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內著名建築設計師
吳良鏞抄、張開濟、楊廷寶襲這三位先生等很有名。
吳良鏞,男,1922年生於南京。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中國建築學家、城鄉規劃學家和教育家,人居環境科學的創建者。其先後獲得"世界人居獎"、國際建築師協會"屈米獎"、"亞洲建築師協會金獎"、"陳嘉庚科學獎"、"何梁何利獎"以及美、法、俄等國授予的多個榮譽稱號 。
張開濟,張開濟1912年出生於上海,浙江杭州人。我國第二代著名建築師,第一批全國設計大師之一。曾任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在我國建築界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他曾任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市土建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市政協常委兼城建組組長、北京市科協常委等職。
楊廷寶(1901.10-1982.12),字仁輝,國立中央大學建築系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近現代建築設計開拓者之一,著名建築學家,多次參加、主持國際交往活動,在推動建築國際學術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國際建築學界享有很高的聲譽,被譽為"近現代中國建築第一人"。
② 歌頌建築師的詩歌
不感慨在別人的房檐下
看不見大風景
我的心座很牢
夢在這里奠基
搭起知識腳手架
日夜響徹建設的暄聲
我用文字這免費的金子
建築自己的命運的
宏閣偉殿
③ 描寫建築設計師句段
建築100提供:自掛東南枝
④ 現代最傑出的10位建築設計大師!!
我只知道
貝聿銘
貝聿銘 華裔美籍建築師。1917 年4月26日生於中國廣東,在上海受中等教育。1935年赴美國,1940年獲麻省理工學院學士學位。1946年獲哈佛大學碩士學位,留校任教。1948 年起,任W.澤肯多夫的地產公司建築部負責人。1955年他集合一批從整體規劃到室內設計的專家,在紐約開業。他不僅從城市規劃的角度出發創造了許多出色的個體建築,而且這些個體建築又使鄰近區域的面貌改觀,推動城市的發展。他對蒙特利爾、丹佛、費城、波士頓、紐約、達拉斯、新加坡等大城市的舊區改造和新區開發作出了貢獻。貝聿銘的建築風格一般認為受W.格羅皮烏斯的影響,他掌握了在建築設計中運用抽象幾何形體的嫻熟技巧,巧妙運用石、混凝土、鋼和玻璃等建築材料。作為華人建築師,他主張尋求恰當的途徑來表達中國建築傳統的本質。貝聿銘是美國建築師協會會員,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會員,美國室內設計協會榮譽會員,美國設計科學院和國家藝術委員會成員。他曾多次獲獎,其中包括1979年美國建築師協會金獎和1983年普里茨克建築藝術獎等。他的代表作有科羅拉多州美國大氣研究中心、中國台灣東海大學盧斯紀念教堂、費城社會嶺住宅區、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候機樓、新加坡中國銀行辦公樓、達拉斯市政廳、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波士頓肯尼迪圖書館、北京香山飯店、拿破崙庭園4座玻璃金字塔等。
聿銘簡介:
1917年生於廣州,他的祖輩是蘇州望族,父親貝祖詒曾任中國銀行行長,於 1919年到香港創辦了中國銀行香港分行。 1935年到美國留學,攻讀建築系。如今其建築設計遍布世界各地,如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德國歷史博物館等。建築是科學,為何與藝術並列?貝聿銘不僅是傑出的建築科學家,「用筆和尺」建造了許多華麗的宮殿;他更是極其理想化的建築藝術家,善於把古代傳統的建築藝術和現代最新技術熔於一爐,從而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他在建築設計中最為人們稱道的是關心平民的利益。他在紐約、費城、克利夫蘭和芝加哥等地,設計了許多既有建築美感又經濟實用的大眾化的公寓。他在費城設計的三層社會公寓就很受工薪階層的歡迎。
