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武漢黃陂 > 黃陂填湖

黃陂填湖

發布時間:2020-12-01 18:25:06

① 安徽廬江縣為什麼有個叫黃陂湖的湖,和黃陂有關系嗎

沒有 關系 的

② 我的家鄉黃陂湖作文350字

在我的生活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家人,我生活在一個很平凡的家庭,但我不會因為這樣而感到苦惱,因為在我平凡的生活中,總有父母每天無微不至的關懷,兄弟姐妹的嬉鬧,讓我感到很溫暖。妹妹也快要上大學了,我為她感到驕傲和開心,讓我也緣了大學夢。
生活總是平淡而又無味的,記得曾經有人跟我說過,生活就像一面鏡子,如果你對著它笑,那麼在鏡子里的你也總是笑著的。我不追求奢華的生活,也不追求精彩的人生,我喜歡平靜的生活,就像平靜的水一樣,簡單而又透明。但是往往事宜願違,生活不可能那麼的平靜,就像水也不可能一直平靜下去,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兄弟之間的反目成仇,親人永遠的離你而去,還有一直要為生活不停的忙碌著。等等這些都會使你在生活里嘗盡酸甜苦辣,但是只要你對生活有著美好的嚮往,對於你周圍的人有著包容的心,關心著你的親人,只要把愛放在心上,用你的微笑和關心感染你身邊每一個人,用堅強的毅力克服遇到的種種困難,以一個平常心去面對問題,對於我來說這就是享

③ 武漢的江河湖泊

太多了!不讓抄一點點打?

武漢境內的長江、漢江、倒水河、灄水河和舉水河等5條河流的水質均達到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郊區縣水質基本達到天然飲用水標准。以城區為中心,以長江為主幹構成的龐大水網,保證了良好的森林植被以及生態環境。長江由漢南區進入武漢市,自西南向東北流,到天興洲又折向東南,在左嶺附近又折向東北,在新洲區大埠出境,流程150.5公里。長江武漢段水量大,年平均7100億m3、汛期長、水位變化顯著。河道比較平直,但有丘陵逼近江岸,控制河道,使河道受約束,產生了天興洲、白沙洲等淤積而成的沙洲。長江武漢城區最窄處位於武漢長江大橋下,寬1100米;最寬處位於青山鎮,寬3880米。漢江從蔡甸區進入武漢市,在南岸咀注入長江,在武漢境內河道彎曲達22處。

湖泊

武漢素有「百湖之城」的美譽,現有大小湖泊166個,承雨面積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5個。在正常水位時,湖泊水面面積為942.8平方公里,湖泊水面率為11.11%,居全國各大城市的首位。其中主城區湖泊41個,遠城區湖泊129個,其中跨市、區湖泊9個。各區湖泊數量最多的是蔡甸區擁有湖泊49個,黃陂以23個湖泊位居第二。其他各區湖泊數量分別是:江岸2個、江漢7個、硚口2個、漢陽7個、武昌4個、青山2個,洪山17個、東西湖20個、蔡甸區49個、漢南6個、江夏17個、黃陂23個、新洲14個。
主城區湖泊名錄
江岸區:塔子湖、鯇子湖。
江漢區:西湖、北湖、鯇子湖、機器盪子、菱角湖、後襄湖、小南湖 。
硚口區:張畢湖、竹葉海 。
漢陽區:月湖、南太子湖、北太子湖、蓮花湖、墨水湖、龍陽湖、三角湖(跨蔡甸區)。
武昌區:紫陽湖、四美塘、沙湖-外沙湖、沙湖-內沙湖、東湖-水果湖。
洪山區:南湖、曬湖、野芷湖、楊春湖、東湖(跨武昌區)、嚴西湖、嚴東湖、湯遜湖(跨江夏區)、野湖、王家湖、竹子湖、青潭湖、青菱湖、北湖、車墩湖、五加湖、黃家湖(跨江夏區)。

武漢市位於長江中游,長江從市境中央橫貫東下,江北有漢水縱向來匯,分割市區為武昌、漢陽、漢口三部分,形成武漢三鎮隔水相峙的格局。長江武漢段有8條支流,依其流向分別從南北注入長江。這些河流港漢又與諸多湖泊串聯,不僅是武漢市水運網路的主幹,又為武漢市工農業生產、人民生活用水提供豐富的水資源。

境內水域面積有1 370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16.76%。

主要河流有8條,其基本特徵如下:

長江 中國第一大河,其幹流由漢南區流入市境,經漢南區、漢陽縣、武昌縣、黃陂縣,在青山區白滸山下離市區,由新洲縣向家灣出境。

市區江段流程為60公里,市轄縣流程為85公里,合計長江武漢段市境流程145公里;其江面寬度一般為1 000~1 200米,最寬處達3 400米。最高水位為1954年8月18日的29.73米,江水深45米,最大流速每秒3米;最低水位為清同治四年正月初九(1865年2月4日)的10.08米,江水深26米,流速每秒1米。江底砂礫層一般厚25米,江水常溫平均16~19'C,屬弱鹼性淡水。

長江在武漢市境內北納東荊河(又稱通順河)、漢水、府河(淪水)、灄水、倒水、舉水等支流,南接金水、巡司河、青山港等較大支流。長江武漢段為順直分汊河型,江水上自漢南區入境後,主流流向在洪水和枯水期有所不同。枯水期主流偏左岸下行,遇白沙洲分為兩股,主流居左沿漢陽區荒五里邊灘,下行至漢陽邊灘過渡到右岸,與另一股經白沙洲右漢潛洲右緣鯰魚套而下的支流,匯合於長江大橋上游500米處。然後主流從大橋第七孔下泄,接漢水來水貼武昌岸而下。至徐家棚附近,被天興洲又分為兩股,主流沿右岸蔣家墩進入右汊,並逐步過渡到天興洲右緣,貼岸流至武鋼工業港出洲尾後,再次向左岸水口過渡,被天興洲頭分割的左汊水流自石油碼頭貼諶家磯、西流灣、五通口、沙口而下匯合主流後貼陽邏岸下,至龍口附近又逐漸過渡到右岸,經白滸山出境。

洪水期楊泗磯受大軍山挑流之勢,主流折向左岸沌口,入白沙洲右汊中部,沿楊泗港而下,靠長江大橋漢陽岸4號孔泄出,接漢水來匯,主流又偏右岸,流至天興洲,分左右兩股下行,抵沙口附近匯流,靠陽邏岸而下,經白滸山離境。

長江武漢段的南北岸有幾對山磯,即紗帽山與赤磯山、大軍山與砣船磯、小軍山與楊泗磯、哈蟆磯與石嘴、龜山與蛇山、諶家磯與青山以及陽邏十里長山等節點,控制江水橫向擺動。為此,此段河床基本穩定,岸基變動不大,並以龜山與蛇山為共軛點,分為上下兩截。上截幾個節點,約束長江在此呈現藕節狀江段,龜山與蛇山之間的江面窄而水深,江寬為1 160米。自此以下,江面漸寬,至青山處寬達3 400米,江水既淺,且被天興洲割為兩股。多年來主流左右滾動,至本世紀初,主流線穩在右岸,其流量占總流量的90%,天興洲南緣被江水沖刷塌縮,年幅度達0.3公里,而北緣淤積增多,洲體北移,右汊遂辟為主航道。

漢水有沔水、夏水、襄河、漢江等稱。其幹流有3個河段,從源頭至丹江為上游,長890公里;下至鍾祥縣皇莊為中游,長270公里;再下至武漢龍王廟為下游,長382公里,幹流全長為1 542公里。漢水從西向東由漢川縣張灣鄉流人市境,在新溝水口左岸進入東西湖區,抵漢口集家嘴匯入長江,境內流程62公里;其中市區流程為48.8公里。

