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武漢黃陂 > 黃陂藍天

黃陂藍天

發布時間:2020-11-26 10:27:53

『壹』 黃陂木蘭草原景區具體怎麼去

木蘭草原在王家河.不在天池..去天池可就反鳥..!
從黃陂新車站坐去王家河/六指的車子.都可以
草原的門票是40元\人 不是一票制!裡面有騎馬 打獵 什麼的都需要自己再出錢的~!
2歲的小孩子都不用買票的!

『貳』 黃陂橫店出了那些名人

黃陂歷史人物和著名人物 黃陂歷史文化悠久,世代人才輩出。相傳縣北的木蘭山為代父從軍的木蘭將軍故里;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出生於黃陂,在這里度過少年時期;元末南方紅巾軍著名將領倪文俊早年為武湖漁民;清.嘉慶4年(公元1799年)至道光18年(公元1838年),39年間出了文武三榜眼,分別為武榜眼:曾大觀;文榜眼:劉彬士、金國鈞,後分別官至福建陸路提督、浙江巡撫和翰林院編修。清咸豐年間,城關人周恆祺官至直隸布政使;長堰人王正起歷任山東總兵、提督軍門,誥封「振威將軍」,以捕殺慈禧太後寵信太監安得海而聞名;黃陂黎家河(今屬大悟)人黎元洪1916年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人稱「黎黃陂」;辛亥革命時期奮起救國的著名人物有藍天蔚、蔡濟民、喻育之等。 作為湖北省黨組織建立最早的縣份之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黃陂籍風雲人物有:大革命時期:唐際盛(黃陂黨組織暨河南開封地委黨組織創始人),吳光榮(黃陂縣委第一任書記),蔡以忱(參加過「五四」運動,在黨的「五大」上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土地革命時期:潘忠汝(黃麻起義總指揮),吳光浩(黃麻起義副總指揮,鄂豫邊紅軍及革命根據地創始人),劉光烈(黃麻起義副總指揮),陳金台、焦恆田(靜山廟暴動正、副指揮長),黃陂籍軍事將領徐海東大將(後劃歸大悟),杜義德、陳慶先、韓偉中將,袁學凱、張廣才、熊伯濤、雷震、陳福初、葉超、李大清、方明勝、唐凱、童陸生少將計14人;抗日戰爭時期:任士舜(黃陂縣第一支抗日武裝創建者)、楊學誠(鄂豫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主要創始人之一)。

『叄』 求黃陂區 (藍)蘭家村 藍(蘭)姓字輩 家譜

你好!

你家祖籍應該是藍氏,不是上清河村,應該是黃陂王家河鎮清河村。

至於你說的輩分,也和當地的不一樣,應該是後面傳謬了。

黃陂藍氏字輩:「廷鳳錫祥春芝毓秀賓洪喚彩

自古蘭(蘭)氏與藍(藍)氏為兩大姓氏,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實行簡化漢字蘭簡化為蘭,藍簡化為藍,但是多數人誤以為藍簡化蘭,以至於實行戶籍身份制度時,把本為藍姓的人上戶口時寫成了蘭。以至於現在多數人認為蘭氏與藍氏是一個姓氏!
蘭姓

蘭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三位的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七。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君主鄭穆公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春秋時期鄭國君主為鄭穆公姬蘭。在周宣王執政時期,把同父異母少弟姬友封於鄭(今陝西華縣),稱鄭桓公,為西周最後分封的一個諸侯國。鄭國傳至周襄王姬鄭二十五年(鄭穆公姬子蘭元年,公元前627年),鄭桓公的孫子姬子蘭即位。傳說,鄭穆公之母在生他時,夢見天使手執一株蘭草,異常恭敬地贈予她,其時幽香撲鼻,醒來似乎餘味無窮,不久即產下一子,遂將其取名為「蘭」。姬子蘭在位二十二年,逝世後謚號為「穆」,史稱鄭穆公。其支庶子孫中有的以王父之名為姓氏者,稱蘭氏,世代相傳至今,文字簡化改革之後,蘭氏簡筆為蘭氏,史稱蘭氏(蘭氏)正宗。
蘭氏族人大多尊奉鄭穆公姬子蘭為得姓始祖。
第二個淵源
源於羋姓,出自楚莊王之幼子羋蘭(熊蘭),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楚莊王羋旅(熊侶,在位)敕封他的小兒子羋蘭(熊蘭)為上官邑(今河南滑縣)大夫,在羋蘭的後代子孫中,有以先祖所封邑名為姓氏者,稱上官氏;亦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蘭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大夫食采於蘭邑(今山東棗庄),其後裔子孫中有以邑名為姓氏者,稱蘭氏。
第四個淵源
源於匈奴族,出自古匈奴族休屠部烏洛蘭氏、拔列蘭氏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改姓為氏。匈奴族休屠部的涼州烏洛蘭氏、拔列蘭氏,在南北朝時,歸附於北魏政權。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後,推行漢化政策,烏洛蘭氏、拔列蘭氏兩氏族被改漢姓為蘭氏、石氏。
第五個淵源
源於鮮卑族,出自鮮卑族拓跋部,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改姓為氏。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後,推行漢化政策後:
①鮮卑族拓跋部中的是蘭氏,亦稱是連氏,後多改為改蘭氏、連氏。
②拓跋部嗢石蘭氏,亦稱烏石蘭氏,後多改為蘭氏、石氏。
③拓跋部烏洛蘭氏,後改為蘭氏。
④拓跋部仆蘭氏,亦稱普蘭氏、蒲蘭氏,後多改為仆氏、普氏、蒲氏,亦有改為蘭氏者。
第六個淵源
源於鮮卑族,出自鮮卑族獨孤部,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改姓為氏。南北朝初期,鮮卑族獨孤部為北魏初期核心的八大家族之一,亦是構成北魏王朝的三十六部之一,除了部分族人仍為獨孤氏外,在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以前即有改為漢字單姓者,為蘭氏、卜氏。
第七個淵源
源於羌族,出自古羌族白蘭氏部落,屬於以部族稱謂漢化改姓為氏。古羌族白蘭氏,是在歷史上開發青海的少數民族姓氏之一。後在南北朝時期大舉遷徙於中國西南地區,在雲南、貴州地區為古蘭若人,其族後逐漸演進為彝族,其中即有以原部落稱謂為漢姓蘭氏者;在廣西地區的族人逐漸演化為壯族,其中亦有以原部落稱謂為漢姓蘭氏者。
第八個淵源
源於女真族,出自金國女真族後裔,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①滿族額哲氏,滿語為Eje Hala,漢義為「騸牛」,世居蘭河山,後有以居地名稱取諧音漢姓為蘭氏、哲氏者。
②滿族輝羅氏,源於金國時期古女真族姓氏「會蘭氏」,以姓為氏,滿語為Huilo Hala,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烏拉(今吉林吉林)、松花江沿岸,後冠漢姓為蘭氏、輝氏、何氏等。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拉庫勒氏,亦稱喇庫勒氏、蘭庫拉氏,滿語為Lakule Hala,世居木楞扎喇(今黑龍江牡丹江穆棱林區),後冠漢姓為蘭氏、郎氏。
第九個淵源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①蒙古族扎賴氏,亦稱札答蘭氏、札只剌氏、茶赤剌氏,是成吉思汗的勁敵札木合的後裔,世居錫喇塔拉。滿族亦有引為姓氏者,滿語為Jalai Hala。其族人中後有冠漢姓為蘭氏者。
②蒙古族烏蘭氏,漢義為「紅色」,世居呼倫貝爾、黑龍江。滿族亦有引為姓氏者,滿語為Ulan Hala。其族人中後有冠漢姓為蘭氏、洪氏者。
第十個淵源
源於達斡爾族,出自金國女真族後裔,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達斡爾族必喇氏,亦稱別蘭氏、畢力揚氏,源於金國時期古女真族姓氏「必蘭氏」,世居和悠、長白山、黑龍江、烏蘇里江口等地區。滿族亦有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ira Hala,漢義「河川」。後冠多漢姓為蘭氏、楊氏等。據史籍《黑龍江志稿·人物誌》記載,達斡爾族瓦蘭氏,亦稱瓦然氏,為托莫氏的一個分支。滿族亦有引為姓氏者,滿語為Walan Hala,漢義為「巧妙」。後冠多漢姓為蘭氏、喬氏等。
第十一個淵源
源於回族,出自元朝官員諳都刺家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文獻《回族人物誌·元》中記載,回族中的蘭氏,源自元朝官員諳都刺家族。諳都刺,字瑞芝,生於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祖父阿思蘭,元朝初七隨從大將軍阿術征伐南宋,轉戰於河南江北各地,因功官至冀寧路(今山西太原)達魯花赤(縣令)。子孫因其名蘭,遂以蘭為氏。
回族姓氏中雖有音同字不同的「同源異姓」現象,但回族蘭氏與藍氏卻不同源,不可混同!
第十二個淵源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土家族、瑤族、畲族、苗族、傣族、黎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蘭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蘭氏,世代相傳至今。
姬蘭。即鄭穆公。公元前八零六年,周宣王把同父異母少弟姬友封於鄭(今陝西華縣東),稱鄭桓公,為西周最後分封的一個諸侯國。下傳至公元前六二七年,鄭穆公即位。傳說穆公之母生穆公時,夢見天使手執一株蘭草,異常恭敬的贈予她,其時幽香撲鼻,醒來似乎餘味無窮,不久產下一子,遂將其子取名為蘭。姬蘭在位二十二年,死後謚號為穆,史稱鄭穆公。其支庶有的以王父之名為氏,稱蘭姓。他們尊姬蘭為其得姓始祖。

