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武漢黃陂 > 黃陂花木蘭

黃陂花木蘭

發布時間:2020-11-28 17:31:42

『壹』 黃陂木蘭八景有哪些景點

黃陂木蘭除了木蘭山、木蘭天池、木蘭草原之外,木蘭景群還包括木蘭湖、木蘭古門、木蘭清涼寨、農耕年華農業風情園、木蘭雲霧山旅遊風景區,統稱為木蘭八景。
木蘭天池 傳說中花木蘭的外婆家,據史籍記載,西漢年間,花木蘭出生在黃陂雙龍鎮(今姚集鎮)。從古至今,黃陂就有著眾多與花木蘭息息相關的名勝古跡,關於她的傳說也在此流轉不息。木蘭天池是花木蘭的外婆家,也是她小時候生活、習武的地方。進入木蘭天池景區,首先看到的是被山林圍繞的小天池,恬靜秀麗。要從小天池上到大天池,途中要經過一段約長十里的峽谷線路,期間貫穿著怪石、溪潭、飛瀑、奇木等多種景觀。途中經過一個名為聰明泉的水井,傳說花木蘭小時候在此生活時曾喝過這個井水,後人見長大之後的木蘭將軍如此聰明,所以就將其取名為聰明泉了。上到大壩,大天池的壯闊景觀便出現眼前,山水相依,碧波萬頃,氣勢比小天池大了數百倍之多,還可以坐上小船遊玩,遍賞無限風光。走過石砌古樸的外婆橋,就來到了木蘭將軍外婆的家,前有流水,後有青山,讓人聯想木蘭將軍小時候必定在這里和外婆度過了幸福的童年。
踏進山上的木蘭殿,在殿里可以看見三尊大型的木蘭塑像,塑像形象各不相同,據說是代表了木蘭將軍三個不同階段的形象,分別是從軍前、從軍時、以及成為將軍之後的形象。木蘭山同時還是千年的香火聖地,從隋唐開始就是佛道兩教的名山,除了與木蘭將軍有關的古跡之外,山上還有南天門、斗姆宮、報恩殿、帝王宮、三清殿、三天門、金殿、玉皇閣等名勝,行走其中,可以感受濃厚的文化韻味。
木蘭文化最厚重的地方非木蘭山莫屬。據史料記載,木蘭山始稱於公元485年,歷代都有眾多文人墨客慕花木蘭之名而來,並在此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像唐代大詩人杜牧就曾登臨木蘭山,拜謁木蘭廟,寫下了《題木蘭廟》等傳世佳作。登山途中,可以看到一個巨大的綠簾石,這就是唐太宗為表彰木蘭將軍而立的木蘭將軍坊,上面鐫刻著忠孝勇節四個大字。牌坊上還雕刻有雙鳳朝陽,二龍戲珠圖案,但雙鳳在上,雙龍在下,體現世人對花木蘭巾幗氣節的無比敬仰。

