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湖北的黃陂這一地名有什麼來歷
湖北黃陂現為武漢市黃陂區。陂,池塘也。公元前648年,楚成王滅黃國,遷黃國臣民於此。楚莊王十五年(公元前599年),楚國令尹孫叔敖築陂塘灌溉農桑,因此地多黃國後裔,故得名黃陂。
漢屬荊州江夏郡西陵縣。漢末大將黃祖於此築城,名黃城。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魏王曹操在黃陂黃花澇置石陽縣,為魏國荊州江夏郡駐地,為建置之始,有1800多年的歷史。
南朝宋元徽四年(476年)、南齊建元元年(479年),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先後三次設置木蘭縣,木蘭縣駐地位於花木蘭出生地黃陂大城潭鎮(今黃陂區姚家集街道大城村),所轄地域包括今黃陂區北部和紅安縣西南。唐武德三年(620年)廢除木蘭縣,並入黃陂縣。
唐為南司州、安昌郡駐地。後南司州更名黃州。黃州改治邾城,黃陂屬淮南道黃州。宋屬淮南西路黃州齊安郡。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屬湖廣行省黃州路。明屬湖廣布政使司黃州府。
中華民國,先後屬鄂東道,江漢道、省直轄。自民國二十一(1932年)年起,先後屬第四、二、三行政公署及鄂東行署。
1949年,黃陂屬孝感專區管轄。1959年,劃歸武漢市。
1998年,國務院同意撤銷黃陂縣,設立武漢市黃陂區,行政級別為副廳級,享有地級市經濟許可權,以原黃陂縣的行政區域為黃陂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黃陂大道380號。
(1)黃陂有擴展閱讀
黃陂的地理環境
黃陂區地處武漢市北部,湖北省東部偏北,黃陂區南鄰東西湖區、江岸區,東連洪山區、新洲區,西北交孝感市,東北交黃岡市。
黃陂區位於長江中游,大別山南麓,地勢北高南低,為江漢平原與鄂東北低山丘陵結合部。大體上是「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
北部為大別山余脈,屬低山丘陵區,海拔在150—850米,面積佔全區的17.8%;有武漢市最高峰雙峰尖(872.5米)。中部為平原丘崗區,海拔在30—150米之間,面積佔全區68.9%;南部為平原湖區,海拔在30米以下,面積佔全區的13.3%。
黃陂區水資源豐富,擁有「百庫千渠萬塘」之稱。有長江、灄水、府河等大小河流31條,河流總流長799.91公里,流域面積3504.3平方公里。工業、農業、生活用水充足。黃陂區有湖泊35個,其中武湖、童家湖、後湖較大,黃陂區湖泊總面積252.6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0.9億立方米。
黃陂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四季分明,年平均無霜期255天。春季溫和濕潤,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涼爽少雨,冬季乾燥陰冷。多年均日照時數1917.4小時。多年均降水量在1202毫米,為中南地區降水量較均衡的地區。
② 武漢黃陂有哪些土特產
武漢市黃陂區三大傳統小吃
1.黃陂三鮮
黃陂三鮮是黃陂民間的傳統佳餚,已經流傳數百年。三鮮是魚丸、肉丸、肉糕三樣菜合而為一的統稱。其也被叫做「黃陂三合」,三種菜可以放在一起做一碗菜而各有各的味道。三菜合燒,魚有肉味,肉有魚香,別有風味。三菜一碗,兩金一白,上桌來,喜慶不少。我們把三鮮作為品評筵席的起碼標准,有"沒有三鮮不稱席,三鮮不鮮不算好"之說。由於三菜中有魚、丸、糕三字,魚與余諧音,丸在當地方言中的音為圓,糕與高同音,人們便賦於三鮮以年年有餘、家家團圓、步步高升的寓意,為圖吉慶,年節必備。
2.黃陂豆絲