藍姓
藍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260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02%。

源流
來源一
源於姜姓,出自炎帝神農十一世孫帝榆罔之子昌奇,屬於帝王賜姓為氏。藍氏祖先為炎帝神農十一世孫帝榆罔之子,據《藍氏族譜》記載,藍氏的受姓始祖是昌奇,「昌奇為炎帝神農氏十一世孫帝榆罔之子,生於帝榆罔二十二年(公元前2738年待考),臨誕時有熊國君貢秀藍一株,帝甚喜,因賜姓曰「秀藍」,賜名曰昌奇,後任為火旺,分封於汝南,遂以此地名為郡,後子姓蕃衍,遍處雍、青、徐、荊、益、冀、幽諸州,布甲天下,今之藍氏皆公遺裔」,汝南堂名即源於此。該支藍氏一族,自族譜記載至今已經傳有一百五十三世之多,可謂泱泱大族矣。
據歷史文獻《藍氏族譜》記載,藍氏傳至十代藍善,助夏禹治水,因功授以「牧」都安邑,遂住安邑(今山西安姨),嗣後,藍氏子孫又徙遷陝西,隱居長安、甘肅隴西、湖廣荊州、上元(今江蘇南京朱紫坊)等地。藍氏族人大多尊奉昌奇為藍氏的始祖。
來源二
源於嬴姓,出自遠古賢者伯益之後裔秦子向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戰國中期的周顯王姬扁二年(魏惠王魏罃三年,公元前367年),秦獻公嬴連(嬴師隰)為了向東發展,在蒲、藍(今陝西藍田)等地設縣,逼迫魏國邊境。
在秦子向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地名稱為姓氏者,稱藍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藍氏正宗。
來源三
源於嬴姓,出自戰國時期中山國大夫諸君,屬於以封邑地名稱為氏。諸君,為戰國時期中山國的宰相,因封地在藍(今河北遷安),世稱藍諸君。
在藍諸君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地兼稱為姓氏者,稱藍氏,世代相傳至今。
來源四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後期楚國大夫亹,屬於以居邑地名稱為氏。春秋後期,楚國有個大夫叫亹,因出任藍縣令尹(今湖北荊門),因此後世稱其為藍尹亹。
在藍尹亹的後代子孫中,有以先祖官地兼稱為姓氏者,稱藍氏,世代相傳至今。
來源五
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認祖歸宗—中國百家姓尋根》記載:回族藍氏是「由伊斯蘭人名(來自阿拉伯語),借用發音相近的漢字姓。入關後便採用了單字漢姓藍氏。回族中的藍氏,因明洪武年間「藍獄」(藍玉及家族遇害)之禍,其資料相當匱乏。在歷史文獻中,藍氏又往往被誤記為「蘭」姓。如藍楚芳,在史籍《太和正音譜》中為「藍」,而在史籍《錄鬼薄續編》中則為「蘭」,在史籍《西域文化名人志》中又說:「蘭楚芳,又作藍楚芳」。
明朝的大將藍玉,官方資料均為「藍」,民間則簡筆記為「蘭」。[1]
來源六
源於畲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畲族的籃氏來源於畲族的創世傳說:「藍氏始祖昌奇,是神農氏第十世孫帝榆罔之子,也就是神農氏第十一世孫也」,認為昌奇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基本上是所有的畲族藍氏族譜中都認同的說法,並以昌奇為畲族的先祖。另外,遠古時期盤瓠的次男藍光輝,受封護國侯,居處汝南郡,亦為畲族藍氏始祖。宋、元兩朝之後,一部分或者是為了躲避漢族統治者的殘酷屠殺,或者是出於對漢族文化的崇敬,總之逐漸改變了自己的族稱。
這種狀況持續了好幾百年,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福建省的漳浦、龍海、上杭一帶,廣東省的大埔、饒平等地區,許多藍氏族人方一致恢復為畲族的民族屬性,總人口竟然多達數萬之眾。
【龍首師仗志】按盤匏王生於帝嚳高辛四十五年五月初五,為盤、藍、雷三姓之祖。至「帝堯陶唐氏」廿一年六月初七日盤匏王奉旨游山伏獵,,至廿二年正月十四,因山羊角所傷,登樹岔遂歿,年三十九歲。十七日將屍而歸。三男一女並盤匏王部下扶屍上朝。帝思功臣,生既非懷,於人始死亦不歸於中土乎,命將士將樹砍回,召青州范氏匠雕刻盤匏王顏像,名曰:「師杖」,謚「忠勇王」,塑像焚香致祭。帝堯廿四年四月初八日丑時御葬於鳳凰山,坐卯向酉。立有石人、石馬、石麒麟為記。
妣「瑞娥公主」御衢州府石洋縣東門五里蓮地形,坐壬向丙。
註:一作「龍頭師仗志」。
據福建寧德【白岩北山藍氏族譜】
來源七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藍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藍人,亦稱襤人、濫人,是商末周初的周族王室內宮設置的一種官位,主要職責就是排解君王的憂慮和精神緊張,實際上類似今天的相聲演員,具有精神醫生的職責。因其穿著五顏六色的花衣服,所以稱襤人、或濫人。在史籍《大戴禮》中記載:「藍人,文王官人,藍之以樂,以觀其不寧。」
在藍人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藍人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藍氏。
來源八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布雅穆齊氏,亦稱布雅齊氏,滿語為Buyamuci Hala,世居噶哈里、黑龍江沿岸。後多冠漢姓為閻氏、藍氏等。其藍氏鼻祖為布雅穆齊·富爾賽,滿洲鑲黃旗人,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擔任藍翎長,就是前鋒校尉的助手,由驍勇善戰的勇士充任,平時負責管理日常旗務的副排級,每甲一人,在滿洲八旗中,每旗約有十一位藍翎長,正九品官秩。布雅穆齊·富爾賽後來累官至甘肅提督、西寧鎮總兵。在布雅穆齊·富爾賽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首任官職「藍翎長」為姓氏者,漢化為單姓藍氏,世代相傳至今。
⑵.滿族叢尼勒氏,滿語為Congnile Hala,據史籍《長白山先民傳》記載,滿族姓氏,世居地待考,所冠漢姓有藍氏。其藍氏鼻祖為叢尼勒·德恆,滿洲鑲黃旗人,原為吉林駐防,後在清咸豐三年從征鎮壓太平天國有功,特賞藍翎。在叢尼勒·德恆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受賜「藍翎」為姓氏者,漢化為單姓藍氏,世代相傳至今。
⑶.滿族德敦氏,滿語為Den Hala,滿語「站」,世居黑龍江兩岸,後多冠漢姓為杜氏、鄧氏、藍氏等。其藍氏鼻祖為德敦·明慶,滿洲正白旗人,原在黑龍江駐防,清道光八年晉升為藍翎侍衛,後累官至正白旗都統。在德敦·明慶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榮耀的「藍翎侍衛」為姓氏者,漢化為單姓藍氏,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昌奇公:昌奇公為炎帝神農氏十一世孫帝榆罔之子,臨誕時有熊國君貢秀藍一株,帝甚喜,因賜姓曰藍,賜名曰昌奇,後分封於汝南,遂以此地名為郡,後子姓蕃衍,遍處雍、青、徐、荊、益、冀、幽,布甲天下,今之藍姓皆公遺裔」,汝南堂名源此。另外,藍氏是神農氏醫術和農業技術的繼承者。

