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建築設計方面的資料和學習網站
在漂亮學姐的校內粘貼過來的說
一年級
A必看 (與課程相關)B推薦(建築素養)
A
1《建築師的20歲》
作者: 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 安藤忠雄研究室編
譯者: 王靜 王建國 / 費移山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推薦理由:淺顯易懂,整本書洋溢的是建築界巨人對建築學的熱愛和堅持,具有感染力。
2《型和現代主義》
作者: 賈倍思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對於大一的構成課時非常好的參考資料,對訓練造型能力、表現手段很有幫助。比起清華出的那本構成書要好不少,有意思的多。但是圖片夠多夠好容易讓低年級同學落入簡單的抄襲,還是應該學習造型的邏輯方法。
3《外部空間設計》
作者: 蘆原義信
譯者: 尹培桐
推薦理由:每年大一要做的一個課程設計,但是找到有點難,必看的。
4《交往與空間》
作者: (丹麥)蓋爾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本書從住宅到城市的所有空間層次上詳盡地分析吸引了人們到公共空間中散步、小憩、駐足、游戲,從而促成人們的社會交往的方法,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是在討論空間的基本問題。
5《建築:形式、空間和秩序(第二版)》
作者: 程大錦
出版社: 天津大學出版社
推薦理由:10樓就有,很多高年級同學有,夠基礎從一個點講起,夠厚夠打基礎,夠分量。這種書是要反復的翻反復的看的大一看大三也要看,一遍掠過不如不看。覺得基本功差的同學尤其推薦。相類似的書其實挺多的像彭一剛的《建築空間組合論》,與它顯得枯燥。
6《DOMUS》雜志
推薦理由:出了中文版後,中國的建築人很有福,大一的同學常翻翻DOMUS的近期雜志,了解建築界設計界關注的人物關注的問題,如今不知道Koolhaas 、Zaha是誰,枉學建築。雜志很好很好,筆者的最愛。
B
1《勒·柯布西耶與學生的對話》
作者: (法)勒·柯布西耶基金會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勒·柯布西耶,一個學習現代建築的人無法繞過的名字,就像讀哲學的人絕對繞不過康德。閱讀柯布西耶是一種奇怪的感覺復雜、悖別、矛盾,還是那句話他是一枚種子。
2《勒·柯布西埃全住宅》
作者: 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安藤忠雄研究室
譯者: 曹文珺
出版社: 寧波出版社
推薦理由:安藤忠雄的研究生把柯布西耶的106個住宅用詳盡的圖形模型形式表達出來,價值不言而喻。 (大一可能看不完,或是一定看不完,反復的看,反復的畫、分析,會有收獲的。)
3《走向新建築》
作者: 勒·柯布西耶
譯者: 陳志華
出版社: 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推薦理由:現代主義建築的偉大宣言。了解現代主義最基本的概念。
4《街道的美學》
譯者: 尹培桐
作者: 蘆原義信
出版社: 百花文藝出版社
推薦理由:作者把當代許多建築理論、豐富的知識寓於通俗易懂的流暢文字中,通俗而不淺薄。並且,作者又把這些理論應用於自己的建築創作,通過自己的大量作品說明這些理論,故理論性強但又不脫離實踐。
是一本非常好的書,推薦。
5《建築形式的邏輯概念》
作者: (德)托馬斯·史密特
譯者: 托馬斯·史密特著 / 肖毅強
推薦理由:我開始以為是本挺大的書,其實是本很小巧的書,道理講得很明白,入門的時候應該看看,理性是我們做設計時比較缺失的。
葉宇 23:03:33
二年級
A必看 (基本的建築素養)B推薦(選讀)/與課程相關的書自己應該會找了
A
1《安藤忠雄論建築》
作者: 安藤忠雄
譯者: 白林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現在市面上勵志書籍泛濫,說到建築業中的勵志書這本當之無愧,本書是安藤忠雄根據自己給東京大學建築系研究生講課的內容寫成的第一部著作,寫下了自己非凡的建築之路。說追星也好崇拜也好,讓自己感動一次吧!
2密斯·凡·德·羅
作者: 劉先覺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密斯.凡德羅是現代主義建築師中非常重要的一位,影響了很多建築師像華裔建築師貝聿銘,本書全面系統地評介了他的建築理論與創作實踐。
3建築學教程:設計原理
作者: [荷]赫次伯格
出版社: 天津大學出版社
推薦理由:這本書很經典,講的是建築師的基本職責創造令人滿意的環境。書比較重也很晦澀,要慢慢讀天天讀,我見過很多人買了這本書熱情高漲地翻了幾天後就讓它進角落了。記住:慢慢來。
4《向拉斯維加斯學習》
作者: (美)文丘里
出版社: 水利水電出版社
推薦理由:在今天看來,看本書重要的學的是向現實學習的態度,而不是說具體學拉斯維加斯的種種。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一本書,庫哈斯的《癲狂的紐約》亦是受其影響。記住:向現實學習。
5《建築語匯》
作者: 愛德華·T·懷特
出版社: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推薦理由:基礎平實的好書,交給你一些手法,更多的是讓你思考。這時再翻翻《建築:形式、空間和秩序(第二版)》吧。從此你就要開始關注書中提及的事情了,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記住:慢慢來,貴在堅持。
6《DOMUS》+《城市中國》+《A+U》+…
推薦理由:重點推薦《城市中國》,設計感沒得說,本土雜志中的新銳。其他的雜志自己去翻,利用網路去了解,不多說了。多看。
B
1《建築學教程2:空間與建築師》
作者: 赫茨伯格
出版社: 天津大學出版社
推薦理由:老實說沒有第一本經典。「空間」是本書的核心議題,建築師在實際工作中必然觸及物質空間,以及人的精神,文化領域。赫茨伯格利用其廣博的經驗、聰明睿智和豐富的圖像信息資料,為廣大關心空間設計的人們提供了重要的設計靈感源泉。
2《安藤忠雄連戰連敗》
作者: 安藤忠雄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看完上一本論建築你就會自己看這一本了,不多說,依然很安藤。
3《反理性主義者與理性主義者——國外建築理論譯叢》
作者: (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納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反理性主義者與理論主義者》一書將一些最著名的建築理論家針鋒相對的著說集於一冊,其爭論的主題為現代主義,這是20世紀最引人關注的問題。對於了解現代建築舞台上的重要人物很好。適合假期計劃性地看看。
4《圖解思考》
作者: (美)保羅·拉索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本書是關於建築師運用徒手畫草圖圖解技能輔助建築設計思考的基礎理論專著。本書在第二版的基礎上,增加了計算機輔助設計及網際網路的內容,並對其他原有章節的次序及內容作了調整和補充。本書詳盡論述了徒手畫完善和發展設計構思的多種技能和方法,並附有大量的筆法優美的徒手畫草圖。
5《設計與分析》
作者: [荷]盧本
出版社: 天津大學出版社
推薦理由:《設計與分析》一書內容共分6章,各章分別與以下這些設計因素有關:組織布局、實用功能、建築結構、類型研究、背景環境及分析技巧。作者以時間為驗證,介紹各種分析圖,以求更深入了解建築設計的過程。書中援引為例的圖解多達百幅以上。
6《世界建築大師名作圖析》(原著第三版)
作者:(美)克拉克,(美)波斯著,湯紀敏,包志禹譯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本書剖析了100餘位重要建築師的400多件作品,通過適用於任何建築的圖解方法作出評價。
葉宇 23:03:56
三年級
A(基本的建築素養)/B(精力旺盛的看看)
A
1現代建築:一部批判的歷史
作者: (美)肯尼斯·弗蘭姆普敦
出版社: 三聯書店