漢水河道在市境彎曲狹窄,且多分汊,河勢左右擺動,水流沖刷兩岸崩塌嚴重。新溝河段為一急彎,彎曲半徑甚小,河岸逐年被沖刷塌崩。1963年8月,在彎頸附近沖出新水道,新老河床同時過水,截彎後,流程縮短1.3公里,比降流速增大,加之河岸抗沖力差,致使新河道沖深擴寬,老河道受迴流影響於1964年淤塞,漢水全部改走新道。

漢水注長江之口,兩岸無山磯控制,歷史上河水多次改道入江。兩宋時,漢水有兩個入江口,且並存於龜山南北兩側,兩支分流流量時有強弱。明成化初,漢水在郭師口(一作郭司口)一段裁彎取直,龜山南側河道從此淤塞。自此漢水注江定位於龜山北麓,漢口即從漢陽縣析出。漢水武漢段有彎道22處,主要彎道為水口段、楊柳青呂家灣段和劉家台段3處,進入市區有易家墩、陳家墩和羅家墩3處。漢口附近河寬為200米左右。

漢水武漢河段水文泥沙特徵對河床變化有一定影響。據仙桃水文站數據顯示,漢水下流最大流量為每秒14 600立方米,最小為每秒180立方米。按年徑流總量測算,年平均輸沙率最大為每秒5 030公斤,最小為每秒487公斤。在均縣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建起後,漢水輸沙量顯著減少,前後相差3.37倍。

東荊河(古稱沌水)』發源於漢水下游南岸龍頭拐,是漢水下游唯一的天然分洪道,由沔陽縣龍家台入境,向東流經曲口,在漢陽縣南部與杜家台洪道匯合後,至漢陽沌口鎮以南注入長江,市境流程55公里,流域面積3 782平方公里。

東荊河自大洞口至沌口鎮一段長17公里,此段河面開闊,水清碧透,洪水期河寬約500米,枯水期河寬100米左右;春冬季水深2~3米,夏季水深達10米;一般流量每秒1 000立方米,汛期最大流量每秒達6 000~8 000立方米。舊時,東荊河經常泛濫成災。解放後,沿河兩岸人民築堤建閘,基本根除水患。

府河有兩個河段,上段名浸水、界河;下段名淪河、朱家河。府河發源於湖北隨州市大洪山北麓,原流經隨縣、安陸、應山、雲夢、應城、漢川六縣入漢水。1959年湖北省治理刁汊湖,改府河下流由雲夢東進孝感,至卧龍潭與環水匯合,再入市境黃陂縣與灄水並流,流經東西湖北面,在漢口諶家磯入長江,市境流程48公里。

灄水 源頭有兩處,即大悟縣的老君山和小悟山。自大悟縣河口鎮進入黃陂縣,從北到南縱穿黃陂縣境,至五通口與諶家磯之間的江嘴入匯長江,市境流程105公里。

倒水、舉水 發源於鄂豫交界的大別山區,流域面積分別為1 793和4 045.6平方公里。倒水自紅安南入境,上流比降大,水流如傾倒,故名;舉水自麻城縣南入境。兩河自北向南縱貫新洲縣,分別在該縣的龍口和大埠鎮入長江,境內流程分別為43和51.4公里。

金水河(又名塗水、濞水) 發源於鄂東南幕阜山,流域面積為2 676平方公里。自咸寧縣斧頭湖入境,流經武昌縣西南部,在金口鎮匯人長江,境內流程43公里。

按漢口水文站及各支流實測水文資料計算,長江多年平均徑流量(漢口測量斷面)為7 070億立方米(其中漢水388.4億立方米、金水16.73億立方米、府河O.78億立方米)。漢口站以下三水(灄水、倒水、舉水)為36.73億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過境地表徑流量為7106.55億立方米。除河流、湖泊外,全市還有較大的渠道45條,全長558.78公里;有較大的河港107條,全長339.81公里。(表37)

表37 武漢主要過境河流特徵值統計表

河名
代表地區
平均坡度(‰)
境內流程

(公里)
流域面積

(平方公里)
流量(秒立方米)
多年平均徑流量

(億立方米)

最大
最小
平均

長江
漢口
0.159
145
1 800 000
76 100
2 930
21 100
7 070

漢水
仙桃
0.78
62
159 000
12 300
325
1 230
(388.4)

金水
金口
3.O
43
2 676
216
0
53.2
(16.78)

府河
東山頭
11.4
48
15 208
11 000
0.5
10.9
(10.780)

灄水
長軒嶺
12.8
105
1 317
3 160
O
305
9.620

倒水
李家集
4.8
43
1 793
3 100
O
23.9
7.537

舉水
凹子港
4.3
51.4
4 055
5 180
O
61.5
19.395

註:括弧內的數字,表示已計入漢口站長江多年平均徑流量之內的值。

地產河流武漢市大部分地區(武昌區、漢陽區、洪山區、東西湖區、漢南區)屬平原湖區,其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72.2%。這一區域地形變化緩慢,地面坡降不大,市區地產河流程短,河道窄,且有人工開挖者。

巡司河又稱里河,源於武昌縣湯遜湖,經李橋、板橋、千家街、長虹橋、武泰閘,至鯰魚套入長江,河長16公里;左匯黃家湖水,右匯南湖水,匯水面積460平方公里;武泰閘以下河段寬度50~300米。

徑河又名六姓河、六業河,西起東西湖徑河農場東埠,東至東西湖養殖場磨子口,流經閘河注入府河,全長14公里。其中府河從李家墩至盤龍城段為捷徑河,是現徑河的一段。

黃孝河位於漢口腹地低窪處,是原漢口城區的一條小河。明崇禎八年(1635年)築袁公堤,因就地取土,遂在六渡橋東北處掘挖成較大湖淌,並與後湖相通,形成一條全長12.4公里、寬20~30米、深3米、匯水面積84.6平方公里的渠道,舊稱「老河」。後因黃陂、孝感等商販藉此水路下漢經商,故名黃孝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張公堤築成後,堵住黃孝河的出水口,河水轉入後湖。

玉帶河 亦是在崇禎八年(1635年)築袁公堤的同時,為導泄漢水入江的人工河,河寬約兩米,緊靠袁公堤外。後因漢鎮人口漸增,居民逐水而居,河道變窄,至清同治三年(1864年)建築漢口堡,玉帶河隨之全部填湮。

新河又名小新河,位於武昌積玉橋與徐家棚之間,系清末為便於商船停泊避風,人工開挖的一條新河。向東呈弧形突出,南注入長江,河長約1 000米,寬約30米。

東流港河 位於東西湖區東北部,西起徑河口,東至塔耳頭泵站,經排水站排入府河。全長4.5公里,河寬60米,最寬處150米,平均水深1.5米,最深3米,沿線有大小港汊20餘條。

漢北河 為1972年建成的人工河,西起天門縣萬家台,向東至武漢市辛安渡後,分南北兩支,北支從孝感縣東山閘接府河注入長江,南支從東西湖區新溝閘泄入漢水。全河長110公里,其中流經市境東西湖區的流程為7.8公里,河床寬30~112米。以河道位於漢水之北,故名漢北河。

另外,分布在黃陂、新洲兩縣的低山區小溪、細流眾多,承雨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條,細小支流有350餘條。這些河流都是山溪性的河流,其特點是大雨後常有洪峰出現,但調蓄洪水能力很差。山洪暴發時,有的河流的洪水直接注入當地水庫;有的河流的洪水流人江河。(表38)

