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東華信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怎麼樣在哪裡主要做什麼的謝謝!!
廣東華信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前期項目策劃,城市規劃設計,建築工程設計,園林景觀設計,消防設計以及室內設計等。經過近十年間不斷創新與發展,公司已成為一個技術力量雄厚、人才結構合理、專業配套齊全、設計手段先進並在質量保證體系等方面都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的建築設計公司。
廣東華信設計隸屬於華信設計集團公司,華信設計集團公司現有職工300餘人,注冊規劃師、建築師、結構師30餘人,有近一半的技術人員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有一批具有較高設計水平的各專業技術帶頭人,同時還有眾多充滿創意的年青設計師。「嚴謹求實,團結創新,誠信服務,創造精品」是我們公司的質量方針,我公司依靠人才、技術、裝備優勢,以質量求信譽,以信譽求發展,重合同,守信用,竭誠與各界朋友通力合作,熱忱為廣大用戶提供優質服務。公司多年來承接了城市商業綜合體、旅遊度假酒店、學校、醫院、工業園及居住區等大批項目,得到了政府、知名企業以及建築同行們的贊譽和信賴。
公司致力於國際先進的設計理念與本土優秀文化相結合,科技與環保相結合,技術與藝術相結合。每一個受委託項目都要求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公司重視技術人員培養和技術研發投入,在設計流程標准化,資料圖庫開面化,經營管理先進化方面處於同行領先水平。「高效工作,品質生活」是華信內部的文化特徵,每一位技術負責人都專心思考,滿懷工作熱情,精心設計,銳意創新。
公司以就品質為起點,在變化更得歲月長河中不斷積累和壯大,成就斐然。業精於勤,行成於思,廣東華信設計將牢牢把握時代賦予的機遇,一如既往以快捷、准確、穩健的步伐趨創新,去締造,為各界真誠提供優秀設計有優質服務。
公司業績:
2004年:廣州開發區員工樓
2005年:廣州東圃小學、廣州113中
2006年:廣州開發區晶華廠、廣州開發區康勝廠
2007年: 廣州市東圃中學、廣東警犬基地、廣東省人大景觀、廣州海縫廠
2008年:廣州永和中學、九佛醫院、廣州開發區醫院
2009年:廣州市第83中學、廣州黃石家私大廣場、廣州紡織城
2010年:廣州樂天商務中心、黃埔石化中學、廣州億凱商務中心、南航總部寫字樓、利海地產住宅區、
青海柴達木工業區、斯里蘭卡科倫坡綜合體、斯里蘭卡海濱酒店、重慶瀾天湖度假區
2011年:廣州寶馬培訓中心、陽春工業園、憶凱廣從路廠房、憶凱花都廠房、筆崗村倉庫、廣西葯用植物園溫室
2. 室內設計和建築設計哪個好
1.建築專業對從業人員掌握專業知識的寬度、深度要求更高,難度更大。回
僅舉一個例子:全國一級注冊建築答師資格考試,考9門科目,成績8年滾動,是公認難度最大的執業資格考試。暫時還沒有設立注冊室內設計師執業資格。
2.建築不僅是藝術,更重要的是技術、理性、嚴謹、責任;而室內設計更加感性,偏藝術,很多學校的室內專業都偏重藝術設計方面。
3.選擇專業,不要以工資待遇為標准!甚至不要以此為參考。
以我的體會,僅僅為了錢而工作,毫無樂趣可言,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人活著,錢沒了,一切都沒了。簡直不堪設想......