『肆』 武漢黃陂在歷史上有那些名人

黃陂歷史名人錄 黃陂世代才人輩出。相傳縣北的木蘭山為代父從軍的木蘭將軍故里;宋代理學家程顥、程頤出生於黃陂,在這里度過少年時期;元末南方紅巾軍著名將領倪文俊早年為武湖漁民;清嘉慶4年(公元1799年)至道光18年(公元1838年),39年間出了文武三榜眼,分別為武榜眼曾大觀,文榜眼劉彬士、金國鈞,後分別官至福建陸路提督、浙江巡撫和翰林院編修。清咸豐年間,城關人周恆祺官至直隸布政使;長堰人王正起歷任山東總兵、提督軍門,誥封「振威將軍」,以捕殺慈禧太後寵信太監安得海而聞名;黃陂黎家河(今屬大悟)人黎元洪1916年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人稱「黎黃陂」;辛亥革命時期奮起救國的著名人物有藍天蔚、蔡濟民、喻育之等。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黃陂籍風雲人物有:大革命時期:唐際盛(黃陂黨組織暨河南開封地委黨組織創始人),吳光榮(黃陂縣委第一任書記),蔡以忱(參加過「五四」運動,在黨的「五大」上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潘忠汝(黃麻起義總指揮),吳光浩(黃麻起義副總指揮,鄂豫邊紅軍及革命根據地創始人),劉光烈(黃麻起義副總指揮);

抗日戰爭時期:任士舜(黃陂縣第一支抗日武裝創建者)、楊學誠(鄂豫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主要創始人之一)。抗戰時期任偽中央執行委員、偽陸軍部長的漢奸葉篷,任湖北綏靖偵輯少將處長,武漢、重慶流氓幫會頭目楊慶山,也是黃陂人。

黃陂文化教育、科技界著名人物有:陳宣愷(中華大學的創辦人)、陳時(教育家)、陳啟天(哲學家)、余家菊(國家主義學者)、胡秋原(學者)、塗長望(氣象學家)、塗治(農學家)、田長霖(熱物理學家)、彭邦楨(詩人)、馮鑄(書法家)、王若愚(楚劇演員)、曾卓(詩人)、余傳韜(教育家)、田長焯(飛機工程師)、韓德乾(農學家)、陳慶宣(地質力學家 )、李明(飛機控制專家 )、劉緒貽(歷史學家)、馮今松(畫家)、辜勝阻(人口學家)、榮獲義大利加勛騎士勛章的萬子美、棋王柳大華、笑星田克兢等。

政界人物有許建國(歷任中國駐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大使)、王文生(全國政協副主席)、台灣前行政院長李煥等。