推薦理由:本書資料翔實,涵蓋了自18世紀中期至20世紀90年代幾乎所有主要的建築思潮及流派、建築師及代表作;豐富而精緻的圖片,令本書的閱讀更加直觀;客觀而精到的論述,使現代建築發展中紛繁復雜的線索變得清晰可循,建築及建築藝術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人文關懷貫穿始終,建築與音樂、繪畫、哲學的內在聯系也更可感知。
2《歐洲現代建築解析:形式的建構》
作者: 馮金龍
出版社: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推薦理由:關注建築最本質的問題:建造——材料,構造,建築元素間的關系。
3《城市印象》
作者: 凱文·林奇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這是一部有關於城市形象的書,探究了這一形象的重要性及可變換性。經典的書。
4《萊姆·庫哈斯與學生的對話》
作者: 萊斯大學建築學院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Koolhaas當今建築界的巨人,推薦這本書是想大家對他有基本的了解,促使更多的閱讀。
5《非常建築》
作者:張永和
出版社:黑龍江科技技術出版社
推薦理由:非常建築工作室的作品集,可以看到張永和的建築歷程,非常推薦。
6《此時此地》
作者: 劉家琨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劉家琨,中國先鋒的優秀的踏實的建築師,看看他是如何解決現實中的建築問題,如何用基本的樸素的元素去營造建築。
7自己喜歡的建築雜志
推薦《El Croquis》西班牙的建築雜志,基本上出大師的專輯,代表了建築界的較高品味和審美取向,是學習大師深入大師的高質量資料。不誇張的說,是最好的建築雜志。
B
1《作文本》
作者:張永和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推薦理由:中國先鋒建築師張永和的作品,說是文學的也好建築的也好,闡述了張20年的建築思考,看貫了建築學著作的陳詞濫調,看看張永和的建築世界吧。
2現代建築/世界建築史叢書
作者: 曼弗雷多 塔夫里 / 謝有順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本書描述了近百年來建築與城市設計領域內的滄桑變化。在過去的一百多年中,建築領域內所發生的變化如此之快和如此復雜是史無前例的。所有這些變化、試驗與融合都是在這卷豐富的著作中所要討論的內容。
3《歐洲現代建築解析--形式的邏輯》
作者: 丁沃沃等編
出版社: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4《歐洲現代建築解析:形式的意義》
作者: 丁沃沃等編
出版社: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5《在投影之外\:文化視野下的建築圖學研究》
作者: 吳蔥
出版社: 天津大學出版社
推薦理由:建築圖是建築形式信息交換中的重要媒介和手段,也是建築師的內部思維工具,這是一個豐富的多彩的大家族,各個具體、豐富、生動的形式,對應不同的功能、目的和意義。
6《設計的開始》
作者: 王澍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王澍,一個60年代出生的建築家,他的建築活動就如其所生的年代一樣矛盾而敏感。在這本書里,建築與寫作是兩條永遠平行但並不互相解釋的線索,全部含義都指向:通過某種建造房子的活動,一個人如何實現自覺,從自覺其所說的語言開始。
7《平常建築》
作者: 張永和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不多說
8《文學將殺死建築:建築、裝置、文學、電影》
作者:董豫贛
出版社:中國電力出版社
推薦理由:該書由作者歷年來在各類雜志上發表過的40餘篇論文里挑選出的17篇組成,所有文章均以建築學為核心,廣泛地牽涉到文學、繪畫、雕塑、電影等相關學科,合適拓寬視野。
9《建築的復雜性與矛盾性》
作者: (美)文丘里
出版社:中國電力出版社
推薦理由:本書是文丘里很有影響的一部建築理論著作。作者認為,建築具有不足性,出色的建築作品必然是矛盾的和復雜的,而不是非彼即彼的純凈的或簡單的,意義的豐盛勝於簡明,甚至雜亂而有活力勝於明顯的統一,密斯有一名名言「少就是多」,文丘里卻認為「多並不是少」。
10《不只中國木建築》
作者: 趙廣超 編著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推薦理由:建築藝術不應該是建築學者、建築歷史家、甚至建築專業者的專利品。作者利用了五年的課余時間,用帶著感性的筆觸,就一般被視為艱澀的傳統建築,寫下16篇平易雋永的文章。本書以輕松活潑的方式去接觸中國文化,可讀性很高。
『貳』 中國近代建築史上建築師對中國傳統建築形式的探索對我們今天的設計實踐的意義。
梅德復隆(「鳥巢」設計者之一):這制個設計有三方面的概念,一是它是當代的、中國的建築;二是它與中國文化有著相當的聯系;三是它在技術上是可靠的。這個體育場是為21世紀設計的,而不是為上世紀90年代設計的。上世紀90年代的設計表現的是技術,但是我們在新的世紀,除了要表現技術之外,還要反映當代的人文問題。……這不是一個紀念碑,它是為人而設計的。……看台的設計使觀眾獲得很好的視野,運動員也擁有很好的比賽場地。當看台坐滿觀眾的時候,人群就自然地成為了建築的一部分。一個好的體育場是建立在觀眾能夠與運動員保持良好互動關系的基礎上的。這個體育場對運動員來說應該是最好的,這里必將誕生世界上最好的運動成績。
『叄』 為什麼住宅建築設計還有風水講究
他們是相輔相成的風水學即「藏風得水說」,古代經典著作《葬書》解釋說:「藏風聚氣,得水為上,故謂之風水」。古人又叫「堪輿」。堪指高處,即天道;輿指低處,即地道。風水總的來說是為活人住的陽宅和死人住的陰宅擇地、選址的一種方法。風水學伴隨我國傳統建築兩干余載。講求風水,即建築環境要符合風水要求,如風向水流的地勢等,這主要反映在古代皇帝陵墓的建築上。這種把人工改造和地形選擇利用相結合,以綜合地構成一種特定的環境,也是我國古代建築的一大特色。「風水熱」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在歐美各國及港澳地區興起,有許多人進行了專題研究,並在中國風水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創立了建築環境學。風水學的核心是探求建築的選址、擇地、方位、布局與天道的自然、人類命運的協調關系的一種學問,其范圍包括住宅、宮室、寺廟、村落、城鎮諸方面。 http://www.dnfsxh.com 1 住宅的選址與生活環境中國古代風水學中包含許多選擇和利用地形構造理想環境的科學內容,這些理論講究精神團聚,藏而不散,不沖冒四面之風,有屈曲紓緩的流水。比如三代之時卜宅擇其地形之善者無非一要土厚水流,二要負陰抱陽,然而因為土厚之地,水尤重於其它,所以古代大至城市的興起,小至民宅建設,無不與環境,特別是與水有關,如遇禁忌之處,則有補求之方。人們在對人與自然關系的長期觀察中,逐漸認識到各種類型的地形地貌等對人們生活生產的影響,總結出一套人與自然相適應而協調發展的經驗。在實踐中,這些經驗指導著人們選取良好的地理環境和改善不良的環境來營宅立邑,為人們創造和獲得富裕生活奠定了客觀物質條件,所以國人素有「風水寶地」和「人傑地靈」之說。自然條件好的地方,則會促進人的健康以及改善生活生產條件,「子孫昌盛」在合情合理之中。譬如明代時的江南地區,繼承和發展了宋代的經濟繁榮,山明水秀的自然景觀,豐厚濕潤的水土氣候條件等,孕育了眾多的文人志士。明代的二百多名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江南竟佔50%以上,出現了「東南財賦地,江浙人文藪」的繁榮景象,這除了政治經濟和文化等社會因素外,肯定還與江南美麗的自然環境有關。除了基址的選擇外,風水學還重視住宅周圍的環境布局與住宅內的空間構成。認為住宅四周應有「四靈」,即宅左有流水(謂青龍);右有長道(謂白虎):前有水池(謂朱雀);後靠丘陵(謂玄武),此為最佳宅地。至於室內空間,明堂應寬敞,廳堂門廡應先定位,東廂西塾要對稱協調 1。的確,在建築外部空間設計及環境景觀規劃上,中國的城市、宮殿、寺觀、陵寢、住宅、園林等建築在風水理論的指導下,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現代科學也證實了風水學所要求的生態環境,關系人類的生存與健康。