不要理解為建築設計高於室內設計,客觀的說,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之分。哪個專業更適合你,能發揮你的潛能,就選擇哪個專業。
有進一步的問題,想詳細了解些什麼,可以通過網路HI探討。
3. 建築設計的派別
建築派系分類
浪漫主義建築(ROMANTICISM ARCHITECTURE)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下半葉歐美一些國家在文學藝術中的浪漫主義思潮影響下流行的一種建築風格。浪漫主義在藝術上強調個性,提倡自然主義,主張用中世紀的藝術風格同學院派的古典主義藝術相抗衡。這種思潮在建築上表現為追求超塵脫俗的趣味和異國情調。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是浪漫主義建築發展的第一階段,又稱先浪漫主義。出現了中世紀城堡式的府邸,甚至東方式的建築小品。19世紀30~70年代是浪漫主義建築的第二階段,它已發展成為一種建築創作潮流。由於追求中世紀的哥特式建築風格,又稱為哥特復興建築。
古典復興建築: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末在歐美流行的復古思潮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可分為羅馬復興和希臘復興兩種傾向。在建築方面,古羅馬的廣場、凱旋門、紀功柱等紀念性建築成為效法的榜樣。但他們沒有簡單地抄襲古典建築式樣,古典復興建築體形單純、獨立、完整,細部處理朴實,形式合乎邏輯,純裝飾構件較少。採用古典古典復興建築風格的主要是國會、法院、銀行、交易所、博物館、劇院等公共建築和一些紀念性建築。
折衷主義建築ECLECTIC ACHITECTURE19世紀上半葉在歐美興起的一種建築創作思潮。折衷主義為了彌補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在建築創作中的局限性,任意模仿歷史上的各種風格,或自由組合各種式樣,故有「集仿主義」之稱。折衷主義建築師不講固定的法式,只講求比例均衡,注重純形式美。刻意求新,立足於創造豐富多彩的建築。他們將羅馬、希臘、拜占廷、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東方情調的各式各樣融會於自己的建築作品裡,以求擺脫一脈相承的譜系,創造本時代的建築風格。
工藝美術運動(Arts and Crafts Movement):亦稱手工藝運動。19世紀後期英國出現的設計改革運動,提倡用手工藝生產表現自然材料,以改革傳統形式,反對粗製濫造的機器產品。在建築上主張建造「田園式」住宅來擺脫古典建築的束縛。因建築風格打破傳統手法,根據功能需要自由設計平面與造型,又得名為「自由建築運動」。代表人物是拉斯金和莫里斯。代表作品是魏伯設計的「紅屋」。
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19世紀80年代始創自比利時,它的特點在於運用自由曲線模仿自然形態。代表人物有凡•德•費爾德(Henry van de Velde)、霍爾塔(Victor Horta)等。在建築風格上反對歷史式樣,採用流動的曲線和以熟鐵裝飾的表現方式,試圖創造適合工業時代精神的簡化形式。但由於僅限於在建築形式上尤其是室內裝飾的創新,而未能解決建築形式、功能、技術之間的結合,因而很快就逐漸衰落。
維也納學派(Vienna School):19世紀90年代末受新藝術運動的影響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形成的以瓦格納為代表人物的建築家集團。他們主張建築形式應是對材料、結構與功能的合乎邏輯的表述,反對歷史樣式在建築上的重演。代表作品是瓦格納設計的維也納郵政儲蓄銀行。
分離派(Secession):1897年維也納學派中的部分成員成立的建築派系。主張造型簡潔和集中裝飾,裝飾的主題採用直線和大片光牆面以及簡單的立方體。代表人物是奧別列去、霍夫曼(J.Hoffmann),代表作品是奧別列去設計的分離派展覽館。
風格派:1917年由萬•陶斯伯主編的期刊《風格》在荷蘭問世,並把風格一詞作為同時成立的集團名稱。成員有畫家、雕刻家、建築家和作曲家。風格派的目標是把藝術從個人情感中解放出來,尋求一種客觀的、普遍的、建立在對時代的一般感受上的形式。建築造型基本以純凈的幾何式:長方