黃陂籍軍事將領徐海東大將(後劃歸大悟)、杜義德、陳慶先、韓偉中將,袁學凱、張廣才、熊伯濤、雷震、陳福初、葉超、李大清、方明勝、唐凱、童陸生少將,共計14人

『伍』 孫中山為什麼稱黎元洪為民國第一偉人

民國風雲人物黎元洪,在武昌首義之後被革命黨人推舉為中華民國中央第一大都督,管理外交事宜。而在民國大總統未選出以前,他又作為陸、海軍大元帥代行大總統職權。接著他風雲際會,頻頻光顧國家權力頂峰,是我國歷史上惟一兩任大總統、三任副總統的人,並先後與民初的其他五位總統同時活躍於民國政壇。
他兩次出任大總統的情形是這樣的:袁世凱死後的1916年6月6日,黎元洪接任大總統。而國務總理段祺瑞獨斷專行,演成「府院之爭」。翌年6月,黎元洪引長江巡閱使張勛入京斡旋,7月1日張勛復辟,黎元洪被迫棄職。1922年6月,直系軍閥曹錕、吳佩孚趕走皖系總統徐世昌使「法統重光」,於是黎元洪再任大總統。1923年初曹錕賄選,逼黎下野。6月黎元洪離職赴天津,從此投身實業不再過問政治。
民國時期,黎元洪影響頗巨。早在民國初年,《黎元洪起義師》的有聲電影就曾搬上屏幕,還公演過新編歷史話劇《黎元洪》,均引起轟動。黎元洪堅持共和政體,主:軍民分治反對軍人專權;他講求共和、法治、民主和實業的精神代表了時代的進步潮流,特別是他二度當國時提出的「廢督裁兵」等依法治國主張,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他旗幟鮮明地反對袁世凱的帝制,斷然起用自己的政敵段祺瑞鎮壓張勛復辟,將永載史冊;作為軍事家他在治軍方面,打造了近代中國與北洋軍齊名的「南洋軍」的品牌(在彰德和太湖兩次秋操對壘賽中,「南軍」總指揮黎元洪每次都大敗「北軍」總指揮段祺瑞,黎元洪也因此在朝廷聲譽鵲起。);作為與實業家,他是發展中國近代工業與對外開放的實踐者,他先後投資的企業計有45家,其中銀行17家,煤礦6家,工廠12家。凡此種種,故被孫中山贊為「民國第一偉人」。
黎元洪,字宋卿,1864年生於湖北漢陽黃陂,所以也稱黎黃陂,這地方在宋代曾出了兩名大人物,即儒家理學創始人程頤、程灝兄弟。黎元洪的長子黎紹基於1925年在用英文發表的《黎元洪的一生》中這樣寫道:「長江流域的中游,要找到一個文風甚盛的縣份,這便是我的祖籍地黃陂……」
黎元洪1882年考入北洋水師學堂,1889年畢業後,相繼任清朝海軍「二管輪」,南京炮台總教習和總台官。1896年3月,隨張之洞回湖北編練新軍。緊接著,三赴日本學習考察,回國後,制訂了中國陸軍改革的第一個法規《湖北練兵要義(十條)》。1904年秋,任湖北新軍第二鎮協統兼護統領,並提調漢陽兵工、鋼鐵兩廠,兼任絲、麻、紗、布四局會辦。次年12月升任湖北新軍第二鎮第三協協統(旅長)兼護該鎮統制,還兼轄「六楚」(楚材、楚同、楚豫、楚有、楚觀、楚謙)艦隊和「四湖」(艇名湖鵬、湖鵲、湖鷹、湖隼)雷艇。直至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領、中軍副將等職。武昌首義一舉成功,黎元洪成為中華民國的開國元勛,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他是副總統;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後,他依然是副總統。袁世凱死後,他終於登上了大總統的寶座。
黎元洪的發跡,得力於張之洞的大力提攜。1892年,黎元洪投奔時任兩江總督的廣東水師創建人張之洞,甲午戰敗深感練兵之重要的張之洞,在南京組建自強軍,即南洋新軍,招募各方人才,黎元洪便應招而來。
本來,在黎元洪到來前,張之洞已聘請了德國教官編練自強軍13營,而且還准備籌建炮台,只是沒有恰當的人選,而北洋水師學堂畢業的黎元洪的到來,使張之洞眼前一亮。於是,張之洞當即任命黎監督修建炮台工程兼自強軍翻譯。
在黎元洪的精心籌劃和認真督促下,張之洞日思夜盼的獅子山、幕府山、清涼山、烏龍山炮台,當年春季開工,冬季就竣工了。在短短幾個月內,黎僅用不足4萬兩銀子就修建成西式炮台7座、彈葯房8間、總葯房6間、暗路4道等眾多的工程。張之洞對此大加贊賞說:「我好久沒有遇到像黎先生這樣文武兼備和老實厚道的人了。他的確是一塊剛毅強忍,有不撓之氣概的好鋼啊!」並親自手書「智勇深沉」相贈以示器重。不久,就對黎加官晉級,先後任黎為南京炮台總教習和總台官。不僅如此,張之洞還把黎元洪當作自己的重要高參使用,每逢大事總要與之相商。1896年初,張之洞由兩江總督調任湖廣總督,也將其愛將黎元洪以及在南京按照德、法操練的500名步、馬、炮新軍帶回湖北。
黎元洪是一個充滿矛盾和爭議的人物,既是「首義元勛」,又為「床下都督」;既「開明謹厚」,也曾「柔懦誤國」;既上過袁世凱的賊船,又誓死捍衛共和;人稱「黎菩薩」,卻似「泥菩薩」……可謂譽滿天下謗滿天下。本文主要從愛惜人才與廉潔愛民的視角對他進行解讀,以還原一個真實的黎元洪。
黎元洪雖是行武出身,但他嗜好讀書,常常手不釋卷,而且愛才如命,尤其是在愛惜人才、培養人才、重用人才與保護人才方面不拘一格。
早在留日期間,黎元洪就深深認識到日本軍事科技之發達,從而產生了強烈的人才意識。歸國後,他就極力建議張之洞派員到日本學習先進技術與軍事,張之洞採納了他的建議,到1906年,湖北地區派出留學生達1360人,佔全國派日留學生總數的1/4。也正是這一批留學生經過洗腦回到湖北後,把日本先進的技術與西方的先進思想帶到湖北新軍中來,成為日後辛亥革命的中堅力量。當時,在軍中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湖北新軍如此人才輩出,多虧了黎元洪當初在總督張之洞面前的極力鼓動。
1906年4月,黎元洪出任湖北新軍第21混成協統領,兼管馬、炮、工、輜各隊事務,在新軍的位置僅次於第八鎮統制張彪。陸軍小學堂會辦後,黎元洪以整頓部隊為名,通過黃陂籍新軍32標標統(團長)藍天蔚,招募大批富有新思想的知識青年入伍,其中在黎元洪的家鄉黃陂招募的96人中就有12個貢生,24個秀才。隨後,將他們中的優秀者或送到陸軍小學堂深造,或選派到日本留學。後來,僅從黎元洪的家鄉黃陂,就走出了諸如軍事家、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醫葯專家等50多名辛亥革命風雲人物。
黎元洪首次擔任大總統後,狠抓精英人才的培養,尤其是他大膽起用一代教育家蔡元培,譜寫了北大之教育傳奇。
1916年12月22日,革命家、教育家、國民黨元老蔡元培應召於大風雪中來到北京,大總統黎元洪親切接見他後,北京政府教育部奉大總統令於12月26日正式任命蔡元培為北京大學校長。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正式到校就職,並且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周作人等一批影響一個世紀的民族精英都很快聚集於北京大學,群星璀璨,一時風雲際會,這里以後成了五四精神的發源地。有報道說:「北京政府有這個度量把全國最好的大學交給國民黨人蔡元培手裡,在北洋時代,沒有誰比黎元洪當政時表現得更為開明與從容。」
辛亥革命之前,黎元洪雖然不是革命黨,但對革命黨人非常同情,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總是盡力保全他們。對於軍中出現的新思想,他從來不反對,甚至還鼓勵士兵接受新思想。1904年,日知會總幹事劉靜庵與革命黨領袖黃興來往的聯絡書被截獲,報與黎元洪。他便示意劉靜庵託病離開,從而保護了劉靜庵。1907年,日知會的季雨霖秘密響應萍瀏澧起義而身陷囹圄,又是黎元洪出面將其保釋。就在武昌起義爆發的前夜,孫武試制炸彈時,炸彈不慎爆炸,官兵聞風而至,把革命黨的名單搜去,湖廣總督等人要按照名單抓捕黨人,黎元洪兩次激烈反對,認為名單牽涉面太廣,不能操之過激,以免生變。這兩次建議雖然被拒絕,但也可以看出,黎元洪對革命黨人的感情。他始終以惜才為由,以中庸之道的態度處理;對已發現的革命黨能瞞則瞞,實在瞞不過僅以撤職、開除了結,而不願將之上交或殺害。從而在客觀上為革命保護了人才,積蓄了力量。
在廉潔愛民方面,黎元洪也堪稱為政者的表率。
後來張之洞調任京師,擢升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湖廣總督一職,由陳夔龍接任。陳夔龍的夫人是浙江的名門望族,是慶王府奕劻的福晉的乾女兒。其時,陳夔龍由江蘇巡撫調任四川總督,但是,陳夔龍的四川總督並沒有真正上任就被調任湖廣總督。原來,他夫人聽說四川道遠路途艱險,又是貧乏之地,便明確表態不讓陳赴任。陳夔龍無奈,慪不過夫人,只好又求助於「老泰山」奕劻,在奕劻的幫助下調任湖廣總督,讓趙爾巽任四川總督。後人評論,「以一女子之愛憎牽動數省督、撫,當時用人之得失蓋可睹矣!」清政府高層的昏庸腐敗由此可見一斑。
新任總督陳夔龍到任不久,其幼女便不幸夭折了。貪財的陳氏夫婦有意趁機斂財,後來擔任新軍第八鎮統制的張彪趁機大獻殷勤,在湖北軍政各部門廣為活動,硬是搞到了十幾萬兩銀子買了一件珠衣為之送葬。而黎元洪卻很反感官場上趨炎附勢之行徑,在他的上司張彪大肆向總督表忠心,其他同僚也紛紛用重金孝敬總督之際,他這個正需要提拔的協統卻僅湊上寥寥五塊銀元略表了心意。
可是,在陳夔龍為小女大辦喪事不久,湖北地區遭受了一場罕見的洪澇災害,黎元洪毅然帶著全家人到漢口慈善總會慷慨捐款3000塊銀元(他當時月薪為500塊銀元,3000元是他整整半年的工資)。陳夔龍自然對黎元洪懷恨在心,曾多次找借口向清廷彈劾黎元洪。只是一直未見朝廷批復,而且又考慮到黎元洪在軍中頗孚眾望,惟恐搬掉了黎引起軍人嘩變而丟了自己的烏紗帽,陳夔龍才悻悻作罷。
黎元洪對上級不卑不亢,對下級卻關愛有加。1903年黎元洪軍中招了一名家住宜昌的新兵張之善,黎元洪到現場親自考核了一番,發現張的文墨還不錯,在與他攀談之後才知,原來張是一名窮秀才,債台高築,家裡還有一位年邁的老母。為生活所迫,他才來到軍營。黎元洪見張難得有一片孝心,當即慷慨解囊把身上僅有的上10塊銀元交給秀才手中,希望他好好孝敬老母。事隔不久,張秀才母親因下雪天上山砍柴,不幸摔下懸崖身亡。黎元洪得知後,親自到軍營,再掏腰包80元作為奠銀,讓秀才盡快返鄉葬母。由於後來張秀才表現出眾,黎元洪還推薦他上了陸軍學堂。
在武昌起義之初,黎元洪也以廉潔自律著稱。當時,他與軍政府的職員一樣,每月只支20元的生活費。正在這時,海軍提督薩鎮冰奉命率海軍來漢鎮壓民軍,他聽了手下人員的如此報告後,心裡產生了強烈的震撼。
黎元洪還經常住在軍營,很感知士兵的疾苦,對待士兵十分愛惜體貼,使他在士兵中贏得了崇高的威望。章太炎在《大總統黎公碑》中贊之:「治軍嚴仁,不濫費軍需一錢,有餘,即以逮士卒……」
清末民初的著名作家蔡東藩在《民國演義》中說:「黃陂(指黎元洪)起義武昌,首創民國,論革命之功,自屬千秋不朽,即以人格而論,民國十餘年來,自總統以迄軍閥,亦未有潔身自好如黃陂者。故以功業言,以道德論,均不得不為民國完人。惜其才識稍短,不免受人利用……不能不哀黃陂之長厚,而痛恨軍閥政客之無賴也。」(

