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成立的建築工程公司該怎麼制定企業管理方案及未來發展方向
建築施工企業未來發展思路:
基於未來的環境和發展趨勢,建築施工企業在2013年及隨後的2-3年裡,該如何明確各自的發展思路呢?可以從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完善企業管理體系、全面實施精益建築三方面入手,助推建築施工企業發展。
1、 推動商業模式創新
企業界和投資界日益意識到,商業模式是資本市場甄別企業優劣的關鍵點,也是企業獲得成功的基石。商業模式本質上就是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商業模式解決的是企業戰略制定前的戰略問題,同時也是連接客戶價值和企業價值的橋梁。商業模式為企業的各種利益相關者提供一個將各方交易活動相互聯結的紐帶。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最終總是能夠體現為獲得資本和產品市場認同的獨特企業價值。
建築施工企業處於行業價值鏈的中間環節,上游包括投資方、開發方、設計方,下游包括供應方、分包方、運營方等。國內大多數建築企業集中於工程產品價值鏈的實施階段,主要從事施工業務,受上下游各方力量擠壓,造成整個行業處於高產值、低利潤率的尷尬狀態。力求改變現狀的建築施工企業,可以對現有商業模式進行創新,轉換現有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模式。近年來,一些國際上比較先進的工程公司如美國福路、中國建築等為了適應工程建設項目大型化、一體化以及大規模融資和分散項目風險的需要,紛紛向價值鏈兩端延伸,將原來位於價值鏈上下游利益相關方的業務內容轉換為本企業的業務,有效地實施建設項目的進度、費用和質量的控制,獲得最佳的投資效益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建築施工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突出體現在由原有施工總承包項目管理模式轉型為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模式,具體包括: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模式(即EPC)、設計-采購承包(即EP)、項目管理承包(即PMC)、建設-移交模式(即BT),建設-運營-移交模式(即BOT)。通常經過轉型後的建築施工企業,利潤率可從原有的2%-5%提升到15%以上。
圖:建築施工企業商業模式轉型示意
2、 完善企業管理體系
激勵的市場競爭和業主不斷提出的更高要求,迫使建築施工企業在未來需要不斷將內部管理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型,完善企業管理體系。慧朴管理認為,企業管理體系是一個以戰略為導向、以組織結構為框架、以管理控制系統為核心、以流程和制度為基礎的動態系統。
圖:企業管理體系框架
建築企業發展戰略規劃的制定過程中,要體現規劃的「方向、目標、措施」完整,「監控、評價」到位。發展思路要明確,提出產業結構與產品結構的發展方向;發展目標要具體並盡可能量化,落實到各項業務的主要財務指標及流程指標;有配套的戰略舉措及保障措施,包括戰略措施和實施計劃、年度經營計劃和預算、戰略執行績效的評估和控制;要對戰略規劃的績效進行分解及監控評價。
制定發展戰略規劃的要點包括:企業現狀及發展環境分析,主要通過對企業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得出企業市場定位,以確定企業的戰略目標、使命和戰略任務;在設定每年度各項業務的規劃時,要以詳實的數據研判支持量化目標的確定;各項關鍵戰略舉措應能圍繞各項業務規劃目標展開,提出建築企業各項管理職能的提升目標及實施手段;保障措施言之有據,以保證各項規劃目標的實現及關鍵措施的實施為設定前提。
