,導致全軍覆沒,是真的嗎
在87年前的今天,1933年2月27日(農歷1933年2月4日),黃陂山地伏擊戰。
黃陂山地伏擊戰,是第四次反「圍剿」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1933年,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央蘇區和紅一方面軍進行了第四次大規模「圍剿」。其中由蔣介石嫡系12個師組成的中路軍為「進剿」軍,左右兩路均為「清剿」軍,策應中路軍的行動。
敵中路軍總兵力約70個團,分成三個縱隊:第一縱隊11、52、59師,向宜黃、棠陰地區集中;第二縱隊10、14、27、90師,向撫州、龍骨渡地區集中;第三縱隊5、6、9、79師,向金溪、滸灣地區集中;第43師為預備隊。1月底,蔣介石親自到南昌組織「圍剿」,准備採取「分進合擊」的作戰方針,企圖一舉殲滅我軍主力於黎川、建寧地區。
紅一方面軍當時有第1、3、5軍團和第11、12、21、22軍團,總兵力約7萬人。2月9日,紅一方面軍向南豐地區開進,對南豐城西北之敵外圍陣地發起進攻,但未能突破敵人主陣地。紅一方面軍在朱德司令員和周恩來政委的指揮下,根據敵情的變化,決定改由一部佯攻南豐,主力集結於南豐和里塔圩一線以西地區待機打擊援敵。2月22日,我軍獲悉敵中路軍第一縱隊准備由宜黃、樂安地區迂迴到我軍後方,而第二縱隊主力集中南城,准備同我軍在南豐地區進行決戰。周恩來、朱德鑒於敵人兵力密集,毅然決定撤離南豐,採取退卻步驟,由第11軍偽裝成主力,在里塔圩和新豐街之間東渡撫河,向黎川前進,以迷惑敵人,主力軍則陸續秘密轉移到中央蘇區前部的東韶、洛口地區,侍機殲敵。
2月27日,敵第一縱隊的52、59師,行至宜黃南部黃陂地區時,我第一軍團第一師立即以一部兵力向蛟湖攻擊,將敵行軍縱隊攔腰切斷,與此同時,第7、9兩師向敵52師猛攻,第10、11師,第21軍等截斷了敵人退路。我右翼先頭部隊到達黃陂、秀源一線,發現敵人第59師正從霍源一帶向黃陂前進,右翼第22軍第64師向霍源方向急進,於是請求殲滅敵人第59師於黃陂、霍源地區,經過數小時激戰,擊潰了敵人。兩天的戰斗結束後,敵第52師被全殲,第59師除一個團逃脫外,其餘都被殲滅。
Ⅳ 木蘭山戰役
木抄蘭山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北襲部,距武漢主城區50公里,海拔582.1米,她東擁木蘭湖、南瞰木蘭天池、西挽灄水河、北枕大別山,國土面積78平方公里,是木蘭生態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部地區著名的道教聖地。木蘭山因木蘭將軍而得名,是木蘭將軍的故里,佛道兩教聖地。同時入選古黃陂十景和木蘭八景。
每年海內外香客遊人絡繹不絕。已被為國家重要景點之一,進入全國假日旅遊信息預報系統。山上有木蘭山古建築群,建有七宮八觀三十六殿,形成規模宏大的宗教建築群,佔地3萬余平方米。自前向後有南天門、二天門、回光殿、木蘭將軍墳、木蘭殿、斗姥宮、朝天門、報恩殿、帝王宮、三清殿、娘娘殿、玉皇閣、金頂等。常年舉辦國際A級賽事全國山地戶外挑戰賽和木蘭廟會、木蘭山登山節。
木蘭山是國家AAAAA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 省級風景名勝區、湖北省自然保護小區。
Ⅵ 抗日戰爭中的武漢會戰的全過程是咋樣的為什麼在武漢會戰結束後(武漢失守)日軍沒有大軍進攻重慶
武漢來會戰(武漢保衛戰)自,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同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一場會戰。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國第5、第9戰區部隊在武漢外圍沿長江南北兩岸展開,戰場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廣大地區,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
萬家嶺大捷是1938年武漢會戰中,在萬家嶺一帶中國軍隊圍殲日本軍隊第106師團大部的一場戰役,該戰役共殲日軍3000餘人。
武漢會戰(武漢保衛戰),中國軍隊浴血奮戰,大小戰斗數百次,以傷亡40餘萬的代價,斃傷日軍25.7餘萬,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日軍雖然攻佔了武漢,但其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並未達到。此後,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長沙會戰----桂南會戰——上高會戰——緬北滇西戰役——湘西會戰
Ⅶ 黃坡伏擊戰資料是什麼。急!!!!!!!!