表38 武漢市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地產河流統計表

區縣
河名
長度
所經區、縣位置

(公里)
發源地
流經地
流入河

黃陂縣

李集河
30.5
大悟孫家沖
黃陂姚集
灄水

蔡店河
11.5
蔡店茅屋集
黃陂姚集
灄水

李有亮河
39.O
蔡店陳沖
黃陂姚集
灄水

梅店河
129.5
天崗、姚家山
長軒嶺十棵松
灄水

泊沫港
139.2
朱家山、龍王尖

泥河

長匯河
221.5
塔耳新屋嘴
流入夏家
寺水庫

西里甲河
26.0
長堰金王
家沖
灄水

洪山區
巡司河
16.O
湯遜湖
武泰閘
長江

漢南區
螞蟻河
17.4
漢南東城垸
水洪大嘴
長江

新洲縣

沙河
37.O
麻城黃麻
白塔河
舉水

西流
白塔河

道觀河
12.7
大綺山

南流
鮑湖

孔子河

盤石橋
三台河
長江

少河
16.4
黃崗官坳

少潭河水庫

周鐵河
15.7
將軍山
周家寨
沙河

賀橋河
31.3
蟠塘羅
鄭樓
沙河

三廟河
15.1
黃崗馬鞍山
舊街
沙河

打石河
16.5
潘塘鎮

街埠河
10.71
南極鄉
倉埠
武湖

【湖泊】 武漢市境內有大小湖泊140餘個,承雨面積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5個。在正常水位時,湖泊水面面積為942.8平方公里,湖泊水面率為11.11%,居全國各大城市的首位。境內湖泊因位於江漢平原邊緣,多系河間窪地湖、河流壅塞湖和河流遺跡湖,亦有因地殼運動形成的構造湖。有的湖泊湖水侵入丘陵崗地的侵蝕河谷,湖岸曲折,港汊交錯,湖岸有侵蝕崖和湖濱階地等。較大的湖泊有武昌縣的梁子湖(跨武昌縣、鄂州市、大冶縣)、斧頭湖(跨武昌縣、嘉魚縣)、魯湖、湯遜湖,漢陽縣的東湖、西湖、小嗇湖,黃陂縣的童家湖(跨黃陂縣、孝感縣)、武湖(跨黃陂縣、新洲縣)、後湖,新洲縣的漲渡湖,市區與近郊的東湖、沙湖、南湖、嚴東湖、嚴西湖等。湖泊水淺汊多,消落區大。一般水深為2~3米,最深的湖泊是武昌縣的牛山湖,其水深為6米左右。大多數湖泊水質清新,透明度大,底部光照較強。多數湖泊為淺碟形,湖水位稍有變化,湖泊水面面積則有較大變化。漢陽縣的後官湖,當湖水位為18.5米時,湖泊水面面積為21 839畝,湖水位為20.5米時,湖泊水面面積為51 144畝。由此可見,湖水位僅2米之差,而湖泊水面面積之差竟達29 305畝。

主要湖泊 武漢市區與近郊主要湖泊有24個。清末,由於三鎮築堤建閘,隔斷江河與湖泊通道,大中型湖?白面積逐步縮小。1967年後,因圍湖造田,共有5萬畝的太子湖和北湖的水域面積僅餘1.2萬畝;隨後,嚴東湖、黃家湖和青菱湖亦填湖耕作,湖水面積銳減;野湖,外湯遜湖因歸屬糾紛則長期荒蕪。

東湖 位於武漢市東北部、市區的東部,是湖北省江漢湖群中的一個中小型湖泊。全湖山水環抱,風景秀麗,資源豐富,經濟價值巨大,具有供水、養殖、游覽等方面的綜合功能,是一個重要的內陸水體。

東湖原與沙湖、白羊湖相通,湖水緊貼青山江邊。清末,白羊湖淤塞成一條小港,東湖與沙湖隨後分離,東湖主體亦不斷淤小,自民國初至武漢解放初的40年間,東湖共縮減6平方公里。東湖又是敞水湖,湖水經青山港與長江相連,隨江水夏漲冬落。

1913年青山港重建後,東湖由天然湖泊轉為人工控制的內陸水體。全湖分為郭鄭湖、湯菱湖、小潭湖、團湖、筲箕湖、後湖、廟湖、喻家湖八部分,並與沙湖、陽春湖、戴家湖有水道相連,全流域面積約190平方公里,東湖本身集水面積約為119平方公里。

東湖水位一般在19.05米上下,此時湖水面積為30.75平方公里,湖水容積為7 350萬立方米,平均水深為2.2米左右;當水位達到最高21米時,湖水面積為32.8平方公里,最大容積達1.24億立方米,最大水深為5.88米。

東湖地處江漢平原東部,屬暖濕的北亞熱帶氣候。湖區多年平均氣溫為16.7℃,極端最高氣溫為40℃左右,比市中心低1~2℃;極端最低氣溫為~16.7 C,比市區高1℃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 160.5毫米,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 473毫米。東湖全年風向頻率以北風、東北風為最高,佔39 %;多年平均風速為2.3米/秒;湖區瞬時最大風速達15.9米/秒。

東湖平面形態復雜,全湖岬灣交錯,湖岸曲折。當水位為19.78米、湖水面積為31.75平方公里時,湖岸線長1l1.5公里,直線長11.3公里,折線長13.5公里,最大湖寬8.1公里,平均湖寬2.9公里,此時最大水深4.66米,平均水深為2.48米,水深具有北淺南深的特點。

東西湖 位於漢口西北郊。其中東湖又名綠野湖,原來湖水面積為22~26平方公里,湖坐標高15.5~19米;西湖原來湖水面積為81~87平方公里,湖坐標高19.5~20.5米。兩湖有長約5公里的徑河相連通,西湖水通過徑河與東流港流人東湖,再出府河人長江。

東西湖處於漢水和府河下游,這一地區的湖泊,主要是河流遺跡湖、河問窪地湖和河道變遷淤塞湖,包括桑台湖、月牙湖、黃土湖、巨龍湖、玉龍湖、黃四湖和杜公湖等,大小湖泊密布,河港縱橫,水系紊亂,排水不暢。全境東西長38公里,南北寬22.5公里,除吳家山、柏泉山、睡虎山和12個較高土墩外,其餘均蘆葦叢生,年年洪水泛濫。

本世紀50年代初期,經一些小型民垸圍墾,東西湖水面調蓄面積尚有90多平方公里;之後,由於圍墾建場,絕大部分湖泊已經消失。至今東西湖圍墾區調蓄水面在19.5米水位時,只有16.6平方公里,其中河湖水面9.4平方公里,溝港水面4.4平方公里,精養魚池水面2.8平方公里,其調蓄水面只佔全區面積的3%強。

月湖 位於漢陽區龜山西北麓,因形似彎月,故名。又分為上、下月湖。東西長3 150米,南北寬約450米,總面積達1.42平方公里。該湖原直達江邊,後因城市擴建,填湖造屋,面積日漸縮減,僅剩一泓湖水。

紫陽湖 又名滋陽湖,位於武昌蛇山之南,東臨首義路南段。湖水面積為357畝,水深2米左右。湖中多蓮藕,每至夏季,紫色荷花滿湖,故又稱紫陽湖。

青菱湖 古名長湖,因湖水清澈,野菱繁茂,多稱青菱湖。位於洪山區青菱鄉。湖東距黃家湖約2.1公里,西距十里長渠1.5公里,南與武昌區鳳凰山交界,北鄰青菱港約50米。50年代初,湖面36 000畝,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2米左右。湖面70%被青菱、荷花、蒿芭所佔;60年代,湖周農戶圍湖造田,以致湖面縮至9 000畝,平均水深僅1米左右,漸趨荒蕪。(表39)

已湮湖泊 武漢市地屬古雲夢澤范圍,由於地層結構變化,澤水面積縮小,陸地隨之擴展,遂形成一些構造湖、窪地殘積湖和水流改道的淤積湖,武漢乃成為百湖之市。湖泊大小各異,深淺不一,明清以前,即有內湖20餘個。後因地理環境的變化、城市建設的發展,城區內湖大都填築湮沒,所剩無幾。(表40)