『貳』 尋花木蘭歷史資料 越詳細越好

年代
根據北朝民歌《木蘭辭》(又作《木蘭詩》)(約作於北魏遷都洛陽以後,中經隋唐文人潤色)的描述,對於花木蘭的歷史年代問題: 目前有兩種主要的民間說法是: 第一種說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間,花木蘭替父從軍,參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戰,木蘭多次參與了北魏出擊大漠兵伐柔然的戰爭,且表現突出,但卻無人發現她是女子。戰爭結束後,朝廷欲授予她尚書郎,被她婉言拒絕。 第二種說法是: 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多載,屢建功勛。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北朝民歌的絕唱,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編的長篇敘事詩歌,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木蘭辭》是公認的北朝民歌,和隋朝缺乏密切的關系,這種隋朝末年的說法卻與全文多處有沖突,但是不知道為何會流傳這種說法)。
姓氏
據明人焦紱在其《焦氏筆乘》中說:「木蘭,朱氏女子,代父從征。今黃州黃陂縣北七十里,即隋木蘭縣。有木蘭山、將軍冢、忠烈廟,足以補《樂府題解》之缺。」 ;清代《康熙黃陂縣志》載:「木蘭,本縣朱氏女……假男子代父西征……至今其家猶在木蘭山下。」 可見,木蘭本姓朱,西漢人,出生於今武漢市黃陂區姚集鎮大城潭村。黃陂朱木蘭,有關文獻、實物、 傳記三重證據。
故里
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無確載,因此,木蘭之爭歷代有之。最早言及木蘭籍貫的是東晉末、南北朝初的何承天,他在《姓苑》一書中言木蘭任城人。他認為木蘭姓木,乃孔子的弟子端木賜(子貢)之後。端木氏曾因避仇而改姓木。子貢原籍魯國,即今曲阜一帶,東晉南北朝時,曲阜曾屬任城郡,所以何承天稱木蘭是任城人,不過此說學術界並不認可。當前爭議最激烈的有安徽亳州、河南虞城、湖北黃陂、陝西延安四個地方。虞城由娘娘廟改為木蘭廟,再附會為木蘭家鄉;黃陂由木蘭樹稱木蘭山,建木蘭廟,再附會為木蘭故里;延安在黃河西邊百餘里,也可「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那裡有座萬花山,也被附會為木蘭故里。以上三地都認為木蘭是隋朝或唐朝人。 1河南商丘市虞城縣營郭鎮是木蘭故里,有花木蘭祠為證。在京九鐵路線上,有個虞城木蘭站,不遠處即為花木蘭祠,是隋朝木蘭故居所在地。祠始建於唐代,佔地面積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門、大殿、獻殿、後樓和各院落,共有百餘間。大門過道內,塑有花木蘭的高大戰馬;大殿內,塑有花木蘭戎裝出征像和兩側侍衛;後樓塑有花木蘭少女像、全家合歡像;祠殿內外,有歷代官吏、名人贊美花木蘭的撰文、題詩、書畫等碑刻十餘通。如唐代杜牧詩:「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佛雲堆上祝明妃」。可惜,原祠毀於1943年一場戰火,近年重修,尚有元代、清代祠碑保存完好。2007年5月22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做出決定,命名虞城縣為「中國木蘭之鄉」,並同意虞城縣掛牌成立「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 木蘭葬於延安,聖地有勝跡。木蘭家住延安城南萬花鄉花塬頭村,為花姓,北魏人。死後葬於村旁山上,稱「花家陵」。皇帝還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階,兩旁分列石人、石馬、石獅、石羊。1984年,在延安萬花山修復了木蘭陵園。該園雕梁畫檔,典雅壯觀,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書的「木蘭詩」、「花將軍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詩人歌頌花木蘭的詩詞。園內遍植滿了木蘭喜愛的牡丹花,塑有木蘭戎裝石像,躍馬橫劍,逼真再現了木蘭當年的英雄氣概。 2安徽亳州市也有史書文物建築證明自己是花木蘭故里。亳州說認為花木蘭是漢朝人,早於北朝的木蘭辭,符合邏輯。城郊有陵,並有多塊石碑。 木蘭亳州人之說主要有下列根據: (一)明代,由皇帝御批的《大明一統志》載:「木蘭姓魏,亳州人。嘗代父戍完(縣),唐封孝烈將軍」。 (二)清代,《大清一統志》引《大明一統志》雲:「木蘭姓魏,亳州人。漢文帝時,匈奴寇北邊,發內郡戍之。木蘭代父為戍卒,以功為小校,所戍是完縣,故完人祀之。孝烈將軍,唐所封也。」 (三)明清以來的《鳳陽府志》、《潁州府志》、《保定府志》異口同聲,均言「木蘭姓魏,亳州人。」《歸德府志》雲:「木蘭,亳之譙人也。」 (四)古代《亳州志》、《完縣志》均言:「木蘭姓魏,亳州人」 。 (五)清代由皇帝欽定的大型圖書《古今圖書集成》內言「木蘭姓魏,亳州人。」 (六)明代巡按御史(皇家史官,自稱柱下史)何出光曾作《木蘭祠賽神曲》12首,他在序文中說:「木蘭,亳人,魏氏女。」 (七)完縣(今名順平縣)木蘭祠元代碑刻《漢孝烈將軍記》言:「神姓魏,字木蘭,亳州人。」 (八)木蘭戍邊燕山,《燕山叢錄》一書對木蘭的記載較為詳細,雲:「完縣東門外有孝烈廟,榜曰孝烈將軍。」《大清一統志》引《大明一統志》雲:「縣東或雲即木蘭女嘗代父戍此。唐封孝烈將軍。」有古碑稱曰:「木蘭姓魏,亳州人。」 (九)歷代學者,如元代學者達世安、明代學者朱國楨、明代詩人吳姚奎等,均在自己的著作中明白無誤地稱:「木蘭姓魏,亳州人。」 (十)木蘭家鄉亳州及木蘭戍邊之地燕山一帶均有很多傳說,不約而同地認為:木蘭是漢代女子,從軍的背景也是匈奴犯境。 3湖北黃陂縣:據一些史料記載,湖北黃陂縣城北20里為木蘭故鄉,古時曾置木蘭縣。在《湖北通志》、《黃陂縣志》因黃陂有木蘭廟、木蘭將軍冢。《木蘭古傳》曰:「木蘭將軍黃郡西陵人也。」清《忠孝勇烈奇女傳》稱:「木蘭朱姓,為湖廣黃州府西陵縣雙龍鎮人。」史傳明示則成為湖北黃陂人「與木蘭同籍」的最大理由。黃陂雙龍鎮有座「木蘭山」,山的北坡有一大土冢,冢前墓碑銘刻「敕建木蘭將軍墓碑序」。木蘭山上尚存「唐木蘭將軍坊」,上鐫「忠孝勇節」。