人類生活在自然界,特別是在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重視住宅「風水」,創造優美宜人的人工生態環境,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和作用。比如,居住區應為居民創造賞心悅目的景觀,廣植樹木、花草、造山理水,結合地形營造自然式景觀,創造富有情趣的生態居住環境。小鳥的歡唱和棲息,綠色花園中的小橋曲徑,使人們彷彿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由於我國各地氣候冷暖、干濕、雨旱、大風、沙暴等都有很大差異,因此,房屋建築就要適應當地氣候並盡可能地改善不利氣候條件,創造舒適的室內工作和生活環境。比如,炎熱地區需要考慮通風、遮陽、隔熱、降溫 ;寒冷地區需要考慮採暖、防寒、保溫 ;沿海地區要防颱風、潮濕、積水等;西北地區要防風沙;高原地區則要盡量避免強烈的日照和改善乾燥的氣候(小范圍內)等,這些是宏觀選址要考慮的,但還要注重具體地點的氣候狀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和處理,科學地選擇和改善利於人類生存發展的居住環境。 http://www.dnfsxh.com 2 住宅的朝向、間距風水學著重陽光、空氣、水分等人類生存的三大要素。風水師們非常重視住宅的朝向和日照,常常追求「向陽府第」,而囑人莫住「背陰之宅」。風水書中說:「何知人家有福份,三陽開泰直射中」、「何知人家得長壽,迎天沐日無憂愁」。還強調山牆應如何如何,院牆應如何如何等,這些除了爭取好的住宅日照,改善住房的衛生條件外,還對保持住宅的氣溫有極大關系。實際上,在我們所作的大量民居調查中,絕大多數住宅的朝向及布局,還是以氣候、地形地貌、使用功能等物質功利要素為主要依據而確定的。即便是在風水盛行的地區,當宅主命卦吉方朝向與建築物質功利朝向發生沖突時,大多數情況下也是將大門朝向吉方開,或者採取一些「厭勝」與「避邪」的簡單措施。住宅採光如何,主要取決於朝向。朝向不當,即使沒有前排建築物的遮擋;或者朝向對,而南向房前被大樹遮蓋,室內也不會有理想的日照。根據室內日照和通風,根據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等方面考慮,住宅朝向以南向為佳,冬夏受益。原因在於太陽的運行規律,使冬季的太陽可以最大限度地射入室內:夏季光線方向陡,室內日照時間短、深度小,能避免陽光曝曬。但是,不可能所有住宅都建成坐北朝南,即使一家一戶,有時也難免有東西向房間。為了避免日曬,東西向住宅可用鋸齒形牆面,或用花格遮飾板等手法 。在風水學中對風是忌諱的,但這僅指對人體危害較大的風速較大的風而已,並不是完全不要風,只是「風」要「藏」,緩慢的氣流在住宅中還是必不可少的。 http://www.dnfsxh.com 傳統住宅的照壁、屏風等的作用之一是使快速的氣流變得緩慢下來。穿堂風在我們祖先的建築典籍中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家中老弱婦孺經穿堂風一吹是會生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有時甚至危及生命。因而穿堂風往往被視為妖風、怪風、邪風,惟恐避之不及。比如,廣州的西關大屋,其後牆一般習慣都不開窗,除擋北風和避免視線干擾外,還與風水怕「散氣」、「漏財」的思想有關。建築師在住宅門窗與方向的設計上通常要避免穿堂風的形成,但是對穿堂風也要一分為二。華南、江南一帶大中城市中熱島效應使居民夏天高溫難耐,穿堂風能帶給人們涼爽舒適,但最好不要在開門開窗時讓穿堂風勁吹而毫無遮擋。總之,建築朝向的選擇,涉及到當地氣候條件、地理環境、建築用地情況等,必須全面考慮,並力圖使建築朝向好的景觀。選擇的總原則是:在節約用地的前提下,要滿足冬季能爭取較多的日照,夏季避免過多的日曬,並有利於自然通風的要求,結合各種設計條件,因地制宜地確定合理建築朝向的范圍,以滿足住戶的要求。3 住宅的平、立面處理中國傳統建築構圖中,大量運用平衡對稱,強調中軸線的平面和立面設計。風水學在觀念上也認為,建築平面的方正,體形的均衡對稱,環境格局的完備無缺等,都是吉利的表現形態,反之則認為是凶煞的兆頭。如房屋的前高後低,建築體形的雜亂,大門兩扇門扉寬窄不同等,均被認為是不吉利的。風水學中有不少關於「正房寬敞出貴人」、「堂屋有量不生災」的講究。這里正房和堂屋大致相當於今天住宅中的起居室和主要卧室。可以看出,古人對住宅房屋面積、容積等也是十分重視的。「室大多陰,室小多陽,陰盛則陽病生,陽盛則陰病生」,古人這種對居室大小應適中的論述也是基本符合科學道理的,只是限於科學水平的認識而表述得含糊莫測。可見,傳統陽宅風水說中有不少科學的內容,但傳統的表述和實踐,已遠遠不能滿足於現代住宅設計的要求。我們要將傳統住宅風水學中的科學成分繼承並發揚光大,納入到科學的設計方法之中。4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待風水學的正確態度風水學具有科學和迷信兩重性並存的特點,這主要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風水學對古代建築環境的選址和設計經驗的總結,具有一定的科學性i二是堪輿術的禮制化,玄學為儒學所同化:三是以神學為基礎的讖緯、庇蔭等迷信思想的濫觴。風水學絕不等於迷信,否則,豈不是說我們迄今所能見到的名勝古跡(包括古代傳統建築)統統都是在迷信指導下興建的。風水學中的「相宅術」切合建築實用部分佔主導,實質是對古代建房經驗的總結,其中有不少值得肯定的科學成分,因此直到近代我國各地的民居建築中都或多或少地運用了風水學的理論。誠然,風水學中也有不少圖讖庇蔭的封建迷信內容。為了迎合人們普遍存在的趨吉避凶、招財進寶的心態,一些風水師依靠玩弄陰陽術數把戲,編織了許多玄而又玄的謊言和巫術籠罩在它的上面,尤其是荒謬地認為陵墓的選址、擇地、方位、布局將決定其子孫後代的命運,使本來具有樸素科學原理的東西變成了神秘莫測的騙局,使迷信代替了科學,以花言巧語來騙取人們的錢財。這些由始至終都是人為捏造的,是唯心主義在傳統建築學上的表現,所以結果也必然是荒誕不經的。在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既不能因風水學有科學成分就全部繼承下來,也不能因其含有迷信成分而把它打入冷宮,而應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分析評判,繼承發揚光大其科學成分,批判屏棄其迷信糟粕部分,將風水學納入建築環境學的范圍,使其為建築設計(尤其是改善居住環境)服
『肆』 中國古典窗格
天生的曲徑通幽的道具
『伍』 建築圖書給推薦幾本好的想提高提高自己的建築設計方面的能力
整理的最詳細的,大學建築專業5年必看圖書,可以到 建築師論壇 上去免費下載,還有很多建築方案,建築資料。 A必看(與課程相關)B推薦(建築素養)
A
1《建築師的20歲》
作者: 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安藤忠雄研究室編
譯者: 王靜王建國 / 費移山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推薦理由:淺顯易懂,整本書洋溢的是建築界巨人對建築學的熱愛和堅持,具有感染力。
2《型和現代主義》
作者: 賈倍思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對於大一的構成課時非常好的參考資料,對訓練造型能力、表現手段很有幫助。比起清華出的那本構成書要好不少,有意思的多。但是圖片夠多夠好容易讓低年級同學落入簡單的抄襲,還是應該學習造型的邏輯方法。
3《外部空間設計》
作者: 蘆原義信
譯者: 尹培桐
推薦理由:每年大一要做的一個課程設計,但是找到有點難,必看的。
4《交往與空間》
作者: (丹麥)蓋爾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本書從住宅到城市的所有空間層次上詳盡地分析吸引了人們到公共空間中散步、小憩、駐足、游戲,從而促成人們的社會交往的方法,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是在討論空間的基本問題。
5《建築:形式、空間和秩序(第二版)》
作者:程大錦
出版社:天津大學出版社
推薦理由:10樓就有,很多高年級同學有,夠基礎從一個點講起,夠厚夠打基礎,夠分量。這種書是要反復的翻反復的看的大一看大三也要看,一遍掠過不如不看。覺得基本功差的同學尤其推薦。相類似的書其實挺多的像彭一剛的《建築空間組合論》,與它顯得枯燥。