表39 1985年武漢市區百畝以上湖泊一覽表

湖 名
坐落
面積(萬畝)
湖 名
坐落
面積(萬畝)

東湖
武昌東
4.83
太子湖
漢陽縣西南
O.77

沙湖
武昌姚灣
O.73
菱角湖
洪山區西
O.088

南湖
武昌南
O.96
東西湖
東西湖區
0.0(水域合計)

紫陽湖
武昌
15.03(公頃)
大湖
東西湖嚴家灣
O.39

北湖
青山東南
O.50
月牙湖
東西湖走馬嶺
O.07

嚴西湖
洪山區東
1.89
墨水湖
漢陽區三里坡
O.50

嚴東湖
洪山區南
O.95
龍陽湖
漢陽湯家山
O.27

湯遜湖
武昌東南
9.56
月湖
漢陽區東
0.08

黃家湖
洪山區南
O.88
蓮花湖
漢陽區東南
O.015

青菱湖
洪山青菱寺
1.18
換子湖
漢口西馬路
O.027

野芷湖
武昌區南
——
馬場湖
漢口新華路
O.02

野湖
武昌石嘴
O.28
北湖
漢口新華路
O.025

表40 武漢市城區已湮湖泊一覽表

湖 名
坐 落
湮沒情況

都撫湖(司湖、藩湖)
武昌區政府下首
填築為公園

西川湖
原與都撫湖相通
填築為公園

寧湖(菱湖、明月湖)
--
武昌築花堤填沒

都司湖
令武漢音樂學院
舊兩湖書院內湖,填築

西湖
今湖北醫學院附屬一院
填築湮沒

歌笛湖(鍋底湖)
今武昌水陸街與紫陽路之間
城市建設

長湖
今武昌紫陽橋北
城市建設

教唱湖
今武昌醫巡司街
城市建設

私湖
今鳳凰山西城壕附近
城市建設

筷子湖
今武昌區筷子街
城市建設

墩子湖
今武昌區紫陽公園
城市建設

紫陽湖
今武昌區紫陽公園
城市建設

小湖
今紫金山小龜山之間
城市建設

郎官湖(漢陽南湖)
今漢陽區鳳棲山南麓
明末已湮

小南湖
今漢口新華路
城市建設

崗柴墩
今漢口新華路
城市建設

花橋
今漢口趙家條
城市建設

四方凼子
今漢口新華路
城市建設

小湖
今漢口新華路
城市建設

四口
今萬松園路
城市建設

黑泥湖
今黃浦路西
城市建設

後湖(黃花地,黃花澇,瀟湘湖)
今漢口中山大道西北
1905年築起張公堤後,堤內漸淤成陸。今漢口後襄湖、南湖、北湖、換子湖、馬場湖和機器凼子等小型水域,皆為後湖遺址。

④ 黃陂五湖哪裡最熱鬧

黃陂很熱鬧什麽黃品源武漢那麼近直接到武漢這邊來就可以了呀。

⑤ 黃陂區聯投漢口郡旁邊湖是私人的嗎

當然是私人定製居住地,

⑥ 黃陂湖的「陂」到底是讀「PI」還是「PO」,有知道的嗎

「pi」那是只對黃陂縣專有的讀音。此處應讀「bei」,當地方言有的讀「bie」,是古語「bei」快讀後轉音而來。

⑦ 我要問的是湖北黃陂木蘭湖

在二七路乘輕軌一號線到漢口北下,再乘義快3到前川車站下,轉乘木蘭湖就可以了。大約90至120分鍾

⑧ 黃陂五湖在那

在武漢坐輕軌到終點站堤角,然後在堤角轉232 到五湖站下即到。

⑨ 武漢有哪些遺憾消失的湖泊

武漢50年"蒸發"89個湖泊
您知道,享有「百湖之市」美譽的武漢還剩多少湖泊嗎?您了解,江城這片「夢里水鄉」現存湖泊的面積嗎?權威部門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武漢城區湖泊由建國初的127個銳減至目前的38個。社會各界大聲疾呼:保湖治湖,刻不容緩!

「湖泊是地球媽媽明亮的眼睛」,曾經,武漢市內數百個大小湖泊星羅棋布,遍布三鎮,武漢當之無愧地被稱為「百湖之市」,湖泊成為武漢市民的驕傲。

然而,武漢市水務局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近30年武漢湖泊面積減少了228.9平方公里,50年來,近100個湖泊人間「蒸發」,楊汊湖、范湖等耳熟能詳的名字僅僅成為帶「湖」字的符號。目前中心城區僅存的38個湖泊,仍面臨著繼續被侵蝕的危險。

我國湖泊與水資源環境研究領域權威專家、華中師范大學教授金伯欣等專家認為,武漢湖泊數量減少、面積銳減,既有特殊歷史背景下圍湖造地、圍湖養魚的「歷史之殤」,也有因城市建設需要而填湖占湖的「發展之殤」,更有屢禁不止的違法填湖的「現實之殤」。

武漢曾經優於水,如今卻憂於水。面對嚴峻的湖泊保護形勢,武漢市長阮成發在多次重要會議上大聲疾呼:「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湖泊!」「要以對歷史負責的態度,來治理湖泊,保護湖泊!」金伯欣教授也呼籲:「政府當需鐵腕治湖,市民也應主動保護。」

武漢在湖泊保護方面也做了諸多努力,出台《武漢市湖泊保護條例》,實施「一湖一景」、「清水入湖」、「大東湖水網」等治湖工程。但是,一方面在花巨資治湖,一方面湖泊卻在繼續遭到侵蝕與破壞。

本報記者歷時兩月,就此進行深入調查采訪,為您講述武漢湖泊的命運變遷,展現湖泊保護的歷史、成績和難題,探尋湖泊保護的對策與良方。

30年來武漢湖泊減少34萬畝 半世紀吞掉近百個

浩浩長江奔騰而過,數百湖泊星羅棋布——武漢,因此被稱為「江城」、「百湖之市」、「夢里水鄉」。這是這座城市的驕傲。

而在今天,人們為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而欣喜的同時,也為湖泊保護的嚴峻現實而憂心。來自武漢市水務局的資料顯示:上世紀80年代以來,武漢市的湖泊面積減少了228.9平方公里(1平方公里等於1500畝,合343350畝——編者注)。近10年,武漢中心城區湖泊面積由原來的9萬余畝縮減為8 萬余畝,凈減少面積數千餘畝。

再往前看,建國初期,武漢市7個主要城區大小湖泊就達127個,目前僅剩下38個,總數已不及50年代初的1/3。這意味著,近50年來,共有近百個湖泊已經消失。譬如我們耳熟能詳的「楊汊湖」、「范湖」,水已不見,只留下一個帶「湖」字的地名。「一座湖泊是城市的一雙秀目,一窩笑靨,一隻美臍。」著名作家劉醒龍曾如此抒發對湖的眷顧。現實卻是,曾經清洌甘甜、捧之即飲的湖水,不少已變得污濁臟膩,甚至臭氣撲鼻,垃圾遍布;碧波盪漾的水面一片一片遭到蠶食,變成繁華的街市、寬闊的馬路和成群的樓宇——這幾乎是武漢市主城區湖泊近30年來共同的命運。照此下去,武漢的明天還會有湖泊嗎?

