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築施工企業轉型升級的動力來自哪裡
1、經營模式轉型:面對新政策和新監管方式,聯營掛靠不是長久之計,企業需要盡早從聯營向直營轉型;
2、管理模式轉型:直營模式需要建築企業務必提升管控能力,項目成本管理是核心,決定看建築企業從聯營掛靠的粗放式管理必須向精細化管理轉型;
3、區域范圍轉型:面對即將到來的統一開放的全國市場,和「新型城鎮化」、「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建築企業需要從區域市場向全國乃至全球市場轉型,從大中型城市市場向城鎮市場轉型;
4、成長模式轉型:建築市場將會出現大者越大、強者越強的競爭格局,每個企業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要麼向綜合型大而全方向發展,要麼在某一方面做精,這決定建築企業需要向綜合性和專業性兩級轉型;
5、項目角色轉型:面對地方政府債台高築、缺錢將是常態,以及各級政府大力推動PPP模式的背景下,施工企業需要從單一施工角色向投融資+施工雙重角色轉型;
6、生產方式轉型:傳統生產模式成本逐漸上升,現代工業化生產方式成本逐漸下降,現代工業化生產方式取代建築傳統生產方式,這是發展的必然!這決定建築企業必須從傳統生產方式向工業現代化生產方式轉型,這是沒有選擇的,但企業需要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時間點。
⑵ 建築企業如何實現轉型升級發展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建築業面臨著兩種力量的綜合作用:一是壓力。面對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勞動力等資源要素成本上升、推行綠色建築所形成的多重壓力和困境,加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不少建築企業感到生存空間日益縮小。二是動力。市場日益規范、增長動力轉換和制度環境的改善,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為建築業轉型升級帶來生產方式改變、業態創新。技術變革等多方面的機遇和空間。建築業企業應積極適應變化,從舊思路、舊方法、舊手段轉向新理念、新模式、新路徑,在新環境中堅持穩中求變的原則,從以下四個方面探索轉型升級路徑,以尋求新生機,謀求新發展。
一、 念好管理經,提高競爭能力。
經營管理是企業永恆的主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有待於經營管理機制的創新,企業通過經營管理創新,形成新的動力源,以激發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建築企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也是企業轉型升級的路徑之一。
當前,很多建築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尤其是民營企業更是如此。很多民營建築企業,資質升上去了,管理水平並沒有相應跟上,不少企業還是粗放型管理、家族式管理、一言堂管理,有的甚至是拍腦袋式管理。這些企業靠市場機會取得了一些業績,但是它是不可持續的,他們離科學的管理體系還有差距。差距就是潛力,挖掘好這方面的潛力,或者說補齊這個短板,就能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加強企業管理,建立一套科學的管理辦法,關鍵是要從本企業的實際出發,在學習別人先進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建立一套符合本企業發展新形勢的管理制度,確保企業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職責分清,賞罰分明,營造以制度管人、以規章管事的良好氛圍,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企業的競爭莫過於科學的管理,成功更有賴於科學管理,轉型升級也有賴於科學管理,。科學管理決定成敗,企業可持續發展呼喚科學管理。在新的形勢下,建築企業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做好企業管理選篇大文章,企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二、 擁抱新技術,加快轉型發展。
新技術是建築業發展的不竭動力。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很多建築新技術、新工藝如雨後春筍,迅速成長並逐步推廣,熱情擁抱新技術,並不斷創新,必將收獲轉型發展的豐碩成果。
隨著建築業的發展 ,我國建築技術水平在不斷提高,有很多技術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但從建築業總體來看,目前我國建築技術的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民營建築業企業,傳統的勞務密集型產業和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在建築工程領域如何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全面推進施工技術進步,促進建築技術整體水平提高的唯一途徑就是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將建築新技術、新工藝、新成果應用到工程建設中去。