3、全面實施精益建築
面對嚴峻的市場競爭,我國建築企業必須要提高自身競爭力,為市場提供質量高、工期短、造價低的建築產品,先要能夠生存,進而不斷提高利潤率。為了客戶導向、高品質、成本效益的戰略主題落地,建築施工企業開始轉向製造業學習精益管理。從世界范圍來看,建築業的行業生產率遠遠低於製造業,工程質量也沒有達到讓人滿意的程度。據美國精益建造協會(LCI)研究,在美國通常人工的浪費占總人工費的10%-12%,材料的浪費占項目總成本10%左右,施工設計造成的浪費占項目總成本的6%-10%。精益建築的思想本質是要盡量消除所有可能的浪費,將「無效」的時間、產出,變為「有效」的時間、產出,追求建築施工企業利潤的最大化。
1992年,丹麥學者Lauris Koskela提出要將製造業已經成熟應用的生產原則包括精益管理等應用到建築業,以提高建築業的管理水平,並於1993年在IGLC(International Group of Lean Construction)大會上首次提出「精益建造」(Lean Construction)概念。通過眾多精益建造理論倡導者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精益建造理論和成果日益豐富,主要的研究主題有以下十個方面:(1)基礎理論研究;(2)生產計劃和控制研究;(3)產品開發和設計管理研究;(4)建築生產系統設計;(5)建築企業文化和創新;(6)項目供應鏈管理研究;(7)預製件和開放型工程項目實施研究;(8)項目管理和信息系統結合;(9)安全、質量和環境;(10)合同和成本管理。
考慮到國內建築施工企業的管理現狀,建築產品的價值主體定義不清,對浪費的認識局限於殘次品和無需求的超量生產,建設過程被人為割裂,工業化水平低和供應鏈中企業缺乏協作等,對精益建造的研究應著重注意以下方面:建築產品的價值定義及價值生成機理;建築生產中的浪費識別;建築生產中的流和緩沖管理;精益建造下的承發包模式;工業化、模型化、標准化的研究;建築供應鏈管理;模擬、模擬等IT技術在精益建造中的應用。
精益建築的一個典型應用即為JIT采購及物流管理。建築生產過程,即是將大量的工料機等原料投入建築生產進而轉化為建築產品的過程,精益建造採用JIT模式實現物流管理。JIT 采購策略要點:①採用較少的供應商,甚至單源供應;②採用小批量采購的策略;③對供應商選擇的標准發生變化;④對交貨准時性的要求更加嚴格;⑤從根源上保障采購質量;⑥對信息交流的需求加強;⑦可靠的送貨和特定的包裝要求。
中國精益建造技術中心(LCTC)通過分析國際上研究和應用精益建造的機構和企業,認為可以將國際上已經成熟應用的精益建造管理方法借鑒到中國建築行業,並根據中國的國情加以改造,以提高中國建築業的整體競爭力。目前精益建造技術中心與上海慧朴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致力於學習國際先進的建築業管理方式,並根據國內建築業的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和完善,在國內的建築業企業加以應用和實踐。
㈡ 如何通過優化生產計劃和采購計劃來降低庫存
生產計劃與生產控制的關系和區別,兩者是不同的概念,貫穿生產控制於生產系統運動的始終包括計劃。生產系統憑借控制的動能,監督、制約和調整系統各環節的活動,使生產系統按計劃運行,並能不斷適應環境的變化,從而達到系統預定的目標。生產系統運行控制的活動內容十分廣泛,涉及生產過程中各種生產要素、各個生產環節及各項專業管理。其內容主要有:對製造系統硬體的控制(設備維修)、生產進度控制、庫存控制、質量控制、成本控制、數量控制等等。
一、生產計劃:
是關於企業生產運作系統總體方面的計劃,是企業在計劃期應達到的產品品種、質量、產量和產值等生產任務的計劃和對產品生產進度的安排。它反映的並非某幾個生產崗位或某一條生產線的生產活動,也並非產品生產的細節問題以及一些具體的機器設備、人力和其他生產資源的使用安排問題,而是指導企業計劃期生產活動的綱領性方案。生產計劃是指一方面為滿足客戶要求的三要素交期、品質、成本」計劃;另一方面又使企業獲得適當利益,而對生產的三要素材料、人員、機器設備的確切准備、分配及使用的計劃。
特徵
一個優化的生產計劃必須具備以下三個特徵:
1)有利於充分利用銷售機會,滿足市場需求;
2)有利於充分利用盈利機會,實現生產成本最低化;
3)有利於充分利用生產資源,最大限度的減少生產資源的閑置和浪費。
類別
1、要保證交貨日期與生產量;
2、使企業維持同其生產能力相稱的工作量(負荷)及適當開工率;
3、作為物料采購的基準依據;
4、將重要的產品或物料的庫存量維持在適當水平;
5、對長期的增產計劃,做人員與機械設備補充的安排。
內容
1、生產什麼東西—產品名稱、零件名稱;
2、生產多少—數量或重量;
3、在哪裡生產—部門、單位;
4、要求什麼時候完成—期間、交期。
用途
1、生產的依據;
2、產能需求計劃的依據;
3、其他相關計劃的制定依據。
二、生產控制:
一個生產控制系統最重要的任務首先是控制基本庫存和流量庫存,即平衡輸入和輸出。然後再使用精確控制的方法減小控制庫存。同時還可以考慮採取一些能力計劃和批量計劃的措施。生產周期和脫期(脫期等於任務的實際完成日期減去計劃完成日期)是兩個不同的目標參量,對它們分別監控,分別採用不同的措施進行控制生產周期只是平均庫存與生產能力的函數,脫期卻受到另外兩方面的影響,即:計劃生產周期和實際生產周期的偏差;計劃與實際任務投放日期的偏差。流量圖特別適用於作為生產控制系統的模型,因為它能夠清楚地表示改變某個參量(如生產周期)的措施對其它參量(如利用率和脫期)的影響,尤其是可以通過監控和診斷系統進行檢驗。流量圖的基本結構和它們的表示形式看起來很簡單,但實踐表明,要從計劃和實際值的偏差找出其真正的原因,並由此得到正確的改進措施並不總是那麼容易的。有一種用於單件和批量生產控制的一種新的理論方法,這種理論方法被稱為面向負荷的任務投放方」。它主要是考慮控制平均庫存,並進一步間接地影響工序或任務的平均生產周期。
㈢ 如何設計企業的生產計劃與控制體系
培訓體系概述企業培訓體系 是指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個系統的、與企業的發展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相配套的培訓管理體系、培訓課程體系以及培訓實施體系。
培訓管理體系包括培訓制度、培訓政策、管理人員培訓職責管理、培訓信息搜集反饋與管理、培訓評估體系、培訓預算及費用管理、培訓與績效考核管理等一系列與培訓相關的制度。
培訓課程體系是指建立並完善包括企業文化培訓、入職培訓、崗位培訓、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培訓、營銷培訓、管理和領導技能培訓等一系列具有本企業特色的培訓課程。
培訓實施體系則包含了確保企業培訓制度實施,並通過培訓活動的有效組織和落實、跟蹤和評估、改善和提高,體現培訓價值的一整套控制流程。
培訓體系的建立(一)良好的軟環境是企業培訓體系建設獲得有效進展的前提
培訓業內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培訓是說起來重要,忙起來次要,急起來不要。這句話真實地反映了目前培訓工作在絕大多數企業中的地位。在很多企業,高層領導表面上看起來很重視培訓,大會小會強調培訓的重要性,但真正操作起來,遇到時間上、經費上與經營管理工作發生沖突,往往最先讓步的還是培訓。所以,要進行完善的培訓體系建設,首先必須有高層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最好由一把手親自抓,這樣才能在人力、財力和物力上獲得足夠的保障。