三鎮

曾經的夢里水鄉

碧水連天,荷葉連連,飛鳥蹁躚,群魚戲水,草長鶯飛,夏可摘蓮花,捕蝦蟹,戲清水;冬可采湖藕,觀飛鳥,嘗魚鮮。這不是畫家筆下的畫圖,而是老武漢人記憶中的真實圖景。

史料記載,1635年和1904年分別修築袁公堤和張公堤後,武漢成為水上鬧市,「帆檣林立,商賈雲集」,茶樓客棧,鱗次櫛比,綠荷紅蓮,烏梢青柳,亭台水榭,倒映水中,水鄉風情,秦淮不及。

在武昌城內,原有九湖。蛇山以南,今解放路東西各有一組湖泊。今人民電影院附近的菱湖,是舊兩湖書院的外湖,今花堤街即為菱湖的攔水堤,在堤的北端經平湖間出江,南與都司湖、東與西湖均相連。兩湖書院的內湖為都司湖,沿湖原來建有水閣、涼亭、長廊,風景寧靜宜人。

街東則有西湖和歌笛湖。西湖原有湖上花園,綠柳成陰;歌笛湖,因湖中蘆葦薄膜可做笛簧而得名,位於水陸街與紫陽路之間,現僅存歌笛湖街巷名稱。如今倖存下來的紫陽湖就位於其東側。另外,位於水陸街巡迴嶺和清真寺街附近有教唱湖,曾為楚王府歌伎集中的地方。

這些湖泊連成一片,這片湖區就是古南湖。古南湖外與長江相通,各個子湖之間的湖堤即為街道。從蛇山俯看下去「荷葉彌望」,蓮香撲鼻,黃庭堅曾有詩雲「憑欄十里芰荷香」。古南湖隨著舊武昌城從蛇山北擴展到山南而包入城內了,現在的南湖指城外的赤欄湖。

此外,今紫陽路北,復興路和烈士街之間曾有彎把湖。鳳凰山以北,中山路以南得勝橋、西城壕街一帶原有應山湖。舊城西北外筷子街附近有筷子湖。而如今,這一帶除沙湖外,這些小湖均已不復存在。當時的沙湖水域可達青山港,與長江直連可通船。

漢陽的湖泊除了古郎官湖和今蓮花湖外,最著名的要數月湖了。月湖的范圍原來從梅子山向東在龜山北麓直達江邊。龜山、梅子山凸出湖中,古琴台、崇福寺、鍾樓、文昌閣等建築,仿若西湖風景。漢陽西南郊,今武漢動物園一帶,還有馬滄湖、墨水湖,有港直通漢陽縣諸湖,如官湖、刀環湖。再南還有太子湖。往西在湯家山和扁擔山之間有龍陽湖。在漢南區還有銀蓮湖、沉湖等諸多湖泊。

漢口中山大道西北邊原來都是湖泊,統稱「後湖」,包括牛湖、西長湖、鯨子湖、十八淌等眾多小湖泊。在張公堤未修築之前,從江漢路一帶,可直接乘船經後湖達黃陂、孝感。後湖風景優美,曾是騷人墨客、往來商賈的游樂之地,被稱為「瀟湘湖」。在今建設大道和青年路的夾角上有一西湖、北湖,建設大道以南還有罐子湖等多個小湖。在漢口西北,原有一片面積為40萬畝的水面,泛稱東西湖,其中又有小湖貓兒湖、桑台湖等。

即使是在五六十年代,從空中俯看,大小百餘個湖泊,如形態各異的珍珠鑲嵌在江城大地,勾畫出武漢夢里水鄉的風韻情致。

蠶食

大片湖泊變陸地

來自湖北省測繪局不同年代的航攝影像和地圖,直觀而清晰的反映了大片湖區、多個湖泊漸遭蠶食,由水域變陸地,從夢里水鄉到繁華街市的變遷過程。

這些權威影像資料顯示,上世紀80年代初,漢口發展大道以北、張公堤內外,絕大部分是成片的湖區,發展大道以南的核心城區亦有多個大小不等的湖泊;漢陽的墨水湖西南,亦是大片湖區,較大的包括墨水湖、南太子湖、北太子湖、龍陽湖等眾多湖泊,其它小湖泊更是星羅棋布;在武昌,則有東湖、南湖、沙湖等幾個主要湖泊,水域面積幾乎佔到武昌城區版圖的一半。

而到2000年前後,發展大道以北,以漢口火車站、楊汊湖小區為中心的大片湖泊已遭填占,常青花園、民航小區、楊汊湖小區、橋苑小區、漢口火車站、民航管理局等在這片湖區上拔地而起。漢口中心城區內的多個小湖泊已經消失,僅剩下北湖、西湖、菱角湖等幾個小湖泊;漢陽中心城區星羅棋布的眾多小湖泊大多已經消失,墨水湖、南太子湖、龍陽湖、三角湖面積均有不同程度縮小;武昌的沙湖、東湖及南湖面積劇減,青山公園旁的戴家湖、水果湖附近的茶葉港已經消失,曬湖、四美塘已變成了小水塘。

現如今,又過10年,發展大道以北,張公堤以內的大片湖區已幾乎消失殆盡,百步亭花園等多個大型小區成片崛起,城市道路密如蛛網;墨水湖與南太子湖的連通港大片水域已經消失,墨水湖南路以南墨水湖的一部分消失,連接墨水湖、龍陽湖、南太子湖的湖汊、河港因為城市和道路建設全部遭填占,幾大湖泊的聯系被完全截斷;沙湖、南湖變得更小。

專家學者和勘察部門的調查研究結論,與上述影像資料基本一致。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盧新海教授與其弟子曾忠平博士,曾作過專題調查和研究分析:從1991年至2002年,僅這11年時間里,武漢主城區湖泊水域消失近25%,遭蠶食的湖泊面積近40平方公里,年均減少近4平方公里。其中,漢口湖泊的減少率達最高,達29%,而武昌由於湖泊的總面積較大,減少的湖泊面積總量也就最大,達23平方公里,居三鎮之首。另外,漢口的後襄河、北湖、菱角湖、鯇子湖,武昌內沙湖、水果湖、曬湖、四美塘等8個湖泊面積急劇減小,減少幅度超過35%。

來自勘察部門的調查數據同樣令人觸目驚心:1996年,勘察部門對漢口中心城區的5個主要湖泊進行了調查,1995年,漢口湖泊面積比1980年共減少550畝,平均減少率為44.06%,其中最高的達66.9%。

城市在建設,湖泊在變遷。「回過頭來看,武漢的發展史,其中一部分是填湖史。」武漢市水務局一位官員稱。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副所長杜群教授、華中師范大學環城學院副教授張毅兩位專家,對這一觀點亦表贊同。《武漢地理信息藍皮書》披露,截至2006年底,武漢市城市建設總面積從1986年的 220餘平方公里,增加到455餘平方公里,整整擴大了一倍有餘。與此同時,上世紀80年代以來,武漢市的湖泊面積減少了228.9餘平方公里,僅近10 年,武漢市中心城區湖泊面積就由原來的9萬余畝減為目前的8萬余畝。這其中經合法審批填湖佔53.3%,非法填湖佔46.7%。

武漢人為之自豪的東湖,20年減少了1094畝,相當於減少了現在的12個漢口西北湖。武昌區的曬湖,現在已變成了乾涸的小泥塘。

武漢市水務局湖泊保護處副處長周承甫介紹,漢口火車站、建銀大廈、建設大道、中山大道、西北湖廣場、武昌友誼大道、南湖大道的建設無不是大面積填湖所建,中心城區所有湖泊周邊近幾年拔地而起的樓群,也有以犧牲和破壞湖泊資源為代價開發的,填占湖泊所建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等更是數不勝數。許多城區「從無到有」:東西湖區、後湖片區、吳家山、金銀湖地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關山、廟山一帶。

禁止填占湖泊的呼聲不絕於耳,填湖的行為卻從不曾止息。周承甫說,湖泊保護部門每年都要處理少則十幾起,多則數十起填湖事件。到目前為止,有關填湖的舉報仍然是老百姓反映的湖泊問題中最多的。