『陸』 勝天農庄門票 武漢黃陂勝天農庄門票價格

武漢勝天農庄水上飛索—激起你的浪漫情懷! 水上樂園—回歸到快樂無憂的童年!雙人走鋼絲、湖中泛舟隨波盪漾!勝天農庄歡樂谷:「凌波微步」----網橋,「蜻蜓點水」——水上吊橋, 劃起竹筏唱山歌——讓歡笑聲回盪在勝天農庄群山中

勝天農庄門票找阿健預定價格: 68元/人。
勝天農庄一日游: 105元/人。
勝天農庄兩日游: 288元/人。
勝天農莊房間: 標間160--200元, 單間160--180元, 三人間 240--270元 ,
聯系阿健,具體的在網路網頁輸入(勝天農庄阿健)能找到他的聯系方式。

勝天農庄的自然風景十分獨特。天山古城,海拔高度587米,始建於太平天國時期,古城依山就勢,以青石干砌而成,城牆高4米左右,佔地面積約10000多平方米。城內建築錯落有致,布局呈田字形,現保存基本完好。城牆歷經百年風雨而不倒塌。更具特色的是古城只有一獨門嵌砌於城牆之上,反其道為西北而開。整個古城坐落在形如神龜的龜馱石山之上,遠望有神龜托峰之勢!勝天湖,位於山谷底部的風景區入口處,原名勝天水庫。湖面寬闊,湖邊田疇如織,山林蔥郁,藍天碧水,山色空濛,你進入農庄彷彿置身一副山水圖畫之中。從谷底沿山脈而上有一條長達千餘米的溝壑,名叫黑溝。溝中奇石紛呈,怪樹叢生,絕壁懸崖,明溪暗泉,飛禽走獸,奇花異果,無不令人驚奇。黑溝頂端的千桿竹林之下一彎碧水,潔凈若雪,人稱瑤池。瑤池的傳說於風景一樣美麗動人。沿山路而行,更有「茶麻古道」、「一龍泉」、「楓林窪」、「倉板石」、「愛峰」、「洗手堰」等亮點風景,讓你領略分享。
水上樂園
劃竹筏、劃船、網橋、吊橋、雙人鋼絲、天然游泳池游泳等項目

自駕線路
從任何一個城市自駕到湖北武漢,上武漢外環高速公路--上岱黃高速公路--下高速公路轉盤直行(紅安、麻城方向)--過黃陂灄水大橋一公里十字路口左轉(木蘭草原方向,路口有個加油站)--走到18公里即到勝天農庄大門樓--進大門2公里即到勝天農庄。

『柒』 袁世凱稱帝時的爵位制

為你奉上詳細資料,請你參考:
袁世凱稱帝時的爵位制
1914年5月袁世凱籌備帝制,設立參政院。1915年夏袁世凱指使楊度等「籌安會六君子」鼓吹君主實較民主為優,公開策劃恢復帝制,12月恢復帝制,改次年為洪憲元年,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改稱大總統。文章記錄從籌備帝制起至袁世凱病逝所封授的人員167人。由於資料不全,本人水平有限,不足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1.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湖北黃陂人,天津北洋水師學堂,
副總統、參政院院長
1915年12月15日冊封武義親王
2. 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安徽合肥人,北洋武備學堂,北洋三傑之一,
1914年6月30日建威上將軍,陸軍總長兼管將軍府事務,國務卿。
3. 張 勛:(1854-1923)字紹軒,江西奉新人,辮帥。
1914年6月30日定武上將軍,長江巡閱使;(支持復辟)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公爵
4. 張錫鑾:(1843-1922)字金波,浙江杭州人,清監生。
1914年6月30日鎮安上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節制吉林黑龍江軍務);
1915年8月22日彰武上將軍,(督理湖北軍務);
1915年12月22日振威上將軍、一等伯爵、參政院參政。

5. 馮國璋:(1857-1919)字華甫,直隸河間人,北洋武備學堂,北洋三傑之一,
1914年6月30日宣武上將軍,(督理江蘇軍務)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公爵
6. 段芝貴:(1869-1925)字香岩,安徽合肥人,北洋武備學堂。
1914年6月30日彰武上將軍,(督理湖北軍務);
1915年8月22日鎮安上將軍,(督理東三省軍務);(支持復辟)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公爵
7. 龍濟光:(1876-1925)字紫丞,雲南蒙自人,土司出身。
1914年6月30日振武上將軍,(督理廣東軍務)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公爵
1916年1月28日加郡王銜,雲南查辦使
8. 薑桂題:(1844-1922)安徽亳縣人,清太子少保,賞黃馬褂。
1914年6月30日昭武上將軍、武毅軍總統官、熱河都統(督理熱河軍務);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公爵

9. 孟恩遠:(1859-1933)字曙村,直隸天津人,行伍出身。
1914年6月30鎮安左將軍,(督理吉林軍務);(支持復辟)
1915年12月21日封一等伯爵。
10. 朱慶瀾:(1874-1941)字子橋,浙江紹興人,時任代理黑龍江巡按使
1914年6月30日鎮安右將軍,(督理黑龍江軍務);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子爵。