6《DOMUS》雜志
推薦理由:出了中文版後,中國的建築人很有福,大一的同學常翻翻DOMUS的近期雜志,了解建築界設計界關注的人物關注的問題,如今不知道Koolhaas 、Zaha是誰,枉學建築。雜志很好很好,筆者的最愛。
B
1《勒•柯布西耶與學生的對話》
作者: (法)勒•柯布西耶基金會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勒•柯布西耶,一個學習現代建築的人無法繞過的名字,就像讀哲學的人絕對繞不過康德。閱讀柯布西耶是一種奇怪的感覺復雜、悖別、矛盾,還是那句話他是一枚種子。
2《勒•柯布西埃全住宅》
作者: 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安藤忠雄研究室
譯者: 曹文珺
出版社: 寧波出版社
推薦理由:安藤忠雄的研究生把柯布西耶的106個住宅用詳盡的圖形模型形式表達出來,價值不言而喻。(大一可能看不完,或是一定看不完,反復的看,反復的畫、分析,會有收獲的。)
3《走向新建築》
作者: 勒•柯布西耶
譯者: 陳志華
出版社: 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推薦理由:現代主義建築的偉大宣言。了解現代主義最基本的概念。
4《街道的美學》
譯者: 尹培桐
作者: 蘆原義信
出版社: 百花文藝出版社
推薦理由:作者把當代許多建築理論、豐富的知識寓於通俗易懂的流暢文字中,通俗而不淺薄。並且,作者又把這些理論應用於自己的建築創作,通過自己的大量作品說明這些理論,故理論性強但又不脫離實踐。
是一本非常好的書,推薦。
5《建築形式的邏輯概念》
作者: (德)托馬斯•史密特
譯者: 托馬斯•史密特著 / 肖毅強
推薦理由:我開始以為是本挺大的書,其實是本很小巧的書,道理講得很明白,入門的時候應該看看,理性是我們做設計時比較缺失的。
------------------------------------------------------------------------------------------------------------------
二年級A必看(基本的建築素養)B推薦(選讀)/與課程相關的書自己應該會找了
A
1《安藤忠雄論建築》
作者: 安藤忠雄
譯者: 白林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現在市面上勵志書籍泛濫,說到建築業中的勵志書這本當之無愧,本書是安藤忠雄根據自己給東京大學建築系研究生講課的內容寫成的第一部著作,寫下了自己非凡的建築之路。說追星也好崇拜也好,讓自己感動一次吧!
2密斯•凡•德•羅
作者: 劉先覺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密斯.凡德羅是現代主義建築師中非常重要的一位,影響了很多建築師像華裔建築師貝聿銘,本書全面系統地評介了他的建築理論與創作實踐。
3建築學教程:設計原理
作者: [荷]赫次伯格
出版社: 天津大學出版社
推薦理由:這本書很經典,講的是建築師的基本職責創造令人滿意的環境。書比較重也很晦澀,要慢慢讀天天讀,我見過很多人買了這本書熱情高漲地翻了幾天後就讓它進角落了。記住:慢慢來。
4《向拉斯維加斯學習》
作者:(美)文丘里
出版社:水利水電出版社
推薦理由:在今天看來,看本書重要的學的是向現實學習的態度,而不是說具體學拉斯維加斯的種種。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一本書,庫哈斯的《癲狂的紐約》亦是受其影響。記住:向現實學習。
5《建築語匯》
作者: 愛德華•T•懷特
出版社: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推薦理由:基礎平實的好書,交給你一些手法,更多的是讓你思考。這時再翻翻《建築:形式、空間和秩序(第二版)》吧。從此你就要開始關注書中提及的事情了,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記住:慢慢來,貴在堅持。
6《DOMUS》+《城市中國》+《A+U》+…
推薦理由:重點推薦《城市中國》,設計感沒得說,本土雜志中的新銳。其他的雜志自己去翻,利用網路去了解,不多說了。多看。
B
1《建築學教程2:空間與建築師》
作者: 赫茨伯格
出版社: 天津大學出版社
推薦理由:老實說沒有第一本經典。「空間」是本書的核心議題,建築師在實際工作中必然觸及物質空間,以及人的精神,文化領域。赫茨伯格利用其廣博的經驗、聰明睿智和豐富的圖像信息資料,為廣大關心空間設計的人們提供了重要的設計靈感源泉。
2《安藤忠雄連戰連敗》
作者: 安藤忠雄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看完上一本論建築你就會自己看這一本了,不多說,依然很安藤。
3《反理性主義者與理性主義者——國外建築理論譯叢》
作者: (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納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反理性主義者與理論主義者》一書將一些最著名的建築理論家針鋒相對的著說集於一冊,其爭論的主題為現代主義,這是20世紀最引人關注的問題。對於了解現代建築舞台上的重要人物很好。適合假期計劃性地看看。
4《圖解思考》
作者: (美)保羅•拉索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本書是關於建築師運用徒手畫草圖圖解技能輔助建築設計思考的基礎理論專著。本書在第二版的基礎上,增加了計算機輔助設計及網際網路的內容,並對其他原有章節的次序及內容作了調整和補充。本書詳盡論述了徒手畫完善和發展設計構思的多種技能和方法,並附有大量的筆法優美的徒手畫草圖。
5《設計與分析》
作者: [荷]盧本
出版社: 天津大學出版社
推薦理由:《設計與分析》一書內容共分6章,各章分別與以下這些設計因素有關:組織布局、實用功能、建築結構、類型研究、背景環境及分析技巧。作者以時間為驗證,介紹各種分析圖,以求更深入了解建築設計的過程。書中援引為例的圖解多達百幅以上。
6《世界建築大師名作圖析》(原著第三版)
作者:(美)克拉克,(美)波斯著,湯紀敏,包志禹譯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本書剖析了100餘位重要建築師的400多件作品,通過適用於任何建築的圖解方法作出評價。
=======================================================================================
三年級A(基本的建築素養)/B(精力旺盛的看看)
A
1現代建築:一部批判的歷史
作者: (美)肯尼斯•弗蘭姆普敦
出版社: 三聯書店
推薦理由:本書資料翔實,涵蓋了自18世紀中期至20世紀90年代幾乎所有主要的建築思潮及流派、建築師及代表作;豐富而精緻的圖片,令本書的閱讀更加直觀;客觀而精到的論述,使現代建築發展中紛繁復雜的線索變得清晰可循,建築及建築藝術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人文關懷貫穿始終,建築與音樂、繪畫、哲學的內在聯系也更可感知。
2《歐洲現代建築解析:形式的建構》
作者: 馮金龍
出版社: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推薦理由:關注建築最本質的問題:建造——材料,構造,建築元素間的關系。
3《城市印象》
作者: 凱文•林奇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這是一部有關於城市形象的書,探究了這一形象的重要性及可變換性。經典的書。
4《萊姆•庫哈斯與學生的對話》
作者: 萊斯大學建築學院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Koolhaas當今建築界的巨人,推薦這本書是想大家對他有基本的了解,促使更多的閱讀。
5《非常建築》
作者:張永和
出版社:黑龍江科技技術出版社
推薦理由:非常建築工作室的作品集,可以看到張永和的建築歷程,非常推薦。
6《此時此地》
作者: 劉家琨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劉家琨,中國先鋒的優秀的踏實的建築師,看看他是如何解決現實中的建築問題,如何用基本的樸素的元素去營造建築。
7自己喜歡的建築雜志