建築新技術有很多,這里僅用裝配式建築為例。發展裝配式建築是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是推進建築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有利於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施工污染,提升勞動生產效率和質量安全水平,有利於促進建築業與信息化工業化深度融合,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推動化解過剩產能。裝配式建築技術是一項很成熟的技術。2016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指導意見》,2016年11月1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上海召開了全國裝配式建築工作現物會,陳政高部長在會上對發展裝配式建築作了總結部署,要求各地要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促進建築業轉型升級。發展裝配式建築,國務院發了文,高層發了聲,建築業企業在思考轉型升級的時候,積極響應上級號召,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是唯一正確選擇。如果對上級的號召充耳不聞,無動於衷,對新技術不感冒,只能錯失發展良機。
三、 船大抗風浪,著力做大做強。
建築業企業目前主要是兩種所有制形式,一是國有企業,二是民營企業。國有企業除中建三局這樣的大型國企外,其它的國企一般都有中等以上規模。民營企業就不一樣了,可謂是參差不齊,規模懸殊,相差很大。
在這里,重點說一下民營企業。在一定的階段,小型建築企業也能發展。如在特定時期內,市場不太規范,制度有待完善,小型建築企業靠不太正規的競爭手段等,也能生存發展。但是隨著市場日益規范,增長動力轉換和制度環境的改善,尤其是新技術逐步推廣,信息化普遍應用的新形勢下,小型企業的生存空間日益縮小,這些企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緊迫感油然而生。
建築業市場的競爭從來都是激烈的,如果說以前的競爭既靠實力,又靠關系的話,那麼現在的競爭主要就是憑實力。大企業實力雄厚,更勝一籌。中建三局憑借雄厚的實力,發揮規劃設計、投資開發、基礎設施、房建總包四位一體優勢,建造、投資、運營三商合一,布局華夏,揚帆海外,在全國200多個城市,每天近千個工程忙碌不停。僅就武漢市來說,綠地606、雄楚大道高架、東湖隧道等等這些大型工程,只有中建三局這樣的企業才能承擔,小企業望塵莫及,大型企業在承建工程方面的優勢不言而喻。
再以新洲區為例,新洲區是「中國建築之鄉」,擁有建築企業400餘家,其中,特級企業2家,一級以上企業64家,居全省之首。全區2015年建築業總產值1150億,而新八、新七、新十等6家企業就佔了一半,其餘的400家的產值只有500多億,平均每一個企業的產值只有一個多億。中建三局2015年產值1290億,一個中建三局就超過了新洲區400多家企業的產值。
新洲區64家一級建築企業,產值多的一年過百億,產值少的只有一個億。這60多家企業,經營狀況不一,但有一個特點,就是企業規模越大,經營狀況就越好,規模小的,生存壓力更大,發展空間就越小。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規模小的建築企業要想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走重組之路、走聯合之路,正如人們所說,船大抗風險,帆正航更遠。在當前的形勢下,已經有一些小型建築企業難以為繼了,更有的關門歇業了。建築業中小企業到了重新洗牌的時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小企業如何求得生存發展,是聯合重組,轉型升級,還是坐以待斃,淘汰出局,是擺在這些企業面前的一道必選題。答好了這道題,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前景。
四、 重企業文化,提升企業形象。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整個團隊所認同並遵守的價值觀、經營理念和企業精神,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行為規范的總稱。就建築業企業來說,並不是所有企業都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中,一些企業並不大重視企業文化建設,認為企業文化產生不了效益,可有可無;企業文化只有投入,沒有產出;企業文化是虛的,想起來才去抓一下,沒有系統性等等。這些認知都是錯誤的,不利於企業的發展壯大。
著名經濟學家於光遠說過:「國家富強在於經濟,經濟繁榮在於企業,企業興旺在於管理,管理關鍵在於文化」。言而無文,行之不遠。同樣的道理,企業缺少文化內涵,也走不遠。不重視文化建設的企業,就像是沒有防腐劑的食物,容易變質過期,被時間所拋棄。走進那些有著百年歷史的老企業,撲面而來的厚重文化底蘊總讓人如飲美酒,沉醉不已。
企業文化建設能夠為企業提供精神支柱。一個人活在世上應該有一點精神,要有理想和追求。因為有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他才能實現人生價值。一個企業要在市場中取勝,保持可持續發展,同樣需要具備頑強拼搏,不懈奮斗的精神,而這種精神不是天生的,是在企業文化建設中逐步形成的。從員工來說,企業制度是約束員工的底線,而企業文化則能引領員工追求更高境界。從這個意義上講,建設企業文化,能夠為企業提供精神支柱。