湖殤

近百個湖已消失

與湖泊面積大量減少對應的,是湖泊數量的銳減。

曾經是夢里水鄉的武漢,數百個湖泊,我們不可能一一歷數。但來自武漢市水務局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全市中心城區現存的湖泊只有38個,湖泊總數已不及上世紀50年代初的1/3,而在建國初期,武漢市城區登記在冊的湖泊總數為127個。

在消失的那些湖中,「楊汊湖」、「范湖」只留下一個抽象的名字,一個空洞的地名,更多的大小湖泊甚至連名字都沒留下,永遠消失在歲月的河流中。

目前納入管理的38個湖泊,情形也不容樂觀。據統計,1995年以來,這38個湖泊的總水面減少了1083公頃,相當於25個沙湖的水面消失了。漢口的竹葉湖、武昌的曬湖已嚴重淤塞,幾乎看不到水面,如果不進行搶救性保護,它們將同楊汊湖、范湖一樣,不可避免消失的命運。「百湖之市」面臨的現實,並不僅僅是湖泊數量和湖泊面積的減少。這座因水得名、因水而優的城市,如今還面臨著巨大的治污難題。「面積的劇減和數量的銳減,使污染狀況進一步惡化。就像同樣一滴墨水,掉進一大盆水裡和掉到一小杯水裡一樣,污染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武漢大學教授杜群打了一個簡單的比方。

據環保部門對武漢湖泊的水質監測,全市沒有一個湖泊的水可以直接飲用,主城區的絕大部分湖泊已不適合游泳,甚至養的魚人也不宜食用。而在建國初期,武漢市90%的湖泊的水可直接飲用。「武漢的明天還會有湖嗎?」這並非杞人憂天的一個問號,而是關於武漢湖泊命運的真切憂思

野芷湖邊的工地 記者程銘攝

武漢多個湖泊被填埋 沙湖已由郊區湖變城中湖

從碧波盪漾的湖泊到高樓林立的街市,湖泊的消亡經歷了一個怎樣的歷程?連日來,記者對武漢的多個湖泊進行了現場踏訪,湖泊消失的命運發人深省,倖存湖泊的生存狀態讓人擔憂。

那些已經消失的湖泊

楊汊湖是近20年來較早消亡的湖泊之一。80後、90後的一代武漢人大多已經不知道,今天這個以「湖」命名的地方,曾經是一片湖區,因為楊汊湖早在他們出生前,就流幹了最後一滴眼淚。

行走在楊汊湖的大街小巷,如果不是親耳傾聽這一帶老居民的述說,我們也無法想像,這片處處車喧馬鬧、房屋鱗次櫛比的現代都市,曾經是一片寧靜的湖區。

在楊汊湖小區的背後,有一片城中村,大多楊汊湖的老居民就住在這里。

73歲的金銀香婆婆是漢口楊汊湖的老居民,50多年前從新洲嫁到楊汊湖村後,就一直生活在這里,見證了楊汊湖從浩渺水域向繁華街市演變的歷程。

「那時候,只有十幾戶人家居住在湖邊,我們到漢口趕集都是劃船去,當時這一片都是湖。」金婆婆說。

雖然說不清楊汊湖具體的大小,但居民告訴記者,東至姑嫂樹路,北至張公堤,南至發展大道路,西至常青路,都屬於楊汊湖的區域,幾近於今天南湖的面積。

金婆婆告訴我們,當時的楊汊湖水非常清澈甘甜,他們的生活飲用水都是直接從湖裡挑,稍稍沉澱就可以直接飲用和用來做飯。

「當時楊汊湖的藕和魚都非常有名,產量也非常大,我老伴秋冬季節,一天要挖900斤藕。」金婆婆說,「70年代末、80年代初,村裡把湖區的水域分成一片一片,分給村民們養魚,我們家分了幾十畝,後來整個湖區就被分成大大小小若干個湖塘,搬到這里的人也越來越多,許多湖塘就被填了建房子,修馬路,水也不能喝了,家家戶戶就打井。80年代,楊汊湖還有幾個湖塘。但沒過幾年就全被填平了,建起了小區。大約20年前,這里就連一個小水塘也不復存在,楊汊湖僅僅成了一個地名,現在楊汊湖一片居住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從外地搬來的。」

金婆婆說:「那時候,一盒『游泳』牌香煙,就能從漢口換來一車渣土,其至不用花錢,也會有人把漢口的垃圾拖到這里,倒在湖中。」楊汊湖就這樣,在極其廉價的填湖造地的大潮中,日漸消瘦直至消亡。「多好的湖,多好的水啊,都被填光了,一點兒也沒剩下。」金婆婆不無遺憾地說。

相比之下,作為城區消亡湖泊的另一個代表——范湖則要晚一些。從省測繪局1995年的航攝影像中,記者還能清晰地看到范湖,如一塊不規則的璞玉,鑲嵌在城市的中央。而到2008年,范湖已經完全消失,淹沒於大片大片的房子中。一直在范湖邊生活工作的清潔工康師傅告訴記者,范湖被填沒就是最近幾年的事情。前兩年,隨著范湖的開發熱潮,范湖大面積遭填占,變成一個小塘。現在這個小塘被填沒,建起一家鋼材市場,范湖從此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短短幾年,范湖就從一個湖泊變成了一個都市中心。采訪中,提起范湖,許多居民只記得正在興建的范湖地鐵站、即將崛起的第一高樓,而忘了它曾作為一個湖泊的存在。

那些日益消瘦的湖泊

因為大面積遭填占、嚴重污染和淤塞,曾是僅次於東湖的第二大「城中湖」的沙湖,成為近幾年來關注度最高的湖泊之一。

10餘年前,湖北大學沙湖之濱的琴園,柳岸湖堤、亭台水榭曾給記者的大學時代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捧一卷書,或坐於濱水的石條凳上,或半躺於堤岸的草地上,聽水拍岸堤,看魚戲水面,寧靜致遠,雖置身鬧市,卻猶處遠郊。

10餘年後的今天,當記者再次踏訪這里時,已人是景非:離琴園尚有數十米之遙,污水的臭味就已撲面而來。琴園園內,兩個面積達數十畝的池塘油黑一片,水面上不停地泛著氣泡,其中一個池塘大半被填,泥土和垃圾、樹葉還在向水面延伸,池塘水面上的曲廊亭榭只剩下殘跡。

從小在沙湖邊生活的王志銘對於湖泊,特別是沙湖有著特別深的情結,幾年前,因為不忍看到沙湖越填越小,他多次深夜隻身攔停填湖的運土車。王志銘也因此被稱為「護湖義士」。

采訪車行駛在秦園路、友誼大道和公正路這幾條曾是沙湖水域的道路上,王志銘指著湖邊越來越多向湖心侵襲的樓宇,向我們講述著沙湖的歷史和日益消瘦的面容:

沙湖位於武漢市武昌老城區東北部,東鄰中北路,南至小龜山,西抵粵漢鐵路線,北達徐東路,曾是武漢市區內環線內最大的湖泊,也曾是武漢市僅次於東湖的第二大「城中湖」。史料顯示,明洪武年間,沙湖面積有將近萬畝的規模。1900年,粵漢鐵路的建設,將沙湖人為地一分為二,分別為「沙湖」(又稱 「外沙湖」)和「內沙湖」。上世紀60年代末,沙湖水域尚有3200畝左右。到了90年代,為了修建長江二橋而拓寬中北路、徐東路,部分沙湖水面被填。而近10年來,隨著友誼大道的修建和周邊的房地產開發熱潮,一些單位蓋辦公樓,幾乎填佔了沙湖的一半水域。

「我記得小時候,冬天,沙湖上結著很厚的冰,成群的水鳥就在湖邊的冰面上覓食,我和小夥伴們悄悄走近時,鳥群轟地一聲飛起,遮天蔽日,非常壯美。那時候,沙湖的鯰魚非常肥美,上世紀60年代遠銷香港。藕從湖裡挖起來,就著湖水洗洗就可以直接吃。」王志銘說。