很多人都知道法國盧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越來越多的人將它與埃菲爾鐵塔一起視為巴黎的標志和象徵。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它最初建造時遭到了巴黎絕大多數人的反對,它的設計者貝聿銘當時在巴黎的街頭也遭遇了不少白眼。因為盧浮宮是國家級的標志性建築,人們希望它保持原樣。 12世紀時盧浮宮曾是一座城堡,主要供護城士兵居住,並存放糧食和彈葯。後來建築不斷被擴建,並一度成為皇家宮殿,之後,有多位國王把他們的藝術品陳列於此。像北京的故宮一樣,盧浮宮正好處在巴黎的市中心,是皇家威嚴的象徵。 1983年時,盧浮宮還是巴黎的一道屏障。如何將宮殿改建成現代化的博物館成了這個城市的一個難題。玻璃金字塔成功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有了金字塔之後,新舊對比使盧浮宮的建築更明朗了。金字塔所採用的玻璃和金屬結構代表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與過去截然分開,它告訴人們當今的盧浮宮已不是法蘭西國王的宮殿,而是屬於「大眾」的公共博物館。人們對於建築需要適應,需要一個接納的過程。很多人很早就見過玻璃金字塔的設計圖紙。畫面上的玻璃金字塔很單薄,所見只是一些交叉的鋼筋柱子,人們很難感受得到那種「一個閃亮的鑽石一般光芒四射」的感覺。所以它在開始的時候受到了人們的質疑。然而還是貝聿銘說得好:「人們往往很快就能理解建築……建築完成之後卻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有幸得以使用該建築的話,人們可能就會感慨道:『啊,確實很好,我明白了。』所以建築完成後要人接受就不太難了。難就難在把它建造起來。」
美國肯尼迪總統圖書館
《貝聿銘談貝聿銘》,這個名字乍聽上去有些奇怪,其實完整的理解應該是貝聿銘談自己的經歷及對建築的理解,主要是自己設計的重要建築。貝聿銘先生是著名的華人建築師。 1917年出生於中國蘇州,蘇州的私家園林對他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他的建築獨特地反映了歐亞兩大傳統交融產生的新的美學標准———永恆的石材和玻璃。中國文化的背景對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但他絕不刻意凸顯這一點。「對我來說,建築物的特殊功能要求及所處地點的人文歷史是最重要的,遠比我的中國文化背景重要。在法國設計盧浮宮時,我首先想到的不是我的中國文化背景,而是法國的歷史和文化。我認為時間、文化、地點是建築設計的要素。」貝聿銘在中國的建築設計同樣體現了這一理念,如香港中國銀行大廈、北京中國銀行總行大廈、香山飯店等。正在設計中的蘇州博物館也在體現現代特點的同時努力與古城的粉牆黛瓦相協調,力求做到「蘇州味」與創新之間的平衡。
法國盧浮宮玻璃金字塔
這本書的作者蓋羅·馮·波姆是貝聿銘的摯友,兩人的談話更像是老友隨意的聊天,將很專業的知識用淺顯的語言表達了出來。全書最後附錄了譯者訪談錄,向我們展現了貝先生的中國情懷。他對中國城市的發展頗為關注,如北京新城發展與舊城改造的關系、上海浦東的區域功能規劃等。中國的城市正處於高速發展中,很多地方都在建設新城區。中國有著古老的文化傳統,又有著廣大的國土面積,每個地方的情況都非常不同。因此各個城市應體現出自己的特點。我們可以都說普通話,但我們不能都生活在一樣的城市裡。一樣的樓房,一樣的街道,這種單調的重復是可悲的。我們需要更多有特色的建築,需要更多貝聿銘那樣的建築設計師。
貝聿銘
貝聿銘是國際著名的建築師。他一生的70多件作品無一例外地與金錢、權力和政治糾結在一起。他將外交手腕和設計的獨特混合運用在香港中國銀行大廈、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法國巴黎盧浮宮等建築身上。
