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苦不苦,想想紅軍長征兩萬五,長征時期的師長都有哪些人
胡天桃、李步雲、龍雲、蘇傑、陳金剛。
1、胡天桃
胡天桃,男,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團21師師長,是紅軍中有名的指揮官之一,是革命烈士。
1935年初,由紅十軍團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支隊在浙江懷玉山失敗,紅十軍團大部分將士壯烈犧牲,烈士的鮮血染紅了懷玉山。
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方誌敏和軍團長兼20師師長劉疇西雙雙被俘,19師師長尋淮洲戰場犧牲,21師師長胡天桃也負傷被俘。之後壯烈犧牲。
2、李步雲
李步雲(1899~1931),亦名鵬萬,湖北省長陽縣楊柘坪人,土家族。1927年2月,參加革命工作,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7月初,紅四軍與紅六軍會師公安,成立了紅二軍團,紅六軍三縱隊改編為紅五十師,李步雲任師長。
這時,長陽、五峰遭大旱,李帶領部隊吃蒿子巴(野菜),睡豬油渣(玉米殼),與群眾同甘共苦,渡過了困難,捍衛發展了長陽、五峰蘇區。
1930年9月至1931年1月,國民黨川軍二十六師和長陽、宜都、五峰三縣團防共三、四千之眾連續向長、五蘇區發動進攻。
在敵強我弱的嚴峻形勢下,李步雲採取「避敵鋒芒,迂迴周旋,日伏夜出,攻其不備」的游擊戰術,依靠人民群眾,利用高山、峽谷、岩洞、叢林等各種有利地形,身先士卒。
同敵人展開各種形式戰斗達50多次,擊斃川軍200多人,殲滅瓦解了500多地主團防武裝,繳獲長短槍380多支,敵軍狼狽撤出蘇區。紅五十師由500餘人發展到1400餘人。
3月中旬,他正帶領所部在長、五、宜三縣邊界清剿殘余團防時,被誣為「右傾改組派分子」,從火線上召回錯殺。解放後,經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3、龍雲
龍雲 (1904-1936),貴州錦屏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8年7月參加彭德懷、滕代遠等領導的平江起義。1931年秋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1隊隊長。1932年夏任紅3軍團第7軍21師師長。
1934年任紅6軍團第18師參謀長、師長,率部參加紅6軍團西征,10月25日在戰斗中負傷被俘,並於同年冬經貴州、長沙押至南昌「感化院」囚禁。
後又相繼轉押九江和武漢國民黨「反省院」關押。在禁囚的日子裡,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高尚氣節,拒絕了國民黨多方勸降。1936年3月,在國民黨武漢「反省院」因受折磨而犧牲。時年32歲。
4、蘇傑
蘇傑,字定池,1911年出生於江西省永新縣,1930年4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政治連班長、排長、連長,永新縣游擊大隊中隊長、大隊長,湘贛軍區司令部作戰參謀、二科科長、營長。
湘贛軍區第一分區政治委員,紅八軍第二十四師政治委員,紅六軍團第十七師第四十九團政治委員、第五十一團政治委員等職。在粉碎敵人對湘贛根據地的「圍剿」中,率部與敵頑強戰斗,受到湘贛軍區與中央軍委嘉獎。
1934年8月,隨紅六軍團西征。10月,參加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斗爭。1935年2月,任紅六軍團第十七師師長。7月28日,在湖南龍山指揮作戰時犧牲。
5、陳金剛
陳金剛,中國工農紅軍師長。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9月,被選送到廣州第五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結業後回到平江梅團區,從事建立黨組織和工農武裝的工作。1928年10月,調任紅五軍軍部參謀。
1929年7月,調紅五軍隨營學校任主任教官,負責培訓軍事政治幹部。在嚴格要求培訓學員的同時,多次主動要求上前線作戰,由於軍事技術過硬,被學員們譽為「神槍手」。
1930年6月,調任紅軍湘鄂贛獨立師參謀長,同年8月,紅十六軍成立時,編入七師任參謀長,參與鞏固和發展湘鄂贛革命根根地的斗爭。
1932年4月,部隊在銅鼓被敵包圍時,組織部隊利用夜戰突出重圍。部隊突圍後,剛休整一天,又在宜豐港口與敵遭遇。戰斗中,為營救2名負傷戰士而中彈犧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胡天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步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龍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蘇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陳金剛
② 朱徳草鞋崗戰役後行軍一路線
黃陂戰役後,陳誠錯誤判斷紅軍主力在廣昌,於是將其中路的3個縱隊改為前後兩個梯隊,由黃陂、東陂向廣昌開進,尋找紅軍主力決戰。
紅一方面軍得知敵軍這一意圖後,一面令紅十一軍進入廣昌西北地區,吸引敵前縱隊加快南進,以拉大其前後兩個部隊的距離;另一方面令主力軍秘密北移,埋伏在宜黃東陂至寧都一帶的山間。
3月20日,敵前縱隊進至廣昌甘竹、羅紡、洽村一帶,後縱隊第十一師在宜黃草鞋崗、徐庄,第九師則在東陂附近,前後兩縱隊相距百里,中間又隔著雷公嵊大山,出現了對紅軍極為有利的戰機。於是,紅軍以一部牽制敵第九師,主力部隊分三路向敵十一師展開進攻。紅一軍團由大銘、徐坊插入敵側後面,截斷敵第九師與草鞋崗第十一師的聯系;紅五軍團經橋坑包圍雷公嵊之敵,紅三軍團居中直沖草鞋崗。
3月21日拂曉,戰鬥打響,激戰至黃昏,紅軍佔領了草鞋崗。這次戰斗擊斃敵旅長1人、團長3人,俘敵官兵8000餘人,繳獲步槍7000餘支,敵師長肖乾中彈狼狽逃走。至此,紅軍粉碎了國民黨軍隊中央蘇區第四次「圍剿」。
之後應該是高虎腦戰役
廣昌保衛戰失敗以後,敵軍兵分3路,向中央蘇區腹地石城、寧都前進,企圖攻佔瑞金。為了掩護主力紅軍、臨時中央和蘇維埃中央政府安全轉移,紅三軍團奉命在高虎腦地域設防,阻擊敵軍南進。
敵軍以湯恩伯的3個師為左縱隊,樊松甫的3個師為右縱隊,分別沿赤水、驛前大路東西兩側,採用梯次配備,逐步交替推進。