11. 靳雲鵬:(1877-1951)字翼青,山東鄒縣人,北洋武備學堂
1914年6月30日泰武將軍,(督理山東軍務);(支持復辟)
1915年12月21日封一等伯爵。
12. 閻錫山:(1883-1960)字百川,山西五台人,日本士官學校第六期步科
1914年6月30日同武將軍,(督理山西軍務)(支持復辟)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侯爵
13. 朱 瑞:
1914年6月30日興武將軍,(督理浙江軍務)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侯爵
14. 李 純:(1874-1920)字秀山,直隸天津人。
1914年6月30日昌武將軍,(督理江西軍務)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侯爵
15. 倪嗣沖:(1868-1924)字丹忱,安徽阜陽人,光緒秀才。
1914年6月30日安武將軍,(安武軍首領,督理安徽軍務)(支持復辟)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公爵
16. 湯薌銘:(1880-1975)字鑄新,湖北烯水人,福州船政學堂,海軍次長。
1914年6月30日靖武將軍,(督理湖南軍務)(支持復辟)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侯爵
17. 陸建章:(?-1918)字郎齋,安徽蒙城人,天津武備學堂
1914年4月16日第七師師長
1914年6月30日威武將軍,(督理陝西軍務)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侯爵。
18. 胡景伊:(1878-1950)字文瀾,四川巴縣人,日本士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
1912年7月任代理四川都督
1913年6月任四川都督。
1914年6月30日成武將軍,(督理四川軍務);
1915年8月23日毅威將軍,(四川都督卸任)
19. 唐繼堯:(1882-1927)字蓂賡,雲南會澤人,日本士官學校
1914年6月30日開武將軍,(督理雲南軍務)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毅武侯
20. 陸榮廷:(1859-1928)原名亞宋,字干卿,廣西武鳴人,壯族。
1914年6月30日寧武將軍,(督理廣西軍務);
1915年3月23日耀武上將軍,(督理廣西軍務);(支持復辟)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侯
1916年3月17日任貴州宣撫使
21. 蔡 鍔:(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清朝秀才,日本士官學校第三期
1914年5月26日任參政院參政
1914年6月30日昭威將軍、全國經界局督辦、大元帥統率辦事處處員
(贊成帝制簽名者之一)
22. 蔣尊簋:(1882-1931)字伯然,浙江諸暨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1914年6月30日宣威將軍(督理浙江軍務)、參政院參政;
(贊成帝制簽名者之一)
23. 張鳳翽:(1881-1958)字翔初,陝西西安人,陝西陸軍武備學堂
1914年6月30日揚威將軍,(督理陝西軍務不久入京)
24. 朱家寶:(1864-1928)字徑田,雲南寧州人
1914年6月30日加將軍銜,直隸都督加巡按使(督理直隸軍務)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伯爵。
25. 田文烈:
1914年6月30日加將軍銜,河南巡按使(督理河南軍務)
1915年12月21日封一等伯爵。
26. 張廣建:(1867-?)字勛伯,安徽合肥人。
1914年6月30日加將軍銜,甘肅巡按使兼民政長(督理甘肅軍務)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子爵。
27. 楊增新:(1867-1928)字鼎臣,雲南蒙自人,光緒進士
1914年6月30日加將軍銜,新疆巡按使(督理新疆軍務)
1915年12月21日封一等伯爵。
28. 丁 槐:
1914年7月4日奮威將軍,(荊州鎮守使卸任)
29. 那彥圖:
1914年9月9日綏威將軍,參政院參政。
1915年9月19日任變更國體全國請願聯合會副會長。
30. 蔣雁行:(1875-1941)直隸河間人,北洋武備學堂,日本士官學校
1910年任江北護軍使
1914年9月9日靖威將軍(江北護軍使卸任)
1916年2月13日協辦南京軍務
31. 趙 倜:(1871-1933)河南汝陽人,北洋武備學堂,毅軍統領
1914年9月20日德武將軍(督理河南軍務)(支持復辟)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侯爵
32. 孫 武:(1879-1939)原名葆仁,字堯卿,湖北夏口人,湖北武備學堂
1914年10月20日義威將軍,湖北軍政府軍務部長
(贊成帝制簽名者之一)
1915年12月23日署參政院參政。
33. 陳 宦:(1869-?)湖北安陸人,北洋武備學堂,參謀次長。
1915年2月20日會辦四川軍務;
1915年6月23日毅威將軍,(督理四川軍務);
1915年8月25日成武將軍,(督理四川軍務);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侯爵
34. 王占元:(1861-1934)字子春,山東館陶人,天津武備學堂。
1914年4月24日幫辦湖北軍務。
1915年10月4日庄威將軍、第二鎮統制、陸軍第2師師長;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侯爵(支持復辟)
1916年1月8日襄武將軍,(督理湖北軍務)
35. 曹 錕:(1862-1938)字仲珊,直隸天津人
1914年4月24日長江上游警備總司令。
1915年10月4日虎威將軍,陸軍第3師師長。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伯爵。
36. 楊善德:(?-1919)字樹滋,安徽懷寧人,天津武備學堂。
1915年10月4日克威將軍、松江鎮守使兼陸軍第4師師長;
1915年12月15日授勛二位;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伯爵。
37. 鄭汝成:(?-1915)
1915年10月3日彰威將軍、上海鎮守使
1915年追封一等彰成侯。
38. 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直隸天津人,光緒進士,嵩山四友之一
1914年5月1日特任國務卿
1915年1月1日授上卿
39. 趙爾巽:(1844-1927)字次珊,奉天鐵嶺人,
清史館長、嵩山四友之一,參政院參政。
1915年1月1日授中卿
40. 李經羲:(1860-1923)李鴻章侄,安徽合肥人,嵩山四友之一
參政院參政、審計院院長
1915年1月1日授中卿
41. 梁敦彥:1915年1月1日授中卿
42. 楊士琦:政事室左丞,
1915年1月1日授中卿
43. 錢能訓:(1870-1924)字千丞,浙江嘉興人,光緒進士
政事室右丞,平政院院長。
1915年1月1日授中卿
44. 孫寶綺:(1867-1931)字慕韓,浙江杭州人,
外交總長,審計院院長,財務總長
1915年1月1日授中卿
45. 朱啟鈐:(1871-?)字桂莘,貴州開州人,光緒舉人,
交通總長,督辦京都市政事宜,內務總長,代理國務總理,袁世凱稱帝登
基大典籌備處處長。
1915年1月1日授中卿
46. 周自奇:(1871-1923)字子 ,山東單縣人,
財務總長兼鹽務署督辦。
1915年1月1日授中卿,洪憲帝制禍首之一。
47. 張 謇:(1853-1926)字季直,江蘇南通人,清朝狀元,嵩山四友之一
1915年1月1日授中卿,農商總長。
48. 梁士詒:(1869-1933)字翼夫,號燕孫,廣東三水人,光緒進士,
1915年1月1日授中卿,稅務督辦,洪憲帝制禍首之一
49. 熊希齡:(1870-1937)字秉三,湖南鳳凰人,光緒進士
1915年1月1日授中卿,熱河都統,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參政院參政

