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築業如何開拓創新生產型服務業務提出建議
生產型業務:向上游發展,如建築垃圾制磚、鋼模板生產、開設混凝土攪拌站;銷售攪拌車。
服務型業務:商品房承銷;家裝材料銷售;建築、工程機械銷售、維修或租賃;監理公司;設計公司;發包;運輸車隊。
⑵ 關於建築企業發展創新的意見反饋
建築業現在已經發展到頂峰,處於下坡路段
⑶ 建築施工的創新舉措
外牆保溫「痛點」解析,高質量發展迫需行業「革新」-工保網
2、高質量發展迫需行業「革新」
「外牆保溫行業首先要解決『厚臉皮』問題,否則脫落傷人毀物事件可能會更加嚴重。」多名專家憂心忡忡地表示。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能源與環境檢測中心專業總工程師楊玉忠指出,近兩三年,有關外牆節能和保溫領域的標准變化非常大,隨著建築節能的要求提升,對建築保溫層的厚度就相應增加,比如近零能耗建築對外牆保溫的要求相當於從現在60mm~80mm厚提高到200mm以上,這給外牆外保溫的施工質量帶來更高的安全隱患。
「外牆保溫層越來越重,施工工藝提升不足,保溫節能與安裝牢固之間出現沖突。」山東建築大學孟揚教授說,「現在的外牆保溫層每個平方米接近20公斤,固定的要求也會加高,但很多工人在現場習慣於原來比較簡易的操作,難免發生一些局部固定不是很到位的情況。」
如何走出建築外牆保溫工程的亂象和困局?唯一出路就是「牆材革新」。目前,各地相繼加大對建築保溫材料迭代更新的投入,通過產學合作、創新研發與實踐應用,逐漸打破建築外牆保溫工程僵局。需要注意的是,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建築保溫材料迭代更新,國家應加快對相關政策、法規的完善和調整,給新材料施展功夫搭台,不能總在原來的幾種保溫牆材上打轉轉兒,對技術成熟、已經取得市場認可的新材料要盡快推廣使用。國家還應對研發和生產外牆保溫新材的企業給予政策鼓勵和資金支持,推動形成行業爭先研發創新的良好態勢。
同時,要盡快落實建築質量終身追責制。形成誰開發誰負責,誰生產誰負責,誰建築誰負責,誰監管誰負責,誰驗收誰負責的責任追究體系,強化各部門的責任意識,推動新材料、新產品的推廣使用。
不久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印發了《全國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2020年版)》,將外牆保溫材料列入全國重點工業產品監管目錄。要求「在安全評估基礎上,根據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高低,分類採取加強監督抽查、生產許可、執法打假、認證認可、風險監測、缺陷產品召回等措施。」相信,這將倒逼保溫牆材行業,加快產品和技術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