豆絲是用大米、綠豆等打漿攤成餅,然後切絲晾乾而成。按傳統慣例,豆絲是黃陂人必不可少的年貨,每年臘月,家家戶戶做豆絲,飄出濃濃的年味。黃陂豆絲用純天然野生葛根粉、精米、 黃豆、優質麵粉、植物油等以傳統手工工藝並結合現代先進生產工藝精製而成。野生葛根粉營養價值高,含有大量澱粉多種維生素蛋白質及鈣鐵鋅硒等礦物質,是國家衛生部認定的葯食二用植物也是一種傳統中葯材。黃陂豆絲它營養豐富、口味純正、口感細膩有勁道,由主料大米黃豆配上綠豆、葛粉、山葯、蕎麥、蘆筍等營養保健材料,採用純手工操作,沒有任何污染源,實屬天然綠色食品。
3.黃陂手工糍粑
黃陂糍粑也是黃陂當地備年貨時的必備美食。黃陂糍粑以糯米為主料,清洗浸泡後擱蒸籠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臼里舂至綿軟柔韌。趁熱將飯泥切成小塊兒,放入不同的模具製作成可大可小,文案各異的糍粑塊,整齊擺放陰干即可。陰干後可浸泡在水中,能長時期保存。
③ 黃陂有哪些寄宿學校
黃陂一中(高中)、實驗中學分校(初中)
④ 黃陂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嗎
黃陂區名勝古跡甚多,文化遺存豐富,是湖北省文物十強縣之一。公布為國家級、省級、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共26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5個,市級8個,縣級12個。主要有:
盤龍城遺址:位於黃陂灄口鎮,南距武漢市區5公里,因盤龍湖環抱而得名。整個遺址東西長2100米,南北寬約1800米,總面積378萬平方米。1954年發現後,從1963年至1976年3次由省、地、縣及北京大學考古專家組成發掘隊進行有計劃、大規模挖掘。考古結果顯示:盤龍城是我國迄今發現的第二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城垣建築距今約3500多年。城內有三座宮殿基址,其結構為我國至今所知最早的「前朝後寢」的分布格局。城外有居民居住地、手工業區、墓葬區。出土的文物有銅園鼎、銅鉞、玉戈、陶器、木雕等,工藝精細,形制完備,代表著我國南方文化的最高水平。由於遺址保存完好,因而為研究商代政治、軍事、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和依據。1974年,湖北省博物館在此設立考古工作站,1988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魯台山古墓葬:位於灄水東岸與前川鎮隔河相望的魯台山西南,1977年底、1978年初發現。整個墓葬群范圍:東西長300米、南北寬100米,共 有西周與春秋戰國墓35座。其中西周墓5座,春秋戰國墓30座。這批墓葬群,共出土160件銅、玉、陶器,其中青銅器約佔二分之一。銅器造型嚴謹,花紋繁縟。1983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雙鳳亭:建於魯台山椒,臨灄水,眺區城。相傳宋仁宗時,黃陂縣尉程王向之妻夜夢雙鳳投懷,後生二子,取名程顥、程頤。二程崇尚儒學,尊奉孔子,乃築台以望魯,並取名望魯台,魯台山由此得名。二程學識淵博,詩文出眾,為宋代大理學家,譽滿國中。為緬懷先賢,宋代始建「清遠亭」於魯台山。南宋時取雙鳳齊飛之意,改稱「雙鳳亭」。其間幾經坍塌,幾經修復。建國後,黨和政府於1962年和1984年兩次撥專款、聘巧匠精心維修。今日雙鳳亭,琉璃碧瓦,斗拱飛檐,造型嚴謹,氣勢恢宏。正面懸掛郭沫若題寫的「雙鳳亭」金字匾額,光彩奪目。1993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木蘭山:位於黃陂區北,距區城27公里。山勢呈南北走向,群峰攢簇,古木參天,方圓30平方公里,最高峰祈嗣頂582.1米,系大別山南麓的高峰之一。相傳南北朝時,羌胡入侵,木蘭山下一位姓朱名木蘭的巾幗英雄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馳騁疆場12年,屢建奇功。班師回朝後,封她為武召將軍佐侍郎。木蘭不受朝祿,願歸桑梓奉養父母。