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的人才培養機制一直為世界所稱道。GE之所以能有今天,是與公司高層對培訓和人才培養的重視分不開的。GE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傑克·韋爾奇,在GE全球前500名經理人員大會上講到:GE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用人。他認為,他最大的成就是關心和培養人才。韋爾奇不僅要求人事部門對最高層的 500名主管進行嚴格的審查,逼迫這些部門的經營者識別出未來的領導者,制定出所有關鍵職務的繼任培養計劃,決定哪些有潛質的經理應送到克羅頓(GE的培訓中心)接受領導才能培訓,而且每年韋爾奇本人都要親自走上講台,為他們授課。
(二)企業各部門要承擔起在培訓體系建設工作中各自相應的職責
培訓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公司相關的管理層要承擔起相應的職責。高層領導主要是從宏觀上加以把握和調控,根據公司發展需要,確定人員培訓政策和相應的制度條例,把人員培訓納入公司用人體制。在培訓需求分析和訓後實施、評估等工作上,則要充分發揮各部門中層和基層管理者的作用。
培訓部門作為培訓管理的職能部門,擔負著培訓體系運營和完善的主要職能,培訓部門要在充分了解公司發展戰略和培訓政策、方向的基礎上,從專業的角度將公司的培訓工作有效的推進到公司的每一個角落。
(三)要有具備自身特色的高質量的課程系列
課程是企業培訓的「產品」,產品的質量如何,關繫到「顧客」的滿意度高低,也決定著培訓的質量。企業課程體系中應包含哪些內容,這取決於企業賦予培訓部門的任務和職責。一般來說,培訓的任務可分為三個方面:1、豐富專業知識2、提高業務技能3、改善工作態度。通過培訓使職工的素質水準和工作能力進一步符合企業期望的要求,為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產品質量和經營效益服務;幫助解決企業經營管理業務中的實際問題, 促進企業的生產發展和服務升級。
課程的項目組合和培訓方式的選擇要豐富多樣,既要有專門培養高層管理人才的類似於「接班人計劃」的「核心管理團隊」項目,也要有為企業未來中層管理崗位提供候選人的「後備青年人才」項目;既要有用來幫助新進廣大學生順利完成從學生向合格員工轉變的「入職輔導」項目,也要有用來幫助員工盡快掌握新技能的「崗位業務培訓」項目。
(四)要建立一支穩定的、專業或兼職講師隊伍
企業內部工種多,人員多,特別是零售企業,涉及的產品、業務種類繁多,企業培訓部門不可能承擔所有培訓授課,所以培訓中心應主要起組織管理作用。不同的工種、不同的技術崗位應配備相應的兼職教師,主要以教授新技術、新知識為主,同時在班組建設中進行常規輔導。
企業內部兼職講師在公司培訓工作中具有多方面的優勢:他們有豐富的實務經驗,熟悉公司文化,培訓安排的協調性好、時間靈活,熟悉公司內部的專用溝通語言,容易與學員進行交流,培訓成本低,而且,培養內部講師,有助於公司形成學習型組織的氛圍。
培訓管理部門和相關職能部門應共同承擔起企業兼職講師隊伍建設的任務,發現和培訓企業內的優秀骨幹充當兼職培訓師。在內部兼職講師隊伍建設方面,應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1、組織定期的教研活動,提升講師的授課水平; 2、督促講師做好授課內容的整理,形成系列教材,提煉並整合經營管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推動企業內部知識整合; 3、建立激勵機制,將培訓職責與工作職能、晉升機制相結合,激發兼職講師對培訓工作的熱情和參與課程開發的積極性; 4、慎選人員,保持隊伍的相對穩定。