紅三軍團在團長彭德懷和政委楊尚昆的指揮下,進行周密部署:以第五師為正面,所屬十三團、十四團為第一梯隊,堅守高虎腦、蛤蟆寨核心陣地;以十五團為第二梯隊,在鵝形地段設防;以第十四師為右翼、紅五軍團第十三師為左翼,分別在蠟燭形、香爐寨設防。
1934年8月5日拂曉,戰鬥打響。敵軍出動七八架飛機和數十門大炮向紅軍陣地猛烈轟炸,隨即以周密隊形撲向高虎腦主陣地。五師、四師和三十師密切配合,6次擊退敵6個師的輪番進攻,守住了陣地。
8月6日6時許,敵軍兩個縱隊在湯恩伯指揮下,向高虎腦兩側移動,9時許,再次發起沖鋒。紅五師第十三團、十四團、十五團與敵鏖戰終日,擊潰敵軍8次沖鋒,重創敵軍。8月7日,敵軍樊松甫縱隊以3個團的兵力向鵝形支點沖鋒,又被紅軍4次沖鋒擊潰。
經過3天浴血奮戰,敵軍疲憊不堪,被迫停止進攻,8月7日14時戰斗結束。此次戰斗敵死傷4000餘人,6名團長傷亡,紅軍也犧牲1300餘人。
③ 中央紅軍從袁猴、土城一渡赤水河的原因是什麼
B。土城阻擊未能獲勝。
1935年1月19日起,紅1、3、5、9軍團分三路先後從遵義、桐梓、松坎地區出發,向土城、赤水前進。24日,先頭部隊紅1軍團擊潰黔軍的抵抗,攻佔土城,並往赤水疾進。25日,紅3軍團抵達土城。26日,紅1軍團在黃陂洞、復興場遭遇川軍章安平旅、達鳳崗旅阻擊,紅九軍團在箭灘遭遇川軍特遣支隊徐國瑄部阻擊,紅軍佔領赤水計劃受挫。27日,中央軍委縱隊進駐土城。28日,紅3、5軍團、軍委縱隊、幹部團、以及從丙安回援的紅1軍團2師在土城、青杠坡地區對尾追的川軍郭勛祺旅、潘佐旅發起猛攻,予以重創,但川軍後續部隊4個旅迅速增援,雙方形成對峙局面。28日晚,政治局和軍委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撤出青杠坡,改變北上行軍路線,避開強敵。29日凌晨,紅軍大部隊分左中右三路,從元厚、土城向西渡過赤水河,即四渡赤水第一渡。
④ 張廣才的簡歷
張廣才,1900年12月生於湖北省黃陂縣塔區害家田村的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出生時,家有房3間,與人合養耕牛一頭,有兩斗田,租種佃田一石。全家9口人,有父母、兄嫂、姐姐和弟弟,父親是農民,靠租種地主的土地維持生活。廣才從7歲起,家庭生活越來越困難,年成好時,口糧只能勉強維持吃四五個月,如逢歉收,則生活難以維持。因此,年年借高利貸,負債一年比一年重。有一年臘月三十晚上,地主上門逼債,父親躲在外面不敢回來,地主等到深夜才憤憤離去。第二年春天,正值春耕季節,張廣才在郊外放牛,地主趕來將他打倒在地,強行把耕牛牽走頂債。眼看春耕,他家的地還不能下種,只得去乞求幫助,等別人將地種完,才將牛借給廣才家,勉強把地種上。由於季節已過,到了秋天比往年更加歉收,糧食交租之後,不能糊口,債主相繼上門催討,只得將口糧變賣,也還不清債,無奈又賣掉僅有的三間房屋。一家9口人,無處棲身,父母便帶著一家人出外乞討。外出討飯三個月,父親因飢寒勞累成疾,於臘月二十九返回原籍。正月初七,父親離開人間。沒有錢買棺木,只好用門板將父親埋葬了。父親去世後,母親和嫂嫂春季挖野菜充飢,冬季紡線做鞋,勉強維持生活。
張廣才就是在這樣一個貧苦家庭里生長起來的。他9歲給舅父家放牛,一直幹了三年。他不能上學讀書,表弟讀書,他就在一旁聽著,邊聽邊記。
張廣才12歲時,到羅漢寺磚瓦窯當徒工。由於他是苦出身,學徒時勤學苦練,只有半年就學會了做磚瓦的技術。第二年他去河南光山做了一年燒窯工,學會全套燒窯技術。後來,他回湖北原籍,先後在黃安、麻城、金牛、諶家灣、羅漢寺、漢川、油湖、趙家岩、鴿子口等地燒窯十四五年。在漫長的燒窯生活中,他的技術不斷提高,成為一名熟練的工匠。長期的工人生活,使他養成了勤勞儉朴依靠集體、敢於斗爭的性格。
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閥攻佔了武漢,成立了武漢臨時政府。當時,張廣才正在漢陽做工,北閥的勝利,使他受到啟發和鼓舞。他對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北洋軍閥」、「打倒土豪劣紳」等口號非常贊同,對共產黨在土地革命中提出的「實現耕者有其田」等政策積極擁護。他的原籍黃陂縣也鬧革命,聲勢浩大,影響很廣。1927年「四一二」蔣介石叛變革命,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的產業工人,使他認清了蔣介石的反動本質。也使他清楚地認識到,共產黨是先進工人階級的組織,是被壓迫的窮苦勞動人民的唯一領導者,只有跟共產黨走,才能擺脫貧困和壓迫,才能求得解放。後來他自己分析能夠參加革命有三個原因:一是對地主階級的仇恨;二是對舊社會的不滿;三是革命形勢和黨的政策的影響。
張廣才在革命處於低潮的1928年6月邀約家鄉的工友多人,回原籍參加了革命。
1928年7月廣才參加本村的農民協會,積極組織農民打土豪、分田地,組織赤衛隊。由於他立場堅定,工作表現積極肯干,敢於斗爭,所以在參加革命後僅三個月就由縣委委員劉志德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他被調到黃陂縣委會擔任黨內秘密交通工作。1929年秋,他又被調到特務隊工作。1930年6月,他在行動委員會先遣隊當隊員。8月,行動委員會解散,他又回到黃陂縣委擔任武裝交通工作。同年11月,他參加了縣委舉辦的政治訓練班,學習一周,從思想上批判了左傾影響。結業後,他回到塔區任革命委員會主席,1931年1月任塔區區委書記,同年4月任湖北省黃崗縣委書記。其間張廣才認真學習黨的政策,認真執行上級黨委的各項指示,深入基層宣傳黨的政策與主張,團結群眾,組織赤衛隊和邊區游擊隊,開展武裝斗爭,發動群眾建立區鄉蘇維埃政權,為開辟革命根據地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根據地當時的形勢,廣才認為,只有武裝斗爭,才能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因而他向組織要求,到軍隊中去工作。經組織同意,他擔任黃崗縣獨立團長。
1931年11月,張廣才率領黃崗獨立團參加了紅四軍,被編為十師三十團,任團政委。12月,他又與二十一師三十二團政委梅光榮對調,任三十二團政委。他初到紅軍正規軍隊熱情很高,一心想將工作做好。但他對軍隊工作生疏,缺乏經驗,不知部隊的政治工作從哪入手,對戰略、戰術也不懂。但他並設有被困難嚇倒,一方面深入連隊了解情況,一方面向老同志學習。三十二團剛由地方獨立團改編不久,裝備較差,但幹部戰士的情緒還是很高的。他認為,部隊幹部戰士思想覺悟高是個好條件,要在戰爭中去學習戰爭,在戰爭中不斷裝備自己。不久,三十二團隨師北上,經歷了仁和集、豆腐店、王家圍子、韓撮渡等地戰斗。張廣才在率領部隊作戰中,堅決執行上級命令,從實際出發做好部隊的政治思想工作,保證了戰斗的勝利。所以,每戰每捷,繳獲很多武器、彈葯,裝備了自己,部隊的士氣愈來愈旺,政治素質有了很大提高。