從此,木蘭山因是一代女傑的家鄉而聞名於世。山上至今還保存著這位女將軍的許多勝跡。木蘭山又是湖北著名的宗教聖地。其宗教活動始於隋、興於唐而盛於明,是我國歷史上道佛兩教活動的中心區域之一。山上先後修建寺、觀、廟、庵30多座,有「七宮八觀三十六殿」之說。木蘭山還是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的誕生地。為紀念木蘭山地區的革命斗爭,胡耀邦、李先念、徐向前、陳再道、詹才芳先後題詞。1983年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⑤ 黃陂有哪些山
黃陂有木蘭山、大頂山、雲霧山、雙尖峰等
⑥ 黃陂有分幾個區,
黃陂為武漢市來的一個區自
黃陂(pí)區是湖北第一台鄉,第二僑鄉,中國泥塑之鄉。黃陂人素有"無陂不成鎮"的美稱。黃陂區與武漢市中心城區一水相依,五橋相連。黃陂區黃陂區位於湖北省東部偏北,武漢市以北,地跨東經114°09′—114°37′,北緯30°40′—31°22′。區域面積2261平方公里,約佔全市的1/4,耕地面積80.5萬畝,其中,水田64.7萬畝,旱地15.8萬畝,林地面積104萬畝,可養殖水面28.7萬畝。;人口113萬,約佔全市的1/8,,其中鄉村人口89萬,農村勞力45萬人。是武漢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城區。現轄19個街鄉鎮場,611個村(隊)、45個社區。
截至2008年12月31日,黃陂區轄13個街道、1個鎮、2個鄉:前川街道、祁家灣街道、橫店街道、羅漢寺街道、灄口街道、六指街道、天河街道、武湖街道、王家河街道、長軒嶺街道、李家集街道、姚家集街道、蔡家榨街道、三里鎮、蔡店鄉、木蘭鄉。區政府駐前川街道。
⑦ 黃陂有哪些景點
黃陂有木蘭山,木蘭草原,雲霧山,木蘭天池,木蘭湖,清涼寨,勝天農庄,素山寺國家森林公園,錦里溝,鐵寨等景點。
木蘭山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北部,距武漢主城區50公里,海拔582.1米,她東擁木蘭湖、南瞰木蘭天池、西挽灄水河、北枕大別山,國土面積78平方公里,是木蘭生態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部地區著名的道教聖地。木蘭山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因木蘭將軍而得名,是木蘭將軍的故里,佛道兩教聖地。同時入選古黃陂十景和木蘭八景。
享有「西陵勝地、楚北名區、陂西陲障、漢地祖山」美譽的雲霧山,地處武漢市黃陂區西北部李家集街道泡桐店境內,距武漢市中心城區65公里,距黃陂城區29公里;是一處以山地為主的自然風景區。為木蘭八景之一,國家AAAA級景區。擁有歷代兵家博弈所遺存的古代城寨龍王尖石寨。每年元宵燈會,黃陂木蘭雲霧山舞僵獅子盛行。木蘭雲霧山地處武漢北部,總面積20多平方公里。這里有「十里花山,八里柳溪,一山兩教,四季香火」,還有非遺泥塑、白鷺林、花語山。雲霧山蘊藏著千萬株形態各異的杜鵑,這里是全國著名的杜鵑花研究基地,雲霧山杜鵑花節頗受關注。
木蘭天池(Mulan Great Lake),是中國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重要組成部分。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北部的石門山,距武漢市中心50公里,距武漢天河國際機場40公里。景區面積13平方公里,由「浪漫山水」、「高峽人家」和「森林公園」三大主題景園鏈接成一個南北走向,長達十餘公里的森林山水大峽谷。整個景區分為風景游覽區和休閑度假區。主峰海拔520.6米,景區內以觀賞飛瀑、溪潭、怪石等景觀為主。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