50. 章宗祥:(1879-1962)字仲和,東京帝國大學法學科,
1915年1月1日授少卿,司法總長
51. 湯化龍:(1874-1918)字濟武,光緒進士
1915年1月1日授少卿,眾議院院長
52. 董 康:(1867-1942)字授經,江蘇武進人,光緒進士,
1915年1月1日授少卿,大理院院長,全國選舉資格審查會會長。
53. 庄蘊寬:1915年1月1日授少卿,
54.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廣東新會人,光緒舉人,
1915年1月1日授少卿,司法總長
55. 楊 度:(1874-1931)號虎公,湖南湘潭人,籌安六君子之一,籌安會理事長,參政院參政
1915年1月1日授少卿,
1915年1月9日任國史館副館長。
56. 孫毓筠((1872-1924)字少侯,安徽壽州人,清朝秀才,
籌安六君子之一,前安徽都督,袁世凱高等顧問,約法會議長,參政院參政
1915年1月1日授少卿。
57. 張鳴歧:(1875-1945)字堅白,山東無棣人,
會辦廣西軍務,廣東巡撫使。
1915年12月21日封一等伯爵。
58. 屈映光:(1883-1973)字文六,浙江臨海人,
1915年12月21日封一等伯爵,浙江巡按使、都督。
1916年4月14日加將軍銜,督理浙江軍務。
59. 奇耀琳:
1915年12月21日封一等伯爵。
60. 趙秉鈞:(1859-1914)字智庵,河南臨汝人,國務總理,直隸民政長
1915年1月30日追贈上卿
1915年12月22日追封一等忠襄公
61. 徐寶山:
1915年12月22日追封一等昭勇伯
62. 宋教仁:(1882-1913)字遁初,湖南桃源人,農林總長
1915年1月30日追贈中卿
63. 沈秉 :1915年1月30日追贈中卿
64. 汪大燮:(1860-1929)字伯唐,浙江錢塘人,舉人,
平政院院長、參政院副院長
65. 劉冠雄:(1856-?)字資穎,福建閩侯人,
福建船政學堂,英國格林威治海軍學校
1915年12月23日策封二等公爵,海軍總長,海軍上將總司令
66. 李鼎新:(1861-?)福建閩侯人,海軍上將,海軍參謀長,福建船政學堂。
67. 劉顯世:(1871-1927)字如周,號經頤,貴州興義人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子爵,
68. 李 欽:(1887-1977)原名清,字介如,都督府參議,代理湖北財政司長。1915年1月1日策封中大夫。
69. 雷震春:
1914年4月16日北京軍政執法處處長;
1915年10月3日鎮威將軍;
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一等伯爵。
70. 龍覲光: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男爵;
1916年2月8日臨武將軍(督理雲南軍務)
71. 陳光遠:(1872-?)字秀峰,直隸武清人,天津武備學堂,
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一等子爵,陸軍第12師師長。
72. 李厚基:(1869-1942)字培之,江蘇銅山人,天津武備學堂
1914年7月18日為福建護軍使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子爵,
1916年3月21日建武將軍(仍督理福建軍務)。
73. 米振標: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一等子爵
74. 張文生: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一等子爵
75. 馬繼增: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一等子爵
76. 張敬堯:(1880-1933)字勛臣,安徽霍丘人,保定軍校
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一等子爵,第七師師長;
1916年3月9日授勛三位,加上將銜。
77. 倪毓棻:1915年12月23日策封二等子爵
78. 張作霖:(1875-1928)字雨亭,奉天海城人,馬賊出身
1915年12月23日策封二等子爵
1916年4月22日盛武將軍第二十七師師長,(督理奉天軍務兼代理巡按使)
79. 蕭良臣: 1915年12月23日策封二等子爵
80. 藍天蔚:(1878-1921)字秀豪,湖北黃陂人,湖北武備學堂,日本士官學校
1916年5月4日達威將軍
81. 蔣作賓:(1884-1942)字雨岩,湖北應城人,清末秀才,日本士官學校
陸軍次長(贊成帝制簽名者之一)
1916年5月4日翊威將軍
82. 張懷芝:(1860-1934)字子志,山東東阿人北洋武備學堂,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男爵,保定鎮守使,察哈爾都統。
1916年5月30日濟武將軍,(督理山東軍務)
83. 許世英:(1872-1964)字雋人,安徽貴池人,光緒舉人,會辦福建軍務,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男爵
84. 戚 揚: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男爵
85. 任可澄:(1877-1945)號志清,貴州安順人,光緒舉人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男爵,雲南巡按使
86. 王輯唐:(1877-1948)安徽合肥人,原名賡。日本士官學校,
北洋軍閥安福系首領之一,內務總長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男爵
87. 何宗蓮: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男爵,察哈爾都統
88. 陳炳琨:(1868-1927)字舜卿,廣西柳江人,廣西陸軍講武堂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男爵,廣西陸軍第一師師長兼桂林鎮守使
89. 盧永祥:(1867-1933)字子嘉,山東濟陽人,北洋武備學堂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男爵,陸軍第十師師長
90. 呂調元: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男爵
91. 金 永: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男爵
92. 蔡儒楷: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男爵
93. 段書雲: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男爵
94. 龍建章: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男爵
95. 沈金監: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男爵
96. 潘鉅楹:(1882-?)字舟庭,山東濟寧人,日本士官學校第3期步兵科
1914年2月任歸化城副都統,
1914年7月任綏遠都統。
1915年12月21日策封一等男爵
97. 林葆懌: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一等男爵
98. 饒懷文: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一等男爵
99. 王金鏡: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一等男爵
100. 鮑貴卿:(1865-1934)字霆九,遼寧海城人,開平武備學堂
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一等男爵
101. 馬聯甲: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一等男爵
102. 馬安良: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一等男爵
103. 吳金彪: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一等男爵
104. 白寶山:
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一等男爵
1915年12月25日海州鎮守使
105. 施從濱: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一等男爵
106. 黎天才: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一等男爵
107. 呂公望:(1879-1954)原名占鰲,字戴之,浙江永康人,保定軍校
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一等男爵,浙江督軍
108. 江朝宗:(1864-1943)字宇澄,安徽旌德人
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一等男爵,北京前軍統領衙門統領
109. 吳炳湘:(1874-1930)字鏡潭,安徽合肥人,武衛前軍隨營學堂
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一等男爵,京師警察廳廳長
110. 吳俊升:(1863-1928)字興權,山東歷城人,行伍出身,
1915年12月23日策封二等男爵,騎兵第二旅旅長,洮遼鎮守使。
111. 馮德麟:1915年12月23日策封二等男爵
112. 王懷慶:(1876-1953)字懋萱,河北寧晉人,天津武備學堂
1915年12月23日策封二等男爵,多倫鎮總兵
113. 莫榮新:1915年12月23日策封二等男爵
114. 譚浩明:1915年12月23日策封二等男爵
115. 周 駿:
1915年12月23日策封二等男爵
1916年5月24日崇武將軍,(督理四川軍務)
116. 劉存厚:(1884-1960)字積之,四川簡陽人,清朝舉人,日本士官學校
1915年12月23日策封二等男爵,四川軍務會辦
117. 張子貞:(1878-1931)字青圃,雲南大理人,雲南講武堂教官校長,
滇軍第一師師長,參謀廳廳長,
1915年12月23日策封二等男爵
1915年12月29日督理雲南軍務
118. 劉祖武:
1915年12月23日策封二等男爵
1915年12月29日雲南巡按使
119. 林述慶:(1881-1913)字頌亭,福建閩縣人,陸軍中將加上將銜
120. 沈雲沛:
1915年9月19日任變更國體全國請願聯合會會長。
121. 張國淦:(1876-1959)字乾若,號石公,湖北蒲圻人。參政院秘書長
122. 胡 瑛:(1884-1933)字經武,湖南桃源人,籌安六君子之一
123. 李燮和:(1874-1927)原名柱中,字燮和,籌安六君子之一
124. 嚴 復:(1854-1921)字又陵,福建閩侯人,
福州船政學堂,英國格林威治海軍大學
籌安六君子之一,參政院參政
125. 劉師培:(1884-1920)字申叔,江蘇儀徵人,
籌安六君子之一,參政院參政
126. 楊守敬:(1839-1915)字惺吾,號鄰蘇,湖北宜都人
參政院參政
127. 張 鈁:(1886-1966)字伯英,河南新安人
將軍府中將參軍
128. 陸 錦:字秀山,直隸天津人,日本士官學校第一期炮兵科
將軍府參軍模範團團長,陸軍中將(贊成帝制簽名者之一)
129. 張雲山:(1877-1915)字鳳崗,陝西西安人,哥老會通統山山主,
陸軍中將、第一混成旅旅長兼陝北鎮守使。
130. 張士鈺:陸軍中將(贊成帝制簽名者之一)
131. 李廷玉:(1893-?)直隸天津人,陸軍中將,籌安會參議,保定將弁學堂。
132. 施 愚:(1875-?)字鶴雛,號小山,四川涪陵人,
約法會副議長,政事室法制局局長,帝制禍首之一。
133. 張鎮芳:(1863-1933)河南項城人,光緒進士,
更復國體全國請願聯合會副會長,登基大典籌備處處員。
134. 張一爵:陸軍少將(贊成帝制簽名者之一)
135. 姚鴻法:陸軍少將(贊成帝制簽名者之一)
136. 蔣方震:(1882—1938)字百里,浙江海寧人。求是書院、日本士官學校
陸軍少將(贊成帝制簽名者之一)
137. 陳 儀:(1883-1950)字公俠,浙江紹興人,陸軍士官學校
陸軍少將(贊成帝制簽名者之一)
138. 何豐林: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三等男爵
139. 臧致平: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三等男爵
140. 張仁奎: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三等男爵
141. 馬福祥:(1876-1932)字雲亭,甘肅臨夏人,回族
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三等男爵,寧夏護軍使
142. 許蘭洲:(1876-?)字芝田,河北南宮人,張作霖部下
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三等男爵
143. 孔 庚:陸軍少將 陸軍第九師師長兼晉西鎮守使
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三等男爵
144. 陳樹藩:字伯生,陝西安康人,保定武備學堂
1915年12月23日策封三等男爵,陝南鎮守使
145. 王式通:(1864-1931)字書衡,山西汾陽人,清朝進士
政法會議秘書長,政事堂機要局局長
146. 顧 鰲:約法會議秘書長,
147. 蔭 昌:陸海空大元帥辦事處侍從武官長,
148. 薩鎮冰:(1859-1952)字鼎銘,福建閩侯人,
陸海空大元帥辦事處辦事員,海軍上將軍。
149. 王士珍:(1861-1930)字聘卿,河北正定人,北洋武備學堂,北洋三傑之一
陸海空大元帥辦事處辦事員兼陸軍總長
150. 徐樹錚:(1880-1925)字又錚,清朝秀才,日本士官學校,陸軍次長
151. 周樹模:平政院院長
152. 陸征祥:(1871-1949)字子興,上海人,外交總長,參政院參政
153. 楊以德:(1873-1944)字敬林,回族,直隸警務處處長兼天津警察廳廳長.
154. 孫多森:(1867-1919)字蔭庭,安徽壽縣人,參政院參政
155. 王用寶:1915年12月23日授予一等輕車都尉
156. 齊燮元:(1879-1946)字撫萬,直隸寧河人,北洋武備學堂
1915年12月23日授予一等輕車都尉
157. 劉鎮華:(1883-1952)字雪亞,河南鞏縣人,保定法政專門學堂
1915年12月23日授予一等輕車都尉,豫西觀察使兼鎮嵩軍統領
158. 孔令貽:孔子後代
1916年1月襲封衍聖公,加郡王銜
159. 熊祥生:
1916年2月21日特封二等男爵,川軍旅長
1916年3月9日升陸軍中將
160. 李炳之,1916年2月21日特封三等男爵,北軍旅長
161. 吳佩孚:(1874-1939)字子玉,山東蓬萊人,開平武備學堂
1916年2月21日特封三等男爵,北軍第六旅旅長
1916年3月9日升陸軍中將
162. 王承斌:(1873-?)字孝伯,遼寧興城人,北洋陸軍軍官學堂
1916年2月21日特封一等輕車都尉,
163. 吳新田:1916年3月9日升陸軍中將
164. 馮玉祥:(1882-1948)字煥章,安徽巢縣人,
1916年3月20日授陸軍中將
165. 吳兆麟:(1882-1942)字畏三,湖北鄂城人,陸軍上將,將軍府將軍。
166. 吳光新:(1881-1939)字自堂,安徽合肥人,日本士官學校,陸軍大學
1914年4月24日陸軍第2師師長。
167. 唐犧支:(1887-1924)字以祀,湖南慈利人,
陸軍中將師長