德意志製造聯盟:在沐迪修斯的倡導下,1907年德國成立了由企業家、工程技術人員、藝術家參加的全國性的的組織「德意志製造聯盟」。目的在於提高工業產品的質量以開辟國際市場。提出的指導思想是運用先進的工業技術,經過優良的設計,生產質地優良,美觀實用的產品,范圍包括從日用品到房屋建築。聯盟促進了德國建築領域的創新活動向與工業結合的方向發展,聯盟成員的建築作品如貝倫斯的AEG透平機車間、格羅皮烏斯和梅耶的法古斯工廠都具有了現代建築的特徵。
風格派(Stijl De) 風格派的目標是把建築、雕刻和繪畫有機地組成一個明白易懂的、基本的、不動感情的結構。主張把藝術從個人情感中解放出來,尋求一種客觀的、普通的、建立在對時代的一般感受上的形式。風格派建築師努力尋求尺寸、比例、空間、時間和材料之間的關系,否定建築中封閉構件的作用,消除其內部和外部的兩重性,打破室內的封閉感與靜止感而強調向外擴散,使建築成為不分內外的空間和時間結合體。建築造型基本以純凈的幾何式:長方、正方、無色、無飾、直角、光滑的板料作牆身,立面不分隔區別作用,認為最好的「藝術」是基本幾何形象的組合和構圖。風格派的主要成員有畫家蒙德里安、萬•陶斯伯、雕刻家萬頓吉羅(G•Vantongerloo)、建築師萬特霍夫(Matn』Hoff)、奧德(J.J.P.oud)、里特維德(G.T.Rietveld)等。,風格派代表作是1924年由里特維德設計的烏德勒支(Utrecht)的施羅德住宅。
構成主義(Construction) (亦稱構成派)前蘇聯「十月革命」以後,雕刻藝術家K•馬里維奇(Kasimir Malevich 1878~1933)和N賈波(Naum Gabo 1890~1977)、A•佩夫斯納(Antoine Pecsner)兩兄弟把未來主義與立體主義的機械藝術相結合,發展成為構成主義,其綱領為:謀求造型藝術成為純時空的構成體,使雕刻、繪畫均失其特性,用實體代替幻覺,構成既是雕刻、又是建築的造型,建築的形成必須反映出構築手段。代表作品是1920年踏特林設計的第三國際紀念碑模型、1924年維斯寧兄弟設計的「列寧格勒真理報分社」方案、1925年梅爾尼柯夫(Konstantin Menikov)設計的巴黎國際現代裝飾工業藝術博覽會蘇聯館。
未來主義(Futurism)(亦稱未來派)1908年由義大利青年詩人托馬索•馬利內蒂(Tommaso Marinetti)在米蘭發起,次年在巴黎發表未來主義宣言。1914年義大利建築家安東尼奧•聖•埃利亞在米蘭加入未來主義行列,並發表「未來主義建築宣言」。他在城市建設工程中提出「動」與「變」,用構圖方案表達高層建築物的電梯以及地鐵和多層車道的高速關系及新時代精神,形成了建築領域中的未來主義傾向。未來主義者反對古典的、莊重的、祭祀的、戲劇性的、裝飾的、紀念性的、輕巧的及一切取悅於人的建築,反對保護、修復和重建古典建築。他們反對垂直線和水平線,反對立方體、方錐體和圓,提倡斜線和橢圓的創造的富有動態的建築機體。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亦稱表現派)產生於20世紀的德國和奧地利,於1910年前後趨於成熟。表現主義畫家重個性、重感情、重主觀需要,設想通過外在表現、扭曲形象或強調某些色彩,把夢想世界顯示出來,以引起觀者情緒上的激動。表現主義建築師採用奇特、誇張的建築形體來表現某些思想情緒、象徵某種時代精神。最能代表表現主義風格的作品是由門德爾松1920年設計的德國波茨坦市愛因斯坦天文台。
純粹主義(Purism) 以新帕拉圖哲學為基礎,涉及到所有塑性表現的造型設計傾向。由建築師兼畫家勒•柯布西耶和畫家奧占芳發展起來的。1920年以後,在柯布西耶的力主下,建築領域出現了純粹主義創作思潮。它以「數學」即秩序為基礎建立新的美學觀,提倡由經濟法則和數字計算形成不自覺的美。建築師應該注意的是構成建築自身的平面、牆面和形體,並應在調整它們的相互關系中創造純凈與美的形式。「法線」是在創造純凈與美的形式的過程中,用來作為構圖參考的。在建築造型上,純粹主義摒棄個人情感,反對裝飾,認為比例是處理建築體量與形式中最為重要的問題,提倡表現立方體,圓錐體以及它們在陽光下的光影變化為主的構圖手法。薩伏伊別墅是純粹主義的經典作品。