木蘭湖旅遊度假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境內,與荊楚名岳木蘭山毗鄰,距武漢市中心 60公里,有高速公路相通,這里水豐鳥美,人傑地靈,是觀光旅遊、休閑度假的湖北省省級旅遊度假區,被人們譽為荊楚明珠、武漢市的後花園,木蘭八景之一。花木蘭將軍幼時在此飲馬而得名。木蘭將軍廟和木蘭墓矗立於木蘭湖邊。湖區面積4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0平方公里。湖岸線長57公里,有132個湖汊,23個島嶼,13個泉眼。木蘭湖鳥島長年棲息著各種鳥類10餘萬只,其中30%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春秋之季,鷺鳥在此交替雲集,蔚蔚壯觀。明代藩王博物館和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築博物館位於木蘭湖畔。木蘭川內明末清初興建的古民居民俗村——大余灣已被批准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清涼寨景區位於蔡店街道西北部,是中國木蘭八景之一。國家AAAA級景區。距武漢市中心城區85公里,距黃陂中心城區(前川)62公里,平均海拔600餘米,景區總面積6000餘畝,年平均溫度低於武漢市中心城區4-6度;山體高大陡峭,植被豐富,層巒疊嶂。木蘭清涼寨十里中華櫻花、映山紅、油菜花、茶花花花飄香,推出的攀水瀑布、古炭窯、滴水觀音、九龍飛瀑等旅遊景點,加入豐富多彩的祈福、採茶等活動。清涼寨深秋,三角楓等多種秋季紅葉樹種面積3000餘畝,形成艷麗的秋季紅葉景觀。景區內劉家山和丁家山兩個高山自然村銀杏樹達5萬余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古銀杏近百株,是武漢市境內目前最大的高山古銀杏群。
勝天農庄,即木蘭勝天風景區,國家3A級名勝風景區,湖北省五星級農家樂,坐落在武漢市黃陂區王家河街道境內,為國家3A級景區,東臨紅崗山茶場,南接王家河,西連木蘭山,北望木蘭湖,是黃陂木蘭景區之一。勝天農庄始建於1995年,前身是知青下放的勝天林場。佔地面積6000餘畝,其中水面300餘畝。她四面環山,中間是水,風景秀麗。2000年創建戶外休閑基地。勝天農庄歷史遺跡豐富。茶麻古道上留下的是古代的商旅足跡,它記載著「茶麻古道」的歷史滄桑。靈宮殿的建造與白馬寺與木蘭山道觀同步,始建於唐朝,它是當地民間宗教歷史的見證。
素山寺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武漢市黃陂區長軒嶺街道,擁有山林近萬畝,稀有植物和珍禽異獸百餘種,原為國營林場。總面積共25000畝,森林覆蓋率達98%,各種珍貴動植物達1000餘種,如國家二級珍稀保護動植物山柏、橲樹、麂子、大鯢等。1992年被國家林業部門評為國家森林公園,同時也是三峽植物保護移植基地。素山寺森林公園作為AAAA級景區黃陂木蘭天池的三期園區投入開發。緊鄰木蘭八景,靠近苗寨AAAA級景區錦里溝和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大余灣。
錦里溝旅遊度假風景區,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北部蔡店街道境內,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土家族地區的兩大土司施南土司下屬的忠峒土司第十七代土司王在清朝雍正年間從鄂西恩施州宣恩縣遷至在鄂東,選中了黃陂區蔡店街道,經過近300年的發展變遷,擁有大量的土家山寨。
鐵寨風景區山體屬喀斯特地貌,山上岩石裸露,在千百年風雕雨琢、鬼斧神工之後,更是象形附會,惟妙惟肖。在眾多奇山異石之中:巨鯨出水、神龜入海、王母仙桃、神劍開石、玉版壓山、鐵漢神腳、如來神掌、瑤池仙子、花籃扣妖、果老問道、神像流淚、巨蟒呲牙、觀音神眼、金頂神廟、峭壁飛虹、玉簫化竹、參天神樹等奇景。還有那段坊間相傳的八仙故事,則是活靈活現,絕世無雙,因此鐵寨也有「八仙神話奇石園」的美譽。
⑧ 黃陂有什麼好玩的
木蘭山啊!