對於孩童時代的王志銘來說,將一隻口罩拆開,做成網,在沙湖裡捕小魚小蝦,或在湖水中嬉戲,成為他和小夥伴們的最快樂的童年記憶。

「從80年代開始,沙湖就一直在填,20年間幾乎就沒間斷過,往沙湖傾倒垃圾、碴土的各種大小車輛,最多的時候一天有近百輛。。」王志銘說,「1996年,填湖建起了『地球村』(樓盤),2000年動工修建的友誼大道從中山路到湖北大學這一段就是填占沙湖所建,友誼大道建成通車後,沙湖一帶就成為開發熱土,湖北電視台門前現公正路以內全部是沙湖水域外,你們看現在曾經的湖面上長出了多少小區、樓盤和辦公樓。」

填湖幾十年,加上城市生活垃圾,沙湖自然生態平衡遭嚴重破壞,早已失去濕地的特徵和價值。2006年,根據武漢市有關部門的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沙湖污染嚴重,成為非人體接觸的劣五類水質,已不適合水產養殖。2007年,沙湖被禁止養魚。

沙湖被填,尤以內沙湖的縮減則最為明顯,其原面積約為1275畝,1994年還有600餘畝,但是現在水面面積僅剩119.85畝,這讓位於武昌西南的南湖一躍成為武漢市僅次於東湖的第二大湖。隨著武昌版圖的不斷擴展,昔日的郊區湖如今已變成城中湖。

5月18日上午,68歲的李爹爹和幾個市民正在南湖漁場垂釣。湖面上漂著成片死魚,隱隱飄來陣陣惡臭。李爹爹說,這幾年南湖年年都發生大面積翻塘。

李爹爹回憶,上世紀60年代的南湖,可謂湖光山色,鳥語花香,綠樹成蔭,清澈見底;70年代、80年代,水質也不錯,單位還組織到南湖進行游泳比賽;90年代之後,水質就一年不如一年了。

「以前湖裡什麼魚都有,現在桂魚、花姑娘魚等近10種魚都絕跡了。」李爹爹說。

那些等待治理的湖泊

「你們快過來看看,曬湖已經好長時間沒有水了,是不是今年就要消失啦?」4月23日,武昌中南路街曬湖小區居民給本報打來電話。

走過曬湖小區的大門,不見曬湖之景,先聞曬湖之臭。循著撲鼻的臭味繼續前行,看到了被小區和新樓盤包圍的曬湖。一條福安路將湖面分成了兩部分,路上行人來往穿梭,不少人捂著鼻子低頭疾走;福安路口,一塊「嚴禁違法填占湖泊」的牌子,早已經損壞歪倒。

福安路南邊,湖水已經乾涸,湖底袒露,是一塘正在龜裂的爛泥,一條排污溝在淤泥中蜿蜒向前,正在向湖內排放烏黑發臭的污水。路邊的小販把生活垃圾、腐爛的蔬菜扔進湖床,間或有老鼠竄過。

北邊一半的曬湖,湖水早已乾涸,在野草和雜樹之間,附近村民於溝汊之間墾荒,辟出格子狀的地,種上了各種蔬菜。菜園子中間,還點綴著幾間簡易木棚。

今年58歲的鄧珍梅抱著孫兒,向記者娓娓講起她的曬湖記憶。從曾祖父到她,家裡四代人都住在曬湖邊,「我是一個『老曬湖』了。」

「以前,曬湖面積特別大!」鄧珍梅說,她清楚地記得,現在曬湖周邊的傅家坡客運站、梅苑小區、曬湖小區、銀海小區等,以及附近部分新開發的樓盤,都曾經是曬湖湖區。

曬湖不僅大,而且美。記憶中的曬湖水清澈明凈,水中游魚往來嬉戲,湖邊空氣清新,市民經常去散步。

曬湖還是個聚寶盆,首先盛產魚。鄧珍梅說,每逢大雨,湖水漫過堤岸,大量的魚兒湧上岸,村子裡的窪地到處都是魚。

魚之外,還盛產藕,讓「老曬湖」人津津樂道的是,曬湖的藕還曾南下廣州,北上京城,款待五湖四海的貴賓。曬湖奉獻給人們的另一份厚禮,是美味的菱角,那時候,孩子們經常跑到湖邊撈菱角吃。

鄧珍梅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曬湖一帶大搞建設,上世紀80年代以來,湖周邊大規模開發,曬湖元氣大傷,不過「還活到在」。

市民李師傅在曬湖邊居住了近30年,他記得剛到曬湖邊時,湖面還有近800畝。以1982年左右梅苑小區興建為標志,曬湖周圍開始陸續興建小區,大規模開發商業樓盤,居民也大量增加,垃圾不斷填入湖中,曬湖越變越「瘦小」。

2005年,武漢市出台《中心城區湖泊保護規劃》,公布的曬湖面積已劇減至約190畝,到了今年,曬湖成為一個約100畝的臭水塘。「天氣越熱越臭。「湖邊一名居民感嘆,「這哪裡還有湖的樣子?」

與曬湖同樣陷入險境的還有漢口的竹葉海,這個以「海」命名的湖泊,也曾經有著像海一樣的寬闊水域。

竹葉海位於硚口西北部,原是一個主體湖泊200多畝的原生態湖泊,歷史上的竹葉海由幾個大的湖面組成,「一眼望不邊」是當地老人們對於這個湖泊的記憶。而如今,問起竹葉海,人們會指路說:「你說的是竹葉海公園裡面的那個小塘吧?」

「救救竹葉海!」這曾是硚口區數十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名呼救。震聾發聵的呼聲猶在耳邊,而那片美麗的藍色卻已淡出人們的視野。

多原因導致武漢湖泊被蠶食 非法填埋處罰太低

「是什麼原因,讓數千年孕育的湖泊資源,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就遭到嚴重毀壞,近百湖泊甚至遭滅頂之災?」面對武漢湖泊的今日現狀,人們這樣詰問。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及專家學者高度重視,不斷探尋個中原因,並研究相應對策。

連日來,記者采訪了湖泊保護的相關部門負責人、民間護湖人士及多位專家學者。他們認為,江城湖泊被「蠶食」是個漸進的過程,有填湖造地等特殊歷史原因,又有因城市發展「犧牲」水域的無奈之舉,更有甚者則是因利益驅動而非法填湖。

歷史之殤:填湖造地和圍湖養魚

眾所周知,氣候變化等自然因素是導致湖泊面積縮小和消亡的原因之一。但對武漢市消亡的近百湖泊而言,這一因素幾可忽略。「武漢市近幾十年來沒有一個湖泊是因為自然原因消失的。」武漢市水務局湖泊保護處副處長周承甫稱。

客觀地說,武漢湖泊的大面積縮小和消亡,有著特殊的歷史原因。武漢市水務局的統計數據表明,武漢市縮減的湖泊面積有六成是由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填湖造地和圍湖養魚造成的,武漢市的各大湖泊幾乎均受波及。

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張毅副教授的研究結果顯示,特別是面積較大的湖泊,在這一階段面積劇減,有的甚至完全消失或轉化為人工精養魚池,如東西湖、楊汊湖等;有的則被切割成若干小湖泊,如沙湖、東湖等。

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金伯欣教授是我國湖泊與水資源環境研究領域的權威,曾對湖泊墾殖作過專題研究,他介紹,武漢填湖造地、圍湖養殖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上世紀50年代至上世紀80年代初,由於人口增長,糧食問題成為我國當時最大的問題之一,而當時由於生產技術落後,單位畝產不高。為獲得更多的糧食,全國掀起一股「以糧為綱」的運動,大面積的湖區和濕地被填占,變成了田地。應該說這一階段是在政府主導下的圍湖造田。