理性主義(Rationalism)簡稱Rats。20世紀初期,歐美建築界揚棄古典理性主義思想,科學地探索現代建築發展方向的創作思潮。理性主義的基本原則是:1、注重建築目的的邏輯性,將房屋與使用者聯系在一起,把經濟放在首要的地位。試圖以建築參與或解決部分社會問題。2、注重建造過程的邏輯性。系統地引進工業技術、標准化和在環境設計的各個層次進行預制化。反對裝飾,提倡建築形式與結構體系及建造過程協調一致,建築外形能如實地反映建築結構及構造特點。3、注重建築使用的邏輯性。提倡簡潔、清晰、明朗的建築風格,視空間為建築的實質,強調空間設計的重要性,建築應盡可能地滿足功能要求。理性主義不是一種流派,而是一種創作思潮。
國際式 International Sryle(亦稱「國際風格」)20世紀20年代以後,各國的建築相互影響,在條件相似的情況下,出現的一種彼此接近的形式風格。1925年,格羅皮烏斯編印過一本建築圖集,其中收集了德國建築師貝倫斯、法國建築師貝瑞、勒•柯布西耶等人,以及他自己的作品,這本圖集題名為《國際建築》。這個書名在20年代末期轉變為一種特定建築風格的名稱——「國際式」。1932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過75幅歐美新建築圖片,約翰遜和希契科克(R.H.Hirchcock)為此編寫了一本書,名為《國際式:1922年以來的建築》(International Style,Architecture Since 1922)。從此,「國際式」這個名稱在許多地方被當作現代建築的同義語了。國際式不是一種創作思潮,而是現代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一種極為普遍的建築形象。國際式建築的特點是手法洗練,以矩形體為主,平頂、多窗、少裝飾,房間布局自由,把秩序作為設計的要素之一。
功能主義(alism)在現代建築中設計中,將實用作為美學主要內容、將功能作為建築追求目標的一種創作思潮。芝加哥建築師沙里文是功能主義的奠基者。提出「形式服從功能」的口號。早期功能主義的重點是解決人的生理需要,其設計方法為「由內向外」逐步完成。在功能主義發展的晚期。人的心理需要被引進建築設計之中,建築形式成為功能的一個組成部分。
芝加哥學派 (Chicago School) 美國最早的建築流派,是現代建築在美國的奠基者。芝加哥學派突出功能在建築設計中的主要地位,明確提出形式從功能的觀點,力求擺脫折衷主義的羈絆,探討新技術在高層建築中的應用,強調建築藝術應反應新技術的特點,主張簡潔的立面以符合時代工業化的精神。芝加哥學派的鼎盛時期是1883年~1893年之間,它在建築造型方面的重要貢獻是創造了「芝加哥窗」,即整開間開大玻璃,以形成立面簡潔的獨特風格。在工程技術上的重要貢獻是創造了高層金屬框架結構和箱形基礎。工程師詹尼(William Le Baron Jenney 1832~1907)是芝加哥學派的創始人,他1879年設計建造的第一拉埃特大廈。1885年他完成的「家庭保險公司」十層辦公樓(Lnsv rancr uilding),標志芝加哥學派的真正開始,是第一座鋼鐵框架結構。沙利文是芝加哥學派的一個得力支柱,他提倡的「形式服從功能」為功能主義建築開辟了道路。
包豪斯學派(Bauhaus School)20世紀20年代德國以包豪斯為基地形成與發展的建築學派。格羅皮烏斯是包豪斯的核心人物,他與包豪斯其他成員共同創造了一套新的、以功能、技術和經濟為主的建築觀、創作方法和教學觀。他們重視空間設計;強調功能與結構的效能;把建築美學同建築的目的性、材料性能和建造方式聯系起來;提倡以新的技術來經濟地解決好新的功能問題。包豪斯的教學特點是:反對模仿因襲,將產品設計同機器生產、社會發展及各門藝術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理論素養。包豪斯學派的代表作是包豪斯校舍。
草原式住宅(Prairie Style)美國著名建築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9~1959)於1900年前後設計的一系列住宅,這類住宅大多座落在郊外,用地寬闊,環境優美。建築從實際生活需要出發,在布局、形體、以至取材上,特別注意同周圍自然環境的配合,形成了一種具有浪漫主義閑情逸致及田園詩意般的典雅風格。草原式風格追求表裡一致性,建築外形盡量反映出內部空間關系,注意建築自身比例與材料的運用,力圖擺脫折衷主義的常套,造型效果猶如植物覆蓋於地面一樣。建築往往利用垂直方向的煙囪將高高低低的水平牆垣、坡度平緩的屋面、層層疊疊的水平方向陽台與花台及舒展而又深深的挑檐統一起來。它既具有美國建築的傳統風格,又突破了傳統建築的封閉性,很適合於美國中西部草原地帶的氣候和地廣人稀的特點。建築以磚木結構為主,盡量表現材料的自然本色,重點裝飾部分的花紋大多圖案化的植物圖形或由直線組成的幾何圖形。伊利諾州的威立茨住宅(Willitts House 1902)是草原式住宅的代表。