《河南通志》:「隋木蘭,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時發兵御戍,木蘭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還。……鄉人為之立廟」。 侯有造《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說:「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歷年以紀,交鋒十有八戰,策勛十二轉。朝覲,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書。隆寵不赴,懇奏省視。擁兵還譙,造父室,釋戎服,復閨裝,舉皆驚駭。咸謂自有生民以來,蓋未見也。衛兵振旅還,以異事聞於朝。召復赴闕,欲納宮中,將軍曰:臣無媲君禮制。以死誓拒之。勢力加迫,遂自盡。所以追贈有孝烈之謚也……」 明人劉惟德著《韓木蘭(娥)傳》載:「少女木蘭,姓韓,原名娥,四川閬中人。」

『叄』 花木蘭到底是哪兒的人黃陂和她又是什麼關系

歷史資料中關於花木蘭的籍貫地有很多爭議,直到今天,我們也無法對此下結論。但是關於花木蘭出生地有幾個地方有比較大的可能性,那就是陝西西安、安徽亳州、湖北黃陂、河南虞城。這幾個地方大概率為了“搶名人”,爭人氣,都爭相把自己的城市當成了木蘭的籍貫地,而黃陂就是其中之一。

黃陂木蘭旅遊區這幾年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這一個文化旅遊區,為湖北的旅遊業增色了不少,難怪大家都爭著搶著“名人”出生地,而這種現象,不僅僅是發生在木蘭的身上,類似諸葛亮、曹操、以及各類名人,也都存在各地爭搶的現象。