1932年6月,張廣才被調到紅二十五軍七十三師任政委。部隊經過整頓後,又在仁和集、紅石堰.麻城等地參加了戰斗。麻城戰斗後,敵人四次圍剿鄂、豫、皖蘇區。當時紅四軍的領導張國燾,頭腦不清醒,口號不明確。敵人步步為營,分路合擊,尋找我軍主力作戰,而張國燾仍指揮部隊以老一套對付,敵人開始圍剿時,領導上猶豫不決,錯過了有利時機,以至被迫與敵人打消耗戰。當時,部隊受張國燾左傾錯誤的影響,一些幹部認為「左比右好」,對內只注意階級出身,清理地富出身的幹部戰士;對知識分子不相信,肅反中鍺誤地肅掉一些團以上領導幹部;對外殺了一些反動軍官,對俘虜不準留用,一律遣散。這些左的做法,導致紅軍不能在鄂、豫、皖蘇軍堅持,只好脫離蘇區西征。
1932年7月,鄂、豫、皖紅軍離開蘇區後,七十三師也隨大隊西征。在西征中,七十三師隨隊且戰且走,先後參加了39次戰斗,翻過秦嶺、巴山進入四川。部隊入川後,經過整頓又接連打了幾個大勝仗,打敗了軍閥田舜克、鄧錫侯、劉成厚等隊伍,蘇區迅速擴大,部隊也在戰斗中得到迅速發展。當時入川的四個師編為四個軍(王維舟經過地方黨委組織群眾起義,又成立個三十三軍)。隨著部隊的發展,原七十三師於1933年春改編為紅三十一軍,張廣才任軍政委,同年秋任川陝省軍區總指揮長,12月又任紅四軍政委。1934年4月,張廣才任紅三十三軍政委,配合兄弟部隊粉碎劉(成厚)、湘軍閥的六路進攻。同年12月,張廣才任川陝省軍區司令員。1935年春,大部隊轉移,省軍區獨立師與紅三十三軍合編,他又任軍政委,奉命攻打胡宗南,相繼攻佔松藩,掩護紅一、四方面軍會合。
紅一、四方面軍會合後繼續北上,三十三軍為掩護主力部隊北上,作為後衛在馬塘未動。不久,四方面軍到包坐,不聽黨中央指揮,繼續南下打廬山、懋功等縣城。後來,三十三軍與紅五軍合編,廣才被調到四川省軍區任副司令員。以後又折回西康,任西北局糧食局副局長,積極籌糧,准備冬服、帳蓬,迎接二方面軍,以便過草地北上。張廣才隨部隊過草地後,於1936年6月,被調到紅四方面軍紅大高級班學習,同年11月,又去保安中央紅大高級班學習。12月西安事變後,紅大改為抗大,張廣才在第二隊學習,直到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為止。張廣才在紅大、抗大學習時非常認真、刻苦,聯系思想實際,積極參加反張國燾的路線斗爭。在學習時,他聆聽朱德總司令員講黨的建設與張國燾的錯誤路線。他理論聯系實際,認識到執行黨綱、黨章的重要意義,每個共產黨員必須遵守黨的紀律。他在學習中積極揭露張國燾的錯誤路線,批判受張國燾錯誤路線影響的極端個人英雄主義,堅定地站在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的正確路線上來。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張廣才被分配到前總政治部工作,同年9月調到陽泉工人游擊隊任戰術總教官,11月陽泉失守,回到總政組織部巡視團工作,任總政鋤奸部第三科科長。1938年6月,又被調到晉東南區委幹部政治隊任指導員,8月調到前總兵工廠任政委,由軍職幹部做一般領導工作,但他不分職務高低,不計較個人得失,不考慮物質待遇多少,而是服從組織分配,每接受一項新的工作,便從頭學起。他在工作中,堅持埋頭苦幹,完成組織交給的工作任務。他在兵工廠建設中,克服重重困難,鑽研技術,向工人學習,團結工人一起戰斗,完成了生產任務,為部隊裝備做出了貢獻。
1939年10月,張廣才在前總直屬隊黨代表會上被選為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正式代表。1940年5月,他離開工作,10月到延安准備參加「七大」。但因為大會延期召開,組織決定他到中央軍政學院學習。1941年10月,他因患傷寒病休養半年。
1942年10月,回到中央黨校參加整風學習。在學習巾,他反復研究了黨的二十幾個文件,聯系思想實際,把自己的思想和作風進行了檢討和反省。特別是他聆聽毛主席、劉少奇等中央首長的報告,思想上受到了啟發,消除了自反張國燾路線以來存在的思想苦悶,進一步清算了張國燾錯誤路線的殘余,從而提高了政策理論水平。
1945年4月,張廣才出席中共「七大」,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正確路線的偉大,全黨空前地團結一致,是我們奪取新勝利的根本保證。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張廣才奉命赴東北工作,同年12月到東北.1946年2月,被任命為吉遼軍區吉北軍分區司令員。1946年5月,我軍撤出吉林後,6月再次組建吉北軍分區,張廣才任分區副司令員兼後勤部長。他在吉北地委領導下,堅持地方武裝建設,努力發展與擴大地方武裝,堅持邊緣區的群眾武裝斗爭,圍剿土匪,保衛土改,保衛民主政權,保障社會安定,加強了根據地建設。
1946年6月下旬,國民黨軍占據了吉北地區松花江以西的德惠、九台兩縣,地處松花江以東的榆樹、舒蘭兩縣所屬的區中隊發生了叛變投敵事件。僅榆樹縣10個區就有6個區發生7起叛變事件,共有237人投敵叛變,一些為首分子攜械投靠國民黨軍隊,有的叛變為匪,殺害幹部與群眾。張廣才堅決執行吉北地委關於鎮壓叛亂的決定,率軍分區地方武裝會同縣保安團在主力部隊的配合下,僅用十幾天就將吉北地區的叛亂平息,鎮壓了叛亂中的首要分子,使動亂的吉北地區很快穩定下來。
吉北地區建立初期,全區有土匪4000餘眾,他們在東部山區結伙成幫,打家劫舍,姦淫燒殺,擾亂社會治安。為了保證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張廣才按照吉北地委關於清剿土匪的指示,組織吉北地方武裝,在主力部隊的配合下進山清剿土匪。經過幾次圍剿,至1946年底,吉北地區的土匪基本上被剿滅,安定了社會秩序。
1947年1月至3月中旬,東北民主聯軍駐北滿主力部隊為策應遼東軍區「四保臨江」作戰,曾三次渡松花江作戰。吉北地區處於對敵作戰前沿,吉北軍分區所屬部隊在「東總」統一指揮下,也渡江配合主力部隊作戰。張廣才時任吉北軍分區副司令員,負責後勤供給工作。他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兵站,組織了兩條兵站線,負責接待部隊,運送糧草,搶救運送傷員,不僅保證了吉北軍分區所屬部隊的供應,也為主力部隊的供給做出了貢獻。
1947年4月,東北局敵工部組織民主同盟軍三支隊進入吉北,由馬逸飛率領,在吉北軍分區統一指揮下,堅持在前沿執行敵工任務。吉北軍分區決定由張廣才負責三支隊的工作,在他的指揮下民盟三支隊不僅在兩家子、蔡屯等地與敵軍作戰,消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而且還完成了特殊任務,保護我地工人員進入敵占區,防止敵特潛入。