有機建築 (Organic Architecture)20世紀20年代產生於美國的現代建築理論及創作思潮。1900年,沙里文(Louis Henry Sullivan,1856~1924)明確地提出了有機建築的觀點,他強調整體與細部、形式與功能的有機結合。真正把有機建築發揚光大,並推動其成為現代建築創作思潮的是美國著名建築師萊特。有機建築特點可概括為四個方面:1、建築的整體性與統一性。特別突出視覺和藝術的統一,常以母題構圖貫穿全局;2、空間的自由性、連貫性和一體性。主張「開放布局」(Open planning);3、材料的視覺特色和形式美;4、形式與功能的統一。主張從事物事物的本質出發,提倡由內而外的設計手法。流水別墅(亦稱考夫曼別墅1936~1939)是有機建築的代表作。有機建築的代表人物還有哈里寧(Hugo hlaring)、阿爾托•夏隆(Hans Scharoun)、奧托(F.Otto)等。
國際現代建築協會 (CIAM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odern Arohitecture)簡稱:「國際建協」,亦譯「國際新建築會議」。1928年,由24位代表各國的建築師(法國6人、瑞士6人、德國3人、荷蘭3人、義大利2人、西班牙2人、奧地利1人、比利時1人)在瑞士一古堡聚會,成立了「國際現代建築協會」。其目的是反抗學院派的勢力,討論科學對建築的影響、城市規劃以及培訓青年一代等問題,為現代建築確定方向。CIAM的基本觀點是:建築是與人類生活有密切關聯的基本活動;建築師的使命是用新建築反映現代精神、物質生活;建築形式隨社會、經濟等條件的改變而改變;要謀求調和各種不同的因素,把建築在經濟與社會方面的地位擺正。它的宗旨是堅持研究與創作的權力,樹立獨特見解。
機器美學 其含義有三方面:其一,建築應象機器一樣符合實際的功用,強調功能和形式之間的邏輯關系,反對附加裝飾;其二,建築象機器那樣可以放置在任何地方,強調建築風格的普遍適應性;其三,建築應象機器那樣高效,強調建築和經濟之間的關系。柯布希耶的「房屋是居住的機器」就是基於這種思想而提出的。
模度(Molor)又稱模數理論。柯布希耶從人體尺度出發,選定下垂手臂、臍、頭頂、上伸手臂四個部位為控制點,與地面距離分別為86、113、183、226cm。這些數值之間存在著兩種關系:一是黃金比率關系;另一個是上伸手臂高恰為臍高的兩倍,即226和113cm。利用這兩個數值為基準,插入其他相應數值,形成兩套級數,前者稱「紅尺」,後者稱「藍尺」。將紅、藍尺重合,作為橫縱向坐標,其相交形成的許多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稱為模度。但有人認為柯布希耶的模度不能為工業化所利用,因為其數值系列不能用有理數來表達。
居住單位 柯布希耶把他所設計象馬賽公寓那樣帶有服務設施的居住大樓當作組成現代城市的一種基本單位而稱做「居住單位」。
少就是多 密斯把他先結構、後形式,先空間、後功能和講究條理的設計方法歸結為把他在1928年說過的這句話「少就是多」,其具體內容寓意於兩個方面:一是簡化結構體系,精簡結構構件,使產生沒有屏障或屏障很少的可作任何用途的建築空間;二是凈化建築形式,精確施工,使之成為不附有任何多餘東西的只是由直線、直角組成的規整和純凈的鋼和玻璃方盒子。
十次小組 (Team X)以史密森夫婦為首的一個青年建築師組織。他們因在CIAM十次大會上公開倡導自己的主張,並對過去的方向提出創造性的批評而得名。十次小組形成於1954年1月在杜恩召開的CIAM十次大會的准備會議。十次小組提倡以人為核心的城市設計思想:建築與城市設計必須以人的行為方式為基礎,其形態來自於生活本身的結構發展。