保留古建築:我說因為故宮是一個文物,是國家的國寶。四面現在看出去綠化得很好,天、樹很和諧,高樓起來就破壞故宮文物了。
直到現在,貝聿銘仍認為禁止在紫禁城附近蓋高樓是他主要的貢獻。
貝聿銘:對我而言,那是最大的成就,也是最大的滿足。
我原來跟梁思成很熟,他來美國,我跟他見過很多次。北京的城牆拆了很可惜,我跟梁思成談過,蘇州的牆拆了也很可惜。你看義大利、法國的城牆都保留,他們有歷史的觀念,你不能把歷史全部毀壞。好的辦法是保留古代的建築,這是最重要的。我覺得城牆拆了以後,面貌全改了。
1974年,我頭次回國,我在清華演講時說,在故宮附近不應該造高樓,這是我的意見,當時的副總理谷牧在人民大會堂跟我談這個問題,他問我,為什麼不應該造高樓。我說因為故宮是一個文物,是國家的國寶。四面現在看出去綠化得很好,天、樹很和諧,高樓起來就破壞故宮文物了。他說你說的話跟周總理的話相同。我覺得很榮幸,我不敢再說了,我說算了,他的話比我的話重得多了。
後來他們就慢慢在北京城市規劃方面發表這個意見,說故宮附近的樓的高度應該是這樣,到了二環、三環你可以造高樓,因為不影響故宮。你在故宮旁邊,比如北京飯店造高樓,那就是破壞文物,故宮的文物,是值得研究的。在香港到處都是高樓,這個不成問題,因為它沒有歷史。
四合院也應該保留,應該保留一片。你單單保留幾個王府,不夠,這不是好的辦法,要保留就保留一片。當然四合院不適應現在的生活實際,這個我很明白,最近我跟賈慶林(當時任北京市長———編者注)談過這個問題,我說請你一定要保留四合院,保留一片,不要再拆了。「我也想做,可是一個四合院十幾家人住在裡面,利益怎麼分配?怎麼處理?」賈慶林問我。所以他有他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容易解決。不過,他同意,應該在附近再造一點房子,可以讓四合院里的居民搬到那個地方,然後再改造四合院,新的衛生條件做好了以後,可以賣大錢。海外中國人想回到北京住的很多,他很可能出錢買下來。這件事是應該做的,因為這種四合院將來沒有了,越來越少了。
後來,貝聿銘用10萬美元設立了一個獎學金,幫助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他捐出這筆錢時立下一個規矩:學生們在結束研究後,可以花一個夏天游覽美國,但必須返回中國學以致用———如同他以前想做的一樣。
家世:1917年4月26日,貝聿銘出生在廣州,他的母親是一位笛子演奏高手,也是虔誠的佛教徒,給他起名聿銘,有光明的意思。
貝聿銘的家族有600年的歷史,第一代祖先在明朝的時候來到蘇州,在道旁擺小攤行醫賣草葯。後來貝家的子孫將家業發揚光大成為江南絕大部分葯店的供應商。到了18世紀,貝家已是大地主。
貝聿銘的祖父貝立泰先是在朝為官,後來他協助創建了上海商業儲蓄銀行;1917年,他創設蘇州分行並在那裡當經理。
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詒在美國大學畢業後投身北京中國銀行會計部,後來被派往廣州。1917年4月26日,貝聿銘出生在廣州,他的母親是一位笛子演奏高手,也是虔誠的佛教徒,給他起名聿銘,有光明的意思。貝聿銘屬蛇,蛇年出生的人被說成迷人、直觀、果斷、穿著虛榮、固執己見。
貝聿銘:我的母親是一位頗有成就的女書法家、詩人、音樂家,母親這邊的家庭更具藝術氛圍,母親去世以後,父親對我的學習抓得很緊,很關心我將來想做什麼。那個時候我也不知會做什麼。
貝聿銘的母親因久病逝世,所以他回到老家與祖父一起生活。貝聿銘的家鄉是一個說吳儂軟語,出美女的地方———蘇州。貝聿銘的祖父貝立泰屬於帝制時代的老派人物,他逃避西服而穿著傳統長袍。以儒家道統持家,祭祖時有300名親戚齊聚祠堂,伴以音樂爆竹。為了培養對長輩的尊重,貝聿銘必然紋絲不動地坐在一張硬背椅上,面對祖父,直到老人家有動作為止。貝立泰自律甚嚴,子孫即使已經成人,仍然懼怕他的訓戒。
貝聿銘:有一次,我們幾個小孩回家稍微晚了一些,怕驚動了老人家,只好悄悄地睡在了前庭。
貝立泰給貝聿銘灌輸儒家思想以培養高貴氣質:服從長輩、避免虛矯垮飾、不輕易生氣、保持冷靜從容。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星眾共之。」這些讓貝聿銘在美國的生涯非常受益,雖然這個國家不太重視這種氣質。