1947年8月13日,敵突擊隊自烏拉街進犯永北縣政府所在地缸窯。當時,張廣才率部正在前沿大口欽執行任務,永北縣政府派人向張廣才報告,請求支援。張廣才便率部前往缸窯圍剿敵突擊隊,敵突擊隊不堪一擊,見我軍增援,便倉惶撤出,扔下了搶去的物資和我方被俘的人員。敵突擊隊進入缸窯僅兩個小時,就被張廣才率部擊潰,使永北縣直機關未受大的損失,縣委、縣政府很快又回到缸窯照常工作。
在後勤工作中,張廣才除了在山河建立後方倉庫,保證了部隊的供給外,還配合雷震司令員在山河、舒蘭等地建立起吉北軍分區後方醫院,醫治傷病員,為我軍的發展與壯大做出了貢獻。後來,在吉北軍分區後方醫院基礎上,建立起野戰醫院。
1948年2月,張廣才被調到吉林軍區任副參謀長,同年8月調到東北軍區軍工部第七辦事處任政委,1948年11月東北全境解放,張廣才隨大軍進關,開始新的戰斗。
1949年9月,張廣才被調回湖北工作,任湖北省軍區副政委,為湖北省委委員。此間,他在中南軍區和湖北省委直接領導下,剿匪反霸,發動群眾減租退押,組織民兵維護社會治安,保衛土地改革,並且在黨委領導下不斷擴兵,支援前線,擴大野戰軍隊伍。
1955年張廣才由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任武漢軍區副政委。「文化大革命」中,張廣才受「四人幫」迫害,下放到恩施,1969年4月8日於恩施病逝,享年70歲。
⑤ 劉子雲的人物小傳--開國驍將劉子雲
峰巒疊嶂的井岡山麓,青山環抱著一座秀麗的山村。這里是開國將領劉子雲的家鄉——江西永新縣懷忠鄉西塘村。1927年,革命火種燃燒到井岡山下,眉清目秀的俊逸少年劉子雲毅然拿起梭鏢參加了紅軍。從此,他南征北戰,先後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過雪山草地、血戰雁門關、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湘西剿匪等重大戰役和慘烈的戰斗。新中國成立後,從1952年至1956年國慶閱兵中他作為閱兵領隊,成為最先走過天安門廣場的排頭兵。1955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並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
在反「圍剿」的戰斗中
1930年10月,國民黨調集10萬大軍,對以井岡山為中心的中央蘇區發動第一次「圍剿」。
在打破敵人「圍剿」的過程中,參軍不久的劉子雲擔任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三軍教導營通信員,給軍長黃公略、政委蔡會文傳遞情報。12月間,紅軍主動向根據地中部作戰略退卻。紅三軍撤離吉安,渡過贛江。21日轉移到寧都北面的黃陂、小布、麻田地區隱蔽待機。28日,疲憊不堪的國民黨十八師進至東固地區的龍崗,佔領了鎮子和南面的山頭。紅三軍在黃公略軍長率領下於天黑時到達龍崗外圍,隱蔽進入陣地。30日凌晨,戰斗首先在龍崗南面的小山打響。面對國民黨軍的一次次反撲,紅軍發起沖鋒,隨著嘹亮的軍號,劉子雲和戰士們猛虎一般壓下山來。國民黨軍被逼到河邊,擁擠在小木橋上奪路而逃,被打死淹死的不計其數。這是劉子雲第一次參加這么激烈的戰斗,子彈擦身而過,炮聲震天動地,他端著步槍一個勁往前沖,絲毫不覺得害怕。戰斗持續到下午4時,紅軍發起總攻,同國民黨軍展開激烈的肉搏。戰斗到黃昏結束,紅軍殲敵近萬人,繳獲各種武器9000餘件,活捉了師長張輝瓚,打破了國民黨的第一次「圍剿」。參軍僅僅百天的劉子雲經過戰火洗禮,升任紅三軍特務團第三連班長。
1931年3月下旬,蔣介石又組織了20萬大軍,兵分四路,採取「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的戰法,對中央蘇區發動第二次「圍剿」。只有3萬多人的紅軍決定依託蘇區有利地形和人民群眾戰勝強敵。從4月下旬至5月中旬,軍長黃公略率領紅三軍迫敵而居,劉子雲和紅軍戰士們忍受著飢餓、高溫和蚊蟲叮咬,隱蔽在東固的密林中20多天,一直把國民黨軍等出了工事。紅軍乘國民黨軍運動之際,首先在中洞消滅國民黨軍二十八師,之後,在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率領下,半個月里自西向東橫掃700餘華里,五戰五捷,殲敵3萬人,繳槍2萬余支。劉子雲跟隨紅三軍從東固縣中洞一直打到廣昌縣甘竹,解放了贛東和閩西的廣闊地區,擴大了中央蘇區。經過第二次反「圍剿」的戰火洗禮,劉子雲升任紅三軍第七師十九團一連三排排長。
同年7月,蔣介石帶著德、日、英軍事顧問到南昌,親任「圍剿」軍總司令,調兵30萬發動第三次「圍剿」。這時,劉子雲所在的紅三軍第七師由師長陳伯鈞率領在興固老營盤一帶集結。國民黨軍集中十幾個師大軍向富田一帶壓來,紅軍三面受敵,毛澤東、朱德立即命令紅軍主力乘夜向蓮塘方向轉移。紅三軍從國民黨軍間隙向東突破,於8月7日攻取蓮塘,殲敵1個多旅,接著在良村殲敵郝夢齡師大部,而後向龍崗移動,保證主力在黃陂殲敵毛炳文師4個多團。黃陂戰斗後,國民黨軍發覺紅軍主力行蹤,向東追來。紅軍3萬人馬從距兩側國民黨軍不過10公里的尖嶺堖山中巧妙地跳出了包圍圈,返回興國縣白石、楓邊地區集結休整。等國民黨軍發現時,紅軍已經休整了半個月,敵軍「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只好撤退。9月7日清晨,國民黨軍准備從老營盤方向逃跑,紅三軍第七師像猛虎般沖到山腳,將敵封鎖在三角地帶,和兄弟部隊一道殲敵1個旅。接著,紅三軍乘勝追擊,於9月15日在方石嶺協同兄弟部隊殲滅敵韓德勤師和蔣鼎文師一部。
從1930年8月參軍到1931年9月的一年中,劉子雲接連參加了三次反「圍剿」的一系列主要戰斗。
鏖戰粵北水口戰役
1932年3月,18歲的劉子雲由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轉為共產黨員,並被選送到中央紅軍軍事政治學校工兵大隊第一期學習,畢業後分配到紅五軍團工兵連擔任連長。7月初,紅一方面軍集中第一、第三、第五軍團在廣東南雄迎擊進犯中央蘇區的粵軍。8日凌晨,紅五軍團向水口方向截擊,擊潰其兩個團。次日,粵軍增援部隊8個團進抵水口戰場,敵軍兵力增至10個團,紅五軍團仍按原計劃實施攻擊,結果傷亡很大。軍團長董振堂帶領數千名手持大刀的戰士與敵展開白刃格鬥,反復爭奪湞江上的兩座石拱橋。與此同時,紅一軍團由福建漳州、紅五軍團由江西尋鄔、紅三軍團由廣東南康、大余等地晝夜兼程,向南雄水口地區集結。上午11時,工兵連連長劉子雲等奉命趕到軍團指揮所,董振堂指著地圖上的湞江命令:「你們連務必於下午5點鍾以前,在大坪村附近架起一座橋,保證三軍團迅速通過,從我右翼投入戰斗。」