推薦《El Croquis》西班牙的建築雜志,基本上出大師的專輯,代表了建築界的較高品味和審美取向,是學習大師深入大師的高質量資料。不誇張的說,是最好的建築雜志。
B
1《作文本》
作者:張永和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推薦理由:中國先鋒建築師張永和的作品,說是文學的也好建築的也好,闡述了張20年的建築思考,看貫了建築學著作的陳詞濫調,看看張永和的建築世界吧。
2現代建築/世界建築史叢書
作者: 曼弗雷多塔夫里 / 謝有順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本書描述了近百年來建築與城市設計領域內的滄桑變化。在過去的一百多年中,建築領域內所發生的變化如此之快和如此復雜是史無前例的。所有這些變化、試驗與融合都是在這卷豐富的著作中所要討論的內容。
3《歐洲現代建築解析--形式的邏輯》
作者: 丁沃沃等編
出版社: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4《歐洲現代建築解析:形式的意義》
作者: 丁沃沃等編
出版社: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5《在投影之外\:文化視野下的建築圖學研究》
作者: 吳蔥
出版社: 天津大學出版社
推薦理由:建築圖是建築形式信息交換中的重要媒介和手段,也是建築師的內部思維工具,這是一個豐富的多彩的大家族,各個具體、豐富、生動的形式,對應不同的功能、目的和意義。
6《設計的開始》
作者: 王澍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王澍,一個60年代出生的建築家,他的建築活動就如其所生的年代一樣矛盾而敏感。在這本書里,建築與寫作是兩條永遠平行但並不互相解釋的線索,全部含義都指向:通過某種建造房子的活動,一個人如何實現自覺,從自覺其所說的語言開始。
7《平常建築》
作者: 張永和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推薦理由:不多說
8《文學將殺死建築:建築、裝置、文學、電影》
作者:董豫贛
出版社:中國電力出版社
推薦理由:該書由作者歷年來在各類雜志上發表過的40餘篇論文里挑選出的17篇組成,所有文章均以建築學為核心,廣泛地牽涉到文學、繪畫、雕塑、電影等相關學科,合適拓寬視野。
9《建築的復雜性與矛盾性》
作者: (美)文丘里
出版社:中國電力出版社
推薦理由:本書是文丘里很有影響的一部建築理論著作。作者認為,建築具有不足性,出色的建築作品必然是矛盾的和復雜的,而不是非彼即彼的純凈的或簡單的,意義的豐盛勝於簡明,甚至雜亂而有活力勝於明顯的統一,密斯有一名名言「少就是多」,文丘里卻認為「多並不是少」。
10《不只中國木建築》
作者:趙廣超編著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推薦理由:建築藝術不應該是建築學者、建築歷史家、甚至建築專業者的專利品。作者利用了五年的課余時間,用帶著感性的筆觸,就一般被視為艱澀的傳統建築,寫下16篇平易雋永的文章。本書以輕松活潑的方式去接觸中國文化,可讀性很高。
『陸』 中國傳統文化與室內設計的關系
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與沉澱,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回發展與演化,已經形成了具有自答身鮮明民族特點和博大精神內涵的獨特風格。其中儒家、道家及佛教文化就是這結晶中的精髓與代表,千百年來,三家文化思想在相互斗爭及融合中共同向前發展,影響面觸及各個領域。而建築及其室內陳設布置又是當時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及技術水平等方面的綜合體現,所以室內設計從古至今無一例外地受到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響,另外風水學對室內設計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柒』 比較古希臘古羅馬與古代中國建築設計的差異
西方建築與東方建築的不同
(一). 建築材料的不同,體現了中西方物質文化、哲學理念的差異。
(二).建築空間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徵的區別。
(三) 建築的發展不同,表現了中西方對革新態度的差別
(四).建築價值的不同,顯現中西方審美觀念的異殊。
從根本上說,中西方建築藝術的差異首先來自於材料的不同:傳統的西方建築長期以石頭為主體;而傳統的東方建築則一直是以木頭為構架的。這種建築材料的不同,為其各自的建築藝術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不同的建築材料、不同的社會功用,使得中國與西方的古典建築有了不同的「藝術語言」。
不同的語言,表達著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築,承載著不同的文化,體現著不同的信念。西方的石制建築一般是縱向發展,直指上蒼的。這樣一來,能否將高密度的石制屋頂擎入雲霄,便成為建築藝術的關鍵所在,而執行這一任務的柱子也便成了關鍵中的關鍵。所以,西方建築的「基本詞彙」是柱子,即那些垂直向上、頂天立地的石頭。如果說柱子是西方建築藝術的「基本詞彙」,那麼屋頂則是其「主要句式」。屋頂的不同,導致了其風格類型上的差異,如希臘式、羅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
與西方的石制建築不同,中國古代的木製建築以斗拱為「基本詞彙」。所謂斗拱,是將屋檐托起的交疊的曲木,它可以將縱向的力量向橫向拓展,從而構造出多種多樣的飛檐。同西方建築的屋頂一樣,作為中國古代建築的「主要句式」,飛檐也有許多類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製造出不同的藝術效果,或輕靈,或朴實,或威嚴。不僅亭、台、樓、閣都要用飛檐來標明自己的身份,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且飛檐的高低、長短往往會成為建築設計的難點和要點。正所謂「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飛檐的設計必須恰到好處才能顯得輕靈而不輕佻,朴實而不機械,威嚴而不呆板。
中國人對建築的態度是以新為貴,而外國人則對古老建築充滿尊崇與敬意。
西方建築充滿著宗教神秘主義的情緒,而中國的建築則是儒家文化的反映。
中西建築形式上的差別,是文化差別的表現,它反映了物質和自然環境的差別,社會結構形態的差別,人的思維方法的差別以及審美境界的差別。
1. 建築材料的不同,體現了中西方物質文化、哲學理念的差異。從建築材料來看,在現代建築未產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經發展成熟的建築體系中,包括屬於東方建築的印度建築在內,基本上,都是以磚石為主要建築材料來營造的,屬於磚石結構系統。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臘的神廟,古羅馬的斗獸場、輸水道,中世紀歐洲的教堂……無一不是用石材築成,無一不是這部「石頭史書」中留下的歷史見證。唯有我國古典建築(包括鄰近的日本、朝鮮等地區)是以木材來做房屋的主要構架,屬於木結構系統,因而被譽為「木頭的史書」。中西方的建築對於材料的選擇,除由於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導致的結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築中的普遍反映。西方以狩獵方式為主的原始經濟,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態。從西方人對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強調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夠戰勝一切。中國以原始農業為主的經濟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選擇,重採集,重儲存的活動方式。由此衍生發展起來的中國傳統哲學,所宣揚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天人合一」是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揭示,自然與人乃息息相通的整體,人是自然界的一個環節,中國人將木材選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視了它與生命之親和關系,重視了它的性狀與人生關系的結果。