『捌』 武漢黃陂木蘭草原周邊還有哪些景點

草原門樓

大陽山下草原的守護神!大陽山是黃陂境內一座風光奇麗的山峰,山腳下是一片草長鶯飛、水清馬肥的綠色草原,名叫「木蘭草原」。相傳木蘭從軍前曾在此習武,每天早晨,她會牽著自己心愛的白馬到溪邊飲水,然後便在大陽山上的樹下練武讀書。
哈達

哈達是蒙古人民藏族人民作為禮儀用的絲織品,是社交活動中的必備品。哈達類似於古代漢族的禮帛。蒙古族人和藏族人表示敬意和祝賀用的長條絲巾或紗巾,多為白色,藍色,也有黃色等。此外,還有五彩哈達,顏色為藍、白、黃、綠、紅。藍色表示藍天,白色是白雲,綠色是江河水,紅色是空間護法神,黃色象徵大地。五彩哈達是獻給菩薩和近親時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貴的禮物。佛教教義解釋五彩哈達是菩薩的服裝。所以,五彩哈達只在特定的情況下才用。
王子草場

傳說這是當年王子向木蘭草原公主求婚的地方,王子們站在這草場,對著公主湖琴島上的木蘭草原公主縱情放歌,傳情送愛。當地牧民還說這里也是木蘭將軍代父從軍出征之前,練武射箭的場所。後來,木蘭將軍凱旋,在此地和戰友一起共享晚年。
公主湖

相傳三世紀末,鐵力木王為老百姓尋找水源來到了塔克拉瑪干沙漠,發現了一個汩汩冒沫的深沆。鐵力木王命千餘人挖了百餘天,卻未掘出泉水。
公主達瓦昆心裡也十分著急。一天夜裡,公主瞞著父親和丈夫,親自挖沙掘水。然而,她動一鍬,泉水就冒出了沙面,越掘泉水越多,剎時間,就淹沒這塊寸草不生的谷地。美麗的公主達瓦昆卻再沒有走出那一望無垠的水面,化為了一泓美麗的湖水。人們為了紀念公主,就把湖取名為「公主湖」。
射箭館

射箭是蒙古民族最早用於軍事訓練,後改為娛樂的活動。分靜射和騎射兩種。弓箭的式樣、重量、長度、拉力都不限,一般規定每人射九箭,分三輪射完,以中靶的箭數多少評定名次,對優勝者給予獎勵。比賽的路道常為四米寬,半米多深,八十五米長的一條溝。靶位設三個,第一靶是在二米高的木架上掛一個一立方尺的 彩色布袋;第二靶是個約一立方尺的白布袋;第 三靶是等邊三色形的白布袋,三個布袋裡裝的 都是棉花。第一、二靶位在射手的左側,第三靶 位在射手的右側,靶位之間相距約二十五米,跑道中心線與靶位之間相距二米。比賽開始前,射手手穿緊身彩袍,背上弓箭,乘馬到起跑線。當戴判員發命後,便開始起跑,同時抽弓搭箭,瞄準箭靶,當射中靶上的某一環時,靶環便自動脫落,觀眾不斷給優勝者喝彩助威。這種比賽活動,直到全天仍然是廣大牧民所喜愛的一項娛樂活動。
白鷺湖

轉眼千百年過去了,這里的一草一木與茫茫青山完好如初,騎馬於此,望著滿目翠綠的草場,仍可感覺到當年木蘭絲毫不遜於男兒的英雄氣概,而那些令人浮想的奇妙故事便會隨之在眼前升騰……白鷺湖而來——每年都有大量候鳥前來越冬覓食,煙波渺渺中常有成群白鷺飛翔。湖岸曲折多灣,眾多半島交錯伸入,景觀優美!

閱讀全文

與黃陂藍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