黃陂、草台崗戰來役是第源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打的最大的一次伏擊戰。共殲滅了蔣介石3個主力師,2.8萬餘人,俘敵1.9萬餘人,俘敵師長2人,擊傷1人,繳獲各種槍1.5萬余支,還激獲了300多挺最新式的機關槍和40門大炮以及無數其他軍用物資,是第四次反圍剿的關鍵一役。這次勝利使中央革命根據地和閩浙贛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了一個東到汀州、龍岩、西臨贛江,北接樂安、宜黃,南達贛州附近,跨越湘贛閩粵四省的廣大區域,發展到鼎盛時期。紅軍也迅速發展壯大,紅一方面軍發展到10萬餘人,其中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各約5萬人,全國紅軍發展到30萬人。
Ⅷ 電視劇開國元勛朱德中的黃陂之丨戰,這個黃陂是指現在哪座城市
黃陂戰役是第四次反"圍剿"中的一次戰斗,地點位於今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西南部的黃陂鎮。
Ⅸ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什麼曾是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的主戰場之一著名的黃陂戰役
什麼意思啊
Ⅹ 問:抗日時期武漢會戰的資料'
答: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6月至10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5、第9戰區部隊以湖北武漢地區為中心,在皖中-皖西、贛北-贛西北、鄂東、豫南等廣闊地域抗擊日軍進攻的大會戰。 日軍侵佔南京(參見南京戰役)後,國民政府雖西遷重慶,但政府機關大部和軍事統帥部卻在武漢,武漢實際上成為當時全國軍事、政治、經濟的中心。1937年12月13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擬定保衛武漢作戰計劃。在徐州失守後,即調整部署,先後調集約130個師和各型飛機200餘架、各型艦艇及布雷小輪40餘艘,共100萬餘人,利用大別山、鄱陽湖和長江兩岸地區有利地形,組織防禦,保衛武漢。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7月中旬~9月中旬由白崇禧代理)指揮所部負責江北防務;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指揮所部負責江南防務。另以第一戰區在平漢鐵路(今北京一漢口)的鄭州至信陽段以西地區,防備華北日軍南下;第三戰區在安徽蕪湖、安慶間的長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東地區,防備日軍經浙贛鐵路(杭州一株洲)向粵漢鐵路(廣州一武昌)迂迴。 1938年5月日軍攻陷徐州後,積極准備擴大侵略戰爭。決定先以一部兵力攻佔安慶,作為進攻武漢的前進基地,然後以主力沿淮河進攻大別山以北地區,由武勝關攻取武漢,另以一部沿長江西進。後因黃河決口,被迫中止沿淮河主攻武漢的計劃,改以主力沿長江兩岸進攻。6月初,第6師從合肥南下;波田支隊(相當於旅)由蕪湖溯江西進,向安慶進攻。守軍第26、第27集團軍節節阻擊。12日波田支隊攻佔安慶,繼續沿江西進。13日第6師攻佔桐城後,轉向西南方向進攻,17日陷潛山。至7月初,日軍在江北佔領太湖、望江以東,在江南佔領江西湖口以東的長江沿岸地區。4日,日軍華中派遣軍調整戰斗序列,由其司令官煙俊六指揮第2、第11集團軍,負責對武漢的作戰。以第11集團軍沿長江兩岸主攻武漢;第2集團軍沿大別山北麓助攻武漢。日軍華中派遣軍司令部先後調集第2軍和第11軍共12個師團,以及海軍第3艦隊,航空兵團等500餘架飛機,120餘艘艦艇,約35萬兵力。另以華中派遣軍直轄的5個師團分別擔任對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區的警備任務,以鞏固後方,保障此次作戰。 長江南岸地區作戰 第九戰區以第1兵團在鄱陽湖西岸地區,第2兵團在江西星子、九江至碼頭鎮之線組織防禦。日軍第11集團軍主力沿長江南岸地區進攻,7月23日,波田支隊在九江東面的姑塘登岸。守軍第2兵團以第70、第64軍等部協同第8軍實施反擊,由於日軍第106師團繼續登岸,26日九江失守。波田支隊沿長江西進,8月10日,在瑞昌東北的港口登岸,向瑞昌進攻。第3集團軍在第32軍團增援下奮力抗擊。後因日軍第9師加入戰斗,守軍力戰不支,24日瑞昌失守。