2. 建築空間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徵的區別。從建築的空間布局來看,中國建築是封閉的群體的空間格局,在地面平面鋪開。中國無論何種建築,從住宅到宮殿,幾乎都是一個格局,類似於「四合院」模式。中國建築的美又是一種「集體」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宮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廟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構成規模巨大的建築群,各種建築前後左右有主有賓合乎規律地排列著,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結構形態的內向性特徵,宗法思想和禮教制度。與中國相反,西方建築是開放的單體的空間格局向高空發展。以相近年代建造、擴建的北京故宮和巴黎盧浮宮比較,前者是由數以千計的單個房屋組成的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建築群體,圍繞軸線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鋪展異常龐大;後者則採用「體量」的向上擴展和垂直疊加,由巨大而富於變化的形體,形成巍然聳立、雄偉壯觀的整體。而且,從古希臘古羅馬的城邦開始,就廣泛地使用柱廊、門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間來包圍建築,以突出建築的實體形象。這與西方人很早就經常通過海上往來互相交往及社會內部實行奴隸民主制有關。古希臘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學民主的精神不僅影響了古羅馬,還影響了整個西方世界。同時,如果說中國建築占據著地面,那麼西方建築就佔領著空間,譬如羅馬可里西姆大斗獸場高為48米,「萬神殿」高43.5米,中世紀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其中央大廳穹窿頂離地達60米。文藝復興建築中最輝煌的作品聖彼得大教堂,高137米。這庄嚴雄的建築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靈的狂熱,更多是利用了先進的科學技術成就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
3. 建築的發展不同,表現了中西方對革新態度的差別。從建築發展過程看,中國建築是保守的。據文獻資料可知,中國的建築形式和所用的材料3000年不變。與中國不同,西方建築經常求變,其結構和材料演變得比較急劇。從希臘雅典衛城上出現的第一批神廟起到今天已經2500餘年了,期間整個歐洲古代的建築形態不斷演進、躍變著。從古希臘古典柱式到古羅馬的拱券、穹窿頂技術,從哥特建築的尖券,十字拱和飛扶壁技術到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無論從形象、比例、裝飾和空間布局,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反映了西方人,敢於獨辟蹊徑,勇於創新的精神。
4. 建築價值的不同,顯現中西方審美觀念的異殊。從建築的價值來看,中國的建築著眼於信息,西方的建築著眼於實物體。中國古代建築的結構,不靠計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邏輯的方法構思,而是靠師傅帶徒弟方式,言傳手教,靠實踐,靠經驗。我們對於古代建築,尤其是唐以前的建築的認識,多從文獻資料上得到信息。歷代帝王陵寢和民居皆按風水之說和五行相生相剋原理經營。為求得與天地和自然萬物和諧,以趨吉避凶,招財納福,在借山水之勢力,聚落建築座靠大山,面對平川。這種「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化。古代希臘的畢達哥拉斯、歐幾里得首創的幾何美學和數學邏輯,亞里士多德奠基的「整一」和「秩序」的理性主義「和諧美論」,對整個西方文明的結構帶來了決定性的影響,一切科學和藝術,它們的道路都被這種理念確定了命運。翻開西方的建築史,不難發現,西方建築美的構形意識其實就是幾何形體;雅典帕提隆神廟的外形「控制線」為兩個正方形;從羅馬萬神廟的穹頂到地面,恰好可以嵌進一個直徑43.3米的圓球;米蘭大教堂的「控制線」是一個正三角形,巴黎凱旋門的立面是一個正方形,其中央拱門和「控制線」則是兩個整圓。甚至於象園林綠化、花草樹木之類的自然物,經過人工剪修,刻意雕飾,也都呈獻出整齊有序的幾何圖案,它以其超脫自然,駕馭自然的「人工美」,同中國園林那種「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自然情調,形成鮮明的對照。早在2000年前古羅馬奧古斯都時期的建築理論家維特魯威就在他的著名《建築十書》中提出了「適用、堅固、美觀」這一經典性的建築三要素觀點,被後人奉為圭臬,世代相傳。17世紀初建築師亨利·伍登提出優秀建築物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堅固、實用和歡愉。」西方人把「堅固」和「實用」作為評價優秀建築物的第一和第二原則。因而當中國古老的建築物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毀壞或「煙消雲散」的時候,西方古希臘、古羅馬、古埃及的建築依然完好地保存著,用實物體形象演繹著自己的文化。通過對中西方建築的比較可見出中西方在觀念文化上,制度文化,物質文化上的不同。
藝術特徵
和歐洲古代建築藝術比較,中國古代建築藝術有3個最基本的特徵:
①審美價值與政治倫理價值的統一。藝術價值高的建築,也同時發揮著維系、加強社會政治倫理制度和思想意識的作用。
②植根於深厚的傳統文化,表現出鮮明的人文主義精神。建築藝術的一切構成因素,如尺度、節奏、構圖、形式、性格、風格等,都是從當代人的審美心理出發,為人所能欣賞和理解,沒有大起大落、怪異詭譎、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總體性、綜合性很強。古代優秀的建築作品,幾乎都是動員了當時可能構成建築藝術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綜合而成的一個整體形象,從總體環境到單座房屋,從外部序列到內部空間,從色彩裝飾到附屬藝術,每一個部分都不是可有可無的,抽掉了其中一項,也就損害了整體效果。
這些基本特徵具體表現為:
重視環境整體經營
從春秋戰國開始,中國就有了建築環境整體經營的觀念。《周禮》中關於野、都、鄙、鄉、閭、里、邑、丘、甸等的規劃制度,雖然未必全都成為事實,但至少說明當時已有了系統規劃的大區域規劃構思。《管子·乘馬》主張,「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說明城市選址必須考慮環境關系。中國的堪輿學說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絕大多數是講求環境與建築的關系。古代城市都注重將城市本體與周圍環境統一經營。秦咸陽北包北坂,中貫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時東西達到二三百里,是一個超級尺度的城市環境。長安(今陝西西安)、洛陽(北魏)、建康(今江蘇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經營范圍也都遠遠超過城牆以內;即使一般的府、州、縣城,也將郊區包容在城市的整體環境中統一布局。重要的風景名勝,如五嶽五鎮、佛道名山、邑郊園林等,也都把
環境經營放在首位;帝王陵區,更是著重風水地理,這些地方的建築大多是靠環境來顯示其藝術的魅力 .