典雅主義 (Fornalism)亦譯「形式美主義」,又稱「新古典主義」、「新帕拉蒂奧主義」、「新復古主義」。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官方建築的主要思潮。它吸取古典建築傳統構圖手法,比例工整嚴謹,造型簡練輕快,偶有花飾,但不拘於程式;以傳神代替形似,是戰後新古典區別於30年代古典手法的標志;建築風格莊重精美,通過運用傳統美學法則來使現代的材料與結構產生規整、端莊、典雅的安定感。典雅主義發展的後期出現兩種傾向:一是趨於歷史主義,另一是著重表現純形式與技術特徵。典雅主義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國建築師菲利蒲•約翰遜(P.Johnson 1906~)、斯東(Edwand.D.Stone,1902~1978)、和雅馬薩基(M..amasaki,1912~)。斯東設計的美國在新德里的大使館(U.S.Embassy New Delhi 1955~1958)於 1961年獲美國AIA獎,是典雅主義代表作。
粗野主義 (Brutalism)亦譯「野性主義」或「樸野主義」。以著名建築師勒•柯布西耶比較粗獷的建築風格為代表的一種設計傾向。1、粗野主義同純粹主義一樣,以表現建築自身為主,講究建築的形式美,認為美是通過調整構成建築自身的平面、牆面、空間、車道、走廊、形體、色彩、質感和比例關系而獲得;2、把表現與混凝土的性能及質感有關的沉重、毛糙、粗魯作為建築美的標准。粗野主義在建築材料上保持了自然本色;3、以大刀闊斧的手法使建築外形造成粗野的面貌。突出地表現了混凝土「塑性造型」的特徵。馬賽公寓是粗野主義達到成熟階段的標志。粗野主義對現代建築思潮演變起了較大的作用,但它正式得名是在1954年史密森夫婦(A.&P.Smithon)提出「新粗野主義」概念之後。史密森夫婦追隨柯布西耶粗獷的建築風格,熱衷於對建築材料特性的表現,並將之理論化、系統化,形成一種有理論、有方法的設計傾向。他們自稱是「新粗野主義」,即柯布西耶以前的探索則為「粗野主義」。兩者一脈相承,並無本質上的差異。
高技派 (High-Tech)亦稱「重技派」。20世紀50年代後期起的、建築造型、風格上注意表現「高度工業技術」的設計傾向。高技派理論上極力宣揚機器美學和新技術的美感,它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提倡採用最新的材料——高強鋼、硬鋁、塑料和各種化學製品來製造體量輕、用料少,能夠快速與靈活裝配的建築;強調系統設計(Systematic Planning)和參數設計(Parametric Planning);主張採用與表現預制裝配化標准構件。2、認為功能可變,結構不變。表現技術的合理性和空是的靈活性既能適應多功能需要又能達到機器美學效果。這類建築的代表作首推巴黎蓬皮杜藝術與文化中心;3、強調新時代的審美觀應該考慮技術的決定因素,力求使高度工業技術接近人們習慣的生活方式和傳統的美學觀,使人們容易接受並產生愉悅。
密斯風格 (Miesian Architecture)又稱「簡素主義」、「純凈主義」由著名建築師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68~1970)提倡的,40年代末到60年代盛行於美國的一種建築設計傾向,以「少就是多」為理論根據,以「全面空間」、「純凈形式」和「模數構圖」為特徵的設計方法與手法,其設計原則是「功能服從空間」。它具有表現主義傾向、提倡忠實於結構和材料,特別強調簡潔嚴謹的細部處理手法。
象徵主義 (Symbolisn)20世紀60年代較為流行的一種建築設計傾向。象徵主義追求建築個性的強烈表現,設計的思想及意圖常寓意於建築的造型之中,能激起人們的聯想。象徵主義建築在滿足功能的基礎上,把藝術造型和環境設計作為首要考慮的問題。它可分為具體的象徵和抽象的象徵二種形式。E•薩里寧(Eero Saarinen 1910~1961)設計的紐約環球航空公司航空站(TWA Terminal , Keunedy Airport,1956~1960)是象徵主義代表作。
銀色派 (The Silvers 亦稱:「光亮派」slick style)20世紀60年代流行於歐美的一種建築思潮。銀色派在建築創作中注重先進技術、綜合平衡、經濟效益和裝修質量。其風格特徵主要表現在大面積的玻璃幕牆上。其建築特點是:1、通過大面積鏡面或半反射玻璃使建築融合在四周環境的映象或藍天的背景之中,並能創造出影像不斷變化的動態效果;2、反映工業化的時代特點,反映出新的藝術觀,它光澤晶瑩、現代感強;3、由於建築材料的限制,它具有風格程式化的趨向,缺乏地方特色;4、由於透明,反射的效果,給街上的汽車駕駛帶來了一定困難。銀色派的代表人物是耶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佩利。1971年佩利創造了銀色派的經典作品——洛杉磯太平洋設計中心。