第二個階段是上世紀80年代至上世紀90年代,則是順應改革開放,增加經濟效益的需要,群眾自發性的圍湖養殖,發展水產。加之武漢人口激增,工業經濟加速發展,水質污染與湖泊水體富營養化問題日益嚴重。武漢三鎮當時幾個大的郊區湖泊均大面積遭到墾殖,東湖在這一階段亦有大面積的縮減。

來自武漢市水務局的數據顯示,上世紀50年代武漢湖泊的面積達1581平方公里,到上世紀80年代,湖泊面積已縮減為874平方公里,。僅1972年一次填占青菱湖,便使其面積減少240多畝。

發展之殤:湖面不斷長出的街市

金伯欣教授說,進入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一般意義上的圍湖造田、圍湖養殖逐步停止,但卻掀起了市政建設和房地產開發的熱潮,濱湖地區成為房地產開發的「熱土」,加上發展旅遊,濱湖地區水域一塊一塊地被蠶食、侵佔。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盧新海教授和曾忠平博士通過研究分析指出,當前我國正處於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城市各類用地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因城市建設需要,一些城市湖泊水域經政府審批同意轉化為了城市建設用地,其中主要包括城市道路、市政設施和公園配套設施等,如漢口青年大道佔用後襄河、長江二橋佔用四美塘的部分水面、西湖變電站佔用西湖、「五湖」公園建設填用部分水面等。另一方面是因商業利益驅動,一些開發商鑽相關政策法規的漏洞侵佔城市湖泊水域進行開發,導致原來完整的城市水系、廣闊的湖泊水面大量萎縮。

⑩ 黃陂有哪些景點

黃陂有木蘭山,木蘭草原,雲霧山,木蘭天池,木蘭湖,清涼寨,勝天農庄,素山寺國家森林公園,錦里溝,鐵寨等景點。
木蘭山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北部,距武漢主城區50公里,海拔582.1米,她東擁木蘭湖、南瞰木蘭天池、西挽灄水河、北枕大別山,國土面積78平方公里,是木蘭生態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部地區著名的道教聖地。木蘭山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因木蘭將軍而得名,是木蘭將軍的故里,佛道兩教聖地。同時入選古黃陂十景和木蘭八景。
享有「西陵勝地、楚北名區、陂西陲障、漢地祖山」美譽的雲霧山,地處武漢市黃陂區西北部李家集街道泡桐店境內,距武漢市中心城區65公里,距黃陂城區29公里;是一處以山地為主的自然風景區。為木蘭八景之一,國家AAAA級景區。擁有歷代兵家博弈所遺存的古代城寨龍王尖石寨。每年元宵燈會,黃陂木蘭雲霧山舞僵獅子盛行。木蘭雲霧山地處武漢北部,總面積20多平方公里。這里有「十里花山,八里柳溪,一山兩教,四季香火」,還有非遺泥塑、白鷺林、花語山。雲霧山蘊藏著千萬株形態各異的杜鵑,這里是全國著名的杜鵑花研究基地,雲霧山杜鵑花節頗受關注。

木蘭天池(Mulan Great Lake),是中國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重要組成部分。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北部的石門山,距武漢市中心50公里,距武漢天河國際機場40公里。景區面積13平方公里,由「浪漫山水」、「高峽人家」和「森林公園」三大主題景園鏈接成一個南北走向,長達十餘公里的森林山水大峽谷。整個景區分為風景游覽區和休閑度假區。主峰海拔520.6米,景區內以觀賞飛瀑、溪潭、怪石等景觀為主。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

木蘭湖旅遊度假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境內,與荊楚名岳木蘭山毗鄰,距武漢市中心 60公里,有高速公路相通,這里水豐鳥美,人傑地靈,是觀光旅遊、休閑度假的湖北省省級旅遊度假區,被人們譽為荊楚明珠、武漢市的後花園,木蘭八景之一。花木蘭將軍幼時在此飲馬而得名。木蘭將軍廟和木蘭墓矗立於木蘭湖邊。湖區面積4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0平方公里。湖岸線長57公里,有132個湖汊,23個島嶼,13個泉眼。木蘭湖鳥島長年棲息著各種鳥類10餘萬只,其中30%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春秋之季,鷺鳥在此交替雲集,蔚蔚壯觀。明代藩王博物館和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築博物館位於木蘭湖畔。木蘭川內明末清初興建的古民居民俗村——大余灣已被批准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清涼寨景區位於蔡店街道西北部,是中國木蘭八景之一。國家AAAA級景區。距武漢市中心城區85公里,距黃陂中心城區(前川)62公里,平均海拔600餘米,景區總面積6000餘畝,年平均溫度低於武漢市中心城區4-6度;山體高大陡峭,植被豐富,層巒疊嶂。木蘭清涼寨十里中華櫻花、映山紅、油菜花、茶花花花飄香,推出的攀水瀑布、古炭窯、滴水觀音、九龍飛瀑等旅遊景點,加入豐富多彩的祈福、採茶等活動。清涼寨深秋,三角楓等多種秋季紅葉樹種面積3000餘畝,形成艷麗的秋季紅葉景觀。景區內劉家山和丁家山兩個高山自然村銀杏樹達5萬余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古銀杏近百株,是武漢市境內目前最大的高山古銀杏群。
勝天農庄,即木蘭勝天風景區,國家3A級名勝風景區,湖北省五星級農家樂,坐落在武漢市黃陂區王家河街道境內,為國家3A級景區,東臨紅崗山茶場,南接王家河,西連木蘭山,北望木蘭湖,是黃陂木蘭景區之一。勝天農庄始建於1995年,前身是知青下放的勝天林場。佔地面積6000餘畝,其中水面300餘畝。她四面環山,中間是水,風景秀麗。2000年創建戶外休閑基地。勝天農庄歷史遺跡豐富。茶麻古道上留下的是古代的商旅足跡,它記載著「茶麻古道」的歷史滄桑。靈宮殿的建造與白馬寺與木蘭山道觀同步,始建於唐朝,它是當地民間宗教歷史的見證。
素山寺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武漢市黃陂區長軒嶺街道,擁有山林近萬畝,稀有植物和珍禽異獸百餘種,原為國營林場。總面積共25000畝,森林覆蓋率達98%,各種珍貴動植物達1000餘種,如國家二級珍稀保護動植物山柏、橲樹、麂子、大鯢等。1992年被國家林業部門評為國家森林公園,同時也是三峽植物保護移植基地。素山寺森林公園作為AAAA級景區黃陂木蘭天池的三期園區投入開發。緊鄰木蘭八景,靠近苗寨AAAA級景區錦里溝和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大余灣。
錦里溝旅遊度假風景區,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北部蔡店街道境內,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土家族地區的兩大土司施南土司下屬的忠峒土司第十七代土司王在清朝雍正年間從鄂西恩施州宣恩縣遷至在鄂東,選中了黃陂區蔡店街道,經過近300年的發展變遷,擁有大量的土家山寨。
鐵寨風景區山體屬喀斯特地貌,山上岩石裸露,在千百年風雕雨琢、鬼斧神工之後,更是象形附會,惟妙惟肖。在眾多奇山異石之中:巨鯨出水、神龜入海、王母仙桃、神劍開石、玉版壓山、鐵漢神腳、如來神掌、瑤池仙子、花籃扣妖、果老問道、神像流淚、巨蟒呲牙、觀音神眼、金頂神廟、峭壁飛虹、玉簫化竹、參天神樹等奇景。還有那段坊間相傳的八仙故事,則是活靈活現,絕世無雙,因此鐵寨也有「八仙神話奇石園」的美譽。‍

閱讀全文

與黃陂填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