第9師團和波田支隊繼續沿長江西進,同時以第27師團向箬溪方向進犯。第30集團軍和第18軍等部在瑞昌-武寧公路沿途地區逐次抗擊,相持月余,至10月5日,日軍第27師團攻佔箬溪後,轉向西北進攻,18日陷湖北辛潭鋪(屬陽新),向金牛(今屬大冶)方向進犯。在此期間,守軍第31集團軍和第32軍團等部在瑞昌以西地區節節抵抗沿長江西進的日軍,至9月24日,碼頭鎮、富池口(屬陽新)先後陷落。第2兵團組織第6、第54、第75、第98軍和第26、第30軍團等部在陽新地區加強防禦,戰至10月22日,陽新、大冶、鄂城(今鄂州)相繼失守,日軍第9師和波田支隊向武昌逼近。 當西進日軍進攻瑞昌的同時,第106師從九江沿南潯鐵路(南昌-九江)南犯。守軍第1兵團第29軍團和第4、第8軍等部依託廬山兩側及南潯鐵路北段的有利地形進行頑強抗擊,日軍進攻受挫。8月20日,日軍第101師團從湖口橫渡鄱陽湖增援,突破第25軍防線,攻佔星子,協同第106師團企圖攻佔德安,奪取南昌,以保障西進日軍的南側安全。第1兵團總司令薛岳以第66、第74、第4、第29軍等部協同第25軍在德安以北的隘口、馬回嶺地區與之激戰,雙方成膠著狀態。9月底,日軍第106師團第123、第145、第147團和第101師團第149團孤軍深入,進至德安西面萬家嶺地區。薛岳指揮第4、第66、第74軍等部從側後迂迴,將其包圍。日軍第27師一部增援,在萬家嶺西面白水街地區被第32軍等部擊退。10月7日,中國軍隊發起總攻,激戰三晝夜,多次擊敗日軍反撲。日軍由於孤立無援,補給斷絕,戰至10日,4個團大部被殲。史稱萬家嶺大捷。 長江北岸地區作戰 7月24日,日軍第11集團軍第6師從安徽潛山向太湖進攻,相繼突破第31、第68軍防線,至8月3日,先後攻佔太湖、宿松、黃梅(屬湖北)等地,繼續西進。第五戰區第4兵團以主力在湖北廣濟(今梅川)、田家鎮、浠水地區准備迎擊日軍,第11集團軍和第68軍固守黃梅西北一線,調第21、第26、第29集團軍由潛山、黃梅西北山區南下側擊日軍,至28日先後收復太湖、宿松。第11集團軍和第68軍乘勢反攻,未果,退至廣濟地區,協同第26、第86、第55軍等部繼續抗擊日軍。第4兵團令第21、第29集團軍自黃梅西北實施側擊,未能阻止日軍,至9月17日廣濟、武穴相繼淪陷。接著日軍圍攻田家鎮要塞。第4兵團以守備要塞的第2軍並加強第87軍一部固守陣地,以第26、第48、第86軍在外圍策應作戰,攻擊日軍側背,激戰旬余,終因陣地被日軍優勢火力摧毀,傷亡甚重,29日田家鎮要塞失守。日軍繼續進攻,10月19日陷浠水,24日佔黃陂,直逼漢口。 大別山北麓地區作戰 第五戰區第3兵團以第51軍和第19軍團第77軍在安徽六安、霍山地區,第71軍在富金山、固始(屬河南)地區,第2集團軍在河南商城、湖北麻城地區,第27軍團第59軍在河南潢川地區,第17軍團在信陽地區組織防禦。8月下旬,日軍第2集團軍從合肥分南北兩路進攻。南路第13師團於29日突破第77軍防線攻佔霍山,向葉家集方向進犯。第71軍和第2集團軍在葉家集附近的富金山至商城一帶依託既設陣地頑強抵抗。日軍第13師團受挫,得第16師團增援,9月16日攻佔商城。守軍退守商城以南打船店、沙窩地區,憑借大別山各要隘,頑強抵抗,至10月24日,日軍逼近麻城。北路日軍第10師團於8月28日突破第51軍防線攻佔六安後,強渡淠河和史河,9月6日進占固始,繼續西進。第27軍團第59軍在春河集(屬固始)、潢川一帶組織抗擊,鏖戰旬余,19日潢川失守。21日日軍第10師團突破第17軍團第45軍陣地,攻佔羅山,繼續西進,在信陽以東地區遭第17軍團反擊,被迫撤回羅山。日軍第2集團軍以第3師增援,協同第10師團向信陽進攻。10月6日,一部迂迴信陽以南,攻佔平漢鐵路上的柳林站。12日日軍第2集團軍攻佔信陽,然後沿平漢鐵路南下,協同第11集團軍進攻武漢。在日軍已達成對武漢包圍的情況下,為保存力量,中國軍隊不得不於10月25日棄守該城。日軍26日佔領武昌、漢口,27日佔領漢陽。 武漢會戰期間,中國空軍和海軍也積極參與了作戰。在蘇聯航空志願大隊的配合下,中國空軍鏖戰長空,與日軍航空兵空中大戰7次,擊毀日機78架,炸沉日艦23艘,有利地支援了地面部隊的作戰。中國海軍也英勇作戰,擊沉,擊傷日軍艦艇及運輸船隻共50餘艘,擊落日機10餘架,但自身也損失慘重,基本上全軍覆沒。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中國軍隊浴血奮戰,大小戰斗數百次,以傷亡40餘萬的代價,斃傷日軍20餘萬,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日軍雖然攻佔了武漢,但其速戰速決,逼迫國民政府屈服以結束戰爭的戰略企圖並未達到。此後,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