企業文化建設能夠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在當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大環境下,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具有生機和活力,而企業活力的來源在於創新。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對企業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依靠智慧和知識創造財富的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建築業企業只有不斷推進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生機和活力。而建築業企業要增強創新能力,就有賴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先進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創新的活水源頭。創新需要企業精神來激勵,需要企業文化作支撐。通過企業文化建設把員工的工作激情,理想信念、價值追求凝聚到企業的發展目標上來,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企業發展的合力,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每個企業發展的路徑不一樣,企業文化顯然不能個千篇一律,這就考驗企業家的水平和智慧,而水平和智慧又來源於自身的內涵,內涵又跟學養有很大的關系。企業的發展,無非就是把握好「道」和「術」。這里的「道」指的就是企業的價值觀,「術」則涵蓋了諸多企業發展的方法。這些都與企業文化建設有密切關系。一個企業,有了先進的企業文化作支撐,「道」正「術」高,縱使霧靄茫茫,也必將撥開迷霧,直掛雲帆濟滄海。
⑶ 當前,建築施工企業應從哪幾個方向轉型升級發展
圍繞推進建築產業現代化和轉變行業發展方式,突出企業轉型升級這個主題
一是要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從國家層面,下一輪企業改革的重點是不斷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形成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三者責、權、利對稱,實現「適度集權、合理分權、系統監控」,並通過新一輪的企業改制兼並、重組、構建母子公司體系,再造企業管理流程,優化股本機構,引導大型龍頭企業做強、做優,打造區域行業建築航母。同時要進行股權多元化改革,積極發展以混合所有制為主流模式的非公有經濟、職工股權與國有經濟和央企股權互滲的法人治理結構,形成市場化的經營機制,真正形成現代企業制度。
從行業主管部門層面,就是要通過市場准入調整企業的組織結構,按照市場變化調整企業資質的門檻設置,重點要放在為企業松綁,創造寬松環境,並通過新一輪企業資質改革和就位,扶持勞務企業,進一步提高建築行業產業集中度,將大型企業打造具有國際知名品牌的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集團,推動中小企業集聚發展,從而使不同類型企業按不同條件上升到新的市場競爭層次和高度,實施差別化發展,防止產業結構盲目雷同,統籌推動產業有序轉移,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企業發展格局。
從企業層面來講,要緊扣「一帶一路」經濟圈,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以資產經營帶動生產經營,使資本向產業鏈上下游轉移。這里要特別強調的是,建築企業在轉型升級中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結合形勢和市場變化來調整產業結構,不要顧此失彼,為轉型而轉型。要圍繞國際國內市場需求和新常態下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與資本市場、建築產品開發等有機結合,形成新的業務發展模式,提升產業層次,拉長產業鏈條。
二是要深化經營管理機制改革,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促進企業轉型升級。首先要堅持主營一體化發展。就是要依託工程總承包的優勢,從勘察、設計、材料采購、施工管理、項目調試方面,做強做優主業,這是關鍵。其次是堅持多元化經營。就是在做強做優主業的同時,有條件的可向非建築領域滲透,發展新興產業。特別是要加強資本運營。除了目前開展的房地產業務外,可效仿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的發展道路,樹立「不為所有、但可共享」的思維,選擇某一銀行建立銀企聯盟,推進銀行資本與產業資本的融合,以財團的金融資本採取BT、BOT、PPP等模式支持總承包業務沖刺,搶占高端市場,實現深度和廣度發展。再就是要積極應對「營改增」挑戰。「營改增」不單是一個簡單的3.6%營業稅與11%增值稅的變化,其實質是一次改革企業經營管理的大洗牌。包括材料采購、甲方供料、機械租賃、經營承包方式、工程結算與付款方式以及同一納稅企業中不同工程項目、不同時間段、不同內部核算單位之間的銷項稅的配比問題等,需要通過「營改增」倒逼企業加強自身管理、苦練內功,提升核心競爭力。還要強調的是,要適應新常態,企業必須堅持經營總量控制,以穩增長、控風險、調結構、促發展為原則,堅持適度規模經營,控制產能過剩、無限擴張導致的管理跨度失控。特別是要注意規避市場風險和企業盲目承攬工程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從而阻礙企業向質量效益型升級。