培訓體系的建立步驟[2]首先進行培訓需求分析――即企業要不要做培訓的決策問題,主要從組織、人員和工作任務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作為開展企業培訓工作的第一步,首先清楚的是:企業是否需要進行培訓――即培訓什麼的問題。企業的培訓需求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組織的需求,二是員工的需求。組織需求表現在組織戰略的變化、業務的調整,以及應對不斷變化的經營環境提出的要求。員工的需求表現在員工是否勝任崗位工作任務、員工是否達到業績目標要求,以及員工個人的發展等。需求分析包括組織分析、人員分析和任務分析三項內容:
組織分析――考慮的是培訓是在怎樣的一種背景下發生的。通過組織分析來決定在公司的經營戰略、可用的培訓資源以及員工的上級和同事對培訓活動的支持一定的情況下,培訓是否符合需要;
人員分析――確定那些人需要培訓。包括分析:查找原因――判斷業績不佳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是知識、技能或能力不足。還是由於工作動力不夠,或者是工作崗位設計本身有問題。確定誰需要培訓。確定員工是否作好培訓准備。
工作分析――首先需要確定員工需要完成那些方面的重要任務,然後確定為了幫助員工完成他們的這些任務,應當在培訓培訓中強調那些知識、技能以及行為。
在實踐中,組織、人員、任務這些分析並不是按照某一特定的順序進行的,不過由於組織分析關注的是培訓是否與公司戰略目標相符,以及是否與公司願意在培訓上花費時間和資金保持一致,因此對組織分析是最先做的。而人員與任務分析通常是同時進行的,因為如果不了解任務與環境,也很難知道業績不佳的到底是不是一個培訓的問題。
其次,依據培訓需求制定企業的培訓計劃和相關預算;
在明確了培訓需求以後,就可以確定培訓的目的和計劃了。培訓計劃的制定則可以使培訓目標變為現實。培訓計劃主要包括培訓目標和課程名稱、培訓對象、實施日期、實施時數、場地、培訓方法,以及培訓預算等。在年度開始前,制訂該年度預定舉辦的培訓課程的日程,培訓實施日期要慎重決定,應使培訓對象都能參加;計劃課程時,除預先決定的固定課程之外,也應檢討其必要性;除培訓課程外的其他輔助學習,可一並提出檢討;講師費、會場租金及其他各項開支要做出預算並進行審核,講師費的預算最好能有一定寬裕。
第三,進行培訓課程的設計,包括四大部分:培訓課程規劃、選擇相關資源、教學設計和學員手冊編制。
課程規劃包括:明確課程目標、培訓教案提出、考慮各種培訓方法、選擇培訓方法、培訓內容深化、課程測試與評估。
資源選擇包括:教材教具、課程選擇、場地、講師。課程選擇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企業內部,一個是企業外部,外部選擇主要來自高校、研究機構、咨詢培訓公司等,應綜合地進行評估選擇。與課程選擇一脈相承的講師選擇也來源於兩個方面,企業內部或外部,選擇講師應依據課程目的與目標出發,參照以下標准進行――專業能力、教學能力、教學熱情、工作量:是否會因為太忙碌以至於降低教學質量。接著是對培訓場地的選擇――場地人數容納量、光線明暗度、設備齊全度、桌椅排列方式是否合乎所需、是否可彈性運用、是否安靜不受干擾等。最後選擇教材和教具的選擇。
教學設計與學員手冊編制:既設計培訓計劃表、培訓進度表、培訓評估表、培訓匯總表,以及學員手冊、教案印刷和培訓效果跟蹤方式等。
第四,培訓實施,包括培訓信息發布、培訓組織、教材編印等;
第五,培訓成果轉化與評估――培訓成果轉化方式、過程監測和效果評估等。
成果的轉化是培訓最為關鍵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環節,正如大多數企業培訓「轟轟烈烈」開始「無聲無息」結束一樣。效果轉化應從塑造轉氛圍、高層同時支持、給予運用所學技能的機會等方面考慮,並且受訓者的上級應從任務提示、反饋結果、不斷強化等方面對培訓成果轉化進行監測。