劉子雲帶領工兵連急行軍趕到指定位置。面對湍急的河流,這個剛由步兵改為工兵的連隊,沒有任何制式器材,僅攜帶了少量斧頭、鋸子、繩索。劉子雲利用在紅軍學校工兵大隊學到的一點專業技術,指揮全連就地取材、架設橋梁。他帶頭跳入湍急的河中,摸清水情,確定架橋位置,然後帶人在激流中打樁,綁扎橋桁,只用了4個多小時,一座簡易而結實的木橋架設完成。剛剛鋪上最後一塊門板,紅三軍團先頭部隊就開過來了。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得知守護橋邊的工兵連長是劉子雲,高興地稱贊道:「你們辛苦了,這橋架得好!」 紅三軍團順利渡過了湞江,劉子雲又帶領工兵連拆掉木橋,一直忙到深夜。隨後,劉子雲回到紅五軍團指揮所復命,董振堂軍團長命令工兵連加入總攻,劉子雲又帶領全連沖入敵陣。
10日,紅一軍團到達戰場。毛澤東親自觀察了敵軍陣地,當即部署向敵發起總攻,水口之敵不支,退入南雄,歷時三天兩夜的戰役終告結束。水口戰役之後,劉子雲帶領工兵連跟隨紅五軍團參加了樂安、宜黃戰役,殲敵3個旅,俘敵5000餘人,戰果輝煌。爾後,工兵連移至福建的建寧、泰寧之間,擔負維護蘇區交通安全的任務。
1976年春,劉子雲乘車從廣州來到南雄水口戰場,在和平寧靜的景象中,遙想44年之前發生的那場激戰,感慨萬千,寫下了—篇回憶文章《粵北鏖戰———回憶水口戰役中紅五軍團工兵連》。
雪山草地結良緣
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撤離中央根據地,踏上萬里征途。紅五軍團從撤離中央根據地起,一直擔任紅一方面軍後衛,護衛著大批輜重、騾馬,在湘桂邊界的大山裡沿著羊腸小道緩慢行進。擔任紅五軍團政治部指導員兼通信隊副隊長的劉子雲,剛踏上長征路就患了瘧疾,不停地發熱發冷。走到廣西龍勝縣大山區,劉子雲實在走不動了。鑒於軍情緊迫,軍團長董振堂給他留下一個班,囑咐他:「如果你暫時去不了湘鄂西,就堅持在湘桂邊界打游擊吧。」於是,劉子雲在瘧疾發作時就找個山坳或山洞躺下休息,燒一退,立即追趕部隊。就這樣,他每天咬緊牙關,緊隨不舍,不僅沒掉隊,還充分發揮政治工作的凝聚作用,在途中收容了100多個掉隊的紅軍戰士,帶領他們一同歸隊,受到軍團部的贊揚。
1935年,劉子雲被調往紅四方面軍紅軍大學上級指揮科學習。不久,被總參謀長劉伯承調到紅軍總司令部任作戰參謀。在劉子雲從紅軍大學調到紅軍總司令部作戰局一科擔任作戰參謀時,他與擔任紅軍總部保衛局特派員的紅四方面軍女幹部潘家珍相遇了。
潘家珍是個潑辣利索、聰明能乾的「川妹子」。1934年秋,她調到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團二團第一連擔任連長,曾帶領女兵們打土匪,抬傷員。1935年3月,獨立團在旺蒼壩作戰,直到3天後敵人才發現對手竟是一群娘子軍,他們發起了更猛烈的攻擊。在戰斗中,潘家珍腿部負傷,仍帶領全連堅守陣地,在增援部隊的支援下一鼓作氣把敵人打了下去。紅四方面軍與中央紅軍在懋功會師後,潘家珍從婦女團調到紅軍總部保衛局擔任特派員。
潘家珍同劉子雲相識並相愛後不久,1936年7月初,紅二、四方面軍經過短時間的籌糧、籌衣,從甘孜出發開始草地行軍。對劉子雲和潘家珍來說,這已經是第三次過草地了。在阿壩,紅軍總部交給作戰參謀劉子雲一個步兵營、500多名傷病員及1000隻羊、500頭氂牛。劉子雲帶領步兵營在葛曲河邊設立兵站,駐守了3天,擊退多次襲擾,保證了傷病員和牛羊無一損失。紅二方面軍到達後,劉子雲將牛羊移交給他們,然後作為向導引領紅二方面軍從阿壩向包座行進。
1936年10月,當紅二、紅四方面軍越過天蘭公路,與紅一方面軍在隴西的會寧城勝利會師時,在草地行軍中結下深情厚意的劉子雲、潘家珍結為革命伴侶。從此,他們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一起走過了幾十年的風雨人生。
血灑雁門關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在民族危亡的時刻,國共兩黨達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8月,紅二方面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一二O師,劉子雲被任命為該師三五八旅七一六團參謀長。9月2日,劉子雲和全師官兵由朱德總司令、賀龍師長率領,在陝西富平縣莊裡鎮舉行了隆重而庄嚴的抗日誓師大會。次日,七一六團作為一二O師前衛,由駐地出發,經韓城縣芝川鎮東渡黃河,進入抗日前線,挺進同蒲鐵路北段的寧武、神池、朔縣一帶,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10月,忻口戰役激戰正酣,日軍每天從大同經雁門關向忻口前線增運兵力和彈葯,這是日軍一條重要的運輸線。七一六團團長賀炳炎、政委廖漢生和參謀長劉子雲制定行動方案,帶領團直屬隊和第三營向雁門關方向疾進,經過3天急行軍,抵達雁門關西南的老窩村。劉子雲派出人員到公路附近進行偵察,摸清了雁門關一帶地形和日軍汽車往來規律。
「天下九塞,雁門為首。」雁門關,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10月16日,劉子雲接到情報:大同日軍集結了300多輛汽車,裝滿武器彈葯,即將經雁門關向南開往忻口前線。17日拂曉,賀炳炎、廖漢生和劉子雲一同到黑石頭溝勘察地形,找到了理想的設伏地點。他們當即制定出作戰方案,力求將敵全部消滅在黑石頭溝。l8日,部隊沿著崎嶇小道插到黑石頭溝,進入伏擊陣地,一切准備妥當,只等日軍大隊汽車翻山而來。為了防止出差錯,劉子雲帶著參謀們到各連陣地檢查一遍。下午,日軍南北兩路車隊相繼進入黑石頭溝,正在並排交錯時,劉子雲下達命令,步槍、機槍一齊射擊,只見兩路汽車相互沖撞,彈葯車爆炸起火,黑石頭溝頓時被攪得天翻地覆。日軍遭到襲擊,一個個從車上往下跳,有的還沒跳下車就送了性命,我軍趁勢沖下山去。突然,正在指揮戰斗的劉子雲被一顆子彈擊中,身體向後一倒,鮮血從左胸口冒了出來。這時,日軍增援部隊佔領了有利地勢。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傷亡,部隊准備立即撤出戰斗。警衛員要扶劉子雲撤出戰場,劉子雲擺了擺手說:「天黑後再來找我。」說著,他喝了兩口水,滾下山坡,躲進草叢中。與此同時,部隊也迅速撤出戰場。劉子雲忍著劇烈的傷痛潛伏在草叢中,目睹日軍收拾死傷人員和受損汽車,直到黃昏才撤走。劉子雲艱難地爬行了幾米就昏迷過去。後半夜,警衛員帶著人回到黑石頭溝伏擊戰場,四處搜尋,終於找到他,幾個人架著他艱難行進。警衛員帶人把失血過多的劉子雲抬回老窩村駐地搶救。日軍子彈只差1厘米就打到他的心臟,賀龍師長得知劉子雲負傷的消息後,指示師衛生處一定要盡全力救活他,由於葯品十分缺乏,劉子雲的傷口只能用紗布綳帶簡單止血。這次伏擊戰,一度切斷了日軍從大同至忻口的公路交通。八路軍繼「平型關大捷」之後,「雁門關神威」又一次在抗日戰場上傳頌。劉子雲也是八路軍一二O師第一位戰場負傷的團級幹部。