灰色派 (The Grays 亦稱:「兼俗主義」或「包含主義」)20世紀60年代流行於歐美的一種建築思潮。灰色派公開宣布與現代主義分道揚鑣,認為建築應該歉收並蓄各種形式,可以將古往今來不同建築特點結合在一起。開放的、包羅萬象的、聯系傳統的建築。灰色派的建築理論基礎來自於美國著名建築師文丘里(Robert Venturi 1925~)。文丘里所著的《建築的復雜性與矛盾性》(Complexity and Contracdiction in Architecture.1966)和《向拉斯維加斯學習》(Learning from Las Vegas.1972)是灰色派的經典著作。灰色派是後現代派的主要創作思潮。
白色派 (The Whites) 以「紐約5[埃森曼(Peter Eisenman)、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格瓦斯梅(Charles Graves)、赫迪尤克(John Hedjuk)、和邁耶(Richard Meier)]」為核心的建築創作組織,在本世紀70年代前後最為活躍。他們的建築作品以白色為主,具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氣派和明顯的非天然效果,被稱為美國當代建築中的「陽春白雪」。「紐約5」與「白色派」常為互代。他們的設計思想和理論原則深受風格派和柯布西耶的影響,對純凈的建築空間、體量和陽光下的立體主義構圖、光影變化十分偏愛,故被稱為早期現代主義建築的復興主義。白色派建築的主要特點是:1、建築形式純凈,局部處理於凈利落、整體條理清楚。2、在規整的結構體系中,通過蒙太奇的虛實的凹凸安排,以活潑、跳躍、耐人尋味的姿態突出了空間的多變,賦予建築以明顯的雕塑風味;3、基地選擇強調人工與天然的對比,一般不順從地段,而是在建築與環境強烈對比,互相補充、相得益彰之中尋求新的協調;4、注重功能分區,特別強調公共空間(Public Spaces)與私密空間(Private Spaces)的嚴格區分。邁耶設計的道格拉斯住宅(Douglas House 1971~1973)是白色派作品中較有代表性的一個。80年代以後,白色派的五位主要成員各自沿著自己的創作方向奮力前進,他們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白色派做為一個建築組織卻隨之逐漸消失了。
阿基格拉姆學派 (Archigram亦譯「建築電訊團」或「阿基格拉姆集團」)1960年以彼得•庫克(Peter Cook)為核心,為倫敦二建築專業學生集團為主體成立的建築集團,他們把使用建築的人看成是「軟體」、把建築設備看成是「硬體」,是建築的主要部分。「硬體」可依據「軟體」的意圖充分為之服務。至於建築本身,他們強調最終將被建築設備所代替,因此被看成是「非建築」(Non-Architecture)或「建築之外」(Beyond Architecture)。阿基格拉姆學派反對傳統、反對專制、反對任何形式的束縛,提倡自由,對技術抱著樂觀的態度。
新陳代謝派 (bolism)在日本著名建築師丹下健三的影響下,以青年建築師大高正人、植文彥、菊竹清川、黑川紀章以及評論家川添登為核心,於1960年前後形成的建築創作組織。他們強調事物的生長、變化與衰亡,極力主張採用新的技術來解決問題,反對過去那種把城市和建築看成固定地、自然地進化的觀點。認為城市和建築不是靜止的,它像生物新陳代謝那樣是一個動態過程。應該在城市和建築中引進時間的因素,明確各個要素的周期(Cycle),在周期長的因素上,裝置可動的、周期短的因素。1966年,丹下健三完成了山梨縣文化會館。它較為全面地體現了新陳代謝派的
4. 陽江市現代建築設計有限公司陽春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陽江市現代建築設計有限公司陽春分公司成立於2014年06月04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建築工程設計、規劃設計、市政工程設計、室內裝飾設計等。
法定代表人:林金許
成立時間:2014-06-04
工商注冊號:44178100004227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陽春市春城街道益民路3號首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