木蘭山位於黃陂縣城北30公里處,系大別山南麓的高峰之一。因山中多長木蘭樹,故名木蘭山。又因「木蘭將軍」的傳說,使山蒙上神秘色彩。山上現存「木蘭將軍之墓」碑。木蘭山以其山勢嵯峨、群峰攢族、雲霧繚繞、古木參天為遊客稱道。
明朝詩人朱臣頤寫了一道題為《木蘭山》的詩:「未有木蘭先有山,山名偏借木蘭補。木蘭與山名俱在,山並木蘭爭萬古。」明代詩人屠達曾說:「木蘭為西陵最勝,蓋三楚之極觀。」
木蘭山除了自然景觀雄偉壯美外,人文景觀也有特色。其主要的有玉皇閣、金頂、祈嗣頂3主峰建築;有朝聖門、南天門、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5道寨門;有玄武殿、娘娘殿、木蘭殿、朝天宮、帝主宮等32殿。
木蘭山作為武漢市郊的風景游覽區,按其地貌和環境特點,逐步建設古寨、石景、花苑、避暑四個小區,以「春秀美、夏艷美、秋豐美、冬壯美」的迷人景緻,迎接海內客人前來觀光游覽。
《木蘭山的傳說》
木蘭山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北部,距武漢市50公里,海拔581.1米,「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木蘭山相傳是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鄉,這里的山山水水都和千古流芳的木蘭息息相關。
據縣志記載,古代有位叫朱異的千戶長,住在山北的雙龍鎮,因年逾半百無後,常登木蘭山求嗣,後來生了一個女兒取山名木蘭,木蘭山上的祈嗣頂相傳是木蘭父親求子的地方。
木蘭殿始建於唐代,重建於明代,殿里的三尊大的塑像代表木蘭的三個階段,這是她當將軍時的形象,這是她從軍前的形象,這是她從軍時的形象。
相傳木蘭18歲那年,羌胡侵犯邊關,木蘭父親連接12道兵書,但老將軍年老體弱,木蘭削發女扮男裝。12年後,木蘭已是一個赫赫有名的將軍了,唐太宗要封他為昭烈將軍,木蘭請求回到父母身邊,盡女兒的孝心,遠近的鄉親們為木蘭的事跡所感動,在木蘭山刻了木蘭將軍坊。
木蘭山的石雕都採用了本地的石料綠簾石鐫刻而成。「唐木蘭將軍坊」高5米、寬9米,下刻二龍戲珠的浮雕,雙鳳在上,雙龍在下真是寓意很深的佳作,也是尊重女子氣節的真實寫照。
坐落在海拔520米的千尺峰上的玉皇閣,始建於唐代,閣高10米,相傳是木蘭將軍凱旋歸朝後,朝廷賜冠的地方,整個建築沒用片瓦寸木,都用大小石塊交錯干徹而成。
棋盤石狀太極,凌空聳立在峭壁之顛,傳說木蘭將軍解甲歸鄉後,時常到這塊巨石上同道人下棋。
這塊巨石叫下馬石,相傳是木蘭將軍下馬的地方。
采訪:
我是黃陂鐵矢墩的人,為什麼叫鐵矢墩呢?是木蘭將軍為出征代父從軍以前,在我們鐵矢墩煉過了鎧甲。
木蘭山南陡崖間有一泓碧水,這就是木蘭天池,相傳木蘭小時候經常到天池旁舞劍揮刀,操練十分刻苦認真。
我們現在站的地方,是木蘭將軍歸來以後,她去世,鄉民們為了紀念這位巾幗英雄,在這地方,用土一人一擔把它挑起來,堆成一個墳。
在中國,有5個地區都把木蘭說成是自己家鄉的英雄。
木蘭將軍的豐功偉績和她作為一個女子能代父從軍,歷代都有替父參軍、替夫參軍、替兄參軍,所以我們都希望自己的故鄉有這么一個名人,感到無上的榮光。
