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辨識施工現場的危險源
(1)直抄接詢問法。與現場作業人員進行交談詢問,根據交談詢問情況來初步辨識存在的危險源。
(2)現場觀察法。通過對現場工作環境進行檢查、觀察,發現存在的危險源。
(3)查閱相關事故記錄。通過查閱以前的運行記錄來發現異常記錄,並根據異常情況產生的原因來辨別存在的危險源。
(4)獲取外部信息。對照有關類似企業、文獻資料等方面獲取有關危險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本企業存在的危險,辨識出存在的危險源。
(5)工作任務分析。通過分析項目成員工作任務中所涉及的危害識別出有關的危險源。
(6)分析安全檢查表。運用已編制好的安全檢查表,對項目進行系統的安全檢查,辨識出存在的危險源。
(7)事件樹分析法。事件樹分析是一種從初始原因事件起,分析各環節事件成功或失敗的發展變化過程,並預測各種可能結果的方法。
危險源辨識是安全管理體系最關鍵、最基礎的一步,它是風險控制策劃、實施運行、監視測量的前提條件。因此,建築施工企業應探索最適合自己的危險源辨識方法並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為風險控制策劃打下堅實的基礎,減少和避免生產事故和職業病的發生。
⑵ 建築施工中危險源的識別要點有哪些
重大危險源的確定
一般情況下建築企業的重大危險源主要有:基礎工程深基內坑、豎井、大型管溝的容施工,大型機械設備(塔吊、人貨電梯等)的安裝、拆卸、使用過程中及各種起重吊裝工程中違反操作規程,造成機械設備傾覆、結構坍塌、人亡等意外;腳手架和模板支撐在搭、拆過程不規范、違章指揮作業;高處作業不規范、違章指揮、作業;施工用電不規范;房屋拆除、爆破工程違反規定作業等;
重大危險源的管理
1)制訂重大危險源控制目標和管理方案。
2)制訂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3)措施及方案的實施。
①加強現場監督檢查。
②加強安全施工培訓教育。
③淘汰落後的技術、工藝,適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設防標准,從而提升施工安全技術與管理水平,降低施工安全風險。
④制訂和實行施工現場大型施工機械安裝、運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裝的檢驗檢測、維護保養、驗收制度。
⑤制訂和實施項目施工安全承諾和現場安全管理績效考評制度,確保安全投入,形成施工安全長效機制。
⑶ 建築工地危險因素包括哪些內容
按風險來源,可將工程項目風險劃分為自然風險、社會風險、經濟風險、法律風險和政治風險。
(1)自然風險。如地震,風暴,異常惡劣的雨、雪、冰凍天氣等;未能預測到的特殊地質條件,如泥石流、河塘、流沙、泉眼等;惡劣的施工現場條件等。
(2)社會風險。社會風險包括宗教信仰的影響和沖擊、社會治安的穩定性、社會的禁忌、勞動者的素質、社會風氣等。
(3)經濟風險。經濟風險包括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產業結構的調整,銀根緊縮;項目的產品市場變化;工程承包市場、材料供應市場、勞動力市場的變動;工資的提高、物價上漲、通貨膨脹速度加快;金融風險、外匯匯率的變化等。
(4)法律風險。法律風險如法律不健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相關法律內容發生變化;可能對相關法律未能全面、正確理解;環境保護法規的限制等。
(5)政治風險。政治風險通常表現為政局的不穩定性,戰爭、動亂、政變的可能性,國家的對外關系,政府信用和政府廉潔程度,政策及政策的穩定性,經濟的開放程度,國有化的可能性、國內的民族矛盾、保護主義傾向等。
(3)建築施工過程危險因素辨識擴展閱讀:
施工安全隱患處理原則:
1、冗餘安全度處理原則
為保證安全,在處理安全隱患時應考慮設置多道防線,即使有一兩道防線無效,還有冗餘的防線可以控制事故隱患。
2、單項隱患綜合處理原則
人、機、料、法、環境五者任一環節產生安全隱患,都要從五者安全匹配的角度考慮,調整匹配方法,提高匹配的可靠性。
3、直接隱患與間接隱患並治原則
對人機環境系統進行安全治理,同時還需治理安全管理措施。
4、預防與減災並重的處理原則
治理安全事故隱患時,需要盡可能減少肇發事故的可能性,如果不能控制事故的發生,也要設法將事故等級降低。
5、重點處理原則
按對隱患的分析評價結果實行危險點分級治理,也可以用安全檢查表打分對隱患危險程度分級。
6、動態處理原則
動態治理就是對生產過程進行動態隨機安全化治理,生產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治理,既可以及時消除隱患,又可以避免小的隱患發展成大的隱患。
⑷ 建築工程施工危險源辨識的方法有哪些
主要有幾大類:(一)深基坑:施工現場開挖深度超過5m(含5m),或者深度雖不足回5m,但地質條件答和周圍環境極其復雜、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的基坑、溝(槽)工程;(二)地下暗挖工程;(三)高支模:水平混凝土構件模板支撐系統高度超過4.5m(含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