1939年4月,劉子雲調任七一五團參謀長,參加了齊會等著名戰斗,接連打破日軍對冀中的第四、第五次圍攻,鞏固、擴大了冀中抗日根據地。
南征北戰
1944年11月,中共中央根據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的發展,派遣駐扎延安的一二O師三五九旅分批南下,開辟華南敵後抗日根據地。1945年6月三五九旅南下第二支隊在延安成立,劉子雲調任三五九旅參謀長。6月10日,劉子雲等率領三五九旅南下第二支隊4000餘人告別延安,開赴抗日前線。南下支隊東渡黃河後,在山西省文水縣敖坡與日軍遭遇,接著在通過同蒲鐵路時又遭到日軍裝甲車堵截,經過激烈戰斗,打開了南下通路。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已經進入中原腹地的南下第二支隊接到中共中央命令:停止南進,准備北上。9月下旬,南下第二支隊由豫北孟縣出發北上,以日行百里的速度穿過河北大平原,挺進東北,於10月下旬抵達遼寧省遼陽地區。支隊使用三五九旅番號,經過休整擴編,達到1萬餘人,加入東北民主聯軍序列。
1946年1月中旬,部隊按照中央指示進至北滿地區,與松江第四分區合編為吉黑軍區獨立第一旅,對北滿地區的土匪武裝展開全面清剿,劉子雲任旅參謀長。經過數月清剿,土匪大部被殲滅,少數殘兵敗將竄入深山密林。11月下旬的一天,獨立第一旅七一八團二營在依蘭縣山裡將匪首謝文東抓獲,12月13日,押至其作惡多端的勃利縣公審。公審匪首謝文東的大會轟動了整個勃利縣城。
1946年4月上旬,北滿軍區指示:蘇聯紅軍將於4月28日撤離哈爾濱,命吉黑軍區獨立第一旅擔任奪占該市的主力。
4月8日,獨立第一旅進至哈爾濱以東10公里的黃山嘴子地域集結;13日逼近三棵樹,佔領太平橋、道洛屯,控制了飛機場。當晚,劉子雲化裝成皮貨商人,悄悄潛入哈爾濱城區偵察情況,根據偵察到的情況制定了進占哈爾濱的部署,就在蘇軍最後一列火車駛出市區之際,獨立第一旅立即從四面沖入城內,佔領預定目標,將哈爾濱迅速解放。獨立第一旅在哈爾濱駐扎了一個星期,於5月7日奉命恢復三五九旅番號,南下抗擊國民黨軍隊的大舉進攻。
誓與黑山共存亡
1948年9月,東北野戰軍發起遼沈戰役,與國民黨軍在東北戰場展開戰略決戰。
錦州解放後,廖耀湘兵團繼續攻擊前進,妄圖重占錦州。10月21日,第十縱隊奉命在黑山、大虎山一線25公里的防線上陳兵布防,阻擊廖耀湘兵團。這里是沈陽通往錦州的一個戰略要地。上午9時左右,國民黨軍先頭部隊向我軍尖山子前哨警戒陣地發起進攻,黑山阻擊戰打響了。東北野戰軍下達「前堵、後扯、攔腰截斷」全殲廖耀湘兵團的作戰命令:第十縱隊務使敵軍在陣地前屍橫遍野而不得前進,只要你們堅守3天,敵軍必遭全殲。
第二十八師立即召開營以上幹部會議,劉子雲時任二十八師副師長兼參謀長,他和師長賀慶積、政委晏福生、副師長顏德明、政治部主任李大同,一起制定作戰方案,發布「誓與黑山共存亡」的口號,然後分別下到各個陣地,組織構築工事,檢查阻擊准備,要求克服一切困難,流血犧牲在所不辭,堅決完成任務,絕不讓敵人前進一步。
24日清晨6時,國民黨軍在5個炮兵團火力和10餘架飛機輪番轟炸掩護下,以5個師的兵力向第十縱隊全線陣地發起猛攻,其主要方向是第二十八師八十四團二營防守的101高地。經過一天激戰,國民黨軍多次突擊都被打退。劉子雲和師長、政委判斷敵軍25日必會全力猛攻101高地,於是對防禦部署作了調整,要求各堅守分隊連夜修復工事、准備再戰,並設立師前方指揮所,加強對101高地的作戰指揮。與此同時,國民黨第九兵團司令廖耀湘給號稱「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新編第六軍軍長李濤下了死命令:務必在25日突破防線,佔領黑山。
25日,戰斗異常激烈。敵我反復爭奪101高地30餘次。我方陣地終因彈盡人亡而失守。
劉子雲在交通壕中冒著猛烈的炮火,找到賀慶積師長,交換了戰況:101高地失守將會使黑山城東的整個防線出現危機,必須積極組織反擊。劉子雲親自擔任指揮,從各團抽調部分營連加上縱隊增援的2個連,向101高地進行反擊。
劉子雲正在組織部隊時,發現敵為鞏固101高地從韓家窩棚派出援軍,立即指令師山炮營進行攔阻射擊,將敵援軍炸得四下逃命,隨後又用炮火組成一道封鎖線,攔阻了敵軍的增援道路。
18時許,反擊開始。劉子雲集中5個連的兵力向101高地發起猛攻。敵軍在我炮火襲擊和反擊部隊猛烈沖擊下,傷亡嚴重,抵擋不住,棄甲後撤。我軍指戰員用血的代價換回了101高地,僅八十二團傷亡即達500人以上。至23時,黑山城東的高地全部收復。
黑山阻擊戰,作為我軍防禦作戰的典型戰例載入了史冊。這場殘酷、激烈、壯闊的戰斗,給身經百戰的劉子雲和每一個參戰者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
湘西剿匪
1948年11月,根據全軍統一編制及部隊番號的通令,東北野戰軍第十縱隊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七軍。12月20日,劉子雲調任四十七軍副參謀長。劉子雲率部從遼沈南下入關,抵達北平、天津之間集結,參加平津戰役。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向江南和西北地區進軍。此時,劉子雲調任四十七軍一四O師師長,奉命率部南下進行渡江作戰。在歷時10天的宜沙戰役中,劉子雲率部在24小時里突破敵縱深40公里防線,在運動中打垮敵第二軍1個師,繳獲大量軍需給養,斃傷俘敵上千人,受到軍團首長的通令嘉獎。
1950年1月,配合第二野戰軍入川作戰的第四十七軍主力奉命返回湘西,執行剿匪建政任務。劉子雲調任軍參謀長兼湘西軍區參謀長。經過一年多連續作戰,在湘西共剿滅土匪12萬人,收繳槍支9餘件,解放了22個縣,打破了蔣介石在湘西建立「反共游擊基地」的計劃,肅清了湘西百年匪患。1951年1月,為了紀念湘西剿匪的勝利,湘西行政公署和湘西人民在沅陵修建了「湘西剿匪勝利紀念塔」。2月,第四十七軍告別湘西,奉命開赴抗美援朝戰場。中共湘西區委、湘西行政公署、湘西軍區司令部等聯名向四十七軍贈送了「消滅百年匪患,功在湘西人民」的錦旗,並致信全體指戰員:親愛的解放軍同志,……你們的恩情比雪峰還高,比沅江的水還長……
走在閱兵方陣前的領隊
1951年1月15日,為了國防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級指揮人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在南京成立。毛澤東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軍事學院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人民建軍史上偉大轉變之一」。與此同時,中央軍委提出「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軍」的口號。