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女子不入史,所以木蘭到底是什麼地方的人已無從考察,唐代大詩人杜牧曾游木蘭山,並賦詩一首: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贊頌了木蘭女扮男裝,奔赴沙場英勇殺敵的高風亮節和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
自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辭》問世之日起,木蘭從軍的故事在神州大地已廣為流傳,甚至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老幼皆知。上千年過去了,《木蘭辭》的作者早已不知是何人了,但她的作品卻一直流傳至今,並被編進中學語文課本,被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們傳誦著。
⑨ 黃陂有什麼大學
黃陂沒有大學
真的
⑩ 黃陂的禮節有哪些
黃陂有句老話,抬頭嫁姑娘,低頭娶媳婦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俗稱「過年」。城鄉居民極重視。臘月二十四「過小年」,打揚塵,「送灶神」。臘月三十,張貼春聯、門神,除舊布新。一般選擇這一天全家團聚,祭祀祖先,「吃年飯」。除夕之夜,全家圍坐「談年」至曉,謂之「守祟」;長輩給小孩送「壓歲錢」。初一凌晨,燃放爆竹辭舊迎新。清早,晚輩給長輩拜年。初二、初三,親友互相拜年,互致祝福。初一至初三,忌潑水、掃地、挑水、動用針剪,忌說不吉利的語言。初三,燒香燭、燃鞭爆「送年」。解放後,一些封建迷信習俗漸被摒棄。春節期間,開展擁軍優屬活動,機關團體放假3天。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亦稱「燈節」。家家戶戶吃元宵(糯米湯圓),門前懸掛燈籠。城鄉興辦燈會,舞龍燈、獅子、彩蓮船、蚌蚌精、高蹺等。一般是初十「鬧燈」,十三「試燈」,十五「玩燈」,十六「送燈」。大的灣村還接戲班唱戲。一連熱鬧幾天。
花朝節 農歷二月十二,相傳為百花仙子生日,為婚嫁之吉日。
三月三 是日出門「采青」、「踏青」、「游春」。傳說當日以地菜花煮雞蛋吃,可治頭暈。
清明節 家家戶戶門前插柳枝,掃墓祭祖。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又名端陽節。各家門前插艾蒿、菖蒲,吃鹽蛋、粽子、芝麻糕、綠豆糕,飲雄黃酒。兒童耳鼻孔塗抹雄黃酒,頸上掛香袋,以驅除「五毒」。在河、湖舉行龍舟競賽,紀念屈原。
吃新節 又名過半年。農家在小暑前後逢卯日取新谷為食,並置酒肉,接已嫁的姑娘回娘家團聚。有「鄉里人,兩道葷,過了年,盼吃新」之說。
六月六 相傳是日為雷祖生日,俗稱「龍曬衣」。此日,開箱曬衣被,防蟲蛀。
乞巧節 農歷七月初七,相傳是牛郎織女在銀河相會。婦女於此日向織女乞求智慧。
中元節 農歷七月十五。自七月初一於十五期間,各家自選一日,備酒餚祭祖。出嫁婦女,必於此日回娘家省親祭祖。富家大戶請僧道做「盂蘭會」,超度亡靈。一般人家晚間「燒『包袱』(上書祖宗姓名的冥錢封包)」,乞求亡靈庇佑。解放後僅存燒紙錢之舊俗。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是日闔家團聚,置酒饌,吃湯圓、月餅、寓月圓家圓之意。晚上「賞月」,有的竟通宵達旦。