香山飯店:貝聿銘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其實是一種提醒:大自然和建築物過去是陰陽調和的,內外永遠合二為一。
貝聿銘第一次在祖國設計的作品就是香山飯店,他想通過建築來報答孕育自己的文化,協助中國建築界探索一條新路。他想振興一般人仍能了解的特色———不是迂腐的宮殿和寺廟的紅牆黃瓦,而是尋常人家的白牆灰磚。他說就像我不會在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中找尋義大利的根源,而我會到佛羅倫薩去看平常人家的住屋一樣,建築必須源於人們的住宅,他相信這決不是過去的遺跡,而是告知現在的力量。
在香山的日子裡,貝聿銘通常把意念傳達給設計師後,就去做別的工作,然後定時回來監督進度,再向客戶報告。香山飯店是他個人對新中國的表達,因此他悉心照顧。人們很訝異地看到他手裡拿著鉛筆,在公司繪圖桌上搔首不已。這是數年來他惟一親自主持的計劃,每隔兩個小時他就拿著藍圖和立面圖和他的夥伴開一次會,而且長時間工作。
在西方,大型的建築常常是以一個正面呈現給人的,但是這是在香山,香山在委婉地展延。按照貝聿銘的構想,客人先走過插著五面紅旗的牌樓,來到鋪著灰色地磚的前庭,才看到開著傳統八角和梅花型窗戶的白色灰泥牆正面。人走進來以後,能看到環繞貝聿銘典型空間架構天窗的大廳。這種風格介於蘇州園林和華盛頓國家藝術館的中庭之間,是個在樹影搖動中,喝茶、欣賞綠竹和池魚的地方。
貝聿銘:在西方,窗戶就是窗戶,它放進光線和新鮮的空氣。但對中國人來說,它是一個畫框,花園永遠在它外頭。
中國園林建築的借景很重要。比如說像法國的大花園,就是那個凡爾賽宮,站在那兒一目瞭然,什麼都看得清清楚楚;可是中國的園林彎彎曲曲很多景,你要這么一彎腰看是一個景,走幾步再看一看又是另外一個景,這個巧妙得很,這個對我的建築有點影響。還有一點非常有意思,你到一個中國園林里頭,一進門看見正對著門的那條路,你肯定走不通,你必須從旁邊的小路繞半天才可以到那個大屋子,這個跟中國人處事很像。
精心規劃的長排潔白樓房,高度都不超過4層,裝飾著格子花樣和八角窗,沿著中庭蜿蜒開來,據說這樣安排可以驅邪。這棟虛幻、祥和的樓閣對中國人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因為這是貝聿銘參考蘇州的平坦屋頂和白牆做的建築,在北京看來很不合時宜。有的人對貝聿銘刻意營造的儉朴感到慌張失措。「貝聿銘希望表達真正的美,」他的助手方佛瑞(FredFang)解釋說:「它就像沒有擦口紅的少女一樣。」
貝聿銘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其實是一種提醒:大自然和建築物過去是陰陽調和的,內外永遠合二為一。
貝聿銘:過去讀書人的書房前面如果沒有一座花園,就稱不上是書房,這二者必須是一體的。
根據這種風格,貝聿銘為香山飯店設計的西式客房可以瀏覽11座種滿花草和古樹的美麗庭園。蜿蜒的花園小徑上鋪著用彩色圓石排成的精巧梅竹圖案,那些石頭是他的美國助手在越南邊境附近的一處河床上採集來的。
貝聿銘:當地村民從未見過外國人,當我的美國助手騎著騾子到那個地方時,村民還特地殺豬來招待他,血流滿地。他不了解這個情況,回來告訴我說他當時非常害怕,心裡想,天哪,他們要殺了我。村民也驚訝地發現,這個洋人竟然要花幾千塊錢買他們的石頭。結果,所有的老太太和小孩都跑到河裡去採石了。
香山飯店是1980年起施工的,那個時候中國跟現在的中國大不相同。那個時候中國能夠施工的新建築很少,技術方面是差一點。但那並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還是管理。貝聿銘從美國帶回來一套吸塵器,那時候在中國還很少有這種東西,幾乎就沒有。吸塵器用完要常換過濾器,他們沒換,結果馬達都燒壞了。
貝聿銘:去了北京好多次,香山飯店很少回去過。有一次,我的夫人在香山飯店看到窗很臟。她說這個不行啊,看不到外面的風景,她去擦,這個確有其事,但那是在過渡時期。中國現在跟20年前相比大不相同了,現在回去很愉快,我覺得國家是在進步了。