『肆』 花木蘭到底是湖北武漢黃陂人還是河南虞城縣人

木蘭故里
(說法不一,為免改來改去,現全部列上)
一,木蘭故里在虞城縣營郭鎮,有花木蘭祠為證。在京九鐵路線上,有個虞城木蘭站,不遠處即為花木蘭祠,是隋朝木蘭故居所在地。祠始建於唐代,佔地面積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門、大殿、獻殿、後樓和各院落,共有百餘間。大門過道內,塑有花木蘭的高大戰馬;大殿內,塑有花木蘭戎裝出征像和兩側侍衛;後樓塑有花木蘭少女像、全家合歡像;祠殿內外,有歷代官吏、名人贊美花木蘭的撰文、題詩、書畫等碑刻十餘通。如唐代杜牧詩:「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佛雲堆上祝明妃。」可惜,原祠毀於1943年一場戰火,近年重修,尚有清代祠碑保存完好。
二,木蘭家在亳州,至今遺址尚存。《亳州志烈女志》載:木蘭,魏姓,西漢譙城東魏村人(今亳州魏園村)。魏園村為淮北一普通村落,高約5米的木蘭出征塑像,為故里平添無限光彩。村民指其村後即木蘭故居,墓冢猶存。墓周蒼松環護,翠竹成林,春來芍花飄香,蔚為壯觀。《光緒亳州志》載:木蘭祠在關外,相傳祠左右即木蘭之家。今祠已毀,遺址尚在。
三,木蘭為黃陂人氏,木蘭山下是其家。木蘭山在黃陂城北30公里處,山高600餘米,峰巒聳翠,風景秀麗,古跡甚多。傳說當地有朱氏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這,立功封為木蘭將軍。她不受朝祿,解甲歸田,恢復紅裝,侍親以終。歷代在山上祭祀木蘭,唐建木蘭廟,明建木蘭宮,後修木蘭殿。現木蘭殿在絕壁之上,朱柱青瓦,殿門額刻「忠孝勇節」四個大字。殿內端坐木蘭鎏金塑像,男裝女貌,英俊神武。兩側山牆,有「登山求嗣」、「河畔習武」、「代父出征」、「凱旋歸時等木蘭故事彩色壁畫,栩栩如生。
四,木蘭葬於延安,聖地有勝跡。木蘭家住延安城南萬花鄉花塬頭村,為花姓,北魏人。死後葬於村旁山上,稱「花家陵」。皇帝還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階,兩旁分列石人、石馬、石獅、石羊。1984年,在延安萬花山修復了木蘭陵園。該園雕梁畫檔,典雅壯觀,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書的「木蘭詩」、「花將軍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詩人歌頌花木蘭的詩詞。園內遍植木蘭喜愛的牡丹花,塑有木蘭戎裝石像,躍馬橫劍,逼真再現了木蘭當年的颯爽英姿。
史家關於木蘭記載甚少,木蘭究竟魂歸何處,如雲彩一般飄忽難定,以至傳說眾多。

『伍』 花木蘭在歷史是否真有其人,她的故鄉是哪裡與武漢郊區的木蘭山有什麼關系嗎

花木蘭,姓魏,名木蘭。隋代人。花木蘭是戲名。故居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營廓鄉大周庄村 (一說西漢譙城東魏村人)。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一十二載,屢建功勛,無人發現她是女子,回朝後,封為尚書。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花木蘭其人其事正史記載不詳,花木蘭的籍貫爭論比較大,爭議最激烈的有安徽亳州、河南虞城、湖北黃陂、陝西延安四個地方。

『陸』 中國歷史上花木蘭是真實存在的嗎

我認為花木蘭在歷史當中極大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更適合當做一個故事去聽一聽,當一個傳奇故事去看,可能會更好一些。理由有如下幾點:

第一是因為花木蘭最早出自明朝才子徐文長的劇本里,劇本里寫的木蘭姓花,然後這個劇本被戲班子所用,改編成戲劇四處演出,然後一傳再傳,廣為人知影響遠大,所以有了現在的花木蘭這個名字。

第四就是古代參軍是要查軍籍的,如果查戶口對不上,年紀相差太大,就算化妝去遮蓋那差別也不是一星半點兒,很難去湊合頂替的。古代人不會連男女都不分吧,未出閣的姑娘和壯年老頭,還是差別有點大的。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望採納,謝謝。

『柒』 《木蘭詩》中的花木蘭是哪裡人,她是否真的姓朱呢

花木蘭最早出現於南北朝一首敘事詩《木蘭辭》中,最初收錄於南朝陳的《古今樂錄》,後來這首辭經世人改編潤色,傳誦千年。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女中豪傑之一,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無確載,歷代爭議。


總之,《木蘭詩》作為一首口口相傳的民歌,本身就經歷了許多民間藝人的修改、傳唱,木蘭的姓氏、籍貫隨著歷史的變遷變得不清晰,難以查證,可不管花木蘭姓什麼,家在何處,她依舊是我們心中中華民族巾幗英雄的形象代言人。

『捌』 現在去武漢黃陂花木蘭草原需要預約嗎

需要預約,每天接受的遊客數量是有限制的。

閱讀全文

與黃陂花木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