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時序深秋,天高氣爽。民間多籌辦冬藏事。文人雅士則登高眺遠,賞菊賦詩。
臘八節 農歷十二月初八,(亦稱臘月初八)各家用南瓜、黃豆、花生、糯米、紅棗、蓮米、薯干、綠豆混煮為粥食,謂之吃「臘八粥」。
第二節 婚嫁
一、普通婚俗
定婚 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相信生辰八字。八字無沖無克,雙方父母同意,便可訂親。訂親時男方備酒席,請親族中有名望者陪媒。女方用紅紙寫好「庚書」(生辰八字),置於拜盒,由媒人交男方,稱「發八字」。男方據女方提供的尺寸做好衣物等,由媒人送給婦方作信物。亦有「血盆定親」、「指腹為婚」者。
報日 男方在徵求女方同意之後,將迎親日期正式通知女方,謂之「報日」。報日前根據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選擇黃道吉日,由男方用大紅紙寫成「龍簽」、「鳳簡」(即婚期通知書),連同按女方要求籌辦的禮品、禮金一並送到女家。
搬嫁妝 結婚前兩天,男方到女方搬嫁妝。女方待酒、給腳力錢。錢用紅紙包好,數量不等,但對背帳子、挑百子捅(馬桶)、腳盆(俗稱「小家業」)和掌鑰匙的人要封大禮。女方事先將嫁妝擺在客堂中,讓人觀賞,謂之「亮嫁妝」。嫁姨由「全福人」(兒女雙全的婦女)縫制,也由「全福人」鋪床。在新娘進房這前,新郎要選一兒童陪睡,謂之「壓床」。
迎親 男方打發花轎迎取新娘。發轎前,先對花轎敬香、放鞭炮;牽娘點燃3支紅香,托著鏡子照花轎的四周,謂之「照轎」;而後鎖橋、發轎。迎親隊伍一路放鞭鳴銃,敲對子鑼。到達女家門前,須投帖叫門;女方則再三索要「喜錢」,直至滿意時方可開門迎入。
新娘出嫁前一天,請禮賓「開眉」(用緔鞋線絞去臉上的汗毛)。上轎前梳妝打扮,頭頂一塊大紅綉花方綾,謂之「蓋頭」。臨上橋痛哭一番,稱「哭嫁」。
迎親花轎來去不走舊路,去時繞道走,回時走捷徑。中途換人不歇轎;停轎不落地。迎至家門,舉行「回車馬」儀式,鼓樂齊鳴,叫喜聲不絕。
拜堂 花轎入宅、鳴炮奏樂。牽娘打開轎門,牽出新娘。先拜天地,後拜家神、祖宗、父母,最後夫妻交拜,入洞房。新郎先向新娘行大禮,然後揭去新娘的蓋頭;夫妻並排坐床沿、喝交杯茶、交杯酒後,新郎出房招待賓客。客人散後,新郎回房,新娘斟茶敬新郎,並行大禮。富家大戶請禮生、樂生呼禮,一般分告祖、回鑾、踩堂、拜曉等四堂禮,以踩堂最為熱鬧。黃陂的踩堂歌別具一格,被《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收錄。
鬧新房 新娘進房後,開始鬧新房,亦稱「盤新娘」。男女老幼均可與新娘嬉笑打鬧。用衣服兜些紅棗、豆子、花生,摻雜苦楝砣等涌進新房,向床上和新娘的身上撒去,名曰「撒帳」。隨後,眾人或坐或立,七言八語,或說戲謔新娘的「
四言八句」,或提難以答復的問題難為新娘,或要新娘、新郎做一些表示親妮的動作。總之開各種各樣的玩笑,直至深夜方散。
回門 婚後第三天,由新娘的兄弟去新郎家接姑爺姑娘雙回門。並在當天日落前送回新郎家。新娘回到新郎家進門前,要在用板凳或木梯搭成的「橋」上走過,叫過橋。過橋後要「拜旗」,所謂「旗」,即綁在樹上的門幔。這些都是鬧劇,為婚後余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