香山飯店在美國造成的沖擊也非常大,後現代主義者說這是貝聿銘投降的動作。他們認為,現代主義終於也採用歷史性的依據和裝潢了。貝聿銘不同意這種說法,他說現代主義並未衰竭。當然,它已經改變,變得更好,更加自由。
⑤ 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築設計師是那幾位
戈地(Antoni Gaudi, 1852-1926) 戈地是西班牙最有名的建築師之一,也是加泰羅尼亞建築史上最負國際聲譽的人物。這 種盛名是基於他將傳統與現代融為一體的能力、他技術手法的大膽創新以及他對明艷,風 格獨特和富有創造性的裝飾品的使用。戈地生於流斯的一個銅匠家庭中,十七歲時到巴 塞羅那學習建築。這座城市成為他盛年時的活動中心,在這里發展了他自己的主要風格。 戈地對於所謂風格的單純從來沒有興趣,他的設計充滿了各種風格的折衷處理,對於他 來說,所有他喜歡的過去的風格都是可能借鑒的源泉。因為對於哥特式風格的情有獨鍾 ,他前期的作品大部分都有哥特式風格的明顯特徵。從中年開始,戈地逐漸擺脫了單純 哥特式風格的影響,開始逐步走出了自己的風格道路,他的新風格具有有機的特徵,同 時又具有神秘的,傳奇的色彩,不少裝飾圖案都有很強烈象徵性。1904-1910年間,他設 計了巴塞羅那的巴特羅公寓和米拉公寓,極具浪漫的塑性藝術特色,標志著他的個人風格 的形成。戈地設計的神聖家族大教堂成了巴塞羅那市的標志性建築。 龐蒂(Gio Ponti,1892-1979) 龐蒂出生於米蘭,是義大利著名建築師和設計師,1918-1921年在米蘭學習建築學。他廣 泛參與了建築、室內、傢具、燈具、包裝、展示及玻璃等領域的設計。1928年起,龐蒂 先後創辦過《多姆斯》和《風格》兩種設計刊物,大力宣傳現代設計思想,曾發表過依 據功能結構重新塑造產品形態,摒棄傳統求得"真實形式"的見解。他還是義大利蒙扎設 計雙年展和米蘭設計三年展積極的組織者,"金羅盤獎"的發起者、"設計工業協會"的共 同創辦者。從1936年起,龐蒂擔任米蘭理工大學的建築學教授。他的晚期設計作品包括 :為卡西那公司設計的"超輕型椅子" (1957年)、為帕瓦尼公司設計的咖啡機(1949)、 為阿雷多盧西公司設計的公園燈(1957年)和為理想標准公司設計的衛生潔具(1954年 )。龐蒂在戰後最重要的建築作品,是與著名工程師納爾維共同設計的皮瑞利大廈,該 作品被公認為是具有國際水準的傑作。 塔特林(Vladimir Tatlin,1885-1953) 塔特林是俄羅斯構成派的中堅人物。他出身於工程技術家庭,很早就在社會上獨立謀生 ,當過水兵、畫家助手、劇院美工等。1902-1910年間塔特林先後就讀於莫斯科等地的藝 術學校並獲得"風景寫生畫家"的職業證書。由舞台美術工作開始,他嘗試進行繪畫與雕 塑相互轉化的實踐。他的早期設計大多是藉助於自然的類比。1913年他在巴黎受到了畢 加索用木材、紙張和其他材料所作的三維空間建築的啟發,開始利用玻璃、金屬、電線 、木材等工業材料來進行抽象浮雕的創作。他1919-1920年完成的第三國際紀念塔是構成 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對歐洲新建築運動產生丁莫大的影響,成為構成主義的宣言式作品。 他對材料、空間和結構有著深入的研究。他認為藝術家要熟悉技術、應該也能夠把生活 的新需求傾注到設計創意的模式中來。在設計上有目的創造出的結構形態,同樣是合乎 功能要求的,而不必局限於實用功能狹義的設計或藝術范圍。塔特林把藝術家、設計師 看成是創造生活、富於探索精神的人,這正是他與其他構成派成員不同的地方。
⑥ 我的理想的是建築設計師的作文 一定要是原創
理想像一張張紙飛機,帶著我們的理想唯美地劃過天際;理想像以一張張小船,承載著我們的理想出海遠航;理想像五顏六色的花朵,帶著我們的理想芬芳四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我的理想是當一名優秀的室內設計師.我想當室內設計師的原因是,我希望以後我自己的家的每一轉每一瓦都是我自己設計出來的,還有就是,我想把自己的家設計得很有幸福感,一個家庭最重要的就是幸福感.我想我自己的家以後是每一處都充滿幸福的,其實一個家庭有時候裝潢還是其次,主要是這個家庭的幸福才是這個家庭最美、最漂亮、最有特點的.