培訓進行評估也是必須的,它可以達到衡量培訓管理質量、評估學員參與程度、評估培訓效果等目的,而且有利於開展改進培訓管理質量、建立培訓教材檔案、培訓需求鑒定等方面工作。培訓評估一般分為四個層次,學員反應――授課滿意度;學員收獲――授課吸收程度;學員應用――實際應用程度;成果與影響――對個人與組織的成果。
培訓體系建設的技巧1、按月召開培訓座談會,將統計的培訓成績及問題進行發布,加深各級主管、內部講師對培訓體系的認識,診斷運行過程存在問題,融洽內部氣氛,尋找解決思路。
2、設計「內部講師榮譽榜」,將內部講師頭像及優秀講師介紹、主要課程等資料依次在廠報或牆報上進行大力宣傳、介紹,為培訓體系順利運行宣傳「造勢」。
3、定期舉辦培訓徵文活動:規定主題如「我眼中的員工培訓」、「我的成長經歷」等,在全體員工中公開徵集文章,號召全員參與,提升全員培訓理念,然後公開評選,選出前三名進行表彰。
4、舉辦「心得報告評選」:將優秀的學員「培訓心得報告」推薦上內部刊物或在公司宣傳欄公開公布,也可適當地可以組織員工進行學習討論。
5、實施「月度優秀講師」獎勵:對培訓流程規范、培訓目標順利完成、培訓課件教材完整、學員評價高的講師進行公開獎勵。
6、實施「月度優秀部門」評選:對培訓目標順利達成、培訓組織到位、支持配合度高的部門進行榮譽獎勵(如流動紅旗),
7、實施「月度優秀學員」評選獎勵:對遵章守紀、參與度高、培訓考試成績合格、有心得報告及感想深刻而發表見報的優秀學員進行獎勵。
8、制定「行動計劃」:要求培訓對象根據培訓內容,制定自己的改善行動計劃,並選定目標進行全程跟進,對行動及時、改進效果明顯的學員進行獎勵。
9、與外部培訓機構合作,定期舉辦或參與一些專題培訓沙龍、論壇等,指派內部講師作為主講嘉賓參與,一方面提升企業形象,一方面培養內部講師的榮譽感和成就感。
10、結合培訓工作的實際,組織內部培訓知識或技能競賽,將培訓理念、知識和方法融入公司的日常運作流程,使其慢慢地成為企業的一種習慣,從而可以自動運行。
㈣ 如何制定企業生產計劃
一個服裝廠生產計劃的安排,首先是取決於訂單數量。如果是內銷,取決於季專節內計劃銷售的總量。屬再根據本廠的設備和員工數量作出合理的安排。所以歸納起來,需要考慮的問題是:訂單或業務;設備;員工技術素質;員工日產量等。因為是流水作業,任何一道工序出了問題,都有可能對生產計劃造成影響。因此要隨時調整,靈活安排。
㈤ 如何優化生產計劃編制方式
生產計劃是生產管理領域的核心,是企業生產運行的行動綱領,它直接關繫到企業生產的投 入和產出的效率。生產型企業是通過市場所需求的產品生產來獲取利潤,並求得生存。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對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來說,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 作用。 本文結合「汽車渦輪增壓器零件加工車間規劃」項目,為了對車間生產進行合理的規劃,主要研究了以下內容:車間各條生產線的產能,利用共用設備的產能分配進 行產能優化,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前提下根據不同的企業管理目標(設備開動率均衡、產品產量最大、產值最大…)制定相應的生產計劃。制定出的生產計劃經實例驗 證是... 展開 生產計劃是生產管理領域的核心, 是企業生產運行的行動綱領,它直接關繫到企業生產的投入和產出的效率。生產型企業是通過市場所需求的產品生產來獲取利潤,並求得生存。降低產品的生產成 本,對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來說,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文結合「汽車渦輪增壓器零件加工車間規劃」項目,為了對車間生產進行合理的規劃,主要研究了以下內容:車間各條生產線的產能,利用共用設備的產能分配進 行產能優化,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前提下根據不同的企業管理目標(設備開動率均衡、產品產量最大、產值最大…)制定相應的生產計劃。