從1951年到1956年的5年間,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先後成立了12個系,教學內容不僅涵蓋陸海空三軍,還包括軍事、戰史和政治,成為一所綜合性的最高軍事學府。
那時軍事學院的學生,大多是來自軍隊的各級幹部,其中很多人已經是戰功赫赫。當身經百戰、驍勇善戰的劉子雲奉命從湘西剿匪清霸斗爭前線來到南京,向軍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劉伯承報到後,劉子雲被編入高級速成系一班學習,同時給他壓上一副擔子———高級系訓練處處長。劉子雲既是學員又是工作人員,既是受訓者又是訓練計劃的制定者和組織者,除了完成學院規定的學習任務,還要主持制定高級系訓練計劃和實施方案。由於身兼二職,他比其他學員更加辛苦,每天從早上5點一直學習、工作到深夜12點。
新中國成立後,每逢國慶節,天安門廣場都要舉行隆重的閱兵式。從1950年到1959年10年間,從來沒有間斷過。
1951年軍事學院成立後,國慶閱兵走在最前列的方隊就由軍事學院擔任。自1951年高級系一期學員(軍、師級)參加閱兵後,繼之基本系二期學員(多為師團幹部)「三過天安門」,爾後基本系、情報系各期學員先後分批次赴京,直到1959年的國慶10周年大典,軍事學院先後9次參加了國慶閱兵,受到軍內外首長和廣大群眾的稱贊好評。
由於軍事學院是國慶閱兵的第一個方隊,基本系又是方隊的主要成分,因此劉伯承院長把帶隊閱兵的任務交給了劉子雲。
應該說,劉子雲最早一次參加閱兵,還是在1931年11月7日。當時,為慶祝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在江西瑞金城外6公里的葉坪村,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開國大典」程序,首先舉行了閱兵式。劉子雲在回憶文稿《劉帥辦學校》中寫道:「早晨有霜凍,參加典禮的紅軍學校的學生身穿灰色軍服,扎腰帶打綁腿腳穿草鞋,鞋托一朵紅纓,列隊在主席台左側整齊地站立著,鞭炮聲鑼鼓聲口號聲響徹雲霄,這時,毛澤東、朱德等中國共產黨和紅軍領導人檢閱了紅軍代表部隊。」這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次閱兵,在一定意義上代表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支新型人民軍隊在歷史舞台上的首次亮相。劉子雲當時「是紅軍學校三大隊四班班長,能參加這一次閱兵,感到無尚光榮」。
新中國成立後的閱兵要求和訓練更加嚴格。為了切實達到要求,閱兵指揮部和教學組十分重視各階段的分練和最後的方隊合練,特別是對旗手和各排頭兵要求更嚴。每年4月到8月,劉子雲都帶領受閱學員在軍事學院的操場拔正步,不管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當頭,一絲不苟地訓練。暑假期間,他又帶領學員來到北京,在天壇公園的松樹林里搭起帳篷,吃住在那裡,天蒙蒙亮就起來練正步,按照每分鍾116步的行進速度練到一分不差、一步不差,每個人的腿都練腫了,腳也磨破了。受閱官兵訓練熱情十分高漲,炎夏酷暑,風霜雪雨,披星戴月練;苦練不叫苦,巧練不取巧,精益求精,鍥而不舍。傷病疲勞,毫無怨言,表現出了頑強意志和顧全整體的崇高精神境界和優良作風。
1951年國慶閱兵走在最前列的方隊由軍事學院擔任,劉子雲和高級速成系的身經百戰的戰將們列隊走過天安門。1952年至1954年,軍事學院閱兵方隊由劉子雲率領。他成為閱兵式上最先走過天安門廣場的排頭兵。在他的身後是八一軍旗,然後依次是軍事學院和各軍兵種方隊。
1955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度,先後在北京和各大軍區所在地分別舉行了授銜授勛典禮。劉子雲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他的一級解放勛章在南海懷仁堂頒發,其他兩枚二級勛章則在10月回到南京後由陳毅元帥頒發。中南海授銜授勛3天後就是10月1日國慶節,劉子雲穿著新式軍禮服,佩戴金燦燦的少將軍銜和一級解放勛章,引領著八一軍旗和軍事學院方隊,以嶄新的軍容,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由於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後的首次亮相,作為受閱排頭兵,劉子雲少將受到中外新聞記者的聚焦。
一代名將劉子雲將軍戎馬一生,叱吒風雲,他為民族解放事業和共和國的建立傾注了全部心血,他為人民所作出的傑出貢獻永遠載入共和國的史冊。1992年4月9日,劉子雲將軍在廣州逝世。按照他生前遺願,劉子雲的骨灰回到了他出生的故鄉,回到了他曾經戰斗過的紅色土地。少年從戎到魂歸井岡,人民將永遠銘記這位共和國的將軍。
⑥ 三明革命遺址
三明管轄縣市:永安市,大田縣、尤溪縣、沙縣、明溪縣、清流縣、寧化縣、將樂縣、泰寧縣、建寧縣。轄區內主要革命遺址有:
寧化縣紅軍醫院舊址:http://www.59766.com/hongselvyou/photo/20051215153721395.jpg
寧化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後,非常重視衛生事業的發展,1933年9月,中央內務部作出各區設立紅軍後方醫院或分院的決定。寧化把農村土醫、郎中組織起來,經一段時間的培訓,從事救治前線生病、負傷後轉移來的紅軍傷病員,同時還經常替群眾看病。當時,各醫院的條件都很差,通常只有3—5個醫生和十幾個護士,擔負著幾百個傷病員的救死扶傷治療。由於敵人的封鎖,葯品非常緊缺,主要以中草葯為主。寧化共在城關謝氏家廟、湖村石下邱氏宗祠、方田丁氏宗祠、以及泉上、禾口、安遠等地辦起了20多所紅軍後方醫院。
寧化長徵集結出發地:http://www.fj.xinhuanet.com/news/2005-10/13/xin_051002130930370213827.JPG
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中國共產黨人戰勝困難、敢於勝利的傑作,令世界震驚。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中國共產黨人戰勝困難、敢於勝利的傑作,令世界震驚。紅軍長征在福建的集結出發地有長汀、寧化這兩個地方。