『捌』 能推薦給我幾本講中國古建築的書么
通史:歷史方面,首推梁思成的《中國建築史》,最好不要買單獨出版的那本,那本書印刷的不太好,有些圖不清晰,建議買梁思成全集(第四卷),裡面收錄有全文,印刷的比單獨出版的那本要好,裡面還有一篇《戰區文物保存委員會文物目錄》也很不錯,按地區按重要性列舉了1949年之前已知的所有古代重要建築物。此外,劉敦楨的《中國古代建築史》、傅熹年的《中國古代建築史》也都不錯。技術方面,可以看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的《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史》。
圖集:侯幼彬、李婉貞的《中國古代建築歷史圖說》,裡面有大量的圖可以配合你看通史。
文化解讀:李允鉌的《華夏意匠:中國古典建築設計原理分析》,這本書從建築設計的角度出發,對中國古建築的分類、設計原理與營造方法諸方面進行了細致分析。
規劃、設計和構造:傅熹年的《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建築群布局及建築設計方法研究》,這本書對中國古建築規劃和設計的原則、方法和規律控制講解的都很詳細。如果要進一步了解構造的話,可以看馬炳堅的《中國古建築木作營造技術》和劉大可的《中國古建築瓦石營法》,一本講大木作的,一本講瓦石的,對中國古建築的傳統工藝技術和營造施工技術都有詳細介紹。
*貓在思考原創回答,轉載請註明。
『玖』 中國古建築的藝術形象與西方古建築藝術形象的區別
中國古建築以均衡對稱的方式形成庭院式的組群布局,具有天人合一的特徵;西方古建築以立體感官、單一布局為特徵,具有神化性和宗教性,二者不同的特點具有不同的文化內涵。
一、 中國古建築的特點
(一 )庭院式的組群布局
從古代 文獻 記載,繪畫中的古建築形象一直到現存的古建築來看,中國古代建築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種簡明的組織 規律 ,這就是每一處住宅、宮殿、官衙、寺廟等建築,都是由若干單座建築和一些圍廊、圍牆之類環繞成一個個庭院而組成的。一般地說,多數庭院都是前後串連起來,通過前院到達後院,這是中國封建社會「長幼有序,內外有別」的思想意識的產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應和外界隔絕的人物(如貴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離外門很遠的庭院里,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層層深入的空間組織。宋朝歐陽修《蝶戀花》詞中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詞句,古人曾以「侯門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處,就都形象地說明了中國建築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徵。
(二 )軸線的空間藝術
這種庭院式的組群與布局,一般都是採用均衡對稱的方式,沿著縱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這主要體現在受中國「周禮」思想影響較大的建築體系當中。古代都城規劃中,都以主宮殿位於中軸線上,以宮室為主體,次要建築位於兩側,左右對稱布局,「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等,如唐大都與明清北京城的規劃布局。再如中國古代寺廟中,強本調軸線空間布局的實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將主殿大雄寶殿放在軸線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後左右。「左閣右藏」、「左鍾右鼓」等。空間層層遞進,庭院森森,這種布局是和中國封建社會的宗法和禮教制度密切相關的。它最便於表現封建的宗法和等級觀念,使長幼、男女、主僕之間在住房上也體現出明顯的尊卑 差別。
(三)「天人合一」的建築環境
崇尚 自然 ,喜愛 自然自古亘有。先民們早就注意到「天時、地利、人和」的協調統一。不論是儒家的「上下與天地同流」(《孟子·盡心》),還是道家的「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都把人和天地萬物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視為不可分割的共同體 ,從而形成一種主觀力量,促使人們去探求自然、親近自然、開發自然。在這種美學思潮的影響下,人們處理建築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不是持著與大自然對立的態度,用建 築去控制自然環境;相反,乃是持著親和的態度,從而形成了使建築和諧於自然之中的環境態度。例如東晉大官僚石崇在洛陽近郊修建河陽別業 (金谷園):「其制宅邊,卻阻長堤,前臨清渠,柏木幾於萬株,流水周於舍下」(石崇《思歸引·序》);佛教高僧慧遠在廬山經營東林寺:「卻負香爐之峰,傍帶瀑布之壑,仍石壘基,即松栽溝。清泉環階,白雲滿室。復於寺內別墨禪林,森樹煙凝,石逕苔生。凡在瞻履,皆神清而氣肅焉」(《高僧傳·慧遠傳》)。諸如此類的描述,文獻記載中屢見不鮮。從此以後,那些建置在城市以外的山水風景地帶的佛寺、道觀、別業、山村聚落都十分重視相地選址,目的不僅為了滿足各自功能的需要,還在於如何發揮建築群體橫向鋪陳的靈活性而因山就勢、臻合於局部的山水地貌、諧調於總體的自然環境。它們無異於點染大地風景使其凝煉生動、臻於畫境的「風景建築」,這正是中華民族在建築與大自然關系的處理上所體現的獨特的環境意識,雖非完全自覺,但卻十分明顯。歷來的山水「畫論」,對於這種環境意識都曾作過部分的美學和 科學 的闡述。
二、西方古建築的特點
(一)立體感官,單一布局
與中國的古建築相比,西方古建築作為一個整體的建築體系,它的建築風格也是一脈相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古希臘建築中的「柱式」便是「立體感官,單一布局」的突出表現。這些柱式結構的建築外在形體直觀地顯示出和諧完美崇高的風格。有些柱式的柱頭是簡單而鋼挺的倒立圓錐台,沒有柱礎,雄壯的柱身從檯面上拔地而起,透著男性體態的剛勁雄健之美。有的則是外在形體修長,端麗,柱頭帶有婀娜瀟灑的兩個漩渦,盡展女性體態的清秀柔和之美。雖然以柱式為構圖的原則所展示出的是單一布局,但其所蘊涵的生氣盎然的崇高美帶給人們的卻是立體感觀的視覺沖擊與震撼。
(二 )神話化和宗教性