我知道,其實學一樣東西,都要付出辛勞、汗水與努力.曾經有人這樣問過我:「當室內設計師,是很難當的,它不僅要會畫畫,還要對顏色很敏感,最重要的就是每個房屋的結構都是不同,你設計的時候並不是那麼容易.」聽她這樣講,我的內心有一點點的動搖,心想:是啊,當室內設計師是挺痛苦的,還是放棄吧!回到家裡,我跟爸爸說了,爸爸說:「世界上沒有一件成功的事情是不付出努力的,如果你總想著這件事情對你的回報有多大的話,那你還不如不做.你自己想想,居里夫人的成功,比爾蓋茨的成功……哪個人的成功是不靠付出汗水、努力而成功的呢?你自己要好好想想.
聽爸爸說完這句話,我沉思許久.想想,爸爸說的沒有錯,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不能總想著這件事情對你的回報有多少,應該認真地去完成它,最終你才會取得好成績.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啟程吧!
⑦ 贊美建築工程師的句子有哪些
1、黑色高樓大廈撥地起,神清氣爽暗自喜。科技助長心中夢,醉笑魯班無齒鋸。
2、大理石鋪成的地板,明亮如鏡子的瓷磚,華麗的水晶垂鑽吊燈,玻璃的純黑香木桌,進口的名牌墊靠椅,精美的細雕書櫥,整個房間,幾乎無法形容了。
3、簡潔對稱突顯沉穩,各房間都為端正的四方形,功能的空間劃分和位置布局體現德國式的嚴謹。
4、古典開朗兩相宜,尖塔形斜頂,抹灰木架與柱式裝飾,自然建築材料與攀附其上的藤蔓相映成趣,經典而不落時尚。
5、清新不落俗套,白色灰泥牆結合淺紅屋瓦,連續的拱門和迴廊,挑高大面窗的客廳,讓人心神盪漾。
6、傳承了中華傳統建築的精髓,保持著傳統建築融古雅、簡潔、富麗於一體的獨特藝術風格,以大自然為皈依,推崇儒教,兼蓄道釋,含隱蓄秀,奧僻典雅。
7、嫁漢不嫁工程郎,一年四季到處忙,春夏秋冬不見面,回家一包爛衣裳!
8、我是一個工程郎,背井離鄉在外闖,白天累得腿發軟, 晚上仍為資料忙。
9、鐵鞋踏破路還長,測量儀器肩上扛,晴天烈日照身上, 雨天泥地印兩行。
10、思鄉痛苦心裡藏,四海漂泊習為常,長年累月在外奔, 不能回家陪爹娘。
11、終身大事無心管,親戚朋友摧喜糖,心中有苦說不出, 回答只能笑來搪。
12、工資一點淚成行,怎能買起商品房,壓力大得氣難喘, 前途在哪路迷茫。
13、戀人分別各一方,妹盼大哥早還鄉,相思之苦妹難咽, 距離拉得愛情黃。
14、好女不嫁工程郎,一年四季守空房,家中瑣事無暇想, 內心愧對爹和娘。
15、朦朧月色撒地上,兄弟把酒聚一堂,後悔走上這條路, 同舟共濟把帆揚。
⑧ 贊美“建築師”的句子有哪些
1、一幢幢具有鄉村風情的精緻別墅散落在蒼翠樹木的掩映之中,置身其中恍如遠離了所有回的都市塵囂,寧答靜幽遠的感受令人神馳。
2、其簡約雅緻的外立面、富人情味的內庭結構、園林水系的和諧自然等要素,正在被越來越多的追尋傳統價值觀回歸的人們所接受。
⑨ 建築的贊美
建築是藝術
你得自己體會
不要被文字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