長汀:中央紅軍紅一軍團、紅九軍團和二十四師約2萬多人守衛在這里。紅一軍團於廣昌戰役後,奉命東進福建建寧、泰寧,爾後抵達長汀;紅九軍團參加廣昌戰役後,護送北上抗日先遣隊紅七軍團而留在長汀;紅二十四師的前身是閩西地方武裝組建成立的紅十二軍,1934年春在瑞金改編為紅一方面軍直屬總部獨立第二十四師,在保衛連城戰斗後到長汀。
1934年9月30日上午,紅九軍團在長汀鍾屋村觀壽公祠堂門前草坪召開群眾大會,告知紅軍要轉移,要鄉親們做好堅壁清野,並向赤衛隊、少先隊發送槍支、彈葯。下午3時,紅九軍團分兵兩路出發,經河田到長汀,在城內休整4天後,於7日晨抵達與瑞金相鄰的長汀古城,當晚到瑞金。第二天拂曉到武陽。當天,軍團長羅炳輝、政委蔡樹藩從中央帶回消息,紅二十四師及於都補充一團劃為紅九軍團建制。10日,全軍團集結在會昌朱子壩、獅子壩一帶,次日向會昌北面的珠蘭埠進發,休整5天後,於16日下午4時許出發,在夜幕中渡過濂江向西疾進,離開中央蘇區。
紅二十四師奉中央軍委「10月份汀州城不能丟失」的命令,負責擔任東線阻擊任務,師領導組織地方游擊隊、赤衛隊一起阻擊敵人,直至11月1日汀州被敵佔領。
寧化:有紅五軍團主力,中央縱隊,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約2萬人。1934年10月10日,獨立第七師(紅五軍團34師前身)從寧化湖村出發抵城關後,編入紅五軍團,開始向西轉移;12日,紅三軍團主力部隊根據中革軍委命令,將防務交地方紅軍接管,彭德懷率主力部隊撤出防禦陣地,在鳳凰山進行了短時間休整後,開始向西轉移;同日,紅九軍團後方機關和中革軍委直屬炮兵營奉命從寧化的曹坊、滑石、淮陽等地向集結地出發。中革軍委直屬營和紅三軍團後方醫院從寧化方田出發;獨立第七師、紅三、紅五軍團以及部分後方醫院也於10月12日分別從城關、湖村、方田等地出發,開始長征。
北山革命紀念園: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news/node37955/node37957/node37979/node69470/images/00344870.jpg
寧化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央蘇區縣之一,亦是紅軍長征在全國的四個起點縣之一。現還保存著較多的革命文物和革命遺跡,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旅遊的好場所。
北山革命紀念園景區座落於城區的北山公園內,面積5萬平方米,它集古寧化微縮風景和革命歷史文物於一體。現保存為數可觀的革命歷史文物和革命遺跡,如庄嚴雄偉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無聲的訴說著當時寧化11萬人口就有1.3萬人參加紅軍,0.33萬人為革命犧牲壯烈故事;氣宇軒昂的毛澤東《如夢令·元旦》銅雕,深動地再現了1931年毛澤東率紅四軍在寧化寫下了光輝的《如夢令·元旦》詞篇時,那戰馬嘯嘯,紅旗獵獵的動人場面;革命紀念館內陳列著的梭標長矛、土槍土炮、號角大刀等革命文物和眾多革命烈士英勇業跡的介紹,則無不令人肅然起敬。還有明代"鯉魚跳龍門"壁雕、古寧化微縮景觀壽寧屋橋等。園內湖光山色,樹影婆娑,融古代建築與現代園林於一體,風采別具。
泰寧縣紅軍街:http://www.fjql.org/image/pic/129.jpg
福建省泰寧縣是中央革命根據地21個蘇區縣之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工農紅軍在此燃起了革命的烽火,建立了紅色政權,並一度成為閩贛省物資供應和經濟文化建設的中心。當年中國工農紅軍總部就設在這里,朱德和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指揮紅軍作戰。至今在城區老街兩旁仍完好保留著當年紅軍用繁體字書寫的大幅標語、巨幅文告等革命遺跡。為紀念這一段光榮革命斗爭歷史,當地政府將該街命名為「紅軍街」,並列入革命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和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泰寧在創建蘇區過程中,經歷了敵我雙方三進三出的拉鋸爭奪的艱苦卓絕的戰斗歷程:
第一次是1931年5月31日,毛澤東、朱德指揮工農紅軍攻陷建寧,取得了第二次「圍剿」斗爭勝利之後,於6月4日即派紅三軍團第六師乘勝解放泰寧,在這里建立了泰寧縣歷史上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泰寧支部,並將泰寧正式列入中央蘇區的版圖。
第二次是1932年10月19日,紅五軍團政治部主任劉伯堅率部第二次進駐泰寧,迅速恢復了泰寧縣革命委員會及5個區、56個鄉的紅色政權,成立了中共泰寧縣委,在全縣范圍內第一次開展了分田地。
建寧縣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總政治部舊址:http://www.59766.com/hongselvyou/photo/20051215154613910.jpg
位於寧都縣黃陂鎮排下村上排,1930年12月,以魯滌平為總司令、張輝瓚為前敵總指揮的國民黨10萬軍隊,採取「並進長追」(亦稱「分進合擊」)的戰略,向紅一方面軍發動第一次「圍剿」。紅一方面軍採取「誘敵深入赤色區域待其疲備而殲滅」的戰略方針,在分析敵我形勢後,決定將紅軍集結到根據地中部的寧都黃陂、小布一帶向敵軍展開攻擊。1930年12月1日至24日,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和朱德同志駐此並居住,研究制定了第一次反「圍剿」紅一方面軍的作戰方案。舊址原為「佑聖閣」,磚木結構,上下兩棟,均面闊五間,佔地面積400餘平方米。
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亦名"周恩來舊居"。坐落在建寧縣人民政府後院的小白樓民國21年(1932)10月,紅軍再次由江西廣昌進入建寧,周恩來率領的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駐在這里,直到民國22年底。1979年1月,經整修復原,並對外開放,其中陳列了周恩來當年領導的紅軍總政治部在建寧革命實踐的史跡文物,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⑦ 新中國十大元帥是誰
大元帥:
1,朱德
2,彭德懷
3,林彪
4,劉伯承
5,賀龍
6,陳毅
7,羅榮桓
8,徐向前
9,聶榮臻
10,葉劍英
十大將
1,粟裕
2,徐海東
3,黃克誠
4,陳賡
5,譚政
6,蕭勁光
7,張雲逸
8,羅瑞卿
9,王樹聲
10,許光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