西方古建築多具有神化性和宗教性的特點。這是受到了宗教文化的影響。特別是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文化一支獨秀,深深地影響了西方文明的發展。而正是在這種影響之下,出現了西方古建築中最具有宗教與神化氣息的嶄新建築風格——哥特式建築。哥特式建築總體風格特點是:空靈、纖瘦、高聳、尖峭。它直接反映了中世紀新的結構技術和濃厚的宗教意識。那空靈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態 ,是基督精神內涵的最確切的表述。高直、空靈、虛幻的形象似乎只指上蒼,啟示人們脫離這個苦難、充滿罪惡的世界而奔赴「天國樂土」。
作為富有濃厚神化性與宗教性代表的哥特式教堂,其內部結構全部裸露,近於框架式,垂直線條統帥著所有部分,使空間顯得極為高聳,象徵著對天國的憧憬;每當陽光從布滿窗欞問的彩色玻璃照射進來時整個教堂的空間便彌漫著迷離與幽幻,教堂彷彿就是天堂。此種氣氛已盡顯了基督教的精神,其中法國的巴黎聖母院、義大利的米蘭大教堂、德國的科隆大教堂便是哥特式建築典型代表,他們也因此把西方古建築的神本話性與宗教性演繹得淋漓盡致。
三、古建築所體現的東西方文化特徵
(一)古建築體現的中國文化特徵
1、務實精神
中國古代的農耕文明的若干特徵及其建築概念都反映出中華傳統文化實用理性的務實精神。中國古典建築體系一直堅持著有節制的人本主義建造原則,始終以人體尺度為出發點,不求高大永恆,無論什麼類型的建築都很少像西方教堂那樣超尺度的東西。中國建築的龐大是通過,小尺度單位的院落,不斷有規律地衍生而產生的。不本論建築群有多麼龐大,人在其中活動,所感受到的永遠是與人相親和的尺度。這種設計取向,正反映出中國傳統文化中實用理想性思想居於統治地位的特點,迥異 於西方在神學迷狂之下所追求的超尺度。
2、恆久變易觀念
傳統的中國式房屋設計原則採用通用式設計思想,房屋就是房屋,不管什麼用途都希望合乎使用。因此,久而久之,使人們形成了恆久變易的觀 念。中國建築不注重外在直觀的形象,而注重人在其中的序列安排。隨著道路穿過一道道大門,便會有一個院落,使人一次次豁然開朗,。建築序列猶如一軸長卷,且走且思,道不盡則思不盡,一直達到高潮有豁然醒悟之感,這一點在園林設計中表現得尤為充分。古典建築在重領悟、重層次、重氣氛等方面極下功夫,反倒對單座建築淡然處之。古人對感受 與領悟的要求,遠遠超過了對於建築本身的注視。建築以恆久的構件和不變的院落,通過無限衍生, 便能演繹出無窮的變化,從而形成了中國文化恆久 變易的內涵。
3、中庸思想
中國建築往往把高潮和精華放在最裡面、最後面,而前面則是質朴的牆,庭院深深深幾許,精彩之處全在這一層層的本論文化解之中,農耕文化內向型的特徵決定了中國古代建築必然要選擇這種重感悟、重內涵的建築布局方式。
正因為如此,體現了中國人基本精神之一——中庸,「中」為適應之謂,「庸」為經久不渝之意,中庸,即適用而經久不渝。中國建築造就了人們在人格思想上不注重強烈的自我表現,而是追求執兩端而用中的溫順謙和的君子之風。
(二 )古建築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1、獨立與自由
古代西方建築往往以巨大的體量和超然的尺度強調建築 藝術 的永恆與崇高,他們常常具有嚴密的幾何性,古代西方建築在一套獨立的建築體繫上,形成獨特的方格,他們布局單一,似乎根本不需要多餘的建築來襯托。西方的建築師們巧妙地把西方人的思想融於建築,並形成迥異的風格。因此,正是由於那些極力表現人性的建築使人們更加渴望去追求獨立與自由。
2、思維的縝密與創造力
從古代起 ,當西方建築師們設計建築時,他們不僅關注建築的構造與精度,通常還在策劃時考慮到它的功能,功效及其防水、防火性,是否擁有便利的 交通 等。而隨著西方文明的不斷 發展 ,西方古建築的風格始終處於變化之中,從古希臘、古羅馬到拜占庭,從哥特式到巴洛克、洛可可式,建築師們始終以高度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工作,而處於這些建築之中的人們,就難免不受到建築風格的感染,形成良好的創造氛圍,這也是西方文明更加富有創造力、想像力的原因。
影響中國古代建築發展的是具體的 政治 制度約定俗成的道德規范和抽象的 哲學 理論,其中儒家傳統的禮治思想是指導古建築創造的主要思想,中國的古建築處處體現著秩序、實用、中庸。而在西方,無論是古希臘建築中的宙斯廟,還是古羅馬建築中的斗獸場,無論是拜占庭風格中的萬神廟,還是哥特風格中的巴黎聖母院,這些建築都獨立的聳立於那裡,直接,一目瞭然,沒有旁物的修飾也自成一體。這是偏重於對個人的頌揚和物質生活的享受 的直接表現。古文化影響了建築風格而古建築又影 響著中西方文化的發展,文化和建築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譜寫著中西方輝煌燦爛的文化史詩。
『拾』 為什麼西方的古代建築以磚石結構為主,中國的以木結構
最主要的一點,歐洲一直處於教會的漫長統治下,其間沒有政權的頻繁更迭,而且他是神權至
上,所以歐洲可以花幾百年勞民傷財給上帝建立一個教堂,我去歐洲玩的時候看教堂動不動就
是動用一個國家全部國力用一百幾百年建的,中國皇權至上,最浩大的工程一般也就是給皇帝
建陵墓,皇帝能活幾年?所以中國的建築一般沒有歐洲的雄偉,但是像長城這種具有軍事意義
的,歷代皇都會修理加固,所以最後規模會如此雄偉 。
有人說:「中國古建築不如歐洲高大宏偉,是因為木結構不如石頭堅硬。說白了,中國古人沒
有歐洲人那樣的技術。」
但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不是中國人想不到用石頭,而是有文化的原因。中國木結構的古
建築,究竟代表了什麼傳統文化呢?請大家從宗教、周易等角度解釋。
《華夏意匠》的魅力還在於它既是一本中國傳統建築理論的傳世佳作,也是一本以現代科技的
觀點和建築藝術語言對中國傳統建築進行全面闡述和分析的理論著作,它在總結中國古典建築
的設計原理和法則的同時,還就東西方建築的理念和技術進行了對比。
中國古代勤勞睿智的匠師,在科學技術都相對落後的封建社會,就能夠充分利用力學原理,以
柱網框架式結構從技術上巧妙地突破了木結構不足以構成重大建築物要求的局限,使中國設計
思想成就了中國許多建築奇跡,也使中國走上木建築為主流的設計道路;而西方則大量運用磚
石材料,走的是發展承重牆式磚石建築為主流的道路。至於木建築與石建築孰優孰劣,其實難
分伯仲。木建築結構輕巧,經濟實用,工藝簡單,施工迅速,但缺點也一目瞭然:抗「打
擊」能力較弱,不足以抵禦地震、火災等「不可抗因素」。石建築外觀宏偉,堅固,留存久
遠,缺點是笨重,昂貴,工藝復雜,建造周期長。從純粹技術角度而言,中國的木建築絲毫不
遜於西方的石建築。義大利的磚石比薩斜塔,建於1174年,塔高151.3英尺;而建於1065年的
遼代山西應縣佛宮寺木塔高度210英尺,比比薩斜塔高出了60英尺。木材的強度只是鋼材強度
的1/20,就是說在古代用木材建200多英尺的高塔相當於我們今天用鋼鐵建築4000英尺高的
塔,況且佛宮寺塔還不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高塔。中國的木製高塔,堪稱世界木結構建築技術
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