制定出的生產計劃經實例驗 證是確實可行的。研究的重點是通過對共用設備的產能分析來分配車間的產能,從而使生產系統能夠滿足各種生產管理目標。 本文的研究為汽車渦輪增壓器零件加工車間提供了一種生產計劃編制方法,實現了企業生產管理目標的優化,從而降低企業產品生產的單位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能 力。為製造型企業產能的有效利用作了有益的探索。 收起
㈥ 企業在制定綜合生產計劃是通常面臨哪些策略選擇分析各策略的利弊
首先,抄企業的綜合生產計劃的范疇一般是一年中企業生產管理的各項工作計劃,這個時候,內容上必須要全面,即必須包括PQCDSM(效率、質量、成本、交期、安全和士氣)和人機料法環,在以上的基礎上,注意下面的策略:
一、一年中,企業的生產管理是有周期的:
1、每年過完春節,2-3月份,是企業讓員工收心、持續提升生產效率的時間,所以這個時間段的策略就是生產效率的提升;
2、每年4-5月份,是常規意義上的市場旺季,這個時候,保證質量就成為管理的重點;
3、每年的6月份,是國家定義的安全生產管理月,這個時候安全生產管理就是6月份的策略;
4、每年的7-8月,是市場淡季,這個時候,制定相應的成本控制計劃是為下一個旺季做准備的;
5、每年的9月開始,要准備9-12月份的市場旺季的生產,效率,質量、成本的綜合管理是策略
6、每年的12-1月份,員工要准備放假了,所以企業文化建設就是策略
二、有了以上的策略,根據一年這個規律和各個階段的工作重點,指定每個階段的管理策略,就不會出太多的問題!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㈦ 如何制定生產管理改善計劃
生產管理改善計劃的制定如下:
1.生產技術
要注重生產中技術積累與創新方面的基本工作,在細節上認真對待每一個步驟,在生產控制、計劃、組織、指揮、協調等各個方面做到細致、細心。
2.生產設備
要注意好設備在細節方面的優化和改進,注意整個生產過程中相關設備的銜接情況,在採用先進設備的時侯最好也要注意一下生產設備的環境維護工作。
3.員工素質
要努力做到從操作過程、設備使用、工作技術等方面提高員工的工作能力,進一步加強員工在市場中的整體意識,並使其明白細節工作對於整個生產的重要性。
(7)建築業企業生產計劃制定與優化擴展閱讀
生產管理改善計劃的基本要求
生產管理改善計劃的目的就在於,做到投入少 、產出多,取得最佳經濟效益。在這種情況下,尤為重要的是高效、低耗、靈活、准時地生產合格產品,爭取為客戶提供滿意的高品質服務。
1.高效:迅速滿足用戶需要,縮短訂貨、提貨周期,為市場營銷提供爭取客戶的有利條件。
2.低耗:人力、物力、財力消耗最少,實現低成本。
3.靈活:能很快適應市場變化,生產不同品種不斷開發新品種。
4.准時:在用戶需要的時間,按用戶需要的數量,提供所需的產品和服務
5.高品質和滿意服務:是指產品和服務質量達到顧客滿意水平。
㈧ 淺談如何優化企業生產計劃
生產計劃是生產的命脈,只要運作順暢,優化企業生產計劃反而是沒有必要的。
㈨ 企業如何制定生產計劃
應該分步驟來來
1、收集生源產信息(人、機、料、法、環)
2、編排訂單優先順序
3、依據生產信息進行編制各個訂單完成期(對於訂單完成期無法達成的要在保持標准成本的情況下想辦法解決,確實無法達成的訂單要求延期或分批出貨)
4、依據生產統計情況進行計劃達成情況跟蹤,及時發現和排除異常情況(生產進度不夠、產成品合格率太低、機器設備故障率太高、人員請假太多、產品生產技術不熟練等等)
㈩ 製造型企業生產計劃是如何制定的 急啊
我覺得是由銷售預測,結合成品庫存(包括在途)制定生產預測生產預測,結合產能制定主生產計劃主生產計劃,根據BOM分解為物料需求計劃物料需求計劃,根據材料庫存(包括在途)制定采購計劃/申請/訂單