三是要堅持科技創新,借力信息化和BIM技術支撐企業轉型升級。黨的十八大做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抉擇,實現新時期企業轉型升級最根本的是依靠科技進步與管理創新,最關鍵的是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當前,企業要始終堅持把技術與管理創新兩輪驅動作為企業領先的發展戰略,加大科技投入,培養和引進高端管理人才,創新研發技術含量大、應用價值高的國家級工法和新產品。特別是要健全科技創新體系,加大建築業「十項新技術」和BIM技術推廣應用力度,依託「高、大、難」和「新、特、尖」的工程項目,重點研發解決復雜問題的關鍵技術。同時在工程建設實踐中要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通過積極務實推進建築預制裝配化,強化「四節一環保」和綠色施工,以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鎮建設促進經濟循環發展和綠色發展。
總之,就是要緊緊圍繞黨中央「四個全面」的戰略部署,大力推進建築產業現代化,加快轉變建築業發展方式,形成和實現「沒有規模不大、沒有主業不穩、沒有投資不富、沒有專業不優、沒有海外不亮、沒有品牌不強」六大板塊的產業格局,促進建築業企業新一輪的轉型升級。
⑷ 建築企業如何轉型升級的最新相關信息
第二屆中國中小建築企業暨成長型建築企業發展論壇在京開幕。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和中小建築企業管理精英齊聚北京,共謀企業發展大計,探尋企業發展的變革之道。當前,中小建築企業占我國建築企業總數的95%以上,中小建築企業從業人員佔全行業從業人員的85%以上,中小建築企業產值占我國建築業總產值的70%以上。
中國正處於從低收入國家向中等收入國家發展的過渡階段,建築業的 增長速度很快,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也很大.1978年以來,建築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建築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3.8%增加到了6.8%,成為 拉動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未來3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提高到76%左右,預計城市對整個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將達到95%以上.都市圈、城市群、城市 帶和中心城市的發展預示了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高速起飛,也預示了建築業更廣闊的市場前景.
⑸ 建築企業轉型升級工作進展緩慢的原因是什麼
第二屆中國中小建築暨成長型建築發展論壇在京開幕。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和中小建築管理精英齊聚北京,共謀發展大計,探尋發展的變革之道。當前,中小建築占我國建築總數的95%以上,中小建築從業人員佔全行業
⑹ 為什麼說建築產業現代化是建築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
所謂建築產業現代化,就是實現建築設計標准化、部品生產工廠化、現場施工裝配化、結構裝修一體化和過程管理信息化的新型生產方式,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管理替代和改造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生產方式,實現建築業的轉型升級和生產方式的變革。
試點:指全面開展工作前,先在一處或幾處試做。
城市:是以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形成的較大居民點(包括按國家行政建制設立的市、鎮)。
⑺ 未來哪些建築企業會消亡,企業的轉型升級到底要
「轉型」是那些以掛靠為經營模式,不具有行業競爭力的中小企業需要做的。「轉型」不是轉行,雖然轉行也不失為這些企業當前可以選擇的一種選擇,但不是本文討論的范圍。
這里所謂轉型,就是從項目掛靠經營轉型為項目企業直營。我國以讓人掛靠為生的施工企業約佔全部施工企業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這些企業如果不能轉型為企業直營,大部分是無法生存下去的,原因有這樣幾方面:
一是越來越多以直營為模式施工企業近些年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信息化應用獲得成功,其中有些企業開始實現「業務財務一體化」,甚至向建設「數字化企業,數據化運營」邁出堅實的步伐。做到這些的企業其項目施工效率會得到很大提升,就像當年用了砼輸送泵以後,如果有企業仍然使用砼攪拌機,一定就失去了競爭力一樣。
然後,掛靠模式因為企業和項目部分屬兩個利益主體,處於兩張皮的狀態,數據無法實現共通互聯,事實上,絕大部分掛靠項目基本無信息化意義上的數據,所以掛靠項目在效率上即失去了競爭力。
二是BIM技術和建築工業化開始漸入佳境,很明顯,企業要想掌握這二樣未來的利器,必須擁有項目資源配置權,否則根本無從談起,掛靠項目的資源配置權掌握在掛靠者手上而非企業手上,因此,此類企業學BIM無從下手,做工業化無從談起。
⑻ 建築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現在的建築行業是勞動密集型的 ,年齡稍大的建築工人 而未來的建築行業發展 就需要我們去鋪設 首先要求我們要敬業,有熟練的技術,肯吃苦,能堅持,國家在倡導工匠精神,如果每一個建築業農民工,都有做匠人的意識,在建築行業,精益求精,必定會成長為新時代倍受歡迎的建築工人,我們 還是要發揚傳幫帶的優良傳統,師傅帶徒弟,經驗豐富的老把式帶剛剛涉足行業的年輕人,這樣有利於迅速尋找挖掘人材,因材施教,迅速成就人才。這樣我們的建築行業才會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